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
好的教案應該包括合理的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環節。寫好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方便大家學習。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
課題1.初步認識,正確說出的單位,并能正確地進行2.歐姆定律簡單應用。教學重點歐姆定律的。
其中:U——電壓(V)I——電流(A)R——電阻(Ω)
注意:歐姆定律反映同一時刻、同一段電路中I、U、R之間的關系。
導出式:;
【典型例題】一輛汽車的車燈,燈絲電阻為30Ω,接在12V的電源兩端,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答案】0.4A
【解析】
已知:,求I
解:
【針對訓練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調節滑動變阻器R&39;,使燈泡正常發光,用電流表測得通過它的電流值是0.6A。已知該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是20Ω,求燈泡兩端的電壓。
【答案】12V
【解析】
已知:,求
解:由串聯電路電流特點可知:,根據可得:,則:
【針對訓練2】加在某一電阻器兩端的電壓為5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5A,則該電阻器的電阻應是多大?如果兩端的電壓增加到20V,此時這個電阻器的電阻值是多大?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大?
【答案】10Ω;2A
【解析】
依題意畫電路圖如下:
由得:
當導體兩端電壓增大到20V時,如下圖所示: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歐姆定律
1.內容:
2.公式:
3.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I、U、R應指同一導體或同一部分電路;
I、U、R的單位應統一,采用國際單位。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2
【教學分析】
本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關的聲學初步知識。內容包括:我們怎樣聽見聲音,我們怎樣區分聲音,讓聲音為人類服務。重點是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它是解釋各種聲音現象的基礎。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從生活中體會到:聲音具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三個特征,知道噪聲的來源,以及控制和減弱噪聲的三種措施,知道人耳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知道什么是超聲和次聲,知道聲音的反射現象――回聲。
本章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響度和音調的決定因素;知道控制和減弱噪聲的措施,增強環保意識;學會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難點是學會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
【課時安排】第一節,我們怎樣聽見聲音,1課時;第二節,我們怎樣區分聲音,1課時;第三節,們怎樣區分聲音(續),1課時第四節,讓聲音為人類服務,1課時;第五節,習題課,1課時。
2.1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在空氣中聲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聲波進入人耳后引起聽覺的過程。
2、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和活動,證明物體振動發聲;通過對水波、彈簧上疏密波和聲音引起空氣振動形成的疏密波的觀察、類比等活動過程認識聲波;通過比較知道聲波可在空氣等不同介質中傳播效果是不同的;通過看圖和討論,回憶生物課上已學的人耳結構,了解引起聽覺的過程。
3、能積極設計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對聲音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的活動有興趣,并能找其他物體試驗,還能跟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活動中,能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利用手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物理實驗的習慣和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分析】
本節教材由五段組成,是按照聲音的“產生――傳播――要有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快慢不同――傳到人耳后,經過了怎樣的途徑引起人的聽覺”的思路來安排的。通過四個活動以及討論、看圖等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聲音的傳播條件。
2)會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
3)在探究活動中,能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2、難點:
會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觀察法、演示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錄音機、乒乓球、水槽等。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3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100℃,冰的熔點O℃,
水的比熱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N/Kg
5.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幾個電壓值:1節干電池1.5V,一只鉛蓄電池2V。照明電路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時(kwh)=3.6×106J。
8.常見小功率用電器:電燈、電視、冰箱、電風扇;常見大功率用電器:空調、電磁爐、電飯堡、微波爐、電烙鐵。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4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學道理。
重、難點:1、判斷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解釋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教學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燈、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由_______轉變為_______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質由_____轉變為_____的過程叫液化。液化過程______熱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氣變成液體儲存在鋼瓶里的。
3、關于蒸發和沸騰,下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B、蒸發不需要吸熱,沸騰需要吸熱;
C、蒸發是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沸騰則是在液體內部進行的汽化現象;
D、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涼爽,主要是因為扇來的風:( )
A、 降低了周圍的溫度;
B、 降低了人的體溫;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發;
D、 趕走了人體周圍的熱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雪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猜想:〔 …… 〕
進行新課:
1、升華(吸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凝華(放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2、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結論:(1)、注意“直接”。(2)、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解釋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
○1衛生球變小 ○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煙霧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霧松的形成 ○6 燈泡用久了會變黑
固體
4、小結本章內容:
液體 氣體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要分析一些常見的凝華、升華現象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模擬照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喜悅。
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重、難點:
照相機的原理。
凸透鏡成像的特征。
教學器材:
透鏡、紙片、放大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儀器用到透鏡?
進行新課:
1、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照相機的結構:鏡頭……凸透鏡
膠卷……
快門……
圖3.2-1示
2、活動:制作模型照相機(10分鐘)
3、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結構:圖3.2-4示
4、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際是一個凸透鏡
怎樣使用?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學后記:
考慮二個問題:如何講解結構、原理時具體化?
如何連接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6
1.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2.知道焦耳定律。
3.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熱效應跟哪些因素有關。
3.教學用具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電爐燒水電熱取暖器電熨斗
[師]這些用電器工作時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
[生]都要消耗電能。
[生]都會產生熱。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定能舉出許多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會發熱的例子
這種現象這叫電流的熱效應.
板書:電流的熱效應
[師]在前面課程小燈泡的發光實驗中,同學們曾有意地去觸摸過小燈泡,感覺小燈泡(同學們一起說)熱.有沒有同學觸摸過導線,如小燈泡連接的導線熱不熱.[生]我摸過,沒感覺到熱.
[生]我也在家里摸過做飯的電飯鍋,飯都熟了,導線也沒感覺到熱.
[師]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的電流相同嗎?
[生]相同.
[師]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了相同的電流,用電器發熱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這是為什么?今天同學們就來一起探討電流經過用電器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有關.
二、進行新課
電流的熱效應
[想想做做]方法一: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了,那跟電流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能否設計出實驗來驗證呢?
[生]討論后得到實驗方案
[強調]控制變量的重要。
[演示]P49演示實驗
[師]這個實驗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生]在通電時間一定、電阻相同的情況下,通過電流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師]同學們再來思考一下,電流的熱效應還跟什么因素有關?
[生]時間,比如電視機通電越久,機身就越熱。
[師]剛才我們從第一個實驗也可以看到,銅絲或鎳鉻合金通電時間越久,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越多,說明產生的熱量也越多。
焦耳定律
[師]從剛才的幾個實驗我們知道了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跟導體的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都有關系。其實早在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就精確地確定了它們的關系,得到了焦耳定律。
(學生閱讀焦耳定律的內容)
板書:Q=I2Rt
Q——熱量——焦耳(J).
I——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t——時間——秒(s)
引導學生利用電功率的表達式P=IU和歐姆定律推導出焦耳定律。
[強調]在說到兩個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條件:關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變.
[投影]
例題:某導體的電阻是2Ω,通過2A的電流時,在1min內產生多少熱量?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學生板演)
解:由題知:R=2ΩI=2At=1min=60s
Q=I2Rt=(2A)2×2Ω×60s=480J
(同學們在演算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計算的時候,要將電流的單位“A”一起平方,同時要注意單位的統一。)
[師]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利用公式推導得出了電流熱效應跟什么因素有滾.同學們現在能不能回答本節開始時的問題?
[生]導線和用電器(電爐或電飯鍋或電燈)中通過的電流相同,但是導線的電阻較小,而那些電器的電阻較大,所以,那些電器發熱,而導線幾乎感覺不到熱.
[師]生活中有些電熱我們要利用,有些電熱我們是要防止的.
三.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師]關于電熱的利用,同學們已經了解了許多,比如…
[生]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爐、電爐…
[師]同學們舉出的都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都是常見的電熱器.
出示電爐(可用投影儀投影放大)
[師]電熱器的主要部分是發熱體.同學們觀察電爐由什么組成?
[生]主要是爐絲即電阻絲.
[生]還必須有爐盤,電爐盤是絕緣材料做成的.
[師]從實際考慮,電爐絲應該有什么要求?
[生]電爐就是要靠電爐絲發熱的,所以爐絲的電阻應該很大.
[生]爐絲還應有較高的熔點,這樣它在發熱時才不容易燒斷.
[師]同學們以電爐為例說明發熱體是什么做的?
[生]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
(播放視頻:電熨斗開殼看電熱體或出示“熱得快”、電飯鍋等電熱器,并能將電飯鍋、電熨斗的發熱板取出讓學生觀察,向學生說明,其他的電熱器也都需要用電阻大、熔點高的金屬導體作為發熱體)
[師]我們了解了電熱器,大家能不能說說使用電熱有什么好處?
[生]電熱清潔衛生,沒有環境污染.
[生]熱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調節,如控制溫度,操作簡單.
[生]…
[師]同學們知道了利用電熱的好處.但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的電熱我們是不需要的,還要設法防止.有關的內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電機使用過程中會發熱,如果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還會燒壞電機.
[生]有些導體上的絕緣材料會因溫度過高,使絕緣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燒壞.[生]電視機開的時間長了會發熱.電視機后蓋上有許多孔,就是為了能通風散熱.[生]電腦中還裝有風扇,也是為了散熱,減少電熱的危害.
[生]老師用的投影儀上也裝有小風扇,也是為了快點散熱.
[生]農村抽水、磨面用的電動機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后要休息一會,等涼了再用,是為了防止電熱可能造成的危害.
播放視頻:電動機散熱窗或錄音機散熱窗,加深學生印象。
[師]同學們對電熱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還真不少.老師這兒有一份電器的說明書,請大家仔細閱讀,并分析說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著重注意以下內容:將電器置于通風良好處;勿使電器淋雨或受潮,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應該通電一次.
[生]電器工作時,置于通風良好的地方,是為了能使電器更好地散熱、防止電熱產生的危害.
[生]電器淋雨或潮濕會降低絕緣性能,使電路工作失常,影響用電器的使用.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要通電,是為了利用電熱來驅潮,是電熱的利用.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來小結本節內容.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7
教材分析:
教材從比熱容的簡單自然現象開始,對如何計算比熱容,以及通過比熱容計算熱量做了闡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2)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3)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熱島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
難點: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水,煤油,兩只燒杯,兩個電加熱器,天平,兩只溫度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列舉生活例子,燒熱水溫水,與水開了,誰快,不一樣多的水燒開,哪一個更需要更多熱,讓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數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回憶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鐘放出的熱量大致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可以認為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說明水比煤油更能吸熱。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時吸收的熱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告訴同學們降低也是一樣)
(3)比熱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攝氏度),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如果某物質的比熱是a焦/(千克·攝氏度),它是說單位質量為一千克的該種物質,每升高1攝氏度時(或降低1攝氏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a焦。
(4)比熱表
課本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比熱,請同學們查出水的比熱及它的單位。你能具體地說明水的比熱的物理意義嗎?(提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最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升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解釋__地區“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西瓜”原因?
水比熱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分析課本圖2-15,2-16,說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原理)
通過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熱的概念。
(1)在做課本圖16-14的實驗時,把水改換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個升溫快?為什么?
(2)把質量相同的鋁塊、銅塊、鉛塊放到沸水中加熱,當沸水再次沸騰后,取出金屬塊,并把它們放到石蠟塊上。它們都能使石蠟熔化,那么哪個金屬塊熔化的石蠟多呢?
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比熱容
一、演示實驗:
二、比熱容:
三、比熱的單位:
四、比熱表:
教學后記:
本節通過實驗,客觀反映了比熱容的概念,加深了學生對比熱容的認識,學習比熱容的時候,盡量對公式進行解釋,加強學生的記憶,多舉實例加強理解,這樣效果會更好。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8
一、思路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做功可以改變內能,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熱機的一般工作原理,熱值。就堂而言,主要由五個活動組成,分兩時進行
第一首先通過彎折鐵絲活動從做功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入手,與上一節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內容相呼應,有助于學生認識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方式之間的異同。接著通過演示點火爆炸說明內能也可以轉化為機械能,為下面進行熱機的教學進行了鋪墊。然后重點介紹四沖程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能量轉化,而對柴油機和蒸氣機則讓學生閱讀“信息庫”,這樣做既能突出重點又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通過閱讀“生活物理社會”——熱機的發展歷程,展示熱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明的進程所起的積極作用,使學生了解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第二時通過比較質量相同的酒精、紙片充分燃燒時放熱不同,幫助學生建立熱值的概念,并指導學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通過閱讀“化石燃料的燃燒和環境保護”一,讓學生認識到燃燒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培養自覺的環保意識。
教學中采用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相結合、靜態圖片與動畫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有清楚地認識,以便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準備
教師:四沖程汽油機模型和
空氣壓縮引火儀演示、點火爆炸演示
學生:鐵絲
三、教學流程(第一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引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先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兩個情景:鐵管靠在高速運轉的砂輪上,觀察到什么現象?汽車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駛(錄象)
師: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被高速飛輪磨下的鐵屑為什么會火花四濺?汽車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樣使發動機工作的?今天的學習將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學生觀看、思考
使學生產生凝問,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新教學
1、學生活動-—研究做功能否改變物體的內能
2、演示點火爆炸——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3、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應用——熱機
4、生活物理社會——熱機的發展歷程
師:同學們手上都有一根鐵絲,將鐵絲快速反復彎折鐵絲七八次,觸摸彎折處,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師:鐵絲的溫度升高,說明鐵絲的內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同學們再觀察一個演示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
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壓活塞,注意仔細觀察,你看到什么現象?
師:棉絮燃燒必須要達到它的著火點,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它的溫度和內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在剛才兩個實驗中,鐵絲和棉絮增加的內能從何而?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師:你們還有什么方法使鐵絲的溫度升高?
師:同學們能否對大家所提出的各種方法進行歸類并進一步分析鐵絲的的內能從何而。
師:你們能再舉出一些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實例嗎?
師:通過上一節學習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通過剛才的學習知道了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如果僅憑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一現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實現的?
師:事實證明: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師:(提出新的問題)做功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那么能否反過,通過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呢?汽車發動機的動力是不是于此呢?
師:演示實驗——電子式火花發生器:
實驗方法: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鉆一個孔,把電子式火花發生器的放電針管緊緊地塞進孔中,打開塑料盒蓋,向盒內滴入2-3滴酒精,在將盒蓋蓋緊,撳動電子式火花發生器的按鈕,觀察發生的現象。
師:實驗表明:酒精燃燒后的高溫高壓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為機械能。
燃料的化學能→燃氣的內能→塞子的機械能
師:討論、比較空氣壓縮引火與發射瓶塞這兩個實驗,你有什么發現?
師:對物體做功,機械能可轉化為內能,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內能可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機械能與內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師:酒精燃燒后的高溫高壓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為機械能。這種轉化有什么應用價值?
師: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種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提供動力裝置。這類熱力發動機叫熱機。
信息快遞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燃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汽油機就是一種內燃式熱機(內燃機)
師:同學們先觀察汽油機的實物圖和構造示意圖(投影圖片)
師:在了解如何工作之前,先了解一下汽油機主要部的名稱
信息快遞部名稱:
汽油機工作時,活塞在汽缸里往復運動,活塞從汽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叫做沖程。
師: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演示實驗(汽油機模型)
師:結合動畫實驗分析汽油機的四個沖程
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由以下四個沖程組成:
(1).吸氣沖程
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
由于缸內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空氣和汽油的混合物被吸入氣缸
(2).壓縮沖程
進氣門、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
混合氣體被強行壓縮,使氣體的溫度升高,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3).做功沖程
進氣門、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
在壓縮沖程末,火花塞產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做功,通過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排氣沖程
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向上運動
排出廢氣
師:想一想(ppt)汽油機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1、活塞經歷四個沖程,分別為、、、;四個沖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沖程是燃氣對外做功的過程;
2、曲軸旋轉周,活塞往復次;
3.壓縮沖程和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
壓縮沖程:
做功沖程:
師:在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內燃機有汽油機和柴油機。請同學們閱讀本p51信息庫中關于“柴油機”的內容。初步比較一下汽油機和柴油機在結構、工作過程的異同點,各自的優缺點及對應的用途。
師:人類社會明的進步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閱讀本p45“熱機的發展歷程”
ppt圖片
1.人類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
2.蒸汽機
3.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的飛機
4.噴氣發動機
5.火箭發動機
實驗
回答: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學生觀察實驗
回答:看到燃燒的火光
回答:棉絮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回答:物體增加的內能通過做功轉化而,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回答的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燒、放在熱水、反復彎折、用砂皮摩擦、用鐵錘鍛打、放在太陽下曬等
回答并分類,教師評價。
熱傳遞:火上烤、放入熱水、曬太陽……→內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沒有變。
做功:彎折、摩擦、錘打……→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發生改變
生:回答的實例可能有:檫燃火柴、鉆木取火、拉鋸條鋸木頭時發燙、搓手取暖、隕石進入大氣層成為流星、從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熱的感覺、給自行車車胎打氣,氣筒壁發熱等。
生:不能。
生:討論觀察的現象,分析能量的轉化。
生:討論
生:思考
閱讀
觀察
識別各組成部
觀察并思考:
1、進氣門、排氣門的打開與關閉情況
2、活塞的運動方向
3、能量轉化
在教師指導下閱讀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完成中“想一想”,并選派代表借助模型和多媒體動畫對全班同學介紹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說明。
完成填空
閱讀“信息庫”中關于“柴油機”的內容,了解汽油機和柴油機結構及工作過程的異同點。
閱讀本
(次數不能太多,否則會斷。小心燙手。)
板書
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使學生初步了解熱機發展對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
四、后實踐與思考
1、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打完后,摸一摸打氣筒的外壁,會發現什么現象?你能否解釋產生這現象的原因。
2、把打好氣的輪胎放置一段時間,使輪胎里外的溫度一致。然后將輪胎放氣,同時把溫度計的玻璃泡置于噴出的氣流中,仔細觀察溫度計的示數,你將會有驚喜的發現。如果沒有溫度計,你可以觀察噴氣嘴旁是否出現了小水珠。請你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后實踐與思考讓學生領悟到:物理自生活。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9
課題:
電功率。
課時:
1課時。
教學要求:
教具:
“36V40W”電燈一只,標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熾燈兩只,洗衣機,電動機銘牌若干或畫上銘牌的小黑板一塊,演示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滑動變阻器,低壓電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復___: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棗速度)
2、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棗功率)
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呢?請看下面的例題,展示抄有例題的小黑板:
例1: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通電半小時,電流做功72000焦耳;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通電2秒鐘,做功40000焦耳,電流通過哪一個電動機做功多?(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做功多)
然而,電流通過哪個電動機做功快呢?
告訴學生,要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僅從它做功的多少來考慮是不行的,必須看它們在相同的時間里哪個做的功多,這就和比較運動快慢和物體做功的快慢一樣。
讓我們來計算一下上題中電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電流通過電扇的電動機每秒做功。
結論: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做功快。
講述: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人們不僅需要了解電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電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學上,是用“電功率”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本節就來學習有關電功率的知識。
二、講解新課
板書:二、電功率
什么是電功率呢?與力學中的功率相類似,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電功叫做電功率。板書:
1、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用P表示。
注: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電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據定義,可得出計算電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如果電壓U的單位用伏特,電流I的單位用安培,電功率P的單位就是力學里功率的單位瓦特。
邊講邊板書:
(3)單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向學生指出,由電功率的單位千瓦,還可以導出一個常用的電功單位千瓦時,電功率是1千瓦,電流在1小時內所做的電功就是1千瓦時。那么1千瓦時合多少焦耳呢?板書:由公式W=Pt得
W=Pt=1千瓦×1時=l千瓦時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時=3.6×106焦。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還有一個什么電功的單位表示的電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訴學生,1千瓦時就是1度電。根據國家的計量標準,在技術文獻中,電功的單位不再用“度”,而____使用“千瓦時(kwh)”這個單位。
讓學生做課文中的例題,然后講評,向學生強調要正確使用公式。特別是要正確代入各量的單位,并用W=Pt做一些口頭練習:
問:100瓦電燈正常工作10小時,做多少電功?
20千瓦電動機工作半小時,做多少電功?
轉入額定功率的教學。(用課本上“通常我們說這個電燈的功率是40W……同一個用電器的功率總是同樣大嗎?”引入要講的課題)
指出我們可以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向學生說明演示實驗的目的、做法、實驗中要注意觀察的現象,然后做實驗。
實驗后,讓學生回答實驗前提出的問題。然后指出用電器工作時的功率和它工作時的電壓有關系。
邊講邊板書:
2、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做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進一步向學生交待用電器實際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的關系,邊講邊板書:
當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P實>P額,用電器容易損壞。
U實<u額,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p="">
最后,讓學生觀察白熾燈泡上的標志,說明其含義;傳看或展示小黑板上電動機的銘牌,加深對額定功率、額定電壓的印象。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0
功和機械能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ρ物<ρ液,下沉;(2)ρ物>ρ液,上浮(3)ρ物=ρ液,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G是物體受到重力,F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與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并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4.電流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流約0.2A,等于mA.
②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50mA,等于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100μA,等于A.
④家用電冰箱的電流約1A,等于μA.
5.課件展示和看課本52頁了解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電流的大小。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現什么?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范圍?怎么選擇測量范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杠桿的概念,能辨認出生活中簡單的杠桿,能找到它們的支點;
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準確作出杠桿的力臂;
3.經歷概念的建立過程,感受歸納的研究思想;
4.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科學的價值,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杠桿的概念、力臂的概念
教學難點:力臂的概念和作圖
教學器具:木板、圖釘、螺絲刀、扳手、羊角錘、撬棒等等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力是______對_____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力一般用符號__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______。
二、新課教學:
引入新課;木板上有一個圖釘,能否用手直接將它拔出來?用哪些方法能很方便地將它拔出來?
(一)什么是杠桿?
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必須用到某些工具,例如:
1.在開酒瓶時,要用酒瓶扳手
2.用撬棒將地上的石塊撬起
3.用鍘刀切紙
4.用筷子夾住菜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3
一、電荷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現象。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于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于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
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和并聯
1、串聯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后,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響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聯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并聯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干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2、使用電流表的注意事項:1)電流表串聯在待測電路中。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負接線柱流出。3)估測、試觸,選擇合適量程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1)進戶線:火線、零線。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電能。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與戶外的通與斷。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4
18.2.1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
2.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教學重點掌握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教學方法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教學后記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講授新課
知識點一:
觀察電能表,常常可以發現: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的快慢經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時工作的用電器越多,鋁盤轉動得越快,而且使用電熱水器時比使用一只燈泡時轉得快,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圖所示,節能燈上的“24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別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電吹風機,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鋁盤轉動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即電流做功快慢不一樣,我們把電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電時間,用P表示用電器的,則:
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用W表示,常用的還有千瓦、毫瓦。
1kW=103W
1W=103mW
以下是常見用電器的:
因為W=UIt,所以
【典型例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B.C.D.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A.0.4WB.0.8WC.2WD.4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節干電池電壓為1.5v,3節總計4.5V,所以
所以選C。
知識點二: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所以
如果P和t的單位分別用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
1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典型例題】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鐘內,消耗電能0.3千瓦時,這個用電器可能是(?)
A.空調器B.電冰箱C.電視機D.白熾燈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已知用電器正常工作在15min內消耗電能,根據求出,由家電的功率知識可判斷為哪種用電器.用電器正常工作的為:
,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調機.故選A.
【針對訓練】在下列單位中,哪一個不是的單位()
A.J/sB.kW·h/sC.V·AD.W·s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J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單位;
B、Kw?h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單位;
C、V是電壓的單位,A是電流的單位,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所以V?A就是的單位;
D、w是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乘積是電功,所以w?s是電功的單位.
選D.2.5V0.3A”的燈泡接在電路中,用滑動變阻器調節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它的亮度。
現象:在電壓為2.5V時,燈泡正常發光;在低于2.5V時,燈泡發光暗淡;在高于2.5V時,燈泡強烈發光。
結論:說明用電器消耗的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
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3.實際電壓、實際功率
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4.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則P實>P額;可能燒毀用電器。
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將兩只燈泡“PZ22040”和“PZ220100”先后并聯和串聯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光情況。
現象:并聯時,100W的亮,串聯時,40W的亮
結論:燈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典型例題】下圖為一只6V1.5W”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若把這樣的三只燈泡串聯起來,接在12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每只燈泡的電阻及實際功率為()
A.24Ω0.67WB.20Ω0.8W
C.24Ω0.96WD.20Ω0.67W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圖像可知:燈泡的電阻會隨電壓、電流的不同發生變化,因此解決此類問題只能從圖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燈泡串聯,燈泡的電阻相等,通過的電流相等,根據歐姆定律可知,三只燈泡兩端的電壓相等,把這種規格的三只燈泡串聯接在12V的電源兩端,每只燈泡兩端的電壓都為4V,從圖像上可以看出,當電壓是4V時,通過燈泡的士電流為0.2A,
所以每只燈泡的實際電阻:
每只燈泡的實際功率:P=UI=4V×0.2A=0.8W.故選B.
A、110V60WB、36V25WC、220V40WD、110V40W
【答案】A
【解析】
四盞燈泡正常發光時,功率的燈泡亮,所以選A。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知道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相似。
理解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妙。
重、難點:
試驗探究電流的磁效應的規律。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規律。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磁體、小磁針、電源、導線
教學課時:2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靜止后的磁針指南的一端叫極,又叫極,指北的一端叫極,又叫極。
2、同名磁極相互,異名磁極相互;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__________發生的。
3、磁場的方向是這樣規定的:小磁針靜止時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可以利用帶箭頭的曲線來描述磁場,這樣的曲線叫做。
4、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試驗“猜一猜”
利用隱蔽的通電螺線管吸引小鐵釘,讓學生猜是什么物體?磁體對進入磁場的物體會發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產生磁場、控制磁場?
進行新課:
1、電流的磁效應:
試驗:53頁圖8.2-2示,結果
結論:通電導體的周圍有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現象叫電流的磁效應。(這試驗叫奧斯特試驗)
思考:為什么手電筒、普通電線通電時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強磁場?(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如……開始的試驗)
2、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猜想:通電螺線管能否產生磁場,磁場可能與哪種磁體的相似?
(1)試驗:54頁圖8.2-4示
(對比條形磁體)
結論: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磁體的磁場相似。指出N極、S極
猜想:改變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會不會變化?
(2)試驗:54頁圖8.2-4示,但電流方向相反
結果:
結論:
指出圖8.2-5中的N極、S極
討論:能否利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普遍性的規律?(參考55頁提示)
(3)安培定則: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
練習:判斷一些通電螺線管的N、S極
3、達標練習:課本后50頁“動手動腦學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三、電磁繼電器揚聲器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初步認識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
2、過程和方法
通過閱讀說明書,知道如何使用電磁繼電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重、難點:
知道電磁繼電器、揚聲器的結構原理。
能分析有關的實際器材。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電磁繼電器、燈泡、開關、電源、導線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6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顯微鏡、電腦平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后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后復習本章知識。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7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年級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能力、歸納能力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____慣,掌握好物理的學習方法,加強實驗操作能力培養,進一步打好基礎。做好學生的競賽輔導工作,爭取在物理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完成初中物理的復習工作,爭取中考全面獲勝。
三、具體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加強各教師間的聯系,互相取長補短,發揮群體力量。
加強教法研究和發揮最高效益。
2、教學中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
3、強化月考,關注教學成果。
4、加強試題收集與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試題和中考命題的趨勢。
四、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以課本以及能力訓練為依據,復習初中物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實驗。
第二輪復習,以自編講稿為依據,分類復習。
第三輪復習,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試題,編制使用模擬試卷,進行綜合練習。
五、實施計劃表
時間
內容
周
1
3.1—3.7
第一輪,聲現象,物態變化
2
3.8—3.14
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
3
3.15—3.21
光綜合練習
4
3.22—3.28
電流,電路
5
3.29—4.4
歐姆定律
6
4.5—4.11
電功,電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電,電與磁
8
4.19—4.25
電學綜合練習
9
4.26—5.2
力學綜合復習
10
5.3—5.9
第二輪復習,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實驗
11
5.10—5.16
創新型科學探究題綜合復習
12
5.17—5.23
創新型科學探究題綜合復習
13
5.24—5.30
第三輪復習,綜合復習
14
5.31—6.6
綜合復習
15
6.7—6.13
綜合復習
16
6.14—6.20
考前指導,中考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8
(1)燈泡發光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燈泡,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電動機部分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學生回答:發燙.是電流的熱效應.
引入新課
(1)演示實驗:
1、介紹如圖9-7的實驗裝置,在兩個相同的燒瓶中裝滿煤油,瓶中各裝一根電阻絲,甲瓶中電阻絲的電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聯起來,通電后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使煤油的溫度升高,體積膨脹,煤油在玻璃管里會上升,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觀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況,就可以比較電流產生的熱量.
2、三種情況:
第一次實驗:兩個電阻串聯它們的電流相等,加熱的時間相同,甲瓶相對乙瓶中的電阻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第二次實驗:在兩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來的高度后,調節滑動變阻器,加大電流,重做實驗,讓通電的時間與前次相同,兩次實驗比較甲瓶前后兩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第三次實驗:如果加長通電的時間,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2)焦耳定律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實驗于1840年最先精確地確定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Q=I2Rt
公式中的電流I的單位要用安培(A),電阻R的單位要用歐姆(Ω),通過的時間t的單位要用秒(s)這樣,熱量Q的單位就是焦耳(J).
例題一根60Ω的電阻絲接在36V的電流上,在5min內共產生多少熱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條件下,根據電功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推導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電流通過導體時,其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電流所作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那么,電流產生的熱量Q就等于電流做的功W,即Q=W.W=UIt,根據歐姆定律U=IR推導出焦耳定律Q=I2Rt,
(3)總結
在通電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在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電電流和電阻相同的條件下,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19
一、基本情況分析:
二個班共有學生135人,其中一班65人,二班70人,通過上期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作大致評估,每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較多,兩級分化較突出。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____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經教育部直接____由課程標準研究小組反復的研討而完成的,在使用這套教材時,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系的教學,不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教學內容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1117章。
四、教改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系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A、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B、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
C、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盡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系。
A、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系,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盡可能采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CAI課件進行教學。
B、在閱讀理解,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后作業的一部分。
C、盡可能讓學生得用身過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讓物理貼近生活,讓學生用物理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六、課時計劃:
第十一章:6課時
第十二章:6課時
第十三章:6課時
第十四章:5課時
第十五章:6課時
第十六章:6課時
第十七章:5課時
免費九年級物理教案下載篇20
一、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