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設計教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什么才算好的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

教學設計理念

克服以教師為中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精神,獲得新知識的能力,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實現師生,生生積極互動,使學生在質疑,調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一、教材分析:環節一,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所有力學現象看作一座大廈,那么牛頓三大定律則是這個大廈的奠基石,牛頓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頓第一定律定義的慣性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牛頓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頓第一定律基礎上。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礎的基礎,是否領會這一物理規律,不僅影響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而且會影響整個物理課程中力學部分的學習。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本章的重點。環節一:學習狀況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二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的難點。

環節二、目標、重點、難點確定: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教材和大綱。

本節重點:牛頓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教學目標、難點: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律方法。

目標:1、知識目標。2、能力德育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在大量經驗事實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概括,推理總結出的一條規律。

(2)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律的方法。

牛頓第一定律是一節物理規律教學課。

2、德:培養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學習方法,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思維

3、情感目標:注意師生間溝通,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知識目標上針對本節特點對學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個層次,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脈絡,把握重點部分。以往教學實踐中證明,物理規律是物理基礎知識部分比較難學的部分,學生往往只注意背定義、記公式、做習題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及規律的理解,以至于豐富的物理含義被形形色色的數學符號所淹沒。面對這一現象在這一節教學中突破重點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題上創設情境

(2)通過物理實驗進行啟發誘導

A:做課本中小車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此實驗進行認真、仔細觀察以獲得足夠的感性材料。

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使學生找出實驗中哪些條件不變,變化的是什么條件,不變:同一小車、同一斜面、讓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變化: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針對實驗結果,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滲透比較,分析綜合等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引導起變化的原因,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動腦筋思考問題,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得越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過上面的演示實驗,簡單介紹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結論。突出他的理想化實驗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實驗雖然不能實現,但都有可靠的事實基礎,因而推理是合理的。C:在此基礎指出牛頓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總結出一條經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一條真理,牛頓第一定律。

3:在教學突出重點中,對定律中關鍵詞語進行說明,各種易犯的錯誤進行分析,糾正學生頭腦中原有的錯誤生活觀念以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由于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基礎上大膽而合理的確良外推,它只是一種基礎假設,由于不存在絕對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因此這條定律無法直接用實驗來證明,它的正確性在于它推得結果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形成對比知道知識的發展過程由錯誤正確完善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點和關鍵。投影牛頓第一定律

一、沒有力的作用,運動物體就要靜止下來(錯誤)

二、運動物體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正確)

三、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完善)環節五:難點突破

牛頓第一定律雖已建立,但學生對其建立過程仍比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徹,形成難點針對此現象采取了,實驗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使直觀實驗與抽象受力分析相結合的起來,這樣做到了使其難點先簡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決方法,使其難點被逐步得以解決,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這樣有利于培養其思維能力和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節課在程序安排上針對學生特點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題,創新情境,復習提問導入新課。形成新舊知識互相聯系、互相滲透。

2、重視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推導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重視各種變成恰當的應用,對其定律中學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進行解釋,使牛頓第一定律得以鞏固,理解定義、特定的含義。

4、在此引導說明,對其進行加深,從而形成深刻印象,通過不同層次聯系,加強基礎與習題的配備,能夠及時反饋學生認知情況,從而調整教學加經改進,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5、歸納總結。由學生回憶本節學到了什么為主線,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更加清晰,明確、系統,從知識結構上把握新內容,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經過這一回顧,讓學生會用科學方法去研究問題,從而進一步發展了思維能力設計。

6、定量作用:讓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提高,學習困難的同學加深對本節特點及基礎知識理解認識,為之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進行如下設計。

(1)明確目標,激發動機(在復習運動和力基礎上)

(2)新舊聯系,指引注意。

(3)創設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實物、小車實驗)

(4)討論分析形成結論。如果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體運動情況又會怎樣呢?讓學生思考,講座得出結論,從而養成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

(5)反饋強化,通過對定律本身說明及習題配備,使定律得以鞏固和深化。確定教學目標

導入課題

提供感性材料

分析推理

形成定律

反饋強化

鞏固應用

小結綜合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2

一、指導思想:

繼續做好九年級物理第21、22章新課教學工作,以課程標準為理念,以考試說明為指導,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習過程中如何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歸納總結得出物理概念及規律的能力,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新精神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的活動中心放在使學生自我獲得知識,完善知識,彌補不足,以真正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扎實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輪-大復習”工作。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使他們能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力爭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合格率達90%以上。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各種類型的習題,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力爭中考優秀率、及格率有明顯增長。

三、學情分析:

經過半年的學習,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所增加,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加強,但是由于學生學習基礎、思維能力、認識水平、學習基礎等方面發展不平衡,導致有些學生的物理成績很差,逐漸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物理考試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

初中物理教學分兩年,但是感覺學生八年級物理知識不扎實,一旦接觸相對教難的內容,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吃力。因此要使學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新課改需要的各種技能,復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四、教學措施:

以學生為主體,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強復習的針對性;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課堂上提出明確的復習任務;與同組教師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1、重視基礎:對物理現象、規律和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盡量減少超過教學要求的繁難試題的無效練習,提高學習效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靈活多樣、適當拓寬。

2、聯系實際:注意觀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理現象(如家用電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設計實驗,會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對習題中出現的與生活相關的電現象進行透徹的分析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題論題。能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也是復習物理的必經之路。

3、關注探究:在中考的各類試題中,實驗與探究題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頭疼的問題。對實驗探究的學習,應以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為依據。實驗能力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驗學習應包括: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及必要的分析與論證等內容。

4、強化規范:規范是成功學習的前提。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強化解題規范化訓練,明確方法、嚴格要求。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嚴格實驗的規范訓練,強調過程與方法,注意實驗問題的開放性;作圖應嚴禁隨意性、強化準確與規范的訓練;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簡答題應強化“有所依據、有所說明、簡要結論”三步書寫;綜合題中的重要步驟應有簡要的有助于解題的文字說明。各種題型都有不同的書寫要求和解題格式,按規范格式書寫既有益于問題的順利解決,又能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對自己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也是有益的。

五、時間安排:

見進度表

六、復習內容及要求:

復習按“雙基過關”、“能力提升”、“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將平時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根據其內在聯系分專題進行有序組合,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雙基過關涵蓋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查漏補缺,力爭“雙基一分也不丟”。能力提升重視知識的把握與整合,突出綜合能力訓練,提高應試水平。綜合創新關注新題,活用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第一輪復習(3.9---5.10)

以課本為主,夯實基礎。復習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緊扣課本和課標,不拓展不加深,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第一輪復習按照聲學,光學,力學,熱學,電學五個板塊進行知識梳理。

2、第二輪復習(5.11--6.7)

主要進行以專題為引導的能力提升。這一輪復習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課堂練習題以近幾年中考試題為主。具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實驗專題”、“比例、方程等計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專題,如:“電路分析和故障判斷”、“綜合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開放題”、“信息題”、“實驗設計題”、“綜合類型題”、“應用題”、“科學方法題”等。本輪復習重在方法指導和能力提高。

3、第三輪復習(6.8--6.21)

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以上做法,既讓學生得以考前練兵,熟悉中考的試題類型,也可在考前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效率。同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在三輪復習過程中,復習計劃還將隨實際情況變化進行適時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爭取使學生通過總復習,每個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3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學習者的分析

學生來自小城鎮和農村(大部分),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接觸許多與功和功率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為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同時學習過速度和電功率的概念,對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幫助。

3、教具與學具

電化教具:多____課件

4、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一、播放多____素材(視頻)或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圖中的情景說明了什么問題?

類似的事例還有嗎?(啟發思考)教師通過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怎樣比較做功快慢的學習主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學習主題。

二、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1、引導回顧速度的知識。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誰做功最快?說出比較的依據。

3、聯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運問題加深對功率知識的認識。

4、想想議議:

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讓學生分析比較誰的功率大。

5、____: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準確的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6、介紹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并以適當的事例加以鞏固。

例:過去我們學習電功率,說說某電風扇的功率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參看課本小數據圖表中的資料,說出各物體功率所表示的意義。

7、鞏固提高:

____:用1牛的力在2秒內將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這個力做功的功率嗎?

教師啟發:以前學習過要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先確定路程再比較時間,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比較路程。同理,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由他人(同組同學或其他組同學)適當補充,

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領悟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么方法?

學生討論過程。

教師點拔:在圖中不知爺孫倆的體重和他們爬樓的時間,能否確定他們的功率的大小。

教師引導:用一個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概念(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作適當的講評,加深學生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先引導學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這對學生鞏固前后知識均有所幫助。

溫故而知新,對后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

用類比法。

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的答案可能兩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啟發,加選先進的起重機,學生就會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物體做功確有快慢之分。

學生的討論也會出現分歧,教師就在學生的.分歧中導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漸進,恰到好處。

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

通過實例講授,讓學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值有個具體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關知識,包括公式的運用。

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三、通過例題訓練,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1、想想議議:

物理學或者生活中,還有那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快慢的?

2、例題:體重為900N的爺爺與體重為300N的小孫子舉行登樓活動,樓高三層共10米。若:

(1)爺、孫兩人同時從一樓起步,半分鐘后同時到達三樓;

(2)爺爺年紀大、身體較重,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2倍;

(3)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3倍。

以上三種情況下,誰做功多?誰做功少?誰用的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少?誰做功快?誰做功慢?

3、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例題,動手做一做。

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頻率(振動),拓展知識。

引導學生回到前面所舉的例子,通過討論及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邊邊思考,邊動手進行計算解答。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投影,可進行全班討論,加深理解。

學生自己進行閱讀、解答,教師在課室巡視,給有學習困難的學適當的幫助。學生解答完后,教師再用解題示范,強調解題的方法和習慣。

對各種變化率,增長率的認識,讓學生拓展知識

使學生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學生對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

練習功和功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四、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學生先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引導個別____回答并作適當的講解。

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能借此機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并獲得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4

一、創設情境,導課有趣

“授業無趣,必不樂學”。物理規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較抽象、概括,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填鴨式講授,對學生就缺乏吸引力,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樣在授課一開始的時候,就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導入課題的問題。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應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有趣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動活潑和趣味性,從而對本節內容產生濃厚的探究熱情。例如講“汽化和液化”時,演示“紙鍋燒水”,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流體壓強和流速”教學中,教師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氣,請學生觀察下方緊貼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會掉下來?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由此引入新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除演示實驗作為引子外,還可以講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重力”時,可以講一下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既展示了“萬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舉例寓趣,設疑激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化枯燥為生動,善于舉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講授“聲音可否在液體中傳播”時,舉例:“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來說明問題,在進行“汽化和液化”教學時,舉例: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杯子會“出汗”,用此來說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教學中的進程,教師適時地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其主動思考,大膽回答,從而真正掌握知識。例如講“壓強”時設疑:為什么好漢握不爛雞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壓破?講“汽化和液化”時設疑:為什么喝熱茶時我們要先吹吹氣再喝?像這類設疑,既貼近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

三、新奇實驗,見之生趣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新奇有趣的實驗,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富的樂趣。例如在學生學習“摩擦力”這一節時,教師演示“筷子提米”,讓學生在不可思議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講“透鏡”時,教師讓學生用凸透鏡把太陽光匯聚到火柴上,親眼目睹火柴的熱烈燃燒,驚奇之余,興趣倍增;在學習“升華和凝華”時讓學生體會:竟然可以用蠟和樹枝塑造美麗的冰雪世界……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實驗,把理論知識轉變成了親眼所見的事實。使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到實在的知識,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聯系實際,強化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既在實際中發現知識,又要在實際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比如:在學習了“電磁鐵”以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電磁鐵,比比看誰制作的磁性更強;學習了“重力”之后,讓學生動手制作不倒翁和重錘線,并告訴他們:重錘線可使建筑工人工作起來更方便,而制作銷售不倒翁使商家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強調:知識就是財富。通過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的例子,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只要真正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去指導課堂設計,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智慧,解頤笑語,深入淺出,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就一定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并能用語言表述牛頓第一定律,九年級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

通過對大量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綜合能力。

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把物理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形成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與難點

重點:“理想實驗”法,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讓學生確信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內涵。

教學準備慣性小車、斜面、木塊、木板、毛巾、標志小旗.

教學過程

一、體驗、觀察、頓悟、闡述

師:同學們,根據平常的觀察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請觀察)

學生實驗一:抽學生到講臺上做用力使講桌運動的實驗。并指出當我們用力推或拉桌子時,桌子才會運動,當推力或拉力撤消后,桌子就停止運動。(A、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學生實驗二:學生演示小車在木板上運動情況。用力推小車時小車開始運動,當推力撤消后小車仍能運動。

(B、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師:既然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呢?

生:是桌面對小車的阻力。

(好,下面我們就用實驗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二、探究、歸納、推理

(一)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介紹實驗器材。

2、請同學帶著下面的問題和老師一起來完成實驗探究。

(1)為充分“顯示”阻力對物體運動情況的影響,每次實驗時應該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改變物體受到的阻力?

(2)為什么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小車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終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

3、演示書上圖12.5-3所示的實驗,

教案

《九年級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1)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接觸面

阻力的大小

(選填“大”“較小”或“最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選填“短”“較長”或“很長”)

毛巾

棉布

木板

(2)交流討論思考題。

(3)展示討論結果。

(二)歸納

生: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

(三)推理,升華實驗結論。

師:如果我們將木板換成表面更光滑的玻璃,小車運動的距離與在木板上運動的距離相比較,哪一個更遠些?

生: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更遠。

師:如果有一種材料,它的表面絕對光滑,對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小車將做什么樣的運動?

生: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師: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將一直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力,會怎樣呢?

生:永遠保持靜止狀態。

三、揭示規律、板書課題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師:今天同學們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得出的規律跟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得出規律完全一樣。同學們真棒,你們是當今的牛頓。

板書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想想議議(學生交流討論)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成立的條件:;結論:。

2、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狀態;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

師:牛頓第一定律充分揭示了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力不是用來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見學生手中小練習)

五、課堂小結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適用范圍:一切物體;條件:不受力;結論: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六、課外作業(略)

附板書設計

12.5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適用范圍:一切物體;

條件:不受力;

結論: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能力目標:

1,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據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當讓學生養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并注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當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記錄結果時,應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據,對于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的規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時,應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據后,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7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

6.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7.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參觀或者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三、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好,在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有趣的聲現象,知道了聲的概念,包括聲音(人耳能感覺到的那部分聲)、超聲(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和次聲(頻率低于20Hz的聲)。聲在生活實際、工農業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實例。(學生舉例后教師總結)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號角的回聲能夠判斷懸崖的距離,這些都是聲傳遞信息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工業生產、現代科學技術與聲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聲的利用。

二、新課教學

(一)聲在醫療上的應用

1.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聞”就是聽,這是利用聲音診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醫生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超聲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可以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檢查,從而確定胎兒發育狀況。

3.藥液霧化器

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達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藥液破碎成小霧滴,讓病人吸入,能夠增進療效。

4.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可將人體內的結石擊碎成細小的粉末,從而可以順暢地排出體外。

(二)超聲波在工業上的應用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的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2.在工業生產中常常運用超聲波透射法對產品進行無損探測。超聲波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能夠透過被檢測的樣品,被對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樣品內部有缺陷,超聲波就會在缺陷處發生反射,這時對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信號。這樣就可以在不損傷被檢測樣品的前提下,檢測出樣品內部有無缺陷,這種方法叫做超聲波探傷。

3.在工業上用超聲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聲波,清洗液的劇烈振動沖擊物品上的污垢,能夠很快清洗干凈。

(三)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1.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設計制造的。

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間出來覓食、活動,但它們從來不會撞到墻壁、樹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確度確認目標。它們的這些“絕技”靠的是什么?原來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碰到墻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

2.聲納

根據回聲定位的原理,科學家們發明了“聲納”,利用聲納系統,人們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動畫利用聲納探測海洋)

(四)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1.超聲波加濕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跟振動頻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

2.超聲波測速儀

超聲波測速儀是利用超聲波測定運動物體速度的儀器,超聲波測速儀固定在道路旁,向著駛來的車輛發射一定頻率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車輛后會被車輛反射回來再被測速儀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聲波的頻率已經改變了,根據頻率的變化,就能確定車輛行駛速度的快慢了。測速儀除利用超聲波外,還可利用電磁波,如雷達測速儀就是利用電磁波測定運動物體速度。

3.我們在生活中利用聲音獲得信息。例如人們交談、聽廣播、聽錄音等,聲音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9

1.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2.知道焦耳定律。

3.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熱效應跟哪些因素有關。

3.教學用具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電爐燒水電熱取暖器電熨斗

[師]這些用電器工作時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

[生]都要消耗電能。

[生]都會產生熱。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定能舉出許多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會發熱的例子

這種現象這叫電流的熱效應.

板書:電流的熱效應

[師]在前面課程小燈泡的發光實驗中,同學們曾有意地去觸摸過小燈泡,感覺小燈泡(同學們一起說)熱.有沒有同學觸摸過導線,如小燈泡連接的導線熱不熱.[生]我摸過,沒感覺到熱.

[生]我也在家里摸過做飯的電飯鍋,飯都熟了,導線也沒感覺到熱.

[師]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的電流相同嗎?

[生]相同.

[師]導線和用電器中流過了相同的電流,用電器發熱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這是為什么?今天同學們就來一起探討電流經過用電器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有關.

二、進行新課

電流的熱效應

[想想做做]方法一: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了,那跟電流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能否設計出實驗來驗證呢?

[生]討論后得到實驗方案

[強調]控制變量的重要。

[演示]P49演示實驗

[師]這個實驗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生]在通電時間一定、電阻相同的情況下,通過電流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師]同學們再來思考一下,電流的熱效應還跟什么因素有關?

[生]時間,比如電視機通電越久,機身就越熱。

[師]剛才我們從第一個實驗也可以看到,銅絲或鎳鉻合金通電時間越久,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越多,說明產生的熱量也越多。

焦耳定律

[師]從剛才的幾個實驗我們知道了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跟導體的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都有關系。其實早在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就精確地確定了它們的關系,得到了焦耳定律。

(學生閱讀焦耳定律的內容)

板書:Q=I2Rt

Q——熱量——焦耳(J).

I——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t——時間——秒(s)

引導學生利用電功率的表達式P=IU和歐姆定律推導出焦耳定律。

[強調]在說到兩個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條件:關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變.

[投影]

例題:某導體的電阻是2Ω,通過2A的電流時,在1min內產生多少熱量?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學生板演)

解:由題知:R=2ΩI=2At=1min=60s

Q=I2Rt=(2A)2×2Ω×60s=480J

(同學們在演算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計算的時候,要將電流的單位“A”一起平方,同時要注意單位的統一。)

[師]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利用公式推導得出了電流熱效應跟什么因素有滾.同學們現在能不能回答本節開始時的問題?

[生]導線和用電器(電爐或電飯鍋或電燈)中通過的電流相同,但是導線的電阻較小,而那些電器的電阻較大,所以,那些電器發熱,而導線幾乎感覺不到熱.

[師]生活中有些電熱我們要利用,有些電熱我們是要防止的.

三.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師]關于電熱的利用,同學們已經了解了許多,比如…

[生]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爐、電爐…

[師]同學們舉出的都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都是常見的電熱器.

出示電爐(可用投影儀投影放大)

[師]電熱器的主要部分是發熱體.同學們觀察電爐由什么組成?

[生]主要是爐絲即電阻絲.

[生]還必須有爐盤,電爐盤是絕緣材料做成的.

[師]從實際考慮,電爐絲應該有什么要求?

[生]電爐就是要靠電爐絲發熱的,所以爐絲的電阻應該很大.

[生]爐絲還應有較高的熔點,這樣它在發熱時才不容易燒斷.

[師]同學們以電爐為例說明發熱體是什么做的?

[生]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

(播放視頻:電熨斗開殼看電熱體或出示“熱得快”、電飯鍋等電熱器,并能將電飯鍋、電熨斗的發熱板取出讓學生觀察,向學生說明,其他的電熱器也都需要用電阻大、熔點高的金屬導體作為發熱體)

[師]我們了解了電熱器,大家能不能說說使用電熱有什么好處?

[生]電熱清潔衛生,沒有環境污染.

[生]熱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調節,如控制溫度,操作簡單.

[生]…

[師]同學們知道了利用電熱的好處.但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的電熱我們是不需要的,還要設法防止.有關的內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電機使用過程中會發熱,如果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還會燒壞電機.

[生]有些導體上的絕緣材料會因溫度過高,使絕緣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燒壞.[生]電視機開的時間長了會發熱.電視機后蓋上有許多孔,就是為了能通風散熱.[生]電腦中還裝有風扇,也是為了散熱,減少電熱的危害.

[生]老師用的投影儀上也裝有小風扇,也是為了快點散熱.

[生]農村抽水、磨面用的電動機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后要休息一會,等涼了再用,是為了防止電熱可能造成的危害.

播放視頻:電動機散熱窗或錄音機散熱窗,加深學生印象。

[師]同學們對電熱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還真不少.老師這兒有一份電器的說明書,請大家仔細閱讀,并分析說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著重注意以下內容:將電器置于通風良好處;勿使電器淋雨或受潮,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應該通電一次.

[生]電器工作時,置于通風良好的地方,是為了能使電器更好地散熱、防止電熱產生的危害.

[生]電器淋雨或潮濕會降低絕緣性能,使電路工作失常,影響用電器的使用.長期不用的電器隔一段時間要通電,是為了利用電熱來驅潮,是電熱的利用.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來小結本節內容.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0

機械效率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理解機構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2、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小明家最近買了一處新樓房,三樓。想把洗手間、廚房裝修一下,需把沙子運到三樓。請同學們根據需要,選擇器械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哪個小組選的辦法?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額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學中,用機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板書機械效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機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總表示總功。那么,機械效率應該怎樣表示?

根據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六)作業

1、根據生活中你使用的機械,想想:怎樣提高機械效率?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2、動手動腦學物理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太陽能的優點.

知道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初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課文講解,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常規能源與新能源的區別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

教學器材:有關掛圖、錄像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人類利用的常規能源是什么?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學生:常規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和風力、水力資源等等,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等.

教師:回答得很好,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核能的開發和利用,用鈾做燃料的反應堆雖然能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鈾的儲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時要產生放射性污染;輕核的聚變雖然比裂變干凈,還能釋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還沒有真正解決和平利用的問題,所以還要開辟新能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太陽不但一直間接地向人類提供生存和發展的能量,而且還是可能為人類長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陽能.

二、進行新課

板書:<太陽能>

(1)太陽能的優點

①太陽能十分巨大.

教師:同學們想想,太陽能有什么優點呢?

板書:<(一)太陽能的優點>

學生:太陽能非常巨大,從前面表中可見,太陽能向周圍空間輻射的總功率達3.8×1026瓦.

板書:<1.太陽能十分巨大>

教師:說得很好,太陽能十分巨大.同學們知道太陽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總功率是多少嗎?(通過查看課本答:l.7×1017瓦)

教師:同學們計算一下,太陽每小時輻射到地球的總能量有多少?(學生上黑板計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師:地球每小時從太陽獲得的太陽能量有6.1×1020焦,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內能源生產的總量還多,可見太陽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陽能供應時間長久.

那么太陽能會不會用完呢?根據科學家推算,太陽像現在這樣不停地向外輻射能量,還可以維持60億年以上,對于人類來說,太陽能可以說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板書:<2.太陽能的供應時間十分長久>新 課 標 第 一 網

③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

教師:我們到哪里去取太陽能?怎樣獲取呢?(只要太陽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陽能,不用專門去尋找;只要用東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開采)

教師:很好,所以太陽能的第3個優點是:

板書:<3.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無需挖掘開采和運輸>

④使用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太陽能是最干凈的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不會給我們帶來污染.所以,太陽能的第4個優點是:

板書:<4.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2)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兩條途徑

教師先請同學議論:如何利用太陽能?然后總結.

板書:<(二)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1.把太陽能轉化成內能以供利用>(講解:例如用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等裝置把太陽能轉化成內能來做飯、燒水等等,也可用集熱器把水加熱,產生水蒸氣,再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這就叫太陽能熱電站.)

<2.通過光電轉換裝置把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講解:例如用硅光電池——也叫太陽能電池,把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已很廣泛,像人造衛星上的電源、太陽能汽車上的電源,小型電視機、計算器上的電源,城市道路路燈的電源等等都可用太陽能電池,我國還用太陽能電池做航標燈的電源,鐵路信號燈的電源等等)

(3)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教師:既然太陽能有那么多優點,為什么不大量推廣、大范圍應用呢?目前還有些技術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三)廣泛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1.太陽能雖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講解:經計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積上的太陽能只有幾百瓦,所以要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必須設置龐大的收集和轉換能量的系統,目前造價還太高,影響推廣.<2.由于地球的自轉和氣候、季節等原因,太陽能的功率變化大,不穩定,給正常連續地使用造成困難>

<3.目前太陽能轉換器的效率不高>(講解:光熱轉換的效率為50~60%,而光電轉換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還要下大力氣研制高轉換效率的材料)

(4)結束語

要大規模地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現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斷努力,必將會不斷有新的進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有人預言,到21世紀,太陽能將會成為人類的重要能源之一.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太陽能

一、太陽能的優點:

1.太陽能十分巨大;

2.太陽能的供應時間十分長久;

3.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無需挖掘開采和運輸;

4.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二、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三、廣泛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1.太陽能雖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

2.由于地球的自轉和氣候、季節等原因,太陽能的功率變化大,不穩定,給正常連續地使用造成困難;

3.目前太陽能轉換器的效率不高。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2

18.2.1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

2.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教學重點掌握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教學方法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教學后記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講授新課

知識點一:

觀察電能表,常常可以發現: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的快慢經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時工作的用電器越多,鋁盤轉動得越快,而且使用電熱水器時比使用一只燈泡時轉得快,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圖所示,節能燈上的“24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別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電吹風機,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鋁盤轉動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即電流做功快慢不一樣,我們把電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電時間,用P表示用電器的,則:

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用W表示,常用的還有千瓦、毫瓦。

1kW=103W

1W=103mW

以下是常見用電器的:

因為W=UIt,所以

【典型例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B.C.D.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A.0.4WB.0.8WC.2WD.4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節干電池電壓為1.5v,3節總計4.5V,所以

所以選C。

知識點二: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所以

如果P和t的單位分別用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

1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典型例題】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鐘內,消耗電能0.3千瓦時,這個用電器可能是(?)

A.空調器B.電冰箱C.電視機D.白熾燈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已知用電器正常工作在15min內消耗電能,根據求出,由家電的功率知識可判斷為哪種用電器.用電器正常工作的為: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調機.故選A.

【針對訓練】在下列單位中,哪一個不是的單位()

A.J/sB.kW·h/sC.V·AD.W·s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J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單位;

B、Kw?h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單位;

C、V是電壓的單位,A是電流的單位,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所以V?A就是的單位;

D、w是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乘積是電功,所以w?s是電功的單位.

選D.2.5V0.3A”的燈泡接在電路中,用滑動變阻器調節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它的亮度。

現象:在電壓為2.5V時,燈泡正常發光;在低于2.5V時,燈泡發光暗淡;在高于2.5V時,燈泡強烈發光。

結論:說明用電器消耗的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

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3.實際電壓、實際功率

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4.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則P實>P額;可能燒毀用電器。

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將兩只燈泡“PZ22040”和“PZ220100”先后并聯和串聯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光情況。

現象:并聯時,100W的亮,串聯時,40W的亮

結論:燈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典型例題】下圖為一只6V1.5W”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若把這樣的三只燈泡串聯起來,接在12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每只燈泡的電阻及實際功率為()

A.24Ω0.67WB.20Ω0.8W

C.24Ω0.96WD.20Ω0.67W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圖像可知:燈泡的電阻會隨電壓、電流的不同發生變化,因此解決此類問題只能從圖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燈泡串聯,燈泡的電阻相等,通過的電流相等,根據歐姆定律可知,三只燈泡兩端的電壓相等,把這種規格的三只燈泡串聯接在12V的電源兩端,每只燈泡兩端的電壓都為4V,從圖像上可以看出,當電壓是4V時,通過燈泡的士電流為0.2A,

所以每只燈泡的實際電阻:

每只燈泡的實際功率:P=UI=4V×0.2A=0.8W.故選B.

A、110V60WB、36V25WC、220V40WD、110V40W

【答案】A

【解析】

四盞燈泡正常發光時,功率的燈泡亮,所以選A。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3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體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思想。

⑵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⑶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

⑵理解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歷史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規律的形成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⑵通過理想斜面的教學,體會理想實驗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整個力學體系的基石,而牛頓第一定律又是這個“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提出慣性的概念,為定量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拉開了序幕。

高中教材與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內容深淺不同:初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高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它強調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獨立性和重要意義,也為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是慣性的認識層次不同:初中強調一切物體都有慣性,高中側重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三是實驗的設計、探究及思維深度不同:初中為斜面小車實驗;高中為伽利略理想實驗,突出了理想實驗這種科學方法的價值所在。

四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不同:初中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的歷史一語帶過,高中教材回顧了歷史,讓學生體會一個規律的獲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能夠激發學生追求科學,勇于創新的情感。

三、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初步知道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慣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歷史的了解,對內容也是一知半解。

學生對于“質量是慣性的量度”更是缺乏認識,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速度也是慣性的量度。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引導,配合實驗、結合生活事例來澄清概念。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力和運動關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常常形成與亞里士多德相似的觀點,且根深蒂固。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時,一些直覺的錯誤觀點不時冒出來,存在著嚴重的"口是心非"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的理解。

2.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慣性和質量的關系。

五、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游戲,引入課題

撕紙游戲

猜一猜:

1.一張紙已剪成兩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2.現在把紙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大家不要動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間的紙下面夾一個夾子,然后迅速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是這樣一個結果呢?怎樣解釋我們的游戲呢?其實,在我們的游戲中還涉及到一個古老的話題──力和運動:用力撕紙,紙條斷開運動起來。運動和力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體驗古人的探究過程,學習古人的探究方法,進一步理解論述運動和力關系的牛頓第一定律。

(二)回顧歷史,探究定律

1.情景設問,經驗猜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運動和力如影隨形,總是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比如:馬拉車則車前進,不再拉,前進的車會停下來;人象推車則車前進,不再推,前進的車會停下來;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滾動,不再踢,滾動的球會慢慢停下來。

思考:運動和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并給出經驗猜想的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

他根據生活生產經驗猜想: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運動需要力維持。

他的觀點來自實際經驗,還能用實際經驗驗證,所以被人們廣泛接受,并維持了近兩千年。

設問:我們現在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他有貢獻嗎?

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首先質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紀的伽利略。他觀察了球的滾動。

2.質疑假設,科學猜想

當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動時,速度減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該不增不減。實際觀察的結果是: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①現象: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從這一現象出發,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質疑。

②質疑:滾動的球之所以停下來,真的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嗎?

設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摩擦力這種無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個意識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變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發現:水平面越光滑,球滾得越遠。于是,他推斷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結論:滾動的球停下來,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③假設: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怎樣運動呢?

④猜想: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動下去。

過渡:伽利略設計了一個雙斜面實驗。

3.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1)雙斜面實驗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傾角可變。實驗中我們設定小球始終從左斜面定位卡處由靜止釋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變小球所受的摩擦,觀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與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與釋放點到上升的點的高度差是什么關系?

3.如果沒有摩擦,小球會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減小右斜面傾角,觀察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減小右斜面傾角,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如何變化?

2.如果沒有摩擦,減小右斜面傾角,沿斜面滾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小球將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將右斜面放平,釋放小球,觀察小球的運動。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會停下來嗎?

2.如果沒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將滾到哪里去呢?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4

一、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八章第二節內容,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本章第三節實驗"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學習作理論上準備,而且它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指標,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應用,對學生今后體驗生活意義重大。本節具有承前啟后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部分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一些解決電學問題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電學基礎,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同時通過對前面功率學習,也有一定抽象思維能力,但單本節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較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計算,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電功率問題。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關系,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關心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功率大小,形成節約用電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準備

電風扇(有銘牌),電吹風,學校用電子計時器,空調機銘牌圖片、燈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合作探究,學習新知→例題講解,鞏固體驗→學生總結,體驗心得→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解法

學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本環節教學大約5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動快慢情況,發現電能表上鋁盤轉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同學可能會發現,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用演示實驗引起學生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鑄就良好開端。)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本環節教學大約25分鐘)

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本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板書: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物理量。

啟發: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所消耗電能。(類比于功率定義)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大小?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板書:消耗功率100W中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意義是此燈

泡在1s內消耗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燈泡比25W燈泡在相同時間內消耗電能

多,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燈泡比25W燈泡亮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92頁小資料,并觀察教師帶來用電器上銘牌,請

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電器電功率相同嗎?②誰電功率最小?③誰電功率最大?引導出單位千瓦(KW)指出1kW=103W

(設計意圖:從現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用電器消耗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討論>:(1)功率為1千瓦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電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關系,有利于知識掌握。并且明確所求是W電能!)

引導得出:"千瓦時"來歷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電功率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并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鐘)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教學后,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收獲,體驗學習快樂。之后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里電冰箱、電熨斗、電視機、電風扇、微波爐、洗衣機等用電器銘牌,解它們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P=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p="">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亮度越大,消耗功率越大。

6.電功率測量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5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整個宇宙由物質組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包圍在周圍帶負電荷的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2.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多數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

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容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

3.納米科學技術:1nm=10-9m

二、質量:

1.定義: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實例:宇航員把月球采集的礦石帶回地球后,這塊礦石的質量不變。

2.單位: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kg,常用單位:t、g、mg

例子:一個雞蛋的質量大約50g。

3.測量——托盤天平

①結構:游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梁、分度盤、指針

②使用步驟:放置、調節、稱量(左物右碼,先大后小)。

③注意事項:

1.托盤天平要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碼要歸零。

2.稱前調節平衡螺母(天平右端的螺母)調節零點直至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例如:天平上的指針向左偏轉,要使天平平衡,可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3.左托盤放稱量物,右托盤放砝碼(左物右碼)。

4.添加砝碼從估計稱量物的值加起,逐步減小,可以節省時間。托盤天平只能稱準到0.1克。加減砝碼并移動標尺上的游碼(相當于在右盤加砝碼),直至指針再次對準中央刻度線。

5.在稱量過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6.物體的質量=砝碼+游碼

7.取用砝碼必須用鑷子,取下的砝碼應放在砝碼盒中,稱量完畢,應把游碼移回零點。

8.稱量干燥的固體藥品時,應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相同質量的紙,然后把藥品放在紙上稱量。

9.易潮解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燒杯、表面皿)里稱量。

10.砝碼若生銹,測量結果偏小;砝碼若磨損,測量結果偏大。

三、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ρ=m/V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常用單位g/cm。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6

教學目標:1、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重、難點:1、實驗探究熔化、凝固的規律。 2、正確得出熔化、凝固的規律。

教學器材:燒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常用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什么?單位是什么?是怎樣規定的?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體溫計的測溫方法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學生回答、并舉例,教師總結:)

1、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 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 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

下面我們先學習……熔化與凝固

探究實驗:課本75頁,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 ……

猜想與假設 ……

設計試驗 ……

進行試驗 ……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然后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

……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體 晶體: 在熔化時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溫度叫熔點

非晶體: 在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沒有熔點。

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凝固點,同一晶體的熔點=凝固點。

不同晶體熔點不同(見課本熔點表),記住冰的熔點。

3、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4、、介紹一些常見的熔化和凝固現象。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節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如:圖形圖像、物質狀態等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7

一、新課引入

師生共同朗讀“章首詩”

板書: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第一節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二、新課教學

1、聲音的產生

①.教師先播放一段錄音,讓學生感受各種各樣的聲音。

問題:聽了這段錄音,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讓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對這個問題作出回答。

②.活動1: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幾個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并動手做一做。看誰的效果。

如:用手指放在正在發聲的喉頭,感到喉頭在振動。

③.演示實驗1:發聲的音叉放進裝滿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濺;發聲的音叉將懸掛的乒乓球彈開。

讓學生學生對實驗進行小結。

④.然后,請同學們閱讀“帕斯卡的故事”

提問:通過實驗閱讀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波。

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5頁的圖片2-4,讓學生歸納:

板書: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做聲波。

3、把聲音顯示出來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25頁的圖片2-5,讓學生歸納

板書:3.示波器能在顯示屏上顯示出聲音的波形

4、聲音的傳播條件

①.活動2:比較空氣、木桿等物體傳遞聲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與同學交流討論。(不相同,空氣的效果最差,木桿的效果)

②.活動3:聽水中發出的聲音

演示實驗2:參照課本圖2-7,一位同學在水中敲擊石塊,另外的同學耳朵貼在水槽的外面,試試能否聽到敲擊石塊的聲音。

問題: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讓學生交流討論,回答上述問題。)

③.提問:真空能傳聲嗎?

演示實驗3: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讓學生注意聲音的變化。(讓學生交流討論。)

教師提問:抽氣機一直在抽走罩內的空氣,當罩內空氣抽完了,我們就聽不到聲音了,這個現象表明了什么?

讓學生交流討論,并對以上活動進行歸納,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貝多芬的故事”

教師提問:請你猜想一下,當宇航員到達月球后,他們是怎樣相互交流的?與同學們交流并討論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

板書:3、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介質可是固體、液體、氣體,真空不能傳聲。

5、聲音的傳播有多快

請同學們閱讀P27內容(結合觀察圖2-7),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題:百米賽跑中,如果終點計時員聽見發令槍響才按表計時,這樣的計時方法準確嗎?為什么?

讓學生交流討論,并要求學生能否計算出:聽見槍響計時會慢多少?

板書:4、聲音的傳播速度:1)15℃的空氣中聲速為340m/s。

2)V固>V液>V氣

6、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指導學生結合圖2-11,閱讀課文P28的內容,說說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并寫在方框中。

板書:6、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發聲體振動――介質――人耳

三、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指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

四、鞏固練習

完成P29的“自我評價與作業”的No.1.2.3.4.5.6.

五、反思

通過本節教學,學生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及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學習的效果較好,但在探究有些問題時,探究方案的設計,對所看到的物理現象的科學歸納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這恐怕是剛系統地接觸科學探究的緣故,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引導,可作專門的訓練,以達到糾正,提高的目的。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8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100℃,冰的熔點O℃,

水的比熱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N/Kg

5.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幾個電壓值:1節干電池1.5V,一只鉛蓄電池2V。照明電路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時(kwh)=3.6×106J。

8.常見小功率用電器:電燈、電視、冰箱、電風扇;常見大功率用電器:空調、電磁爐、電飯堡、微波爐、電烙鐵。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19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律是什么?

3、晶體溫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是什么?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 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沸騰,沸騰時溫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溫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九年級物理教案范本篇20

本章學習物質的性質和結構。從廣闊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觀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對象。學習本章知識以后,你會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組成的,物質的三種常見形態: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基本性質-------質量和密度,質量的測量工具-----天平等。同時學會探究物質的密度與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會應用質量和密度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應用問題。

第一節宇宙和微觀世界(1)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2)了解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3)了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現并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并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后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么,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么,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么,這一節課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于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恒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秘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科學研究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液態、氣態的形式存在。物質處于不同狀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變為固態體積縮小,由液態變為氣態,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么,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是否聯系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里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為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分割?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并把這樣的粒子稱為原子。同時還發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852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系分析仪,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考种仪,藻类鉴定计数仪,叶面积仪,菌落计数仪,抑菌圈测量仪,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植物表型仪,冠层分析仪-杭州万深检测仪器网 | 哈尔滨发电机,黑龙江柴油发电机组-北方星光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变色龙云 - 打包app_原生app_在线制作平台_短链接_ip查询 | 四川成人高考_四川成考报名网| 庭院灯_太阳能景观灯_草坪灯厂家_仿古壁灯-重庆恒投科技 | 托盘租赁_塑料托盘租赁_托盘出租_栈板出租_青岛托盘租赁-优胜必达 | 粉丝机械,粉丝烘干机,粉丝生产线-招远市远东粉丝机械有限公司 | 制氮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制氧设备-杭州聚贤气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冷却塔改造厂家_不锈钢冷却塔_玻璃钢冷却塔改造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隧道风机_DWEX边墙风机_SDS射流风机-绍兴市上虞科瑞风机有限公司 | 石家庄网站建设|石家庄网站制作|石家庄小程序开发|石家庄微信开发|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公司|微信小程序开发|手机APP开发|软件开发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蔬菜清洗机_环速洗菜机_异物去除清洗机_蔬菜清洗机_商用洗菜机 - 环速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公司注册_代理记账_代办商标注册工商执照-企力宝 | 恒温恒湿试验箱_高低温试验箱_恒温恒湿箱-东莞市高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AGV叉车|无人叉车|AGV智能叉车|AGV搬运车-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曙光腾达官网-天津脚手架租赁-木板架出租-移动门式脚手架租赁「免费搭设」 | 防爆电机_ybx3系列电机_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南京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LCD3D打印机|教育|桌面|光固化|FDM3D打印机|3D打印设备-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 罗茨真空机组,立式无油往复真空泵,2BV水环真空泵-力侨真空科技 |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智能楼宇-楼宇自控系统-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三水智能化 | 物和码官网,物和码,免费一物一码数字化营销SaaS平台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快速卷帘门_硬质快速卷帘门-西朗门业 | 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彩屏硬度计-分体式粗糙度仪-北京凯达科仪科技有限公司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冷轧机|两肋冷轧机|扁钢冷轧机|倒立式拉丝机|钢筋拔丝机|收线机-巩义市华瑞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香蕉筛|直线|等厚|弧形|振动筛|香蕉筛厂家-洛阳隆中重工 | 建大仁科-温湿度变送器|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记录仪_厂家_价格-山东仁科 |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广州展览设计公司_展台设计搭建_展位设计装修公司-众派展览装饰 广州展览制作工厂—[优简]直营展台制作工厂_展会搭建资质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