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好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歸納帶提手旁字的共同特點,培養識字能力,激發識字興趣。
2.積累音近字、形近字,學習部首查字法。
3.口語交際我的想法。
4.展示學生課外生活中的收獲。
學重難點
學習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歸納帶提手旁字的共同特點;學習部首查字法。
教學方法 合作識字,自主、合作朗讀。
課前準備
1.師生每人準備一本字典。
2.學生準備一個課外活動中的拿手節目準備露一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比較,發現。
1.板書或貼生字卡片。
白柏己紀方紡
只織尤一一優生勝
彎灣立一一粒
2自由認讀。讀了這些字,你發現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二、小組合作,自立識字。
三、探究我會讀。
1.板書生詞,自由認讀。
2.你發現了什么?。j
(帶點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與手有關的動作。)
3.拓展:
你還發現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讀讀比比。
1.板書詞語,比一比,兩組詞中帶點的字有什么區別。
2.學生合作識字。
二、讀讀記記。
1.學生自由讀,說說讀記的內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誰記得快。
3.指名邊背邊寫。
三、學習用部首查字法。
1.復習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幫我們認識許多生字,可是如果看書看報時看到了一個字,我們不認識該怎么辦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部首查字法。
3.自由讀學習,用畫出的發現。
4交流方法。師出示兒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數部首有幾畫,
部首目錄去找它。
部首右邊是頁碼,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磣、不畏嚴寒、色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畏”。積累描寫花草的詞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內容練習說話。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來。
3、懂得不能自以為是,自鳴得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獨立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磣、不畏嚴寒、色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畏”。積累描寫花草的詞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內容練習說話。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來。
3、懂得不能自以為是,自鳴得意。
教學媒體ppt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出示實物)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只精致的花盆里種的是什么植物嗎?指名回答
2、老師寫它的名字(學習“含”)
3、叫叫它的名字,你能說說含羞草有什么地方與眾不同嗎?
4、師:含羞草的特征就是他的葉子能垂下合攏,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么,讓我們睜大眼睛來看看。(媒體播放含羞草葉子垂下收攏的錄像)
5、師:含羞草的葉子之所以會垂下合攏,這里還藏著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0課,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著問題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出示)因為含羞草,所以人們叫它,后來,,人們叫它。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學習1—5節。
1、出示1—5節內容,邊讀邊思考:為什么叫它得意草?
(1)指名說。
(2)板書:自我陶醉(學“陶”)、洋洋得意(近義詞一自鳴得意)
(3)齊讀句子:因為它經常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所以,人們都叫它得意草。
2引讀2—5節。
3理解,指導朗讀2—5節。
(1)自由朗讀,質疑問難。
(2)提問解疑,共同探討。
(3)出示圖片,想想哪種花的姿態是“婀娜多姿”?哪些花的顏色才能稱作“淡雅”?哪種綠才能稱為“翠綠”?
(4)生交流
(5)這幾個都是描寫花顏色,姿態的詞語,老師這兒還有幾個描寫花的詞語,咱們邊看圖,邊來讀讀.(出示一組圖片圖片上標明:昂首怒放含苞欲放……)
(6)(出示實物)你們看他的葉子顏色——(翠綠),他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瞧,他的花姿態柔軟而且美麗,像一位少女,課文中用了一個好詞是——(婀娜多姿)。他認為自己的姿態是——最俊的。再看他的花的顏色——(淡雅),是世界上——(看的)。
(7)指導朗讀(讀出得意的語氣)
(8)學“翠”(什么東西顏色是翠綠的?)
“婀、娜”(開火車讀詞)
過渡:是呀,主人也覺得得意草太自鳴得意了,后來主人想了一個什么辦
法,讓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呢?
四、學習6—9節。
(1)指名分節讀6—9節。
思考:出示填空:(什么季節),得意草與()相比。
小組交流并學習生字:磣、塘、菊、斑、斕、畏
(2)指名回答。
板書:月季花荷花菊花梅花
重點指導:磣(音:前鼻音,詞讀輕聲。義:不體面。課文中是指誰怎么樣)
色彩斑斕(讀語可以說色彩斑斕的什么?)
畏(書空注意第七筆讀詞課文中誰“不畏嚴寒”)
(3)媒體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圖片,并欣賞。
出示:春天來了,月季花()。
夏天來了,荷花()。
秋天來了,菊花千姿百態,有的(),有的(),有的()。
秋天來了,菊花色彩斑斕,有(),有(),有()。
冬天來了,梅花()。
(4)選你喜歡的一種花,運用上面的句式進行介紹。
過渡:這些花美嗎?一年四季,他們競相開放,那得意草與他們相比會感到怎么樣呢?
(5)補充填空:(什么季節),得意草與()相比,覺得()。
自讀6—9小節,根據填空邊讀邊想,同桌說說。
(6)指名回答。
板書:太寒磣沒那樣美麗雅致太不像樣抬不起頭
(7)小結:主人將得意草與這四種花相比,它漸漸認識到自己,它再也不自我陶醉,洋洋得意了。你能試著來讀讀這幾節嗎?
(8)指名讀。(讀出它越來越羞愧的心情)男女生比賽讀,
5引讀第10節。’
6男女生合作讀11—12節。
7小結:是呀,含羞草沒有月季花那么——(體面),沒有荷花那樣——(美麗雅致),也沒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更沒有梅花那樣——(不畏嚴寒),難怪它太慚愧。讓我們再來讀讀得意草說的話。
學“慚”(讀詞語近義詞——羞愧)板書:慚愧羞愧
8齊讀第13節。
四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復習鞏固。
1復習字詞。
2指導書寫“畏”。
3積累詞語。
描寫花的詞語: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不畏嚴寒
描寫草的詞語:翠綠
六寫字
重點指導“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3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了解華羅庚熱愛自己的祖國,愿意把自己的學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初步懂得學有所成,應當報效自己祖國的道理。
2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理解華羅庚說的話,能理解他說話是的心情,再有語氣的讀出來。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理解華羅庚的話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預習時提示學生查資料,了解華羅庚的有關情況。可有學生根據資料自己介紹對華羅的了解導入 ,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致。
二、學習課文
1教學時,注意朗讀指導,特別是華羅庚與妻子和美國教授的對話要指導學生讀出語氣。此時,可結合“語文天地”中3的要求讓學生讀中體會,體會后在讀。
2重點指導第三五自然段華羅庚的話。
“這一天總算盼到了”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國解放的這一天)引導學生體會“疾步”“堅定”“喊”等詞語的意思。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語氣。
3學習課文第10`13自然段
華羅庚又一次說:“回自己的祖國去”是否只是簡單的重復?讀的時候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4學生反復朗讀華羅庚的話,體會他說話時的心情。
三、學生談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課文
2提問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國?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
在識字教學中要注意以下指導:
處:左邊是衣字旁,不要少寫一個點。
令:與“今天”的“今”區分,不要少寫點。
沖:“沖著”的“沖”讀chong不讀chong
憾:“遺憾”的“憾”與“感”字比較,加深記憶。
授:“授”可與“受”比較,加深記憶。
三、思考交流
為什么華羅庚放棄那么優厚的待遇也要回國回國?看一看“語文天地”中表現中國人驕傲的幾幅圖,完成“筆下生花”。
教學后記:
教學中我抓住文中人物對話來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華羅庚的愛國熱情。在指導時,抓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情感,反復朗讀,訓練后效果較好,學生大多能夠讀出氣勢。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封、借、初、淵、博、令、敬、佩、遺、憾”10個字,能正確讀寫“別致、淵博、敬佩、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國。
過程與方法:
1.小組討論學習;
2.能抓住重點詞語如“總算”、“斬釘截鐵”來理解句子表達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除長城外還有哪些是中國人的驕傲;知道自己怎樣做才能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能根據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難點:
1.理解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國。
教學過程
導入
昨天晚上,同學們閱讀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這篇文章講了誰,說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學生說一說),錢學森在美國的生活、工作條件都非常好,可是,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后,卻毅然決定回國,敵人的迫害沒有嚇倒他,經過5年的艱苦斗爭,他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和錢學森博士有同樣經歷的科學家,他就是我國的數學家華羅庚(板書課題:回自己的祖國去)。學生齊讀兩遍。
新授
一、教師簡單介紹華羅庚。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型,運用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詞語。
3.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邊讀邊標上自然段序數。
三、檢查自學
1.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學生同桌互相讀一讀本課全部生字,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
初:左邊是衣字旁,不要少寫一個點。
令:與“今天”的“今”區分,不要少寫點。
華:“華羅庚”的“華”:讀四聲,不讀二聲。
沖:“沖著”的“沖”讀四聲,不讀一聲。
撼:“遺憾”的“撼”可與“感動”的“感”比較,加深記憶。
授:“教授”的“授”可與“接受”的“受”比較,加深記憶。
(2)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教師可先范讀課文,讓學生注意聽老師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輕重、緩慢是否一樣,讓學生體會華羅庚與妻子聽到祖國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動心情。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主要講了華羅庚的什么事情?他為什么要回國?
四、回顧總結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了什么,自己還有什么地方沒有弄明白,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當補充,并提出期望。
板書設計
回自己的祖國去
華羅庚祖國解放了妻子
斬釘截鐵回去回自己的祖國去
1950年初春舊金山海灣登上船舷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華羅庚熱愛祖國,愿意把自己的學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
2.認字17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自讀課題,思考:讀了課題后,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學生質疑:誰回祖國去?為什么要回祖國去?回祖國去干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回祖國去?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拼音、猜、問)
2.指名讀全文,正音。學生評議,解決“華、沖”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卡片測讀識字情況,將不認識的字貼在黑板上,并提醒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點評尊重學生差異,靈活控制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已經認識的字可以略去不講,還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時間。
三、介紹時代背景,初步解答質疑
1.出示主題圖,師講解。
中國解放后,許多旅居海外的愛國人士紛紛回國,華羅庚就是其中一位。當他聽到祖國解放的消息后,毅然放棄國外舒適的生活、優厚的待遇,拒絕了朋友的挽留,登上回歸祖國的輪船,準備把自己的學識奉獻給祖國。
2.了解到這些之后,該用什么語氣讀這個題目呢?
點評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帶著理解讀,使整篇文章的情感渾然一體。
四、進一步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寫出自己的理解。
2.小組交流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
3.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學習結果。學生評議效果。
(1)輪讀、齊讀。
(2)分角色讀。
(3)表演。
4.匯報過程中,師恰當進行評價、指導。
(1)“這一天總算盼到了”。
“這一天”指哪一天?該怎樣讀?
(2)抓住哪些詞語就可以把華羅庚激動的心情演得更真實
引導學生體會“急步”“喊”“斬釘截鐵”等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并表演出來。
5.出示主題圖,配樂。師總結性范讀最后部分。
把自己的學識獻給祖國,永遠不會遺憾。我是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一份力量。這是一個愛國科學家的滿腔熱情。你能讀讀嗎?
點評最后的配樂范讀,自然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不需要提問,在朗讀中達到情感的高潮。
五、識字
1.測讀黑板上的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黑板上剩余的字。指名學生當老師講字,其余學生和老師補充。
3.同桌學生互測生字,全會讀得兩顆星,個別不會的得一顆星。課下互相幫助。
點評允許學生的個別差異,一節課下來會有孩子還沒有完全認識生字。此時,充分發揮學生之間互助、互查的作用。
六、交流
你還了解哪些關于華羅庚的事跡?小組內交流。留自己喜歡的作業。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到3個字,會寫7個字,理解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詩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比喻生動地描寫景物的。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壯麗,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理解詩中比喻句,體會瀑布的壯麗景色,懂得作者所運用的由遠到近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難點是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教學學法:
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配樂朗讀法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1、出示有關瀑布的圖片,或放映幻燈、錄像片均可,讓學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2、然后由教師講解,或學生介紹:瀑布是從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來的水,遠看好像掛著的白布,然后引入新課。
二、板書課題,審題。
學生讀題后,由教師介紹這篇課文是作家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描寫瀑布壯麗的景色的詩歌。
三、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丟字。讀后,可組織學生評議。
四、分段講讀課文。
指名讀詩歌第一節。
這一節是寫瀑布的什么?
學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默讀、大聲讀、輕聲讀、)
2、合作學習讀熟課文。(同桌讀、小組讀、分段讀)
3、合作識記生字(小組內說說方法)
4、抽卡認讀生字
指名朗讀文章
寫瀑布的聲音。
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的學習作鋪墊。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通讀順為下面的學習理解打基礎,培養學習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課時
講讀詩歌第2、3節。
1、指名朗讀第2節。
讀前提出思考問題:這一節寫瀑布的什么?(1)想象一下,“望見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么?
(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
2、指名朗讀第3節詩。
讀前提出思考題:這一節寫瀑布的什么?
①“屏”是什么?
②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樣的?珍珠的屏會使人感到怎樣?詩里怎么說的?
(指的是從瀑布頂端到瀑布的腳下都看到了。)
(讀詩句:“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回答。)
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樣子,把瀑布比喻成什么?
讀后,回答上述問題,然后議論:(“屏”是屏風,放在室內用來擋風或隔斷視線的用具,可以折疊。)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閃閃發光,十分珍貴,使人感到真了不起。
詩中說: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在熟練地朗讀基礎上自己感悟出作者筆下的春雨的美麗,學習擬人的寫作手法,并利用想象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在腦海中展現變化多端的春雨。
教師總結
(1)作者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2)作者用了準確的詞語,恰當的比喻,寫出了瀑布的壯麗,表達出對祖國山河熱愛的感情。由遠到近的順序進行觀察,并按觀察的順序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說話練習,培養學習的寫作能力和自學能力。
板書設計:
12瀑布
遠聽見聲音像……又像……
較近望見全身襯著一道白銀
腳下仰望珍珠屏煙霧塵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并積累詞語、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細觀察、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和詞語,讀懂齊白石觀察和刻苦學習的句子。
教學難點
明白“只有刻苦學習,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學用具
圖片、生字卡。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幅圖上的小蝦畫得怎樣?大家說一說。
2、知道它是誰畫的嗎?引出齊白石學畫蝦的故事。
3、板書:齊白石畫蝦。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把生字詞圈出來多讀幾遍。
2、要求學生把句子讀正確、通順、比較流利。
3、抽學生朗讀課文,并請學生評議朗讀情況及字音。有沒有漏或添字?是否流利?
三、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學習第二段。
(1)齊白石是在什么情況下迷上畫蝦的?
請大家反復朗讀第二段,并理解“迷”是什么意思。勾畫出描寫齊白石迷戀畫蝦的句子。然后同學交流、討論,舉手向教師匯報。
(2)出示兩組例句,請學生讀一讀,填一填,并說一說兩句話中哪一句更好。
蝦跳了起來
蝦騰地跳了起來他每天觀察蝦的活動
他每天仔細觀察蝦的活動
(感受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形象、具體些)
(3)抽學生個別朗讀,師生評議,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聽。學生再次感受齊白石著迷的.情境。
2、學習第三段。
(1)齊白石畫的蝦是什么樣的?請學生邊讀邊勾畫出描寫蝦的句子。
(2)出示詞語:“薄而透明”、“清晰可見”、“活蹦亂跳”,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出示問題:齊白石畫蝦畫得這么好,很不容易。從哪個詞語可以知其不容易?請學生畫出“天長地久”這個詞語。理解詞語并體會齊白石畫蝦的刻苦用功,訓練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
3、全班朗讀第三段,注意讀出詞語的美。帶著一種欣賞、愉悅的情感朗讀。
再小組朗讀,教師評議,個別朗讀,學生評議。
四、自主識字,書寫工整
1、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卡,請學生讀一讀,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看圖識字,組詞識字,部件結合識字,口訣識字等等)。
(2)教師請學生指出在認讀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聲母為平舌音,“乎”的聲母為“h”,而不是“f”。“察”的聲母為翹舌音。
(3)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
(4)同桌互相用生字組詞并造句,看誰說得精彩。
2、書寫生字。
(1)請學生觀察8個生字的字形結構安排。說出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乎”為獨體字,中間一橫應寫得最長;“似”、“仔”、“活”應寫得左窄右寬,“候”注意中間還有一豎。
(2)教師示范“細”和“候”的筆順筆畫。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輔導。
(4)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
3、抄寫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詞語。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五、拓展延伸,揭示主題
1、你能把這個故事再講給同學聽一聽嗎?
2、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只有刻苦學習,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3、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聯系全詩展開想象,了解詩的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雄偉壯觀,體會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重點:
1、認識6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想象意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瀑布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聽錄音,猜一猜,是什么發出的聲音?
2、你們見過瀑布嗎?
3、背誦《望廬山瀑布》。
4、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反復讀課文,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找出要求認識的字,以及你喜歡的句子詞語和不明白的地方。
3、同桌互相拼讀要求認識的字,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4、教師抽讀卡片,說詞,說識字方法。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3、反饋。
4、學生自由說詞,看誰說的多。
5、有哪些字需要老師的幫助,教師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展示,大家評價。
作業
寫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聽寫生字。
二、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自由讀文,看你能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誰愿意說說自己讀書的收獲。
學生反饋,自主質疑解疑。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你喜歡的句子。
4、指名讀喜歡的句子,結合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描寫的美好意境。教師根據學生所選的句子靈活安排學習順序。適時指導。
5、讀全文。
(1)這么美麗的瀑布,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來讀呢?學生試讀。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家評價。
(3)大家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試試,好嗎?教師配樂朗讀。
三、背誦課文。
1、學生試背課文。
2、教師指導背誦。
3、抽查背誦情況。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瀑布的許多知識,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作業
聽寫生字。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會認“射、值”等生字,會寫“覺、類”等生字。
2、過程與方法
能夠講述羿射九日的神話故事,體會上古時代人類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情感與價值
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話故事。
【教學重點】
讀通、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夠講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學難點】
能夠講述羿射九日的神話故事,體會上古時代人類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學準備】
課件、動畫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我們中國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羿射九日”就是其中一個。
2、指導學生讀題。
二、學生質疑,導讀課文
1、引導學生根據課題質疑。
2、指名反饋,教師歸納問題,并出示:
(1)羿為什么射日?
(2)羿怎樣射日?
(3)結果怎樣?
3、鼓勵學生讀課文,解決問題。
三、學生自讀,整體感知
1、播放視頻,學生欣賞動畫片《羿射九日》片段。
2、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
3、誰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著大地,羿射掉了九個,大地上重新現出了勃勃生機。)
四、學習生字
(一)識字。
1、語境識字。
十個太陽沒有輪流值(zhí)日,而是一齊跑了出來,地上的沙石都要熔(róng)化了,人類的日子非常艱(jiān)難。神箭(jiàn)手羿射(shè)日,太陽爆裂(liè)開,火球亂竄(cuàn)。羿射九日,炎(yán)熱退去,莊(zhuāng)稼(jià)生長,土地滋(zī)潤,花木繁茂(mào),江河奔騰(téng),大地重現勃勃生機。
學生反復拼讀生字,認讀句子。
自由讀、小組合作讀、指名讀、齊讀。
2、生字卡片檢查。
指名讀、“開火車”讀。
3、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39;。
(二)寫字。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有什么新發現?
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教師重點指導寫字。
“弓”字:占中格,共3畫,橫折、橫、豎折折鉤。
“炎”字:占中格,上面的“火”要小,且最后一筆是“點”。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4、講評寫字,學生再練寫。
五、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篇10
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
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誦讀文本的同時,體現多樣的識字形式。把識字教學與閱讀文本有機融合,在反復的讀書體會中,賦予漢字情感,滲透漢字文化,總結識字規律,教會識字方法。
課前活動
1、引導學生讀會標。
師:同學們都二年級了,認識的字多嗎?小朋友看看會場四周有這么多字,有你認識的嗎?把你認識的字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設計意圖] 體現在生活中識字的理念。
2、師:在平時學習的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么解決的?一會兒上課的時候,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識字好嗎?
[設計意圖]
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習慣和方法。在這里,老師調用學生已有知識的儲備,鼓勵學生將這些方法用于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
一、情景導入:
在音樂聲中,教師誦讀課文《媽媽睡了》。
(在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聲中,教師行走在學生中,不時撫摸著孩子們的小腦袋,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媽媽睡了》。)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體現文本本身的文化價值:為學生營造一種安靜、美麗、純潔、親切的氛圍。文本本身與教師的聲音、動作及傳遞出的情感本身亦是一種浸潤。在這里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要求學生:“爭取讓每個字都進到你的小耳朵里”。
師:聽老師讀完,你想說什么,想問什么啦?
[設計意圖] 這既是一個學生對課文整體把握的過程,又是一個鼓勵學生質疑的過程。教師在這里對學生的問題,暫且不做回答,鼓勵學生課文應用心,就會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后面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會作出相應處理。
二、板書課題,初步滲透漢字的內涵。
師:(板書課題《媽媽睡了》)注意看老師寫“睡”字。左邊是“目”,右邊是“垂”。那我們來試試,把自己的眼簾垂下去,輕輕地,慢慢地……喲,是不是快睡著了?看漢字多神奇,我們在寫它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它的意思了.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具體的板書和一個“垂”字的簡單理解,使得學生在行動體驗的過程中,朦朧感受到“中國字”的神奇與魅力。
三、分層讀文,在閱讀中識字。
1、初讀課文,自我識字。
師:在你讀課文的時候,也許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或者以前認得,現在又忘記了的字。我們可以先用鉛筆把它輕輕地圈起來;再用課前提到的那些方法認一認:有拼音的拼拼音,沒拼音的查一查,問一問。爭取把課文中,每個字音都讀對,每個句子都讀通。
(教師巡視在學生中,及時了解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而言,所謂“生字”,是自己不認識的字,它包括了本課要認的字,還包括遺忘了的或課文中沒有選出的字。所以,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或同學的幫助自主解決,實際上是尊重學生的學情;這樣的教學針對性更強,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練讀長句、認讀生詞。
(教師根據學生初讀的情況,出示難讀的句子和詞。)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文時,會有結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讀”生字的現象,這里有意識將生字從一個大的語境過渡到小語境,在逐步增加難度。這個環節中,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一方面指導學生讀書的姿勢:兩腳平放,深深地吸口氣。告訴孩子們:這是會讀書的表現。
師:課文里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3、在語境中滲透識字方法。
師:一個字我們不光要讀準它的音,還應該知道它的意思才行。
(圍繞課文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以下三個生字)
哄 師:(板書“哄”字)讀讀這個字,你發現什么了?
(教師板書“呼”“吸”兩個字,讓學生做“呼”和“吸”的動作。引導得出口字旁的字和口有關。)
師:你知道媽媽是怎么哄自己的寶寶睡覺的嗎?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而談,體會媽媽哄寶寶時的溫柔。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出媽媽的溫柔。)
熟:師:(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還可以怎么說?
師:對,好香好香,好沉好沉……就是好熟好熟。
(老師板書“熟”字,讓學生找出和這個字長得很像的字。)
師:這兩個字哪里長得像?怎么區分他們,你有巧妙的方法嗎?
(引導得出:把幾個長得差不多的字對比著記,不容易混。這也是記字的好方法呢。)
乏:(由第二自然段引出問題:“媽媽為什么在哄我午睡的時候他自己先睡著了?” )
師:(根據學生的問答,老師板書“累了,乏了”。)“乏”字怎么寫?老師不記得了?誰能幫幫我?
師:原來給熟悉的“之”加上一筆,就是“乏”了。我們今后可以用這種給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
師:我們能給“乏”字加上一個偏旁,使它變成一個新字嗎?
(在學生加偏旁的同時,請他們做出與這個漢字相對應的動作,從而使他們更深切地體會到:漢字的偏旁不同,它代表的意思就有可能不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認識字形與理解字義、生發情感有機融合。有一些字義兒童在生活經驗中早已掌握,老師則通過講述或談話喚起兒童的原有體驗,不作詳細解釋。有一些字義比較抽象,兒童很難理解,老師就結合課文具體的句子進行朗讀體會。
4、在品讀生情中,理解、運用詞語。
師:老師這里有五個詞語蘋果,分別是:慈祥、紅潤、均勻、深沉、美麗。如果請你選一個送給媽媽的話,你會選哪一個?認真讀讀課文,從文中找到你選這個詞語蘋果的原因。
(學生先自讀課文,再與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進入集體討論。)
這個環節中教師重點引導理解“慈祥”一詞:
師:老師在寫這個“慈”字的時候,想起了一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你知道“慈”為什么是“心”字底了嗎?她是媽媽對孩子的什么心?
師:課文是怎么寫媽媽慈祥的?哪里看出媽媽慈祥了?
生1:課文里說:“媽媽在微微地笑著……”
師:那你也微笑著讀讀,讀出媽媽的微笑來。(生讀)用表情來配合朗讀,是讀書的好方法。
生2:課文中說:“媽媽好像又為我想好了一個故事……”
師:那你現在是什么心情?(盼望、感動……)讀出你的這種感受來。(生讀)在你心目中誰是慈祥的?
師:慈祥是一種表情,是用來形容長輩的,那些愛你的人,在對你微笑的時候,你就會從他臉上看見慈祥了。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中,“慈祥”一詞是理解的難點,教師根據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游子呤》來感受“慈祥”這種難以言傳的語言內涵,又通過對“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賦予了漢字深厚的人文情感,并通過“讀”傳達出來。
四、游戲:漢字魔術
教師依次出示六組字卡。
1、閉、聞、問、閃、間。
(教師指讀生字時,門字框不變,只更換字卡里面的部分。)
教師相機提問:為什么“問”字里面是口?“閃”字里面是人?“間”字里面是日?你發現什么了?
2、潤、汗。
3、熱、熟。
4、哄、吸。
5、客、頁、額。
6、乏、泛、眨。
(以上每組形聲字出示時,形旁不變,只換聲旁)
[設計意圖]本環節,輔以形象直觀的可翻動字卡,對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 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漢字的形體之美,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五、拓展閱讀,檢驗學習效果。
示小詩。《媽媽,您睡吧!》
[設計意圖]教師有意將本課所學生字放在一首小詩中,檢驗學生對生字掌握情況的同時,也是在回歸本課的主題,那就是親情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