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yōu)秀教案 >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

時間: 新華 優(yōu)秀教案

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師在教學前有充分的準備,免除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出現。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集合》教案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游戲:《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老師說一句話,請同學們說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話。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哈爾濱零下6攝氏度至3攝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溫度嗎?

學生思考后反饋,教師適時點撥、評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123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課件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鞏固練習:課本第124頁試一試。

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學生交流、討論。

指出:因為+8844.43米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fā)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課堂活動:1、2題。

①讀一讀,議一議。

學生齊讀,鞏固負數的讀法。

②根據題中的信息,說一說三個班的答題情況。

學生討論交流,并說出理由。

2.練習二十五:1、3題。

獨立練習,反饋交流。

四、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會用到負數。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fā)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jié)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3

《面積的含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教師事先在黑板上畫兩個長方形,一個長4dm,寬3dm;另一個長10dm,寬1dm。

談話:這是兩塊菜地,獅子大王要把這兩塊菜地分給山羊和狐貍,忠厚的山羊讓狐貍先挑選,狐貍急急忙忙挑了這一塊(后一塊長方形),狐貍這次占到便宜了沒有呢?(學生發(fā)表意見)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圖,問: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觀察黑板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說說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小。

觀察課桌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說說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小。

③指出:通過觀察發(fā)現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呢的面積。

(2)說一說,表述面的大小。

①談話:現在誰來說一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課本的封面呢?

②你們會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積和課本封面的面積的大小嗎?(在小組里先說一說再集體交流)

(3)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摸一摸練習本的封面,學具盒蓋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認為哪個面的面積,哪個面的面積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體你能比較它們表面的面積大小嗎?

(5)講述:通過觀察和摸物體的面等活動,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2、教學例2

(1)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問:這是兩個什么圖形?請你們拿出兩張這樣的紙片,有什么辦法能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

(2)分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4)講述:你們用重疊和測量的方法比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是兩種很好的比較方法。從比較結果我們看出,在這兩個圖形中,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這也說明了平面圖形的面積也有大有小。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兩個平面圖形。

問:你們能想辦法比出書中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嗎?

(2)分組討論,集體交流。

(3)談話:請每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一比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指名讀題。

問: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比較大,哪個省的面積比較小嗎?

談話:如果同學們有興趣的話,課后可以從中國地圖上再找出一些省份來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書中的圖,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問:你用什么辦法比較四個圖形的面積?

學生嘗試在書上數方格,并比較出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指名說出比較結果,問:你是怎樣知道圖4有8個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讀題目,明確要求。

學生在書中描一描、涂一涂。

問:你們描出的藍線的'長度是這個圖形的什么?用紅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題中的學校平面圖。

談話:這是美麗的校園的平面圖,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較平面圖中各個區(qū)域的面積的大小嗎?

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5、解決課始提出的問題。

談話:剛開始上課時,大家討論了狐貍搶先挑選菜地占沒占到便宜的問題,當時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現在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提供1平方分米的紙片2張,讓兩個學生分別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結果。

四、全課總結

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還有哪些收獲和疑問?

五、作業(yè):布置學生課后做思考題。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4

教學內容p4-5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圖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上星期六是笑笑的生日,爸爸媽媽帶笑笑去了她最喜歡的兒童樂園里游玩。她高高興興地玩了許多有趣的活動,還拍了好多張照片,(出示主題圖)瞧,多好看的照片!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照片吧!

請你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與同桌交流一下。

2.抽答板書:

有多少人在坐小飛機?

有多少人在劃船?

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車?

長椅上一共坐著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師: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兩個問題用學過的知識來列式計算,完成后小組內互相交流。

2.抽答板書:

3+3+3=9(個)

2+2+2+2=8(個)

1+2+3=6(個)

4+4+4+4+4+4=24(個)

3.指導學生認識乘法算式,并介紹各部分名稱和讀法。

師:幾個幾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更簡便。

4個2相加可以寫成:

2×4=8(人)

┆┆┆┆

乘乘乘積

數號數

讀作:2乘4等于8

或4×2=8(人)

讀作:4乘2等于8

4.乘法算式中的2、4、8從哪里來?2×4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把其他幾個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嗎?任意改寫兩題,對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

6.引導學生比較解決同一問題時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哪種更簡便,為什么?

7.請各小組討論1+2+3=6(人)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

8.指名匯報后評價。

三、實踐應用

1.完成“試一試”題

2.(解決上一節(jié)課的問題)要給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個蘋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個蘋果嗎?你覺得這個算式怎么樣?

3.找找身邊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解決。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中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嘗試、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用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用方程解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性。

3、了解我國古人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在嘗試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法:分析、引導

學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2分鐘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大約在1500年前,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記載著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課件出示,題略)你們知道這道題的`意思嗎?

生:……(課件演示)

師:這就是有趣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一問題。

2、學習目標:

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8分鐘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的例3。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新課

1、提出問題

(多媒體出示例3的情景圖)

教師: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我知道了三峽大壩全長2300米。

學生2:我知道了隧道長3千米。

教師:你想提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我想知道“三峽大壩”與“隧道”誰長?

教師:怎樣比“三峽大壩”與“隧道”的長短呢?

2、合作交流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抽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學生1:因為3千米=3000米,3000米?2300米,所以隧道比三峽大壩長。

學生2:因為2300米比3000米少,而3000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峽大壩長。……

教師:為什么想到這樣比較?

學生1:因為3千米與2300米單位不同,3千米=3000米,而3000米?230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換算成米再進行比較。

學生2:我想到2300米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以2300米?3千米。

教師:這兩種比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單位化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那么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是什么呢?

學生1:一種是把千米數換算成米數。

學生2:另一種是把米數換算成千米數。教師總結比較方法。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7

位置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質數和合數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加深前面知識的理解,為新知作鋪墊)

下面各數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誰是偶數,誰是奇數.

3和15、4和24、49和7、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組合作學習質數和合數的的概念。

全班分兩組探討并寫出1~20各數的因數。

1、觀察各數因數的個數的特點。

2、板前填寫師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個因數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

3、師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的數叫做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們的數叫做合數。(板書:質數和合數)

4、舉例。

你能舉一些質數的例子嗎?

你能舉一些合數的例子嗎?

練習:最小的質數是誰?最小的合數是誰?質數有多少個因數?合數至少有多少個因數?

5。探究“1”是質數還是合數。

剛才我們說了還有一類就是只有一個因數的。想一想:只有一個因數的數除了1還有其它的數嗎?(沒有了,)1是質數嗎?為什么?是合數嗎?為什么?(不是,因為它既不符合質數的特點,也不符合合數的特點。)

引導學生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練習:自然數中除了質數就是合數嗎?

三、給自然數分類。

1、想一想

師:按照是不是2的倍數把自然數分為奇數和偶數。按照因數個數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數分為哪幾類?

生:質數,合數,1。

2、說一說。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那么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看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關鍵看因數的個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如果有兩個以上因數,這個數就是合數。

四、師生學習教材24頁的例1。

老師:除了用找因數的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還可以用查質數表的方法。

1、師引導學生找出30以內的質數。

提問:這些數里有質數、合數和1,現在要保留30以內的質數,其他的數應該怎么辦?(先劃去1,)再劃去什么?(再劃去2以外的偶數)最后劃去什么?(最后劃去3、5的倍數,但3、5本身不劃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數?(剩下的就是30以內的質數。)

(特殊記憶20以內的質數,因為它常用。)

2、小組探究100以內的質數。

3、匯報100以內的質數。師生共同整理100以內的質數表。

4、應用100以內質數表:

練習:

(1)有的奇數都是質數嗎?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五、思維訓練。

有兩個質數,它們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數,并且是17的倍數。求這兩個數。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質數和合數)什么叫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什么叫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的,這樣的數叫做合數。)你會判斷質數和合數嗎?判斷的關鍵是什么?(看這個數因數的個數。)

反思:

在設計質數與合數這一節(jié)課時,我用“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這一主線貫穿全課。并在每個新知的后面都設計了一個小練習。以便及時鞏固和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最后的思維訓練,是給本節(jié)課學得很好的學生一個思維的提升。小結又針對全班學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學生找2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應該注重探索,體現自主。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并在我的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應當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結果。讓學生成為自主自動的思想家,在學習新知識時根據已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9

本冊教學目標,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小數的乘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以整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0.7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0.343.50.201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3.5

×2

2.7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0.7×425×7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yè):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小數乘整數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jié)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qū)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么列式?(板書:0.8×1.2)

2、嘗試計算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1.2×0.8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范:

1.2擴大到它的10倍12

×0.8擴大到它的10倍×8

0.96縮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1.2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0.8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因數的位數和等于積的小數位數。)想一想:6.05×0.8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6.052×0.8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①你是怎樣算的?(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②怎樣點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③計算0.56×0.04時,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頁上的計算法則,并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4)專項練習①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三、應用

1、在下面各式的積中點上小數點。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斷積里應該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67×0.32.14×6.2

3、P.8頁5題。

先讓學生說求各種商品的價錢需要知道什么?再讓學生口答每種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組獨立列式計算。

四、體驗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yè):P87、9題。P913題。個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據1056×27=28512,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小數乘小數的乘法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計算時錯誤較多,要繼續(xù)多練,重點練習點小數點。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0

教學內容:

億以上數的改寫(教科書第20頁例3,21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改寫。21世紀教育網

2、理解、掌握將非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正確地改寫。

3、進一步理解“改寫”和“略寫”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優(yōu)化寫法,正確改寫。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數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整億數的改寫,非整億數的略寫。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1)由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的改寫結果。

(2)你是怎樣改寫的?這樣改寫,原數的大小變了嗎?

引導回顧

①先找準“萬”位。

②看千位上的數,以五為準,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改寫。

③注意“≈”號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萬”字。

二、探究新知

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

1、出示例3:(1)200000000=()億

①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歸納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和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相類似。

練習:1000000000=()億530500000000=()億

小結:改寫整億數,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2)完成20頁做一做第3題。

2、學習例4

1034500000≈()億

①學生嘗試改寫。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為什么要用“≈”

3、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

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的“做一做”。

2、自主設計練習。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11、12頁。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改寫

整億數的改寫: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基本方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借助直觀并通過知識遷移,探索和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前后是具有連續(xù)性的,知道舊知識可以解決新問題,體會“轉化”的思想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單位“1”的量。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練習回顧。

(1)單位換算。

30厘米=()分米;120分=()小時;2000千克=()噸。

完成練習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

(2)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24÷25=();=()÷();()÷7=。

2.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學習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復習題讓學生感覺今天所學的知識是與學過的知識有關系的,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信心。既是對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知識的一個回顧,也為本節(jié)課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小新家養(yǎng)鵝7只,養(yǎng)鴨10只,養(yǎng)雞20只。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雞的只數是鴨的多少倍?

(1)閱讀與理解。

教師:“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學生自主交流討論)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

教師:“雞的只數是鴨的多少倍”又怎樣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與解答。

教師:這里第一個問題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學生回答:鴨的只數“10只”。)

教師:根據分數的意義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對應圖示。

教師小結:把10只看作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這個整體的。

教師:那算式該怎么列?

引導學生得出: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師:例題中的第二個問題“雞的只數是鴨的多少倍”又該如何解答呢?

引導學生回憶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用除法解決。將問題轉換成20只是10只的幾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顧與反思。

教師:上面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可以通過比較這兩個問題的異同點。(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后反饋)

相同點:都是用除法計算的。

不同點:前一題的商是一個分數,后一題的商是一個整數。

教師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都用除法計算。在上面的兩道題目中,都是以鴨的只數(也就是單位“1”)作除數,得出的商都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都不能注單位名稱。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數;后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數。

教師: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預設:鵝的只數是雞的幾分之幾?雞的只數是鵝的多少倍?鴨的只數是雞的幾分之幾?

小結解題方法:先找出單位“1”,然后以單位“1”作除數,進行除法計算。

7÷20=;20÷7=;10÷20=。

(4)自主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做一做”第2題。

動物園里有大象9頭,金絲猴4只。金絲猴的數量是大象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先找一找單位“1”,然后再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理解。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理解。

2.理解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用分數表示的高級單位名數。

(1)出示題目9 cm=dm。

教師:根據以往的方法,這道題該如何解決?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商應該如何表示?

學生嘗試自主練習。

練習完成后師生交流討論。

(2)比較這道題與本節(jié)課開始時的第1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都是用進率去除得到結果。

不同點:第1題當中的數值都可以除盡,商是整數。這道題中的數值不能除盡,商用分數表示。

得到答案:可以用9÷10=得到9 cm= dm。

(3)教師:想想這個例題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嗎?

(回顧今天所學的課題,學生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9 cm=dm就是求9 cm是10 cm(10是進率)的幾分之幾,也可以用9÷10=,所以9 cm= dm。

教師小結: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換算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都用進率去除,能除盡時商用整數表示,除不盡時商用分數表示。

(4)自主練習。

79 dm=m;56 cm2=dm2;133 dm3=m3。

(讓學生在做之前說一說每題各個單位間的進率。)

【設計意圖】通過把知識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讓學生會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理解。

(三)課堂練習,強化新知

1.一個3平方米的花壇,種4種花朵,每種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種5種花呢?(用分數表示)

2.五(1)班共有17幅書法作品參加學校的書法比賽,其中4幅作品從全校255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并獲獎。

(1)五(1)班獲獎作品占全班參賽作品的幾分之幾?

(2)五(1)班參賽作品占全校參賽作品的幾分之幾?

(在做之前,讓學生說說兩小題中的單位“1”分別是什么?)

3.單位換算。

53 mL=L;23千克=噸;

13秒=分;48公頃=平方千米。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和歸納能力。練習的設計密切聯系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習題的編排體現由易到難的層次性,選取的素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生活實用性。

(四)課堂小結,回顧全課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先找題中的單位“1”,然后以單位“1”作除數進行除法計算。)

2.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如果得不到整數商,該如何表示?

(讓學生注意改寫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計算方法,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符號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qū)別,匯報自己發(fā)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 師:這是一個規(guī)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 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guī)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yè)

自主練習3題。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3

學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匯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

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么?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計算電費

(1)剛才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表。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么想的?

(b)你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其實小明這個小主人,當得還是挺合格的。他告訴王叔叔,他們三戶居民都裝了分電表。上個月用電情況是這樣的:(顯示下表)

(3)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一算嗎?

3、分配獎金

我們運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進行刻苦訓練。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豐收的果實。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上,他們奪得了第三名的優(yōu)異成績。下面是運動員的參賽項目個數和得分情況:(顯示表格)

學校決定共給這幾位同學1200元的獎金。假如讓你來分配,你將怎么分配這些獎金呢?

(5)小結:到底學校會怎么獎勵運動員們,我們下午見分曉。不過,不管以怎樣的形式獎勵運動員,重要的不在于獎金的多少,而在于對他們平時的刻苦訓練以及賽場上的奮力拼搏的一種肯定。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列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了解使用假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和列表中經歷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對于雞兔同籠問題,只有個別的學生在校外曾接觸到會用方程法列式計算。大多數孩子不知道怎么解決,更不要說多種方法解決了。由于方程是學生五年級新接觸的內容,所以大多孩子還不習慣用方程解決問題。學生不會主動想到列表。基于學生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假設的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準備在第二節(jié)課體會方程法的優(yōu)越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嘗試、分析中掌握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了一件小禮物,猜猜多少錢?猜對了就送給你?

教師:這樣漫無邊際的猜測什么時候能猜到啊?你們不想問我點什么嗎?

生:在什么范圍?老師告訴范圍

教師:剛才同學們每一次猜測實際都是一種假設,假設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以假設為基礎的,假設有對有錯,那錯誤的假設有沒有價值呢?每一次假設都會幫我們排除一種錯誤,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只要不斷嘗試下去就會成功。今天我們就利用假設的方法共同研究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示課件。學生一起讀出課題。板書:雞兔同籠

2、師:你們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你知道它出自哪嗎?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著雞兔同籠的問題,孫子算經共分三卷,(出示課件),你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記錄在哪卷了嗎?

3、(課件出原題)讀題

師:那就讓我們看看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記錄這一趣題的。(出示課件)

學生讀體,并理解雉的意思,請一位同學譯成現代文。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孫子算經》的歷史,增強數學課堂的文化氣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起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師:哎呀,想想就頭疼,那么多頭擠在一起好亂啊,怎么解決呢?

記得我們數學上一種方法,就是當問題復雜不便于研究時,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研究,待找到規(guī)律后再利用規(guī)律解決復雜問題,你們記起來了嗎?這是什么思想啊/這是化繁為簡的思想

活動2【講授】展示情境,嘗試探究

(一)出示情景,獲取信息

1、教師:那老師就把數換小點,看看這類問題有什么規(guī)律。

課件出示: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只?

【設計意圖】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學生也容易接受,將數目較大的數換成比較小的數,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2、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信息?

學生匯報,教師選取有用的信息,進行板書。還隱含了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雞腿和兔腿

①雞和兔共8只。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③雞有2條腿。④兔有4條腿。

(二)猜想驗證,教授列表法。

1、師: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只雞和幾只兔?

師:在猜測時,我們要抓住哪些條件?

師:怎樣才能確定同學們猜想對不還是錯?那現在就把你們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檢驗的習慣

2、學生匯報: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請一個采用逐一列表法解決的同學匯報,匯報講出理由(你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fā)現了什么問題,怎樣進行調整的也就是調整的方法),并且說一說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因為雞和兔的只數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腿的總只數就增加2。)

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補充說明理由和發(fā)現的規(guī)律。(貼出表格)

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特點?請這些同學為他們的方法命名。(板書:逐一列表法)

2)、哪個同學與他們的列表方法不同?(匯報,說出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fā)現了什么問題,你的調整策略,在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當計算驗證腿數多時說明什么?應該怎樣調整?相反呢?)

還有那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法的),補充調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發(fā)現。(貼出表格)

種不同的&39;列表(1)逐一列表(2)跳躍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師:像這樣把所有的情況在表格中一一列舉出來,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列表法。(板書:列表法)

(三)教授假設法

1、假設全是雞

師:我們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師:那籠子里是不是全是雞呢?

生:不會

出示課件

師: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氣,它覺得雞兩條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兩條腿,也學雞兩條腿走路了,此時從下面看腿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生:腿會減少

師:為什么腿會少呢?

生:因為是把里面的兔當成雞來計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條腿的兔當成一只2條腿的雞來算,每只兔會少2條退。

師;如果比原來總共少了8條退,你能知道有幾只兔子了嗎?

生:4只

師:好,現在我們把剛才假設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出示: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就少了兩條腿。)

師: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這時籠子里一共有幾只腳呢?

課件出示:8×2=16(條)。

師:但實際是幾條腳呢?(16條)與實際相比,腳的只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課件出示:比實際少26-16=10(條)

師:為什么會少10條腳?少了的10只腳是誰的?

課件出示:因為把兔當了雞在算。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少兩條腿,把兔當成了雞算就會少算10條腿,所以會少10條腳,這些腳是兔子的。

師:兔子的只數應該怎么算?

課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師:那雞有幾只?

課件出示:雞有8-5=3(只)

【設計意圖】簡單地提問,能引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解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開展,不僅能減低題目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板演假設全是雞的書寫過程

師:誰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討論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這解題過程寫出來?請同學們試試看。可以兩人一組討論完成。

3、學生匯報,教師板演。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

總腿數:8×2=16(條)腳

比實際腿數少:26-16=10(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兔的只數:10÷2=5(只)

雞的只數:8-5=3(只)

答:籠子里兔有5只,雞有3只。

4、師:我們到底算的對不對呢?怎么辦呢?(回顧與反思的過程)

(課件出示:3×2+5×4=26(條)腳,5+3=8(只)。

師: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5、師:剛才我們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的解題方法,我們叫做假設法。(板書:假設法)

【設計意圖】通過把解題思路的整理和歸納,向學生滲透什么是假設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運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6、師:現在假設籠子里全部都是兔,你們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解題。指名板演。)

7、板書: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兔總腿數:8×4=32(條)腳

比實際腿數多32-26=6(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雞的只數6÷2=3(只)

兔的只數8-3=5(只)

答:籠子兔有5只,雞有3只。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利用假設法解題,這樣不但可以加深與鞏固對假設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同一道題用同一種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結: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

對比列表發(fā)法和假設法,你們覺得更喜歡哪種方法呢?(得出假設法更具一般性,列表發(fā)有局限性)

活動3【活動】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1、師:現在你有信心解決《孫子算經》里的問題嗎?用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解題?(課件出示題目)

2、自己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幻燈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3、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題。

師:我們的雞兔同籠問題不僅在《孫子算經》中出現,也曾遠渡重洋,傳播到了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現在流傳甚廣的龜鶴問題出示課件,它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yè),并讓生說說思路。

2、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題。

師:生活中隨處可見雞兔同籠問題,看看這道題又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他們不同之處在哪?

新星小學“環(huán)保衛(wèi)士”小分隊12人參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有幾人?

分析,解答,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體會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拓展延伸

我們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你們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決的嗎?

出示課件,學生自己讀一讀,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聰明,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現在的解題方法與古人創(chuàng)造的“抬腿法”相比較,引導學生對祖先贊美,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熱情。

活動4【作業(yè)】布置作業(yè)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你能嘗試著編一道嗎?

活動5【作業(yè)】總結收獲

師:這節(jié)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既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趣題,又解決了咱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你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嗎?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師:對,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數學作業(yè)是自己編一道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出示課件)其實數學無處不在,只要同學們善于思考,大膽猜想,那么數學將會變得很美麗,你也會因思考而變得更有智慧。(出示課件)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集合》教案篇15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2、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

3、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4、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數學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難點

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的產生

談話:小朋友們都愛玩,你們最想到哪兒去玩呢?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我們班小朋友到兒童樂園。(學生閉上眼后再睜開雙眼的同時,課件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第一節(jié)數學課,以兒童樂園游玩作引子,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學習狀態(tài)]。

二、自主探索興趣的維持

1、初步感知

(1)提問:在兒童樂園,你看見了什么?

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2)描述:燦爛的陽光下,綠樹成蔭,鮮花怒放,鳥兒歡快的歌唱,蝴蝶快樂的飛舞,小朋友們玩得多開心呀,他們有在騎木馬,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聲情并茂的語言渲染,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切體驗教師的可親,課堂的可愛]。

2、數數交流

(1)提問:兒童樂園里有好多東西,你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3)選幾名學生做向導,帶領其余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3、總結方法

(1)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2)小結并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等)

4、搶答練習

(1)提問:1個……學生接:1個滑梯;2架……,學生接2架秋千……(課件演示,從主題場景中逐個抽取10幅片段圖)

(2)自己看圖說圖意如:3架木馬……

5、點子圖表示數

我們可以用一些最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什么表示?我們就用點子圖表示好嗎?1個滑梯用1個點子表示(演示出現1個點子)怎樣表示秋千的個數?為什么?怎樣表示木馬、飛機的個數?你還有什么想法?(讓學生充分地說)

探索:什么物體的個數用7個點子表示?8個點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樣表示氣球的個數?10個點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樂 興趣的體驗

過渡:小朋友,美麗的校園就是我們的樂園,讓我們一起到兒童樂園中去玩吧!(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找找數娃娃美麗的校園藏著許多數娃娃,你愿意找到它們嗎?找到后與好朋友(包括老師)交流。

練練點子表示數(課前創(chuàng)設好特定場景)

1位白雪公主、2條手帕、3個蘑茹、4朵花、5只籃子、6個蘋果、7個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話般的美麗場景,學生喜愛的童話人物,學得生動,練得有味]。

四、總結提升 興趣的延伸

談話: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正眨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們想與它們交朋友嗎?你打算今后怎樣做?學生自由談論。

[第一節(jié)數學課,學習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學生愛學數學,愿學數學,想學數學。達到延伸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1030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合肥弱电工程_安徽安防工程_智能化工程公司-合肥雷润 | 精密冲床,高速冲床等冲压设备生产商-常州晋志德压力机厂 | 专注氟塑料泵_衬氟泵_磁力泵_卧龙泵阀_化工泵专业品牌 - 梭川泵阀 | 真丝围巾|真丝丝巾|羊绒围巾|围巾品牌|浙江越缇围巾厂家定制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 铝镁锰板_铝镁锰合金板_铝镁锰板厂家_铝镁锰金属屋面板_安徽建科 | 混合反应量热仪-高温高压量热仪-微机差热分析仪DTA|凯璞百科 |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制作-上海网站设计-上海做网站公司-咏熠软件 | 合肥白癜风医院_[治疗白癜风]哪家好_合肥北大白癜风医院 | 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制砂机-新乡市德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无菌水质袋-NASCO食品无菌袋-Whirl-Pak无菌采样袋-深圳市慧普德贸易有限公司 | 西安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_微信朋友圈推广_西安度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易通慧公司从事北京网站优化,北京网络推广、网站建设一站式服务商-北京网站优化公司 | 运动木地板厂家_体育木地板安装_篮球木地板选购_实木运动地板价格 | 欧必特空气能-商用空气能热水工程,空气能热水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生产厂家-湖南欧必特空气能公司 |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_烟气在线监测仪_扬尘检测仪_空气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低温柔性试验仪-土工布淤堵-沥青车辙试验仪-莱博特(天津)试验机有限公司 | uv固化机-丝印uv机-工业烤箱-五金蚀刻机-分拣输送机 - 保定市丰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焊接烟尘净化器__焊烟除尘设备_打磨工作台_喷漆废气治理设备 -催化燃烧设备 _天津路博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西装定制-西服定制厂家-职业装定制厂家-尺品服饰西装定做公司 | 斗式提升机_链式斗提机_带式斗提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噪音治理公司-专业隔音降噪公司-中广通环保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治理-杭州创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空气净化十大品牌 | 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轻质砖设备,蒸养砖设备,新型墙体设备-河南省杜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广东恩亿梯电源有限公司【官网】_UPS不间断电源|EPS应急电源|模块化机房|电动汽车充电桩_UPS电源厂家(恩亿梯UPS电源,UPS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 珠宝展柜-玻璃精品展柜-首饰珠宝展示柜定制-鸿钛展柜厂家 | 北京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设计,写字楼装修-北京金视觉装饰工程公司 北京成考网-北京成人高考网 | 能量回馈_制动单元_电梯节能_能耗制动_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 | 14米地磅厂家价价格,150吨地磅厂家价格-百科 | 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仪-热脱附仪-二次热解吸仪-北京华盛谱信仪器 | 防爆大气采样器-防爆粉尘采样器-金属粉尘及其化合物采样器-首页|盐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气体热式流量计-定量控制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厂家)-湖北南控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小面培训_重庆小面技术培训学习班哪家好【终身免费复学】 | 免费个人pos机申请办理-移动pos机刷卡-聚合收款码办理 |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振动传感器,检波器-威海广达勘探仪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