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
編寫教案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自信心。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本文為你提供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寫作技巧和示例!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推廣角的概念、引入大于角和負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負角、零角的定義;(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與角終邊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5)樹立運動變化觀點,深刻理解推廣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識背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7)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分析、探求的學習態度,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轉體,逆(順)時針旋轉”,角有大于角、零角和旋轉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負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廣以后,將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幾個終邊相同的角,畫出終邊所在的位置,找出它們的關系,探索具有相同終邊的角的表示;講解例題,總結方法,鞏固練習.
3、情態與價值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同學們對角的概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即有正角、負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廣以后,知道角之間的關系.理解掌握終邊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學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正角、負角和零角的定義,掌握終邊相同角的表示法.
難點: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學工具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鐘,你是怎樣將它校準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時,你應當如何將它校準?當時間校準以后,分針轉了多少度?
[取出一個鐘表,實際操作]我們發現,校正過程中分針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轉,有時轉不到一周,有時轉一周以上,這就是說角已不僅僅局限于之間,這正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時,我們已學習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義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成的圖形.如圖1.1-1,一條射線由原來的位置,繞著它的端點o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到終止位置OB,就形成角a.旋轉開始時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OB叫終邊,射線的端點o叫做叫a的頂點.
2.如上述情境中所說的校準時鐘問題以及在體操比賽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術語:“轉體”(即轉體2周),“轉體”(即轉體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轉而成的角.同學們思考一下:能否再舉出幾個現實生活中“大于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轉而成的角”的例子,這些說明了什么問題?又該如何區分和表示這些角呢?
[展示課件]如自行車車輪、螺絲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轉時成不同的角,這些都說明了我們研究推廣角概念的必要性.為了區別起見,我們規定: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angle),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所形成的角叫負角(negativeangle).如果一條射線沒有做任何旋轉,我們稱它形成了一個零角(zeroangle).
8.學習小結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廣的嗎?
(2)象限角是如何定義的呢?
(3)你熟練掌握具有相同終邊角的表示了嗎?會寫終邊落在x軸、y軸、直
線上的角的集合.
五、評價設計
1.作業:習題1.1A組第1,2,3題.
2.多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負角”的例子,熟練掌握他們的表示,
進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終邊的角的特點.
課后小結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廣的嗎?
(2)象限角是如何定義的呢?
(3)你熟練掌握具有相同終邊角的表示了嗎?會寫終邊落在x軸、y軸、直
線上的角的集合.
課后習題
作業:
1、習題1.1A組第1,2,3題.
2.多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負角”的例子,熟練掌握他們的表示,
進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終邊的角的特點.
板書
略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明確決定函數的三個要素,學會求某些函數的定義域,掌握判定兩個函數是否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靜與動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
函數的概念,函數定義域的求法.
教學難點:
函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Ⅰ.課題導入
[師]在初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函數的概念,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它是怎樣表述的?
(幾位學生試著表述,之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梳理,再表述或者啟示學生將表述補充完整再條理表述).
設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惟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y是x的函數,x叫做自變量.
[師]我們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并且具體研究了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一:y=1(x∈R)是函數嗎?
問題二:y=x與y=x2x是同一個函數嗎?
(學生思考,很難回答)
[師]顯然,僅用上述函數概念很難回答這些問題,因此,需要從新的高度來認識函數概念(板書課題).
Ⅱ.講授新課
[師]下面我們先看兩個非空集合A、B的元素之間的一些對應關系的例子.
在(1)中,對應關系是“乘2”,即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數n,集合B中都有一個數2n和它對應.
在(2)中,對應關系是“求平方”,即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數m,集合B中都有一個平方數m2和它對應.
在(3)中,對應關系是“求倒數”,即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數x,集合B中都有一個數1x和它對應.
請同學們觀察3個對應,它們分別是怎樣形式的對應呢?
[生]一對一、二對一、一對一.
[師]這3個對應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
[生甲]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按照某種對應關系,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數和它對應.
[師]生甲回答的很好,不但找到了3個對應的共同特點,還特別強調了對應關系,事實上,一個集合中的數與另一集合中的數的對應是按照一定的關系對應的,這是不能忽略的.實際上,函數就是從自變量x的集合到函數值y的集合的一種對應關系.
現在我們把函數的概念進一步敘述如下:(板書)
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
記作:y=f(x),x∈A
其中x叫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或f(x))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yy=f(x),x∈A}叫函數的值域.
一次函數f(x)=ax+b(a≠0)的定義域是R,值域也是R.對于R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R中都有一個數f(x)=ax+b(a≠0)和它對應.
反比例函數f(x)=kx(k≠0)的定義域是A={--≠0},值域是B={f(x)f(x)≠0},對于A中的任意一個實數x,在B中都有一個實數f(x)=kx(k≠0)和它對應.
二次函數f(x)=ax2+bx+c(a≠0)的定義域是R,值域是當a>0時B={f(x)f(x)≥4ac-b24a};當a<0時,B={f(x)f(x)≤4ac-b24a},它使得R中的任意一個數x與B中的數f(x)=ax2+bx+c(a≠0)對應.
函數概念用集合、對應的語言敘述后,我們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兩個問題.
y=1(x∈R)是函數,因為對于實數集R中的任何一個數x,按照對應關系“函數值是1”,在R中y都有惟一確定的值1與它對應,所以說y是x的函數.
Y=x與y=x2x不是同一個函數,因為盡管它們的對應關系一樣,但y=x的定義域是R,而y=x2x的定義域是{--≠0}.所以y=x與y=x2x不是同一個函數.
[師]理解函數的定義,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并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
注意:①函數是非空數集到非空數集上的一種對應.
②符號“f:A→B”表示A到B的一個函數,它有三個要素;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三者缺一不可.
③集合A中數的任意性,集合B中數的惟一性.
④f表示對應關系,在不同的函數中,f的具體含義不一樣.
⑤f(x)是一個符號,絕對不能理解為f與x的乘積.
[師]在研究函數時,除用符號f(x)表示函數外,還常用g(x)、F(x)、G(x)等符號來表示
Ⅲ.例題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f(x)=1x-2(2)f(x)=3x+2(3)f(x)=x+1+12-x
分析:函數的定義域通常由問題的實際背景確定.如果只給出解析式y=f(x),而沒有指明它的定義域.那么函數的定義域就是指能使這個式子有意義的實數x的集合.
解:(1)x-2≠0,即x≠2時,1x-2有意義
∴這個函數的定義域是{--≠2}
(2)3x+2≥0,即x≥-23時3x+2有意義
∴函數y=3x+2的定義域是[-23,+∞)
(3)x+1≥02-x≠0x≥-1x≠2
∴這個函數的定義域是{--≥-1}∩{--≠2}=[-1,2)∪(2,+∞).
注意:函數的定義域可用三種方法表示:不等式、集合、區間.
從上例可以看出,當確定用解析式y=f(x)表示的函數的定義域時,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實數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實數的集合;
(3)如果f(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根號內的式子不小于零的實數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幾個部分的數學式子構成的,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義的實數的集合(即使每個部分有意義的實數的集合的交集);
(5)如果f(x)是由實際問題列出的,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解析式本身有意義且符合實際意義的實數的集合.
例如:一矩形的寬為xm,長是寬的2倍,其面積為y=2x2,此函數定義域為x>0而不是全體實數.
由以上分析可知:函數的定義域由數學式子本身的意義和問題的實際意義決定.
[師]自變量x在定義域中任取一個確定的值a時,對應的函數值用符號f(a)來表示.例如,函數f(x)=x2+3x+1,當x=2時的函數值是f(2)=22+3?2+1=11
注意:f(a)是常量,f(x)是變量,f(a)是函數f(x)中當自變量x=a時的函數值.
下面我們來看求函數式的值應該怎樣進行呢?
[生甲]求函數式的值,嚴格地說是求函數式中自變量x為某一確定的值時函數式的值,因此,求函數式的值,只要把函數式中的x換為相應確定的數(或字母,或式子)進行計算即可.
[師]回答正確,不過要準確地求出函數式的值,計算時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噢!
[生乙]判定兩個函數是否相同,就看其定義域或對應關系是否完全一致,完全一致時,這兩個函數就相同;不完全一致時,這兩個函數就不同.
[師]生乙的回答完整嗎?
[生]完整!(課本上就是如生乙所述那樣寫的).
[師]大家說,判定兩個函數是否相同的依據是什么?
[生]函數的定義.
[師]函數的定義有三個要素: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我們判定兩個函數是否相同為什么只看兩個要素:定義域和對應關系,而不看值域呢?
(學生竊竊私語:是啊,函數的三個要素不是缺一不可嗎?怎不看值域呢?)
(無人回答)
[師]同學們預習時還是欠仔細,欠思考!我們做事情,看問題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函數的值域是由什么決定的,不就是由函數的定義域與對應關系決定的嗎!關注了函數的定義域與對應關系,三者就全看了!
(生恍然大悟,我們怎么就沒想到呢?)
[例2]求下列函數的值域
(1)y=1-2x(x∈R)(2)y=x-1x∈{-2,-1,0,1,2}
(3)y=x2+4x+3(-3≤x≤1)
分析:求函數的值域應確定相應的定義域后再根據函數的具體形式及運算確定其值域.
對于(1)(2)可用“直接法”根據它們的定義域及對應法則得到(1)(2)的值域.
對于(3)可借助數形結合思想利用它們的圖象得到值域,即“圖象法”.
解:(1)y∈R
(2)y∈{1,0,-1}
(3)畫出y=x2+4x+3(-3≤x≤1)的圖象,如圖所示,
當x∈[-3,1]時,得y∈[-1,8]
Ⅳ.課堂練習
課本P24練習1—7.
Ⅴ.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函數的定義(包括定義域、值域的概念)、區間的概念及求函數定義域的方法.學習函數定義應注意的問題及求定義域時的各種情形應該予以重視.(本小結的內容可由學生自己來歸納)
Ⅵ.課后作業
課本P28,習題1、2.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3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課教學方法主要是“自學輔導與發現探究法”。力求體現知識結構完整、知識理解完整;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在師生共同參與下,探索問題、動手試驗、發現規律、做出歸納。讓學生直接參加課堂活動,將教與學融為一體。具體說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學”轉向“先學后教
本節課開始,讓同學們自己思考問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種,如果這兩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們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展開討論,初步形成意見,然后由教師答疑。這樣促進了學生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在層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層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公理的多層次理解;二是綜合練習的多層次變化。
公理的多層次理解包括:明確公理的條件及結論;公理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這里特別強調三個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歸納總結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綜合練習的多層次變化:首先給出直接應用公理證明三角形全等的題目;然后給出變式題目;最后給出綜合應用題目。這里注意兩點:一是給出題目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嚴格書寫。二是給出的綜合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議:
由“先教后學”轉向“先學后教”
本節課開始,讓同學們自己思考問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種,如果這兩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們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展開討論,初步形成意見,然后由教師答疑。這樣促進了學生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在層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層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公理的多層次理解;二是綜合練習的多層次變化。
公理的多層次理解包括:明確公理的條件及結論;公理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這里特別強調三個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歸納總結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綜合練習的.多層次變化:首先給出直接應用公理證明三角形全等的題目;然后給出變式題目;最后給出綜合應用題目。
這里注意兩點:
一是給出題目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嚴格書寫。
二是給出的綜合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4
【學習目標】
1、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借助正余弦函數的誘導公式推導出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3、掌握誘導公式在求值和化簡中的應用.
【學習重點】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及應用
【學習難點】正切函數誘導公式的推導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觀察課本38頁圖1-46,當-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時,角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與角2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的正切函數值有什么關系?
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公式:
tan(2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2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2.我們可以利用誘導公式,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問題轉化為銳角三角函數的問題,參考下面的框圖,想想每次變換應該運用哪些公式。
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給上述箭頭上填上相應的文字
二、合作探究
探究1試運用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的正、余弦函數的誘導公式推證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和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探究2若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借助三角函數定義求角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的正弦函數值和余弦函數值.
探究3求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的值.
三、達標檢測
1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B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C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Dtan(2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2求下列三角函數數值
(1)tan(-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2)tan240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3)tan(-1574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3化簡求值
tan675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765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300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690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tan1080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四、課后延伸
求值:414【導學案】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反函數的概念;
2.使學生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3.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函數的概念;
2.反函數的求法。
教學難點
反函數的概念。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討論
教具裝備
幻燈片2張
第一張:反函數的定義、記法、習慣記法。(記作A);
第二張:本課時作業中的預習內容及提綱。
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檢查預習情況)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反函數(板書課題)§2.4.1反函數的概念。
同學們已經進行了預習,對反函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誰來復述一下反函數的定義、記法、習慣記法?
生:(略)
(學生回答之后,打出幻燈片A)。
師:反函數的定義著重強調兩點:
(1)根據y=f(x)中x與y的關系,用y把x表示出來,得到x=φ(y);
(2)對于y在c中的任一個值,通過x=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對應。
師:應該注意習慣記法是由記法改寫過來的。
師:由反函數的定義,同學們考慮一下,怎樣的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呢?
生:一一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
(學生作答后,教師板書,若學生答不來,教師再予以必要的啟示)。
師:在y=f(x)中與y=f-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前者中的x與后者中的x都屬于同一個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變量,y是函數值;后者y是自變量,x是函數值。)
在y=f(x)中與y=f–1(x)中的x都是自變量,y都是函數值,即x、y在兩式中所處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后者中的y,前者中的y是后者中的x。)
由此,請同學們談一下,函數y=f(x)與它的反函數y=f–1(x)兩者之間,定義域、值域存在什么關系呢?
生:(學生作答,教師板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分別是它的反函數的值域、定義域。
師:從反函數的概念可知:函數y=f(x)與y=f–1(x)互為反函數。
從反函數的概念我們還可以知道,求函數的反函數的方法步驟為:
(1)由y=f(x)解出x=f–1(y),即把x用y表示出;
(2)將x=f–1(y)改寫成y=f–1(x),即對調x=f–1(y)中的x、y。
(3)指出反函數的定義域。
下面請同學自看例1
2.課堂練習課本P68練習1、2、3、4。
3.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反函數的概念,從中知道了怎樣的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并求函數的反函數的方法步驟,大家要熟練掌握。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6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6~P9,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程序框有哪些?
提示:終端框(起止框),輸入、輸出框,處理框,判斷框.
(2)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有哪些?
提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程序框圖
程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程序框、流程線及文字說明來表示算法的圖形.
在程序框圖中,一個或幾個程序框的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個步驟;帶有方向箭頭的流程線將程序框連接起來,表示算法步驟的執行順序.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圖形符號名稱功能
終端框(起止框)表示一個算法的起始和結束
輸入、輸出框表示一個算法輸入和輸出的信息
處理框(執行框)賦值、計算
判斷框判斷某一條件是否成立,成立時在出口處標明“是”或“Y”;不成立時標明“否”或“N”
流程線連接程序框
○連接點連接程序框圖的兩部分
(3)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
①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盡管算法千差萬別,但都是由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構成的.
②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步驟組成的.這是任何一個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用程序框圖表示為:
[問題思考]
(1)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嗎?
提示:由程序框圖的概念可知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
(2)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嗎?
提示:根據算法基本邏輯結構可知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
[課前反思]
通過以上預習,必須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1)程序框圖的概念:;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3)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4)順序結構的概念及其程序框圖的表示:.
問題背景:計算1×2+3×4+5×6+…+99×100.
[思考1]能否設計一個算法,計算這個式子的值.
提示:能.
[思考2]能否采用更簡潔的方式表述上述算法過程.
提示:能,利用程序框圖.
[思考3]畫程序框圖時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名師指津:(1)使用標準的框圖符號.
(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
(3)除判斷框外,其他程序框圖的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是一個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程序框.
(4)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5)流程線不要忘記畫箭頭,因為它是反映流程執行先后次序的,如果不畫出箭頭就難以判斷各框的執行順序.
講一講
1.下列關于程序框圖中圖形符號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任何一個流程圖必須有起止框;②輸入框只能放在開始框后,輸出框只能放在結束框前;③判斷框是的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圖形符號;④對于一個程序框圖來說,判斷框內的條件是的.
A.1個B.2個C.3個D.4個
[嘗試解答]任何一個程序必須有開始和結束,從而流程圖必須有起止框,①正確.輸入、輸出框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輸入、輸出的位置,②錯誤.③正確.判斷框內的條件不是的,④錯誤.故選B.
答案:B
畫程序框圖時應注意的問題
(1)畫流程線不要忘記畫箭頭;
(2)由于判斷框的退出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根據條件去執行其中的一種結果,而另一個則不會被執行,故判斷框后的流程線應根據情況注明“是”或“否”.
練一練
1.下列關于程序框圖的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是()
①用程序框圖表示算法直觀、形象、容易理解;②程序框圖能夠清楚地展現算法的邏輯結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圖勝萬言”;③在程序框圖中,起止框是任何程序框圖中不可少的;④輸入和輸出框可以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輸入、輸出的位置.
A.1B.2C.3D.4
解析:選D由程序框圖的定義知,①②③④均正確,故選D.
觀察如圖所示的內容:
[思考1]順序結構有哪些結構特征?
名師指津:順序結構的結構特征:
(1)順序結構的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執行,不會引起程序步驟的跳轉.
(2)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算法結構.
(3)順序結構只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思考2]順序結構程序框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名師指津:順序結構程序框圖的基本特征:
(1)必須有兩個起止框,穿插輸入、輸出框和處理框,沒有判斷框.
(2)各程序框用流程線依次連接.
(3)處理框按計算機執行順序沿流程線依次排列.
講一講
2.已知P0(x0,y0)和直線l:Ax+By+C=0,寫出求點P0到直線l的距離d的算法,并用程序框圖來描述.
[嘗試解答]第一步,輸入x0,y0,A,B,C;
第二步,計算m=Ax0+By0+C;
第三步,計算n=A2+B2;
第四步,計算d=mn;
第五步,輸出d.
程序框圖如圖所示.
應用順序結構表示算法的步驟:
(1)仔細審題,理清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梳理解題步驟.
(3)用數學語言描述算法,明確輸入量,計算過程,輸出量.
(4)用程序框圖表示算法過程.
練一練
2.寫出解不等式2x+1>0的一個算法,并畫出程序框圖.
解:第一步,將1移到不等式的右邊;
第二步,不等式的兩端同乘12;
第三步,得到x>-12并輸出.
程序框圖如圖所示: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7
選修Ⅱ
1.概率與統計(14課時)
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樣方法。總體分布的估計。正態分布。線性回歸。
實習作業。
教學目標:
(1)了解隨機變量、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意義,會求出某些簡單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
(2)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義,會根據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會用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等常用的抽樣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4)會用樣本頻率分布估計總體分布。
(5)了解正態分布的意義及主要性質。
(6)通過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圖了解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
(7)了解線性回歸的方法。
(8)實習作業以抽樣方法為內容,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極限(12課時)
數學歸納法。數學歸納法應用舉例。
數列的極限。
函數的極限。極限的四則運算。函數的連續性。
教學目標:
(1)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原理,能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學命題。
(2)從數列和函數的變化趨勢理解數列極限和函數極限的概念。
(3)掌握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會求某些數列與函數的極限。
(4)了解連續的意義,借助幾何直觀理解閉區間上連續函數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質。
3.導數與微分(16課時)
導數的概念。導數的幾何意義。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
兩個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復合函數的導數。基本導數公式。
微分的概念與運算。
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學目標:
(1)了解導數概念的某些實際背景(如瞬時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線切線的斜率等);掌握函數在一點處的導數的定義和導數的幾何意義;理解導函數的概念。
(2)熟記基本導數公式(c,xm(m為有理數),sinx,cosx,ex,ax,lnx,logax的導數);掌握兩個函數和、差、積、商的求導法則和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會求某些簡單函數的導數。
(3)理解微分的概念(dy=y'dx),了解函數在一點處的微分是函數增量的線性近似值,會求某些簡單函數的微分。
(4)會從幾何直觀了解可導函數的單調性與其導數的關系;了解可導函數在某點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導數在極值點兩側異號);會求一些實際問題(一般指單峰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積分(14課時)
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的簡單性質。微積分基本公式。
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不定積分的線性性質。基本積分公式。
平面圖形的面積。旋轉體的體積。路程問題。變力作功。
微積分學建立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1)了解定積分概念的某些實際背景(如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曲邊梯形的面積等);了解定積分的定義和定積分的幾何意義;知道函數連續是定積分存在的充分條件。
(2)理解定積分的簡單性質(線性性質和對區間的可加性);了解微積分基本公式(牛頓-萊布尼茲公式),會用它來求一些函數的定積分。
(3)掌握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積分的線性性質;熟記基本積分公式(c,xm(m為有理數),sinx,cosx,,ex,ax的積分);會利用線性性質和基本積分公式求較簡單的函數的不定積分。
(4)會用定積分求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旋轉體的體積、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變力所作的功。
(5)通過微積分初步的教學,了解微積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進行客觀事物相互制約、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等觀點的教育。
5.復數(16課時)
復數的概念。復數的向量表示法。
復數的加法與減法。復數的乘法與除法。
復數的三角形式。復數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開方。
教學目標:
(1)了解引進復數的必要性;理解復數的有關概念;掌握復數的代數表示及向量表示。
(2)掌握復數代數形式的運算法則,能進行復數代數形式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運算。
(3)掌握復數三角形式,會進行復數三角形式和代數形式的互化;掌握復數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開方運算。
6.研究性課題(選修Ⅰ3課時,選修Ⅱ6課時)
有關研究性課題的要求和教學目標見本大綱必修課中“研究性課題”的說明。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后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根據具體的課題改變就行了,如果不是熱點難點問題就刪掉)
2、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更注重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前三部分用時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可適當刪減)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導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制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并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發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并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并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并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后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后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后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采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范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后,做課后練習3,并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5、作業布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一組習題1.3A組1、2、3,二組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了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這部分最重要用時六到七分鐘,其中定義講解跟例題講解一定要說明學生的活動)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信息,并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9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線性規劃是利用數學為工具來研究一定的人、財、物、時、空等資源在一定的條件下,如何精打細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資源,取得的經濟效益,這一部分內容體現了數學的工具性、應用性,同時滲透了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重要的解題方法——數學建模法。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并結合出解答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對許多學生來說,解數學應用題的最常見的困難是不會持實際問題轉化或數學問題,即不會建模,對學生而言,解決應用問題的障礙主要有三類:①不能正確理解題意思,弄清各元素之間的關系;②不能弄清問題的主次關系,因而抓不住問題的本質,無法建立數學模型;③孤立考慮單個問題情境,不能多聯想。
三設計思想:
注意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探究問題的成就感,一切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以問題是驅動,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線性規劃的意義以及約束條件、目標函數、可行域、可行解、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聯想以及作圖的能力等。滲透集合,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問“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求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值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即線性規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并結合出解答。
六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某工廠用A、B兩種配件生產甲、乙兩種產品,每生產一會一件甲產品使用4個A配件耗時1個小時,每生產一件乙產品使用4個B配件耗時2小時,該廠每天最多可以配件廠獲得16個A配件和12個B配件,按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該廠所有可能的月生產安排是什么?由學生列出不等關系,并畫出平面區域,由此引入新課。
(二)問題深入,推進新課
①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引入問題中的實際問題,怎樣安排才有意義?
②若生產一件甲產品獲利2萬元,生產一件乙產品獲利3萬元,采用哪種生產安排利潤?
設計意圖:
由實際問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探究過程中,看似簡單的問題,學生容易抓不住問題的主干,需要適時的引導。
(三)揭示本質深化認識
提出問題:
①上述探索的問題中,Z的幾何意義是什么?結合圖形說明
②結合以上探究,理解什么是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什么是線性規劃?弄清什么是可行域解?可行域?解?
③你能根據以上探究總結出解決線性規劃問題的一般步驟嗎?
(四)應用示例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0
教學目的: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
1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
⑵圓心(0,3)半徑為3
2指出下列圓的圓心和半徑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4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的數學方法)
練習:
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P811,2,3,4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周期性、(小)值、單調性、奇偶性;
(2)能熟練運用正弦函數的性質解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正弦函數在R上的圖像,讓學生探索出正弦函數的性質;講解例題,總結方法,鞏固練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索歸納能力;讓學生體驗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悅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矛盾”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經;培養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弦函數的性質。
難點:正弦函數的性質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在數學一中已經學過函數,并掌握了討論一個函數性質的幾個角度,你還記得有哪些嗎?在上一次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正弦函數的y=sinx在R上圖像,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圖像一起討論一下它具有哪些性質?
【探究新知】
讓學生一邊看投影,一邊仔細觀察正弦曲線的圖像,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正弦函數的定義域是什么?
(2)正弦函數的值域是什么?
(3)它的最值情況如何?
(4)它的正負值區間如何分?
(5)?(x)=0的解集是多少?
師生一起歸納得出:
1.定義域:y=sinx的定義域為R
2.值域:引導回憶單位圓中的正弦函數線,結論:|sinx|≤1(有界性)
再看正弦函數線(圖象)驗證上述結論,所以y=sinx的值域為[-1,1]
課后小結
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哪些?
(2)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課后習題
作業:習題1—4第3、4、5、6、7題.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2
【教學目標】
掌握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并用以解決有關問題.
【知識梳理】
1.定義
兩個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2.兩個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語言表述圖示字母表示應用
判定根據定義.證明兩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AOB是二面角??a??的平面角,且?AOB=90?,則???證兩平面垂直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么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性質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么它們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
???,?AOB是二面角??a??的平面角,則?AOB=90?
證兩條直線垂直
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么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a??
證直線和平面垂直
重要提示
1.兩個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即:“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么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是作點到平面距離的依據,要過平面外一點P作平面?的垂線,通常是先作(找)一個過點P并且和?垂直的平面?,設???=l,在?內作直線a?l,則a??.
2.三種垂直關系的證明
(1)線線垂直的證明
①利用“兩條平行直線中的一條和第三條直線垂直,那么另一條也和第三條直線垂直”;
②利用“線面垂直的定義”,即由“線面垂直?線線垂直”;
③利用“三垂線定理或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
(2)線面垂直的證明
①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線線垂直?線面垂直”;
②利用“如果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另一條也垂直于同一個平面”;
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即由“面面垂直?線面垂直”;
④利用“一條直線垂直于兩個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3)面面垂直的證明
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定義”,即證“兩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線面垂直?面面垂直”.
1、在三棱錐A-BCD中,若AD⊥BC,BD⊥AD,⊿BCD是銳角三角形,那么必有……()
A、平面ABD⊥平面ADCB、平面ABD⊥平面ABC
C、平面ADC⊥平面BCDD、平面ABC⊥平面BCD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3
一.說教材
地位及重要性
函數的單調性一節屬高中數學第一冊(上)的必修內容,在高考的重要考查范圍之內。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一個重要性質,也是在研究函數時經常要注意的一個性質,并且在比較幾個數的大小、對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與其他知識的綜合應用上都有廣泛的應用。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和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又可加深對函數的本質認識。也為今后研究具體函數的性質作了充分準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能用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正確表述增函數、減函數、單調性、單調區間的概念;
(2)了解能用圖形語言正確表述具有單調性的函數的圖象特征;
(3)明確掌握利用函數單調性定義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方法與步驟;并能用定義證明某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
(4)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用運動變化、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藝術美,養成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對函數單調性的有關概念的本質理解。
難點是利用函數單調性的概念證明或判斷具體函數的單調性。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嘗試運用“問題解決”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力圖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以達到對知識的“發現”與接受,進而完成對知識的內化,使書本知識成為自己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想辦法解決;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的不斷探索,最終把解決問題的核心歸結到判斷函數的單調性。然后通過對函數單調性的概念的學習理解,最終把問題解決。整個過程學生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探索嘗試的動態活動之中;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研究問題的習慣。
四.說過程
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課堂導入、新課講授及終結階段的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點撥、啟發、引導為教師職責。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及其幾何意義;
2.掌握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重要性質及運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可以處理垂直的問題;
4.掌握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
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過程
1.平面向量數量積(內積)的定義:已知兩個非零向量a與b,它們的夾角是θ,
則數量abcosq叫a與b的數量積,記作a×b,即有a×b=abcosq,(0≤θ≤π).
并規定0向量與任何向量的數量積為0.
×探究:1、向量數量積是一個向量還是一個數量?它的符號什么時候為正?什么時候為負?
2、兩個向量的數量積與實數乘向量的積有什么區別?
(1)兩個向量的數量積是一個實數,不是向量,符號由cosq的符號所決定.
(2)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稱為內積,寫成a×b;今后要學到兩個向量的外積a×b,而a×b是兩個向量的數量的積,書寫時要嚴格區分.符號“·”在向量運算中不是乘號,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實數中,若a?0,且a×b=0,則b=0;但是在數量積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為其中cosq有可能為0
高二數學教案大全電子版篇15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歸納推理的技巧,并能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美感。
●教學重點:
歸納推理及方法的總結。
●教學難點:
歸納推理的含義及其具體應用。
●教具準備:
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原理初探
①引入:“阿基米德曾對國王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
②提問:大家認為可能嗎?他為何敢夸下如此海口?理由何在?
③探究:他是怎么發現“杠桿原理”的?
從而引入兩則小典故:
A:一個小孩,為何輕輕松松就能提起一大桶水?
B:修筑河堤時,奴隸們是怎樣搬運巨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