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必背公式大全
勤學如春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增。惰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必背公式,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三年級上冊數學必背公式大全
數學公式
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減法:
1、被減數—減數=差
2、減數=被減數—差
3、被減數=差+減數
加法:
1、加數+加數=和
2、加數=和—加數
萬以內加減法:
加數+加數=和
和 - 1個加數=另1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三位數筆算加減法:
相同數位對整齊,從個位算起。
加法的驗算:1、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2、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
用差加減數等于被減數。
四邊形的特點:
1、四條直的邊
2、四個角
3、封閉圖形
平行四邊形特點:
1、對邊相等
2、對角相等
3、容易變形
周長的定義: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公式: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有余數的除法:
余數總比除數小
有余數: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被除數-余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余數)÷商
無余數:
被除數=除數×商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時分秒: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1日=24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366天,四年一次閏年。
0乘任何數都得0
因數×因數=積
積÷1個因數=另1個因數
分數:分數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幾份叫做幾分之幾分母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的意義:其中的幾份
分數比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數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分數的簡單計算: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最新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重點知識點必看
年、月、日:
1、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為第1季度;4、5、6月為第2季度,;7、8、9月為第3季度;10、11、12月為第4季度)。
2、記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臘,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七九。7個大月,4個小月,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1天。
4、閏年全年有366天,閏年2月是29天,閏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閏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2100等不是閏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閏年。
6、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個人今年20歲,但只過了5個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年份減去原來的年份得的數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國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三年級數學重點知識點
1、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對稱軸:
對折后能使兩邊重合的線叫做對稱軸。
3、軸對稱圖形特點:
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對稱軸兩側的對應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沿對稱軸將它對折,左右兩邊完全重合。
4、軸對稱圖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和正多邊形等都是軸對稱圖形等。
5、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不止一條對稱軸。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條圓的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6、既不是軸對稱圖形又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有:
不等邊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
是指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方向作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圖形經過平移,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
圖形平移前后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9、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初步認識:
①張叔叔在筆直的公路上開車,方向盤的運動是(旋轉)現象。
②升國旗時,國旗的升降運動是(平移)現象。
③媽媽用拖布擦地,是(平移)現象。
④自行車的車輪轉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轉)現象。
10、鏡子內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三年級下冊數學重點知識點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積的意義和面積單位的意義。
面積: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1平方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光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教室側面的小展板)。
4、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5、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背熟:
(1)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反過來也要會說。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厘米。)
(2)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