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冰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錄音機播放抒情音樂)
師:我們每個人從小就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就來說一說父母愛我們的事兒吧。(小組中講述,傾聽,感受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師:《冰燈》一課講的是什么事兒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
(二)了解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多媒體課件分別出示詞語。第一組詞語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稱贊、融化、習俗、棉被(學生搶讀,認得快的可以連讀兩遍)第二組分組出示:適應合適;廢玻璃浪費;臘月蠟燭;后悔教誨;提著問題(在認讀詞語中發現并辨別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2、接讀課文,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請4名學生接讀,隨機正音)
聽完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會從課文內容、人物情感等方面來說明自己的收獲,教師激勵為主,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明白,以便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并隨機板書:爹為我做冰燈。發現學生的學習進展狀況,便于以學定教。)
(三)發現問題,自主探究,領悟品味
師:除了我們剛才知道的以外,你還想知道什么?(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猜想學生的問題:父親為什么做冰燈?父親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親做冰燈,為什么后悔?……)
不管學生有沒有提到課文后面設計的問題,教師都要激勵引導:同學們記著我們的問題,用心讀課文后就會明白。(課文后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出示問題: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指導學習:重點學習課文第5-10自然段。自學,畫出相關的詞句,并記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逐步學會邊讀邊想,并能夠把自己的想法簡要地記下來。)
教師巡回察看,指導學困生品味重點詞句,學習簡單記錄。
(四)交流、指導,解決問題
1、你讀懂了什么?怎么讀懂的?(說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維過程,學習讀書方法。)
2、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語句,體會父子情深:
(1)等適應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線后,我才看清楚,父親正在離炕很遠的地方打磨一塊冰。(為了給我做燈籠,父親起的很早)
(2)冰太涼,每磨一陣,父親就會停下來,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會兒。
(3)父親回過頭去,繼續用力磨了起來。(父親很不容易,太辛苦。)
(如果學生從其他方面來談,教師更應鼓勵。學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可以聯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說出來,說明白,教師就應給予肯定與贊賞。)
(五)朗讀訓練,積淀語感
1、小組分工合作,朗讀第5-10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自己的理解)
2、師生合作朗讀:師生分別扮父與子。
師生共同評價:從以下幾方面評價并指導讀出感情:
(1)“我”問的是否急切。
(2)當我發現父親又一次把手放進棉襖時,“我”急忙喊的語氣(聯系生活實際,著急時語速是急速還是緩慢;怎樣說話才是“喊”呢?)。
(3)“連聲說”在語速上是否緊湊。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別扮父與子。(在合作中,互相評價,互相學習。)
(六)想像情境,升華感情
“這一年春節,我的燈籠是最特別的。”想像小伙伴見了“我”會怎么說呢?(“哎呀,你的燈籠真不一般,還透亮來!”“這么漂亮的燈籠,比買的還迷人呢!”“這么冷的天,誰給你做的?他怎么做出來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讓爹給我做一盞。”)
“它從此留在了我心里。”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聯系全文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它”表面上指冰燈,實際上指父親對我的關愛。)對呀,那是父親對我的愛呀!我們怎么會忘記?
(七)綜合實踐設計
學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怎樣做呢?(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實踐性作業,如:復習字詞、讀書、上網查有關冰燈的資料,幫助父母做事等。)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第一課時
一、認識馬掌與馬掌釘,導入新課
1、出示馬掌圖片,認識馬掌。
2、簡介給馬兒休馬掌的作用。
3、出示馬掌釘圖片,認識馬掌釘的用處。
4、導入新課:相傳,在很久以前,英格蘭的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準備決一死戰,來爭奪英格蘭的王位,在戰場上,理查三世因為一匹馬而戰敗,丟了自己的國家,丟了王位,究其原因,卻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馬掌釘。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
2、標出段落序號。
3、分段開火車讀課文,評議正音。
4、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1)準備決一死戰。
(2)釘馬掌,少釘子。
(3)掉馬掌,打敗仗。
(4)相傳,一個馬掌釘丟了一個國家。
7、指名反饋分段,評議。
三、學習“釘馬掌”,感受馬夫與鐵匠的馬虎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2)理解“決一死戰”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釘馬掌的過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這個部分主要寫什么?
(3)談談:從中你覺得馬夫與鐵匠各是什么樣的人?說說你的理由。
(4)教師適時點評,引導感受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責任心不強。
(5)學生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設疑
1、因為馬夫與鐵匠做事馬虎,急于完成任務,結果理查的戰馬上釘了三個馬掌,掛了一個馬掌,理查騎上這匹戰馬又是如何作戰的,請大家課后繼續讀課文。
2、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齊讀課文1—12自然段。
2、指名說說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導入:理查騎著掛著一個馬掌的戰馬去決戰,結果又如何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馬掌打敗仗
1、指名讀課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戰斗打響了,理查是怎么表現的?當一個馬掌掉了之后,情況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結果呢?
3、指名逐題反饋,評議。教師適時引導體會。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幾自然段,體會掉馬掌給理查帶來的悲痛與絕望。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讀懂民謠,明理
1、指名讀民謠。齊讀。
2、引導體會民謠中用詞的準確、精練:少、掉、倒、敗、丟。
3、討論:因為一個馬掌丟了一個國家,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4、學生暢所欲言。
5、教師點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透過表面情況去看本質:因為馬夫與鐵匠的一個疏忽,少了一個馬掌釘,掛了一個馬掌才釀成理查的慘敗,使他丟了自己的國家。
四、總結全文,得到啟示
1、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說說:你學習這篇課文后得到什么啟示?
3、明理:做事要有責任心,不能馬虎,敷衍了事,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重點指導“替、請、浪”的字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4、滲透樂于交往的心理,學習交往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了解內容,感悟樂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快樂。
2、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
三、教學難點
1、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樂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
2、掌握“替、請、浪”的字形。
四、教學準備
配樂朗讀的錄音帶、詞語投影、識字卡片。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求知情感。
1、教師出示一封信,先使學生從感官上了解“信”是什么。
2、請你談談“信”有什么用處。
3、教師引導:今天我們來共同認識一個小朋友,看看她給誰寫信了。在信中寫的是什么?(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音障礙。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把不認識的字畫上“○”,并注意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練習在課文中讀準字音。
3、用黑板或投影出示詞語練習讀準字音。
替黃昏航海風平浪靜緊
4、將會認字放回到語言環境中去再讀課文。
5、也可以讀給同桌的小伙伴聽一聽,相互評一評哪個地方讀得好,哪個地方讀得不正確,讀得不好的地方再多讀幾遍,直到讀好。
6、師:在拼音的幫助下,你們是不是會讀課文了?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請6位同學分別讀每個小節。(意圖:用讀書的方法,檢查學生對小節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確。)
(三)聽配樂朗讀,促學生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整體入手,感知全文。
1、檢查朗讀。請幾位同學讀課文,主要看字音讀得是否正確。
2、學生質疑。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或疑問嗎?(意圖:了解學生自讀情況,讀懂了什么,哪些沒讀懂。)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實際情況進行歸納和梳理,注意隨時表揚那些能提出關鍵性問題或有獨到見解,有一定個性問題的學生。(如:(1)我認為這個小學生很自信,能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給別人寫信。(2)我想知道她在信里說了什么。(3)我通過讀課文感覺到,這個小學生特別喜歡跟小鳥啊,大海啊成為好朋友。……)
(二)抓住主線,研讀課文。
1、直插重點,進行導學。問:課文中的“我”替誰寫信了?
小鳥花朵大海云樹自己
2、點撥想象,進行互學。
(1)請喜歡小鳥的同學起立,齊讀課文的第二小節。
(2)猜想小鳥會在信中說什么。(這一小組的同學做重點發言。)
(3)文中的哪些字或詞最能體現小鳥的心情?(快、近)
(4)請你試著讀出小鳥盼媽媽回家的急切心情。
3、學生選擇一個最喜歡的角色按照以上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互動學習,每個小組進行匯報。(在學習中應以朗讀作為訓練主線,注意抓住“采蜜、姹紫嫣紅”“快去、風平浪靜”“變成、連成”“貼得、緊緊”這幾組詞語,感悟“我”的快樂,揣摩朗讀的語氣。)
4、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三)根據擴點,延伸學習。
1、提問:“我”一共寫了多少封信?
2、追問:你的根據是什么?
3、板書:許多許多、一封封……
4、激活學生的思維:這一封封信中可能還會有誰的信?會怎樣寫呢?
5、集體互動:學生相互啟發,可能答出動物、植物、天體、人物等許多內容。
6、問:為什么這個小學生能夠寫出這么好的信呢?找到答案讀一讀。(第一小節和最后一小節。)
教師小結:一名小學生在學會了寫信的知識后,把本領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別人,很有自信。你們認為這樣做怎樣?
7、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通讀課文,鞏固所認新字。
1、出示課文中出現頻率高的字或生活中較常用的字讀一讀。
替、風平浪靜
2、不常見的字要多讀幾遍。
航海、黃昏
3、不易讀準的字音要重點糾正。找到帶有下面幾個字的句子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如:昏,不要誤讀kūn。
(二)學習會寫字,記憶字形。
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有什么特點,找一找哪些字已經會了,哪些字容易寫錯,再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易寫錯的字。
“替”第四畫是點,不要寫成捺。
“浪”最后一筆是捺,不要寫成點。
2、左右結構的字有:請、浪、靜、貼
要先讓學生去觀察字形的特點,都是左窄右寬,再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在什么位置,為寫好字打基礎。最后再根據構字方法進行字形的記憶。
“浪”是形聲字,左表形,(海浪、海浪,有水才能有浪。)右表聲。
(三)練習寫字。
1、先描寫課本中的生字。
2、在寫字本上寫字頭。
3、看看哪一個字寫得好,哪一個字寫得不好,為什么?
4、繼續練習寫字,爭取把后邊的字寫得更好。
5、當堂反饋,進行聽寫,全寫對的同學可以進行表揚。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1、學習生字“雛”,積累詞語若干個。
2、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2、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投影、錄音、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理解題意“信”。
1、激趣:你曾經給誰寫過信,你曾經收到過誰的信?
2、交流信的內容。(自愿)
我曾經收到過____的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經給寫過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來傳遞信息和情感的一種方式。
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課文。
3、說說課文大意:
“我”學會了______,想寫______信,替______寫、替______寫、替______寫,……也想給______寫,通過寫信,讓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課文,學習語言。
學習第一節。
1、朗讀第一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歸納:寫信是感情的交流,寫信就是用筆和紙,用手寫心里想告訴別人的事情和話語。
3感情朗讀。
學習第二至五節。
1、自讀思考:這些詩節分別寫“我”替誰給誰寫信,信的內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內容說具體嗎?
2、師生交流,投影顯示相應的情境。
(1)教師示范:
“我”替雛鳥給媽媽寫信,信中說:夕陽西下,天色近黃昏,盼您快回巢。我們肚子餓得咕咕叫,您快把蟲兒帶回家,快把我們喂個飽。
(交流中教學“雛”字。)
(2)學生嘗試:(由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詩節,嘗試把信的內容說具體;隨機理解詩句中的部分詞語。)
“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給小船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給他的伙伴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樹給他的朋友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二至五節。(看圖配樂)
學習第六小節。
自由朗讀第六節,思考:你是怎樣理解“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的意思?
四、讀詩總結,學習創作。
詩歌創作:“我們來當小詩人”。
要求:以信的內容為題材,選擇你喜歡的內容(將課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來),進行詩歌創作,評選出我們中間的小詩人。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雛”,積累詞語若干個。
2、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2、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投影、錄音、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理解題意“信”。
1、激趣:你曾經給誰寫過信,你曾經收到過誰的信?
2、交流信的內容。(自愿)
我曾經收到過____的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經給寫過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來傳遞信息和情感的一種方式。
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課文。
3、說說課文大意:
“我”學會了______,想寫______信,替______寫、替______寫、替______寫,……也想給______寫,通過寫信,讓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課文,學習語言。
學習第一節。
1、朗讀第一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歸納:寫信是感情的交流,寫信就是用筆和紙,用手寫心里想告訴別人的事情和話語。
3感情朗讀。
學習第二至五節。
1、自讀思考:這些詩節分別寫“我”替誰給誰寫信,信的內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內容說具體嗎?
2、師生交流,投影顯示相應的情境。
(1)教師示范:
“我”替雛鳥給媽媽寫信,信中說:夕陽西下,天色近黃昏,盼您快回巢。我們肚子餓得咕咕叫,您快把蟲兒帶回家,快把我們喂個飽。
(交流中教學“雛”字。)
(2)學生嘗試:(由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詩節,嘗試把信的內容說具體;隨機理解詩句中的部分詞語。)
“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給小船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給他的伙伴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樹給他的朋友寫信,信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二至五節。(看圖配樂)
學習第六小節。
自由朗讀第六節,思考:你是怎樣理解“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的意思?
四、讀詩總結,學習創作。
詩歌創作:“我們來當小詩人”。
要求:以信的內容為題材,選擇你喜歡的內容(將課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來),進行詩歌創作,評選出我們中間的小詩人。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