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下面由我來為大家整理關于西師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知道風來時萬物的變化。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風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風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彩虹嗎?它是什么樣的?
2.你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呢?
3.風你們見過嗎?是呀,風來的時候,我們看不見,可有人卻知道風在哪兒。他看見風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風》(板書課題)
4.指導學生讀好“風”。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讀。
2.學生自讀生字,然后自由讀文。
3.反饋學生認字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學生評議。
(2)小朋友跟老師認讀生字。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鼓勵學生讀好字,再讀課文。同桌互相讀、互相糾正,并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
(4)教師組織學生反饋生字的識記方法。
(5)開火車讀,鞏固小朋友對生字認讀。
4.朗讀課文。
(1)小組自由讀,讀好生字,讀好課文。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教師讀,故意讀錯生字、添字漏字,讓學生幫助教師糾正錯誤。
(4)教師根據學生糾錯的情況,強調讀書的注意事項。
(5)學生自由讀。
(6)小組長檢查小組成員讀文的情況。
(7)小組比賽讀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說風都在哪兒呢?
2.學生反饋,教師出示響應的掛圖。
3.小組交流、討論:作者憑什么判斷風在這些地方呢?
4.結合課文內容反饋,教師板書。(顫動 點頭 起波)
5.再讀課文,感知理解。
四、自由讀課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認讀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總結延伸,了解風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以及風來時萬物的變化,并動手畫一畫。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風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全班看生字詞語卡片認讀。
3.游戲鞏固。(摘蘋果,送星星)
4.填空練習,復習課文內容。
雖然我們沒有看見過風,但是_______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哪兒。_______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_____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二、拓展延伸
1.你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風了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指名反饋。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筆畫一畫。
4.學生展示自己的畫。要求:說出風在哪兒?你憑什么說風在這兒呢?
5.教師總結,鼓勵學生回去把自己的.畫補充更完整更漂亮。
三、指導寫字
1.全班讀課文。
2.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3.教師教寫“走”、“沒”。
(1)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
(2)說說這兩個字的書寫要點。
(3)教師出示錯誤的寫法,學生觀察,找出缺陷。
(4)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再次強調書寫的要點。
(5)學生練習,教師個別輔導。
4.學生自己領悟其他字的書寫。
(1)小組內互相交流,有問題可以請教老師。
(2)自由練習,然后對自己的字進行自我評價。
(3)請學生反饋自己的自我評價,同時論該生的字。
(4)集體語文后再練習,提高寫字的質量。
5.作業展示。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書寫生字。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ì。(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六、板書設計
草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1、激發學生情感
2、關注寫作方法
3、注重讀寫結合。 單 元 梳 理 本板塊圍繞主題選了三篇文章,突出“山水風情”這一主題。分別是《桂林山水》《威尼斯小艇》和《田園詩情》。三篇文章選取了不同角度,或描寫自然景觀的奇幻美景,或展示世界名城的獨特風情,或描繪靜謐和諧的異域風光,是引領學生感受山水風情的佳作。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單 元 目 標 1、認識35個生字,會寫33個生字。掌握“云霧迷蒙”“連綿不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練習背誦《桂林山水》。
3、了解桂林山水、威尼斯小艇的特點,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感受荷蘭這個著名的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風情,得到美的熏陶。 學情分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喜歡寫景的文章,但是對本單元描寫的地方還是比較陌生的,只能通過課文描寫讓學生去感悟這些地方的美麗。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熱愛大自然。這些課文的寫作方法具有獨特之處,教學中要發揮課文工具性的特點,借鑒課文中的出色寫作方法,訓練學生仿寫。 知識點 認識35個生字,會寫33個生字。掌握“云霧迷蒙”“連綿不斷”等詞語。 能 力 訓練點 學習每篇課文的表達方法仿寫,注重讀寫結合。 課時安排 桂林山水2課時、威尼斯的小艇2課時、田園詩情2課時。 課 時 教 案 課 題 桂林山水 備課時間 2011年 10 月 6日 課 時 共 2 課時 課 型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執教教師 劉麗輝 課時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掌握“云霧迷蒙”“連綿不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重 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的獨特的美。 難 點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學情分析 自會 運用各種方法識字, 易錯 峰、鋒、蜂的區別,載、栽區別、馱、駝字形區別。闌、巒、賞、栽、障字音注意。 質疑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預 設 流 程 復案、補案 一、談話導入:你們想知道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嗎?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花錢,有一次,我花錢買東西的時候,有一個意外的發現,我發現面值二十元錢的背面印的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你們知道這是哪些的景色嗎?想不想再去桂林游覽一番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桂林山水》這篇課文。
二、老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感知課文內容,梳理課文層次。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每段寫了什么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1)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2)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
(3)第三段寫了桂林的山。
(4)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3、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生字。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4、再讀課文,達到熟練。
5、這篇課文先總寫了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全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總——分——總)
6質疑:提出擬不明白的地方。在文中用“?”標記。
四、布置作業:書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啟發談話: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山和水。素有“甲天下”美稱的桂林山水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請打開書。
二、探究交流:
(一)整體感知:快快來打開書,我們來讀一讀課文。思考:讀完了之后,你認為桂林的風景怎樣?請用文中一句話來概括。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問:這里的“甲”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引出自學問題:為什么就說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呢?請你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標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二)合作交流:出示桂林山水的風景圖,問:你認為什么景色最吸引你?你標出了它的哪些特點?
1、學生匯報(漓江水的特點):A:我標出了漓江水靜的特點。生讀句子。師點撥:出示句子問:這句話里有一個“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換作“很、非常”可不可以?怎樣能讀出水的靜來?(靜字要讀得慢一些,句子要讀得平緩一些。)
B:我標出了漓江水的清的特點。讀句子。師指導:請觀察圖片,從哪些地方還能看出水清?用你的聲音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清字要讀得重一些,要清脆一點。
C:我標出了漓江水的綠的特點。讀句子。師點撥:這里有一個修辭手法找一找,見過“翡翠”嗎?出示手鏈,解釋“翡翠”,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了,水都是無色無味的,為什么說漓江的水是綠色的呢?
請觀察圖片,找到答案。怎樣能讀好這句話。
2、總結:這漓江的水真美呀!讓我們再深情地讀一讀這三句話。問:這三個句子組成了一個什么句式?運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運用排比句式足以把水的特點寫具體了,但這一段的開頭為什么還要寫“大海和西湖”呢?假如你乘船來到水面上,你想做些什么?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啊,——得——!
過渡:孩子們,請回想一下,我們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觀賞漓江的水的呢?出示學法:看——讀——品——想——創。接下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游覽桂林的山? (三)自學自悟:出示圖片,你認為這山怎樣?你標出了它的什么特點?
1、學生匯報(桂林的山):A:我標出了桂林的山的奇的特點。讀句子。師點撥:看圖片,你怎樣理解“拔地而起”這個詞?師做動作演示,桂林的山像什么?還像什么?這真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還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怎樣讀出山的奇來?
B:我標出了桂林的秀的特點。讀句子。師點撥:這里用了什么修辭?解釋“屏障”,你認為哪座山像屏障?哪座山像竹筍?怎樣理解“色彩明麗”,你怎樣把山秀的特點讀出來。
C:我標出了桂林的山的險的特點。讀句子。師指導:觀察圖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山的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指導書寫“栽”。“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來”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好這句話。
2、總結拓展:假如你站在山腳下,看見一座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出示語言訓練:桂林的山————,好像————!
過渡:孩子們,我們欣賞完桂林的山水,我不禁想起一句讀,這真是江作青云帶,水如碧玉簪啊!那么,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生讀最后一段。師邊板畫邊問: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水?再加上————。
三、總結全文:孩子們,我們來看黑板,開課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現在你找到答案沒有?這里,我要把問號擦去了,如果再加一個標點符號,你認為應加什么號?那就請讀出我們對桂林山水的贊嘆吧。全文運用的一種什么寫作結構?
五:板書: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靜 奇
清 簡筆畫 秀
綠 險
課 后 反 思: 課 時 教 案
課 題 威尼斯的小艇 備課時間 2011年 10月 6日 課 時 共 2 課時 課 型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執教教師 劉麗輝 課時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學會10個生字,積累好的詞語。
2、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領會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表達方法。
3、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重 點 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領會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表達方法。 難 點 學習作者觀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