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預測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如何寫出優秀的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夠準確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互質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填空

2.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1.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做一做1.下面的分數哪些是最簡分數?

2.把上下兩行相等的兩個分數用線連起來。

(二)教學2.

分組討論:結合分數的基本性質,怎樣24/30化簡?

(1)分母30、分子24有公約數2,先用公約數2去除分子、分母

(板書: )

(2)15和12還有公約數3

(板書: )

教師明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就不能再化簡了,這種過程叫約分.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約分的意義.

板書: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反饋練習.

(1)、把下面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

(2)、下面哪些分數沒有化成最簡分數?請把它們化成最簡分數。

(3)把桃子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回答.

(1)判斷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并說出為什么?

(2)觀察下面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2?哪些有公約數5?哪些有公

約數3?

2.下面哪些分數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五、布置作業.

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2、能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公園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如何計算面積?

2。實際操作:以小組為單位,相互看一看,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面

積大小。

(1)方法一:用數方格的方法。

(2)方法二:平移轉化。

3.出示課件

長方形的面積=長__寬

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二、合作探索

1、小組活動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2、交流方法

3、歸納計算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__高

S=a__h

4.練一練

第2題:通過計算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發現當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時,其面積也相等。

三.總結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為新知作鋪墊

課件出示:

1、寫出下列各題的數量關系式,判斷誰是單位“1”

(1)故事書的3/5是150本。

(2)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3)汽車速度是火車速度的1/2。

2、復習題:寫出數量關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場上有27人參加活動,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跳繩的有多少人?

(1)誰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寫出等量關系式。

(3)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4)根據題意列式。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反饋。

二、導入新課

看來同學們都能正確分析和解答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怎么解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

(一)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從情景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簡要回答

2、出示例題:

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討論:(1)誰為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根據那句話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關系是嗎?

半數:參加活動總人數__2/9=跳繩的人數

(未知)(已知)

4、你們有什么辦法利用以前的知識解答這道題?

同桌互相說說,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生反饋,師板書。

學生口頭檢驗對錯。

5、對比復習題和例1,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二)鞏固新知

看情景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1)生提問題,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問題,寫出等量關系式,列式解答。

(三)練習、鞏固

打開書,29頁,試一試1,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三、拓展延伸

回過頭來看例題,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嗎?

(用除法計算)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0頁例4、“練一練”,練習十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初步學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問:商的小數點位置是怎樣確定的?

指出: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2.提問:

(1)除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樣?除數擴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數點去掉,和原來的數相比,各擴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擴大10倍,小數點應該向哪邊移幾位?要擴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板書: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而且也知道,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應用這兩方面的知識來繼續學習小數除法。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4。

學生讀題。

提問:求平均每小時織多少米要怎樣算?(板書算式)

提問:這道除法計算題和上節課學習的除法計算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課題)

先啟發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學會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道題的除數是小數,能不能依據過去的知識,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讓學生先作討論,并在全班交流。

現在再來說一說:怎樣才能使除數變成整數?(把除數擴大10倍,要使商不變,也就是要得出原來的商,被除數應該怎樣?(被除數也應該擴大10倍)教師在豎式中作出示范。結合說明:要把除數7.5擴大10倍,就是把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除數就變成整數了。為了簡便,只要把除數7.5的小數點劃去。除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變,被除數47.85也要擴大10倍,只要把原來的小數點劃去,向右移一位重新點上小數點,使被除數變成478.5。

追問:怎樣把剛才的題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評析:這里的例題教學先引出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這一問題,啟發學生依據舊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動機,再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怎樣轉化,弄清轉化的依據,這就不僅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使學生明確算理,增強應用舊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

提問:這題轉化后,現在變成多少除以多少了?這樣的題在會計算了嗎?讓學生把這道題做完后,教師檢查學生在計算時,要注意說明商的小數點要和轉化后的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提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轉化成怎樣的除法再計算?是怎樣轉化的?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只要把小數點怎樣移動?(在前面板書后接著板書:吟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如果被除數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數仍是7.5(板書:

7.5)4.785)怎樣把它們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如果被除數是47.85,除數是0.75呢?(板書:0.75·)47.85一)提問:你認為計算除數是小數的&39;除法,關鍵是什么?(小數點的處理)怎樣移動小數點后再計算?

2.進行轉化的專項訓練。

(1)做“練一練”中的第1題。

(2)小結: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數中的小數點劃去,使它變成整數;第二步,看除數擴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數也擴大同樣的倍數,只要把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若干位。這樣,就可以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了。

三、鞏固練習

1.試做“練一練”中的第2題。

學生練習時,教師注意學生在轉化時被除數和除數是否擴大相同的倍數,豎式中沒有用的“o”是否劃去。評講時,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2.讓學生將練習十的第2題、第4題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怎樣算?這樣算的根據是什么?你認為計算過程中的關鍵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

練習十第3題。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5

設計意圖: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的成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的全部勞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努力的方向。還有對學生的評價,包羅萬象,既有對學習方法的評價,又有對學習情感的評價,也有對自己的鞭策鼓勵。這樣的評價,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啟發,便能讓學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時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從而把主動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這節課我在設計上注重這兩點,來設計和展開教學。

教學要求在知道兩數特殊關系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求出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約數,什么是最大公約數?②什么是互質數?質數與互質數有什么區別?(回答后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約數?

3、說說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有什么關系?

7和218和15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求這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3

(1)求出下列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

(2)觀察結果:通過求這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你發現了什么?

(3)歸納方法:先讓學生講,再指導學生看教材第69頁的結論。

(4)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9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做后由學生講評,集體訂正。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四的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看哪幾組數是第一種特殊情況,哪幾組數是第二種特殊情況,再解答出來。

2.做練習十四的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作出判斷后再讓學生講明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四的第9題,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方法。

六、課堂作業

1、做練習十四的第8、10、11題。

2、有興趣、有余力的同學可做練習十四的第13__題和思考題。

課后反思:有的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光靠個人的學習,在短時間內達不到好的效果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小組中搭配上、中、下三類學生,由一位優等生任組長,組織組內同學討論如下問題:(1)、一個數的約數與這個數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2)、兩個數的公約數與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3)、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我們知道“最大公約數”一課最難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但無論是老師講解還是學生看書,給學生的感覺大多是:太難懂了,算了吧!這時,何不讓學生討論討論,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說說?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不僅保證了全班同學的全員參與,使每位同學都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而且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啟發、討論、總結,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想法在逐步完善著,學生個人對最大公約數算理的理解都會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在這里得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在不斷增強;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時,學生也在盡情地享受著交流成功的樂趣。如果學生能把學習當成一件“美差”去做,這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嗎?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6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復習用字母表示數。解學過的簡易方程列方程解簡單的文字題和應用題。

能力目標:通過總復習,把所學的方程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以此培養學生的歸 納、總結的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養成靈活解題的能力, 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經歷復習的過程,在互動交流、共同梳理中,體驗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復習方程與代數的知識,先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

二、復習與整理

(一)列方程解文字題

(1)4.2比一個數的4倍多1,求這個數。

(2)某數比4.2的4倍多1,求這個數。

1.學生自己嘗試解方程

2.觀察比較區別。

3.小結:要看清是一倍數還是幾倍數。

師:列方程解文字題我們要怎么做? 首先通過讀題,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量;接著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隨后解方程并檢驗。

4.鞏固練習(寫出設句和方程,不解方程)

(1)2.6與4.5的積加上一個數的3倍,和是13.8。求這個數。

(2)一個數與3的和的4倍,正好等于這個數的6倍。求這個數。

(3)一個數的5倍比14與5的積少14,這個數是多少?

(4)甲、乙兩數之和是2.8,甲數比乙數的2倍少1.4,求乙數。

小結:解方程一定要養成檢驗的習慣,正確運用關系式求解.

(二)列方程解應用題

(1)地球繞太陽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的4倍還多13天。水星繞太陽一周要用多少天? (體會文字題和應用題之間的練習,通過辨析、比較,進一步分析和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2)文具店里,一支鋼筆的售價比一支鉛筆貴10.5元,是鉛筆售價的8倍,鋼筆和鉛筆的售價各是多少元? (要注意不同的等量關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3)兒童節時,老師向學生發放禮品,如果每個班發20份禮品,就會多出130份;如果每個班發25份禮品,則剛好分完,學校一共有幾個班級?共準備了幾份禮品? (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未知量設X)

小結:具體過程與列方程解文字題的步驟相似,但是由于題目的靈活性更高,根據題意,可能找到很多的等量關系,也就可以列出各種不同的方程。因此,列方程解應用題更靈活。

【通過學生的分析、回顧和整理,充分表現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勢,進一步體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好處。從而通過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愿自發的喜歡用方程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p>

三、本課小結

在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時,要根據題意,找準等量關系,解決問題,更要注重檢驗。

四、課后作業

教材75頁第五題和第六題。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并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通過實驗,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8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

教材第14頁的內容及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六一”快到了,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出示百寶箱)大家想要嗎?可是這上面有鎖,而且是一個密碼鎖,打不開,怎么辦?

師: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既是一個偶數,又是5的倍數;最高位上的數是9的最大因數;十位上的數是最小的質數。你能打開密碼鎖嗎?

學生質疑:什么是質數。教師引入本節課內容,板書:質數和合數。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認識質數與合數。

師:找因數--找出1到20的各個數的因數,看一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組進行,找出之后進行分類。

生:老師,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有的只有1個,有的有2個,有的有3個,還有的有4個或更多。

師: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類,大家把分類結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學生的分類結果。

【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找出1~20的因數后總結出特點,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準備,使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印象深刻】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如4、6、15、49都是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再舉出幾個質數和合數的例子,舉得完嗎?說明了什么?(質數和合數都有無數個)

想一想:最小的質數(合數)是幾?最大的呢?

師:所以按照因數個數的多少,自然數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課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數分為質數和合數以及1,共三類。

2.制作質數表。

投影出示例1。

師:怎樣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呢?

生1:可以把每個數都驗證一下,看哪些是質數。

生2:先把2的倍數劃去,但2除外,劃掉的這些數都不是質數。然后劃掉3的倍數,但3不劃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完成100以內的質數表,使學生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在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時,我們要抓住質數與合數的本質特點,從因數的個數入手進行判斷。在對整數進行分類時,要明確分類標準,不能把質數和合數與奇數和偶數混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數學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上,我盡一切所能為學生創設可觀察、可探索、可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以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數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自主探究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知識背景去探索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單純在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而在于數學方法的掌握和情感體驗的獲得,通過自己探索獲得“再創造”的體驗。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我們每個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如果是你爸爸來參加家長會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學生匯報,預設回答:(①我坐在第一組第二張桌子;②我坐在教室中間的位置;③我坐在第五行靠墻的位置)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一點評

指出:要確定自己的位置,一個條件是不夠的,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3、談話:今天我就要學習一種簡潔、新穎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嗎?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圖,提問:這是某個班級的座位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繼續追問:誰能說說小軍的位置?

預設回答:(小軍坐在第4豎排第三個;小軍坐在第三橫排的第4個)

指導學生數的時候是從哪向哪數。

提問:如果我們不知道小軍的位置,聽了剛才同學的發言,能順利地找到小軍的位置嗎?

談話: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是你覺得用這樣的方法描述小軍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處嗎?

預設回答(不夠清楚,比較麻煩)

(2)用數對表示位置。

出示抽象圖,談話:我們把剛才例題圖轉化為抽象圖,你還能找到小軍的位置嗎?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談話:實際上,在確定位置時,豎排叫列,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

橫排叫行,確定第幾行一半從前往后數(指圖板書)。

小軍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從左向右數第4列,從前向后數第3行)

像這樣的位置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對來表示(4,3)

讓學生說說對(4,3)的理解

小結:(4,3)表示第4列,第3行,這樣的數對包含兩個數,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小括號。

(3)用數對表示位置。

課件出示問題:在抽象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點評

繼續出示問題:( 6,5 )在上圖中表示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指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點評

回到例1教學用圖,談話:小軍還有幾個好朋友,你能用數對表示出他們的位置嗎?

指名學生回答,并讓他們說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學

(1)談話:我們剛才學習了用數對來表示位置,那么家長會之前你能這個方法告訴你家長的位置嗎?我們規定從講臺開始,從前向后分別為第一行、第二行……;從教室的門開始,老師的方向從左向右分別為第一列、第二列……。請大家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數對表示。

(2)同桌互相交流,說說自己位置表示的數對

(3)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數對,然后點評

(4)活動:出示數對,請相應的同學起立 (1,4) (4,3) (2,2) (5,1) (7,5) (9,6)

點評:為什么

2.完成“練一練”。

(1)學生在書上完成1.2題。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嗎?有數對怎樣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圖上的哪個圈?

兩個“5”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幾列幾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個同學的座位?用數對怎樣表示你能說說自己的座位在第幾列第幾行嗎?用數對怎樣表示?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說數對。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在實際生活中,也經常用數對確定位置。

你能悅納嘎數對表示這四塊瓷磚的位置嗎?

追問:第3列的兩塊瓷磚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第4行的兩塊瓷磚用數對表示位置時,寫出的兩個數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兩塊瓷磚,數對中的第一個數相同;

同一行的瓷磚,數對中的第二個數相同。

3.完成第3題。

(1)獨立完成用數對表示每一塊花磚的位置。

(2)在小組中交流花磚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3)匯報交流結果。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對你以后有什么指導作用呢?

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兩個數的外面用小括號括起來。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學生討論、歸納后,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土地面積計算和簡易方程。本冊教材的重點是小數乘除法計算和簡易方程,難點是小數除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數乘法是整數乘法的擴展和延伸。當第二個因數是整數時,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當第二個因數是純小數時,小數乘法的意義有了擴展,就是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的計__算方法類似,只要掌握了積的小數點的定位方法,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應刃而解,為此教材應用積的變化規律,把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行計算。

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相對于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則較為復雜。教材安排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當除數是整數時,計算方法與整數計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數點的定位問題即可。二是當除數是小數時,則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它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通過教學和訓練,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培養學生靈活__應用規律,簡便合理的進行計算的能力。本冊教材的應用題主要是整、小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本方法,學會列綜合式解答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土地面積計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線的測定、測量和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土地面積的計算等內容。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測量和的方法。

簡易方程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代數知識,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義,學會接需兩、三不計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應用題。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體會到用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滲透數學思想。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本年級有300名學生。從能力上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的接受課本上的新知識,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也有少數同學在解法上表現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存在的問題也有不少,如個別同學接受能力差或主動性不強,需要在教學中加以引導。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此外,在創造性方面也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會用四舍五入法取積和商的近似數。

2、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會用分步列式或列綜合式解答整數、小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4、會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或步測、目測測定直線,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并能進行簡單的土地面積計算。

5、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6、會使用計算器。

四、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扎實的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發展,把數學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有機的結合起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對學困生要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五、教學進度表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2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44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喜歡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大膽探索問題,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所以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圖形”這個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大正方體中各種涂色問題,并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趣,激發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教學難點: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四、教學準備

魔方、正方體教具(教師)、正方體教具(學生)、學生小組探究卡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同學們玩過魔方嗎?它是一個什么幾何形體?(正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有8個頂點、12條長度相等的棱、6個大小相等的面。

教師隨機板書正方體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體,不僅復習了正方體的特征,為新課的學習做好良好鋪墊,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p>

(二)、出示①②③組圖,它們分別是由多少塊小正方體組成的嗎?

生:圖①2×2×2=8(塊)

圖②3×3×3=27(塊)

圖③4×4×4=64(塊)

師:在它們的表面涂上顏色,那么這些小正方體都會被涂上顏色嗎?

生:不是,有的會被涂上顏色,有的不會被涂上顏色。

師:涂色的面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觀察分類:3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沒有涂色。

教師隨機板書:3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正方體表面涂色的問題——探究圖形

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涂色的問題

師: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呢?

生觀察回答:圖①有8塊、圖②有8塊、圖③有8塊。

師:怎么都是8塊?分別在哪里?

生:都在大正方體的8個頂點上。

師:那么棱長上有5個、6個或7個小正方體的圖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生:也是8塊。

師:這跟什么有關系?

生:跟正方體的頂點有關系,因為有8個頂點,頂點上的小正方體是三面涂色的。

教師隨機板書:頂點

(二)探究兩面涂色的問題

師: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又有多少塊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學具探究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試著將發現的結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組探究

小組匯報

生:一面有4塊,6面一共有12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體塊數非常多的話,用這種方法還方便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一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1×12=12塊.

師:③號圖形兩面涂色的有多少塊呢?你發現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生:在棱上。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兩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2×12=24塊.

師:那棱長是5塊、6塊的呢?怎樣列式計算?

生:(5-2)×12=36塊(6-2)×12=48塊

師:用字母n表示棱長上的小正方體的塊數,怎樣表示出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n-2)×12

師板書:在棱上(n-2)×12

(三)探究一面涂色的問題

師: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試著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探究并填表。

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匯報(使用希沃軟件同屏互傳,讓孩子邊展示列式邊解釋方法)

生:②號圖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一面有1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6塊。③號一面有4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24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塊、4塊一面涂色的呢?

生:數的

師:如果正方體的塊數非常多的時候呢?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有局限性

師: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還需要一定的計算前提。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生:②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3-2)得到的,6個面就有(3-2)×(3-2)×6=6塊。

生:③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4-2)得到的,6個面就有(4-2)×(4-2)×6=24塊。

師:看來你們發現了一定的規律,棱長是5塊、6塊的圖形呢怎么計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5-2)×(5-2)×6=54塊

(6-2)×(6-2)×6=96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沒有涂色的問題

師: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怎么計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體的總塊數減去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

師:這也確實是個辦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沒有涂色的塊數是不是還需要算出其他的情況呢?是不是有些麻煩?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呢?

生:在里面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呢?

生:拆開看一看

師用教具給學生演示拆開的過程,觀察里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師: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塊沒有涂色了嗎?

生:②號圖形有一塊沒有涂色

③號圖形有8塊沒有涂色的

師:可以用算式計算出來嗎?結合剛才拆的過程我們再看一看動畫演示過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沒有涂色的塊數。

組織學生觀看動畫過程。

生:②號圖形每條棱上有3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3-2)×(3-2)×(3-2)=1塊。

生:③號圖形每條棱上有4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4-2)×(4-2)×(4-2)=8塊。

師:真棒!你能試試棱長是5、6塊的嗎?

生:(5-2)×(5-2)×(5-2)=27塊

(6-2)×(6-2)×(6-2)=64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識應用

出示棱長由1000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請問三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

學生計算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能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

五、版書設計

探索圖形

頂點上棱上面上中心

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

三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

8(n-2)×12(n-2)2×6(n-2)3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會用正,負數記載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數,也不足負數,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聯想、概括,推演中,體會數學的豐富、聯系以及其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滲透進行對立統一、聯系發展等最樸素的哲學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負數的來源

1.同學們,不知不覺就到了金秋時節了(課件呈現美麗的秋景圖片),大家覺得我們蘇州這兩天的天氣怎么樣?(學生回答后,課件呈現蘇州天氣預報、溫度計圖)這個溫度計上顯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氣溫,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氣溫是多少嗎?

(學生匯報過程小,引導學生了解溫度計上一般有左右兩行刻度以及左右兩邊刻度名稱,左邊代表攝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兩度)

2.據科學研究,氣溫在18—24℃時,人體感覺最舒服。昨天達到28℃,我們就感覺熱了。猜想:從現在往后,溫度計上的紅色酒精柱會怎樣變化呢?

(設計意圖:氣溫變化是學生生活中每天都會面對和感覺到的自然話題,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始,自然,貼切,能夠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考慮到學生對溫度計的認識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單獨安排一個看溫度計的插曲,為后面新知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由“相反關系”展開——理解負數的意義

(一)教學例l,初步認識負數。

1.老師也是一個非常關注大氣變化的人,幾乎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有一次我記錄了三個城市的最低氣溫。第一個是東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溫度計圖),你能從溫度計上面看出當天上海的最低氣溫嗎?

2.第二個城市是(出示溫度計圖),你能從溫度計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氣溫嗎?這個溫度比上海的氣溫怎樣?

3.第三個城市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北京的氣溫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樣?學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溫度汁圖,讓學牛說出北京氣溫”零下4℃”。

4.剛才二個城市的最低氣溫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攝氏度。而上海超過了0攝氏度,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卻低于0攝氏度,是零下4攝氏度。這是一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來記錄這兩個相反的氣溫嗎?

5.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設想,老師選擇性板書:+4℃或4℃,-4℃等,并講解負號,正號以及它們的讀寫。

6.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數表示各地的氣溫:

當天我還記下了幾個城市和地區的最低氣溫,(分別出示西寧、哈爾濱、香港等城市溫度計圖)你能用這樣的方法分別寫出它們的最低氣溫嗎?

(2)小小氣象記錄員。

我們一起來當氣象記錄員,一邊聽天氣預報,一邊記錄氣溫。課件演示:赤道零上40攝氏度,北極零下26攝氏度,南極零下40攝氏度。

(設計意圖:在引入負數這一環節,順接著課始“看溫度計讀氣溫”這一問題情景,從祖國三大城市的氣溫由高漸低相繼展開,教學流暢,銜接自然。而“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分?這一問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而且促使他們借助生活經驗聯想到在“4”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

(二)教學例2,深入理解負數。

1.(顯示珠穆朗瑪峰圖)誰知道它有多高嗎?(8844米)這個高度是從哪兒到上頂的距離呢?

(學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圖上添加一條海平面的水平虛線)

2.世界上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國的第五大盆地——吐魯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瑪峰圖旁邊出示盆地圖)。

大家能從剛才表示氣溫的方法受到啟發,也用—種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海拔高度呢?(板書:+8844米-155米)

3.模仿練習。

課本第6頁“練習一”第1,2題。

4.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看到,在表示氣溫時,以0℃為界,高于0℃時用正數表示,低于0℃時用負數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時,以海平面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負數表示。

(設計意圖:用正負數來表示海拔高度,是學生對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對氣溫認識的基礎,所以本環節力求利用前面學習中獲得的用正負數表示氣溫的經驗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為界”這一基準后,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在先前經驗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為正、低于海平面為負”的計數規則。在深層次上把握了負數產生的背景和計數的要領與方法)

三、以“比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內涵

1.我們用這些數分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課件同時呈現:溫度計和海拔高度圖,其中0℃和海平面用紅色線標出)

2.觀察這些數(課件出示),你能把它們分類?按什么分?分成幾類?小組討論。小結:像+4,40、+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

3.討論:0屬于正數或負數呢?(指導學生借助網絡在設置的討論區內發表意見)

引導學生辨析:從溫度計上觀察,0攝氏度以上的數都是正數,0攝氏度以下的數都是負數。海平面以上的數都是正數,海平面以下的數都是負數。

教師借助課件觀察畫有箭頭的軒線(即數軸),認識到:0是下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

4.練習-完成第3頁“練…—練”第l題(在原題中增加0)。

提問:

(1)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觀察這些正數,你發現了什么?

(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5.出示“你知道嗎?——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學生自由瀏覽網上資源)

(設計意圖:本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這里將溫度計、海拔高度圖同時出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零度刻度線、海平面是分界點。讓學生很好地借助直觀情景來理解接納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同時在習題中注意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以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四、用“多層練習”鞏固——拓展負數的的外延

1.基本練習。

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并進行交流:讀出所寫的數,并判斷寫的是否正確。

2.對比練習。

選擇合適的結果填在括號內:

2007年,我國發射成功的嫦娥衛星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為()以上,而背陽面卻低于(),但通過隔熱和控制,衛星艙內的溫度始終保持在(),保證了衛星能夠正常開展探測工作。

①21℃②100℃③-100℃

3.應用練習。

(1)“生活中的負數”信息發布會。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隨后課件配合出示有關圖片。

(2)小結:像零攝氏度以上與零攝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賽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漲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4.拓展延伸。

調查自己家一個月的收入、支出情況,并作好記錄,記錄后對數據進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與家人說一說,用數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及開支建議。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創設情境。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復習鋪墊是小學數學重要的環節,對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p>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么?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p>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3、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X(),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p>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p>

(四)鞏固應用,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單位:厘米)

第三關:制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志,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p>

(五)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著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繼續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2、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1/4×3  4×1/4  12×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對比好門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

學生做第2題,教師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化成最簡分數。并同桌之間相互說說每個算式的數學意義。

學生做第3題,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并及時對有困難得學生進行幫助。

學生做第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能夠區分最少和最多這個數字范圍,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480×3/81≤80(千克)  180×5/6=150(千克)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6

一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課

教材第114一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一13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靈活地應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法則,誰還記得?你能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并口答。

提問:為什么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

強調: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

(二)教學實施

1.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并驗算。

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根據等式的什么性質來解的?

2.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發現規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找到下面的規律。

(l)這些分數都是分子是1的分數。(2)每道算式中的兩個分數的分母是互質的。(3)計算時,只需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母相加(減)的結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數。

指出:今后遇到這樣的題目,可以利用規律口算出結果。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你能直接說出結果嗎?

學生舉例,如:+=-=

3.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7題。

請學生先根據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再解答。

4.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8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換過來。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數不要超出本單元分數的范圍。

5.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題。

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后再動手畫。講評時,請學生說一說思路。

6.完成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題。

老師先介紹"楊輝三角",再讓學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橫行各數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規律。

出示"楊輝三角"圖:

再將表中的&39;1"都換成"",看看這個規律還存在嗎?換成""呢?

(學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發現規律依然存在。)

7.完成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題。

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數據填表并計算,然后制成條形統計圖。

8.完成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2題。

學生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然后用分數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可以這樣操作:先將4個蘋果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人得到4÷8=(個);再將剩下的2個蘋果,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人得到2÷8=(個),所以,每個孩子可分得+=(個)。

9.完成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讓學生先觀察圖的特點,想想按什么順序思考比較簡便,請學生先說出思路,再進行計算。

(四)思維訓練

1.在O里填上適當的數,使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三個數相加的和都等于1。

2.=+=++=++=+++++++

3.寫出兩個不同的最簡分數,使它們的和是。你能寫出幾組?

(五)課堂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們還探索發現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的計算規律,這個規律是:當兩個分數的分子為1,分母互質時,它們的結果是用這兩個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分母。以后,

我們在計算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直接得出結果了。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7

教學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活動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引發思維。

2、組織討論,深化思維。

3、加強練習,發展思維。

預習作業:

1、概念

(1)鐘表的指針在不停的轉動,從3時到5時指針轉動了多少度?請畫圖表示

(2)像這樣,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 旋轉 ,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圖形的旋轉;稱為旋轉中心; 稱為旋轉角

(3)如何找到旋轉角?

2、性質

你能根據圖形總結出旋轉的性質嗎?

3、畫圖研究

將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轉畫圖

1、以B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順時針旋轉60°

2、以AC中點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旋轉180°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 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三、課內練習

四、課后作業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

(2)先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1、第6頁2題。

2、第9頁4題、

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板書設計:

旋 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五年級數學活動教案篇18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把握自然數(0除外)按因數個數分類的數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經歷質數和合數這一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質數與合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因數、倍數、奇數、偶數、2、3、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本單元涉及的概念多,“質數與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運用較少,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2.把握整數按因數個數的分類法,理解和掌握質數與合數的特征,能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3.通過研究質數與合數特征的學習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每生一張。

【教學過程】

活動一: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1.引導學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數用整數、不用1”。

教師板書“1=”……“20=”,教師不言語,用手勢引導學生按要求說出乘法算式。

學情預設:學生中可能出現用1或小數的問題,師用手勢提醒“不用1”“用整數”。

2.師:按“用整數、不用1”的要求無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質數;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合數。

教師依次在這些質數的前面填上“質數”、“合數”,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師板書時說出“質數”和“合數”。

【設計意圖】

“活動一”全過程教師基本不言語,只用手勢或神情來組織教學,給學生一個神秘感,在創設靜謐的氛圍中靜心體會質數與合數的區別。

活動二: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1.師:“從這些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出質數都是奇數;對策:教師指出2是質數、15是合數;

合數可以寫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質數無法寫出乘法算式。

2.教師擦除“不用1”,學生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再進一步用因數的個數來探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師:觀察因數的個數,你又發現了什么?

從乘法算式中,學生很快并能清晰地發現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而合數則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別的因數(至少三個因數)。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討論:“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有兩個因數,一個是1,一個是它本身,1應該是質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的本身還是1,所以1應該只有一個因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把板書寫完整。

5.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怎樣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設計意圖】

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并嘗試根據因數的個數歸納出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學會運用質數和合數的特征進行判斷,充分感受到知識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活動三: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1.繼續尋找30以內的其它質數。

2.做一做:出示數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將數字卡片填入質數與合數相應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⑵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⑶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⑷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不斷的尋找、發現與判斷質數的練習中,使學生意識可以用合理的方法來判斷,鞏固質數與合數特征的認識。

活動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們各是多少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后匯報)

⑴兩個質數的和是10,積是21,他們各是多少?

⑵兩個質數的和是20,積是91,他們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

2.在括號里填上質數:

8=()+()12=()+()28=()+()

3.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剛才你們正在嘗試解決一道世界難題,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這個世界難題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呢?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一難題,但至今還未解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請同學們進行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們也可以查找相關書籍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在適度拓展中,嘗試解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小閱讀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時留有空間,讓學生課后探究。

活動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717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恒温水槽与水浴锅-上海熙浩实业有限公司 | 冷藏车-东风吸污车-纯电动环卫车-污水净化车-应急特勤保障车-程力专汽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二十一分公司 | 全温度恒温培养摇床-大容量-立式-远红外二氧化碳培养箱|南荣百科 | 深圳美安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喷码机,定制喷码机,二维码喷码机,深圳喷码机,纸箱喷码机,东莞喷码机 UV喷码机,日期喷码机,鸡蛋喷码机,管芯喷码机,管内壁喷码机,喷码机厂家 | 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学模型|急救护理模型|医学教学模型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防火门|抗爆门|超大门|医疗门|隔声门-上海加汇门业生产厂家 | ◆大型吹塑加工|吹塑加工|吹塑代加工|吹塑加工厂|吹塑设备|滚塑加工|滚塑代加工-莱力奇塑业有限公司 | 聚天冬氨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PASP,IDS - 远联化工 | 六自由度平台_六自由度运动平台_三自由度摇摆台—南京全控科技 | 活性炭厂家-蜂窝活性炭-粉状/柱状/果壳/椰壳活性炭-大千净化-活性炭 | 菏泽商标注册_菏泽版权登记_商标申请代理_菏泽商标注册去哪里 | uv固化机-丝印uv机-工业烤箱-五金蚀刻机-分拣输送机 - 保定市丰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TPE塑胶原料-PPA|杜邦pom工程塑料、PPSU|PCTG材料、PC/PBT价格-悦诚塑胶 | 江西自考网| 直齿驱动-新型回转驱动和回转支承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二传动 | 手术室净化装修-手术室净化工程公司-华锐手术室净化厂家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雷达液位计_超声波风速风向仪_雨量传感器_辐射传感器-山东风途物联网 | 洁净实验室工程-成都手术室净化-无尘车间装修-四川华锐净化公司-洁净室专业厂家 | 罐体电伴热工程-消防管道电伴热带厂家-山东沃安电气 | 无水硫酸铝,硫酸铝厂家-淄博双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数年网路-免费在线工具您的在线工具箱-shuyear.com | 药品冷藏箱厂家_低温冰箱_洁净工作台-济南欧莱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网 | 郑州外墙清洗_郑州玻璃幕墙清洗_郑州开荒保洁-河南三恒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 蔬菜清洗机_环速洗菜机_异物去除清洗机_蔬菜清洗机_商用洗菜机 - 环速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术室净化厂家_成都实验室装修公司_无尘车间施工单位_洁净室工程建设团队-四川华锐16年行业经验 | 济南宣传册设计-画册设计_济南莫都品牌设计公司 | ZHZ8耐压测试仪-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精密五金加工厂-CNC数控车床加工_冲压件|蜗杆|螺杆加工「新锦泰」 | 铜镍-康铜-锰铜-电阻合金-NC003 - 杭州兴宇合金有限公司 | 集装箱标准养护室-集装箱移动式养护室-广州璟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钢板仓,大型钢板仓,钢板库,大型钢板库,粉煤灰钢板仓,螺旋钢板仓,螺旋卷板仓,骨料钢板仓 | 车充外壳,车载充电器外壳,车载点烟器外壳,点烟器连接头,旅行充充电器外壳,手机充电器外壳,深圳市华科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济南品牌包装设计公司_济南VI标志设计公司_山东锐尚文化传播 | 耐热钢-耐磨钢-山东聚金合金钢铸造有限公司 | 通信天线厂家_室分八木天线_对数周期天线_天线加工厂_林创天线源头厂家 | 气动球阀_衬氟蝶阀_调节阀_电动截止阀_上海沃托阀门有限公司 | 西安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_微信朋友圈推广_西安度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网站建设_响应网站建设_珠海建站公司_珠海网站设计与制作_珠海网讯互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