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編寫教案的過程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供大家參考。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24×10=23×20=40×90=

60÷3=150÷5=800÷4=9000÷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14×3935×1961×80

79÷412÷383÷9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11×2545×3486×13

91÷78÷6609÷35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2309÷3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2

教學中,我采用了歸納法,練習法,主要是考慮到部分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本班學生學習能力相差較大,優者優,劣者劣,是很明顯的差別。像3×20這種題目的得數,他們不用考慮,就可以直接說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3的學生會不清楚,這是本班學生的學情。

課上,從導入開始,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入,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購整捆的鉛筆導入),為本節新課“小樹有多少棵”作了鋪墊。當從主題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在授新課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分組交流等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對“遷移”做了如下定義:“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方向。衍晟、嘉豪、曉茵等相對接受能力較不好的學生也能根據復習的內容順勢遷移到本課學習中。這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每捆20棵樹,3捆就要把3個20相加……”即20+20+20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樹合起來的總數……”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談論自己的想法。盡管不那么完整,我都給予肯定。當提出4捆小樹、5捆小樹時,孩子們也就明白該怎么樣做更好了。

要求學習的目標是學生形成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這是遷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練習中,有出現“3×230×2300×2”這類題目,再讓學生計算完觀察,然后發現問題。大部分學生只會說“積每一次多一個0”這樣的話,對于乘數和積之間的關系表達不那么順暢,但是在交流中發現孩子還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當乘數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時,積也跟著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學具準備:數字卡片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的方法

教學方法:歸納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教師學生的活動

一、復習。

1、師生一同復習乘法口訣。

2、教師向學生出示口算乘法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二、新授。

1、小樹有多少棵?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并提出問題:小樹有多少棵?

2、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學生完成本道題

4、教師再提哦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完成p1第2題,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6、完成p1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1~2學生獨立完成。

2、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后再做。最后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四、數學游戲。

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則,并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進行游戲。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學得怎樣?

學生互相背誦,接力背誦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學生聽算,寫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

1、20+20+20=60

2、20×3=60

學生互相交流20×3的計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將答案寫在書上。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

學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發現的計算規律,說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確,教師都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題先認真看圖,明白圖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題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可以兩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課堂外及放學后進行。

學生互相說一說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掛圖

20+20+20=6020×3=60(2×3=6)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4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一些場景,如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等等,導人新課,讓學生感知這些都是比較重的或大宗的貨物,了解計量這些貨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噸作單位,感受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從而引出噸與千克的進率。接著又以一個小學生體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個這樣的小學生重1000千克,即1噸。這里所出現的大米、學生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有助于學生在已經掌握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猜數學老師的體重嗎?

①請幾名學生猜一猜;

②讓猜的學生說說老師的體重為什么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2.課件展示場景: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廂。

①學生觀看場景圖,師說明這些圖中堆放或者運輸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問:如果我們現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來表示這些物件的重量,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用時方便嗎?

3.揭示課題: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來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計量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可以用符號“t”表示。

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猜老師的體重,喚起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回憶,接著通過觀看場景圖,初步感知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時,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單位,從而引出噸這個單位。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請一位力氣小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來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還請上面力氣大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學生來幫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讓班級幾位力氣的學生一起來試試,看能否搬動,搬完后,讓學生談談搬米袋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輕到重,逐步強化學生對100千克重的感知,為下一步建立1噸重的表象鋪設合適的臺階。

2.直觀感知1噸的實際重量

(1)談話:剛才同學們在搬100千克米袋時,感覺很重,那么2袋這樣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課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圖)

(2)學生按老師所說的大米袋數說出相應的千克數。

(3)小結: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lt=1000kg。

(4)讓學生根據:1噸=1000千克

說出3噸=()千克,8噸=()千克,5000千克=()噸,7000千克=()噸。

(5)假如我們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們班多少位同學才有大約1噸?

學生動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學大約有1噸。

[設計意圖]用10袋大米,40個學生的體重,讓學生體會1噸重的概念,學生看得見,模得著,有助于學生在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重的概念。

3.結合實際,加深對噸的認識(多媒體結合演示)

(1)讀一讀: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噸

每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噸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噸

(2)算一算:

1桶水大約10千克,()桶水重1000千克

2塊磚重5千克,200塊磚重是()千克,()塊磚重是1噸

(3)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噸這個單位?

學生舉例說明重大約1噸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一讀、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豐富學生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對1噸觀念的建立。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填一填:

一只河馬重3()

一只羊重大約45()

一個蘋果重200()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4()

拖拉機能裝2000千克石子,也就是()噸

大象的重量約6000千克,也就是()噸

一條藍鯨重7噸,也就是()千克

一條鯊魚重約3噸,也就是()千克

2.算一算:

一臺起重機一次能吊起2t的貨物,照這樣計算,15次能吊起的貨物是多少噸?

3.試一試(多媒體):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面標記限重量是1t,13個成人

(1)如果是我們三年級的小學生去乘的話,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2)如果是我們學校83位老師都要乘電梯,至少要乘幾次?

[設計意圖]讓學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學生充分認識噸這個質量單位,通過讓學生解決乘電梯問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噸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四、小結評價,回歸生活

1.說說這節課你學得怎么樣,有哪些收獲。

2.課外實踐:星期天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調查一下,有哪些貨物是用噸作單位的,有哪些貨物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單位,估計一下多少件這

樣的貨物的重量是1噸,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通過調查、收集、處理信息,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征,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了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數據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為什么要學均數。)

二、探究新知,自主構建

(一)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據,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據: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據,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據: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據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后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么。括號里的表示什么?關系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征,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么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么?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么敏感!這組數據中任何一個數發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

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么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系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則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么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據,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獲,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6

教案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7

目標:

1、通過復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__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制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制作。

某地區1994~20__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么表示?(使學生懂得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__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么數?

2.540.094006.575.67.089123.59800.9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①1.02〇0.98元0.69元〇0.7元4分米〇3.8分米l.2米〇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后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1.8+0.4=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復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森林旅游”的購物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評價、友好合作,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家庭環境較好,購物的生活經驗較多。因此,很適宜在本節課里開展由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購物”游戲活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里?(輕松自然的談話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新課

1.創設情境。

師:我們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氣、笑笑、還有機靈狗也趁休息的時間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們去哪里旅游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題情境圖)

2.學生觀察情境圖,開展數學游戲。

師:你們瞧,他們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稱及相應的價格,并說說笑笑、機靈狗想買什么。)

師:哦,笑笑、淘氣他們玩累了,也餓了,想買東西吃。哪位同學自愿來當這個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務員,為他們來服務呢?請另一個同學來扮演顧客,買東西。

(請兩個同學上臺表演。)

師:下面,我要請我們班上的每個同學都來參加這個游戲。同桌兩個人,一人扮演顧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務員。聽清游戲規則:每人都有5分的基礎分;“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并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顧客”能發現并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并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務員”能發現并指出“顧客”對自己失誤的指控是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務員”加1分,“顧客”扣1分;在事先規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榮獲“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的榮譽稱號; 在第二家商店“紀念品商店”里,同桌兩人可交換角色,重新按游戲規則計分、評比。

(課堂總結,評選“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并讓獲獎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較為生硬的問題情境設計成學生之間互動的數學游戲,把課堂變成商店,把學生變成顧客或售貨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當高。學生在游戲中既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點評〗

教師能根據教材的內容重新組織數學活動,采取兒童喜歡的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熟悉的購物活動中復習小數的加減法、比較小數的大小,不但達到了知識領域的教學目標,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整節課僅有一個數學活動,略顯單調和乏味,另外,活動的規則也過于繁瑣。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9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了數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請你認真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節,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能從圖中收集信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體現了學生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達到算法優化目的。)

4.解決問題。

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練習

1.口算。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上面這組算式,橫行、豎列分別有哪些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現。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2.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3.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0

設計說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算法的多樣化。因此,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的特點:

1.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和時間。

教學時,在學生列出乘法算式之后,教師不急于強調統一的計算方法,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在小組中討論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并在探究中進一步明確算理,為提煉出計算方法打好基礎。

2.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展示出各種計算方法之后,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算,是怎樣想的,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到多種計算方法,更通過多種算法體會算式的意義,溝通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開拓了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小樹苗的圖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質疑引新:

師:同學們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嗎?

師:對,這一天是我們國家的植樹節,每年的這一天,園林工人都會忙著把各種小樹苗運到全國各地,讓這些樹苗把我們的環境裝點得更美。

師(出示教材情境圖):你們看,淘氣和笑笑也忙著幫園林工人清點要運走的樹苗呢,我們看看他倆給大家帶來了哪些信息。

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1.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師:請大家說一說,從情境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尋找數學信息并匯報。(楊樹每捆20棵,每車裝500棵)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的特征,然后照樣子提出問題,注意把數學問題敘述完整。

預設

生1:楊樹每捆20棵,3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

生2:每車裝500棵楊樹,3車能裝多少棵?

……

設計意圖:觀察情境圖,從圖中獲取信息,培養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2.探究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課件出示問題:3捆一共多少棵?

師:這道題該怎樣列式呢?列出的算式能用口訣直接算出得數嗎?如果不能,你能想出別的方法來計算嗎?

請學生嘗試獨立列式并計算出結果,在小組內與同伴互相說說各自的算法。

(2)集體交流20×3的算法。

師:大家列出的算式都是20×3,你們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呢?

預設

生1:我是用連加來算的,20+20+20=60。

生2:我是用列舉法算的,1捆是20棵,2捆是40棵,3捆就是60棵。

生3:我是先算2×3=6,那么20×3就等于60。

師:為什么可以用連加來算呢?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

生:因為20乘3就是求3個20相加是多少,所以可以轉化成連加來算。

師:20乘3為什么可以先算2乘3呢?

預設

生:因為20里的2表示2個十,2×3=6,6表示6個十,也就是60。

師:剛才計算20×3的幾種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

預設

生:我更喜歡第三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便,能很快算出得數。

(3)解決問題: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

師(出示問題):你們能接著解決這兩個問題嗎?能口算出得數嗎?

請學生獨立列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

(4)集體交流,理解算法。

師:請把你們的計算結果展示一下吧。

(20×4=80,20×5=100)

師:你們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怎樣計算的?(學生匯報交流)

(5)總結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出示算式:20×3=6020×4=8020×5=100。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2、掌握一位數除多位數,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中間有0的一種情況;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2、說出每個數中的0表示的數值。

(1)板書:39

請說出3和9各表示的意義。

(2)板書:0

請學生說出0表示的意義。

(3)在3和9的中間添上一個0,使39變成“309”,請同學說出0在這個位置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3頁例5。

(1)提問:哪個數和5相乘得0。

(2)列式計算:0÷5=0

(3)理解0÷5為什么等于0。

(4)結合算理說一說,0÷20÷8各得多少。

(5)總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2、學習教材第23頁例6中的(1)題。

(1)理解題意。根據題意可知,小明買了2套中國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08÷2

(2)板書:208÷2

(3)學生獨立完成筆算。

(4)展示學生筆算過程。

(5)觀察思考:為什么2除到被除數十位上的0時,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觀察學生的筆算,講清算理。

(7)自主回顧筆算過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

3、學習例6中的(2)題。

(1)板書:216÷2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用2去除被除數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夠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減去0還得1,最后被除數十位上的1與個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個位上寫8。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計算。

(1)獨立完成。

(2)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對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4)了解學生是怎樣驗算的。

2、病題門診。

(1)出示題。

(2)理順思維,觀察發現。

(3)說一說,這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學生板書并口述怎樣改正。

(5)說一說,做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筆算:

(1)嘗試計算。

(2)質疑。問:為什么商中間要寫兩個0?(商中間應該商幾個0,就寫幾個0,不能只寫一個0)

五、板書設計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2

學習內容:

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學習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計算平均數

學習準備:

課件,小黑板,統計表

學習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一節《小樹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也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

3.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一位數的表內乘法,能運用已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對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4.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⑵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發現規律,將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遷移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中。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發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規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練習法,練習在數學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本節課在新課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量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遷移法,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舊引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就可以從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中進行遷移,這樣的知識遷移,最后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教學流程:

課前熱身:20道表內乘法題。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但經過一假期的時間,有些已經淡忘,有必要在課前適當訓練,喚起對舊知的記憶,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盡快找到數感。所以在新課伊始進行表內乘法的復習。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用激勵的語言祝賀孩子們成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歡迎他們重新回到學校。以美化身邊的環境為契機引出情境圖。

每捆20棵

1.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并說出數學信息。

(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3)試著解決問題:3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板書課題:小樹有多少棵)引出:20×3=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

2.討論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個“0”,所以就等于60.

3.優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認為哪種更簡單?

由于學習過乘法的意義,所以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選擇第三種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本節課希望學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師抓住機會及時總結、強化。

4.小結:在乘的時候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同樣多的“0”。

5.師生共同將題目補充完整,教師板書為學生做好示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追加問題:4捆小樹有多少棵?5捆呢?(剛剛優化口算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一步強化口算的方法。)

二、遷移應用,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學生通過獨立計算,得出算式的結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幾組題目,找一找豎列算式的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了什么?學生能夠發現,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的末尾依次多一個“0”,積的末尾也多一個“0”。學生已經把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遷移到整百數乘一位數,此時進行方法的強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計算的方法,既訓練學生的思維,又發展學生的語言。

2.拓展訓練:3000×25000×46×7000

在學生總結出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隨即出示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生能夠類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樣多的“0”的含義,并且把這種口算的方法熟記于心,達到內化的目的。

三、變式練習,積累內化。

1.口算練習:(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說算理。)

2頁3題30×450×89×60040×560×7800×4

3頁2題70×830×6600×94×6020×73×800

90×58×50700×4

2.填空:(鞏固算理)

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3.解決問題:3頁3題(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重點指導解決問題(1),要想知道夠不夠1天吃,先求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6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小數加減計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能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價值。

教具準備

掛圖、計分表等。

活動建議

一、宣布活動內容

1、課題“森里旅游”。

2、出示掛圖(課本插圖)。說明“森林旅游”的購物情境,營造氛圍。

二、活動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購物活動組織成同桌之間的數學游戲。其中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個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這里有兩幅(二種情境),當購物地點從森林食品店轉到紀念品商店,兩人也隨著對換角色。

三、活動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由顧客提出數學問題。從容易到困難,從簡單到復雜,并由服務員解決這些問題。

2、“服務員”、“顧客”都應該加強角色意識,講究服務態度,講究禮貌,言語文明。

3、教師巡視,幫助組織活動,注意保持課堂秩序。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兩張情境掛圖。

由于教材上的插圖沒有注明物品名稱。所以,先根據圖形形狀給物品標上名稱。

2、宣布活動規則。

(1)每人有5分的基礎分。

(2)“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并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這里的滿意包含禮貌用語。

(3)“顧客”能發現并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并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務員”能發現并指出“顧客”對失誤的指控是錯誤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務員”額外加1分,同樣,“顧客”應該扣1分。

(5)在事先規定到每家商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獲“優秀服務員”或“誠信顧客”榮譽稱號。

3、發放記分表。

4、活動開始。

同桌同學面對面進行游戲活動,教師進行巡視,加強課堂組織、輔導部分學生。

為增強游戲活動有序而正確地進行,提高準確性,可引導(或準許)學生在活動開始時,先各自記錄所要提出的問題,從易到難。然后再把問題向對方提出,要求對方解決。這樣也便于檢查誰對誰錯,從而進行正確地評分。

5、活動小結。

(1)各小組匯報最后得分情況。

(2)評出“優秀服務員”和“誠信顧客”。

(3)小組提供富有新穎的問題,讓大家共同分享,引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創意的問題。

(4)分析。總結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領悟什么問題用估算解決,什么問題可以用口算解決,什么問題應該用筆算解決。

五、實踐活動

課本第15頁的“實踐活動”。

這里的第1題,第2題是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與“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開支情況”的實踐活動。

要求:

1、按課本要求記錄“生活中的小數”。

2、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并分享實踐活動的初步經驗與良好的情感體驗。

3、用數學日記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獨特的發現或對調查現狀的感受及節省開支建議。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7

一、填空題。

1、由5個千,6個百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三千零二十八寫作()。

2、□2÷4,要使商是兩位數,□里最小應填(),要使商是一位數,□里可填()。

3、在()里填上“>”、“<”、或“=”。

4930()40696×128()125×65900克()59千克96÷2÷4()96÷8

4、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冬瓜重約6()

一個雞蛋約重60()

一個鉛球重4()

小明身高約155()

5、一個數除以8,余數是(),4×345的積是()位數。

6、48名同學去濱江森林公園野營,每5人一個帳篷,一共需()個帳篷。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16厘米,那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厘米。

8、256÷5的商是()位數,位是()位。

9、用2個邊長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周長是()厘米。

10、明明帶13元錢去買書,每本書4元錢,他最多能買()個本,還剩()元錢。

二、判斷題。

1、120×5的積末尾只有一個0。()

2、正方形的周長是它的邊長的4倍。()

3、200÷4商的末尾有兩個0。()

4、把一個蘋果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蘋果的。()

5、正方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數學內容教案怎么寫三年級篇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39;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篇8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682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学校用栓剂模,玻璃瓶轧盖钳,小型安瓿熔封机,实验室安瓿熔封机-长沙中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注册公司-代办营业执照-东莞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极刻财税 | CNC机加工-数控加工-精密零件加工-ISO认证厂家-鑫创盟 | 伺服电机_直流伺服_交流伺服_DD马达_拓达官方网站 | 百方网-百方电气网,电工电气行业专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香港新时代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校-26年培训经验,值得信赖! | 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招投标审计-上海昆仑扇财税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粤丰硕水性环氧地坪漆-防静电自流平厂家-环保地坪涂料代理 | 塑料托盘厂家直销-吹塑托盘生产厂家-力库塑业【官网】 | 沧州友城管业有限公司-内外涂塑钢管-大口径螺旋钢管-涂塑螺旋管-保温钢管生产厂家 | 高中学习网-高考生信息学习必备平台 | 餐饮小吃技术培训-火锅串串香培训「何小胖培训」_成都点石成金[官网] | 转子泵_凸轮泵_凸轮转子泵厂家-青岛罗德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天津蒸汽/热水锅炉-电锅炉安装维修直销厂家-天津鑫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热风机_工业热风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提供专业热风机图片价格实惠 | 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防渗膜价格,土工膜厂家-山东新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消泡剂_水处理消泡剂_切削液消泡剂_涂料消泡剂_有机硅消泡剂_广州中万新材料生产厂家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优宝-汽车润滑脂-轴承润滑脂-高温齿轮润滑油脂厂家 | 济南律师,济南法律咨询,山东法律顾问-山东沃德律师事务所 |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 提供行业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市场调研服务 | 120kv/2mA直流高压发生器-60kv/2mA-30kva/50kv工频耐压试验装置-旭明电工 | 土壤养分检测仪_肥料养分检测仪_土壤水分检测仪-山东莱恩德仪器 大型多片锯,圆木多片锯,方木多片锯,板材多片锯-祥富机械有限公司 | 安驭邦官网-双向万能直角铣头,加工中心侧铣头,角度头[厂家直销] 闸阀_截止阀_止回阀「生产厂家」-上海卡比阀门有限公司 | 北京发电机出租_发电机租赁_北京发电机维修 - 河北腾伦发电机出租 | 立式壁挂广告机厂家-红外电容触摸一体机价格-华邦瀛 | 致胜管家软件服务【在线免费体验】| 防渗膜厂家|养殖防渗膜|水产养殖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西安文都考研官网_西安考研辅导班_考研培训机构_西安在职考研培训 | 猎头招聘_深圳猎头公司_知名猎头公司 | 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自清洗过反冲洗过滤器 - 中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生物显微镜,全自动冰冻切片机-河南荣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Copeland/谷轮压缩机,谷轮半封闭压缩机,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深圳诚暄fpc首页-柔性线路板,fpc柔性线路板打样生产厂家 | 悬浮拼装地板_幼儿园_篮球场_悬浮拼接地板-山东悬浮拼装地板厂家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雷蒙磨,雷蒙磨粉机,雷蒙磨机 - 巩义市大峪沟高峰机械厂 | 驾驶人在线_专业学车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