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怎么寫好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方便大家學習。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自學課本第6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3、帶號的5、6號同學不做。

學習目標:

1、我理解了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2、我能通過驗算檢查計算的準確性。

學習重點、難點:掌握驗算的方法,檢查計算的準確性。

一、自主學習

任務:倍數是小數的問題的解法

1、王大爺家養了20只鴨,養雞的只數是鴨的2倍,其中()是一倍量,求雞的只數的式子:()。如果養的鴨是雞的2倍,其中一倍量是()的只數。

2、閱讀教材第6頁,一倍量是()的速度,你覺得野狗追()上鴕鳥;

如果鴕鳥的速度等于野狗的速度,野狗追()上鴕鳥。

3、求鴕鳥的速度用()倍量乘()數,列式計算()。

4、倍數是小數的解題方法和倍數是整數倍的解題方法(),

幾倍量=()×()

任務:小數乘法的驗算

1、整數乘法的驗算可以用()或()。

2、驗算剛才的計算是否正確()。

3、驗算下列計算正確嗎?3.2×2.5=0.8驗算()

2.6×1.08=2.708驗算()

4、我們可以用()的方法來驗算小數乘法的計算是否正確。

5、計算1.8×230.37×0.41.06×25

7×0.860.6×0.3927×0.43

上面各式積大于第一個因數的式子有()

積小于第一個因數的式子有()

6、觀察上面的.分類,你有發現()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討論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組內進行互幫活動。(不能解答的寫到自己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討論解決各組出示的不能解決的問題。

(2)倍數是小數的解題方法:

(3)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3、分組探究:什么情況下兩個數的積大于第一個因數,什么情況下兩個數積小于第一個因數,用學過的知識解釋原因。

4、一組展示探究結果,其余組補充完善。

三、過關檢測

1、計算下列各題并驗算。

2.7×1.8=;25×0.6=

2、在()里填上“﹤”、“﹥”或“=”

123×0.8()123、1×0.86()1

3.18()3.18×1.2、26.3()26.3×2.1

3、河馬的最長壽命是52歲,藍鯨的最長壽命是河馬的1.7倍,你能算出藍鯨的最長壽命是多少嗎?

4、張老師到商店給7名同學買獎品,一副羽毛球拍15.6元,如果每人一副,張老師買獎品共花多少錢?

5、計算:71.7×4.06-59.4×2.83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2

【教學內容】:教材P114第4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熟練地用數對表示位置。

過程與方法: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掌握將數對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數對確定位置。

難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組織練習,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談話:為了更有利于同學們的學習,老師想調整一下同學們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圖: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麗和小紅的位置用數對分別可以表示為(,),(,),(,)。

⑵老師想把小剛排在(5,3)這個位置上,請你在圖中標出來。

⑶從小明的位置向左數2列,再向后數1行就是小強的位置,小強的位置是(,)。

2.下面是一幅街區平面圖,請看圖回答問題。

五愛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車站以東200m,再往北700m處。

⑴像上面那樣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剛家在火車站以東600m,再往北400m處小紅家在火車站以東900m,再往北200m處。在圖中標出這兩名同學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剛的活動路線是(6,4)→(2,7)→(4,3)→(5,7)→(7,6)→(9,4)→(11,1)→(11,8)→(6,4)。與一說,他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顧整理

1.行和列的意義: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2.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也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

3.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號把代表列和行的數字或字母括起來,再用逗號隔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兩個數對,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兩個數對,后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三、鞏固拓展

1.運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題目。(答案:數對略)

(1)中點A的位置可用數對(1,1)表示,那么平行四邊形其他各頂點的位置分別怎樣表示?

(2)寫出平行四邊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圖形,寫出平移后的各頂點的位置。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小結:一個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列數沒變,行數發生變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行數沒變,列數發生變化。

2.教材第114頁第4題。教師:我們都下過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規則。請觀察題中的情境圖,你能用數對來準確地表示出圖上的棋子的具體位置嗎?

學生觀察圖片,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四、課后小結

位置可以由數對來確定,要注意數對的規范寫法,逗號前面表示列,逗號后面表示行。

五、作業: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1題。

【板書設計】

位置復習課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

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并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能力目標: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

滲透環保教育,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觀察表格:你已經學會比較大小了,你能從表格中看出哪種空氣質量的天數多一些?

你還想提哪些問題?

生:空氣質量優和良的天數一共占總天數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

大家觀察一下,分母一樣嗎?你能想出什么辦法進行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實踐,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探究計算方法。(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

生:化成分數,通分

師:你能說說:分母不一樣的&39;時候怎么樣進行加減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

3、師生小結: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

4、鞏固練習:綠點問題自己嘗試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操作,交流小結)

師小結:異分母分數減法怎么樣計算?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自主練習”第1題是一道看圖填空的題目。填完括號想一想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數?

1、獨立完成第2題,做題時候要注意看清加減,計算結果記住約分

2、獨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時間的幾分之幾,是把誰當成“1”?

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計算,然后將計算結果與比較,填在對應的集合圈內。進一步鞏固分數大小比較。

4、第6題,學生先估測,再進行計算。讓學生講清估測的依據及計算的方法,再比較估測結果與計算結果,進一步提高估測能力。

四、看書質疑,總結收獲。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分母不一樣的分數你能怎么樣快速進行計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熟記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培養理解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實踐、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培養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探究的條理性,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3的倍數特征。

教學難點

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競賽導入

1、請說出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下面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5、15、8、200、87、65、164、41、22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有什么特征?

3、你能說出幾個3的倍數嗎?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你能迅速判斷出來嗎?

4、比一比。請學生任意報數,學生用計算器算,老師用口算,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看誰的數度快!

5、設疑導入: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這節課就來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準確迅速地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揭示課題)

二、猜想探索,歸納驗證

1、大膽猜想: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說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有的同學舉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認識。只觀察個位上的數不能確定它是不是3的倍數,那么3的倍數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觀察探索:出示第10頁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數,把它們圈起來。

(2)議一議。觀察3的倍數,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3)全班交流。橫著看圈起的前10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有什么規律?十位上的數字呢?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行嗎?

(4)問題啟發:

大家再仔細看一看,3的倍數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規律?

從上往下看,每條斜線上的數有什么規律?(個位數字依次減1,十位數字依次加1)

個位數字減1,十位數字加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條斜線的數,各位上數字之和分別是多少,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數字之和都是3的倍數。)

3、歸納概括:現在你能自己的話概括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嗎?

3的倍數的特征: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驗證結論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發現了3的倍數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數或更大的數,你們的發現還成立嗎?請大家寫幾個更大的數試試看。

(1)嘗試驗證。(生寫數,然后判斷、交流、得出結論。)

(2)集體交流。

教師說一個數。如342,學生先用特征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一個更大的數。4870599,學生先用特征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5、鞏固提高。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能借助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三角尺平行四邊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呈現情境圖。

2、提出問題

(1)“長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2)“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應該怎樣制作的長方形桌面?

3、學生用附頁1中的圖1剪一剪,試一試。

二、認識“高”

1、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不同鋸法有什么共同點?(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對邊之間的線段、垂直等關鍵詞)

(3)教師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其中的一條高剪的,那怎樣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高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4)教師收集各小組的信息、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高和底,進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對應關系。

2、活動(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請同學們對比平行四邊形,在小組里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組匯報,教師收集信息,學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學生體會高和底的對應關系。

(3)出示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梯形有幾組平行的對邊,它的高是怎樣得到的。

3、從三種圖形的高的描述中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們的高都是垂直線段。)

4、分別找出圖形中底和對應的高,并標記出來。

三、畫“高”

1、探究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

①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②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們畫的時候發現什么問題?

③師生交流得出:畫各種圖形的高用三角板畫,畫出的高更精確。

④師生共議用三角板畫圖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對齊,從邊上的一點畫對邊的垂直線段,就是它的高,用虛線表示,垂足所在的邊叫平行四邊形的底。

⑤讓學生在平行四邊形中練習高的不同位置的畫法,并在練習中體會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2、畫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平行四邊形的高,同學們知道梯形的高怎樣畫嗎?

(2)學生獨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導學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畫三角形的高。

(1)同學們表現都很不錯,已經會畫兩種圖形的高了,老師想考考同學們,你們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2)誰想來展示臺前介紹一下自己的畫法?學生匯報,注意糾正錯誤畫法。

(3)總結歸納三角形高的畫法,并在練習本上練習畫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條嗎?有的學生認為有三條,有的學生認為有一條(直角三角形),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教師適時點撥。

四、練習鞏固

1、第21頁練一練第1、2題。

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畫出相對邊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組內互評,說說對小組內同學所畫圖形的高的意見。

2、第21頁練一練第3題

動手量一量,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在小組內測量三個同高但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說說他們的發現。

五、總結反思

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要向老師提出的嗎?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會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生活中有許多圖形,老師今天準備了4幅,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如果求它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課件逐一出示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讓學生發表意見。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隊旗的面是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圖一:是由三角形、長方形、加上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

圖二:作輔助線使它分成一個大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是由兩個梯形組成的。

師:為什么要分成兩個梯形?怎樣分成兩個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將它轉化成以學過的簡單圖形以及在圖中作輔助線。

師:是的,可以用作輔助線的方法將它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圖形來計算。

(板書:轉化)

大家想想,用輔助線的方法還有不同的作法嗎?

方法二: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作輔助線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圖三:是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新知探究

(一)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三角形+正方形)

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們分割成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3鞏固提升

(一)這是學校教學樓占地的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

(二)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三)下面各個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四)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正面。(單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七)如圖,有兩個邊長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蓋住的桌面的面積。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組合圖形,并能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已經學習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7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后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并思考:關于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棱、頂點,長寬高)

師:對于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借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征。

交流匯報。(匯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①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個面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③正方體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制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征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現在請你們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紹你制作的正方體的特征。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后,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征,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考查目標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匯報后,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①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②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余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8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計算圖形的面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回顧梳理本單元知識,能用思維導圖清晰的整理單元知識網絡,并熟練運用本單元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經歷單元復習過程,熟練掌握單元知識的同時,再次感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單元所學的面積公式,理解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難點: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四、配套資源:

《多邊形的面積》ppt課件

《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小測、《多邊形的面積》專項突破

五、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課前,教師發給學生如下復習資料,學生獨立完成: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我們在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有序回憶概念。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整理和復習。

設計意圖:以一組簡單并且特征明顯的數為線索,讓學生重現已有的概念,不僅能抓住要領,而且能提高復習的效率,為接下來建構知識網絡做好準備。

2.知識梳理,整體回顧

(1)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①一樣大?為什么?

師:同學們說的很清晰。我們利用這樣的分割、移補后,圖形的面積是沒有改變的。這就是數學上的“出入相補”原理。

出示課件:

(2)認識底和高

師:屏幕上的這些圖形都不陌生,你能按要求畫出它們的高嗎?

師:用三角尺畫圖形的高,需要先確定什么?(確定圖形中的某個頂點或圖形邊上的某個點)

師:接著該怎樣畫呢?(接著,思考如何用三角尺畫出底上的垂直線段,其中一條直角邊過圖形中確定好的某個點,另一條直角邊和圖形的底重合。最后畫出圖形的高)

注意:畫高時要用虛線,關注底和高的對應關系。

出示課件:

(3)多邊形的面積

師: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你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推導出這些公式的嘛?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系呢?

小組交流,教師概括學生的回答,學生交流會后用課件動態依次出示:

小結: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把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了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了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3.完善思維導圖

(1)引導整理,匯報交流

師:現在請小組集體整理/調整思維導圖(知識網絡)。

師:哪一組愿意來介紹下整理/調整后的的情況?

請2~3個小組的同學上臺展示匯報知識整理圖,說明這樣整理的理由,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質疑,提出改進意見。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請各小組的同學看看你們小組整理的知識圖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請通過改進,使你們組的知識圖也更加完善。

各小組對本組的知識圖進行反思和修改。

師:現在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經過修改之后的知識整理圖?

學生二次交流,全班評價,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識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能夠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認識進一步升華。

4.典型題目練習,綜合應用知識

(1)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

知識點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答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15=360(cm)

梯形的面積:(14+26)×22÷2=440(cm)

三角形的面積:42×7÷2=147(dm)

解析代入相應的面積公式,求出相應的面積。

(2)一面用紙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兩條直角邊分別長12厘米和20厘米。做10面這樣的小旗,至少需要用紙多少平方厘米?

知識點靈活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答案12×20÷2×10=1200(cm)

答:至少需要用紙120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高÷2,題目中已說明是直角三角形,并說明兩條直角邊分別是12厘米、20厘米。則根據公式可求出1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題目中要求要做10面這樣的小旗。因此再用1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10即可解決問題。

(3)做《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小測、《多邊形的面積》專項突破。

5.全課小結

師:通過對本單元的整理與復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與不足。

《多邊形的面積》整理復習

1.想一想:本單元我們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它們的公式分別是什么?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2.請用表格或畫圖的方式將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3.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哪些題目容易出錯?收集整理一些容易錯誤的題目。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9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用計算器計算、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進行小米價錢的談話,鼓勵學生課下調查,并引出本節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關于現實小米價錢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又自然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介紹教材上買小米的事情及有關數據信息,并做簡單板書。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

(設計意圖:口述問題的出處和由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1、師生列出算式,讓學生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特征”引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既有利于知識的學習,也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作好鋪墊。)

2、提出用計算器計算的要求,學生算完后,交流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利用計算器計算既能滿足學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為計算作鋪墊。)

3、啟發學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豎式計算。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時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出豎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更為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作準備。)

三、豎式計算

1、教師板書出21.6÷1.8的豎式,提出:怎樣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參與討論,使學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促進知識的遷移。)

2、提出:“豎式計算怎么辦?”師生討論得出:在豎式直接畫去小數點后,按整數除法計算。最后,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討論形成計算的方法,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聯系。)

四、嘗試運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計算,21.6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請一名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2、請板演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重點關注商8以后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自主嘗試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豐富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問題,師生列出算式,先討論:把2.5擴大10倍后,30怎么辦?再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除數是一位小數的計算知識。讓學生經歷計算方式發展的過程。)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0

一、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的表格:

給一點時間觀察該表,問,你想到了哪個關系式?(單價=總價÷數量)

分別列式:9。6÷312÷55。7÷6

昨天已預習過小數除法,這三題你都會么?

分別請認為會的學生上黑板板演。

講評(可能存在的問題):

題一:注意小數點對齊問題

題二:注意整數部分除完后,要添上小數點補上0之后繼續除

題三:注意商0后,不會乘、減、移

除法豎式中間過程中是不出現小數點的。

也可結合具體的`金額來說說算理。

指出:小數除法在除的時候,先除整數部分,除完整數部分添小數點繼續除小數部分。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商;不夠商1的時候就商0;除到有余數的時候需要補0繼續除。

2、檢查自己的預習作業,訂正錯誤。

老師也可挑一些典型錯誤集體講評。

3、指名完成試一試。可挑巡視中有錯誤的學生板演。

強調:商到哪一位不夠商1要商0。

4、練一練:先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

指名說說錯在哪里。其中前兩題可在原題上加小數點,第3題需要另外寫豎式后計算。

二、布置作業:

1、口算第1題上面的3題。

2、作業本上完成第1題剩下3題,第2題,第3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1

一、教材內容

《數的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100以內找到某個1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2、在找數學信息,分類,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

教學難點是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本節課開始,以談話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數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由數字進入本課主題——數的世界。

(二)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字,引導學生找出隱含在信息中的數字“0”和“1/2”,并將找到的數進行分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自然數和整數,以及明白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結合教學情境,通過商店水果價格這些數據,教師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關于乘法算式的數學問題,并要求列算式。教師并通過一個乘法算式例如:5×4=20,,20是5的倍數,也是4的倍數;而4是20的因數,5也是20的因數,讓學生認識倍數和因數。使學生初步理解“倍數和因數”是在“含有積的乘法算式”的條件下說的。同時要向學生說明: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范圍限制為非零的自然數。緊接著,我將讓學生觀察之前列的乘法算式(如:6×5=30,4×5=20,5.8×5=29,3.6×2=7.2等算式),讓它們找出哪些算式是可以找出數的倍數和因數的。并根據這些算式,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在這基礎上,在擴展延伸,如0×8=0這個乘法算式,讓學生深刻認識到0不在非零自然數范圍內。我將再出示一個除法算式如“28÷4=7”,啟發學生思考:根據除法算式能不能確定兩個數之間倍數和因數的關系。

(四)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找出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本環節先通過找一找的教學判斷(14,17,25,77)是不是7的倍數的教學,讓學生討論,用自己的方法判斷,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逐步體會可以通過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來判斷的。

再進行找7的倍數的教學,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數是7的倍數?(如7,21,28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序的說出7的倍數,從它的1倍開始找起,接著它的2倍,3倍等等,有序的找7的倍數的方法對之后找因數和質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也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讓學生去深入思考,想象,猜測,探究以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五)練習鞏固

1、根據以下算式,你能不能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25×3=7514×6=8445÷5=95.2×5=260×18=0

2、書本第3頁的練一練。

五、板書設計

數的世界

一、自然數和整數

像0,1,2,3,4,5,6,...這樣的數是自然數。

像-3,-2,-1,0,1,2,3,4,5,6,...這樣的數是整數。

二、在非零自然數范圍內,討論研究倍數和因數

1、乘法算式:5×4=20

20是5的倍數,也是4的倍數;而4是20的因數,5也是20的因數。

2、除法算式:28÷4=7

28是4的倍數,也是7的倍數;而4是28的因數,7也是28的因數。

三、找一個數的倍數

1×7=7,,2×7=14,3×7=21……

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從它的1倍開始找起,緊接著2倍,3倍等,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2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4

2、5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內容】

2、5的倍數的特征(教材第9頁例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

2.知道2、5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的能力,愿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發現的結果,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探索發現2、5的倍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猜數游戲,好嗎?你們任意說出一個自然數,不管是幾位數,我都能很快的判斷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數。不信可以試試看。

學生報數,老師答,同時請大家驗證。

師:同學們的眼神里閃現出驚訝的目光。你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不計算就能馬上判斷出來嗎?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秘了。

板書課題:2和5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探索5的倍數特征

(1)引入百數表。

(2)出示課件:百數表,在這些數中找出5的倍數,寫出來。

(3)你們找的數和老師找的相同嗎?(課件出示百數表)

(4)觀察5的倍數,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說給同桌聽聽。

(5)歸納:誰來概括一下5的倍數到底有什么特征?板書: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6)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5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征嗎?請舉例驗證。請你寫一個多位數,并且是5的倍數。

(7)過渡:學習了5的倍數的特征有什么好處?師隨機在黑板上寫一個數,讓學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數。

(8)練一練:下面哪些數是5的倍數?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過渡:那172是幾的倍數呢?請同學驗證。2的倍數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們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數特征

(1)猜一猜:根據研究5的倍數特征的經驗,你猜一猜2的倍數可能會有什么特征呢?

(2)課件出示:百數表找出2的倍數。(小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數)

(3)匯報后,觀察2的倍數的特征,看看你剛才的猜測是不是正確。

(4)歸納:2的倍數有怎樣的特征?

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5)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2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征嗎?請舉例驗證。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奇數、偶數的再認識

自然數按是不是2的倍數來分可分為奇數和偶數兩大類,2的倍數都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就是奇數。

4.那么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數中找出2的倍數;

(2)在2的倍數中找到5的倍數。

比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都是看什么?

結論: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課堂小結】

1.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秘了嗎?現在老師說數,請同學們判斷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2、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創設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做他們想做的,在做的過程中觀察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真正領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5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把平行四邊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從而順利推倒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學具準備:

2塊平行四邊形彩色紙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學過程:

師:出示平行四邊形,問:這是什么圖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畫出它一條底邊上的高嗎?(在平行四邊形圖片上畫一畫,并標出底和高。)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創設故事情境

同學們,喜歡喜羊羊的動畫片嗎?據說羊村的牧草越來越少,村長決定把草地分給各個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懶羊羊分到的是一塊長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地,它們認為自已的草地更少,爭了起來。同學們想幫它們解決這個問題嗎?你們準備怎樣解決呢?

2、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口算長方形草地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

(2)師:你能幫它們求出這塊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膽猜想

師:在學習推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數方格)今天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能不能也用這個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生看大屏幕,認真數方格)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都是18平方米……)(知識點)

師:同學們繼續觀察這兩個圖形,并完成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關,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

(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紙板,生看圖猜測。)

生匯報猜測結果,師隨機板書。

師:如果有很大很大一塊草地,需要求它的面積,用數方格的方法方便嗎?再則剛才數方格時,我們都是把不滿一格的當半格去數,這樣也不一定準確,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2、操作驗證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過去學過的圖形,就可以根據已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出它的面積了,轉化成什么圖形,怎樣轉化呢?請大家拿出手里的學具試試看。

學生動手剪拼(可以小組合作),并向周圍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轉化的.

(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師:你是怎樣做的呢?誰愿意上來演示并說一說呢?

(學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長方形,還有的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已學過的圖形,你們真棒。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種圖形的面積我們懂得計算呢?

生:長方形。

師:怎樣剪才能拼成長方形呢?

師:請大家拿起另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動手把它轉化成長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發現方法

師:我們已經成功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請結合剛才的實驗過程,動動腦筋想一想這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

(電腦顯示思考題)

小組討論交流。

(1)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變了嗎?

(2)方形后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3)能不能根據這些關系,總結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方法呢?

實物圖片展示拼剪過程同時回答上面的討論題。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知識點)(能力點)

5、回顧公式推導過程

(1)結合課件演示各部分間的相等關系。

(2)指名說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怎么樣推導出來的?

6、學習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如果平行四邊形式形面積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嗎?(指名說說,師板書:s=ah)

7、記憶公式

閉上眼睛記記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8、嘗試運用

師:我們發現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不是對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適用呢?請同學們用面積公式幫喜羊羊算一算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看計算結果與數方格方法求得的面積結果是不是一樣?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圖)(說明格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三、深化運用,加深理解

通過計算,它們兩人的草地面積相等嗎?(相等)它們終于消除了誤會,破涕為笑,齊聲說:“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原來這么簡單,我們也會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考查點)

課件出示圖形

(羊村長看到小羊們的進步很高興,說:“再出幾個選擇題考考你們吧。”)

2、選一選。(題目見課件)(考查點、能力點)

(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底邊對應的高)

你有什么結論?(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3、(羊村長說:我老了,你們能幫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嗎?)

(考查點、能力點)

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是15米,高是10米。這塊地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種8棵白菜,這塊地能種多少棵白菜?

四、解決問題,應用拓展

1、小小設計師

羊村小學教學樓前要建造一個面積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邊形花壇,請你幫它們設計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為整米數),可以有幾種方案?

2、喜羊羊準備在草地的四周圍上籬笆,你能幫它算算籬笆長多少米嗎?

五、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是怎么來學會這些知識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

2、通過動手操作折紙,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3、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4、滲透轉化思想,培養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

教學準備:

PPT課件、同樣大的長方形紙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6和87和1411和9

3、將下列各級分數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搶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PPT出示: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紙。淘氣用一張紙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張紙的1/4折一只小鳥。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學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們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間。

A、0—1/2B、1/2—1C、1—2

2、嘗試探索,操作驗證。

師:大家估計的正確嗎?我們可以用折紙的方法進行驗證。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長方形紙上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顏色涂出它的1/4;(不重復)

(3)觀察兩種顏色一共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估算結果。指名說說3/4是怎么得出的。

3、異分母分數相加,能直接計算嗎?

同桌交流。小結:異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板書)

4、自主嘗試:1/2—1/4。全班交流計算結果及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5、試一試:

完成課本“試一試”。(3/4+5/89/10—1/6)

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6、小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如何計算?(PPT出示)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課本“練一練”第3題。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已經掌握得較好了,接下來同學們來當一次小老師,幫小馬虎看看他的計算是否正確。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獨立思考。

(2)誰來當老師,幫他指出問題?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想給小馬虎提點什么建議呢?

4、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的數學世界來解決問題。

我們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環衛工作人員對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整理,得出以下結論:

廢金屬占生活垃圾的1/4;

廢紙張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四、拓展延伸:

1、有紅、黃、藍三根彩棒,紅棒比黃棒長3/4米,藍棒比黃棒短1/6米。

(1)紅棒與黃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藍棒比黃棒長1/6米,紅棒與藍棒相差多少米?

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嘗試解決。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觀察特點;B.計算,找規律;C.舉例應用。

五、課堂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師:在我們的身邊數學無處不在,希望同學們能運用今天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2+1/4=2/4+1/4=3/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則: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則計算

1/2—1/4=2/4—1/4=1/4

教學反思:

《折紙》這一課主要是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反思本課節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談。

1、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靈活使用教材。

教材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兩個小同學在手工課上進行折紙。分別用去了張紙的1/2和1/4。通過比較兩個人用紙的多少,引發了學生對如何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數學信息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學生們遇到了困惑,正是因為這一困惑的出現引起了學生對這種算式該如何計算思考。通過觀察、分析、估算和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因為分數單位不同必須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的探究計算法則的過程中,體會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感知的過程中建立數學技能。

本課教學中借助折紙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提問解答的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學生猜測、驗證算式結果并歸納總結出法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知識相關的數學模型,激發并滿足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欲望。

3、進行估算,注重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中在合作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前都設計了讓學生先估一估的環節,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充分調動感官,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對加減法算式結果進行估算。這樣的設計有助于促進學生自覺地運用所學的估測知識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初步感知。

本堂課也出現一些不足,如:個別學生以往的“找兩個數的公倍數、通分”知識中間有缺漏。折紙過程中,時間過多導致學生練習時間少,練習量不足。以后在新課前事先準備一些舊知識,以利于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學生容易走進新課堂,容易掌握知識。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復習用字母表示數。解學過的簡易方程列方程解簡單的文字題和應用題。

能力目標:通過總復習,把所學的方程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以此培養學生的歸 納、總結的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養成靈活解題的能力, 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經歷復習的過程,在互動交流、共同梳理中,體驗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復習方程與代數的知識,先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

二、復習與整理

(一)列方程解文字題

(1)4.2比一個數的4倍多1,求這個數。

(2)某數比4.2的4倍多1,求這個數。

1.學生自己嘗試解方程

2.觀察比較區別。

3.小結:要看清是一倍數還是幾倍數。

師:列方程解文字題我們要怎么做? 首先通過讀題,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量;接著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隨后解方程并檢驗。

4.鞏固練習(寫出設句和方程,不解方程)

(1)2.6與4.5的積加上一個數的3倍,和是13.8。求這個數。

(2)一個數與3的和的4倍,正好等于這個數的6倍。求這個數。

(3)一個數的5倍比14與5的積少14,這個數是多少?

(4)甲、乙兩數之和是2.8,甲數比乙數的2倍少1.4,求乙數。

小結:解方程一定要養成檢驗的習慣,正確運用關系式求解.

(二)列方程解應用題

(1)地球繞太陽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的4倍還多13天。水星繞太陽一周要用多少天? (體會文字題和應用題之間的練習,通過辨析、比較,進一步分析和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2)文具店里,一支鋼筆的售價比一支鉛筆貴10.5元,是鉛筆售價的8倍,鋼筆和鉛筆的售價各是多少元? (要注意不同的等量關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3)兒童節時,老師向學生發放禮品,如果每個班發20份禮品,就會多出130份;如果每個班發25份禮品,則剛好分完,學校一共有幾個班級?共準備了幾份禮品? (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未知量設X)

小結:具體過程與列方程解文字題的步驟相似,但是由于題目的靈活性更高,根據題意,可能找到很多的等量關系,也就可以列出各種不同的方程。因此,列方程解應用題更靈活。

【通過學生的分析、回顧和整理,充分表現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勢,進一步體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好處。從而通過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愿自發的喜歡用方程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

三、本課小結

在列方程解文字題和應用題時,要根據題意,找準等量關系,解決問題,更要注重檢驗。

四、課后作業

教材75頁第五題和第六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篇18

教學目的:

1、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循環小數概念的理解。

2、能比較兩個(含)循環小數的大小。

學具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主動回顧,知識再現。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單項訓練,夯實基礎。

1、進一步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練,指名板演,哪些題的商是循環小數,如何判斷的?

2、進一步掌握循環小數的寫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選擇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對。

3、求循環小數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請學生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深化練習。完成P30.6先觀察這些小數的特點,再試一試.

請學生說出判斷大小的過程,教師適時評價。

1、想到把這些簡便記法的循環小數還原。

2、2、1.23O1.233,只還原到第三位小數。

師小結:需要先觀察,再比較,比較方法與以前比較小數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獨立練習:P304、5

681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专升本-湖南省专升本报名-湖南统招专升本考试网 | 航拍_专业的无人机航拍摄影门户社区网站_航拍网 | 雷达液位计_超声波风速风向仪_雨量传感器_辐射传感器-山东风途物联网 | 智能型高压核相仪-自动开口闪点测试仪-QJ41A电雷管测试仪|上海妙定 | 阳光1号桔柚_无核沃柑_柑橘新品种枝条苗木批发 - 苧金网 |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正压送风机-多叶送风口-板式排烟口-德州志诺通风设备 | 春腾云财 - 为企业提供专业财税咨询、代理记账服务 | 辐射色度计-字符亮度测试-反射式膜厚仪-苏州瑞格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化隔油提升设备-餐饮油水分离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隔油池-盐城金球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低合金板|安阳低合金板|河南低合金板|高强度板|桥梁板_安阳润兴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拉伸膜,PE缠绕膜,打包带,封箱胶带,包装膜厂家-东莞宏展包装 | 德国BOSCH电磁阀-德国HERION电磁阀-JOUCOMATIC电磁阀|乾拓百科 | 撕碎机,撕破机,双轴破碎机-大件垃圾破碎机厂家 | 金属雕花板_厂家直销_价格低-山东慧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硅PU球场、篮球场地面施工「水性、环保、弹性」硅PU材料生产厂家-广东中星体育公司 |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丹佛斯变频器-Danfoss战略代理经销商-上海津信变频器有限公司 | 温州中研白癜风专科_温州治疗白癜风_温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温州哪里治疗白癜风 | 液压中心架,数控中心架,自定心中心架-烟台恒阳机电设计有限公司 行星搅拌机,双行星搅拌机,动力混合机,无锡米克斯行星搅拌机生产厂家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cnc精密加工_数控机械加工_非标平键定制生产厂家_扬州沃佳机械有限公司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伊卡洛斯软装首页-电动窗帘,别墅窗帘,定制窗帘,江浙沪1000+别墅窗帘案例 | HV全空气系统_杭州暖通公司—杭州斯培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云南标线|昆明划线|道路标线|交通标线-就选云南云路施工公司-云南云路科技有限公司 | 商标转让-购买商标专业|放心的商标交易网-蜀易标商标网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知名电动蝶阀,电动球阀,气动蝶阀,气动球阀生产厂家|价格透明-【固菲阀门官网】 | 2025黄道吉日查询、吉时查询、老黄历查询平台- 黄道吉日查询网 | 彩超机-黑白B超机-便携兽用B超机-多普勒彩超机价格「大为彩超」厂家 | 模具硅橡胶,人体硅胶,移印硅胶浆厂家-宏图硅胶科技 | 英国雷迪地下管线探测仪-雷迪RD8100管线仪-多功能数字听漏仪-北京迪瑞进创科技有限公司 | 挖掘机挖斗和铲斗生产厂家选择徐州崛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丹佛斯压力传感器,WISE温度传感器,WISE压力开关,丹佛斯温度开关-上海力笙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厂房出租_厂房出售_产业园区招商_工业地产 - 中工招商网 | MTK核心板|MTK开发板|MTK模块|4G核心板|4G模块|5G核心板|5G模块|安卓核心板|安卓模块|高通核心板-深圳市新移科技有限公司 | 石栏杆_青石栏杆_汉白玉栏杆_花岗岩栏杆 - 【石雕之乡】点石石雕石材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