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希望對大家寫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互換。

3、能計算經過的時間。

4、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24時計法和普通計時法的區別,并能正確的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教具:

多媒體、學具鐘、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9時的鐘面)

師:這是幾時?這個時刻老師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師可能在上課。

生2:我猜老師可能在批改作業。

……

師:大家都猜得不錯,那為什么有些小同學會猜得不一樣呢?

生:有的說的是上午的9時,有的說的是晚上9時了!

師:一天中有幾個9時?

怎樣表示才能把兩個9時分清楚,不造成誤會呢?

教師板書:上午9時 晚上9時

師:在9時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這些表示時段的詞,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沒有比這更方便的嗎?

師:為了把一天的時間記錄得清楚明白,廣播、電視、郵電、交通等部門采用了另外一種記錄一天時間的方法,就是24時計時法。

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質疑探究、學習24時計時法

師:看著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時計時法?

生2:24時計時法有什么用?

生3: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我們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

1、體會一天有24小時

師:一天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學生各持己見)

師:你們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嗎?0點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

師:對,晚上12時,既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從晚上12時到晚上12時是一天。

教師撥鐘面演示,學生邊觀察邊數:晚上12時……

師:現在幾時?

生:中午12時。

師:時針走了幾圈?

12小時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圈:晚上12時 中午12時   12小時

接著演示板書:

第二圈:中午12時 晚上12時

師:一日有幾個小時?

1日(天)=24小時

師:一天有24小時,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就是24時計時法。

2、體會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24時計時法是怎樣的記錄一天的時間呢?

多媒體出示鐘面:晚上12時記為0時……下午1時記為13時,……晚上12時記為24時。

3、小練(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時間進行分類

凌晨2:00 2:00 上午 7:00 7:00 中午12:10 12:10 下午1:00 13:00 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據什么進行分類的。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相同點:凌晨、上午、中午時數相同。

不同點:下午、晚上的時數不相同。

互換方法:下午、晚上的時數加12就是對應的24時計時法的時數。

24時的時數減12就是對應的普通計時法的時數。

4、應用。

(1)把下面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

凌晨3:40( )  中午12:00( )

下午1:00( )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時刻用普通計時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經過時間

出示例題:從上午8時到11時,經過了( )小時(課多媒體演示)

四、口答(多媒體演示)

1、選擇填空

小趙去看一場電影,電影從15時放到( )

(1) 9時 (2)17時

(3) 9小時 (4)17小時

2、從6時到12時經過( )小時

3、一個展覽館每天8:00開館, 17:00閉館,每天開放( )小時

4、許老師今天上午7時進學校,到下午4時離校,許老師今天在學校多少時間?(課多媒體演示)(比較解法)

五、聰明題

1、小華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 13:00到校,16:00離校,他一天在校的時間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時,第二天幾時下班?

六、總結交流。

1、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你還有疑問嗎?

2、同學們,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了的時間是永遠不會回來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所以,我們從小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時間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好嗎?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上午9時  晚上9時

24時計時法:   9時   21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2、5倍數的特征以及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能夠運用這些特征進行判斷。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是2、5倍數的數的特征。

2、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復習:根據所學的因數和倍數知識,運用自己的座號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我的座號是5,5是30的因數或5是1的倍數。

同座互說

指名說。

同學們,我們先去看一場電影,座位號是多少的同學應該從雙號入口進。

2、游戲

(1)座號是2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2)座號是5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老師分別將2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左邊,5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右邊。

3、引入:2的倍數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征呢?今天進行研究(板書課題:2、5倍數的特征)。

【反思:設計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學號引入,學習的材料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親切,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確實興趣濃厚,達到了既激發興趣,又提供學習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數的特征。

1、觀察:左邊集合圈里的2的倍數座號有什么特點?(個位上是0,2,4,6,8。)

2、舉出幾個2的倍數,看看符不符合這個特點?學生隨口舉例。

教師:誰能說一說是2的倍數的數的特征?

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3、奇數和偶數

出示課件:2的倍數的數, 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什么特點?

個位上是0、2、 、 、 的數,都是2的倍數。

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ji)數。

老師指出: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習慣上稱它們單數、雙數。

4、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列數中,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數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數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數學思維的方法一般有觀察比較、抽象概括、歸結演繹等等。設計這個片斷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根據素材,通過自主學習得出2的倍數的特征,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在實際中老師提問:“2的倍數學號有什么特點?”后,學生說:“2的倍數都是偶數”。對于這種生成,是我設計中沒有預設到的,于是我反問道:“你認為什么樣的數是偶數呢?”學生又說“雙數就是偶數”,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進一步明確提問:“這些學號的個位上的數有什么特點?”學生這才說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個位上的數都是0、2、4、6、8等數字”,看來數學課的有些問題不能過于寬泛,要有所指向。同時設計問題時,還要多想想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多預設幾個方案。】

【補充設計: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后,我臨時補充了一個知識點的自然數分類的教學。老師提問:自然數有無數個,0、1、2、3、4、5、6、7……說說這些數分別是什么數?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得出:自然數中,不是偶數,就是奇數。】

(二)5的倍數的特征。

1、教師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們能不能用與研究2的倍數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數的特征?

2、學生自己動手在課本上找出5的倍數。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數,并涂上顏色。看看有什么規律。

教師:說一說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是___或___的數,是5的倍數。

板書: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數: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數: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90,60,130,280。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收獲?

重點指出

個位上是0的數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為什么?(末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同意他的說法嗎?自己在百數表中找找這樣的數?在哪里?

現在問題怎么解決呢?兩位同學都想得到它們?

提問:2的倍數有哪些?5的倍數呢?60和90是什么數?

【反思:小學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特級老師張興華大力提倡“為遷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遷移呢?遷移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廣泛地存在于學科教學之中,先前學習中的知識、技能、積極情感對后繼學習產生促進作用的叫做正遷移,否則就是負遷移。5的倍數教學比較順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數特征探索,學生較好地實現了學習方法的遷移。】

三、練習鞏固

談話: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時間,我們就圍繞這些知識來練習幾道題。

1、選出兩張數字卡片,按要求組成一個數。

(1)組成的數是偶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3)組成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用0、2、5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

(1)。組成的數是2的倍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先做第一小題,同桌學生合作擺、寫,再組織交流明確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兩小題

3、把下表中4的倍數涂上顏色。

4 的倍數是2的倍數嗎?今天我們研究了2和5的倍數,4可有點不高興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數的特征呢? 先讓學生涂一涂,涂后老師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數,可得意了,你們知道2得意什么嗎?(4的倍數都是2的倍數)那么4能不能反過來說:2的倍數也都是4 的倍數呢?

4、下面的判斷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1)個位上是2、4、6的數,都是2的倍數。

(2)個位上是1、3、5、7、9的數都是奇數。

(3)在全部自然數里,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5、思考:奇數與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 與奇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 數的和呢?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2和5的倍數特征

5的倍數: 15、30、50、65,,,, 個位上是0或5的數 (偶數)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 (奇數)不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1、3、5、7、9的數 2的 倍數 5的倍數 作業紙: 在5的倍數中畫“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內容,進一步鞏固加深學生對方程的理解和認識。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式與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初步的代數思想。

教學重點:

明確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靈活的用方程解答兩步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找等量關系式,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都記得這首兒歌

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請你來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兒歌展示了數學的機智和趣味,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這首兒歌不僅融入了數字,還包含著字母,用字母來表示數。我們今天的課就圍繞用“字母表示的數”來展開。

二、進行復習

1、用字母表示數

(1)同學們想一想,在數學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來表示?

生列舉: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即s=vt)

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s=ab 圓柱的體積公式:v=sh 等)

運算定律(加法結合律:a+b+c=a+(b+c)等)

(2)請同桌之間相互舉兩個這樣的例子。

(3)你們知道為什么用字母表示數嗎?

(4)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大家翻開課本71頁,抓緊時間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課本(1)~(4)題。師巡視;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點說一說表示的意義。

(5)現在我把第(4)題做一下修改:一臺插秧機上午工作5小時,下午工作3小時,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問:每小時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兩種:其一:算術方法:160÷(5+3)=20

依據:總插秧數量÷時間=單位時間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據:單位時間量×時間=總插秧數量

觀察比較:以上兩種解法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根據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式。

不同點: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術法。

解法二:把未知數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即方程。

同學們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方程有哪些性質呢?(等式 、含有未知數)

2、方程

(1)判斷下列哪些是方程(說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25+y   6+x=0.5×3

(2)你會解方程嗎?從中選擇一個試一試。

(3)如何判斷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4)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怎樣的?

討論后得出: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并用x表示;

②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寫出答案。

3、列方程解決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列方程解方程能幫我們很快解決。例如,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讓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請生一起看書71頁例一:李老師買下面的球拍,給售貨員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價錢是多少元?

引導生認真審題,找出等量關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題思路。

(2)生嘗試自主解決例二:相遇問題。師巡視,請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練習

①練一練1

②師展示習題:說出下面每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1)女生人數,男生人數,全班人數;

(2)蘋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蘋果少的重量。

(3)一輛公共汽車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來9人,這時車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車上有多少人?

(4)一本書240頁,小剛看了5天,還剩165頁沒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③課本練一練5

三、小結

說一說你今天的收獲在哪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分。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數與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能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約分和通分。

5.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重點難點】

1.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指導】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本單元教材在加強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時,教材還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直觀圖式數形結合,展現了數學概念的幾何意義,從而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于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

2.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水平上,構建數學概念的意義。

為了搞好本單元的教學,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及時抽象,不能聽任學生的認識停留在直觀水平上。否則,同樣會妨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讓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實例、圖式加以概括,構建概念的意義。

3.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在本單元中,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約分與通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方法看似頭緒較多,但若歸結為基礎知識,就是揭示相關知識與方法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以約分與通分為例,它們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因此,教學時不宜就方法論方法,而應突出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這樣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賴記憶學會操作。

【課時安排】建議共分17課時

1.分數的意義3課時

2.真分數和假分數2課時

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

4.約分4課時

5.通分4課時

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2課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 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 ,這時只要比較 和 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 和 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 , > ,由此可得0.9> ,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 化成小數是: =4÷5=0.8,0.8<0.9,所以 <0.9,所以羚羊跑的快。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逛超市”,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2、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

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

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

鉛筆盒、美工刀、………;

2、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其中兩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先把豎式寫下來,列舉部分同學的豎式

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把學生的想法板演出來)

讓學生試著計算一下

還是剛才的幾位同學上去板演。

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

3、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

1、同桌的兩人比較一下,誰用的錢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豎式

你會計算嗎?要注意些什么?

試著計算出來,并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

逐個點評,表揚做得較好的同學。

2、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

比較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

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還要點上并對齊小數點。

1、 你們同桌兩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2、 你買的兩樣東西價錢一樣嗎?哪種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

3、 誰最會花錢,花了多少?誰用得最少?他們倆相差多少元?

4、 每個同學如果都有10元錢,售貨員還應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幾位學生上去板演,集體訂正。

6、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7、做49頁試一試題目

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

8、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

三個小組各做一題,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正確率高。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

教后記

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8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9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2、5、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三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閱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四、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說明本單元的研究范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后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征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數的特征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征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復雜,因此后安排3的倍數的特征。本部分內容對于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征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征。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征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征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即10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__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可以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五、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沖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于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啟發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則物體(并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作:

方案一,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后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后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小組匯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匯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說說看,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沖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這對數據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么做。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并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對學生進行辯詐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翻書到86頁,仔細觀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

2、好,下面誰來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學過的圖形?

3、請觀察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學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民主導學

(一)、數方格法

用展示臺出示方格圖

1、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數一數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3、請同學看方格圖填87頁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請學生回答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二)引入割補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三)割補法

1、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沿著所作的高剪下來,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

2、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3、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③移動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4、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①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系?

③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5、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7、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加以驗證。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三、檢測導結

1、學生自學例1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講解。

2、判斷,并說明理由。

(1)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平行四邊形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3、做書上82頁2題。

4、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5、作業

練習十五第1題。

附: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2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動手做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標: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概括、語言表達等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對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其認知水平還處于形式水平階段,所以我把重點定為: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認為教學難點是: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好的教、學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融觀摩、操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體驗對平形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讓本節課所授的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與學具。

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我將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為4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萬能阿曼接到求助電話的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動要求,問學生你們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幫忙解決這個困難?好,讓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板書課題:動手做。接著我請學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并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然后我請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不同的設計,提出問題:同學們設計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這些設計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來引導學生找出兩個共同點:1.每條分割線都是垂直的2.它們的對邊都是平行的,并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最后讓學生動手用剪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來,看是否能拼成長方形。在整個活動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高的特征,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活動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紙片,并對學生說: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高說出梯形的高。活動中通過教師示范說,學生自已說,生生互說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新的學習,再一次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活動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讓學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紙片: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畫一條線段,把這張三角形紙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由操作。通過這種具有挑戰性,探索性同時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動,從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對高的認識。然后我再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里,我設計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練習題。

1、試一試,標出圖形的底和高,加深對圖形的底和高的認識。

2、練一練,畫出圖形的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高的畫法

3、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

(由淺入深的題型設計,針對各層次的學生,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習都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通過總結評價、課外延伸這個環節既能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以達到教學目的。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2)課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點,能判斷或寫出3的倍數,并能說明判斷理由。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和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歸納推理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規律的活動,獲得探索數學結論的成功感受;體驗數學充滿規律,體會數學的奇妙,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研究并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準備:

準備計數器教具和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活經驗

1.復習回顧。

提問:2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征?

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發現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板書:找出倍數——觀察比較——發現特征)

2.引入課題。

談話:我們上節課通過找2和5的倍數,對找出的倍數進行觀察、比較,分別發現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征。今天,我們就按照這樣的過程,探索、尋找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提出猜想,引導質疑。

引導:我們知道2的倍數,個位上是0.2.4.6.8;5的倍數,個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數會有什么特征嗎?為什么這樣想?說說你的想法。(按思維慣性,可能許多學生會猜測個位上是3的倍數)

許多同學認為,3的倍數可能是個位上是3.6.9的數。(板書:3的倍數,個位上是3、6、9)

質疑:利用以前的經驗學習新內容,是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大家聯系2和5的倍數的特征這樣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數學學習經常可以這樣類推。那這一次的猜想還對不對呢?大家來看幾個數:13是3的倍數嗎?26和49呢?(根據回答擦去板書內容后半部分)

2.利用經驗,組織探究。

(1)找3的倍數。

(2)探索特征。

3.學生歸納,強化認識。

追問:現在你能告訴大家,經過找出倍數、觀察比較,我們發現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嗎?

讓學生讀一讀板書的結論。

強調: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發現了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反之,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不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不是3的倍數。

4.閱讀“你知道嗎”。

啟發:當你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時,你對數學有什么感覺?

談話:是的,數學很神奇、神秘,3的倍數居然和它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有這樣密切的關系!數學有許多神奇、有趣的規律,只要我們具有一定基礎,認真探究,這一條條神奇的秘密和規律就會被發現和應用。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第34頁的“你知道嗎”,看看會有什么神奇的規律告訴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樣的數叫完全數?舉例說一說。(結合舉例6和28,先板書因數,再板書表示完全數的等式) 現在發現的完全數都有什么特征?

三、練習鞏固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五第8題。

4.做練習五第9題。

5.做練習五第10題。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判斷3的倍數的方法,和判斷2、5的倍數不同在哪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推理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重、難點);

2.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課本上的對話請境框。

2.整理、歸納問題,并出示完整的題目。

3.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分數乘法(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巡視、指導小組討論學習。

2.提問:怎樣用算是表示6個1/2?

3.6×1/2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4.歸納小結分數乘法(二)的算式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6×1/3如何計算呢?

6.總結計算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5題試一試第1、2題。

2.組織學生做第6頁練一練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課本第7-9頁分數乘法(三)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 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互相轉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計算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并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

3、通過對規律的猜想、驗證和總結建立事物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較中認識互化的必要性

師(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請觀察圖表,說一說圖的意義。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板書:林林0.4(小時);明明1/4(小時))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在比較時,可以先讓學生估計,然后再精確比較)

生1:我們小組是把小時化成分鐘來比較的。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大小的。0.4小時是24分鐘,1/4小時是15分鐘,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2:我們小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個同樣的小格,0.4涂4格,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3:我們小組也是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0個同樣的小格,0.4能涂40格,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4:我們小組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來比較的。0.4是4個1/10,也就是4/10,約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5:我們小組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來比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么?

生1:我喜歡分數化成小數那個小組的方案。因為畫圖太麻煩了,而分數化成小數,直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歡小數化成分數的那個小組的方案。分數化小數有的時候除不盡很麻煩,畫圖也很麻煩,比較時間能化成分鐘來比,如果其它單位的還得又一種化法。所以我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案。

生3: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大小,分母不同的時候還得通分,也很麻煩,還不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和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了便于比較和計算,就需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探索分數化小數

師:誰來說一說第5小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的?

生:因為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而分母相當于除數。

師:請你把71頁“試一試”第2題這幾個分數化成小數。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小數化分數的基本方法

師:老師問一下第4小組的同學,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生:我們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師:能具體的說一說嗎?

生:0.4是4個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約分后是五分之二。

師:那0.04,0.004呢?

生:0.04是4個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約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個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約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師:說的真不錯,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一直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分母與小數有什么關系?有沒有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1:小數的位數與分母1后面的零的個數一樣多。

生2: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

師:請再觀察分子與小數有什么關系?

生: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后的數作分子,

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律,把課本第71頁“試一試”的第1題做到練習本上。

(二)練習提高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分數化小數。

2、判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請改正。

3、數學游戲:你說我答:同桌之間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互相交換著說。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結果)

4、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主要是對分數和小數的互化進行練習)。

5、在直線上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小數。

(三)小結延伸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

五、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反思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電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對邊、交流,經歷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運用猜測、驗證的方法,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學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課件、平行四邊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滲透轉化。

1.課前通過同學們的談話,輕松引入主題。師:同學們,你們都玩過七巧板嗎?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視頻。

3.出示一組圖形,學生觀察,數方格算出面積。拉開幕布,學生們看到露出一點點的圖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都躍躍欲試,學生動手逐個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麗圖案。在學時匯報平移的方法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中的拖動圖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補、平移,轉化等學習方法。導出視頻,拖動、平移等功能。

二、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電子白板導出兩個花壇,比一比,哪個大?

2.揭示課題。學生比一比,猜想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導出兩個花壇的課件。

三、對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數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學習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匯報。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圖形的面積,是學生熟悉的、直觀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呈現這兩個圖形,暗示了他們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鋪墊。導出“初步探究學習卡”

四、白板演示,驗證猜想。

1.探索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習過的圖形。

2.觀察拼出的圖形,你發現了什么?在班內交流操作,重點演示兩種轉發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4.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積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根據學生反饋的轉發方式,隨機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動、旋轉等功能。

五、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例1

2.課件出示十九第1、2題。學生試做,并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通過練習加深面積公式的理解應用。導出課件

六、課堂小結,反思回顧。

回想一下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681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体化预制泵站-一体化提升泵站-一体化泵站厂家-山东康威环保 | 专业甜品培训学校_广东糖水培训_奶茶培训_特色小吃培训_广州烘趣甜品培训机构 | 深圳彩钢板_彩钢瓦_岩棉板_夹芯板_防火复合彩钢板_长鑫 | 潍坊大集网-潍坊信息港-潍坊信息网 | 电销卡 防封电销卡 不封号电销卡 电话销售卡 白名单电销卡 电销系统 外呼系统 | 次氯酸钠厂家,涉水级次氯酸钠,三氯化铁生产厂家-淄博吉灿化工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福州甲醛检测-福建室内空气检测_环境检测_水质检测-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天助网 - 中小企业全网推广平台_生态整合营销知名服务商_天助网采购优选 | 蓝鹏测控平台 - 智慧车间系统 - 车间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石磨面粉机|石磨面粉机械|石磨面粉机组|石磨面粉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批发,上柴,玉柴,潍柴,康明斯柴油发电机厂家直销 | 气动绞车,山东气动绞车,气动绞车厂家-烟台博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气动隔膜泵厂家-温州永嘉定远泵阀有限公司 |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地下室排水,增压泵,雨水泵,智能供排水控制器-上海智流泵业有限公司 | 高中学习网-高考生信息学习必备平台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亚洲工业智能制造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 亚洲自动化与机器人网 | 科箭WMS仓库管理软件-TMS物流管理系统-科箭SaaS云服务 | 无痕胶_可移胶_无痕双面胶带_可移无痕胶厂家-东莞凯峰 | 优宝-汽车润滑脂-轴承润滑脂-高温齿轮润滑油脂厂家 | 磁粉制动器|张力控制器|气胀轴|伺服纠偏控制器整套厂家--台灵机电官网 | 上海电子秤厂家,电子秤厂家价格,上海吊秤厂家,吊秤供应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东莞小字符喷码机-热转印打码机-喷码机厂家-广州瑞润科技 | 中原网视台| 滤芯,过滤器,滤油机,贺德克滤芯,精密滤芯_新乡市宇清流体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机械加工_绞车配件_立式离心机_减速机-洛阳三永机械厂 | 橡胶电子拉力机-塑料-微电脑电子拉力试验机厂家-江苏天源 | 广州/东莞小字符喷码机-热转印打码机-喷码机厂家-广州瑞润科技 | 制氮设备_PSA制氮机_激光切割制氮机_氮气机生产厂家-苏州西斯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品牌广告服务平台,好排名,好流量,好生意。 | 物流之家新闻网-最新物流新闻|物流资讯|物流政策|物流网-匡匡奈斯物流科技 | 北京三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TC高速自动栏杆机|ETC机柜|激光车辆轮廓测量仪|嵌入式车道控制器 | 企业VI设计_LOGO设计公司_品牌商标设计_【北京美研】 | 碳钢法兰厂家,非标法兰,定制异型,法兰生产厂家-河北九瑞管道 | 电动球阀_不锈钢电动球阀_电动三通球阀_电动调节球阀_上海湖泉阀门有限公司 | 辽宁资质代办_辽宁建筑资质办理_辽宁建筑资质延期升级_辽宁中杭资质代办 | 电磁流量计_智能防腐防爆管道式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换链神器官网-友情链接交换、购买交易于一体的站长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