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
在數學課中,五年級數學老師應該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每一篇五年級數學教案都是五年級數學教師的心血,你不妨與我們分享你的五年級數學教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希望你喜歡。
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我們每個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如果是你爸爸來參加家長會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學生匯報,預設回答:(①我坐在第一組第二張桌子;②我坐在教室中間的位置;③我坐在第五行靠墻的位置)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一點評
指出:要確定自己的位置,一個條件是不夠的,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3、談話:今天我就要學習一種簡潔、新穎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嗎?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圖,提問:這是某個班級的座位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繼續追問:誰能說說小軍的位置?
預設回答:(小軍坐在第4豎排第三個;小軍坐在第三橫排的第4個)
指導學生數的時候是從哪向哪數。
提問:如果我們不知道小軍的位置,聽了剛才同學的發言,能順利地找到小軍的位置嗎?
談話: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是你覺得用這樣的方法描述小軍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處嗎?
預設回答(不夠清楚,比較麻煩)
(2)用數對表示位置。
出示抽象圖,談話:我們把剛才例題圖轉化為抽象圖,你還能找到小軍的位置嗎?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談話:實際上,在確定位置時,豎排叫列,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
橫排叫行,確定第幾行一半從前往后數(指圖板書)。
小軍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從左向右數第4列,從前向后數第3行)
像這樣的位置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對來表示(4,3)
讓學生說說對(4,3)的理解
小結:(4,3)表示第4列,第3行,這樣的數對包含兩個數,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小括號。
(3)用數對表示位置。
課件出示問題:在抽象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點評
繼續出示問題:( 6,5 )在上圖中表示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指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點評
回到例1教學用圖,談話:小軍還有幾個好朋友,你能用數對表示出他們的位置嗎?
指名學生回答,并讓他們說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學
(1)談話:我們剛才學習了用數對來表示位置,那么家長會之前你能這個方法告訴你家長的位置嗎?我們規定從講臺開始,從前向后分別為第一行、第二行……;從教室的門開始,老師的方向從左向右分別為第一列、第二列……。請大家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數對表示。
(2)同桌互相交流,說說自己位置表示的數對
(3)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數對,然后點評
(4)活動:出示數對,請相應的同學起立 (1,4) (4,3) (2,2) (5,1) (7,5) (9,6)
點評:為什么
2.完成“練一練”。
(1)學生在書上完成1.2題。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嗎?有數對怎樣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圖上的哪個圈?
兩個“5”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幾列幾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個同學的座位?用數對怎樣表示你能說說自己的座位在第幾列第幾行嗎?用數對怎樣表示?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說數對。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在實際生活中,也經常用數對確定位置。
你能悅納嘎數對表示這四塊瓷磚的位置嗎?
追問:第3列的兩塊瓷磚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第4行的兩塊瓷磚用數對表示位置時,寫出的兩個數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兩塊瓷磚,數對中的第一個數相同;
同一行的瓷磚,數對中的第二個數相同。
3.完成第3題。
(1)獨立完成用數對表示每一塊花磚的位置。
(2)在小組中交流花磚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3)匯報交流結果。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對你以后有什么指導作用呢?
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兩個數的外面用小括號括起來。
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84-85頁例3、例4及相關練習
學情分析:
《約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公因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約分作為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它是化簡分數的常用方法。學習約分,不但可以提高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的認識,還為分數的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理解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約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意義,經歷探究約分方法的過程,滲透恒等變換思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最簡分數的意義和約分的方法;掌握約分的方法。
難點:能準確的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課件出示一起回答 用列舉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為24
/
30約分做準備)
1、24的因數有( ),30 的因數有( ),24和30的公因數有( ),它們的公因數是( )。
2、填空(說說為什么,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方法:課件出示復習題,第1題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第2題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過渡:這是我們前面所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新內容,請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測、驗證和比較,理解最簡分數的意義
1、出示例3的教學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2、師:從情境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這是某所學校100米游泳比賽中,三個學生的對話,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經游了75米,生2:他已經游了全程的3
/
4,生3:75
/
100和3
/
4是一回事嗎?)
3 、猜一猜:75
/
100和3
/
4
/
是一回事嗎?
4、驗證:讓學生同桌討論,把驗證過程寫在練習本上。
5、學生匯報結果,教師課件演示。
6、引導學生比較75
/
100和3
/
4兩個分數的異同,得出最簡分數的概念。
相同點:分數的大小相等
不同點:75
/
100分子和分母較大,含有公因數1、5、25;3
/
4分子和分母較小,只含有公因數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都不同
總結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數1,像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活動:請學生例舉最簡分數的例子。
教師說學生判斷,
學生說大家判斷
學生說同桌判斷
抓住關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數1,看是否有公因數2、3、5
8、課件出示練習:指出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為什么?
5
/
7 6
/
9 10
/
12 11
/
12 8
/
10 14
/
169
/
1624
/
25 21
/
24 13
/
17
名回答,說明為什么。
還是抓住關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數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數,就不只有公因數1。
(二)、探究約分的意義和方法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最簡分數,在我們學過的分數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簡分數,我們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簡分數呢?
課件出示例4. 判斷24
/
30是不是最簡分數(不是,除了1外,還有公因數2、3、6)
把24/30化簡成最簡分數
師提出思考問題:
(1)、化簡指什么? 使分子分母的數字變小
(2)、化簡后大小不能變,要運用什么性質? 等式的基本性質
(3)、 等式的基本性質中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化簡時,是乘,還是除,用什么來除。 除,用公因數來除
(4)、化簡到什么時候為止? 最簡分數,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數1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明確題目要求,為探究約分方法做準備。
2、師: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把24/30化簡成最簡分數。大小不能變。
完成后小組內交流。
巡視,指導。
交流探究結果。
小組匯報結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簡分數為止
24
/
30=24+30
/
30+2=12
/
152
/
15=12÷3
/
15÷3=4
/
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去除。直接得到最簡分數。
24
/
30=24+6
/
30+6=4
/
5
/
小結:教師用課件演示比較兩種約分方法,并總結約分的意義。
約分的概念:
師:約分還有一種書寫方法,請同學們看第85頁例4,
并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約分的這種寫法。
6、教師課件直觀演示約分的另一種書寫格式。
三、鞏固練習(課件演示)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學習到了最簡分數和約分的知識,老師發現大家學得很認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樣?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1、判斷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約分?為什么?
2、錯題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
4、分蘋果。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課題:約分)
五、板書設計
約 分
方法一:
24
/
30=24÷2
/
30÷2=12
/
15
12
/
15=12÷3
/
15÷3=4
/
5
方法二:
24
/
30=24÷6
/
30÷6=4
/
5
75
/
100= 3
/
4
不同點 : 分子和分母較大 分子和分母較小,
含有公因數1、5、25 只含有公因數1
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為學生的數學思考搭梯子。
課堂提問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前提,問題過易就沒有思考探究的價值,但問題過難,學生又研討不出來也沒有實際意義。本節課的教學,我根據問題的難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學習搭梯子。
如:在探究理解最簡分數意義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驗證出75
/
100和3
/
4相等以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75
/
100和3
/
4有什么區別?很多學生都能看出75
/
100分子分母較大,3
/
4分子分母較小,但沒有學生從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上去比較。接著我給學生搭了個梯子:請同學們從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上比較一下看它們有什么區別?很快學生就找出了75
/
100分子分母有公因數1、5、25,而3/4只有公因數1,然后我又在“只有”這個詞上加以強調,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簡分數的概念。
又如探究“約分的意義和方法”這個環節,如果直接出示例4:24
/
30,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約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學生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從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這樣給學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學生不動手,先思考三個問題(①、化簡指什么?②、化簡要運用什么性質?③化簡到什么時候為止?),接著讓學生交流,明確題目要求,為探究約分方法做準備。通過這兩步搭梯子之后,學生也就知道了化簡就是把分子分母較大的分數化成分子分母較小的分數,化簡要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要化到最簡分數為止。第三步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約分的方法。此時學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約分的方法,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2、為學生交流搭臺子。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需要教師給學生搭臺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學生交流的過程就是在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在理解最簡分數和探究約分方法的教學中,我都充分讓學生先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最后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點。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應時刻記住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的精彩交流喝彩。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會因為學生的精彩交流而精彩。
3、不動筆墨不讀書。
數學學習是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學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更應讓學生動手來寫,熟話說“讀十遍不如寫一遍”。我特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復習鋪墊中讓學生把練習題先寫在練習本上,再集體訂正;在驗證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學時,要求學生把驗證過程寫在練習本上;在探究約分的方法時,讓學生把化簡的過程寫在練習本上,再交流;在學生看書找約分的另一種書寫格式時,我始終要求學生練習寫一寫。
4、教學環節過渡亦無痕。
好的書法給人感覺“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好的課堂也應是環環相扣,銜接自然的。本節課我注重教學各個環節的過渡,如:復習鋪墊后說:這是我們前面所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新內容,請看大屏幕(過渡到最簡分數的教學);在學習了最簡分數后說: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最簡分數,在我們學過的分數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簡分數,我們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簡分數呢(過渡到約分的教學)?在學習了約分后說:我們一起學習了最簡分數和約分的知識,老師發現大家學得很認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樣?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過渡到鞏固練習的教學)?
5、思想方法滲透亦無形。
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是一條明線,數學思想的滲透是教學的一條暗線。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會滲透著一種數學思想,《約分》這一知識點就滲透著恒等變換的數學思想。本課的教學中,恒等變換的數學思想在驗證75/100和3/4是否相等和化簡分數的教學時得到滲透,在鞏固練習中得到不斷的內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教師往往能利用課堂即生資源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整觀這節課,本人撲捉學生課堂發言及練習中有用教育資源的能力不夠,課堂教學亮點不夠亮;其次本人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還不能較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學生傾聽和動筆的習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名師張齊華說:好課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一堂成功的課往往不是教師教學技藝和技巧的簡單疊加與拼湊,而是其多年來學識、功底、經驗、技巧、智慧、個性乃至人生閱歷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種自然勃發與流淌。如練武之人,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是有深厚內力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氣魄。自知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學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頁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歸納、概括出最簡分數的概念及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對分數進行約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嗎?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問:你是怎樣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有幾種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小結: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時,有兩種特殊情況:一種是兩個數成倍數關系,較小的數就是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另一種是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1)學生先嘗試,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進行約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分別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630÷6=45
(2)教師:怎樣進行約分?
引導學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1除外)去除。
(3)指出: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
約分時還可以怎樣寫呢?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65頁的例4。試著自己寫一寫。學生匯報約分的寫法,教師板書。
2.教師: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關系?(學生觀察后匯報: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
教師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強調約分時,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叫最簡分數和怎樣約分。在約分時,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分別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約成最簡分數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簡分數。用第二種方法比較簡便,但是,必須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板書設計】
約分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
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約分,它是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直接運用,與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等概念密切相關。在本課教學中,我關注學生探究活動的空間,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比較計算結果的過程中認識最簡分數,理解最簡分數的含義,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判斷、比較、歸納等方式,經歷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質數和合數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因數 的個數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加深前面知識的理解,為新知作鋪墊)
下面各數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誰是偶數,誰是奇數.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組合作學習質數和合數的的概念。
全班分兩組探討并寫出1~20各數的因數。
1、觀察各數因數的個數的特點。
2、板前填寫師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個因數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
3、師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的數叫做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們的數叫做合數。(板書:質數和合數)
4、舉例。
你能舉一些質數的例子嗎?
你能舉一些合數的例子嗎?
練習:最小的質數是誰?最小的合數是誰?質數有多少個因數?合數至少有多少個因數?
5。探究“1”是質數還是合數。
剛才我們說了還有一類就是只有一個因數的。想一想:只有一個因數的數除了1還有其它的數嗎?(沒有了,)1是質數嗎?為什么?是合數嗎?為什么?(不是,因為它既不符合質數的特點,也不符合合數的特點。)
引導學生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練習:自然數中除了質數就是合數嗎?
三、給自然數分類。
1、想一想
師:按照是不是2的倍數把自然數分為奇數和偶數。按照因數個數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數分為哪幾類?
生:質數,合數,1。
2、說一說。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那么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看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關鍵看因數的個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如果有兩個以上因數,這個數就是合數。
四、師生學習教材24頁的例1。
老師:除了用找因數的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還可以用查質數表的方法。
1、師引導學生找出30以內的質數。
提問:這些數里有質數、合數和1,現在要保留30以內的質數,其他的數應該怎么辦?(先劃去1,)再劃去什么?(再劃去2以外的偶數)最后劃去什么?(最后劃去3、5的倍數,但3、5本身不劃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數?(剩下的就是30以內的質數。)
(特殊記憶20以內的質數,因為它常用。)
2。小組探究100以內的質數。
3。匯報100以內的質數。師生共同整理100以內的質數表。
4。應用100以內質數表:
練習:(1)有的奇數都是質數嗎?(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五、思維訓練。
有兩個質數,它們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數,并且是17的倍數。求這兩個數。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質數和合數)什么叫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什么叫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的,這樣的數叫做合數。)你會判斷質數和合數嗎?判斷的關鍵是什么?(看這個數因數的個數。)
反思:在設計質數與合數這一節課時,我用“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這一主線貫穿全課。并在每個新知的后面都設計了一個小練習。以便及時鞏固和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最后的思維訓練,是給本節課學得很好的學生一個思維的提升。小結又針對全班學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學生找2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應該注重探索,體現自主。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并在我的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應當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結果。讓學生成為自主自動的思想家,在學習新知識時根據已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五年級上冊數學備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探究發現,總結概念:
1、師:(出示三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用這樣的三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師:這樣的四個小正方形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各自獨立思考,想像后舉手回答。
3、師:同學們再想一下,如果有12個這樣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師:我看到許多同學不用畫就已經知道了。(指名說一說)
4、師:同學們,如果給出的正方形的個數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長方形的個數——,你覺得會怎么樣?
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會越多。
師:確定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5、師:同學們,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有時只能拼出一種,有時拼出的長方形不止一種。你覺得當小正方形的個數是什么數的時候,只能拼一種? 什么情況下拼得的長方形不止一種?并舉例說明。
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同學們,像上面這些數(板書的3、13、7、5、11等數),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下面的這些數(4、6、8、9、10、12、14、15等數)我們把它們叫做合數。那究竟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略)
6、讓學生舉例說說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并說出理由。
7、師:那你們認為“1”是什么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展開討論。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師出示:73。讓學生思考著它是不是質數。
師: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么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學們都說“是呀”。)
師:這表從哪來呢?
(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這上面是1到100這100個數,它不是質數表,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制成質數表?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2、讓學生動手制作質數表。
3、集體交流方法。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四第1、2題。
四、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什么收獲?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