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
五年級數學老師應該融入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去掉嚴肅的表情,和學生們成為朋友。在數學教學工作中,你一定寫過五年級數學教案,不妨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2、5、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三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閱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四、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說明本單元的研究范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后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征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數的特征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征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復雜,因此后安排3的倍數的特征。本部分內容對于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征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征。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征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征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即10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可以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五、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探究發現,總結概念:
1、師:(出示三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用這樣的三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師:這樣的四個小正方形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各自獨立思考,想像后舉手回答。
3、師:同學們再想一下,如果有12個這樣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師:我看到許多同學不用畫就已經知道了。(指名說一說)
4、師:同學們,如果給出的正方形的個數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長方形的個數——,你覺得會怎么樣?
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會越多。
師:確定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5、師:同學們,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有時只能拼出一種,有時拼出的長方形不止一種。你覺得當小正方形的個數是什么數的時候,只能拼一種? 什么情況下拼得的長方形不止一種?并舉例說明。
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同學們,像上面這些數(板書的3、13、7、5、11等數),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下面的這些數(4、6、8、9、10、12、14、15等數)我們把它們叫做合數。那究竟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略)
6、讓學生舉例說說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并說出理由。
7、師:那你們認為“1”是什么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展開討論。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師出示:73。讓學生思考著它是不是質數。
師: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么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學們都說“是呀”。)
師:這表從哪來呢?
(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這上面是1到100這100個數,它不是質數表,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制成質數表?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2、讓學生動手制作質數表。
3、集體交流方法。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四第1、2題。
四、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夠準確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互質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填空
2.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1.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做一做1.下面的分數哪些是最簡分數?
2.把上下兩行相等的兩個分數用線連起來。
(二)教學2.
分組討論:結合分數的基本性質,怎樣24/30化簡?
(1)分母30、分子24有公約數2,先用公約數2去除分子、分母
(板書: )
(2)15和12還有公約數3
(板書: )
教師明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就不能再化簡了,這種過程叫約分.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約分的意義.
板書: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反饋練習.
(1)、把下面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
(2)、下面哪些分數沒有化成最簡分數?請把它們化成最簡分數。
(3)把桃子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回答.
(1)判斷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并說出為什么?
(2)觀察下面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2?哪些有公約數5?哪些有公
約數3?
2.下面哪些分數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五、布置作業.
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頁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歸納、概括出最簡分數的概念及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對分數進行約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嗎?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問:你是怎樣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有幾種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小結: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時,有兩種特殊情況:一種是兩個數成倍數關系,較小的數就是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另一種是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1)學生先嘗試,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進行約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分別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630÷6=45
(2)教師:怎樣進行約分?
引導學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1除外)去除。
(3)指出: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
約分時還可以怎樣寫呢?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65頁的例4。試著自己寫一寫。學生匯報約分的寫法,教師板書。
2.教師: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關系?(學生觀察后匯報: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
教師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強調約分時,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叫最簡分數和怎樣約分。在約分時,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分別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約成最簡分數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簡分數。用第二種方法比較簡便,但是,必須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板書設計】
約分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
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約分,它是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直接運用,與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等概念密切相關。在本課教學中,我關注學生探究活動的空間,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比較計算結果的過程中認識最簡分數,理解最簡分數的含義,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判斷、比較、歸納等方式,經歷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約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由此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2、能根據現實情景和信息,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觀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長方體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求意識和探求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知道它們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那么它們都有哪些特征?
生: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2、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都已經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長方體,一起來探究一下長方體的面。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師: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長方體紙盒,昨天同學們回家也都做了一個,剛才我們說長方體有6個面,他們分別是,(邊說邊指),那么如果我們沿著長方體的某些棱剪開,再展開,會是什么形狀呢?
接下來學生動手剪(強調要求)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展開后,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原來的立體圖形變成了平面圖形。
生:我發現長方體展開后還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課件演示(實物展開后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還能像課件中一樣找到剛才指出的前面嗎?后面又在哪里呢?你還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別在什么地方嗎?
生:能。
師:那么請你們在自己的長方體展開圖中標出上、下、左、右、前、后。
師:觀察長方體展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哪些面的面積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師:為什么?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寬;前、后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高,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高;左、右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高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寬x高。
師:同學們,像這樣我們把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
(板書:表面積)
(2)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小組合作:1,先獨立思考,記錄下自己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探討哪種方法更簡便。
學生作業展示: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
或者(長x寬+長x高+寬x高)x2 分別解釋
教學例1。
出示例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課件出示)
問題: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什么?
生: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表面積。
根據上面咱們總結出的公式來求一下表面積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過剛才的操作與例題,你覺得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需要哪些條件,又該如何計算呢?歸納總結
三、深化提高,綜合應用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讓學生發現本題中“沒有底面”這條信息很重要。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知識,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在這節課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或深刻感受和老師、同學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