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安排,包括導入、授課、互動、練習、總結等環節,確保教學過程有序。好的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

地點:五年級教室

授課人:夏常松

聽課人:唐義紅孔奎華夏維貴鐘華林汪宜松

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5、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思考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轉化“轉化”思想,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圖。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問題?

媽媽買雞蛋用去7.98元。買雞蛋多少千克?應怎樣列式?

你是根據什么列式的?(總價÷單價=數量)

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5。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樣計算7.98÷4.2?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活動,巡視指導。

4、分組匯報。

(1)把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單位是角的數,79.8角÷42角,再計算。

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角,其實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了幾?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轉化成79.8÷4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經學過了。

79.8÷42的商與原來7.98÷4.2的商相等嗎?根據是什么?

5、小結。

我們想的這兩種方法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除數4.2轉化成整數,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6、出示豎式。

你能看懂這個豎式嗎?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應該先劃去哪個數的小數點?劃去4.2的小數點變成42,小數點其實是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

7.98的小數點為什么也要劃去,并且在9后面點上小數點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一位,商不變。

7、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

說說商中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8、歸納方法。

在小組中說說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乘法?

(先劃去除數的小數點,將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再按照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計算。)

9、驗證結果。

怎樣驗證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學生驗證方法的正確性。

10、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填寫。

0.3到3,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呢?

11、完成練一練第2題。

指名板演。

說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2.6÷0.2可以轉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個數除數小數,也要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計算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計算,再比較。

從上往下看,商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發現什么了規律?

4、完成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講。

5、完成練習十七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完成思考題。

(1)如果用電正好是100千瓦時,則應付電費0.52×100=52元。

(2)小明家實際付了64.6元,說明用電量超過100千瓦時。

就必須先求出超出的用電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據超出用電量的錢數÷單價=超出的千瓦時。

12.6÷0.6=21千瓦時

(4)再求出總千瓦時:21+100=121千瓦時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獲了哪些新知識?能說說怎樣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嗎?感覺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并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釀花蜜,但是,由于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采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么辦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系有趣的生活實例,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說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為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

師:大家認為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6090120;40的倍數有:4080120,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6090120

40的倍數:4080120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點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的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體現了找法的多樣性,并注意找法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優化方法。]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匯報。

生:60的倍數有:60120180;90的倍數有:90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匯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么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么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公倍數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善于探討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師:從這個調查匯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五年級1班匯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匯報信息: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閱讀題目后,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另一種方法: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著列出綜合算式,根據其中的數量關系,運算出結果。

3、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P83-84頁例1、例2;P85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圖形,使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2)借助線段、三角形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具體圖形旋轉過程的觀察和抽象,認識旋轉的本質,發展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

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教具準備】

1、課件、投影儀、三角尺。

2、活動材料單,方格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健身強體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廣場上、公園里無時無刻都會看到人們健身運動的身影,相信同學們也都是健身運動小達人。這節課我們就從運動開始。(板書:運動)請看老師在干什么?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在數學上叫什么?

生:平移(板書:平移)

師:再看老師這個動作叫什么?

生:旋轉(板書:旋轉)

師;這是物體的平移和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圖形的運動—旋轉。(板書:圖形的--)(課題:圖形的運動—旋轉)

二、初步探究,認識旋轉要素

師:請看,這是一個點(出示)。這個點在這里不停的旋轉是一個點,如果這個點想同一個方向平移到另一個點,會形成一個什么圖形?你來說:(手勢,A到B)

生:線段。

師:請看,點A向同一個方向平移到點B,(邊演示邊說),形成一條線段AB,(板書線段)

師:A——B線段AB可以?

生:平移。

師:也可以?

生: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不研究線段的平移,只研究線段的旋轉。

師:線段AB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AB上的C點,又是怎樣旋轉的呢?你來說?

生回答

師:線段AB上的C點也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請看,D點呢?你來說?

小結:也就是說,線段AB的每一點都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再看,旋轉前后B點和B’到A點的距離改變了嗎?

師:線段AB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線段AB上的每一個點都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并且每一個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像這樣一條線段繞著一個點旋轉的現象,鐘表上也有,請同學們拿出活動材料單

自主完成,開始。學生展示

師:旋轉角度是旋轉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線段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三、深化研究,旋轉圖形

師:如果是幾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旋轉后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線段OA、OB、AB組成的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請看,誰來讀要求?生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拿出材料單

和三角尺按要求轉一轉,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小結: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旋轉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狀都不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有三角形的位置變了。

師:(演示180°)請看△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答。

師:如果△AO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360°。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重合。

師:當△AOB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就會旋轉到原來的位置。

四、自主練習,應用拓展數學書第85頁第1.2.3題。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運動--旋轉,知道了旋轉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還知道了旋轉前后的圖形旋轉中心的位置不變,圖形的大小、形狀不變,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是三角形的位置變了。生活中人們利用旋轉的特點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邊演示邊講)旋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當你為生活的山重水復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獲一個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小塊方磚鋪滿某個平面。

教學難點:

計算鋪滿某個平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多少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小明家買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裝修了。媽媽讓小明設計自己的臥室怎樣鋪地磚。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幫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來研究一下鋪地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臥室面積

1、買地磚之前要了解哪些相關知識?

2、小明臥室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你們能幫他算算他的臥室有多大嗎?

(二)分小組討論,并填寫表格

所需地磚的數量,所需錢數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匯報交流方法

1、學生匯報交流

2、得出結論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四、全課總結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6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三個面,三條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并把研究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面”、“棱”的?哪種數法比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棱和面還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匯報,或有什么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現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么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棱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棱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最后量黃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數據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數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現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數據),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匯報、交流。

[評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學”過程,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傊?,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真正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7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把握自然數(0除外)按因數個數分類的數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經歷質數和合數這一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質數與合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因數、倍數、奇數、偶數、2、3、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本單元涉及的概念多,“質數與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運用較少,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2.把握整數按因數個數的分類法,理解和掌握質數與合數的特征,能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3.通過研究質數與合數特征的學習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每生一張。

【教學過程】

活動一: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1.引導學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數用整數、不用1”。

教師板書“1=”……“20=”,教師不言語,用手勢引導學生按要求說出乘法算式。

學情預設:學生中可能出現用1或小數的問題,師用手勢提醒“不用1”“用整數”。

2.師:按“用整數、不用1”的要求無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質數;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合數。

教師依次在這些質數的前面填上“質數”、“合數”,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師板書時說出“質數”和“合數”。

【設計意圖】

“活動一”全過程教師基本不言語,只用手勢或神情來組織教學,給學生一個神秘感,在創設靜謐的氛圍中靜心體會質數與合數的區別。

活動二: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1.師:“從這些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出質數都是奇數;對策:教師指出2是質數、15是合數;

合數可以寫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質數無法寫出乘法算式。

2.教師擦除“不用1”,學生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再進一步用因數的個數來探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師:觀察因數的個數,你又發現了什么?

從乘法算式中,學生很快并能清晰地發現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而合數則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別的因數(至少三個因數)。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討論:“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有兩個因數,一個是1,一個是它本身,1應該是質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的本身還是1,所以1應該只有一個因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把板書寫完整。

5.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怎樣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設計意圖】

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并嘗試根據因數的個數歸納出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學會運用質數和合數的特征進行判斷,充分感受到知識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活動三: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1.繼續尋找30以內的其它質數。

2.做一做:出示數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將數字卡片填入質數與合數相應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⑵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⑶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⑷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不斷的尋找、發現與判斷質數的練習中,使學生意識可以用合理的方法來判斷,鞏固質數與合數特征的認識。

活動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們各是多少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后匯報)

⑴兩個質數的和是10,積是21,他們各是多少?

⑵兩個質數的和是20,積是91,他們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

2.在括號里填上質數:

8=()+()12=()+()28=()+()

3.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剛才你們正在嘗試解決一道世界難題,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這個世界難題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呢?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一難題,但至今還未解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請同學們進行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們也可以查找相關書籍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在適度拓展中,嘗試解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小閱讀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時留有空間,讓學生課后探究。

活動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會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生活中有許多圖形,老師今天準備了4幅,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如果求它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課件逐一出示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讓學生發表意見。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隊旗的面是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圖一:是由三角形、長方形、加上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

圖二:作輔助線使它分成一個大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是由兩個梯形組成的。

師:為什么要分成兩個梯形?怎樣分成兩個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將它轉化成以學過的簡單圖形以及在圖中作輔助線。

師:是的,可以用作輔助線的方法將它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圖形來計算。

(板書:轉化)

大家想想,用輔助線的方法還有不同的作法嗎?

方法二: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作輔助線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圖三:是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新知探究

(一)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三角形+正方形)

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們分割成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3鞏固提升

(一)這是學校教學樓占地的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

(二)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三)下面各個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四)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正面。(單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七)如圖,有兩個邊長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蓋住的桌面的面積。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組合圖形,并能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已經學習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9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2、5、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三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閱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四、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說明本單元的研究范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后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征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數的特征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征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復雜,因此后安排3的倍數的特征。本部分內容對于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征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征。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征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征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即10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梢愿鶕|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五、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繼續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2、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1/4×3  4×1/4  12×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對比好門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

學生做第2題,教師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化成最簡分數。并同桌之間相互說說每個算式的數學意義。

學生做第3題,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并及時對有困難得學生進行幫助。

學生做第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能夠區分最少和最多這個數字范圍,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480×3/81≤80(千克)  180×5/6=150(千克)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1

教學內容

《除法估算》選自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51的內容。

教學思路

小學數學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肮浪恪痹趯嶋H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知識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除法估算”這一部分內容時,設計圍繞從學生剛經歷的秋游活動來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發現估算的題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價值、小組合作來交流估算的策略、嘗試解題來總結估算的方法、實踐運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設計理念

1、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經驗(除法計算)、直接經驗(秋游的感受)和現實世界(生活中的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2、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秋游場景引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后,出示秋游時拍的照片,詢問學生當時的心情,一下就讓學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遠足秋游,學生對步行印象極深。在導入新課前,就提供路程和時間,讓學生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復習,求出同學們步行每小時大約行多少米。接著讓學生把計時的單位改小,繼續求每分鐘的步行速度,便于我們判斷走得比較快還是慢。此時順利進入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的教學中。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行探究。

1、關于所需車輛的計算:

師:同學們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學問老師:“為什么不坐車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1)出示題目并講述:老師聯系車子的時候只有中型客車,每輛車子可以坐44人,而我們四年級參加秋游活動的學生一共有235人?,F在只有5輛車子可以用,你們認為夠嗎?

(2)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結果。(交流情況)

生1:我覺得不夠。因為235÷44≈6(輛),要6輛車子才可以?,F在只有5輛,所以不夠。

(240)(40)

生2:我認為夠了。235÷44,235的近似數取200,235÷44≈5(輛)。

(200)(40)

生3:我認為是不夠的,老師還沒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師,我用小數做的行嗎?

師:當然可以了。你課外知識真豐富!請你說說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結果求近似數就是約等于5,所以我覺得5輛車就夠了。

生5: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應該要向前面進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觀點,5輛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一輛車可以坐44人,那么5輛車大約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來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輛車才夠。

師:是啊,多出來的人怎么辦呢?不去了嗎?

師:我看,問題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中235,也就是被除數的取近似數出現了分歧,那先來解決除數取近似數是怎樣統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保留整十數。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是被除數到底該怎么考慮求近似數呢?在現實生活中來考慮這個問題,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生齊:生1說的那種。

生2: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不夠的,剛才沒有仔細考慮。

師:那就是說,被除數取近似數時,要考慮盡量和原來的數接近。

生8:老師,那230也接近235的,為什么要取240呢?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9:因為240÷40是整數6,計算方便,算得快。

師:為什么會這么快?

生9:因為我想乘法口訣:四六二十四

師:這個方法真妙啊!把除數的近似數求出來后,用乘法口訣來想,找個最接近被除數的,把它取作被除數的近似數。你真會動腦筋!

師:(小結)我們用估計的方法求出了5輛車是不夠的,所以決定遠足秋游,還能觀賞沿途風光呢,倒也是一舉多得。

2.關于纜車票價的估算(出示纜車圖)

(1)理解價格表

師:到了坐纜車的地方,同學們可興奮了。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這張價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嗎?(指名學生發言)

生10:大人坐纜車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兒童的票價是大人的一半。

師:兩人說得都很棒,生11補充得更好,那按價格表的說明,同學們每人應該付多少錢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師:老師要負責付同學們的費用了。請大家幫忙算一下:一個人的票價是15元,我們班級有58名同學參加秋游,那么該付多少錢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13: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們小組認為老師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師: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該聽誰的呢?

生15:我們小組是列豎式計算的,其實只要15×58=870(元)

師:同樣是估算,相差300元,這里就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估算目的是計算快速,但也要注意準確。大家想知道事實上老師付了多少錢嗎?

(學生紛紛猜測)

生16:老師,我想您付的錢應該比870元少。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16:因為我想集體乘坐應該可以優惠的,很多地方集體購票都可以打折的。

師: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的確如你所料,老師實際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紛紛點頭。)

師:58個同學乘坐纜車,總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約多少錢嗎?

列式:775÷58≈

生解答后交流:除數58的近似數是60,被除數考慮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數是780。師板書:775÷58≈13(元)

三、提供數據信息,鼓勵學生自選解題。

在學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組信息,讓學生選擇其中對于自己想了解的情況有用的數據,進行計算解答,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反思:

這堂課上得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在實踐后的體會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边@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與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2

教學內容:

P60—63的內容。

教學目的:

讓學生學會乘法估算方法,并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估算方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教學例5

(1)投影出示例5圖,讓學生說說題意,明確此題并不用求出準確數,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師板書:49×104≈

(2)學生討論估算方法

(3)匯報:

生:49≈50104≈100

50×100=5000,應該準備5000元。生:49≈50104≈110

50×110=5500,應該準備5500元。

(4)比較:

師:誰的估算好一些?為什么?生:第二種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帶多少錢,在估算時要把近似數取大些,才不會造成錢不夠的`現象,所以這道題用第二種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估算方法。

二、鞏固練習

1、P61、1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不一樣,只要是正確的都給予肯定,不作統一要求。

2、P61、2—4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組內交流估計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業

P62、6,P63、8、11。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并為自身以后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并結合考慮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發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后,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制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可以經過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并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39;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圖案2

圖案3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6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④匯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③如果收集的數目較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②把數據的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并會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補0。

教具

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數乘小數(2)。(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那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

1、理解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2、正確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會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補0。

(出示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生齊讀)

過渡:要想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還要靠同學們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看自學指導。

三、自學指導(出示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師讀)

認真看課本第5頁的例4,看圖、看文字,重點看黃底色部分的內容。思考:小數乘小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

5分鐘后,比誰會做與例題相類似的題。

四、先學

過渡:現在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自學效果。

1、看一看

生看書自學,師觀察督促學生緊張自學。(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不宜輔導學生)。

2、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過渡:看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老師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效果怎么樣?有信心挑戰嗎?

(1)師抽三名后進生上臺板演第6頁做一做,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寫。(時間3分鐘)(要求:字體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

(2)生獨立完成,師在巡視過程中收集出現的問題,進行第二次備課,以備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師:做完的請舉手?(確保全部都做完后)觀察堂上板演的內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舉手上堂補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筆把出錯的部分劃掉,再在旁邊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討論(議一議)

過渡:下面我們共同來看一看板演的同學寫的對不對,比一比,看誰觀察的最仔細。

師:認為對的請舉手?并追問:

(1)小數乘小數時,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想?(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都去掉,使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

(2)當把因數的小數點去掉,兩個因數都擴大了一定的倍數,那乘出來的積發生了什么變化?(兩個因數都擴大了一定的倍數,乘出來的積也擴大了兩個因數擴大的倍數的積。)

(3)要想得到正確的積該怎么辦?(再把擴大后的積縮小一定的倍數。)

(4)小數乘小數我們應該怎么算?(師板書:小數乘小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乘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積的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4)評議板書和正確率,全對的打100分,書寫好的畫小紅旗。

(5)對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錯誤的訂正。

3、拓展練習(做一做2)。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

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兩個因數的小數點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__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寫一寫!

六、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誰想來說一說呢?(學生說對,教師不必重復。)

七、當堂訓練(練一練)

列豎式計算。

6.7__0.253.5__0.3

2.56__0.320.37__2.9

0.56__0.180.18__2.5

過渡語:同學們在這節課中表現的真棒,下面,大家就運用新知識來做作業吧,有信心做全對,字寫端正的同學請舉手?

八、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乘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積的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五年級簡單的數學教案篇18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后一節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了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于探索數學問題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握不規則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3、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子里發現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3)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則物體”。(板書:規則物體)

4、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狀的物體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說出具體形狀的一類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為“不規則物體”。(板書:不)

5、現在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課主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后面的實驗做鋪墊,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p>

6、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則的物體,我們能直接把它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有趣的測量,共同來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二、新授

(一)測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匯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果的體積?為什么?(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確實能比較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體積)

仔細觀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呢?那么,現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體積)

現在,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0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么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4、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則的芒果轉化成了規則的圓柱體)

5、像剛才這樣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實驗:用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

(二)測量石頭的體積

1、現在老師也想進行一次測量,我想測的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該選擇什么工具來測量呢?為什么?(選擇長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呢?在小組內和你的同伴說一說。(討論后,學生匯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強調:要從里面測量)

出示數據: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觀察水面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這樣放行不行(豎著)?為什么?(石頭沒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頭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據屏幕上顯示的數據計算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頭的體積。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則的石頭轉化成了規則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教師調換實驗用品進行第二個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器來進一步探索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會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適時強調,測量時要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p>

7、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用過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出示“數學萬花筒”,學生讀。

(三)測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現在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機會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是多少?(凈含量:260mL)

2、現在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p>

3、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誰能來說一說?

(四)總結

通過這幾次的實驗,我們發現:不管是“排水法”還是“溢出法”,實際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什么呢?(將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p>

三、質疑

看書頁,對于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高3dm,放入一個不規則物體后,溢出30升的水,這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p>

(二)解決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一個石塊后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棱長20厘米,現裝有深度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對比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p>

第二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長方體長8分米,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铩铩?/p>

3、一個棱長為15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深8厘米,浸入一個不規則的鋼塊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p>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轉化成規則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練習:那么,你能想辦法測出一粒黃豆的體積嗎?(學生匯報)

一粒黃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水面的升高情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先測量出一定數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量,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板書設計:

轉化

有趣的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規則物體的體積

V正=a3芒果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V長=abh石頭下降

瓶子溢出

674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会议会展活动拍摄_年会庆典演出跟拍_摄影摄像直播-艾木传媒 | 直读光谱仪,光谱分析仪,手持式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创想仪器官网 | 岩棉切条机厂家_玻璃棉裁条机_水泥基保温板设备-廊坊鹏恒机械 | 洛阳永磁工业大吊扇研发生产-工厂通风降温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实洛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精密冲床,高速冲床等冲压设备生产商-常州晋志德压力机厂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成都热收缩包装机_袖口式膜包机_高速塑封机价格_全自动封切机器_大型套膜机厂家 | 口信网(kousing.com) - 行业资讯_行业展会_行业培训_行业资料 | 二手Sciex液质联用仪-岛津气质联用仪-二手安捷伦气质联用仪-上海隐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山东信蓝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 5nd音乐网|最新流行歌曲|MP3歌曲免费下载|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免费听mp3音乐 | PAS糖原染色-CBA流式多因子-明胶酶谱MMP-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烧卖机厂家_饺子机_烧麦机价格_小笼汤包机_宁波江北阜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金属检测机_金属分离器_检针验针机_食品药品金属检探测仪器-广东善安科技 | 立式矫直机_卧式矫直机-无锡金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彩超机-黑白B超机-便携兽用B超机-多普勒彩超机价格「大为彩超」厂家 | 扬尘监测_扬尘监测系统_带证扬尘监测设备 - 郑州港迪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_深圳职称评审_职称评审-职称网 | 衬塑设备,衬四氟设备,衬氟设备-淄博鲲鹏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SMC-ASCO-CKD气缸-FESTO-MAC电磁阀-上海天筹自动化设备官网 | 镀锌角钢_槽钢_扁钢_圆钢_方矩管厂家_镀锌花纹板-海邦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 POS机办理_个人POS机免费领取 - 银联POS机申请首页 | EPK超声波测厚仪,德国EPK测厚仪维修-上海树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小型铜米机-干式铜米机-杂线全自动铜米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铣刨料沥青破碎机-沥青再生料设备-RAP热再生混合料破碎筛分设备 -江苏锡宝重工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_IC China_半导体展_集成电路博览会_智能制造展览网 | 刑事律师_深圳著名刑事辩护律师_王平聚【清华博士|刑法教授】 | 风化石头制砂机_方解石制砂机_瓷砖石子制砂机_华盛铭厂家 | 炉门刀边腹板,焦化设备配件,焦化焦炉设备_沧州瑞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定制/定做衬衫厂家/公司-衬衫订做/订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国际学校_国际学校哪个好_国际课程学校-国际学校择校网 | 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细胞膜-标记二抗-上海复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农业四情_农业气象站_田间小型气象站_智慧农业气象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蒸压釜-陶粒板隔墙板蒸压釜-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磁力抛光机_磁力研磨机_磁力去毛刺机-冠古设备厂家|维修|租赁【官网】 | 厂厂乐-汇聚海量采购信息的B2B微营销平台-厂厂乐官网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