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
數學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一直以來都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分存在著,在經歷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后逐漸趨向成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1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搭積木。
二、動手操作
1、搭積木
師:取出你們的積木,小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組完成后推薦一個展示作品,并說說用了怎樣的積木塊拼搭的。
(可能已經有小朋友能說出其中幾種形體的名稱了。)
2、分一分
師:我們的小設計師真棒!
如果老師請你把這些積木分分類,你打算怎樣分呢
小組合作分一分。?
學生合作探索,邊分邊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
指名交流:小朋友把它們分成了幾類?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呢??
學生交流分的結果及想法,逐步達成共識,分成四類。
三、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⑴、我們來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積木,(一起感知長方體),它們的面是平平的。
而且有大有小。我們把這一類形體叫做“長方體”,(出示立體圖形)請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積木。?
2、認識正方體
主要和長方體比較,一樣也是平平的面,但是這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樣大的,我們叫它正方體。
3、認識球
可以讓學生看看,想想,這個像什么?自己取取名字。
摸一摸,它的面是曲的。
4、認識圓柱
摸一摸,上下兩個面是平平的圓面,側面是曲面。這叫圓柱。
生活中見像圓柱一樣的東西嗎?——鉛筆,吸管,柱子等等。?
5、鞏固
師: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腦子想這四個圖形。現在老師說一個名稱,請你想一想是什么樣的?再動手拿一拿。?
四、鞏固認識,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請你找朋友連一連。
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他們的朋友嗎?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這兒有一堆積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狀?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
請同桌合作,找一找、數一數分別有幾個,填在書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時教師演示分類,學生一起統計驗證。?
3、“想想做做”第3題
小紅的弟弟把一些積木排成了一排,你看到了什么?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從左邊起,第幾個是球?第幾個和第幾個是正方體?球的左邊是什么?右邊呢?
4、議一議。?
如果讓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較愿意選擇哪些形體的積木?為什么呢??
學生結合形體的特征、外觀等各抒己見。
五、總結
請你談談這節課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識,增加了什么新本領,好嗎?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2
教學內容:
P56、P57頁8和9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會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
2、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計數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數感
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心算計數
教學準備:
課件
一、創設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孫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花果山去觀光好嗎?
二、探究知識
1、8的加減法
A、獨立思考
你們看,咱們的山上景色不錯吧,看小猴子們都下山來歡迎呢,出示課件圖
出示課件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嗎?
說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寫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說出加法的意思,樹上有6只猴,樹下有2只,一共有幾只?
B、評價,你認為誰寫的好?理由呢?
C、小結:同樣一幅圖,我們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減法,只要能正確地說清圖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樹,結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課件出示:兩棵桃樹,一棵樹上有7個桃子,一棵樹上有2個桃子
請你們用學具代替桃子來擺一擺,然后獨立寫出算式。
誰愿意向大家說出你的算式,
評價:你認為哪個組寫的好?
三、練習
1、動畫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為踢進2個,網外7個,看圖,你能寫出幾個算式?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2、學生分組拿出數字卡片,同組兩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兩個數。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蘋果的游戲來完成。
四、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么?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3
單元教學目標:
1、發展觀察、操作、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2、過觀察實物,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會進行辨認。
3、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4、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測量。
5、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的長度。
第一課時: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出示玩具汽車,學會觀察物體
第一步:
1、觀察玩具汽車,學生分別站在汽車側面和后面兩個不同的方向觀察。
2、分別把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后面對著全班,讓學生說一說這是誰看到的?
3、小結: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讓學生站在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后面觀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2、與同伴進行交流。
第三步:
1、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說一說。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進行觀察物體。
二、實踐操作,鞏固觀察方法
1、第1題:下面哪一輻圖是淘氣看到的?
(1)先說說淘和笑笑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
(2)給淘氣看到的打勾。
2、第2題:它們看到的是哪一面?連一連。
(1)說一說小貓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連一連。
3、第3題:看一看,說一說。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按要求完成題目。再交流評議。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體?
三、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在家找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做好記錄。
第二課時:桌子有多長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疑問
1、估一估、說一說: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2、小組討論:你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課桌有多長?
3、小組代表發言,說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筆、文具盒、書、本子、橡皮等)
二、學習厘米與測量方法
1、疑問過渡:為什么我們同學說的數都不相同呢?該怎么呢?
2、為了讓我們得到數據相同,我們要用相同的工具來測量,要用相同的單位來計數。我們可以用“尺子”。
3、認識尺子,學習厘米。
(1)出示尺子,認識尺子。
(2)認識刻度,學習厘米。先估計1厘米的長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每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也可表示為1cm。
4、聯系實際,說一說什么東西的長大約是1厘米的?
5、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
6、說一說你的測量結果與測量方法。
7、小結測量方法:把一端對準0刻度,根據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讀出數值。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第1題:先讓學生估計并說一說大約數;再請學生進行測量;最后讓他們看看自己估計得是否準確?
2、第2題: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錯的題目,說說怎樣量才正確的?我們在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第三課時:去游樂園
教學目標: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對米的概念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師:去年我們參加了體檢,大家還記得咱們的身高嗎?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幫你量一量,有沒有長高啊!長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課題米的認識。
二、學習米
1、估計“1米”大約有多長。
2、感受1米的長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邊物體的長度有1米的東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個厘米。
板書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計教室里物體的長度,然后再進行測量。
三、實踐練習,鞏固知識。
1、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題目:P16試一試。
2、一張課桌大約有多高。
誰猜對了?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學生觀察圖,然后獨立完成。
完成后核對。
5實踐操作p17第4題。
四、總結
這堂課你感覺學什么最難。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第四課時:估一估,量一量
教學目標:
1、能選用恰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讓學生估計我們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長?
2、師生測量。
當出現不足1米時,學生討論如何來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來表示。
二、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1、試一試
(1)講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長是——-m——-cm
(3)門的高是——-m—cm
(4)從地面到窗臺的高是—m——-cm
學生先估計,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體的數值。填寫。
2、練一練第1題,
同桌合作,先估計,再進行測量,然后再把正確的數值寫在數上。
目的是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
3、估計淘氣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
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后,再獨立完成。
核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
內容是P19第三題。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組里交流,誰比誰高,誰比誰矮?然后小組里進行測量。
三、實踐運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長度大約是10米?
(2)到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活動。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課后延伸
回到家里,對自己家里的一些物體先進行估計再測量。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接觸1~10各數,經歷簡單的數數過程,并在數1~10的過程中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
能力目標:能正確數出圖中的物體各數。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數一數,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數過程。
難點:從具體實物過度到抽象的點子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兒童樂園里玩嗎?老師前幾天就去了兒童樂園,還帶回來一張圖片呢,你們想看一看嗎?(出示圖片)
帶領學生觀察圖片,進行教學。
二、學習新課
1.讓學生數圖上的物體個數
同學們,兒童樂園里非常熱鬧,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訴大家嗎?
誰能告訴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導學生在表述的時候說清各種物體在圖中的位置。)
總結:燦爛的陽光下,綠樹成陰,鮮花怒放,鳥兒歡快地唱著歌,花蝴蝶歡樂地飛舞著,小朋友們自由自在地在兒童樂園里盡情游玩著,他們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看!他們笑得多開心呀!學完今天的新本領,咱們也到兒童樂園去玩,好嗎??
2.提問:圖上畫了滑梯、秋千、木馬等東西,還畫了人、鳥、花等,你能數出每一種有多少個嗎?(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數,并指出在數較多的物體時,可以數一個輕輕地劃掉一個,防止遺漏。)
師啟發:小朋友,你能說出___有幾個嗎?(對于說的又快又準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學生喜歡先數什么就讓他們說什么,不要限制先數哪一種,保持學習熱情。對于比較難數的數目,要引導學生有次序的數,防止重復或遺漏。如果有學生數的角度與書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師也應該加以肯定。)
3.總結方法。
(1)開展討論:怎樣數數又對又快?
(2)小結:數數時,要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可以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這樣就不會多數或少數了;如果數的是畫在書上的圖,可以用筆點著數,或者數一個用筆作一個記號,這樣數就又對又快了!最后數到幾,就說明一共有幾個物體。
我們再來數一數圖上物體,看誰數的最快
4.用點子圖表示個數。
提問: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哪些符號表示?
討論:我們就先用點子來表示吧!有1個滑梯就用1個點子表示。(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秋千的個數?為什么?(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木馬、小飛機、蝴蝶、小鳥、氣球的個數?(出示點子圖)
探索:圖中什么物體的個數可以用7個點子來表示?8個點子呢?怎樣表示氣球的個數?(自己在書上畫好)10個點子表示什么?(一個一個讓學生完成)
三、聯系生活,進行實踐
1.送小禮物
說明:只要完成紙上的題目就能得到一個小禮物。
題目: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
2.找數活動
(1)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著多少個數?
(2)找一找我們教室里藏著多少個數?
過渡:不但在我們身邊藏著很多很多數,其他地方也到處充滿著數學。今天回家就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自己家里藏著多少個數。
四、總結提升,激發學習責任感?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從現在起認真學習數學,與數學交朋友,長大后為祖國作貢獻。
五、作業設計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著多少個數。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的教案模板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和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
師:數字卡片一套(1―――10),小豬、小免卡片各一張,錄音機
生:學具盒一個,數字卡片一套(1-10)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主動探討,獲得新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小免、小豬的卡片各一張并板書在黑板上,
問:瞧,這是誰?他們倆準備去干什么?誰來猜一猜?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豬怎么說?(放錄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準備去參加義務勞動呢!)小朋友,你們想一起去看看嗎?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A:出示書中第6面的圖畫:
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學生數一數)
B:問:小免去搬磚,有幾只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
師: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么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4學生書空并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3、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A:問:小免和小豬比,誰多,誰少呢?
B:學生操作:用圓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豬在桌子上擺一擺。
C: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演示
師:小免比小豬多。也就是幾比幾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板書:4>3老師介紹大于號,學生書空
問:你能讀這個算式嗎?
師:小免比小豬多還可以怎么說?
板書:3<5介紹小于號4、小于號與大于號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
4、現在,你能用大于號、小于號、等號說一個算式嗎?
三、鞏固
1、說一說
問:請你再仔細看一看圖,你還能用多或少說一句話嗎?(4人小組討論后匯報,可以不舉手,誰先站起來誰就先說)
2、猜一猜
A:老師從1―――10的卡片中任選一張,請學生猜卡片上的數是幾,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對為止。
B:指名一學生拿卡片,老師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誰猜得對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學生搶答)
4、試一試
模擬活動:把4塊同樣的糖放入相應的4杯水中,讓糖溶化。請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請你說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