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依據這一變化規律,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2、經歷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體會觀察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3、感受數學知識中的邏輯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法學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導探究。
2、學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成問題激興導入
1、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師:知道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哪部分內容嗎?
師:你看了這個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向哪移?變化?)
師:帶著問題學習會讓我們的學習過程更清晰,學習目的更明確。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解決心中疑惑。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利用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發問。這些“問題”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們急于探究新知的動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孫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動畫,將情境中的數據列出,感知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及小數大小變化。
師:課前老師通過和同學們交流知道同學們都愛看西游記,這天師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經的路上,突然殺出一個妖怪,想不想看當時是什么情況?(放動畫片)
(設計意圖:孩子好動,喜歡動畫,這一環節設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精神集中起來,并通過動畫,讓學生初步感知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為探索有什么變化規律作好準備,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我要探索”的沖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從情境中提取數據讓學生填空
0.009米=(9)毫米①
0.09米=(90)毫米②
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
1、推導右移規律。
引導學生借助整數部分,從上往下觀察
(1)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小組討論交流)
總結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分別把3式與1式、4式與1式作比較再研究提出的問題。
生討論。
整理并總結出右移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2)搶答填空題。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3)拓展:利用這個規律說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四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0倍。
2、推導左移規律。
(1)猜測
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會變大,猜一猜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有什么變化?
共同驗證
整體觀察: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越變越小。
(2)引導學生借助整數部分,從下往上觀察
小組討論交流: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全班交流)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數學語言講究精確,師強調縮小到原數的)
分別把2式與4式、1式與4式作比較研究提出的問題。
同桌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總結出左移規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3)搶答填空題。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
(4)拓展:利用這個規律說出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教師有目的地進行引導、提問,把“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與“小數大小的變化”聯系起來,學生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緊張愉快的教學中,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
3、記憶規律。
(1)用最短的時間記憶規律
(2)和同學們分享記憶小竅門。
(3)、一起總結小數點歌謠
小數點,真調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擴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縮小十()、百()、千()……
(4)選擇性地提問規律。
4、解答課始提出的疑問。
我們課始的疑問有答案了嗎?
擦掉問號改成感嘆號。
質疑:小數點無論是向左移動還是向右移動,位數不夠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辦?
用數字“0”補齊。
三、鞏固應用內化新知
1、幫助師徒四人闖過數學王國的關卡。
2、幫助小豬快餐店解決困難。
快餐店價格中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讓價位變低。
(設計意圖:多層次練習,是加強對新規律的鞏固和運用,達到活學活用,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有形象方法記住小數點向右移,原數變大,小數點向左移,原數變小,加強記憶效果,并利用所學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思維習慣)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_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_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乘除法口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能靈活應用因數和積的關系,商變化的規律正確熟練地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合作精神。
重點:乘除法筆算的方法,積的變化規律,商不變的規律。
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具: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本節課對乘法和除法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復習乘法和除法。
2、打開數學書看第三單元和第五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問:你認為這兩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你最容易出錯?
二、復習知識點
1、復習口算
直接說結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說一說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復習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說一說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復習積的變化規律,商不變的規律。
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的積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據什么算出結果的?
4、復習筆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組織學生筆算,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決問題
1)甲火車14小時行駛1750千米,乙火車10小時行駛1350千米,哪列火車快,快多少?
指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式計算。
路程時間=速度
2)有26條船,每天收入780元,照這樣計算,現在增加了15條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總復習9、10
四.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48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具準備:
學生學具和計數器。
活動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數。
教學時可以從媒體中收集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3)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9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教學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雖是新知識,就知識本身而言,學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收集的資料,放手讓學生學習,通過觀察比較,在讀寫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改寫大數的必要性。通過作業的反饋,學生知識掌握的標較好,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大數的改寫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給學生的,怎樣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本案例中做的還不夠,需要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四年級數學下冊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