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及學唱《保衛黃河》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來歷及相關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超殺敵、誓死保衛祖國的民族意識,感受作品磅礴的氣勢及其所蘊含的愛國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通過欣賞歌曲《保衛黃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3、學唱本歌曲,特別是學習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學習,達到學生能跟隨老師指揮正確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協奏曲與合唱曲的不同。
教學教具:
多媒體設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課堂,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來自濱城區三河湖一中的賀建華,能和清怡中學八年級--班的同學們一起來上今天的音樂課,我感到很榮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課堂上積極發言、踴躍參與、認真學習,配合老師完成今天的教學任務,同學們有信心嗎?-----謝謝同學們,真心的希望我們從此成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然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播放視頻(2.00)
1、同學對這段視頻中的歌曲熟悉嗎?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兒?
2、你們看了這段視頻并聽了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說是你聽了這首歌曲后,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激動、激昂、充滿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學們都知道《保衛黃河》這首歌曲選自《黃河大合唱》,那么同學們了解《黃河大合唱》嗎?(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戰爭中產生的最成功的大型聲樂作品。這部作品以我們偉大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發生過的事情,表現了抗日戰爭年代里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拼搏,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反帝斗爭中必勝的堅定信念,抒寫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啟迪人們起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常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于史詩性和戲劇性,多用樂隊伴奏。)知道它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發出了戰斗的呼號、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激勵著無數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七樂章的這的首歌曲《保衛黃河》------------------(板書)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0頁-------首先請同學們把課上這首《保衛黃河》認真欣賞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師的問題,認真聽噢~~~~~~~~(播放范唱)(1.30)問題一: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齊唱與輪唱
4、齊唱與輪唱在力度上有什么變化?
5、齊唱與輪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樣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是你聽了音樂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畫面?)
聽一遍一次回答三個問題,好像很難,那我們再聽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齊唱與二部輪唱,二部輪唱時,男聲先進的還是女聲先進的?
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齊唱雄壯有力,輪唱輕快活潑。
那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雄壯有力的齊唱,表現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抗日必勝的信心。輕快活潑的輪唱,表現我們的游擊隊員靈活的打擊敵人,此起彼伏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們也受到了在那艱苦的戰爭時期,革命先烈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學們聽了這首歌曲的感覺是什么?(昂揚、激動、熱血沸騰,真想怎么樣?拿起武器打擊敵人)
那我們就把這首歌曲學會好不好?-------那看課本-------問題:這首歌曲是什么調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指揮圖是怎樣的?學唱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分好聲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齊唱與二部輪唱唱曲。那男同學志女同學分開,各自作為一個聲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們先來解決一下個別旋律的問題,請認真欣賞歌曲,把自己認為困難的旋律作個標記,我們一起來解決。
[如果沒有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強調一下幾個地方:前附點八分與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變化(齊唱與輪唱時的變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師指揮,跟范唱練習(挑一個到兩個指揮好的學生上臺一起指揮)---------教師指揮,跟伴奏練-------期間可選出兩位或兩組同學進行表演練習輪唱。
簡單的相互交流,練習最后一遍,進行表揚。(至此用32分鐘)
三、拓展
《保衛黃河》這部合唱曲是《黃河大合唱》中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樂章,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由《保衛黃河》改編的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同學們聽完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樂曲中出現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會請幾個同學你唱一下的,認真聽噢)
2、通過欣賞這首鋼琴協奏曲,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請你談一下(硝煙彌漫、戰馬奔騰的戰場,游擊健兒英勇殺敵。革命隊伍千軍萬馬、不可阻擋的氣勢,以及戰士們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播放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7.00)那同學們現在來想一下,我們的合唱歌曲《保衛黃河》與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有什么不一樣?合唱曲特點:聲樂曲(由人來演唱)、有歌詞、通俗易懂,可以根據歌詞提示發揮想像。協奏曲特點:器樂曲(由樂器來演奏)、無歌詞、較難理解,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合唱曲,能更準確的表達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 (協奏曲,表達感情具有相對的不確定性,但能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四、小節
同學們,《黃河大合唱》這部音樂作品激活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記憶。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他養育了我們中國13億人民。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運用同桌或小組進行采訪對答,掌握對答的方法。
2、運用競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進入情境
1、導入:上課前剛結束十月份文明生和進步生的評選,王鉺平和薛超分加緊當選,請這兩位同學作好準備,其余的同學也準備好,你將作為小花電視臺的記者去采訪他倆。
2、提出要求:即席對答是指預先不清楚采訪內容,在常態下接受采訪的回答,那你應該聽明白采訪要求及內容,一般方法是邊聽邊思考,抓住自己清楚的先回答。引出采訪人的采訪目的,然后再作具體地回答。回答時要先想后說,注意說話條理,做到回答清楚明白,令人滿意。
二、分層訓練:
1、聽清問題。要正確回答,必須先把采訪人的問題聽清楚,弄明白。不明白,可采用清楚的先回答,或向采訪人作反問等方法把采訪人采訪目的弄清楚。
2、打好腹稿。聽清楚問題后,分清回答的主次先后。一般先回答簡單的問題,熟悉的問題,后回答復雜的問題,陌生的問題。在回答問題時要先打好腹稿,這就是在腦子里列個說話的提綱,應該從哪幾方面來說,如問:“你的進步取得自己作了哪些努力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打好這樣腹稿:1、提高改正缺點的認識。2、采取的措施:(1)每天記日記檢查自己的行為;(2)請要好的同學督促和幫助;(3)及時找老師征求意見;(4)向進步大的學生請教經驗。3、進步的體會,這樣回答就清楚了。
3、回答要具體。在打好腹稿的基礎上,一般回答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進行回答。如回答“作了哪些努力”這個問題時,講每天記日記檢查自己行為,可先講這個方法來說明,也可用具體事例說是,再說自己記日記后,促進自己進步的具體例子,這樣給人以說服力。
4、態度要謙遜。在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首先要表示謙虛。接觸時可說,“我進步不大,這些進步都是老師教育和同學的幫助的結果,你要了解請問吧!”在采訪中可說:“我說得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結束時還應該說:“請多提意見,我可求得更大的進步!”其次要誠懇,有什么說什么,推心置腹的交談,這樣才能把意思講清楚,給采訪人留下好的印象。
三、結合實踐,同桌進行訓練。
四、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評價優秀。
五、布置作業:根據采訪對答,寫一篇采訪稿,向學校投稿。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這次“積累運用”安排了“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讀背古代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閱讀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語的意思,練習說成語。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背誦五組古代名言警句,豐富語言,增加積累。閱讀短文《文與刻畫竹》,了解短文主要內容,理清短文的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 啟發導入。同學們,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或閱讀文章時,會發現許多人的語言特別生動、有趣,說出來的話很有哲理。實際上,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平時多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對我們的說話、習作會大有幫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幾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 引導學生自讀自背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句子,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互相朗讀、背誦。
3 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閱讀”
1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是從什么故事引申出來的?
2 自讀課文,明確要求。
(1)通讀短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與可畫竹有沒有什么秘訣?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3)質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 檢查自學情況。
(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文與可畫竹有什么秘訣?找出有關語句。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4 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5 講“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師提示:講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敘述的順序。
(2)學生練習講故事。同位對講。
(3)學生找同伴講故事。
作業設計
在課外書中找一些有意義的、給人啟迪的名言警句,把它們摘抄下來并背誦。
板書設計
積累 運用五
讀讀背背——名言警句
閱讀——胸有成竹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演課本劇《陶罐和鐵罐》”。深化對課文的學習,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當我們學完課文《陶罐和鐵罐》,文中陶罐和鐵罐這兩個形象一定給大家留下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要把這篇文章編成課本劇來表演。
二、組織學生討論
1 怎樣改編課文中角色的語言?怎樣演出不同角色的神態?
2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看法。
三、表演課本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語文與生活: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指導正確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讀書。
教學過程: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7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題。
2、你能體會出老師這么講的意思嗎?
讀書貴疑,在讀書的過程中提出疑問,并努力解決疑問,就能夠獲得真知。
3、齊讀老師的話,深入理解老師話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讀題
2、書怎么可以煮呢?你對煮書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煮?你覺得哪些書要煮?哪些書不要煮呢
4、你覺得該怎么煮書呢?(分享曾經煮熟的收獲)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他針對讀書中可能存在的誤區,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讀書方法,讓我們一讀一讀,看看從中你有什么收獲?
2、自由讀讀四則名言,交流從中得到的收獲。
3、齊讀四由名言。
4、抄寫四則名言。
四、補充一些名言分組進行研讀,并交流收獲。(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五、作業
課外記熟這四則名言,找來魯迅的名著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誦讀與積累,提高閱讀量,激發學生多渠道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閱讀經驗,陶冶學生的情操。
2、寫好鋼筆字。
教學過程:
一、誦讀與積累
1、審題。
2、自讀《今古賢文》,弄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交流對《今古賢文》的理解。
4、練習誦讀,準備表演。
5、配樂表演。
6、背誦 形式:小組比賽背誦;集體背誦;接力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審題。
2、這句話出自《學與問》,讓我們一起認真讀這兩句話,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含義。
3、指導書寫。
(1)觀察作品,整體感知,從大小、布局、形狀上去觀察、揣摩。
(2)練習,書寫時注意用筆的輕重 ,講求提、按、頓、挫。
(3)反饋。
(4)面批,并進行指導
4、小結。
三、作業。
1、讀背誦讀部分內容。
2、寫一段話,用上《古今賢文》中的句子。
3、練習寫好鋼筆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推薦一本書。
2、學寫毛筆字。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