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2、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3、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了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詞讀通順。
2、再讀詞語,理解詞義——“西塞山、鱖魚、箬笠、蓑衣、不須歸”等。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學生圈畫,交流。
你找到了幾種景物?
3、一起看九種景物, 看著看著 ,這九種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這首詞。
4、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作者僅用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老師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還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了,你們感受到了嗎?
請聽老師讀這首詞,然后告訴我,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詞人向遠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
西塞山:郁郁蔥蔥,不是墨線勾勒,而是綠色渲染的山水畫。
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么快樂而悠閑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5、讓我們把這樣的美景讀出來吧。
四、入情入境,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
悠然自得的漁夫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里的“歸”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須歸”。
1、同學們,讓我們聯系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所以這里的不須歸是指回哪里?后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
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不愿歸的情感。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
3、我們學過的《江雪》,這首詩的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同是漁父,為什么《江雪》中的漁父如此孤獨郁悶呢?有理想卻不能實現,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六、作業。
1、背誦《漁歌子》。
2、根據《漁歌子》想象畫面寫一篇文章。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2、教學難點:在閱讀中體會“小貓的淘氣可愛”,學習作者胡寫作方法。
三、學生分析: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基于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學本課應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理清脈絡,通過朗讀和對重點詞句的推敲,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學習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體會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授課老師這節課突出了課文學科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的和諧統一。
四、教學內容分析:
《貓》是作家老舍寫的。它以觀察精細獨道、內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為四年級學生提供了絕好的讀寫范例。教學中我們應從課文本身的特點出發,學習本文具體記敘和真實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品味語言的運用上多下功夫,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作者著眼于貓的性格刻劃,先寫了大貓的“古怪”之狀,后寫了小貓的“淘氣”之態。作者寫貓的“古怪”,是通過“老實”與“貪玩”,“貪玩”與“盡職”、“溫柔可親”與“一聲不吭”,“什么都怕”與“那么勇猛”等矛盾性格展現的,而貓的這些矛盾性格又不是同時表現出來的。因此,作者運用“古怪”一詞,無非是說貓的性格“變化不定”,“很難捉摸”。作者觀察精細,體驗獨道,準確把握住貓的習性特點,用對比式的描述,全面展示了貓的古怪性格的內涵,給人以飽滿流暢、情味濃厚之感。
五、教學媒體與資源的選擇運用
媒體資源
六、教學實施過程
(一)復習“古怪”。
師:貓是惹人喜愛的動物,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老舍先生家里的這只貓的古怪,它既老實又貪玩、盡職;高興的時候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它有時膽小,有時候勇猛。
出示:請你選擇一組詞語同桌說一說貓的性格是怎樣古怪的呢?生:根據選擇的詞語匯報。師:我們聽了三位同學的介紹,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貓的性格的古怪,那么貓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相機板書:古怪。)
(二)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觀看小貓可愛視頻,感受小貓的淘氣可愛。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把寫小貓淘氣可愛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討論:貓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觀察下面插圖:
3、學生交流匯報。
(1)小貓摔疼了也不哭,作者好像夸它呢,嗯,小貓你挺勇敢的,是不是呀!師小結:我覺得作者太疼愛這只貓了,就好像是表揚自己的——孩子一樣。老舍不就是把他家的貓當成孩子了嗎,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的前4句話。(指名讀)師: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小貓的淘氣可愛呀?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2)它到院子里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體會到小貓的淘氣可愛。觀察圖片師:老舍先生是怎么說的呢?(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相機板書:生機勃勃天真可愛
4、指名讀、齊讀第4自然段,要能讀出小貓的淘氣可愛。
5、其實我們從課文的很多句子里都會發現寫貓的可愛,請大家把全文連起來讀一讀,找出這樣的句子,然后和同桌讀一讀。
6、指名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
7、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說一句話。指名同學說一說。
(三)領悟情感
師:我們學完了課文,我們發現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既古怪又可愛,他是怎樣把這只貓寫得活靈活現的呢?把全文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老舍先生寫得特別有趣,他把貓當做了朋友,當做了家人,當做了自己的兒女,他特別喜歡貓,只要有真愛,就會活靈活現。
師:同學們在讀書時從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那么,貓對主人有沒有感情呢?生:我認為有感情。它還跟主人撒嬌呢!
生:課文中寫道:“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他抓癢”。這句中的“蹭”字,就看出了貓對主人很親。
師:“蹭”是摩擦的意思,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蹭”的感覺很輕,很溫柔。
生:“蹭”就帶上了感情,有撒嬌的意思,還有耍賴的意思,從作者的嘴里說出來,顯得人和貓的關系很親。
師:看來,一個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這一蹭,蹭出了人和貓之間的真情。人愛貓,貓親人,真是其樂融融啊!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師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在老舍的字里行間,我們感受著他對貓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學習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五)拓展閱讀利用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對比閱讀這兩段,體會不同作者同樣的愛貓之情,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老實——貪玩貪玩——盡職
大貓(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也不吭
貓膽小——勇猛
耍個沒完
小貓(淘氣)摔疼不哭
抱著花枝打秋千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兩只白鵝的不同之處。
2、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3、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對比引入
1.我們認識了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那只鵝架子十足,是那樣的可愛又可笑,今天這只公鵝會有哪些特點呢?學課文之前,我們大膽推測一下。
板書課題:白公鵝
2.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就是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我們讀一讀這篇課文,看看兩只鵝到底有什么異同,兩位作者的寫法又是否一樣呢?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同桌或小組互相檢查,糾正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學生分段試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對比閱讀,討論異同
1、師:我們先來看看兩只鵝有什么異同吧。大家先回顧舊課內容,再度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白公鵝
①姿態
②叫聲
③步態
④吃相
⑤玩相
2、合作,將上表填完整。教師抽幾組匯報。
3、討論:兩只鵝的“步態”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兩只鵝都很傲慢、有派頭。
不同點: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
4、師:大家回憶一下,兩只鵝,其中一只是怎樣吃東西的,另一只是怎樣寫“玩相”的,學生在課文中劃出重點詞語來說明鵝的“玩相”。
5、討論:兩位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部分寫得這么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四、比較寫作方法,品味語言
1、師: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兩只鵝的異同,接下來再來比較一下作者的異同。比較他們的寫作方法。先來找找相同點。
小組合作,匯報,教師總結:
在結構上: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進行具體描寫。
在描寫方法上,都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鵝以人的情感,使人讀起來比較親切。
兩位作者都善于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語言風趣幽默。
2、不同點,師生討論總結:第一語言風格不一樣;第二敘述的語氣不同。
3、師:觀察文中插圖,想象一下:此時公鵝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試著用作者的口吻把畫面說一說。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詞,分層理解部分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朗讀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 生自由談喜歡的動物。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那種動物?
師:看來,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你知道嗎,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家經過仔細觀察,創作了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
2. 欣賞豐子愷《白鵝》圖,了解“鵝”字的衍變;出示課題。
師:這是的畫家豐子愷老爺爺(課件,)請欣賞他畫的鵝,(白鵝畫)仔細看看。
師:這是鵝字的另一種寫法,大家看,人騎在鳥身上,太不公平了,現在廢除了。變成左右結構,人和動物平等相處,真好。
師:豐子愷爺爺還為它寫了一篇文章,題目也叫《白鵝》,(師板書),今天我們就走近
這只白鵝。生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走近白鵝
1. 初讀課文
師:豐子愷爺爺喜歡白鵝什么?大家把書翻到63頁,在預習的基礎上,認真默讀課文,把有關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師巡視提醒:注意呀,課文里藏著金鑰匙,它總的告訴我們豐子愷爺爺喜歡白鵝什么,愛動腦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 從中心句、過渡句入手,理清脈絡。
師:說說看,你們找到了哪句話?
(1)生1:“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誰也找到這句話,
師:從這句話你讀懂作者喜歡白鵝什么?
師:真會讀書,文章圍繞白鵝的“高傲”來寫,“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是文章的中心句(點擊課件)。
(2)師:有不同的發現嗎?
生: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p>
師:從中你讀懂作者喜歡鵝的什么?你們真會讀書。我們一起看書,發現了嗎,這句話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齊,(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課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現在哪三方面呀?板書:叫聲、步態和吃相。它像一座橋,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內容,這段話就叫過渡段。
師:我們讀書時,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過渡句、過渡段。有了它,就能幫助我們更快地理解課文,這是閱讀的金鑰匙。
3.學習生詞,整體把握。
師:哪個小組來開火車讀一讀。全班小朋友讀一讀。
師:預習得不錯,做個游戲吧,大家對照課文,想想這些詞分別描寫白鵝哪方面的,幫助他們找找家,誰來把詞語送回家。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課文圍繞鵝的“高傲”來寫,高傲表現在姿態中,…..高傲更表
現在叫聲中:……;高傲表現在步態中……高傲表現在吃相中:……
(點擊課件白鵝圖)通過讀書,這只白鵝慢慢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三、品讀課文,走進白鵝
1. 初識高傲
(課件:p4 ---1,白鵝畫) 師; 再認真看畫,對照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
語句描寫圖上的鵝?
師:這姿態,給豐子愷爺爺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如果他這么說,“一個高傲的動物?!?請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兒?
生交流。
師:好,現在老師來讀,你們留心少一個好字,多一個好字,有什么不一樣?)一個“好”字融進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歡、欣賞。這個“好”字用得真準哪,讓我們把作者喜愛鵝的情感讀出來。生讀。
2. 欣賞高傲
(1)欣賞高傲的叫聲:師:(比劃板書)欣賞了鵝的姿態,我們再來聽聽鵝的叫聲吧,再讀詞語。我們把它們送進課文讀一讀,大聲讀第三自然段,白鵝在什么情況下這樣叫?
(2)讀中感受白鵝的盡職,感悟作者喜愛之情。
師:聽過鵝的叫聲嗎,誰來叫叫?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師:不是這樣的,看來還不明白詞語意思,其實,漢字非常有趣,它是有聲音的, 數一數“囂”字,有幾個口,聽到聲音了嗎?這聲音怎么樣?漢字是有表情的“厲聲”,叫的表情,聲調是…
生3,請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一生讀,齊讀“厲聲叫囂”,…
師:漢字是有形的,吭:喉嚨,看到引吭的樣子了嗎,
生4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齊讀“引吭大叫”
師:現在我們全都是白鵝,來,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說話練習。
師:讀懂了白鵝的心聲,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師:這叫聲兇巴巴的,真是不亞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寫鵝,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說,讀讀書,鵝和狗比什么?結果怎樣?
師:看來,這句話表面上寫白鵝很兇,實際上是夸它對主人盡職,夸她對主人有感情。我們再讀這句話。
(3)欣賞步態的高傲,品讀贊賞之情。
師:聲聲叫聲,讓我們感受到了“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人們常說鵝行鴨步,可是,善于觀察的作家卻發現,他們步態的不同。默讀第四自然段,請細細欣賞。
A讀書貴在有疑。那些詞不理解畫一畫?(出示文本,課件紅字標識,)生自由提問??词欠褚崂?,
B解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播放課件(課件視頻1鴨鵝走路;視頻2凈角出場。有意思吧,誰也能演一演凈角出場,評價。
C你們能把課文里白鵝請出來嗎。讀一讀
師: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聯系上下文,說說看從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
師:傲然這詞,看出爺爺對這只鵝的贊嘆,它敢與人斗,多么勇敢,甚至還要人,多么神氣,把我們的感受讀出來。
四、比較閱讀,升華情感
(1)師:這是豐子愷爺爺筆下的鵝是高傲得很,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走來了。出示課件,一生讀。這只白鵝給我們的印象是: 。
(2)中國古代詩人的駱賓王的《詠鵝》。這只白鵝給我們的印象是: 。齊讀。
五、總結:今天我們欣賞了白鵝高傲的叫聲、步態,下節課,我們繼續跟隨豐子愷爺爺去看看鵝的一絲不茍的吃相。
六、家庭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抄一抄、背一背。
2.課后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教案4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考查本課生字及新詞的掌握情況,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2、能力訓練點: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通過比較,對文章的寫法有所感悟。
3、德育滲透點:自主感悟,體會出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在生活中,從身邊的事物中發現美、表達美。
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2、學生學法:讀中感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白公鵝的特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與《白鵝》的對比閱讀,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了解“反語”的寫作特點。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激趣導入,組織學生閱讀感悟與討論、交流,提供媒體展示;相機點撥。
2、學生活動設計:閱讀感悟、小組討論、匯報、學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板書:白鵝
2、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是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在學課文之前,讓我們大膽推測一下,這只白鵝會有哪些特點呢?
3、板書課題:在白鵝的中間加一個字鵝。白公鵝齊讀課題
讓學生說說今天的課與上一節課的內容有什么不同?
二、初讀感知
1、默讀課文:
給自然段標號,在文中勾畫出生字和好詞好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朗讀情況:指名逐段讀文。
3、閱讀提示:這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來?
4、小組學習匯報。
師板書:姿態叫聲步態吃相玩相
師:好一只用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樣呢?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列表,引導對比閱讀
⑴再讀課文劃出重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白公鵝
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⑵從表中你發現什么?
(相同點、不同點)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
⑶小組討論:
同是白鵝,但不同的作家筆下又各有姿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⑷生匯報,師歸納總結:
相同點:抓住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
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突出其高傲。后者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后再寫為什么應榮膺,再解釋說明中寫出白鵝特點。
我們寫作文時,也應抓住事物特點,突出其特點。
2、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文中破折號有什么作用:
表示注釋說明、表示聲音延長、表示話題轉移。
四、品讀詞語,體會感情。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蔽、搜”等7個生字。會寫“掘、拋、傾”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隨遇而安、慎重、驟雨”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養成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養成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利用各6種途徑搜集有關蟋蚌生活習性,特點等圖片文字資料。
2、每生準備橡皮泥一盒,白紙一張。
3、課外準備《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題,設疑鋪展
1、有個小家伙,小名“蛐蛐/曠大名“蟋蟀”,這不起眼的小東西居然有人稱它是昆蟲王國的建筑工程師。不信,我們到蟋蚌的住宅里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樣的?
2、板書課題:蟋蟀的住宅。
3、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買票進宅”
1、生自由試讀課文。
2、開動“知識快車”檢查自學情況:用知識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買票進宅”。如認讀生字、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難讀句子、小節。
三、默讀課文,“看宅劃說”
1、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劃出有關句子。
2、反饋交流討論。
3、理解體會重點句子,指導感情朗讀。
a、蟋蚌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b.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c、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生,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同學們,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當看到別的昆蟲為尋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卻已有一個非常好的住宅時,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驕傲)帶著這種心情朗讀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讀課文,“橡皮泥捏宅”
1、一個小洞就有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課文說‘‘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p>
2、請同學們根據課文中的語言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組合作打造這項“偉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轉換,“廣告創意”
1、現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師,要參加昆蟲王國第一屆住宅設計大賽,請工程師為自己的住宅設計廣告詞。
2、語言轉換,能利用課文中的語言設計廣告。
4、 交流匯報,評選創意廣告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廣告鏈接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學生的精彩廣告詞,感情朗讀。
a、舒適的平臺,溫暖的陽光,綠色家園,這就是我們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給你一個清潔寬敞的環境,讓你擁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讀到這兒,老師情不自禁地想大聲地說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來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師,沒有建筑師的精心打造,辛勤勞作,哪有這么溫暖舒適的住宅。
二、學習挖掘部分,體會蟋蟀的工作艱苦
1、在昆蟲王國里,如此一流的住宅,這位建筑工程師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讀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處使你感觸最深?
b、劃出蟋蚌挖掘動作的詞。
3、匯報交流。
4、齊讀,讀出蟋蟀的工作艱苦。
三、升華課文,譜寫歌詞
1、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點,還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蟋蟀愛唱歌,蟋蟀的歌聲也很動聽,現在,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師生用課文展示《蝸牛與黃鸝鳥》的歌詞,蟋蟀和蟬都是歌唱家,現在請同學們模仿《蝸牛與黃鸝鳥》,創作一首《蟋蟀和蟬》的歌詞好嗎?
四、生創作交流
師生伴著《蝸牛與黃鸝鳥》旋律,齊唱改寫歌詞《蟋蟀和蟬》。(附歌詞)
啊門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簡單,一點一點往下挖。
啊樹啊上有兩只蟬,,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隨處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蟬啊蟬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業
1、讀《秋蟲音樂會》(有關蟋蚌的聲音)。
2、選做題。
a、《我的住宅》為題介紹蟋蟀的住宅特點,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幾個小動物編個故事
螞蟻 蜜蜂 蟋蟀 蟬 蝗蟲 螳螂
3、《黃岡》第7課
【板書設計】
7、蟋蟀的住宅 —— 偉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選址慎重(向陽、隱蔽)
住宅的特點:門口門外(干凈、平坦)
屋子內部(簡樸、干燥)
初寒動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過程:不懈工作 不隨遇而安
長期整修 吃苦耐勞
【教后反思】
本文從文本來說,主要寫了住宅特點和修建兩個方面。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悟時,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對課文內容作了大膽的取舍,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概括學習修建過程。在學習住宅特點時,學生發現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陽、傾斜、干得快的特點,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系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系,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說明,這種“舍而不棄、上掛下聯”突出了重點,揭示了文章的內在聯系,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適應孩子的需求。
四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上冊篇6
一、導入
1.在一次修身課上,當魏校長問大家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學生回答。將學生的回答寫在黑板上。
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在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劃出來。
指名學生回答。
板書:中華不振
二、研讀“中華不振”
(一)理解詞語的表面意思
你怎樣理解這個詞?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詞語的表面意思。
(二)扣“中華不振”,感受國家的落后,人民飽受欺凌。
周恩來闖進租界,哪些地方讓他看到了“中華不振”呢?請你用心讀課文7、8自然段,作上記號。
重點交流:
⒈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的詞語來談讀后的體會。
提示:大不相同
(1)你讀出了哪些不相同?
提示:燈紅酒綠,熱鬧非凡――中國的別處會怎樣呢?
耀武揚威――本該為民服務
外國人多――把租界當成了自己的國家
(2)看到這樣的場面,年幼的周恩來會怎么想?
讓學生說想法時讀句子,讀出學生自己的感受。
(3)小結:是的,貧窮的中國土地上有一處繁華之地,但這繁華不屬于中國!中華不振?。?/p>
⒉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1)指名說體會
(2)從當時婦女的穿著“衣衫襤褸”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3)這里有一組對比十分強烈的詞,你找出來了嗎?
提示:通過哭訴著、得意揚揚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3)你知道婦女可能在哭訴什么?
◆親人的無辜慘死――被軋死(聯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這位……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洋人的慘無人道(抓得意洋洋,他憑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嗎?――中華不振?。?/p>
◆巡警的狗仗人勢(抓“不但不…反而…”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
◆正義得不到伸張(“誰又敢怎么樣呢?”“誰又敢怎么樣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為什么人民不敢怎樣嗎?
注意:以上學生談到一處就結合朗讀訓練。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讀----(生1)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讀----(生2)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發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讀----(生3)
3、這樣的事僅僅就在那天發生嗎?僅僅是偶然嗎?同學們不要憑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的筆墨,用泣血的文字在告訴大家,讀讀課文,你能發現嗎?
(1)“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現在你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了嗎?
(2)在正義得不到伸張時,善良的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內心的憤怒與無奈,你發現了那充滿憤怒卻又滿帶無奈的動作了嗎?
提示:緊握拳頭
4、其實當周恩來剛到這里的時候伯父就告訴他沒處說理去呀,同學們現在你們能體會到伯父當時的心情了嗎?進入角色體會著讀讀當時他們的對話,想一想應該怎么來讀。
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呀!”
“為什么?”周恩來不解地問。
伯父對他說:“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么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么?中華不振?。 辈竾@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指板書,讓生齊答――中華不振!)是的!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群情激憤?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哪里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1)在舊中國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事,面對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
請寫下來
(2)交流學生的感受。學生說時,老師提煉,用一句話激情并肯定學生的想法。
同學們,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為什么???!
(3)小結:婦女的哭訴;洋人的得意揚揚;巡警的訓斥;圍觀中國人的敢怒不敢言。這一切,都源于“中華不振”。周恩來看了內心很不平靜……憤怒、同情、悲哀、傷心……于是回來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嗎?
三、立志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找答案。
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引讀周恩來的話。
他決心拯救這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復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ㄅx)
2.這九個字是他今后的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男生讀)
3.這九個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齊讀
4.這九個字更是他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齊讀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他離去時十里長街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時,聯合國為之降半旗。
四、總結
1.那今天,你們將為什么而讀書呢?
學生自由表達,師相機鼓勵,引導結合中國現狀。
2.大家都清楚,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均收入,綜合國力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應當成為我們共同的理想。然而,中華之崛起,民族的強大,光靠理想是不夠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的建設者,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應當刻苦學習,為真正實現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3.你們能做到嗎?
學生齊回答:能。
4.你們能一生為之努力嗎?
學生齊回答:能。
5.讓我們以偉大的周恩來總理為榜樣,沿著偉人的足跡走下去,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吧!老師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