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語文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1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難點: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二)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三)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五)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六)討論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2、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變化多端”什么意思?“顏色各異”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七)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八)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業:
布置作業: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入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入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3、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話,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5、學習第三節: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嗎?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3、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4、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主動積累優美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以讀帶講,想象、對比的方式,感悟水鄉獨特的風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過古典詩詞與現代新詩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詩的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重難點分析:
體會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
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課前準備:
收集水鄉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激趣導入,感受水鄉之美:
(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水鄉視頻。教師展示并講解。
師作介紹:這里的水域非常廣闊,河道縱橫,云水相連。村莊里,綠樹紅花,流水潺潺,幾戶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條水渠,把無邊的田野劃成整齊的稻田,那一塊塊青翠的稻田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
(二)學生談看后感受,激起讀文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水鄉,感受水鄉之美,引起學習興趣,為閱讀學習奠定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
(三)引入課題:作家沙白寫了一首《水鄉行》表達他的贊美之情,讓我們和他一同走進江南水鄉,感受那特有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頭腦的表象,對水鄉有了感性的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一)自由讀文:要求認真讀這首小詩,朗讀時,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流利。
學生練讀時需注意的字:櫓、簾、榴、纜。
課件出示詩歌。
(二)指名讀,糾正并評論。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門簾、石榴、一副、蟬聲、纜繩。
(四)教師配樂范讀:課件點擊音樂。提出思考問題: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感知詩歌內容,形成初步印象。總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師生交流。
1、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
路線: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2、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水面廣,人們坐船出入,他們勤勞,景色美,靜,熱鬧。
(設計意圖: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既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朗讀品味,體會水鄉之美:
(一)教學時圍繞“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這一中心話題,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水鄉的每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
2、喜歡哪幅畫面,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練讀,互相說,師在同學中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集體交流,體會水鄉之美。
提出中心問題:水鄉行,你感悟到哪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讀一讀。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詞或者短語中,品詞析句,并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用對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鄉的景美、人美、情美,體悟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優美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學生的感悟點,預設:
(1)我喜歡水路上的風景:水面很廣,水云相接,你從哪知道的?(水云鋪)我們平時見到的路是什么鋪的?(柏油)水鄉的路呢?(水和云彩鋪成,很廣闊)怎樣讀?請大家一邊品味一邊讀。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2)我喜歡那個小村莊的景色
a、因為那里的魚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掛滿樹?指導讀出魚網的多
b、魚網像門簾一樣,掛在樹上,這樣的景象你見到過嗎?當你第一次見到感覺怎么樣?(很特別、很新鮮、驚奇)怎樣讀?
c、從這么多的魚網你能看出什么?捕魚為生,人勤勞,魚米之鄉。
d、我喜歡那個小村莊,因為那里很美,有紅色的石榴,翠綠的柳枝又細又長,風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練讀)
e、我喜歡小村莊,因為那里十分安靜,因為只有幾戶人家,又都上了鎖,(請你讀出村莊的寧靜)多么寧靜而又美麗的水上村莊啊,誰能根據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美景嗎?(指名說)請大家都來讀一讀,讀出喜愛之情(生練讀)(設計意圖:通過詩歌簡潔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鄉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3)我喜歡稻田,稻田一望無際,像海洋一樣,稻浪滾滾(你從哪知道的“海”,請你讀出你的喜愛之情)我喜歡稻田里的人們,他們非常勤勞(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歡稻田的熱鬧,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師: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鳴,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請同學們來讀,讀出喜愛之情(大家練后指名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讀,將積累語言和閱讀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為一體。)
(4)我喜歡離莊時的景色,蟬已經不叫了,夕陽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霧,像一層紗籠罩在小水村,很靜、朦朧(你怎么知道的)暮霧。我喜歡那個小孩子,因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來)很會劃船(一手好櫓)那你夸一夸他(生讀)
(設計意圖: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讓學生跳出文本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讓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四、升華情感,留戀水鄉之美。
(一)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提出問題:現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頭再看,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戀的是什么?
課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頭再看水鄉,我們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戀的是()。
預設:人,風景,稻田……
(二)請你帶著喜愛與留戀之情,讀一讀整首詩。
(三)學生配樂詩讀。
課件出示配樂
(四)指導背誦全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不僅讀懂作者離開水鄉的依依不舍,讀懂作者內心,更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留住水鄉之美。
(一)你們都知道哪些的水鄉?現在就帶大家到江南水鄉周莊去親眼看一看。
設計意圖:水鄉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鄉的知識,向往水鄉。
(二)、介紹文人墨客筆下的“水鄉”。
(三)拓展實踐
1、把《水鄉行》改寫成一篇小游記。
2、畫一畫水鄉的圖畫。
3、積累描寫景色的詩句。
(設計意圖: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增加學生的收獲。)
板書設計:
19水鄉行
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水靜、船多——榴紅、柳綠——田忙——兒童送客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4
學習目標:
1、欣賞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展開聯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討論釋疑,教師點拔。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聯想,引入文題。
(1)、出示名為《星星的思念》、《摘星星》、《紫色的星月》三幅圖片,并出示圖示解說。學生欣賞。
(2)、激發學生欣賞興趣,調動學生思維,回憶學過的詩文,描繪出你心中的最美的星星。
(3)、教師點評,導入文題。
同學們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星星,說得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那么在文壇泰斗巴金爺爺的筆下,深藍色的天空中密布的繁星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景致和感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巴金爺爺23歲時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繁星》。
(教師板書課題。)
二、了解作者,鞏固字詞。
(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巴金創作情況。
(2)、出示字詞,自主復習,加深印象。
三、初步欣賞,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配樂朗讀。
(按時間順序出示三幅圖片:《孩子數星星》、《呼喚星星》、《船上看星》)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配樂)
(3)、小組成員互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為什么?
四、逐步感知,深入體會。
(1)、出示問題。
(作者寫了自己三次看星星的情況,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是什么?)
(2)、指名配樂朗讀,領悟精美片斷。
(3)、學生作答,教師引導。
(第一次:甜蜜、溫馨,繁星如母親。第二次:親密、投機,如伙伴。第三次:舒適、信賴,如知心朋友、母親。)
五、比較欣賞,拓展思維。
(1)、閱讀材料片斷,感知內容。
(2)、學生比較鑒賞。
(你喜歡《繁星》或《天上的星星》片斷哪些文字和語段?為什么?)
(3)、教師小結。
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向巴金爺爺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好習慣,積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生再次欣賞配樂朗讀,總體感知,達到情感的陶冶和升華。)
(4)、出示小詩,朗讀體會。
六、課后作業。
賞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美。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5
一、直接切入,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霧凇是怎樣形成的。
引導學生明確霧凇形成的兩個條件:過于飽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結。而后指導朗讀,提醒在朗讀的時候特別關注一下這兩個條件。
師(小結):這句話在這個自然段的開頭,是一個總起句,課文接下來就是具體介紹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成霧凇的過程。
二、讀書交流,感悟霧凇的奇特美麗
總體感知:霧凇的形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讀讀第2自然段剩余的部分,邊讀邊想。
具體交流:你是從哪些詞看出霧氣很多的?要求學生從“涌向”“籠罩”“淹沒”這些詞語來體會。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從哪些詞看出霧凇凝結十分緩慢?主要從“鍍”“慢慢地”“一層又一層”以及“銀線、銀條、銀松雪柳”這些詞語談具體看法。學生回答時相機點撥,作者用“最初、逐漸、最后”這些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把這個緩慢的過程描寫了出來。
引導背誦:出示填空式的句段,引導學生背誦。
三、口語訓練,說說霧凇形成的過程
師:霧凇的形成真是一大奇觀。你會簡單說說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嗎?
分析案例得出此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1)有感隋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感悟霧凇的奇特美麗。(3)用自己的話說說霧凇形成的過程。短短20分鐘,要完成這樣三個教學目標,可能多了一些,難了一點。而且,教學內容的確定沒有從文本特點出發,貪多求全,從而導致生拉硬拽、讀不熟練、說不到位的課堂效果。因此,課后議課時,我們把討論的焦點集中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即“教什么”和“為什么教”。
教什么?概括地講,主要是教學生不懂的、發現不了的、意識不到的東西;教學生容易回生、出錯的地方;教學習的方法、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打好基礎,形成能力,學會學習。怎么教?這是教師需要特別在意的問題,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即掌握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形成學習的能力等。
所以,我們針對“教什么”和“怎么教”,談了一些修改建議。第一,微型課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單一、純粹,要么引導感悟朗讀,要么指導說話并內化,要么練習背誦積累,要能讓學生一課一得;第二,微型課的教學方法一定要簡明、可操作,要提供一些抓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練習的過程中真切掌握學習方法,真正習得語文能力。據此,我們實行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其一,認真研讀教學內容;其二,用心研究教學對象。
我們發現,與課文第1、3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的內容顯得說理性較強,只是理性地告訴霧凇形成過程的相關知識,不宜作為感悟霧凇奇觀的內容。而且,從課后練習5看出,編者顯然是要求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簡要說說霧凇是怎樣形成的,這是一個近似于復述的練習,必須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完成。我們還發現,抓關鍵詞感悟“霧氣多、霧凇形成慢的特點”對四年級學生而言也是簡單易行的,因此不宜作為本文本自然段的訓練點,不過,“抓關鍵詞”卻可以作為說話訓練的一大抓手。
在真正掌握詳實的資料之后,我們把教學目標調整為: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抓住關鍵詞,用自己的話說說霧凇是怎樣形成的,要求說明白、說簡潔、說得有條理。這樣,目標單一,要求明確,訓練點突出。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課堂果然呈現了不一樣的精彩。請看教學中的幾個教學片段(略去快速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以及總體感知霧凇的形成留下的印象:霧氣很多、霧凇凝結十分緩慢):
一、嘗試練說,注意“抓要點”
師:這飽和的水汽是怎么來的?課文是這樣介紹的(出示相關語段),請你認真讀一讀,再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豐滿水庫里的水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流經市區的時候,江面上就彌漫著陣陣霧氣。
師:你抓住了表示地點和水溫的詞語。如果你能關注表示時間的詞,一定能說得更清楚。
生: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從發電站排出的豐滿水庫里的水在4攝氏度左右,流經市區的時候,不結冰,變成了彌漫著的陣陣霧氣。
生: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豐滿水庫”里的水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流經市區的時候,江面上就彌漫著陣陣霧氣。
師:你抓住時間、地點、溫度這些要點,把松花江上過于飽和的水汽是怎么來的說明白了。
以上教學片段,因為有了“抓要點”這一真實可感的抓手,有了“抓要點”這一具體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就變得輕松、容易了。
二、由悟到說,注意“有選擇”
(略去引導學生簡單感悟“從哪些詞語感受到霧氣多”這一環節)
師:“涌向、籠罩、淹沒”這幾個詞語都是介紹霧氣的多,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選擇一兩個詞語把霧氣多這個特點說明白嗎?
生: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慢慢涌向兩岸,籠罩十里長堤,把樹木也淹沒了。
師:你真會學習,抓住了時間和溫度這樣的要點。挑戰一下,能否有選擇地用一兩個詞把特點說明白。
生: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就涌向兩岸,把樹木也淹沒了。
生:夜晚,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隨風飄蕩的霧氣籠罩著十里長堤。
師:真聰明
四年級教案語文篇6
教學目標: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5個漢字,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識記“蕊”字。
2、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全詩內容,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教學重點:
1、本篇課文的前四節內容十分簡單,通俗易懂。重點理解第五小節“一切有生命的精靈都是我的寶貝;一切寶藏都在我的體內……”這句話。
2、學會仿照詩歌說話、續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直接板書“話”,提問:這是什么字?(話)一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再板書“大地的”,要求學生思考:大地會與誰對話?
3、師:大地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誰對話了,說了些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大地的話》。(多媒體出示課文內容)
二、品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
師:現在老師配上音樂把詩歌朗誦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大地在和誰說話?指名學生回答。(板書: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設計意圖:指導閱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這非常符合詩歌的特點,要在讀中體會詩歌意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范讀,再加上音樂,讓學生很快進入詩歌意境,對詩歌有個整體感受。]
2、學生自由讀詩,自學生字詞。
(1)自由地輕聲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同位檢查生字詞的認讀以及理解情況。
(4)全班交流。(課件出示生字詞)糾正容易讀錯的音,比如“嘟嚕”、“吐蕊”、“驅趕”等;重點識記“蕊”字。
3、默讀詩歌,理解內容。
(1)默讀詩歌,并在書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或讀后的體會,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問題。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讀,指導學生用“心”說話。
(1)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練讀。
(2)指名四位同學扮演大地朗讀課文的前四節,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親,你想對種子、飛鳥、游魚、小草說些什么?其他同學就是種子、飛鳥、游魚、小草,仔細聽大地的話,看能否聽懂大地想對你說些什么?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接讀課文前四節,教師點擊相關課件(每一小節都制作動畫課件),讀后其余學生評價。
三、換位抒情。
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種子、飛鳥、游魚、小草,或大地體內的其他生靈,聽了大地母親的話,你有什么想對大地母親說的?你能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嗎?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四、總結升華。
1、學生齊讀最后一小節。
2、再回想剛剛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3、隨機設疑:最后一句話中的省略號有什么含義?(板書:……)(還有許多大地體內的生靈,比如:落葉、石子……)
4、聽課文錄音,放動畫課件,再次欣賞詩歌,感受大地的寬廣胸襟。
五、以說促寫。
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親,你一定還有很多話語傾訴,你還想對誰說什么?請敞開心扉,大膽地說出來吧!(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2、(課件出示)仿照詩歌前四節的結構和語言風格,將自己要傾訴的話語寫一節小詩。全班展示交流。
六、課后拓展。
(課件出示)課后繼續修改自己寫的小詩,準備活動課上評比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