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揣摩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其表達效果。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
欣賞圖片,了解荷蘭。讀課文想畫面,體味“牧場之國”的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牧場之國的寧靜、和諧之美。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重點:
1.通過揣摩優美的語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異國田園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語言的表達效果。初步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的語言魅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聯系前文,激趣導入。
1、師:前面,我們了解了鄉下人家的生活,感受到了鄉下生活的美好,這節課我們就將去了解一個可愛的國度,請齊讀課題——《牧場之國》
2、課題質疑
師:讀了課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簡單描述牧場之國在自己腦海中形成的畫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助,認讀生詞。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1)你知課文中所指的牧場之國是哪個國家嗎?從哪兒知道的?
(2)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的發言提取關鍵詞語,板書:荷蘭 碧綠草原 黑白花牛 成群駿馬 綿羊成群)
三、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1、 學生自由默讀,品味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時適當地進行個別的學習指導。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相機指導朗讀精彩語段。
教學預設
預設一: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1、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你喜歡牛犢還是老牛?你會把它們比作什么呢?
2、師小結: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導致了我們在運用語言的時候形成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習慣。國家之間,東西方文化之間有著差異,同時也具有不同的魅力。
3、指導朗讀
預設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1、想象如果你此時就在這寧靜的牧場上,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2、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出牧場上的寧靜之美吧!
預設三: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1、文中那些地方提到這句話?一共提了幾次?畫出句子。
2、理解“真正”的含義嗎。
3、教師小結:這句在課文中反復出現的話是一條清新柔和的線索,將課文各個自然段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表達了作者對牧場之國最淳樸、最真摯的情感,告訴了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四、圖文結合,欣賞牧場之美。
1、跟隨畫面去領略那迷人的牧場風光吧!
遼闊無垠的草原,碧綠的、寧靜的牧場;絲絨般的草原與流淌的運河相伴在一起;牧場上,羊兒在悠閑地享受陽光,黑白花牛專注地品嘗著鮮嫩的青草;除了運河沒有什么能夠阻擋膘肥體壯的馬兒飛馳到遠方。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2、贊美牧場之國。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荷蘭嗎?)
五、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介紹荷蘭的其它特點。
2、贊美荷蘭。
高大的風車,迷人的郁金香,遼闊的牧場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動優美的課文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讓我們滿懷著贊之情告訴所有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通過對于題目的想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為在后面學習中,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來自于學生的發言,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上的自信心,還可以通過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要善于運用準確的詞語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方面是對于比喻句的學習,另外一方面也引導學生一步步去體會中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別。
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兩點:一是運用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來讀書;二是引導學生關注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借鑒有效的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充分體現大語文觀,實現課內外融合。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運用資料的綜合學習能力。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2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的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二:由圖入題
1:觀察插圖或教學掛圖,你猜一猜,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什么情景?(盛夏時節鄉間田野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生活情景)
2: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認真讀一讀課文吧!(板書課題)
三:感知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的快樂游戲)
2:默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寫出真實感受。
3: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語言
1: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語言,試著讀出喜歡的感情。
2: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3: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五:擴展閱讀
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課后反思:
省略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了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感受他不讓害怕壓倒自己,時時處處鍛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3、培養學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4、學生從小受到不怕困難,自覺磨練意志的教育。
重點難點:
1、聯系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2、練習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猜一種運動方式。(一條一條說)
提示:
①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
②不用借助任何輔助器械。
③運動主要靠腿部力量,適于穿運動鞋。
求助①“電話”求助
方式②降低難度
二、新授
1、板書課題。
質疑:誰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發生了什么?
解疑:齊讀全文,自讀自找。
設計目的:劃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直插重點段落第二段。
(1)學習2一l3自然段
①讀列寧與巴果茨基的對話,讓學生初步了解這是一條“太窄、太危險”的小路和列寧走小路的原因,為下文真正理解這條路的“險”和列寧為什么選擇“險”路的原因做鋪墊。
導讀: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說:“你看看,是這樣的路。”
②課件演示:(山圖片)
總結出:側面看山:路寬只能容一只腳。(太窄)
仰視山:一邊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險)
俯視山:一邊是深淵(深)。
③通過從不同方位觀察,讓學生體會出文中描述小路“險”的程度。
④情景假設:如果是你,看到這樣險的山,還敢從這兒走過嗎?(不)
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語氣對列寧說:“你不能從這兒過。”聯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說這句話的真正原因。(自析)
(2)學習14——16段自然段。
①列寧是怎樣做的?從文中找出關鍵詞,在表演時注意體會以下字詞含義區別。
貼移碎
靠走碎小等……
②課文重點是列寧兩次走危險的小路,第一次走險路寫得比較詳細。
情景模擬:我們把列寧第一次走險路的情景表演出來,好嗎?
(可找來兩條長凳接起來,靠在墻邊當小路,把黑板當墻壁,凳下面為深淵)
學生熟悉鉆研“劇本”,想想特別要演好哪些動作,可加上小圓圈提醒自己。
③重點抓住:列寧停在最險的地方,巴果茨基大聲喊:“往回走!”
教師趁機導入:“他站立了幾秒鐘”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他怎么才能戰勝自己這種害怕的心理?學生自想、自說
再導:哪一個詞說明他戰勝了自己,經受住了考驗?(不慌不忙)
學生體出會列寧他那種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此時突破重難點,理會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質。
(3)學習l8自然段
當列寧戰勝了自我,勇敢地走過了峭壁與深淵之間的小路,登上山頂時,他覺得此時看到的日出……。
學生自己品讀,用無比喜悅的心情,讀出看到日出美麗和壯觀的景象,體會人物無比喜悅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寧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輕輕松松地走大路。列寧又是怎樣選擇的?為什么?
(1)擴寫:列寧第二次走險路,課文沒有作敘述,只用了“毅然決然"一詞進行了概括。
(“這一次我先走。”列寧說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與笫一次走“險”路的不同)對比,領悟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小結:列寧正是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解釋了他所說的話的含義。
三、總結:(結合板書)
1、列寧面臨三次選擇:
①為了看日出,趕時間,列寧決定走險路。
②列寧走到最險的地方,停下來,……繼續走。
③下山時,列寧再次選擇仍舊走險路。
2、這三點無一不說明列寧每時每刻、隨時隨地、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鍛煉自己的意志。
四、鞏固練習
1、議一議:你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鍛煉過自己的意志?
2、講一講:讓學生處理好鍛煉自己的意志與盲目冒險的關系。
3、實踐活動:開展“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活動。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4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記敘一項活動的經過,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懂得寫好一項活動首先要自己參加過這項活動,并且在活動中留意觀察這事物,從而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初步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難點分析及突破方法:
重點是指導學生把活動經過寫完整寫清楚,難點是指導學生留意觀察,把活動經過寫具體。
教學準備:
請體育老師配合在體育課中讓學生玩一些活動或游戲。為了便于評改,可將學生的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來重點講評活動經過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明確習作的要求,打開習作思路,回憶習作的材料開始作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談談你最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或一種游戲談談在這項活動、游戲中讓你影響最深的地方
二、審題
看課題,這次習作規定了我們怎樣的&39;寫作范圍?這個課題是不是作文題目?(只是寫作范圍,題目待內容確定后再定。
三、學文。思考:
1、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學習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條理地記敘一項體育活動或游戲。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寫好一項活動,有什么條件?學習第二自然段(親自參加,留意觀察)
3、習作時,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動過程分解成幾個步驟?
2)、寫清每一步同學們怎樣活動,自己是怎樣參加的?(抓住活動中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
三、選材定題,擬好提綱同學們我
活動開始經過(分幾步)
結果
四、動手寫作。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學生交流作文,指導充實,修改草稿,抄寫作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學生作文。
1、了解學生作文情況的基礎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有寫體育活動的,有寫游戲的,有中等水平的,有比較優秀的。)
2、學習范文《跳繩比賽》評評文章中寫得好的地方第五冊《跳高》同第七冊《我和姐姐爭冠軍》。
二、指導修改。讓學生明白哪些描寫是活動中必須抓住的?
文章是否空洞?
內容是否具體?
條理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
老師指導幾篇后,學生自己討論修改三抄寫作文。
三、抄寫作文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古代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回答課后問題,復述這個故事。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媳婦迷信的經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案 導語: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西門豹”。
板書課題:西門豹
2、解題:
“西門”是復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兩千多年戰國時期的人。
3、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門豹是干什么的?課文主要寫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他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一邊讀,
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西門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主要寫戰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
劃出生字、新詞,認讀生字,聯系課文理解新詞
1、生字:認讀要求學會的生字、并說出每個字的音、形、義,組詞、說話。
2、理解生字:戰國、鄴、荒蕪、人煙稀少、巫婆、官紳、徒弟、提心吊膽、面如土色、開鑿、灌溉。
(四)再讀課文:
按照“調查情況-懲辦惡人-興修水利”順序給課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言引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西門豹治鄴》指名讀第一段。
思考:
1、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西門豹-到鄴地就進行調查?(找老大爺問怎么回事)
2、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兒件事?(①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②是誰要給河伯娶媳婦的?③新娘從哪來?④漳河有沒有發大水?)
3、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情況?(①河伯娶媳婦是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紳是首惡分子。③巫婆和官紳騙錢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紛紛逃走。④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鬧干旱。這四個問題的調查結果,成為西門豹治鄴的可靠事實依據。)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義。
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從表面上看,河伯確實很靈。因為河伯要娶媳婦后的確沒有發過大水。但實質是,漳河沒有發過水是因為這里降水量少。“年年鬧旱災”就是證明。巫婆官紳恰恰利用了這里的氣候條件來欺騙老百姓,西門豹講這句話時心里已經明白河伯娶媳婦是個騙局。“還真靈啊”是反話,帶有諷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說明西門豹已經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想好了對策。
這一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總結了上面的調查結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門豹已想好了懲治首惡分子的好辦法。)
過渡語:西門豹會怎樣做呢?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段。
(二)自由讀第二段
1、前后討論、讀完這段后,你們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門豹把巫婆和官紳都扔到河里去了……)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有關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義
(1)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西門豹這樣說是為了找個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說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要“另外選一個漂亮的”,并不是西門豹真的這樣認為,而是故意裝著認真給河伯娶媳婦,用這些話作借口。“麻煩”是表面上對巫婆說的客氣話,實際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會兒”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從漳河里出來,而是做出等了一會兒的樣子。“還不回來”,并不是西門豹認為巫婆能回來,而是故意這樣說,表面上做出以為巫婆能回來的樣子。“麻煩”,是表面上對官紳頭子說的客氣話,實際上是要嚴懲這個官紳頭子,把他投進漳河里去。)
3、那么西門豹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紳抓起來殺掉呢?
(這是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和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目的是為了使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過來。所以西門豹將計就計,也若有其事似的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就這樣,西門豹用看河伯娶媳婦的辦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懲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紳。從此“漳河也沒有發大水”,說明給河伯娶媳婦與漳河發大水沒有關系。用事實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紳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這段共有六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層,請同學們給這段分層并說出層意。
(①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②③西門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④⑤西門豹故意面對漳河站著,迫使官紳們磕頭求饒;⑥老百姓終于明白巫婆、官紳的騙局。)
(三)過渡語:
西門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1、西門豹又做了些什么?(興修水利引水灌溉)
2、這一段哪些地方與開頭照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應了開頭“田地荒蕪,
人煙稀少,這種照應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進一步說明西門豹治鄴有功。)
3、再找一找課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開頭巫婆、官紳們的態度是“急忙迎接”,后來“提心吊膽,氣不敢出……”這是前后對照的句子。)
4、說說這些壞蛋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開頭他們以為西門豹真的是來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后來發現西門豹是將計就計,嚴懲他們,所以態度變化極大。)
(四)總結全文
1、指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全文主要寫了西門豹的什么事?
3、通過全文的理解,你認為西門豹是怎樣的人?
(善于調查,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
四年級語文主題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時: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
(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云:少(孤)慢慢飄走(閑)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閑、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了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悶時所作,因此通過眾鳥高飛、孤云閑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注釋。(舊:過去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請聯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后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教后記:通過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