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2、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錄像片段、課文錄音。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1624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臺灣,并且殘酷地奴役著臺灣人民(電視錄像)
3、看到這一幕幕情景,此時,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4、當時駐軍廈門的鄭成功和你們有著一樣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再次走近鄭成功。
二、讀書感悟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1)選擇你最感興趣的畫面讀一讀、劃一劃并且想一想,能讀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自學交流;把你最感興趣的畫面向同組的同學介紹介紹;你可以用讀書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課堂讀議交流:現在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最感興趣的畫面?
A、當學生讀到第3小節時:
a學生可能會先讀、再講。
b還有誰對這個畫面感興趣,感興趣的一起站起來讀一讀,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鄭成功。
B、學生讀到第4小節時:
a學生先讀、再講為什么感興趣。
b再指名感興趣的同學讀。
c還有誰對這個畫面感興趣,感興趣的一起站起來讀一讀。
C、學生讀到第4小節時:
a指名讀、介紹自己感興趣的畫面。
b再指名讀、介紹,感興趣的一起讀。
D、當學生讀到第5、6小節時:
a先介紹戰斗的場面。
b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節,再次感受戰斗經過。(準備講故事)
c誰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這個戰斗畫面。
d指名學生講故事。
師述: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你們高興嗎?臺灣人民更加高興,大家一起感受臺灣人民對收復臺灣的高興心情(聽錄音)。
E、當學生介紹到六到八小節時:
鄭成功不僅收復臺灣,而且(引讀)……
(以讀促講)
2、哪個畫面又使你感到最氣憤呢?你也可用讀書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a指名讀、抓住重點詞語講。
b還有誰氣憤,再指名讀。
c氣憤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三、自主練習,課外擴展。
1、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畫面,讓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電視劇中心準備拍攝《鄭成功》這部電視劇,假如聘你作為電視劇的導演,你最想拍攝哪一個畫面,你又會如何去拍攝呢?
2、學生思考剛才學習、理解的畫面。
3、你準備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紹你的拍攝過程。
4、臺灣的收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臺灣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更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國的敗類,像李登輝、陳水扁等卻想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分裂出去,你們答應嗎?
5、你此時想對李登輝、陳水扁之分裂主義者說些什么呢?
6、假如時光會倒流,現在鄭成功還活著,又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課堂小結
1、希望同學長大以后努力學習,能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而努力。
2、描繪一個你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的戰斗畫面。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2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教師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鄭成功。
二、質疑問難: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什么問題嗎?
三、自由網上學習:
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真愛動腦筋。下面你就確定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上網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據需要你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學生上網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體會,可以打開“自由論壇”這一窗口,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四、交流學習成果:
1、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獲。
A、寶島臺灣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臺灣的美麗富饒。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過渡:是啊!寶島臺灣多么美麗、多么富饒,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稍诿鞒陂g被荷蘭殖民者強占了38年之久。此時,你們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鄭成功駐軍廈門時,就下定決心收復臺灣。聽,他在說(網絡出示句子)教師范讀。
誰也想讀一讀?指名讀;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啊!一起讀。(齊讀)
B、收復臺灣
過渡:那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呢?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感受體會鄭軍官兵的神勇。)
讓我們回到1662年硝煙彌漫的臺灣戰場,感受一下鄭軍官兵的神勇。(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并配以文字錄音。)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什么?
引讀課文第6自然段:多開心,多痛快呀!曾經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荷蘭侵略者們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臺灣同胞個個,他們,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為了表示感謝,也回贈給他們。
這一天,是臺灣的不眠之夜,街頭巷尾,。
“載歌載舞”什么意思?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載歌載舞?(自由暢談)
(如果學生沒能就具體事情說,教師引導: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說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C、建設臺灣
過渡:除了這些內容,你從網上還了解到了什么?
引導: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呢?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D、除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以外,你還了解到其它關于鄭成功的資料嗎?(引導學生全面感知鄭成功的情況,從而對鄭成功其人有正確全面地評價。)
五、小結,學習第九自然段。
1、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了嗎?
2、今天,我們在網上學習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已經深刻地了解了鄭成功。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鄭成功的紀念館,去瞻仰這位民族英雄的雕塑(出示鄭成功的雕像)??吹洁嵆晒Γ阆雽λf什么?
3、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誰來讀一讀。(網絡出示句子)
4、是啊,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來,我們一起讀。
五、延伸課外:
1、今天,我們運用網絡學習了鄭成功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內容,大家課后可以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登陸網站學習研究。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初步具備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但他們仍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這就需要以各種方式來激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有老師空洞的講解,不僅信息少,效果差,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結構。“質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激發情感,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我的教學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3、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寫第五小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揭題。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是介紹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板書課題:鄭成功)
2、聽說過鄭成功嗎?學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鄭成功》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他的那些事跡呢?
2、檢查生字詞。
⑴讀準字音。
殘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許鐵甲艦街頭巷尾融洽酋長
⑵注意字型。指導寫“街頭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讀課文。
⑷概括課文重要內容。
想一想,這一課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主要記敘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建設海軍,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大力發展生產,建設臺灣的歷史事件。
⑸根據提示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了課文,你能說說鄭成功的主要功業是什么嗎?(一是收復臺灣,二是建設臺灣)
那么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兩件事情。(課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寫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第七至八自然段寫了鄭成功是怎么建設臺灣的。)
三、學習課文第1-3小節。
1、指名讀,思考:第1-3小節主要寫什么?(臺灣人民痛恨侵略者,鄭成功決心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2、默讀,思考:那些詞句寫出了臺灣人民對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詞句寫出了鄭成功決心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強占、殘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絕不允許)
3、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了,想象一下鄭成功“慷慨激昂”說話的樣子,有感情朗讀鄭成功的語言。
4、分角色朗讀第1-3小節。
四、作業布置:
1、讀抄詞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想一想: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
2、有感情朗讀讀第1-3小節。
二、學習課文第4-6小節。
過渡: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他為什么能取得這場戰斗的勝利呢?
1、自由讀課文第4-6小節,找找他們勝利的原因,劃出相關語句,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后板書。
準備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糧草加緊操練
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龐大艦隊綿延幾十里風帆蔽日戰旗招展紀律嚴明軍容整肅
官兵的勇猛善戰:冒著駕著團團圍住鉤住敵艦跳了上去
3、勝利屬于正義之師,侵略者的下場只能是失敗??纯凑n文是如何描寫侵略者的狼狽相和可恥下場的?(負隅頑抗驚恐萬狀亂作一團舉手投降)
4、地朗讀第第4-5小節,要讀出鄭軍的威武氣勢。
5、指名讀課文第6小節。
①鄭成功的軍隊受到了臺灣同胞的熱烈歡迎,找出描寫臺灣同胞的喜悅心情詞句。(喜出望外送來慰勞也送來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②生自由練讀。
③全班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7-8小節。
1、默讀,思考: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
學生交流后概括:大力發展生產、興辦學校。
2、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9小節。
1、齊讀。
2、說說人們為什么永遠也不會忘記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
五、總結全文。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臺灣永遠屬于中華民族,臺灣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像李登輝、陳水扁這些民族的敗類,想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我們決不答應。
第三課時
一、練習復述課文。
1、根據段意,抓住重點詞語,練習復述課文。
2、指名復述。
3、教師小結。
二、仿寫。
1、課文第五自然段寫得特別精彩,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哪兒寫得好?
出示句子:
荷蘭侵略者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艦和艦上的大炮,企圖負隅頑抗。英勇的鄭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團團圍住敵艦,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了十幾丈高的水注。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彈藥庫,那艘敵艦被炸成許多碎片,飛向天空。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鄭軍官兵乘勢用鉤子鉤住敵艦,一個個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統統舉手投降。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
總的來說,寫戰斗場面時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寫好場面中的各個人物。寫時,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進行描寫。
第二,既要勾畫出場面的整體情況,又要著力描寫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鏡頭,以突出場面的激烈。
第三,還要穿插描寫戰斗時所處的環境,以烘托出戰斗的氣氛。
4、選擇一部電影或電視片,播放有戰斗場面的片段。當堂把其中的一個戰斗的場面描寫下來。
(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2、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錄像片段、課文錄音。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1624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臺灣,并且殘酷地奴役著臺灣人民(電視錄像)
3、看到這一幕幕情景,此時,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4、當時駐軍廈門的鄭成功和你們有著一樣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再次走近鄭成功。
二、讀書感悟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1)選擇你最感興趣的畫面讀一讀、劃一劃并且想一想,能讀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自學交流;把你最感興趣的畫面向同組的同學介紹介紹;你可以用讀書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課堂讀議交流:現在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最感興趣的畫面?
A、當學生讀到第3小節時:
a學生可能會先讀、再講。
b還有誰對這個畫面感興趣,感興趣的一起站起來讀一讀,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鄭成功。
B、學生讀到第4小節時:
a學生先讀、再講為什么感興趣。
b再指名感興趣的同學讀。
c還有誰對這個畫面感興趣,感興趣的一起站起來讀一讀。
C、學生讀到第4小節時:
a指名讀、介紹自己感興趣的畫面。
b再指名讀、介紹,感興趣的一起讀。
D、當學生讀到第5、6小節時:
a先介紹戰斗的場面。
b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節,再次感受戰斗經過。(準備講故事)
c誰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這個戰斗畫面。
d指名學生講故事。
師述: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你們高興嗎?臺灣人民更加高興,大家一起感受臺灣人民對收復臺灣的高興心情(聽錄音)。
E、當學生介紹到六到八小節時:
鄭成功不僅收復臺灣,而且(引讀)……
(以讀促講)
2、哪個畫面又使你感到最氣憤呢?你也可用讀書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a指名讀、抓住重點詞語講。
b還有誰氣憤,再指名讀。
c氣憤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三、自主練習,課外擴展。
1、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畫面,讓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電視劇中心準備拍攝《鄭成功》這部電視劇,假如聘你作為電視劇的導演,你最想拍攝哪一個畫面,你又會如何去拍攝呢?
2、學生思考剛才學習、理解的畫面。
3、你準備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紹你的拍攝過程。
4、臺灣的收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臺灣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更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國的敗類,像李登輝、陳水扁等卻想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分裂出去,你們答應嗎?
5、你此時想對李登輝、陳水扁之分裂主義者說些什么呢?
6、假如時光會倒流,現在鄭成功還活著,又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課堂小結
1、希望同學長大以后努力學習,能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而努力。
2、描繪一個你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的戰斗畫面。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4
一、導入:
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第七課《愛之鏈》。愛是什么?有人說,愛如茉莉,潔白純凈芬芳怡人;有人說,愛如港灣,可以遮風擋雨;有人說,愛如大海,能夠包容一切;還有人說,愛如珠鏈,串起生活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愛是什么?今天,咱們就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愛,感受溫暖。
二、復習:
1、課文寫了哪兩件事?
2、指名說,板書:喬依--老婦人--女店主(成心形上半部分,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斜著畫)
三、學習1--8節: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1--8節,老婦人的車胎癟了,她當時心情是怎樣的?
指名說。又冷又怕緊張無助幾乎完全絕望了
從“幾乎”這個詞能讓我們感受到,老婦人的內心還是非??释?-有人來幫助她的。
2、喬依是怎樣幫助老婦人的?請同學們默讀第四節,你的腦海中浮現怎樣一幅畫面?
3、交流。
4、如果你就是那位老婦人,看到這一切,你的內心涌動著怎樣的情感?你眼中的喬依是怎樣一個人?(感激,感動。助人為樂,熱情,真誠)
5、所以,老婦人一邊打開錢包,一邊問:“我該給你多少錢?”言下之意就是--你要多少錢,我就給你多少錢。老婦人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6、導讀第六節,出示小黑板:“喬依愣住了……他一直就是這么做的?!?/p>
7、理解“天經地義”。
從“常常、從來、一直”你體會到什么?
8、因此,喬依壓根沒想到應該得到錢的回報,(導讀第七節),喬依笑著對老婦人說--“如果您遇上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您給他一點幫助吧。”其實,喬依這個時侯也遇到了麻煩事,請同學們看看第一節。
指名說,喬依遇到了什么麻煩事?(家境本來就不好,工廠又倒閉)
簡單講解環境描寫作用。
9、過渡:在這種情況之下,喬依還那么真誠、熱情的幫助老婦人,他從沒想得到過錢的回報,只希望老婦人能夠把愛心繼續傳遞下去,這使老婦人深受感動,于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第二個感人的故事發生了。
四、學習9--11節:
1、默讀9--11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出示小黑板填空題:
來到了小餐館,老婦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
提示:她還看到什么,會想起什么?思考,同位交流。
2、全班交流。
點撥:老婦人留下錢和紙條,僅僅是因為女店主懷有身孕嗎?(引導學生體會女店主的熱情周到的服務)
五、學習12節:
1、引讀。
2、出示句子“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的臉頰……親愛的,喬依……”
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3、這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來唱這首歌《愛的奉獻》。
六、總結全文。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課文為什么用“愛之鏈”做題目?
喬依在困難時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認為在別人需要時伸出友愛之手是天經地義的。他幫助了困在風雪中的老婦人,老婦人又幫助了女店主,女店主反過來關心喬依,一切因為愛,形成一條美麗的珠鏈。
2、想想課文內容,是不是僅僅這三件事形成的珠鏈?(不是,之前喬依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也常常幫助他人,以后,相信這種愛的故事還會發生,延續。)
3、師小結,豐富板書內容。在愛心串成小珠鏈的外側畫一條大的心形珠鏈。
4、結束語:
是啊,即使我們身處困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們也不要忘記幫助別人,把溫暖帶給別人。
七、作業:
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提示:(1)注意故事的連續性;
(2)注意細節描寫,抓住人物的對話、表情和動作等;
(3)注意構思的巧妙性,與課文情節發展能夠吻合。
(4)要升華“愛”的主題。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讓學生懂得“愛之鏈”,感受豐滿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
2、學習課文生動的細節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中心
1、【出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p>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2、雖然過去了許多年,這句歌詞一直溫暖在我的心頭。文中也有句話,如同春風,給那個冰冷的黃昏帶來了暖暖的春意。
【出示】“如果您遇上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您給他一點幫助吧。”
指導讀好這句話。(真誠地熱情地)
二、探究課文內容
探究中心句
1、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2、喬依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錢?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來?為什么?
3、喬依可不可以接收老婦人的錢?那他為什么沒有接收?指導讀好第6小節(愣。將“他”換“我”),理解“天經地義”。
4、再讀這句話。
5、那喬依又是如何幫助老婦人的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了暖暖的愛意?請默讀2-8小節,劃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探究2-8節,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交流,教師小結歸納。
2、指導朗讀:
①提示: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讀出當時人物的內心,讀出恰當的語氣。教師范讀一小節,交流感受與方法。
②學生自讀,思考如何讀好。
③寫一寫朗讀建議;
④同桌交換看朗讀建議,全班交流;
⑤指名讀,評議;
⑥適當采用齊讀。
3、從2-8小節,我感受到喬依是一個的人,因為
。
板書:喬依老婦人(以鏈條方式)
4、那么愛是什么?
【出示】
愛
是寒風冷雪里
那暖暖的微笑
愛
是孤獨絕望中
那貼心的話語
愛
是一連串
麻利的動作
愛
是那一句
美好的心愿
探究9-11小節,寫出心中的愛
1、這美好的心愿指什么?再讀
2、板書:女店主。默讀,在這里,愛是什么?
3、學生思考,寫作,交流。
探究12小節,理解重點語句。
1、指名讀,說說你從女店主的話里讀懂了什么?
2、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讀懂了什么?是不是這些錢就能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的是僅僅是這些錢嗎?
三、總結課文
1、說說課文為什么以“愛之鏈”作為題目?
2、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生齊讀)。
3、播放《愛的奉獻》。
四、探究寫作方法
1、同學們,這篇課文寫得很好,能給我們寫作文提供幫助。
2、探究妙處: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來寫人物的?發給學生做記號的課文,讓學生發現這些做記號的語句有什么特點?
3、揭示:細節描寫。就是能從一個人細微的動作、表情等看出這個人的品格、性格。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4、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細節呢?舉例:寫作文寫不出來的樣子。
5、寫一段話運用細節描寫:①同學上學遲到②同學上臺演講緊張
學生練筆。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作業:續寫。
2、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周圍有沒有愛之鏈?為什么?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不算教后記的教后記
一、個性!個性!
這篇課文的備課頗為痛苦。長期以來,我固定在自己個人的圈子里,對教材鮮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常跟在教參后面亦步亦趨。也許幾乎年年教六年級,教材面孔陳舊,缺乏新鮮感。再加上職業倦怠,很多時候我停止了對課堂的思考,于是課堂逐漸庸俗起來。人就在這一點點的懈怠中消磨自己的青春,一時處于極度的迷惘之中。
“對照教參,本人解讀與教參的不同之處”這一環節我認為有重大的意義,但也頗費腦筋,教師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而如何獲得,就要看各人的功底了。不然,一篇課文不管你怎么讀,也是找不到亮點,難以發現。只能在文本這個茂盛幽深的“叢林”外徘徊罷了。
這次我還特地選了篇新課文--從沒教過的《愛之鏈》。我被個題目所吸引。結果證明,我上當了。當然,應是自己水平不夠。我反反復復地讀,發現不了亮點?;蛘哒f我的理解與教參上的理解是一致的。這樣的文本從內容
上我挖掘不了新意。我覺得人物的行動不能僅僅貼上某類道德品質的標簽,而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體味這種愛,不然成了思想品德課。而且這種愛,我個人依稀以為這已是一種生命的本能,是一種本能的習慣,教參解讀在某方面有些牽強。但如何作為教學內容來讓學生來體會,至始至終不得解決。何況自己的解讀未必正確,又不清晰,能不能作為教學內容尚是個問題。
淺薄的大腦思考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沒辦法,棄書本不顧,到網上學習。結果也是大失所望。盡管教案在具體環節設計上有花招,有亮點。但,教學內容是相似的。也沒能超出我的想象范圍。備課陷入僵局。
再讀課標,“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蔽谋疽粋€鮮明的表達方法,是多處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教參中也提到的。但是在教參中細節是僅僅作為手段幫助理解課文而存在的。
我突然想起在《人民教育》上讀到王曉春、閆學老師關于《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的學術爭鳴。王曉春老師認為:語文教師之所以為語文教師,他的標志性的工作是語文知識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進行的,每個老師都有責任的,課外也能進行的,只不過語文教師這方面擔子比別人重一些就是了。他贊成上成“寫作目的和寫作方法輔導課”。當然這也許是個極端。但提醒教師,不能忽視言語形式。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_屆閱讀教學大賽總結發言時所說:當前一個傾向性的問題是閱讀教學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內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視語言的理解與運用,甚至以“得意”為目標,忽略語言的學習,特別是忽視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忽視揣摩作者是怎樣用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忽視從讀學寫,了解文章寫法。這種失衡的做法,不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養,而且會把語文掏空。
于是,我確立了本課的個性解讀:把言語形式當成教學內容。
二、時間?統一?
課上下來,覺得很是失敗。
細細盤點了一下,本課的七條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有六條達到了落實。但最重要的一條:學習寫作方法。沒有時間了。真是沮喪極了。所以這節課和網上的課在設計上就沒有多少差別了。
原因何在?將寫作方法當作教學內容,硬擠進來,就必然會占據一定的時間。按照計劃,這一環節最少得花10-15分鐘,就只剩下30-35分鐘(我們課堂是45分鐘)第一課時也能解決一部分內容:如探究中心句環節的1234。一開始耗時較多,導致后面教學任務不得完成。這是不該有的低級錯誤。
后來利用了第三節課的一點時間補講了寫作方法,學生蠻感興趣。從
效果看大多數都較好地掌握了細節描寫,可是這不是在這一節的課堂上。深感遺憾。
因為時間緊湊,所以有些教學內容淺嘗輒止。如有感情地朗讀,時間不夠,方式不新。理解重點語句及題意,方式也較單一。效果不明顯。
教學言語內容與言語形式如何統一?“工具與人文如何統一?”我的設計還是機械的割裂。因為我是從“內容──形式”入手的。如果從“內容──形式──內容”入手,或從“形式──內容──形式”入手,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才可能同構+共生。如果讓我重新設計,我會將言語形式學習巧妙地穿插在內容學習當中。如出示我根據課文寫的一首愛的小詩,讓學生再次尋找愛的細節,體會細節的妙處后,順水推舟地點出“細節描寫”,進行寫作方法的學習,這樣指導才無痕。從而課堂結構為“內容──形式──內容”,可能渾然圓融。
而且這節課在言語內容和形式之間總會有所側重,不要均等。應言語形式輕些,言語內容重些。同時教學言語內容也應緊扣教學內容,有所側重,不要也不能面面俱到。
蘇教版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