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險”的特點,并感知文中運用的描寫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視頻或圖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認識他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疏通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劃出本課生字,遇到長句子或難句子多讀幾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詞,可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來幫助理解;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小組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ppt出示交流內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
(1)疑難詞語、句子,全班交流解決。
(2)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強調重點字詞。(指導書寫:褪)
(3)分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糾正字音與停頓。
三、默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并試著有感情地朗讀。
(2)思考:你對天游峰的掃路人有著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1)選擇你最喜歡的描寫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出示天游峰景色圖片,介紹天游峰相關資料。)
(2)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天游峰,你會用哪一個字?(交流,板書。)
(3)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對天游峰掃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這是一位 的老人。
四、小結。
在又高又險的天游峰面前,許多游客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卻每天掃一個來回,還說“不累”。是什么讓他舍不得離開呢?下節課我們再仔細探討。
五、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讀一讀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抄寫在摘抄本上,并思考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
板書設計: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險 自在悠閑
高 豁達開朗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掌握本課詞語,理解“彎曲”、“反彈”的意思。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掌握本課詞語,理解“彎曲”、“反彈”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個別讀:山谷中的謎底。
(讀出不同的感受,滲透情感和朗讀的訓練。)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的問題:這是哪個山谷?迷是什么?謎底是什么?怎樣揭開的?)
(“疑,思之始,學之端”,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初讀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⑵思考剛才提的問題(這是哪個山谷?迷是什么?謎底是什么?怎樣揭開的?)。
2、巡視學習情況,相機解決問題。(指導同位交流預習情況)
三、檢查初讀情況——組織交流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
指名認讀,正音,記憶。
2、指名逐節朗讀,相機指導讀好長句,糾正字音。
3、組織交流詞語理解。
重點交流:“抗爭、反彈、完好無損(加拿大、魁北克)”等,著重交給理解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四、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1、默讀,根據要求給課文分段。提示: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山谷中的謎?
那幾則自然段寫了旅行者揭開了謎底?
看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寫了什么?
2、組織交流,討論: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異的自然景觀是個長期沒有解開的謎。
第二段(3):兩個旅行者通過仔細觀察揭開了這個謎底。
第三段(4——6):寫了兩個旅行者的對話。
(詞義的模糊性和概括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反復朗讀,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中查字典、剖形探義,掌握生字詞。)
五、組織質疑:
課文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內容嗎?(指導:可以針對句子或段落。把重點問題留到下節課再研究。)(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我讓學生繼續提出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幫助確定下節課的學習目標。)
六、指導描紅:
1、出示生字,復習認讀。
2、指導描紅,臨寫、交流難寫易錯的字,相機范寫:摧、貞。
3、組織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第二段。
1、板書課題:山谷中的謎底。
2、題目中的山谷是哪個山谷?
畫:
板書:加拿大、魁北克。
3、這個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
要求:自讀1、2兩段,找出答案,把有關句子畫下來,讀一讀,不懂的可以提出來。
(“觀文者批文以入情。”——劉勰)
4、組織交流:
出示句子
“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事,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也喪失了生機。而東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松、柏、楊、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哪幾句話具體寫了雪松的這個本領?
要求:大聲朗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想象書中所描繪的情景,看看誰能用兩個詞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領!(彎曲、反彈)
5、指導朗讀:
①指名朗讀,想象,概括。
板書:彎曲、反彈
②在巴謎底讀一讀,把這兩個詞加上去。
③誰能到黑板上來給我們講講這個謎和它的謎底?(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緊扣學生的問題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指導學生讀中悟理。)
6、組織辯論:
師:有人讀了咱們課文的第三段以后說,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群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我們也再來把第三段讀一讀,然后再反駁他,要有理有據,才能把它辯得啞口無言。(重點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板書:智者,強者
二、學習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
第一遍:帶提示語。
第二遍:去掉提示語。
第三遍:自己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來。
2、引導體會寫“啟示”的一段話,指導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對于外界的壓力,……但……。
⑵指導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對于課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想讀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板書:上下文
聯系實際(舉例子)
②誰能舉個例子來證明一下這句話的道理?
⑶這段話的道理也可以用我們的一句老話來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
三、試說名言,學習第四節:
齊讀最后一節,根據你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我們也來說兩句名言:“彎曲不是……而是……”
(“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利用辯論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奧道理,而且,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深刻的哲理。)
板書設計
雪小 雪大
松(彎曲、反彈)
柏雪智者
楊松強者
女貞
西坡東坡
加拿大魁北克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山谷中的謎底》,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來到加拿大的魁北克,發現山谷有奇異的景觀,是……(學生接答)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兒。1983年的一個大雪紛飛的一天,兩個旅行者來到了這里。如今,謎面終于解開了,我想每個人都會——(很興奮、很激動),讓我們帶著興奮的心情把謎底告訴給大家——
2、課件出示:“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1)齊讀這句話。
(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決定。(自身原因)
(3)“這個本領”指什么本領?
(4)默讀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3、課件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從這句話中,你認為雪松獨有的地方在哪兒?自己放聲去讀一讀,邊讀邊想象書中所描繪的情景,把能體現雪松獨特本領的地方用小圓點標下來。(交流:彈性、彎曲、反彈、)
4、讀了這段話你有沒有發現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會彎曲)
①它在什么情況下彎曲?(當雪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②這“一定程度”指什么?(大雪飛揚,漫天飛雪,當雪積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實在吃不消的時候,即將頂不住的時候。)壓力大,如果不彎曲,會斷;如果不會彎曲,也會斷;這是雪松區別于柏、柘、女貞之類樹的關鍵所在。
③它彎曲的目的是什么?(為了生存)
④它彎曲后的結果怎樣?(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板書:大雪中
雪松彎曲生存
⑤雪松在盡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候才開始彎曲,才肯彎曲的呀!雖然是彎曲了,但這種彎曲是一種策略,這里面有抗爭的力量,我們應該讀出這種力量!
⑥創設情境分層朗讀:“聽!北風在呼呼地刮,雪花飄飄灑灑。不一會兒——(生讀)
“聽!風刮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不一會兒——(生讀)不一會兒滿坡的雪松上又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又開始向下彎曲,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呈現“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你知道省略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嗎?……省略號說明循環往復,重復地進行。
短短的三十幾個字,讓人為之驚嘆,為之佩服,大聲去讀讀這句話,把讓你有所驚嘆、佩服的地方圈下來,可以是一個短語,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標點符號。
(1)交流:說說有哪些讓你驚嘆、佩服的地方。
“反復地積”——風雪之大,來勢兇猛。
“反復地彎”——不停地承受著風雪
“反復地落”——“彎是為了讓雪滑落,減輕壓力,創造反彈的機會”
“反復地彈”——面對嚴寒仍然昂首屹立,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
“……”——循環往復,重復進行,雪松堅忍不拔。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2)小結:這就是雪松,面對風雪的侵襲,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壓力,又一次次地化解了這種壓力,又一次次地發起抗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成為山谷中一道奇異的景觀。這就是謎底中所說的雪松的本領。讓人情不自禁地佩服、贊嘆。
①你能把這一句讀好嗎?生練讀,指名讀。
②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仿佛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你們已經把她讀在心里了,帶著這種獨特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
師總結:這就是雪松,面對風雪的侵襲,用一時的彎曲獲得了新生,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充滿力量的彎曲,這就是魁北克的雪松的特性與本領。一株普通的植物卻擁有這樣的生存技巧,這種生存技巧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如今,始終解不開的謎終于豁然開朗。讓我們把這個謎底再次告訴給大家——(指名讀)
面對這一謎底的揭開,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圍繞雪松、各種雜樹、旅行者談自己的啟發。)
三、深究課文,學習第4—6自然段
1、兩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閉上眼,讓我們細細聆聽!(師范讀第4、5自然段)
2、聽了這兩位旅行者的啟發,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3、讓我們也像旅行者一樣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再讀課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組抓住重要的詞句談談你的感受。
(1)小組討論。
(2)第一次交流。
(3)相機出示:
“對于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①自由朗讀這句話。
②你可以通過一個故事,一句名言俗語,或者一個成語來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小組第二次討論,集體交流。
③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引說)
麥苗面對嚴冬停止生長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進樹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體育課跳遠,先把腿彎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學們的謙讓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4、小結:戰勝壓力,面對困難時,并非只有通過正面抗爭去解決的辦法;還可以如雪松那樣,作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課件出示:“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5、指名讀。多好的啟示呀!
師總結: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難。對于這些壓力、困難,我們有時必須選擇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我們欣賞;有時也應該學會雪松的彎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胸懷我們也要。但有一點非常重要:彎曲的策略不能成為茍且偷安、放棄抗爭的借口。
記住:這種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齊讀!
四、作業:
閱讀三個小故事《臥薪嘗膽》《韓信胯下之辱》《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把你讀后的收獲寫下來。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綠線內的兩個只識不寫,聯系課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3、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壓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由自然現象所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揭示課題,引導質疑。
1、理解什么是“謎”、什么是“謎底”。
2、質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謎?謎底是什么?是誰揭開了這個謎底?……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聯系課文想想新詞的意思,在不懂之處做上記號。
3、讀完后思考一下剛才提出的問題。
三、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文簡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詞,視學生情況指導朗讀。
四、組織交流初讀收獲,引導進一步質疑。
1、說說自己讀懂的“謎”和“謎底”,找讀文中有關句段。
2、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視情況相機處理。
五、指導生字書寫。
六、布置作業。
1、繼續練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引入:學生介紹山谷中的謎和揭開謎底的人。
二、速讀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練說旅行收獲,直奔學習重點。
1、示:這次旅行,我不僅 ,而且 。
2、劃出文中寫啟示的句子,再練說。(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話或文末的句子)
3、設疑:他們怎么會從雪松身上得到這個啟示?“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讀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組織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強者形象,理解啟示的含義。
1、學生自由交流讀后感受、理解,教師隨機引導。
2、讀書要邊讀邊想象,腦子里要浮現文字描繪的景象,這就把書讀懂了,讀活了。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
(1)學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師引導緊扣關鍵詞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指導聯系上文理解“積”、“彎”、“落”、“彈”的景象和“完好無損”的意思。
邊朗讀邊想象雪松彎曲、反彈的情景,在評議時引導理解“反復”、省略號和“始終”表達的含義,練讀句子。
(3)現在我們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覺了,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此時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什么話嗎?。
(4)練習朗讀: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心中的敬佩、贊美送給雪松嗎?
3、再讀啟示,談談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先聯系雪松談談,再結合生活實際推而廣之。
五、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收獲嗎?還有什么疑問?
六、布置作業。
1、摘抄描寫雪松與大雪抗爭和旅行者得到的啟示的句子。
2、聯系生活實際,寫出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這句話的理解。
2、有興趣的同學可寫一篇讀后感。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課文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的貼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個自然段背誦。
2.學習本課生字,掌握“琢、綻、蕊、嬰、莖”等字的正確讀音,理解“孕育”“滲透”“襯托”“生生不息”“終年不敗”等詞語的意思。
3.在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中,想象廣玉蘭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感悟廣玉蘭純潔、旺盛的生命力。培養審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
4.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采用總分總的結構,用一段話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表現出它的特點。
教學重點:
在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中,想象廣玉蘭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感悟廣玉蘭純潔、旺盛的生命力。對感興趣的段落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采用總分總的結構,用一段話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表現出它的特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掌握“琢、綻、蕊、嬰、莖”等字的正確讀音,理解“孕育”“滲透”“襯托”“生生不息”等詞語的意思。
3.初讀課文,弄清課文的層次,知道課文從哪些角度描寫贊美廣玉蘭。
4. 學習課文1、2、6自然段,知道作者喜歡廣玉蘭的原因,品讀廣玉蘭的“香幽”“色美”。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自讀課文2遍,完成填空
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五六月份是廣玉蘭 ( ) 。在綠油油的葉叢中,花朵是那樣的 ( )、 ( ) ,色彩是 ( )中滲透( ) 色。
一棵樹上的花開得也形態不同,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 ) 、( ) 的大家族。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對的打“√”。
花蕊(ruǐ xīn) 圓莖(jīn jīng ) 柔韌(rèn rèng)
綻放(zhàn zàn) 嬰兒(yīn yīng ) 玉琢冰(zuó zhuó)
3.先解釋帶點的字,再理解詞語。
生生不息:息: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
終年不敗
孕育
襯托
滲透
二、課堂助學
1.圖片導入
(1)出示廣玉蘭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廣玉蘭。
有人知道我們鎮江市的市樹是什么樹嗎?(廣玉蘭)讓我們一起借助多媒體,感受我們的市樹——廣玉蘭的魅力。(課件欣賞)
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眼中的廣玉蘭。
(2)板書課題:18 廣玉蘭
2.預習反饋
糾正字音,強調“生生不息”的“息”的意思。
3.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廣玉蘭的?(花香、花色、花形、葉片)
4.合作探究
課文中哪句話作者直抒了胸臆,說出了自己喜歡廣玉蘭的原因?
(1)精讀第6自然段: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①品讀
從文章的第6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贊美了廣玉蘭的幽香、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點明了作者喜愛廣玉蘭的原因。)
“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中“更”能刪去嗎?為什么?(遞進,強調了后者)還可以替換成哪些關聯詞?(不僅……還……)
這一自然段的文中結構上有什么作用?(總結全文,升華中心)
②指導朗讀:突出“愛……更愛……”
聯系1、2自然段感受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
(2)精讀第1自然段。
指名讀,思考:這一小節緊緊扣住哪一個詞語描寫廣玉蘭的美?(幽香)
②這是一陣陣怎樣的香氣?(幽香,淡淡的,在空氣中蕩漾,一陣陣的,散發出來)
③指導反復朗讀,感受作者沉浸于廣玉蘭花香中的怡然和舒暢。
出示:一天晚上,我獨自在叢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氣中蕩漾。原來,在林__兩旁,有許多開著白色花朵的高大樹木,那一陣陣幽香就是從這兒散發出來的。
(3)精讀第2自然段。
①默讀,邊讀邊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細細品味廣玉蘭花朵的潔凈、高雅。
②交流
a.“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我也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質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作者說“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其實在這句話中已經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描寫出了花瓣的色彩與質感,讀來如見其色,如見其質。“似乎有”“淡淡的”“玉琢冰雕”“柔韌而有彈性”等詞語表達得非常的準確生動。理解“質感”一詞。
指導朗讀,抓住描寫色彩和質感的一組準確生動的詞語:潔白、淡淡的青綠色、玉琢冰雕、柔韌而有彈性,體會花瓣的潔凈、高雅。
b.“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
在作者的眼里、心中,廣玉蘭的潔凈、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得無法用語言表達。
c.指導朗讀、背誦:借助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感悟和想象廣玉蘭花瓣的色彩與質感。鼓勵背誦。
5.小結:一次偶然,叢林中的幽香引發了作者對廣玉蘭的關注,它盛開的花朵又是那樣的潔凈、高雅,廣玉蘭的香幽與色美令人折服于自然的美好。
三、當堂訓練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含( )待放 鮮( )可愛 迫不( )待
( )人喜愛 玉( )冰雕 生生不( )
2.通過寫相近的詞來理解詞語。
綻放——( 開放 ) 滲透——( 穿透 )
凋謝——( 枯萎 ) 旺盛——( 興盛 )
3.在1、2、6三個自然段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練習背誦。
四、鞏固練習
1.摘抄一兩句描寫廣玉蘭花瓣色彩、質感的句子
2.根據課文內容補充句子,再用加點詞語造句。
我愛廣玉蘭的( ) ,更愛廣玉蘭的 ( )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精讀課文3、4、5自然段,在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中,想象廣玉蘭花開時的形態美和葉片的獨特情趣,感悟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培養審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
2.品味課文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的貼切,練習背誦第3 自然段。
3.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采用總分總的結構,用一段話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表現出它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溫故預習
1.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填空。
這篇文章先寫作者因散步時因聞到陣陣( ),從而認識( )。接著寫廣玉蘭花瓣的( )( ),隨后寫花開時的( )突出了廣玉蘭( )( )的生長特點。緊接著寫廣玉蘭葉片不僅( )而且( ),最后抒發了自己對廣玉蘭的( )之情。
2.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那里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盛開著的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花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它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zuì zhuì)滿了像細珠似(shì sì)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橫線畫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2)這段文字中,描寫了廣玉蘭花的四種形態,分別是( )、( )、( )、( ) 。作者在寫作時采取了“() --() --() ”的構段方式,表達了 ( ) 的感情。
二、課堂助學
1.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跟隨作者陳荒煤走進叢林,聞到了廣玉蘭的幽香,看到了花瓣的玉琢冰雕。
想不想聽聽廣玉蘭在老師心中的印象?
她幽香清麗、潔凈高雅;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她的美,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挺立枝頭是她的剛勁,終年不敗是她的豪放。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向世人展示著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一定有比老師更精彩的感悟。
2.合作探究
作者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的生命力。究竟是怎樣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折服?
3.出示自學要求
自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表現廣玉蘭旺盛生命力的句子,邊讀邊想,體會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4.討論交流:出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
①重點感悟:“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花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它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凋謝的花朵雖然沒有了潔白、柔嫩、甜美、純潔的花瓣襯托,可花蕊依然挺立,圓莖上孕育著新的生命,它把曾經的美麗轉換成孕育新生命的種子,延續它旺盛的生命力。)
②“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引導:1、咱們先來研究一下,在廣玉蘭這個大家族中,有哪些成員?2、再來讀讀,看看這些成員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把那句話讀好。
a抓住“含羞待放”和“含苞待放”作對比,體會在作者的眼里,廣玉蘭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含羞的小姑娘,領悟擬人手法的妙處。
b抓住對“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的描寫,體會作者不僅寫出了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形態的美,還襯托出了花的香氣。作者沒有直接寫花的美和花的香,卻通過對小蜜蜂“迫不及待”的表現的描寫,襯托了出來,體會側面描寫的妙處。
c把盛開的廣玉蘭花,比喻成嬰兒的笑臉,作者抓住了甜美、純潔這些共同點,比喻得貼切,精彩。體會比喻這一修辭的妙處。
d這三種形態的花固然很美,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喜歡。那么作者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形態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詳略處理)
5、出示這四種不同形態的花的圖片,提示、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情境中,背誦這一自然段。
③“密集油亮的綠葉終年不敗,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了。”(這些不僅寫出了廣玉蘭的勃勃生機,而且作者對它的愛也自然流露出來。)
④“秋冬時節,許多樹的葉子凋落了,廣玉蘭卻披著一身綠葉,與松柏為伍,裝點著自然。”
6.小結:廣玉蘭幽香蕩漾,潔凈高雅,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道——(出示最后一小節)生齊讀。
三、當堂訓練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待:A.對待;B.招待;C.等待;D.要,打算。
(1)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 )
(2)我正待出門,好友來了。( )
(3)我們待人要和氣。( )
謝:A.感謝;B.拒絕;C.脫落;D.認錯。
(1)花瓣雖然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 )
(2)這處景致謝絕參觀。( )
(3)為了這件事,我要親自向你謝罪。( )
2.文章第三小節,先是總寫,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會有幾種不同的形態。接著,作者又具體寫了四種花的形態,最后發出感慨,一株廣玉蘭就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這段話在構段方式上是(總分總),你能學著這樣的寫法,寫一寫蠟梅花嗎?(出示圖片)也可以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