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1
教學內容:P4例2及“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合適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題中兩個未知的數量。
教學資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前兩節課,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致步驟嗎?
這節課我們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繼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師生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2
(1)出示例2。讀題,理解題意。
(2)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各自獨立畫線段圖。
(3)展示交流,明確合適的畫法。
(4)師:結合題目和線段圖,你能說說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生答,師出示,齊讀:
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5)師:如果用x來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 生答后師在線段圖上標注好,并寫出設句,齊讀設句。
(6)讓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師板:x+3x=290
說說這個方程與前面學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7)全班交流,師隨機板書過程,并說明:解這樣的方程時,一般應先化簡。
追問: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個數量?水面面積該怎樣求?
生答師板:3x=72.5×3=217.5
(8)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讓生看書P4的檢驗過程,說說每一步檢驗的是什么。師隨機板檢驗過程,寫出答句。
2、“練一練”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檢驗過程。
(2)集體交流,說說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
(3)比較:
引導學生說說“練一練”的解答過程與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問:你覺得列方程解答這樣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這幾道方程與例題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解這些方程時先要做什么,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反饋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檢驗,是怎樣檢驗的。
2、練習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
提醒學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進行化簡。
3、練習二第5題
(1)先獨立解答。
(2)交流,讓學生說清楚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明確列出的方程依據了怎樣的數量關系。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作業: 練習二第3、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會進行分數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探討問題)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學生發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3、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后,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比乙數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畫出線段圖,分析題意,尋找解題方法。
2)小組間說出圖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是表示單位“1”的量?讓后把線段圖表示完整。
3)四人小組討論,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解決辦法,并列式計算。
2、學生匯報: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貝)
解法二:80×(1—)=80× =70(分貝)
3、學生討論兩種解法的不同:兩種方法都是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入手。第一種思路是從
總量里減去一個部分量;第二種方法是求出部分量與總量的比較關系,再運用求一個數的
幾份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這個部分量。
4、鞏固練習:P20“做一做”
(二)教學例3
1、讀題理解題意后,提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組織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2、引導學生將句子轉化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是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著重讓學生說說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
3、出示線段圖,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例2的解題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全班交流兩種解題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鞏固練習:P21“做一做”(列式后讓學生說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五第2、3、4、5題。
1、學生依據例題引導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關鍵句子分析,找到誰與誰比,
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
2、小組間解決疑難,全班匯報,教師講評。
四、談收獲、找疑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設計意圖: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解決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中,我依然依據教學例1時教給學生的解答步驟進行分析解答,找出單位“1”,并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扣線段圖,直觀地理解題意,并引導學生從數量和分率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但本堂課,老師講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討論、練習的時間稍為稀薄。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4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鉆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單元知識進行概括,建立知識結構;
2、會解決實際問題;
3、歸納整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團結協作的精神,獲得收獲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脈絡。
教學方法:引發矛盾,引入課題小組合作,歸納整理多元評價,建構知識應用實際,解決問題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引發矛盾,引入課題
猜一猜: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投影]老師年齡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數型質數,個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你們說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猜這個謎語,我們需要哪些數學知識呢?
說得有理,我們學過有關數的知識很多,就像剛才我們在猜謎時就用到了數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復習數的整除,板書:數的整除復習
齊讀課題,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們就開始復習。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 集中呈現
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按照你們的想法,把學過的數
的整除這部分知識整理在下發的紙上。(請大家認真討論商量,并由組長記錄)待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學合理。巡視
2、 逐個梳理
1)小組活動:請大家在小組中,每人挑1至2個名詞說說意思。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提示隨意在黑板上貼出各個名詞)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在數的整除這部分首先學習的是整除,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討論一下,再推薦代表發言。(巡視,參與學生討論。)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討論。
提示:整除是基礎,整除前提下產生了約數與倍數,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逐步引出公倍數、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合數、質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奇數、偶數等。)
說得真好!這些知識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
對于今天整理出來的數的整除脈絡圖,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過整理,可以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
3、 自學課本,看一看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問題?
三、應用、解決問題
1、填空題
在1----20的自然數中,有( )個奇數,有( )個偶數,有( )個質數,有( )個合數,奇數中的( )是合數,偶數中的( )是質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數是( )。
2、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 ),最大三位數是( )。
3、選擇題
(1)一個合數的約數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2)如果a 和 b 是互質數,那么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
A) a B) b C) a b D) 1
4、判斷題
(1)整除一定是除盡,除盡不一定整除。 ( )
(2)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 )
(3)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 )
(4)24分解質因數 24 = 22231 。 ( )
(5)一個自然數的最大約數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數。 ( )
5、把下面的數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成兩類,你能想到幾種?
2 15 8 17 20
四、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今天我們共同上了一節數的整除的整理與復習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大家特別聰明、好學,老師很高興與大家共同渡過了這美好的40分鐘,而且我們已經是 多次合作,所以我想與大家做好朋友,你們愿意嗎?
老師想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和我聯系,好嗎?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11位數字,每一位數字依次是:
1)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最小奇數與最小質數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數;
4)質數中最小的兩個數的和;
5)既是質數,又是偶數;
6)最小質數與最小合數的積;
7)有約數2 和3 的一位數;
8)自然數中最小的奇數;
9)最大約數與最小倍數都是 7 的數;
10)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11)最大的一位數 。
同學們以后有事需要老師幫忙,隨時call我。
這節課上到這里可以嗎?
小學六年級數學優質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