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特點介紹
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氣的特點,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大寒節氣的特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
斗指丑;太陽黃經為300°;公歷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汽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回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志。“平氣法”劃分節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說明大寒的氣溫極低:此時,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凍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結實。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大寒含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為300°;公歷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回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根據中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是在每年的公歷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一些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21日開始,公歷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區全年中最冷的時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中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大寒習俗
1、不生火
本日打開窗戶,室內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體能抵抗嚴寒,以增強體質。據說,這樣還能把蜷臥在屋內的蟲子凍死,來年春天居室便會格外潔凈。
2、哺太陽
冬季日光溫和可愛,沒有夏天猛烈,經常在太陽底下休息,非常有益。無力生火之人,往往待在有日光的地方,工作或者休息,俗稱哺太陽。
3、軋豬油渣
軋豬油渣是冬日里兒童取暖的一種游戲。集合兒童十余人,平均分成兩組,互相背靠背坐著,用力撐軋.以能通迫對方后退為勝。這個游戲通常在長凳子或大的門檻上做。兒童游戲過后,汗出而不覺得寒冷。
4、大寒時節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作“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作“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一般情況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點開始祭拜。尾牙祭拜土地公時,供桌會設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門口或后門處也會設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禮(雞、魚、豬三牲)、四果(四種水果,其中柑橘、蘋果是一定要有的),還有“春卷”,即潤餅,里面卷有豆芽菜、紅蘿卜、筍絲、肉絲、香菜,外面裹有花生粉,吃起來美味可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5、吃糯米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但卻包含著前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進人大寒天氣十分寒冷,糯米是熱量非常高的食物,有極佳的御寒功效。
大寒節氣的風俗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能夠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此來表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二、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的節氣,也是全24節氣中的最后1個節氣。這個時候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的時候,人們就會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三、數九
民間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數九”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從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四、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干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習俗。
大寒節氣養生
1、防寒保暖
一天到晚要記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風。正應對了那句老話:“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因為一般晝夜溫差較大,人體容易受寒,引發疾病。
許多女性體質易寒涼,女性在陰陽里屬陰,往往被形容為月亮,水容量高,更易寒涼。在大寒節氣,更應做足保暖功課。重點部位就是腰、膝、雙腳,尤其是經期,要添加衣物,適當飲食溫補。
2、保護膝關節
現在騎電動車上下班的人很多,街上隨處可見穿著時尚,短裙、長靴的年輕女性,衣著單薄,騎著電動車在寒風里穿行。美則美矣,身體可要小心了。騎電動車最好不要穿裙子,這樣把膝蓋暴露在涼風中,非常容易受到寒氣侵襲。
“膝關節本身是腔隙關節,直接對著風吹,寒氣很容易進去。”不僅要穿厚實點,還應該戴上護膝進行額外的防護。此外,許多女性朋友都有感受,冬天雙足經常冰涼,腰部也容易發涼,一定要穿厚的鞋襪,不要穿低腰褲。
3、每天多睡1小時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此時正值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冬季,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當緩慢的時候。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最簡單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于上班族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過早起床,晨練要推遲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門。早晨寒氣生發,有時還有霧氣,極易寒邪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