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是什么意思
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大寒節氣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氣意思,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大寒是什么意思及由來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大寒是什么季節的節氣
大寒是冬季的節氣,是冬季的第六個節氣。
大寒節氣是第幾個節氣
大寒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六個節氣。
大寒飲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更易被接受。中醫認為,冬季養生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還可多吃點黃綠色的蔬菜,像:胡蘿卜、油菜、菠菜等。由于“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御風寒的侵擾。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大寒起居講究
1、早睡晚起藏陽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這句話道出了冬季養生的要點。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則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在此期間,不建議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進行戶外運動。
2、保護頭腳防寒氣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下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
3、多吃溫苦停補品
大寒時節寒冷依舊,飲食還是應以防寒補腎為主,如棗、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圓、木耳、銀耳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此時人們經過了一冬天的肉類滋補,往往會產生內熱,再加上體外寒冷,很容易招致外邪而感冒。
對于這種“吃”出來的感冒,我們可以稍微吃點兒苦,瀉瀉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也可以在燉肉時加幾塊蘿卜,或搭配素炒蘿卜絲、蒸蘿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大寒這時候就不要大補特補了,尤其是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更不要刻意進補,飲食也應向清淡轉變。
由于大寒與立春相交接,在飲食上可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帶動陽氣升發,如香菜、洋蔥、芥菜、白蘿卜、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