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寓意和象征風俗
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的寓意和象征風俗,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節氣大寒的寓意和象征風俗
大寒寓意著天氣冷到極點,象征二十四節氣之一。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月20-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極言大寒之冷。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民諺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它是一個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
大寒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天氣寒冷、降水量小,一般大寒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月20日-21日,也是24節氣中的最后一個,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回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
大寒期間,太陽的直射點由南緯20度16分向北移至南緯16度19分。由于太陽的直射點距離北半球還是比較遠的,而且在這個時候太陽斜射的角度低,北半球所能夠得到的輻射熱量仍然是很弱的,冷空氣強盛,我國大部的地區,天氣依然寒冷。 另外,大寒在“四九”中占有6、7天 ,“冬九九歌”中唱道:“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大寒的時候天氣是很冷的,這個節氣中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止有凍傷的情況出現。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為300°;公歷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回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大寒節氣有什么特點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同小寒一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期。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區在氣候上有很大的差異。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大寒節氣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最冷是在大寒節氣。
大寒節氣有哪些風俗
大寒的風俗有大寒迎年、吃糯米飯、尾牙祭、吃臘八粥等。
1、大寒迎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大寒節氣由于近年,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春節就要到了。作為年尾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家家都在忙過年,這就是“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歷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臘味”、“趕婚”、“趁墟”、“洗浴”、“貼年紅”等。
2、吃糯米飯:大寒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干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
3、尾牙祭:尾牙祭我國南方一些地方的風俗,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人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所謂二月二(古時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民間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習俗。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4、吃臘八粥:臘八節是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節日,這節日習俗是吃臘八粥。臘八這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和佛陀成佛有關,清代蘇州文人李福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大寒習俗
1、不生火
本日打開窗戶,室內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體能抵抗嚴寒,以增強體質。據說,這樣還能把蜷臥在屋內的蟲子凍死,來年春天居室便會格外潔凈。
2、哺太陽
冬季日光溫和可愛,沒有夏天猛烈,經常在太陽底下休息,非常有益。無力生火之人,往往待在有日光的地方,工作或者休息,俗稱哺太陽。
3、軋豬油渣
軋豬油渣是冬日里兒童取暖的一種游戲。集合兒童十余人,平均分成兩組,互相背靠背坐著,用力撐軋.以能通迫對方后退為勝。這個游戲通常在長凳子或大的門檻上做。兒童游戲過后,汗出而不覺得寒冷。
4、大寒時節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作“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作“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一般情況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點開始祭拜。尾牙祭拜土地公時,供桌會設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門口或后門處也會設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禮(雞、魚、豬三牲)、四果(四種水果,其中柑橘、蘋果是一定要有的),還有“春卷”,即潤餅,里面卷有豆芽菜、紅蘿卜、筍絲、肉絲、香菜,外面裹有花生粉,吃起來美味可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5、吃糯米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但卻包含著前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進人大寒天氣十分寒冷,糯米是熱量非常高的食物,有極佳的御寒功效。
大寒節氣有哪三候
大寒三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