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由來簡介
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氣的由來簡介,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期。現行的“二十四節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達300度是大寒節點。
大寒習俗
1、喝粥
“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米、豆、棗、蓮、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圓、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2、蒸供
“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制的。
3、食糯
“食糯”,就是大寒節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4、除塵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墻,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灶”日。
5、糊窗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為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6、做牙
“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歷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大寒天氣
大寒節氣的時候,大氣環流是比較穩定的,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的時候,就經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的情況。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的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依舊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的防寒,尤其是應該要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的時間段。
大寒在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寓意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根據中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是在每年的公歷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一些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21日開始,公歷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區全年中最冷的時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中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大寒風俗
1、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能夠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此來表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2、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的節氣,也是全24節氣中的最后1個節氣。這個時候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的時候,人們就會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