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寒是幾月幾日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日左右交節 。2024大寒是幾月幾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氣時間,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大寒是幾月幾日
2024年大寒時間:1月20日 22:07:08,農歷 2023年十二月初十
大寒在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寓意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根據中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是在每年的公歷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一些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21日開始,公歷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區全年中最冷的時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中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大寒風俗
1、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能夠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此來表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2、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的節氣,也是全24節氣中的最后1個節氣。這個時候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的時候,人們就會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大寒起居講究
1、早睡晚起藏陽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這句話道出了冬季養生的要點。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則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在此期間,不建議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進行戶外運動。
2、保護頭腳防寒氣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下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
3、多吃溫苦停補品
大寒時節寒冷依舊,飲食還是應以防寒補腎為主,如棗、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圓、木耳、銀耳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此時人們經過了一冬天的肉類滋補,往往會產生內熱,再加上體外寒冷,很容易招致外邪而感冒。
對于這種“吃”出來的感冒,我們可以稍微吃點兒苦,瀉瀉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也可以在燉肉時加幾塊蘿卜,或搭配素炒蘿卜絲、蒸蘿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大寒這時候就不要大補特補了,尤其是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更不要刻意進補,飲食也應向清淡轉變。
由于大寒與立春相交接,在飲食上可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帶動陽氣升發,如香菜、洋蔥、芥菜、白蘿卜、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過食。
大寒飲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更易被接受。中醫認為,冬季養生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還可多吃點黃綠色的蔬菜,像:胡蘿卜、油菜、菠菜等。由于“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御風寒的侵擾。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