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日左右交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大寒節氣的含義
大寒節氣的含義是天氣嚴寒,最寒冷的時期到來的意思,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北方地區大寒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南方大部地區最冷是在大寒節氣。
大寒需注意
1、保暖
冬季屬陰,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烘烤腹背,向火醉酒,暴暖大汗。調神冬季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哦。
2、早睡
冬季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為宜。
3、飲食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八寶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大寒在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寓意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根據中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是在每年的公歷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一些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21日開始,公歷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區全年中最冷的時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中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大寒節氣的風俗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能夠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此來表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二、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的節氣,也是全24節氣中的最后1個節氣。這個時候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的時候,人們就會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三、數九
民間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數九”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從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四、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干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習俗。
大寒節氣的禁忌
1、不損陰津
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于滋陰。一般在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經過一個月之后的大寒節氣正是最干燥的時期,白天平均空氣濕度一般低于50%,有時室內濕度甚至只有30%左右。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統有宿疾的人常常會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凈的感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壓、年老等造成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更易誘發心梗、腦梗、腦出血等危險情況。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內常開暖氣或者空調,除了注意經常通風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氣加濕器之類以提高空氣中的濕度,晚上睡覺如果用電熱毯,也盡量不要開過夜或開太熱。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溫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點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
2、不宜食用燥熱之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的北京,天氣寒冷。養生應順應自然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本,宜熱食,切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不要過多食用燥熱之物。 大寒節氣前后,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于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于溫熱食物;偏于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癥狀選擇服用,最好咨詢專業人員后再進補。大寒之后就是立春。為了順應季節變化,還可以適當多攝入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提前適應春天萬物升發的特點。
3、不能運動過量
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選在廣場向陽的地方進行,運動項目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霧霾、下雪天,最好暫停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