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中考范文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都有哪些?我們有限的智力總是試圖去了解和改變自然,這是物理乃至所有自然科學的共同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物理教案中考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桿;
(2)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
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認識杠桿,會分析杠桿的幾個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認識杠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浮力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有兩項:浮力問題與杠桿平衡問題。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p>
置疑:阿基米德說這句話的根據是什么 ? 你認為這可能嗎?
阿基米德用來撬動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桿,也就是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杠桿
1、認識杠桿
要求學生觀察書上圖12-2-3:生活中的常見的杠桿。
要求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桿。
進行討論,找出圖中杠桿的共同特征——都繞一固定點轉動。
教師出示羊角錘,分析使用時有一固定點。
要求學生分析其余杠桿的固定點。
得到杠桿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桿,叫杠桿。
“硬桿”指在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形變的受力的桿狀物體,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彎的,形狀也可以是各種各樣,可是方的、圓的等。
要求學生再舉其他例子。
例如:用來擰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們輕易地將螺母擰緊或擰松。
訂書機可以很方便地把紙裝訂在一起。
2、與杠桿有關的概念
首先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 ( O )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 ( F1 ) :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 ( F2 )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 ( L1 ) :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 ( L2 ) :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作力臂的步驟:( 1 )找準支點;(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線;( 3 )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 4 )標出力臂。
教師舉杠桿撬球的例子分析五個概念。
畫出杠桿撬球中的各種物理量。
支點是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在分析支點時,我們可以假想杠桿發生轉動,杠桿圍繞哪一點轉動,哪一點就是支點。如圖所示,我們假設杠桿在動力作用下做逆時針轉動,其中 O 點是不動的,所以 O 點就是支點。
力的作用線就是從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如圖所示,動力的作用線是從 A 點起沿 F1 方向的直線。
從支點 O 向動力 F1 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動力臂L1 ,從支點O 向阻力F2 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阻力臂L2 了。畫力臂實際上就是作一個點到一條線的垂線,只要把平面幾何中作“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遷移過來,就不難解決力臂作法這一難點。
必須明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如圖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為動力臂和阻力臂。
例題: 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如:鍘刀、瓶蓋起子、獨輪車、鐵鍬等。
由4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可選擇分析一些實際杠桿,如:抽水機、汽車剎車踏板、胳膊、縫紉機踏板等。
三、課堂小結
認識杠桿,并介紹了杠桿的幾個重要概念,學會分析生活中的杠桿。
四、實踐活動
注意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桿,試著分析它們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五、板書:
第一節 杠桿(一)
杠桿:1 、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桿,叫杠桿。
2 、杠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 ( O )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 ( F1 ) :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 ( F2 )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 ( L1 ) :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 ( L2 ) :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四、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課題:優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么,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聲的來源(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生處)(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五、課堂小結:
1、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樣防治噪聲?
六、布置作業:
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在強調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3】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顯微鏡、電腦平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后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后復習本章知識。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
2.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能對質量單位形成感性認識,會粗略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
4.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重、難點
教學重點:質量的概念,質量單位,用天平測量質量。
教學難點:質量的概念和質量是物體的屬性比較抽象;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器材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明確兩個概念:物體和物質。
物體:我們常見的一個個具體的實物都是物體;
物質:則是指組成這些物體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
1.椅子是一個物體,桌子也是一個物體,它們都是由木材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體,木材就是組成它們的物質。
那么下面我們再來觀察幾組物體,請同學們注意比較(課本插圖)。
二、新課教學
(一)物體的質量
1.質量的概念
通過圖片展示至少3組物體,每組都是由同種物質組成的,每組
的兩個物體含有的物質多少明顯不同。
比較:
(1)兩個物體都是由同種物質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
(2)再將3組物體綜合起來,能得到什么結論?
(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
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通過教材三個物理事實說明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質量的單位:
要衡量質量的大小,首先要規定一個標準——單位。
閱讀有關千克的規定和單位換算關系。
1.質量的主單位:千克(kg)
2.介紹它的由來:最初的規定
3.千克原器
4.質量單位的感性化:
通過學生較熟悉的一些實物的質量與一些質量單位近似比較,來
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具體的認識。
(三)學習使用托盤天平
1.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認真觀察天平結構,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動:每桌一套托盤天平和砝碼,對照課本圖示,讓學生觀察托盤
天平,認識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利用投影,讓學生指認各部件,并試著說出其作用。
2.學習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對照托盤天平實物,閱讀《托盤天平使用說明書(摘要)》。
(2)嘗試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
(3)練習: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錯誤操作,讓學生判斷錯誤所在,
并提出正確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沒有放在水平臺上;
② 調節天平平衡時,游碼未歸零;
③ 加減砝碼用手拿取;
④ 超過量程;
⑤ 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
⑶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活動1:測固體的質量
活動2:測液體的質量
(4)交流,了解學生對托盤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盤天平時,關鍵的步驟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應如何調節平衡螺母?
如果指針偏右呢?
②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時,是否一定要等指針靜止下來?
怎樣快速判斷橫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樣安排測量一杯水的質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樣讀取待測物體質量的?
(四)其它一些測量質量工具:
課后調查這些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學習通過互聯網或產品說明書
獲取相關信息。
五、信息瀏覽:
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會變得極大的。
小結
1.質量的概念。
2.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質量單位。
4.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練習設計
1.調查各種球類的標準質量,填寫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網球 壘球 排球 籃球 足球
2.填上合適的單位:
(1)你同學的質量大約為60 。
(2)我們所用的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00 。
(3)體育課上,我們投擲的鉛球的質量約為4000 。
(4)一桶標有“5L”字樣的花生油的質量約為4.2 。
3.如圖所示,甲為商店里使用的臺秤,其工作原理與天平相同?,F用該臺秤
稱某物體的質量,通過在砝碼盤中添加槽碼,移動游碼使秤桿平衡,所加
的槽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該物體的質量為 ㎏。若把該物
體帶到太空,它的質量將 (選擇“變大”、“變小”或“不變”)。
4.在“用天平稱物體質量”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用已調節好的天平在稱物體
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后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左邊一點,這時應該(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
5.一架托盤天平,由于更換了其中一個托盤,稱量前無法把天平調節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針最終也只能指著分度盤中央左邊一個
分度的地方?,F要使用這架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請你設計兩種應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學習了“質量”后,小明有一個疑問: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呢?
為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用一塊橡皮泥作為被研究的
物體,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并記錄數據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狀 長方體 圓柱體 圓環形 碎塊
橡皮泥質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實驗時選用橡皮泥作為實驗的材料,你認為選用這種材料對
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
(2)由小明的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 。
(3)表格中,并沒有也不可能將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狀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結論,這種研究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 )
A.類比法 B.綜合法 C.歸納法 D.等效法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5】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6】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
2、知道什么是頻率?頻率的應用。
3、利用實驗去探索影響聲音特性的原因。
重、難點:(重)1、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清楚雙耳效應。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材分析:1、本節是了解性常識,而且比較簡單,學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課堂教學基本上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師加以必
要的糾正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討論上節課的練習。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聲音是由物體的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不能傳聲。
3、聲音在、體中比體中傳播的快。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我們可以區分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1、音調:聲音的高低
試驗:研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結論:(1)、頻率:物體一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越高,
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學生閱讀課本圖示
2、響度:聲音的強弱
試驗:研究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結論:(1)、響度與振幅有關
(2)、響度與發聲體距聽者的距離有關
(3)、用dB表示聲音的強度,學生閱讀材料:
了解一些環境的響度。
3、音色:聲音的一個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完成物理時習在線本章內容
五、教后記
本節內容比較多,應緊扣要求,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
應讓學生在課后去分析較多的聲現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題?
物理教案中考范文【篇7】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