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
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要目的是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用物理知識分析各種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和措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木拍昙壩锢斫炭茣贪钙咂M蠹夷軌蛳矚g!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1
一. 指導思想:
新學期又開始了,本人繼續(xù)在市局“平衡發(fā)展,重視全體”,“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的指導思想領導下,在認真總結自己上學期工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學工作計劃。
二.工作目標:
1. 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 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情況分析
本人所教的九年級6、7、8三個班中,6班、7班的基礎比較差,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比較弱,8班的基礎整體很好,已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并能靈活的應用。
四.教學內容
主要是以復習為主,系統(tǒng)地復習初二、初三的物理知識。
五. 工作措施:
1. 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過去的要求,因為新教材其靈活性加強了,難度降底了,實踐性變得更為明確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對于每一項要求要落到實處,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難度。
2. 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不僅在傳授文化知識,更注重于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實驗,做到一個一個學生過好訓練關,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練為止。每一個實驗都要寫好實驗報告,寫好實驗體會。
3. 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不能默守陳規(guī),應該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本期我要繼續(xù)實踐好興趣教學法,雙向交流法,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讓科學進入物理課堂,讓新的理念武裝學生頭腦。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學習的觀念更新,學習的內容科學,學習的方法優(yōu)秀。
4. 嚴格要求學生,練好學生扎實功底。學生雖逐步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也會學習,愛學習,但終究學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嚴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管理。做到課前有預習,課后有復習,課堂勤學習;每課必有一練,杜絕學生不做作業(yè)、少做作業(yè),嚴禁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教育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學習成為自已終身的樂趣。
5. 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狠抓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
6. 加強教師自身的業(yè)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余,要認真學習大學有關的物理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范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2
動能勢能
【教學內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九年級上冊第3第4節(jié)第1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知道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
(2)知道重力勢能及重力勢能的決定因素。
(3)了解彈性勢能及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假設、實驗探究等科學方法的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觀察生活是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決定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學難點:實驗探究、控制變量、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教學準備】
實驗探究相關器材、任務單、PPT演示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新
讓學生觀看一段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提問飛機在做什么運動?
學生:做機械運動。
教師:那飛機具有什么能呢?
學生:機械能。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機械能包括?
學生:動能和勢能。
教師:哪些物體具有動能?哪些物體具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幾天我們就具體學習。(引出題)
二、新教學
(一)動能
出示幾幅物體在動的圖片。
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都在運動。
教師:那它們都具有什么能?
學生:動能。
讓學生歸納動能的含義。
【板書】1、動能的含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
教師:同學們能再舉幾例具有動能的物體嗎?
學生:公路上運動的汽車。流動的水。轉動的電風扇。老師上走動時------
教師:那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板書】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猜測物體的動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2)建立假設: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
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碼(替代球)各一個、斜面一個、小車一輛。
(教師提示:回顧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實驗,斜面的作用)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后討論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后歸納。
結論:質量一定時,速度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結論:速度一定時,質量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板書]歸納: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練習:
1、若甲物體的速度比乙物體的速度大,則(D)
A、甲物體的動能一定比乙物體的動能大
B、乙物體的動能一定比甲物體的動能大
C、甲、乙兩物體的動能一定相等
D、甲、乙兩物體的動能無法比較
2、在行進的火車中有兩個物體,甲的質量為5千克,乙的質量為2千克,則_甲__的動能比較大。
3、想一想議一議
車型設有中心雙實線、中心分隔帶、機動車道下非機動車道分隔設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車7060
大型客車、載貨汽車6050
……?琰?
從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釋,(1)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行駛速度進行限制?(2)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不一樣?
解析:(1)汽車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越不容易剎車,所以要對車輛加以限速;
(2)又因為汽車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車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車小
4、動能的利與弊
視頻演示:臺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對人類的危害。再由學生舉例說明動能其它的弊處和對人類的益處(如風力、水力發(fā)電,各種動力機械等)
過渡:近年,德清的經濟發(fā)展迅猛。德清各處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當我們從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會特別地小心。請問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義?你又會擔心什么?
——擔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動能又是從哪兒的呢?
——勢能轉化而。
三、勢能
(一)重力勢能
引入:廣東正在開亞運會,運動員把杠輪舉起時,運動員給杠輪做了功(學生回答),那么杠輪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勢能(學生回答)。從而引出重力勢能的概念。
[板書]重力勢能的含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設: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
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大小不同的物體各1個、小桌、1盤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驗證猜測?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后討論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后總結歸納。
生活情境再現(xiàn)(多媒體動畫演示)。
【板書】總結歸納:物體的質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練習:(圖片在多媒體)
(1)比較圖中A、B兩個實驗可得:
質量相同時,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2)比較圖中A、C兩個實驗可得:
被舉高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實驗過渡:用學生熟悉的玩具演示,引出勢能。
演示:取出一音樂盒,上好發(fā)條,使其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同時也可看到風車不停地轉動。
提問:在上述過程中,是什么能轉化為了動能和聲能???彈性勢能
(二)彈性勢能
【板書】1、定義:由于發(fā)生形變而具有的勢能。
由學生舉例說明具有彈性勢能的各種物體。如彈弓、蹦床、機械手表等。(圖片展示);
演示:以彈弓為例,說明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
【板書】2、結論:彈性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勢能的利與弊:
當我們從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特
別地小心。請問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義?你又會擔心什么???擔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動能又是從哪兒的呢?重力勢能轉化而。
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利用勢能。
四、堂小結:
1、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2、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五、堂練習:(演示稿)
六、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B第四節(jié)動能和勢能(一)
2、預習本P92—93頁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3
一、導課。
1、復習提問:什么是機械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熱機的產生和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熱機效率和環(huán)境的保護。
2、引入新課。
二、熱機的能量損失。
1、提出問題,熱機把燃料所蘊藏的化學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時還有哪些形式損失能量?
2、梳理總結,說出熱機燃料釋放能量的'主要走向。
三、熱機效率。
1、引出熱機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學要求,看課本相關內容畫出熱機效率
2、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
四、環(huán)境保護。
1、熱機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什么問題,你覺得應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通過學生的展示予以肯定。
五、出示目標,學生小結。
六、鞏固練習:
1、熱機是把能轉化為能的機械,在熱機里,轉變?yōu)榈哪芰亢腿剂贤耆紵尫诺哪芰康谋戎捣Q為熱機效率。
2、如何提高熱機效率,是減少能源消耗的重要問題,要提高熱機效率,其主要途徑是減少熱機工作中的各種損失,其次是保證良好的,減少機械損失。
3、為節(jié)約能源,需提高熱機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盡量使燃料充分燃燒。
B、盡量增加熱機的工作時間。
C、盡量減少廢氣帶走的熱量。
D、盡量減少熱機部件間的摩擦。
4、目前,社會上有一些舊的被淘汰的內燃機,從長遠看,你認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嗎?說明原因。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4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歸納總結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
2、通過動手實驗,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探究的步驟。
3、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交流與合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歸納總結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
2、正確的使用電流表測量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
三、教具準備:
每組三節(jié)干電池,一只電流表,兩個小燈泡,一個開關,導線若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說明這節(jié)課的內容:
(1)練習使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2)研究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二)、進行新課
這節(jié)課要通過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得出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在實驗中學習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電流。實驗分兩部分進行。
(1)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
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串聯(lián)電路圖,再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畫出,先后把電流表接在a、b、c三處的三幅電路圖,在每幅圖上都要標出電流表的"+"、"-"接線柱。
請同學按電路圖連接電路,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值,并填入課本表2-1中。在學生動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學生先檢查實驗器材、明確實驗步驟和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外,還要提醒學生,要按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正確使用電流表。
實驗結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組的測量數(shù)據(jù)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內。
表2:研究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測量數(shù)據(jù)IaIbIc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組織討論:比較三組數(shù)據(jù)的共同點,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
(2)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
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并聯(lián)電路圖,再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畫出,先后把電流表按在干路和兩個支路上的三幅電路圖,在每幅圖上都要標出電流表的"+"、"-"接線柱。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并把實驗記錄填入實驗報告的表格內。鼓勵先完成實驗的小組把測量數(shù)據(jù)寫到黑板上相應的表格內。
表3:研究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測量數(shù)據(jù)干路IA支路IB支路IC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組織討論:①哪個電流?②IA跟IB+IC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
練習題:
五、教學后記: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5
一、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jié),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xiàn)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xiàn)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xiàn)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現(xiàn)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xiàn)象和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jié)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fā)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6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課有趣
“授業(yè)無趣,必不樂學”。物理規(guī)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較抽象、概括,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填鴨式講授,對學生就缺乏吸引力,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樣在授課一開始的時候,就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導入課題的問題。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動活潑和趣味性,從而對本節(jié)內容產生濃厚的探究熱情。例如講“汽化和液化”時,演示“紙鍋燒水”,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流體壓強和流速”教學中,教師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氣,請學生觀察下方緊貼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會掉下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由此引入新課,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除演示實驗作為引子外,還可以講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重力”時,可以講一下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既展示了“萬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舉例寓趣,設疑激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化枯燥為生動,善于舉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講授“聲音可否在液體中傳播”時,舉例:“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來說明問題,在進行“汽化和液化”教學時,舉例: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杯子會“出汗”,用此來說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jù)教學中的進程,教師適時地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其主動思考,大膽回答,從而真正掌握知識。例如講“壓強”時設疑:為什么好漢握不爛雞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壓破?講“汽化和液化”時設疑:為什么喝熱茶時我們要先吹吹氣再喝?像這類設疑,既貼近生活,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
三、新奇實驗,見之生趣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新奇有趣的實驗,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富的樂趣。例如在學生學習“摩擦力”這一節(jié)時,教師演示“筷子提米”,讓學生在不可思議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講“透鏡”時,教師讓學生用凸透鏡把太陽光匯聚到火柴上,親眼目睹火柴的熱烈燃燒,驚奇之余,興趣倍增;在學習“升華和凝華”時讓學生體會:竟然可以用蠟和樹枝塑造美麗的冰雪世界……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實驗,把理論知識轉變成了親眼所見的事實。使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到實在的知識,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聯(lián)系實際,強化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知識,又要在實際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比如:在學習了“電磁鐵”以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電磁鐵,比比看誰制作的磁性更強;學習了“重力”之后,讓學生動手制作不倒翁和重錘線,并告訴他們:重錘線可使建筑工人工作起來更方便,而制作銷售不倒翁使商家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強調:知識就是財富。通過這樣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只要真正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去指導課堂設計,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智慧,解頤笑語,深入淺出,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就一定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點:參照物的概念、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教學難點:認識物體運動和靜止相對性.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
教學用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節(jié)前大"?"的內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 什么是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2.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組織學生看掛圖,討論: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汽車中的乘客,這位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汽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司機和男孩所說乘客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司機看到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男孩看到乘客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提問:看課本圖12.1-3,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在農田里并排行駛,受油機與大型加油機在空中飛行,說它們是運動的,你選什么物體為參照物。
!!答:選大地為參照物,它們是運動的。
!!教師追問:在甲圖中如果選卡車或收割機為參照物,在乙圖中如果選受油機或加油機為參照物,另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
!!答:另一物體是靜止的。因為它們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改變。
教師小結:像卡車和收割機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三、小 結:
四、布置作業(yè):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運動的描述
一、什么是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假定不動的物體。
2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