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1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
教材第14頁的內容及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六一”快到了,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出示百寶箱)大家想要嗎?可是這上面有鎖,而且是一個密碼鎖,打不開,怎么辦?
師: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既是一個偶數,又是5的倍數;最高位上的數是9的最大因數;十位上的數是最小的質數。你能打開密碼鎖嗎?
學生質疑:什么是質數。教師引入本節課內容,板書:質數和合數。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認識質數與合數。
師:找因數--找出1到20的各個數的因數,看一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組進行,找出之后進行分類。
生:老師,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有的只有1個,有的有2個,有的有3個,還有的有4個或更多。
師: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類,大家把分類結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學生的分類結果。
【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找出1~20的因數后總結出特點,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準備,使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印象深刻】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如4、6、15、49都是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再舉出幾個質數和合數的例子,舉得完嗎?說明了什么?(質數和合數都有無數個)
想一想:最小的質數(合數)是幾?最大的呢?
師:所以按照因數個數的多少,自然數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課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數分為質數和合數以及1,共三類。
2.制作質數表。
投影出示例1。
師:怎樣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呢?
生1:可以把每個數都驗證一下,看哪些是質數。
生2:先把2的倍數劃去,但2除外,劃掉的這些數都不是質數。然后劃掉3的倍數,但3不劃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完成100以內的質數表,使學生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在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時,我們要抓住質數與合數的本質特點,從因數的個數入手進行判斷。在對整數進行分類時,要明確分類標準,不能把質數和合數與奇數和偶數混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數學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上,我盡一切所能為學生創設可觀察、可探索、可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以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數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自主探究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知識背景去探索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單純在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而在于數學方法的掌握和情感體驗的獲得,通過自己探索獲得“再創造”的體驗。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2
設計說明
1.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生活即教育”,數學知識只有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本節教學設計從給學校的長方形宣傳欄刷油漆引入小數乘小數的計算,讓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初步經歷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本節教學設計聯系原有的學習經驗,首先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獨立嘗試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重點放在對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的理解上,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怎么計算,更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計算。
3.運用計算法則,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必然又回歸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學生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與算理的基礎上,應用生活化的練習讓學生的知識得到系統的整理與鞏固,并不斷拓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后,通過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我們的校園多美呀!有高大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課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傳欄)看!工人叔叔正在給宣傳欄刷油漆,可是有個問題卻難住了他們。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嗎?(課件出示教材5頁例3)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從給學校的宣傳欄刷油漆的場面引入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的思想。
⊙探究新知
1.教學例3,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1)理解題意。
師: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宣傳欄的面積怎么計算呢?
預設生:因為宣傳欄是一個長方形,所以我們只要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可以計算出來。
(2)嘗試列式。
師:怎么列式呢?(2.4×0.8)
(3)揭示課題。
(教師指著算式)請同學們觀察這個算式,它有什么特點?(因數都是小數)
揭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小數乘小數。(板書課題)
(4)合作探究。
師: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應該怎么計算呢?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道題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匯報)
預設生1:可以利用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進行計算。
將“m”改寫成“dm”。
2.4m=24dm0.8m=8dm
用豎式計算:
將積的單位“dm2”改寫成“m2”:192dm2=1.92m2。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根據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敘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有哪些優點?
優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并說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么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說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說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說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注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厘米,寬是4.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四、課后作業
(一)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二)先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厘米,寬1.8厘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動
找規律
活動目的
1.能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題目
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
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
活動過程
1.學生分小組討論.
2.匯報思考過程和答案.
3.仿照題目類型,每個小組自編一組練習,相互交換解答.
參考答案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10a+b).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100a+10b+c).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頁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數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數表,讓學生先圈數,再觀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進一步積累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思維活動經驗。
(三)學習目標
1.借助百數表,經歷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積累數學思維活動經驗。
(四)學習重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五)學習難點
歸納舉證3的倍數的特征
(六)配套資源
百數表、計算器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設計
(1)回憶我們研究過的2.5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給同學們解釋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2)自制一張百數表。
(二)課堂設計
1.復習引入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2.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我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言,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結:我們是利用百數表,先找數,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驗證和歸納,得出了2.5倍數的特征。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2.5倍數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記憶,為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做鋪墊。】
2.問題探究
(1)找3的倍數
師: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你們準備怎樣研究?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準備借助百數表,利用研究2.5倍數特征的方法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現在拿出你準備的百數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數,然后觀察圈出的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討論
①發現問題
學生展示圈好的百數表。
師:說說你們的發現?
預設:只看個位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橫著看:個位上的數0-9都有,豎著看:個位上的數也是0-9都有。
②分析問題
師:同學們發現,在百數表中(課件出示),橫著、豎著觀察3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沒有規律可循。橫著、豎著看,看不出規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怎樣看?只看個位不行,我們還可以看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斜著看。
師:大家認為除了橫著、豎著看,我們還可以斜著看,現在請你斜著觀察3的倍數,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生獨立觀察、發現。
【設計意圖:因為3的倍數的特征比較隱蔽,根據探究2、5倍數的特征的經驗,學生發現不了規律。在學生實在沒人看出規律時,教師再提示學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接著重新去探索。】
③解決問題
師:把你的發現和根據發現引發的猜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可以用計算器)
小組合作交流后全班匯報。
(3)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師:你們的發現和猜想是什么?
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評價補充。
引導小結:斜著觀察發現,每一行數的個位與十位的和分別是3、6、9、12、15,它們都是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你們是怎么驗證這個猜想呢?
生匯報驗證的過程。
師:舉什么樣的例子既簡單又有代表性?
舉的例子包含有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多舉幾個
師:有沒有同學發現反例的,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但是這個數卻不是3的倍數。
師:通過驗證,你們得出的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誰再來說一說?
歸納小結: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探索,發現、猜想、驗證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積累數學探究的活動經驗。】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3題”
圈出3的倍數。
92753620665305177999999
11149165598865513122227203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3)小明拿了5個圓片,小軍拿個6個圓片,用他們拿的&39;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不是3的倍數?
請說明理由。
先獨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驗證。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我們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采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小結:通過找數、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
師:為什么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看個位數?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呢?請大家課下閱讀第13頁的“你知道嗎”我們下節課進行交流。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作業: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圖案2
圖案3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五年級數學教案簡單的篇7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設情創設“打電話”的情境,
有打長途電話的經驗。境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二、自主探2、組織學生探索如何計算4.83÷0.7和45÷7.2的究,創建數得數時,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
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
化為已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
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鞏固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后,被除數末尾需要補0,與應用2。7÷7。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后,被除數
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1、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筆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創設情境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中國銀行20__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根據得數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練一練:P71/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
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第2題:這是人民幣和日元的兌換,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還需要去乘100.第3題:這是歐元換人民幣,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