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掌握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的判斷方法。

2、培養分析、比較及綜合概括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掌握歸納的方法,獲取一定的學習經驗。

教學重點:

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3分鐘)

(一)創設情景,反饋預習

1、師:課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導學案自主預習部分,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特征,下面的數你能判斷出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即是2的又是5的倍數呢?

P:16、24、85、102、138、170、

2 的倍數:16、24、102、138、170

5的倍數:85、170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170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個位上是02468就是2的倍數。個位是上0或者5的數就是5的倍數。一個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它的個位上一定是0.

2、看來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墒?,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生:2的倍數的個位數是0、2、4、6、8;5的倍數個位上是0、5。

師: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還看個位數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內容。

3、教師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二)明確目標,引領方法

1、出示學習目標(見學案),生自讀目標。

2、同伴說說自己的理解,談談如何實現目標。

【設計意圖】交流預習內容,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明確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進行合作學習。

二、【自主學習,同伴合作】(15分鐘)

(一)自主學習,自我感知

1、小棒游戲,探究規律

師: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怎么玩呢?(拿6根小棒)找一個同學在這張數位表上隨意用小棒擺出一個數,我能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信不信?

師:你來!

師:為了驗證我猜得對不對,再請一個同學到前面的展臺上用計算器來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學生擺出:51

師:51是3的倍數。我算的比計算器快吧?

師:能擺一個三位數嗎?

學生擺出:312

師:312是3的倍數。

師:再來一個難點的。

學生擺出:1123

師:1123不是3的倍數。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判斷的這么快嗎?相信通過下面的操作你能發現其中的秘訣。

2、小組合作探究

(1)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探究要求:用相應根數的小棒在數位表上各擺出3個數。

小組內合理分工,請大家看一下導學案的合作要求

①根據要求每人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并思考是不是3的倍數,3人擺數,1人記錄。

②用計算器算一算,將3的倍數圈出來。

③仔細觀察表格,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用4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3)用6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4)擺出3的倍數與所需的小棒的根數有什么聯系?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預設

第一組:用3根小棒擺:2、12、102,都分別是3的倍數。

第二組:用4根小棒擺:22、1111、1102,都不是3的倍數。

第三族,用6根小棒擺:都是3的倍數。

問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了3根、6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

師評價:關鍵要看小棒的根數,了不起的發現。

生: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你們認為除了3根、6根,還有其它情況是嗎?具體解釋一下。

生: 9根、12根、15根……都行——

(5)真的是這么回事嗎?以9為例擺擺看。

師:來,說說你們小組擺出了哪個數,它是不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6,36是3的倍數。

師:哪個小組還想出三位數、四位數或是更大的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216,216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數。

師:說得完嗎?

生:說不完。

師:大家用九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嗎?那你認為他們小組的結論合理嗎?

生:很合理。

師:大家說著,我把它記錄下來(板書):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擺出來的數就是3的倍數。

師:由擺數所用小棒的根數我們就能快速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3、總結提升

師:通過擺小棒,我們能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現在不擺了,也不撥了,通過上面的兩次操作,能不能說說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

師:小組內交流一下。

小組活動。

師:誰來說說?

生1: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2: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3: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無論是小棒的根數還是各個數位上珠子的顆數,實際上也就是各個數位上數的和。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探究原因,區別理解

(1)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可是,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研究16

師:上節課我們講過,16是2的倍數,它是由一個十和六個一組成的,那么想想把一個十,兩個兩個的分,會出現什么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把16兩個兩個地分,正好可以分完,沒有余數)

但既然十位上沒有剩余,那十位上的數還需要觀察嗎?(我們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6根小棒就可以,把它兩個兩個地分能正好分完)

用剛才的方法判斷5的倍數為什么也只觀察個位?(因為一個百被5分完沒有余數)

看來判斷2、5不受百位和十位的影響,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

通過剛才地研究,我們更加熟練了判斷2、5倍數的方法,還知道了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了。

(2)問:為什么3的倍數特征要看各個數位相加的和呢?

舉例24是不是3的倍數,但是個位4是嗎?這是為什么?自己分一分,畫一畫,看看24為什么是3的倍數?

一個十3個3個分余1根,第二個余1根,兩個各余1根,在和個位繼續分,

138分一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

一個百3個3個分最后剩1根,三個十3個3個分,每個余1根,所以剩三個一,個位傻上還剩一個8,合起來繼續分,12個繼續分。

(2)總結:梳理一下:24、138,分一遍,你發現什么?(剩余就是3的倍數。數位是幾,余數就是幾)無論百位上是幾,3個3個分完,就剩幾。

P:剩余的小棒正好是每個數位加起來的數。(因為這些數位和剩下的數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數位上的數相加,如果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如果不是,就不是3的倍數。)

三、【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1、口頭練習: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圈出下面是3的倍數的數:42、78、111、165、655、5988

3、□2,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被遮蓋住了,如果它是3的倍數,猜一猜,這個數可能是幾?為什么?

(預設:生1:1。

師:可以嗎?還有其他答案嗎?

生2:1,4,7都可以。

師:理由呢?

生2:1+2=3,4+2=6,7+2=9,3,6,9都是3的倍數,所以填1、4、7都可以。

師:恭喜你,三種可能都被你們猜中了!

師:如果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呢?

生:24。

師:為什么只有24可以呢?

生:因為只有24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二)拓展訓練,靈活創新

以前我們用除法來檢驗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今天我們又學了3的倍數特征,我們只需要求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就可以,但是如果遇到這樣的題怎么辦?(PPT)

13689362754、123456789

老師:如果用各個數位之和是3的倍數,比較麻煩。

但是我們用劃掉3的倍數的方法求,這樣即便是很復雜的數也能特別輕易的解決。比如:13689362754,從左開始,1不夠,看13,是3的4倍,余1,和6組成16余1,18算完……

后面的練習我們下課完成,好,這節課不僅發現3的特征,還根據特點發現簡便地判斷方法,更可貴的發現了背后的道理。學習數學就是這樣,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學們能在快樂的數學海洋里繼續愉快地暢游。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二)同伴討論,互助共進

完成學案中“同伴合作,互助共進”內容。

重點交流學生所舉的例子。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學和同伴合作,完成因數倍數的知識的學習。

四、【師生共學,交流分享】(5分鐘)

(一)小組展示,彰顯風采

指名小組進行匯報。

(二)師生完善,共同提高

1、學生糾正、補充、質疑

2、教師精講、點撥、評價

在學生討論比較充分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來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點撥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五、【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先由學生自主完成學案中相應的內容,再同桌交流,完善答案。

1、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看一看哪些是3的倍數:42、78、111、165、655、5988

原來判斷是用除法,現在用加法。改革了

3、不用計算,能快速算出來那個式子有余數嗎?

802、3;342、3

4、下面的數是3的倍數嗎?888、555,那這樣的三位數都是三的倍數嗎?P:777、888,可以想成3個8相乘,像這樣的三位數一定是3的倍數

5、下面都是嗎?789、345、654

都是,有什么特點?相鄰、連續三個自然數。

是不是所有都是呢?舉例:123.為什么呢?

654,把大的給小的,把6給4,三個都是5了,把較大數給叫小叔一個,數字和不變,所以一定是3的倍數。

6、是嗎?363、669、993。是。有簡便的方法嗎?每個數學都是3的倍數,這個數字和一定是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2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②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與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盡和整除,約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下面三組題。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觀察并回答。

(1)上面哪個算式中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3)如果用整數a表示被除數,整數b(b≠0)表示除數,可以怎樣說?(讓學生看教材第49頁關于“整除”的一段話)

3、思考:我們在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時,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①被除數、除數都是整數,除數不等于0

明確三點②商必須是整數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沒有余數

4、除盡與整除的區別與聯系。

(1)像6÷5=1.21.8÷3=0.6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

(2)除盡被除數和除數(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數,商是有限小數,沒有余數。

整除被除數和除數(不為0)都是整數,商是整數,沒有余數。(三整無余)

師: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表示的是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們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約數和倍數關系(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一段話。

(2)小組討論: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復習的第1題中,請你指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為什么?

(4)倍與倍數意義一樣嗎?

如:15是3的倍數,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項。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的注意。

三、課堂實踐

1.做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一的第2題。

4.做練習十一的第3題。

5.做練習十一的第4題。

60的約數有。

6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課后反思:

給學生以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的探索學習掌握概念。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并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通過實驗,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F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0__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來維護,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2.明確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責,積極參與公共生活。

3.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社會現象,嘗試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樹立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觀念。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個人、社會、國家的角度綜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生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公共場所是我們大家共同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順暢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國里人們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衛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說一說

1、你到過哪些公共場所?你知道這些公共場所的秩序嗎?

2、議議、做做:同學們常去公共場所,請你照例子用有關的規則提醒大家,明確有關公共場所應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車時;b.到影劇院;c.到游樂場;d.在商店

3、同學們說得很好,有了規則的約束,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諧有序。

4、除了這些規則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規則,上節課老師已經讓同學們去觀察生活,收集我們身邊的規則了,誰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規則與大家分享一下。

5、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邊的規則。

6、教師引導:聽了同學們的發言,你有什么感受?沒有規則,我們連走路都不安全,看來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三、認識公共標志

1、(出示課件)你在哪些公共場所見過這樣的標志?(出示:請安靜、請依次排隊、請勿吸煙…)

2、當你看到這些標志時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公共標志的設置一方面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更多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公共標志,在理解公共標志設置意義的基礎上,形成有序參與公共生活的態度情感。

四、深化認識

1.出示圖:

(圖畫內容:小明等幾位同學在一個車站停車場里打鬧,小剛勸他別這樣做,他不聽,正在這時,一輛客車從車站開出,另一輛正要進站,小明他們不讓道,在兩輛客車間追打,司機來了個急剎車,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問:

①幾個小學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們擾亂了哪里的秩序,結果怎樣?

②哪位同學的行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師小結:不遵守公共秩序害處大。

2.下面這些說法正確嗎?請用事例說明理由。

①有的同學說:“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隨隨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嗎?

②一個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關系。

師小結: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個人都必須自覺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場所里被服務者心情舒暢,服務者滿意,公共場所井然有序,展示我們自己的文明程度。

五、守規才有序

1、教師引導: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離不開規則,無處不在的規則約束了社會每個成員的行為,維護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2、說一說,我們在不同的公共場所應該怎么辦?

師再問:當你見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為該怎樣辦?(啟發學生答出:要阻止、批評等)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規則,才能創造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正如學者萊蒙特所說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p>

六、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對《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礎上師進一步談話: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實際上都同社會的主產、生活乃至每個社會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壞,這個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也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社會風氣就會頹敗,反之如果一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學法、懂法、守法、護法,擁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會就會有條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6

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鑒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后面的內容是本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特色,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輕松,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這些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對于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愿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

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于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任務

師:課前我們來做個報數游戲,看誰的反應最快。請兩大組的同學參加。

師:請報到3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報到4的倍數的同學起立。你們發現了什么?他們為什么要起立兩次?(因為他們報到的號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是嗎?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板書:12、24)

師:像這些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我們就把這些數叫做3和4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

一、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讀要求,你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思考,領會題意和要求。

課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我們每一對同桌都準備了一張方格紙和一些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下面就用這些長方形來代替瓷磚在方格紙上來擺一擺、畫一畫或直接算一算。

3、匯報交流

師板書:2的倍數:2、4、6、8、10、12、14……

3的倍數: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數: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確意義

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不能鋪成邊長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鋪成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連環遞進,通過第一問使學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數,9只是3的倍數,不論是邊長4厘米還是9厘米均不符合題意,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義;通過第二、三問使學生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2和3的公倍數,而只要符合這個條件的正方形是有無數個的,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師:通過剛才的報數和鋪正方形的過程,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韋恩圖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數

師: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數呢?其你也舉個例子里找一找他們的公倍數,有一個要求: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的公倍數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匯報交流

師:請找到最多的同學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3、發現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

師讓學生舉例,然后將學生所舉的例子分成了3類。啟發學生:我是根據什么標準來分的?你所舉的例子屬于哪一類?咱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特點?(讓舉例的學生匯報最小公倍數)

得出規律:兩個數是互質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他們的乘積;

兩個數是倍數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那個數。

如果以后讓你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會怎么做?

三、反饋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師:運用公倍數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天周老師和一位樂清的同學在溫州參加完同學會之后,第二天要趕回來上班,從溫州新南站我們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師:為了能同時出發,你認為周老師該選擇哪些時間出發?

3、求三個數的公倍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評價檢測

練習十七2、3、4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約分的含義。

2、探索并掌握約分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約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教學準備:

卡紙、彩筆。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美味蛋糕店”的師傅招收學員時考了這樣一道題目:請你在最快的時間里切出一塊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較均勻。今天老師也想拿這道題目考考你們,看看哪些同學們能被選上。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引導發現,明確概念。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卡紙。表示出這張卡紙的8/24,想一想怎樣做?

(學生動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說)

師:從上面這些學生的發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讓生通過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找出一組相等的分數:

8/24=4/12=2/6=1/3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有選擇地板書。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三個式子,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

(1)它們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時除以了一個相同的數,所以這些分數的大小都不變。

(2)是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

師:說得非常準確,這里的除數都是什么數?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

引導學生歸納出:像這樣,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師:還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約分后這些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越來越小,但分數值都相等。最后一個式子的得數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師肯定:準確地說1/3不能再約分了。誰知道,為什么不能“再約分了”?

引生答出:因為1和3沒有公因數。所以不能“再約分了”。

總結并揭示:像1/3這樣的分數,當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數的分數,我們把它叫做最簡分數。約分的最后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師:誰能舉個例子來說明,什么是最簡分數?

生:(舉例說明)。

2.探索約分的方法。

請兩個同學來介紹一下約分的過程。

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約分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3.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時間里切出一個蛋糕的8/24,其實也就是切出這塊蛋糕的1/3,這樣也就順利地完成了題目要求!

三、課堂練習,鞏固應用。

教材第48頁“練一練”。

(1)學生試做。(2)集體交流。

四、暢談收獲,全課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在學習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探索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識遷移,較好地幫助了學生理解“約分”的含義,使知識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發現的時間與空間,從約分含義的理解到約分方法的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學生的發現、探究、交流中解決,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設計篇8

教學內容:教材第1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過程與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兩上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平面坐標最基本的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并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學根據“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與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投影儀等有關內容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 出示多媒體課件或圖片:一位教師到圖書館借書,詢問圖書管理員工具書所在位置,然后圖書員告訴他圖書所在位置。

2、 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聽教師講解,初次接觸位置這個概念。

3、 引入本課學習并板書課題。

4、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某物體的位置,確定它們的位置,聯系具體生活場景和經驗,進入到下面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直觀演示以及具體的情景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二、例題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內容。

(1)學生讀題,了解已知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來思考這個問題。

(2)問:已知張亮同學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學,你能指出誰是張亮同學嗎?

學生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根據圖中張亮所在的列數的行數來確定張亮的位置,教師給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張亮同學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艷和趙強同學的位置嗎?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

2、引導學生用剛才的方法小結:先從前往后確定第幾行,再從左往右確定第幾列,這樣就能用第幾行第幾列確定同學們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行和第幾列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做一做,鞏固確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組織學生觀察情景,思考教師的提問。

2、引導學生利用在例題中學到的確定位置的方法來回答問題。

3、組織學生用一組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學生思考后可交流討論,最后全班匯報。

四、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19 頁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選用課時作業。

板書設計:

位置

豎排叫列   橫排叫行

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

課后小記與反思:

第二課時  位置(二)

課型:講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20頁及相關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據示意圖找到位置。

過程與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組數來確定位置關系,通過確立一個坐標圖形來找準方位。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數學的親切感,把位置關系的學習與生活場景緊密聯系起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通過示意圖找到物體的具體位置。

難點:理解用一對數來確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實踐中。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和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實物等。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學生回顧在生活所見的示意圖,回答教師問題,。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復習,以及具體的直觀演示和具體的情景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二、例題展示。

1、出示例2。

學生讀題,明白示意圖,初步了解題目中的每個位置是用一個坐標的形式來表示的,每一個游覽區和一對數相對應。

2、學生可提問質疑,可小組討論,可互相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示意圖,知道它們是如何標示各區域所在位置的。

小結: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就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

每個小區域所對應的數值就是整個動物園這個大范圍的一個坐標點。通過這些坐標點,我們就能夠確定某個游覽區的具體位置。

3、組織學生說說其他場館的位置,同時教師板書。

4、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場館位置與坐標中各點對應的關系。

5、練習:在圖上標出這些場館的位置。

6、小結:通過例題我們把一個區域的示意圖用坐標的形式表示出來,通過對應的坐標位置就可以確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三、做一做,鞏固確定位置的知識。

出示練習,引導學生完成練習。

四、反饋練習。

五、課堂總結。

在練習中,要緊緊把握圖形,從題目入手,尋找位置與坐標數值的對應關系,明確它們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可以互相判斷對方。

六、作業:選用課時作業。

板書設計:

位置

第三課時 位置(練習課)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P21——23練習五2、3、5、6、7、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表示、確定位置的能力。

2、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表示、確定位置的能力。

教學難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基礎性練習

1、填一填,再回答

⑴、用數對表示平面圖中的位置時,我們規定:豎排叫做( ),橫排叫做( ),確定第幾列一般從( )往( )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 )往( )數。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數對表示是( , ); 用數對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 )列第( )行,(8,7)在圖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2、動物園的平面圖。

①、動態生成方格圖,滲透坐標思想

②、你能用數對表示出大門的位置嗎?請生匯報,說理。

③、游戲:猜景點

任選你想去的一個景點,用數對表示它的位置。小組內同學看數對說地名,看看說得對嗎?全班交流。 如果想去的景點是在( ,4),可能是哪里?

得出:一個數能準確說出一個地點的位置嗎?數對中的兩個數能幫助我們很快在平面圖上找到某個具體的地點。

④鱷魚潭在(2,4),請標出。圖上(4,2)和(2,4)表示的位置相同嗎?為什么? 得出:數對表示位置時不僅要用兩個數,還要注意兩個數的順序。

⑤小強的位置在(3,1),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6,5),你能沿著方格線畫出他的行走路線嗎? 過渡:數對能表示一個人的具體位置,平面圖上一個地點,利用數對還能準確描述圖形的具體位置。

二、鞏固性練習:

書本第2、3、5、6、7、8題,學生先獨立練習,老師再有選擇、有重點地加以點評,指正(為節省課堂教學時間,這部分練習可以課前布置)。

三、發展性練習

1、移動圖形

⑴、在格子圖上畫一個直角三角形ABC,并構建一個平面示意圖,確定列和行,用數對表示這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⑵、把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兩格后的圖形用A’、B’、C’標出對應的點,并用數對表示A’、B’、C’的位置。

⑶、把三角形ABC繞B點逆時針90°,得到的圖形用A”、B”、C”標出對應的點,并用數對表示A”、B”、C”的位置。 2、五子棋

明明和小強下五子棋:

明明執黑子先下,小強執白子后下。 明明和小強的落子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明明:1、(4,5) 2、(5,6) 3、(6,7) 4、(7,8) 5、(4,7) 6、(5,7)

小強:1、(5,5) 2、(6,6) 3、(3,4) 4、(8,9) 5、(4,4) 6、(7,7)

⑴、請你根據所給的信息,畫出一個簡單的棋盤,并在棋盤上畫出黑子和白子。

⑵、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如果你是明明,你的下一步棋子準備放哪?請用數對表示。 3、涂色游戲

根據下面給出的數對給方格涂上相應的顏色,并說說涂出的圖形是什么。

紅色:(3,4),(4,5),(5,6),(6,7),(7,6),(8,5),(9,4),(4,4),(5,4),(6,4),(7,4),(8,4)。

藍色:(4,1),(4,2),(4,3),(8,1),(8,2),(8,3)。 黃色:(8,6),(8,7)。

綠色:(7,10),(8,9),(8,11),(9,9),(9,11),(10,9),(10,11),(11,10)。

四、課堂總結: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學們說說在哪些領域會用到這個知識?我們學好這個知識對于大家以后指導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們今天練習的這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

566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洗石机-移动滚筒式,振动,螺旋,洗矿机-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泰兴市热钻机械有限公司-热熔钻孔机-数控热熔钻-热熔钻孔攻牙一体机 | 无刷电机_直流无刷电机_行星减速机-佛山市藤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无菌检查集菌仪,微生物限度仪器-苏州长留仪器百科 | 华中线缆有限公司-电缆厂|电缆厂家|电线电缆厂家 | 异噻唑啉酮-均三嗪-三丹油-1227-中北杀菌剂厂家 | 喷涂流水线,涂装流水线,喷漆流水线-山东天意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伊卡洛斯软装首页-电动窗帘,别墅窗帘,定制窗帘,江浙沪1000+别墅窗帘案例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 集装箱展厅-住人集装箱住宿|建筑|房屋|集装箱售楼处-山东锐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美的商用净水器_美的直饮机_一级代理经销商_Midea租赁价格-厂家反渗透滤芯-直饮水批发品牌售后 | 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越野车厂家-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冷镦机-多工位冷镦机-高速冷镦机厂家-温州金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网站优化公司_SEO优化_北京关键词百度快速排名-智恒博网络 | 厂厂乐-汇聚海量采购信息的B2B微营销平台-厂厂乐官网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二手Sciex液质联用仪-岛津气质联用仪-二手安捷伦气质联用仪-上海隐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贵州自考_贵州自学考试网| 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恒驭仪器有限公司-实验室平板硫化机-小型平板硫化机-全自动平板硫化机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医学动画公司-制作3d医学动画视频-医疗医学演示动画制作-医学三维动画制作公司 | 电抗器-能曼电气-电抗器专业制造商 | 书法培训-高考书法艺考培训班-山东艺霖书法培训凭实力挺进央美 | 商秀—企业短视频代运营_抖音企业号托管 | 济南办公室装修-厂房装修-商铺装修-工装公司-山东鲁工装饰设计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井式炉-台车式回火炉-丹阳市电炉厂有限公司 | 不锈钢复合板厂家_钛钢复合板批发_铜铝复合板供应-威海泓方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植筋胶-粘钢胶-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环氧砂浆-加固材料生产厂家-上海巧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二维运动混料机,加热型混料机,干粉混料机-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定制公司-网站SEO优化推广-咏熠软件 | 水平筛厂家-三轴椭圆水平振动筛-泥沙震动筛设备_山东奥凯诺矿机 包装设计公司,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制作,包装盒定制厂家-汇包装【官方网站】 | 纳米二氧化硅,白炭黑,阴离子乳化剂-臻丽拾科技 | 管理会计网-PCMA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考试网站 | 屏蔽泵厂家,化工屏蔽泵_维修-淄博泵业 | 四川职高信息网-初高中、大专、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信息网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_企业法务_律师顾问_公司顾问 | LED投光灯-工矿灯-led路灯头-工业灯具 - 山东普瑞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旗帜网络笔记-免费领取《旗帜网络笔记》电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