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推理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重、難點);

2.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課本上的對話請境框。

2.整理、歸納問題,并出示完整的題目。

3.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分數乘法(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巡視、指導小組討論學習。

2.提問:怎樣用算是表示6個1/2?

3.6×1/2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4.歸納小結分數乘法(二)的算式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6×1/3如何計算呢?

6.總結計算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5題試一試第1、2題。

2.組織學生做第6頁練一練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課本第7-9頁分數乘法(三)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善于探討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師:從這個調查匯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五年級1班匯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匯報信息: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閱讀題目后,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另一種方法: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著列出綜合算式,根據其中的數量關系,運算出結果。

3、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 周長和面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著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著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里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節,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生積極的數學思考。

2、   學生動手畫

3、   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只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說說你的發現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設置。)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說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于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涂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涂顏色。

4、   下面我們用彩筆涂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涂完后,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說說涂的感受嗎?

B:哪個涂得快些,哪個涂得慢些?為什么?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么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 B過于直白。

(大圓面大涂得慢,小圓面小涂得快些。這里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說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說說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嗎?

問題:這里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里我沒想好怎么揭示這個概念,呈現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導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曾經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里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區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學生在涂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里面對于周長和面積的區別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強調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歷畫和涂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面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導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說說教室里一組物體的面,并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了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后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里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里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這里面的交流重在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匯報,并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里我改了一下呈現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著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么大,我們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④匯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③如果收集的數目較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②把數據的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5頁主題圖、96頁例3、第9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能進一步體會利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體會轉化的思想。

考點分析:

會用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游戲引入——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課件、多組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的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在圖中發現了什么?

教師:車窗玻璃的形狀是梯形。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

二、通過舊知遷移引出新課。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怎么求嗎?

1、指名能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并能簡要說出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及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教師揭示轉化方法:拼合法、割補法

3、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三、揭示課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新課,梯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四、新知探究

1、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2、請同學們打開學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每種梯形顏色一樣。

教師提出要求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梯形把它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②想一想,拼成怎樣的圖形,利用怎樣的方法拼成的?

③它們的高與梯形的高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底與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有著怎樣的聯系?

④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生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把轉化前后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找準。

3、(出示課件)現在畫面展示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重疊在一起,哪個小組能說一說剛才你們將其拼成了什么圖形?是怎樣拼的?各小組推選1人向全班匯報過程與結果。(教師逐一配以課件演示。)

師引導得出如下幾種推導思路:(師邊利用課件演示邊講解)

思路一: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相等,平行邊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從而推出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思路二: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等于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與一個三角形面積之和,從而推出

梯形的面積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思路三:沿梯形的一條對角線剪開,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積等于兩個三角形面積之和,從而推出

梯形的面積 =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教師引導學生對以上的推導結果進行比較,最后得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上底用字a來表示,下底用b來表示,高用h來表示,那么梯形面積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為什么?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b)h÷2

五、鞏固提升

1、(出示課件),三峽水電站全景圖及第89頁例3并讀題。同時出示水電站的橫截面的簡圖(梯形)。提問,實際求什么?

S =(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六、總結結課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要計算梯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幾個條件?還要注意什么?

2、我們是怎樣得出梯形面積的公式的?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利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會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積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積 =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比大小的方法,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具體—表象—抽象的學習過程,獲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并發展遷移能力。

3、讓學生感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是有價值的。

教學重點:

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表象—抽象的學習過程,獲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并發展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數射線上放一放下面各數,并選兩個數比一比大小。

502510055

2、在○里填上“><=”

○○○

3、揭題:小數的大小比較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數射線上比大小。

1、出示情景

這是四(3)班同學在進行跳遠比賽呢?

徐夏豪的成績是:2.90米。

沈珺的成績是:3.60米。

夏陳的成績是:3.45米。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學生操作交流并排出名次

3、練一練:

用數射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小數,并比較每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

(二)腦子里比大小。

1、出示

沈佳妮的成績是:2.98米。

徐璐婕的成績是:2.89米。

顧雨菲的成績是:3.05米。

離開數射線,把三張卡片在桌上排一排。

交流說出她們排列的名次。

(三)歸納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1、還有其他的方法排出名次嗎?

2、小組討論

3、交流并出示: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再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4、小結: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與多位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相通的。

三、鞏固運用

1、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小數的大小。

3.14○4.130.473○0.46

5.0192○5.01297.281○8.001

2、綜合運用。

20_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10m欄決賽真激烈!

加西亞的成績是13.20秒

劉翔的成績是12.97秒

特拉梅爾的成績是13.18秒

(1).提問:劉翔(中國)、加西亞(古巴)、特拉梅爾(美國)跑在前三位,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獨立思考:有哪些好辦法能很清楚地比較出這三個小數的大小?

(3).學生交流。

思考:跑步比賽與跳遠比賽的成績排名有什么不一樣?

四、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

本設計注意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建了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運用大量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的初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

2、體現了活動是學習的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3、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索,并將學習成果展現,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材分析:“分數比較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數學課程標準在探索規律的內容中明確說明:“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并給出了具體例子。我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了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從而培養其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材處理:興趣是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用了“以情激學、導入新課——引導觀察、探究規律——實踐操作、合作互動——聯系生活、開放應用——評價體驗、暢談收獲”這一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索,通過找一找、擺一擺、涂一涂、演一演等活動去發現事物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年級數學教案電子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聯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出示復習題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從北京到沈陽的鐵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二)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三)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四)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580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喷砂机-喷砂机-喷砂机配件-喷砂器材-喷砂加工-东莞市协帆喷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PE给水管厂家,山东双壁波纹管,山东钢带增强波纹管,山东PE穿线管,山东PE农田灌溉管,山东MPP电力保护套管-山东德诺塑业有限公司 |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 气动绞车,山东气动绞车,气动绞车厂家-烟台博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气动隔膜泵厂家-温州永嘉定远泵阀有限公司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北京签证代办_签证办理_商务签证_旅游签证_寰球签证网 | 化工ERP软件_化工新材料ERP系统_化工新材料MES软件_MES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防潮防水通风密闭门源头实力厂家 - 北京酷思帝克门窗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宁夏活性炭_防护活性炭_催化剂载体炭-宁夏恒辉活性炭有限公司 | 二次元影像仪|二次元测量仪|拉力机|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厂家_苏州牧象仪器 | 「阿尔法设计官网」工业设计_产品设计_产品外观设计 深圳工业设计公司 | 色谱柱-淋洗液罐-巴罗克试剂槽-巴氏吸管-5ml样品瓶-SBS液氮冻存管-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移液管|培养皿|进样瓶清洗机,清洗剂-广州摩特伟希尔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合肥汽车充电桩_安徽充电桩_电动交流充电桩厂家_安徽科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成人纸尿裤,成人尿不湿,成人护理垫-山东康舜日用品有限公司 | 鹤壁创新仪器公司-全自动量热仪,定硫仪,煤炭测硫仪,灰熔点测定仪,快速自动测氢仪,工业分析仪,煤质化验仪器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可曲挠橡胶接头-巩义市创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郑州巴特熔体泵有限公司专业的熔体泵,熔体齿轮泵与换网器生产厂家 | 臻知网大型互动问答社区-你的问题将在这里得到解答!-无锡据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双段式高压鼓风机-雕刻机用真空泵-绍兴天晨机械有限公司 | 精密模具加工制造 - 富东懿| 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 重庆波纹管|重庆钢带管|重庆塑钢管|重庆联进管道有限公司 | 不锈钢拉手厂家|浴室门拉手厂家|江门市蓬江区金志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欧洲MV日韩MV国产_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少妇被 到高潮喷出白浆av_精品少妇自慰到喷水AV网站 | 冷水机-冰水机-冷冻机-冷风机-本森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沈阳楼承板_彩钢板_压型钢板厂家-辽宁中盛绿建钢品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振动测量仪电箱-轴承测振动仪器-测试仪厂家-杭州居易电气 | 船用泵,船用离心泵,船用喷射泵,泰州隆华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鹤壁创新仪器公司-全自动量热仪,定硫仪,煤炭测硫仪,灰熔点测定仪,快速自动测氢仪,工业分析仪,煤质化验仪器 | 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 | 金蝶帐无忧|云代账软件|智能财税软件|会计代账公司专用软件 | 山东氧化铁红,山东铁红-淄博科瑞化工有限公司 | 车充外壳,车载充电器外壳,车载点烟器外壳,点烟器连接头,旅行充充电器外壳,手机充电器外壳,深圳市华科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工业风机_环保空调_冷风机_工厂车间厂房通风降温设备旺成服务平台 | 无硅导热垫片-碳纤维导热垫片-导热相变材料厂家-东莞市盛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