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1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本節我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發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愿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五、教學重點: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策略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并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利用Flash制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酸堿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發現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會得到進一步激發。采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節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

八、教學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九、教學流程:

總結演示

十、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么?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問題引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許多的化學變化,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化學反應提出問題呢?

【提出問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生改變?

學生觀察并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后提出一些問題。傾聽思考、產生學習興趣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興趣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欲。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過教師活動

過渡: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么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下面用實驗來探究。學生活動聆聽教學意圖程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呢?思考激疑、探索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實驗現象反應后

質量和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匯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并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據(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作、觀察并記錄。

3: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4:描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事實,試著總結規律。1: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3:體現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略)記憶定律內容初步記住定律。

教學過程【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現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現要歸功于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

閱讀材料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驗歸納,不能稱之為定律,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提問】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萬次實驗都是平衡的,但有沒有‘萬一’呢?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實驗記錄:

反應前、后質量加深對定律的理解教【問題討論】(1)鐵生銹后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后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守律?聯系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淀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思考再次設疑,啟發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產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學生歸納并記錄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思考并回答知識的運用

程【反思評價】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學生自由發言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升華的過程。

布置作業:

(易)在反應A+B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克C,則生成D的質量為克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為。

(難)1克H2和9克O2混合后,點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質量是克。記錄分層作業,利于學生智力開發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請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上網去查詢自愿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節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揮的余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2

【指導思想】

從宏觀物質間的反應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就得了解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并通過微觀粒子在變化中的種類和個數的變化情況,真實的認識一個奇妙的化學世界,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要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直觀形象的物質間的反應向抽象的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過渡,為以后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和學好化學打好基礎。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特點:設置本單元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盡早建立起微粒觀,以便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身邊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物質——水為載體,通過對水的三態變化、水的天然循環、水的人工凈化、水的通電分解、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等過程中分子運動情形的描述,幫助學生從微觀水平上構建對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觀變化現象的本質的認識,繼而在認識分子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基本微粒——原子,進一步介紹了原子中的電子及其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變化特點,發展了學生對物質微觀構成與變化的認識,這種認識的發展不僅會深化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的理解,更能激發他們深入研究物質的探索欲望。為了培養學生用化學方法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在這一單元中,還穿插了一些科學方法、化學實驗方法以及科學思想教育的內容。

本節授課內容是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兒單元“水和溶液”課題三“分子和原子”,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探究構成物質的微粒,為前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物質間的反應從微觀的角度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化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質之間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但都是從宏觀角度感受化學,但還不清楚或認識不到物質之間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要將宏觀的物質間反應歸因于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尤其是對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和反應入手、以客觀存在的微觀粒子圖片等說明粒子的真實存在,在此基礎上講解分子、原子的性質,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認識物質間反應的本質。做到實例舉證、客觀分析、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來探索微觀世界,認識分子和原子;

2、通過對微觀現象的討論,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兩種變化,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從宏觀現象,認識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為什么會減少?溫度升高,減少的越快?

2、濕衣服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風處或陽光下干得更快?

3、走近花園處,為何能遠遠聞到花的香味?

4、放在水中的糖為什么不見了?水為什么能變甜?

5、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6、為什么把品紅溶液放到水中能擴散?

【教師講述】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學者對此問題的探究興趣,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不連續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并以此來解釋上述現象。

其實,通過科學方法早已證明,物質確實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真實的觀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還能夠移動原子。

【幻燈展示并講解】

圖3-6、圖3-7是苯分子結構和移動原子后形成的“中國”二字,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了。

分子的性質:

【教師舉例講述】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千克;

1滴水中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

(如果中國13億人數1滴水中的水分子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則需要300萬年)

(如果一個人每口喝下10億個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則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則需55萬年)

【教師歸納】

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活動與探究】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濃氨水,有怎樣的現象?

2、兩個小燒杯中分別放酚酞和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則有什么現象?

【教師歸納】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①氨氣在空氣中擴散

②糖的溶解

③聞到花香、酒味

④樟腦丸的逐漸減少

⑤濕衣服晾干

【教師舉例講述】

①相同質量的同一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所占體積不同

②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體積小于200毫升

③熱脹冷縮

【教師歸納】

分子間有間隔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1個H2O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再如:CO2、SO2、H2SO4、P2O5等

【展開討論】

①從分子的角度,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何不同?

②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②品紅溶解于水時,品紅分子和水分子都沒有變,它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③物質“三態”變化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

【展開討論】

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電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②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和氯氣分子都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氯化氫分子,氫氣和氯氣的化學性質不再保持。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它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

【歸納總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動畫演示】

水電解動畫演示

氫氣和氯氣反應動畫演示

【教師講述】

所以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改變,從一種物質的分子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分子個數不一定變。

【提出問題】

在化學變化中,從一種物質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呢?

【討論總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舉例說明】

①水電解時,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個氫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氧分子;

②H2在Cl2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氯氣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個氫原子和每一個氯原子重新組合成了氯化氫分子;

【學生討論】

電解氧化鋁生成鋁和氧氣。

【討論總結】

氧化鋁通電時,氧化鋁分子分解成了鋁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氣分子,許多鋁原子聚積到一起成金屬鋁。

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沒有發生變化。

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終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歸納總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化學反應實質: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板書設計】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間有間隔

4、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學變化的實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分子原子在變化中的情況: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數目不一定發生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物質、分子、原子與分子的聯系: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

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別)及其應用。

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別。

解決辦法:(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

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象等方面加以區別;從變化發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象,如變色、發光、放熱、放出氣體、發出聲音……等;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化學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編號

變化前的物質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變化后產生的物質

1

液態的水

沸騰時生成的水蒸氣遇玻璃

又凝結成液體

液態的水

2

藍色塊狀的膽礬

塊狀固體被粉碎

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實驗3]鎂帶的燃燒

[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3

銀白色的鎂帶

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

發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鎂粉末

4

綠色粉末狀的

堿式碳酸銅

加熱后,綠色粉末變成黑色,

管壁出現小水滴,石灰水變

渾濁

三種其他物質:氧

化銅(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化學教案-緒言》。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和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等發生

變化

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

木材制成桌椅

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別

(判斷依據)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A、導電性

B、揮發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別開的一組是()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鐵塊和鋁塊

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的過去和現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四個環節),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四、化學史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4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實驗室和工業上獲得氧氣的方法。

2、通過本實驗操作過程,練習儀器的裝配、物質的加熱、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收集氣體和檢驗氣體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氣的性質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觀察能力。

二、實驗用品:錐形瓶、帶導管的雙孔橡皮塞、長頸漏斗、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集氣瓶、玻璃片、水槽、燃燒匙、棉花、高錳酸鉀、過氧化氫、二氧化錳、木炭、鐵絲

三、預習感知

1、要獲得氧氣,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寫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兩種方法)

3、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主要根據和來選擇。收集裝置根據來選擇。

4、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給試管加熱時,有哪些不正確的操作會使試管炸裂?

6、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將氧氣裝在集氣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怎樣使收集到的氣體基本不含氮氣?

8、如何檢驗氣體?

四、教學過程

(一)氧氣的獲得

1、閱讀課本P36三、氧氣的獲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個問題:

(1)空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

(2)工業上獲得氧氣的原理依據

方法步驟

2、預習課本P36活動與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明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幾個問題:

方法:

藥品:

原理:

實驗室制取氧氣裝置及儀器:

步驟:

收集方法及原因:

驗滿方法:

檢驗方法:

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注意事項:

①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②加熱時要先預熱試管再集中在有藥品的部位加熱

③收集時,開始排出的是空氣,不宜立即收集

④實驗完畢,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

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3、預習課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氣分別做木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填寫實驗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學反應表達式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木炭及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有什么實驗現象?

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

③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在集氣瓶低部鋪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④有哪些可能會使鐵絲不能燃燒?

五、輕松課堂

1、一瓶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

A、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觀察氣體的顏色

C、聞氣體的氣味D、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瓶中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應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其作用是()

A、防止水倒吸入試管B、防止產生氧氣太快無法收集

C、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帶入集氣瓶D、防止試管破裂

3、、實驗室制取氧氣,主要有下面幾項操作:①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可以收集;②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③把導管移出水面;④把藥品裝入試管,并固定在鐵架臺上;⑤熄滅酒精燈;⑥先均勻加熱,然后再固定在盛藥品的部分加熱。正確的操作程序是

A、②④⑥①③⑤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②⑥①③⑤D、②④⑥①⑤③

4、收集氧氣可用()

A、排水法和向上排氣法B、排水法和向下排氣法

C、向下排氣法D、都來可以

5、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和轉變成淀粉和其文字表達式為:

6、工業上利用氧氣和氮氣的不同分離出氧氣。首先將空氣除塵凈化,然后在條件下,使空氣液化,接著控制溫度液態空氣,先跑出來,余下的是再儲存在淡藍色的鋼瓶里。

六、回顧:

1、與實驗前比較,你對氧氣的制取收集有哪些新認識?

2、查閱資料,制取氧氣還有哪些方法?哪些方法可在實驗室進行?

3、可燃物(能燃燒的物質,如木炭、蠟燭等)在氧氣中燃燒和在空氣中燃燒哪個更劇烈?

4、在一定的條件下,氧氣能與炭、鐵等發生反應,說明氧氣的化學性質如何?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2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熱愛f

教師準備:1的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2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

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

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信息,能較好達到

資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

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B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2、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會問題,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知道“化學是什么”。

【教學準備】

實驗準備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試管架

大試管3支小燒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魔術激趣

甲:(展示A、B象呢?

甲:[AB液體(AgNO3溶液)。]

C、D兩種無色液體),我也請大家猜一猜,如果

向盛有C液體(NaOH溶液)的燒杯內,逐滴滴入D液體(無色酚酞)]

(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節目叫“花開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個制造商,產品是什么呢?(展示藍色的E液體和無色的F液體)。

丙:[向盛有E液體(CuSO4溶液)的試管中倒入無色的F液體(NaOH溶液),倒出試管上層清液后,將藍色沉淀物移到一個小果凍盒內。]

丙:同學們,我的產品是什么呢——“果凍”,但這種假果凍是不能吃的。

師:謝謝三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同時感謝所有同學的積極參與。

這些有趣的現象都與化學

密切相關。

(將噴霧壺內液體向一張白紙噴去,白紙顯示出紅色的“化學大世界”。)下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神秘的“化學大世界”。

二、動畫展示

教師課前制作由不同圖片組成的動畫: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學生欣賞動畫同時思考問題:什么是化學,化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何關系?

三、討論交流

學生欣賞動畫、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同學交流對化學的認識。

四、探究活動

1、閱讀教科書、研究插圖

2、小組競賽

(1)說出你所知道的化學家。

(2)列舉生活、生產與化學有關的現象或事例。

(3)展示帶來的相關資料和實物。

3

五、圖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灘。

2、3、堆積如山的工業有害廢物。

4、工業廢料“紅塵”滾滾。

5、資料“綠色化學”。

6、

六、探究小結

未來化學將是朝著“綠色化學”的方向發展;同時

七、課堂整理

1、

2、

揭開了化學學習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又寓意著“化學探----猜測----設計----實踐----結論----反思”,同時暗喻了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體。

課堂內容選取觸目驚心的“反面教材”顯示了化學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學生呼喚出“綠色化學”。

這種教學處理對培養學生作為現代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在化學第一課學習中,就涉及到了學生“化學學習成長袋”,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新的學習評價實踐和新的教育評價觀的具體體現,這種作法是值

得提倡的。

初中化學教案有哪些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原于結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

(4)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動畫片、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演示離子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增強學習的效果。

3.情感、態度與付值觀

(1)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粒子性”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的形成。

難點: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談]原子的結構

[體驗]畫出原子結構草圖

(二)復習回顧,課前熱身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

2.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電子數:

H1,O8,Na11,S16,Mg12,He2,Ar18。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二、核外電子的排布

活動1:

[討論]核外電子的運動是否如同學們所畫的?

[歸納]核外電子運動是否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的區域。

[提示]核外電子運動經常出現的區域叫電子層。

[設問]核外所有電子是杏都經常出現在同一區域?

[點撥]核外電子就像人一樣,小時候完全靠父母,隨著年齡,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小。那么電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運動的區域離核有遠有近。

[提示]能量低,離核近,能量高,離核遠。

活動2:

[體驗]核外電子在不同電子層內運動的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歸納]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這種現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有7層。

2.離核最遠,能量最高的電子層叫最外層。

[明確]各原子的最外層可能不相同。

[小結]電子層: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低……→高

離核:近……→遠

活動3:

[提問]稀有氣體化學性質表現如何?

[歸納]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難與其他物質反應。

[設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何特點?

[投影]1-20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交流]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為8個。

[提示]若第一層為最外層,則為2個。

[點撥]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8個。

[歸納]穩定結構: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若第一層為最外層,達到2個)的結構。

活動4:

[操作]請同學們根據上述知識畫出氫、氧原子的結構草圖。

[討論]該圖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帶的電荷數、核外電子的運動。

[歸納]化學上把表示原子結構的圖形叫原子結構示意圖。

活動5:

[討論]以氧原子為例,回答圖中各部分的意義。

[歸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二、離子的形成

活動6:

[投影]1~20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討論]哪些屬于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三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及其結構是否穩定?

三類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怎樣使其結構穩定?

[歸納]

[小結]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

活動7:

[設問]原子得失電子的結果是怎樣的?

[課件演示]動畫:氯化鈉的形成

[歸納]1.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兩種。

2.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離子也可構成物質。

活動8:

[討論]如何表示離子?

[歸納]離子符號的書寫:

先寫元素或原子團符號,然后在符號右上方先標電荷數值(數值為“1”時省略),后標“+”“-”號。

[提問]2Mg2+中數字“2”表示何意義?

[歸納]元素符號右上方的數字:一個離子帶的電荷數。

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離子的個數。

活動9:

[議一議]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小結]1.不同點:

①原子結構一般不穩定(稀有氣體除外);而離子結構穩定。

②原子不顯電性,離子帶電。

[拓展]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原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陽離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陰離子。

③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變,離子可能變。

[點撥]帶電的原子團這類離子在化學反應前后可能變。

④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

2.相同點(聯系):

①都能構成物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活動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物質間的關系。

[歸納]

[明確]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三種。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具有穩定結構的原子的是(C)

2.下面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①A~E共表示四種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C(填序號,下同);③表示陰離子的粒于是A、D;④表示陽離子的粒子是E;⑤表示相對穩定結構的粒子是A、D、E;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的粒子是B。

3.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1)由于它們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所以它們都屬于鈉元素。

(2)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總結反思,拓展玨伸

[總結反思]本課學習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啟示:.比較、歸納是學習化學基本概念的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A,它的陽離子Mn+與N元素的陰離子Nm-核外電子排

布相同,則N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為(C)

A.m+n+aB.m+n-a

C.a-n-mD.a+m-n

[解析]原子失電子變為陽離子,得電子變為陰離子,且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對于“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A.一定具有相同的電子數B.不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D.一定是同種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可能是同種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下列變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D)

A.水受熱后汽化B.貯氮氣的鋼瓶受熱爆炸

C.氧氣溶解于水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2.三種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已知n>p,則它們的核內質子數(依次用X、Y、Z表示)關系為(B)

A.X=Y=ZB.Y>Z>X

C.X>Z>Y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圖中,表示+2價陽離子的是(C)

4.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C)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原子的是(B)

6.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C)

7.某元素負2價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則該元素原子所含的質子數為(B)

A.6B.8

C.10D.12

8.(20__長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A)

9.(20__山西省)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具有穩定結構的原子的是(C)

提升能力

10.(20__吉林省)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C)

A.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可以再分

B.單個SO2分子有刺激性氣味

C.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的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構成

D.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有關該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D)

A.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6B.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D.屬于金屬元素

12.對Fe3+、Fe2+、Fe三種粒子的判斷,正確的是(C)

①核電荷數相同②核外電子數相等③電子層結構完全相同④質量幾乎相等⑤等質量的三種粒子所有的質子數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則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A)

A.1B.2

C.8D.10

開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結構示意圖的是(B)

15.1996年科學家在宇宙深處發現了H3+離子和H3分子。請回答:

(1)1個H3+離子中含有3個質子,2個電子。

(2)構成H3分子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是C(填序號)。

(3)H3屬于單質(填“混合物”、“單質”或“化合物”)。

575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氟塑料磁力泵-不锈钢离心泵-耐腐蚀化工泵厂家「皖金泵阀」 | 爆破器材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车|1-9类危险品厢式运输车|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莱州网络公司|莱州网站建设|莱州网站优化|莱州阿里巴巴-莱州唯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软文发布-新闻发布推广平台-代写文章-网络广告营销-自助发稿公司媒介星 | 成都中天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钢制暖气片散热器_天津钢制暖气片_卡麦罗散热器厂家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深圳品牌设计公司-LOGO设计公司-VI设计公司-未壳创意 | 铝合金电阻-无源谐波滤波器-上海稳达电讯设备厂 | 防水接头-电缆防水接头-金属-电缆密封接头-不锈钢电缆接头 | 电磁流量计_智能防腐防爆管道式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常州翔天实验仪器厂-恒温振荡器-台式恒温振荡器-微量血液离心机 恒温恒湿箱(药品/保健品/食品/半导体/细菌)-兰贝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5nd音乐网|最新流行歌曲|MP3歌曲免费下载|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免费听mp3音乐 | 雷达液位计_超声波风速风向仪_雨量传感器_辐射传感器-山东风途物联网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自进式锚杆-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洛阳恒诺锚固锚杆生产厂家 | 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招投标审计-上海昆仑扇财税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隧道窑炉,隧道窑炉厂家-山东艾瑶国际贸易 | LNG鹤管_内浮盘价格,上装鹤管,装车撬厂家-连云港赛威特机械 | 济南电缆桥架|山东桥架-济南航丰实业有限公司 | 水热合成反应釜-防爆高压消解罐-西安常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DNA亲子鉴定_DNA基因检测中心官方预约平台-严选好基因网 | 吉林污水处理公司,长春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长春易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直齿驱动-新型回转驱动和回转支承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二传动 | 陕西高职单招-陕西高职分类考试网| 【北京写字楼出租_写字楼租赁_办公室出租网/出售】-远行地产官网 | 艾默生变频器,艾默生ct,变频器,ct驱动器,广州艾默生变频器,供水专用变频器,风机变频器,电梯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代理-广州市盟雄贸易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艾默生变频器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 |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官网| 螺旋叶片_螺旋叶片成型机_绞龙叶片_莱州源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磁力抛光机_磁力研磨机_磁力去毛刺机-冠古设备厂家|维修|租赁【官网】 | 骨灰存放架|骨灰盒寄存架|骨灰架厂家|智慧殡葬|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上祭奠|告别厅智能化-厦门慈愿科技 | 无锡装修装潢公司,口碑好的装饰装修公司-无锡索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杭州中策电线|中策电缆|中策电线|杭州中策电缆|杭州中策电缆永通集团有限公司 | 仓储笼_金属箱租赁_循环包装_铁网箱_蝴蝶笼租赁_酷龙仓储笼租赁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cnc精密加工_数控机械加工_非标平键定制生产厂家_扬州沃佳机械有限公司 | 油液红外光谱仪-油液监测系统-燃油嗅探仪-上海冉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韩创-专业绝缘骨架|马达塑胶零件|塑胶电机配件|塑封电机骨架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