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1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本節我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發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愿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五、教學重點: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策略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并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利用Flash制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酸堿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發現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會得到進一步激發。采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節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

八、教學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九、教學流程:

總結演示

十、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么?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問題引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許多的化學變化,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化學反應提出問題呢?

【提出問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生改變?

學生觀察并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后提出一些問題。傾聽思考、產生學習興趣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興趣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欲。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過教師活動

過渡: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么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下面用實驗來探究。學生活動聆聽教學意圖程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呢?思考激疑、探索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實驗現象反應后

質量和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匯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并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據(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作、觀察并記錄。

3: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4:描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事實,試著總結規律。1: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3:體現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略)記憶定律內容初步記住定律。

教學過程【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現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現要歸功于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

閱讀材料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驗歸納,不能稱之為定律,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提問】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萬次實驗都是平衡的,但有沒有‘萬一’呢?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實驗記錄:

反應前、后質量加深對定律的理解教【問題討論】(1)鐵生銹后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后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守律?聯系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淀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思考再次設疑,啟發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產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學生歸納并記錄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思考并回答知識的運用

程【反思評價】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學生自由發言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升華的過程。

布置作業:

(易)在反應A+B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克C,則生成D的質量為克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為。

(難)1克H2和9克O2混合后,點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質量是克。記錄分層作業,利于學生智力開發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請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上網去查詢自愿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節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揮的余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鹽酸的化學性質及酸的通性,在本冊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對酸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可以為堿和鹽的化學性質的學習打下基礎,完善無機物之間的關系網絡。同時探究酸化學性質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堿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和學法幫助。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的新課程改革的特點,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敘述,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小組合作能力。常見的酸與日常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從知識基礎上來看,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認識了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但是,酸究竟是一類什么樣的物質,酸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有何特點,這些在學生的頭腦中不夠清楚。這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酸的化學性質的&39;學習,強化對酸的認知。從對鹽酸、硫酸兩種特殊物質的學習,推廣到這一類物質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學會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

2、通過交流討論,總結酸的通性及原因,了解酸與其它物質反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化學方程式表述鹽酸和硫酸的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通過反思與交流,學會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鹽酸的化學性質及酸的通性;

難點:對酸的化學性質的探究及酸的通性的理解。

【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法、指導教學法。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3

【學習目標】

1.了解燃燒反應的特征;學會通過實驗來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運用其來解釋生活中一些相關的現象。

2.能說出滅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見方法。能解決人在被困火災區時的自救問題。

3.能記住常見滅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適用范圍。

【學習重點】

燃燒的三個條件和滅火的基本原理

【學習難點】

探究與歸納燃燒的條件

【學習過程】

一、知識準備

1.你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知道許多燃燒的實例。請把你知道的實例填寫在下表中。

實例觀察到的現象

鎂條的燃燒發光、放熱,有白色物質生成

燃燒反應的特征可歸納為:

2.物質燃燒一般需要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3.根據你的觀察和你的調查填寫下表:

滅火事例滅火方法滅火原理

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隔絕空氣

由此可知,滅火主要有以下方法:

實驗探究探究物質燃燒一般需要的條件。

根據上面的3組對比實驗,請你歸納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知識鏈接:常用的滅火器:

滅火器的種類適用范圍

泡沫滅火器撲滅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災

干粉滅火器撲滅一般火災及油、氣引起的火災

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電器等引起的火災

二、思考與交流

1.對火的利用是人類支配自然力的偉大開端。據考證人類很早就學會鉆木取火,即把兩根山麻木相互摩擦,產生的碎木屑達到一定溫度產生的火星點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傳說有一年,黃帝帶著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發,人們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餓,但所帶的木柴全被雨淋濕,無法鉆木取火做飯,苦不堪言。偶然之間,一大臣發現巖塊之間用力碰擊,也會產生很多火星,但怎樣產生火星呢?有人嘗試把棉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為“擊石取火”。

古人類取火方法還有“陽燧”取火、火鏈等,在現代這些方法也是人們野外生存所必備的。

思考:(1)鉆木取火為什么要兩根木頭相互摩擦?

(2)鉆木取火點燃的是什么?鉆石能取火嗎?

(3)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擊石取火?

(4)黃帝命人鉆木取火為什么無法取得成功?

2.閱讀P.89圖4-2的實驗,你能解釋手帕“燒不壞”的原因嗎?

3.煤炭、蠟燭常用什么方式點燃?為什么點燃方式不同呢?

4.閱讀P.93.最后一段回答下列問題:火警電話:;如果你遭遇火災時,你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來自救并為他救贏得寶貴時間?

5.燃燒正旺的煤爐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燒的蠟燭用扇子一扇就滅。這是為什么?

三、總結與反思

學完本節,我的收獲、啟示或發現有哪些?

四、達標檢測

解釋下列實驗(如圖所示,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實驗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五、課后訓練

1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燃燒一定要點燃B.燃燒是發光、發熱、冒煙的現象

C.凡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都叫燃燒D.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2.圖書檔案室或存放精密儀器的工作室失火,應選擇的滅火器為()

A.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B.干粉滅火器C.泡沫滅火器D.水

3.小剛和小強用圖甲和圖乙所示實驗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經查閱資料知:

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著火點為240℃,它們在空氣中燃燒都生成有毒的白煙——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剛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2)小強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該實驗中,能證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觸空氣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填序號,下同);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3)“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要求實驗室的“三廢”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處理。圖甲與圖乙所示實驗相比,(填甲或乙)更體現了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追求。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4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堿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堿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藥匙、多媒體展示臺

藥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流程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臺,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制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5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化合反應、氧化反應,學會比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的不同,培養辯證觀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

難點: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關系,氧化反應的理解。

疑點:實驗現象不同的&39;原因。

課型:

探究式

課時:

二課時

實驗準備:

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硫、木炭、鐵絲、火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舊識:

1)空氣的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氣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質

2、情景導入

出示一幅藍天、白云、草地、人、動物圖片和氧氣應用的圖片

3、探究新課: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出示一瓶氧氣,指出它的物理性質

1.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比空氣(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溫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氣。

4.在壓強101kPa時,氧氣在-183℃時變為淡藍色液體,在-218℃時變為淡藍色雪花狀的固體。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2—2]、[實驗2-3]、[實驗2-4]

通過實驗填寫下表:

結論:

1.燃燒在純氧中進行比空氣中進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在純氧中卻能燃燒。

說明:

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2.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實際是跟其中的氧氣反應。

練習:課后習題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回顧舊識:

氧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如何?

探究新課

分析討論

1:填寫下表:

分析討論2:上述三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結論:

1.在這三個反應中,都有新的物質(與原來物質不一樣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也叫做化學反應。

3.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分析討論3:

化學變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學變化時常伴隨哪些現象發生?

結論:

1.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2.常伴隨的現象是顏色的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

3.發生能量的變化,常以放熱、發光的形式表現出來。

4.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5.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分析討論4:上述三個反應中還有一個什么樣的共同特征?

結論:它們都是由兩種物質起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

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化合反應

特點:多變一

分析討論5:三個反應還有沒有共同的特征?

結論:它們都是物質與氧氣反應——氧化反應

定義: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

緩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

總結:

1、物質變化的兩種形式: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

2、物質性質的兩個方面:

物理性質:直接被感知(色、味、態)被測量的性質(熔、沸點;硬、密度、溶解性)

化學性質: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

3、化學反應的兩種分類

從反應形式上分類的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化合反應

從是否與氧反應: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物)

練習:課后習題

課后反思: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2、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3、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重點和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

談話、研討、講解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引言〕在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一種“看不到又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我們在小學自然課上已經學到,今天將要進一步學習的空氣。

〔板書〕空氣

〔提問〕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對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小結〕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它不是一種單一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物質組成的。人們已經測知它的成分有: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1.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大約):

〔講述〕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約占總體積的4/5,氧氣約占1/5。

〔提問〕你知道氮氣和氧氣在性質上主要的不同嗎?

(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

〔講解并提問〕實驗可以證明: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于水。

根據上述知識,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和議論)

〔演示實驗〕①展示如圖裝置

②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和紅磷燃燒的位置

③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操作方法和實驗現象后,教師操作。

〔提問〕①你看到了哪些現象?

②為什么紅磷燃燒會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是什么物質?

③為什么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或稱反應容器)中?又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只占集氣瓶體積的約1/5?

④剩余的4/5體積的氣體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證明?

⑤你認為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

〔講述〕人類對空氣的研究和認識,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期間許多科學家都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成果。直到18世紀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他所以能獲得突出的成果,關鍵是他敢于破除當時傳統的錯誤理論(燃素說)的束縛,能夠尊重實驗事實,并做出了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斷。

在19世紀末以前,人們還深信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后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科學家才陸續發現了稀有氣體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稀有氣體。

〔板書〕2.稀有氣體

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

〔講述〕稀有氣體因在空氣中含量極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氣體,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它們不跟其它物質發生反應的緣故。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能跟某些物質反應,生成其它物質,故改稱為稀有氣體。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因此把稀有氣體稱為惰性氣體是不科學的。

〔閱讀〕課本使學生了解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

〔講述〕大家對空氣的組成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但是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若不重視工業廢氣,特別是有害氣體的回收和處理,任其進入空氣,就會帶來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作物生長,形成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簡介〕英國倫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國洛杉磯等空氣污染事件,以說明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書〕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止

1.污染空氣的物質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等。

(2)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1)礦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燒

(2)化工廠的廢氣

(3)水泥廠的粉塵

(4)燃放煙花爆竹

(5)焚燒枯枝野草樹葉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1)工廠做到廢氣回收與處理

(2)發展民用煤氣生產

(3)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4)禁止焚燒樹葉、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小結〕防止空氣與環境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練習〕(投影出示練習題)

在相同條件下:

①分離100L空氣,大約可得氧氣______L,可得氮氣______L。

②分離______L空氣,可獲得42L氧氣。

③分離空氣獲得氧氣63m3時,同時可獲得氮氣______m3。

〔作業〕略

2023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

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別)及其應用。

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別。

解決辦法:(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

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象等方面加以區別;從變化發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象,如變色、發光、放熱、放出氣體、發出聲音……等;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化學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編號

變化前的物質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變化后產生的物質

1

液態的水

沸騰時生成的水蒸氣遇玻璃

又凝結成液體

液態的水

2

藍色塊狀的膽礬

塊狀固體被粉碎

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實驗3]鎂帶的燃燒

[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3

銀白色的鎂帶

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

發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鎂粉末

4

綠色粉末狀的

堿式碳酸銅

加熱后,綠色粉末變成黑色,

管壁出現小水滴,石灰水變

渾濁

三種其他物質:氧

化銅(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化學教案-緒言》。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和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等發生

變化

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

木材制成桌椅

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別

(判斷依據)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A、導電性

B、揮發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別開的一組是()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鐵塊和鋁塊

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的過去和現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四個環節),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四、化學史

618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扬程排污泵_隔膜泵_磁力泵_节能自吸离心水泵厂家-【上海博洋】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南汇8424西瓜_南汇玉菇甜瓜-南汇水蜜桃价格 | 上海橡胶接头_弹簧减震器_金属软接头厂家-上海淞江集团 | 洗砂机械-球磨制砂机-洗沙制砂机械设备_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西门子伺服电机维修,西门子电源模块维修,西门子驱动模块维修-上海渠利 | PCB厂|线路板厂|深圳线路板厂|软硬结合板厂|电路板生产厂家|线路板|深圳电路板厂家|铝基板厂家|深联电路-专业生产PCB研发制造 | 滑板场地施工_极限运动场地设计_滑板公园建造_盐城天人极限运动场地建设有限公司 | 酵素生产厂家_酵素OEM_酵素加盟_酵素ODM_酵素原料厂家_厦门益力康 | 超细粉碎机|超微气流磨|气流分级机|粉体改性设备|超微粉碎设备-山东埃尔派粉碎机厂家 | 双相钢_双相不锈钢_双相钢圆钢棒_双相不锈钢报价「海新双相钢」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便携式XPDM露点仪-在线式防爆露点仪-增强型烟气分析仪-约克仪器 冰雕-冰雪世界-大型冰雕展制作公司-赛北冰雕官网 | 牛皮纸|牛卡纸|进口牛皮纸|食品级牛皮纸|牛皮纸厂家-伽立实业 | 臭氧实验装置_实验室臭氧发生器-北京同林臭氧装置网 | 帽子厂家_帽子工厂_帽子定做_义乌帽厂_帽厂_制帽厂 | 磁力反应釜,高压釜,实验室反应釜,高温高压反应釜-威海自控反应釜有限公司 | 主题班会网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类主题班会PPT模板 | 电渗析,废酸回收,双极膜-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 | 企业微信营销_企业微信服务商_私域流量运营_艾客SCRM官网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重庆监控_电子围栏设备安装公司_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劲浪科技公司 | 除尘器布袋骨架,除尘器滤袋,除尘器骨架,电磁脉冲阀膜片,卸灰阀,螺旋输送机-泊头市天润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温控器_风机盘管温控器_智能_液晶_三速开关面板-中央空调温控器厂家 | 无锡不干胶标签,卷筒标签,无锡瑞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回转窑-水泥|石灰|冶金-巩义市瑞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 铝镁锰板厂家_进口钛锌板_铝镁锰波浪板_铝镁锰墙面板_铝镁锰屋面-杭州军晟金属建筑材料 | 气动机械手-搬运机械手-气动助力机械手-山东精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辐射色度计-字符亮度测试-反射式膜厚仪-苏州瑞格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甲方装饰】合肥工装公司-合肥装修设计公司,专业从事安徽办公室、店面、售楼部、餐饮店、厂房装修设计服务 | 潍坊青州古城旅游景点攻略_青州酒店美食推荐-青州旅游网 | 长沙印刷厂-包装印刷-画册印刷厂家-湖南省日大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青州搬家公司电话_青州搬家公司哪家好「鸿喜」青州搬家 | 盐水蒸发器,水洗盐设备,冷凝结晶切片机,转鼓切片机,絮凝剂加药系统-无锡瑞司恩机械有限公司 | 执业药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首页入口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浇钢砖,流钢砖_厂家价低-淄博恒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针焰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 - 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中药超微粉碎机(中药细胞级微粉碎)-百科| 二手光谱仪维修-德国OBLF光谱仪|进口斯派克光谱仪-热电ARL光谱仪-意大利GNR光谱仪-永晖检测 | 撕碎机,撕破机,双轴破碎机-大件垃圾破碎机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