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____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___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____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____”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____以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___”和“為”是兩個動詞,“___”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___”,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___,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___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現難點,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

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___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___”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最后板書此段文理示意圖,幫助學生記誦。

4.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上面的示意圖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師檢查。

誦讀第2段。

(八)誦讀第2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用“·”表示)。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釋詞語:

“終日而思”和“___而望”——屬于“對舉”,結構相同,“而”表示修飾關系。用現代語表述,依次為“整天地想”和“躍起腳跟向遠處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從“彡”,從“章”,“章”亦聲,光彩奪目之意。

“利足”——現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為同“至”,非是。“致”與“絕”對應,都表示動作結果,課本注為“達到”是正確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會水”一詞,指游泳而言。

2.學生練習背誦。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___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絕江河”。)

追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來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語,作解釋,說明“登高”的效果。③與“登高”一喻對舉,說明“順風”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與此相同。)

再追問:結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語句說的?(“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揖”“輿馬”)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揖”,是人的發明創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小結:①喻屬起句;②③④⑤喻屬結句。

主導問: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請歸納本段大意:能學習才能善假于物(板書)。

4.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順風”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點出“假”字;至“輿馬…“舟揖”二喻,才明白點出;最后再說“善假于物”,給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這種行文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記誦。

(九)誦讀第3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后解釋下列詞語: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2.劃分層次,然后練習背誦。

第一層(首句、以句號為標志、下同)說明積善而后圣心備的道理。

第二層(第2—4句)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積累的必要性。

第三層(最后兩句)從正反兩面說明用心專一才能積累的道理。

提示學生:此段較長,可按上述層次,一層一層地練習背誦,最后連貫地背誦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十)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義(分論點之二)

學而不已,方能積累,即“鍥而不舍”——態度(分論點之三)

教師點撥: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___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教師說明: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3.對舉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討論對舉的作用。教師要說明一下:上述對舉句組又都是設喻,那是就其目的(說明事理)來說的,而討論對舉的作用則應從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節奏整齊劃一,鏗鏘有力;以同類事物對舉可以豐富內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對舉,可以使讀者對問題獲得一面的認識。)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了解大概。本文寫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布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案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么,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鐘書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B.Litt.(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后,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后,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______委員,第七、八屆全國______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解放后,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征。

學生思考后,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鐘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并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著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征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筑物就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于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鐘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辟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并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3

【教材定位】

《復活(節選)》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八篇文章,小說以《復活》為題,探討的是人的精神的“復活”。在節選的這一部分里,聶赫留朵夫鼓起勇氣面對曾被自己深深傷害的瑪絲洛娃,懺悔當年的罪惡,祈求寬恕。這是他“復活”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小說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寫,生動細膩地刻畫了這個正處于心靈轉變的關鍵時刻、內心激烈震蕩的人物。

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析小說中的一些細節,如剛開始交談時他在“你”“您”之間的猶豫不決,在瑪絲洛娃突然開口要錢時他流露出的窘態,通過這些細節把握這個人物的性格,體會作者在他身上寄予的人性理想。

【素養目標】

1.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了解《復活》的主要內容,積累文學常識。

2.梳理小說的情節,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并學習小說中的細節描寫,以及對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的精妙刻畫。

4.結合小說的內容及創作背景,探究小說的思想主旨。

【教學重難點】

鑒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體會“復活”的含義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你有沒有因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過?有沒有因為什么事兒而“墮落”過?你可曾丟失過最熾熱的自己?如果有,我們該怎么做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尋找下答案。

二、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托爾斯泰生于貴族家庭,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2.《復活》內容介紹

小說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ji女。后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小說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從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瑪絲洛娃在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和關懷下,消除前怨,重新喚醒內心的美德,并且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松結合。男女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和批判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專制的國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機關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

3.前情回顧

本文節選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說前面的情節是:瑪絲洛娃無辜卷入一起謀財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將去服苦役。擔任陪審員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發現瑪絲洛娃正是自己年輕時拋棄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譴責,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決定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祈求寬恕。

4.寫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農村遭到巨大的破壞,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日趨赤貧。當時俄土戰爭的重負,連年饑饉給人民帶來更為深重的災難。這時托爾斯泰越發地關心人民的困苦。他積極地參加當時的救災工作,目睹了農民和城市貧民的可怕處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礎上終于看清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系,培養“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分析評價文章的觀點。

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2、討論交流法,具體采用誦讀、改寫、比較多種方法。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討論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深入發掘教材文本內容,以課文為例子,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系,從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設計背景:

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進入中學教材已多年,筆者已執教多次,各具特色的教研課、公開課也聽過不只一節,筆者和其他老師一樣曾經追求課堂活躍,古今中外有關咬文嚼字的事例一個接一個,老師示范性地先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然后要求學生操刀上陣來“咬文嚼字”,例如:

(1)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2)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3)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4)原文:昨夜數枝開改文:昨夜一枝開

老師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在諸多實例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換了文字就同時更換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注意追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樣的課堂,拓展延伸確確實實做得非常好,但是這樣浮光掠影,熱熱鬧鬧的課堂教學能否達到教學目的?我們發現,近年來,語文教學出現了摒棄教材文本資源的發掘,大搞熱鬧的教學活動的現象,致使語文教學內容空泛化,造成語文教學內容有效性的喪失。

筆者認為,教學內容的確立必須立足于教教材,發掘教材文本內容就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們不能拋開教材文本而“在碗外找飯吃”,我們應強調文本的細讀特色,就《咬文嚼字》一文來說,應以課文為例子,從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郭老改字、李廣射虎、賈島吟詩三個事例,來一番“咬文嚼字”。

二、合作探究:

(一)“你是”和“你這”,哪句表現力更強?

1、簡介劇本《屈原》嬋娟罵宋玉的相關情節:

屈原被陷害關押,作為其-的宋玉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興,因為這樣一來,楚國上下之文章就數他宋玉第一。為此,嬋娟極為氣憤地罵宋玉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2、反復誦讀比較下列兩個句子,看看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么?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3、想一想:你最憤怒的時候是如何罵人的?

你這淫婦!

你這流氓!

你這魔鬼!

你這畜生!

你這挨千刀的!

4、明確:

不同句式表達不同意味。“你這什么!”“倒不僅是‘堅決的判斷’,而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嘆語,表現著強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

(二)你支持誰,王若虛還是朱光潛?

1、補充《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2、參照《史記》原文細讀王若虛《史記辨惑》中的觀點、改法以及朱光潛先生的評論,對此你支持誰?你對改前與改后文字還有什么見解嗎?

3、明確:

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三)“推”和“敲”,到底哪個好?

1、補充:《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閱讀課文:朱光潛先生認為“推”和“敲”,到底哪個好?其觀點是否成立?

朗讀課文:

“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番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里有人應門。他仿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似乎沒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

明確:不同字眼表達不同意境。

3、聯系全詩分析,你認為“推”和“敲”到底哪個好?

這里應作具體的分析,如果“僧”為李凝,則“推”比“敲”好,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自掩自推,無須敲門。如若“僧”為賈島或他人,則“敲”比“推”好。因此關鍵是“誰”敲月下門。

比較普遍的看法是這首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的尋常小事,《唐詩鑒賞辭典》也持此說,并沒有找到資料表明詩的題目是后人所加,所以題目和除“僧敲月下門”之外的詩的內容都是“僧”拜訪友人的詩意最基本的文本根據,這樣“僧”為賈島之說是說得通的。從詩的尾聯“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來看,敲門者也應是賈島,而不是李凝。

北大教授吳小如先生對這問題的理解頗有見地,他認為“必須有人在月下敲門,才會驚動宿鳥;只有當樹上的鳥有了動靜時,詩人才會知道樹上有鳥在歇宿。而且在這種幽寂環境中傳來幾下敲門的剝啄聲,才更使人感到格外幽寂。這同梁人王籍的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同一道理,同一意境。如果一個人走來推門徑入,連一點聲音都沒有,不僅宿鳥無法被人發覺,就連全詩也仿佛有聲電影失去配音一般,顯得毫無機趣了。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敲”的剝啄比“推”的沉寂更能顯示幽居環境的寧靜、優美和諧,而且這也與中國文學創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審美取向不謀而合。

附板書設計:

不同句式表達不同意味。

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表達不同意境。

(四)趣味改字

1、巧改一字,切合題意

唐代有一個叫齊己的和尚,喜歡和詩人鄭谷酬唱吟詠。一次,他寫了一首題為《早梅》的詩,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他拿著這首詩請教鄭谷。鄭谷看后,認為“數枝”的“數”用得不太好,因為既然已經是數枝了,就不算是“早”了,不如改為“一枝”,更能切合詩題“早梅”的意思。齊己聽了點頭稱是。

2、巧改一字,切合意境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黃二人不禁撫掌稱妙。試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風怒號”,細柳梅花則不堪一擊,只能是敗柳殘花,而“扶”和“失”字,不僅抓住了景物特征,把輕風寫得溫柔多情,把月色寫得輕淡如紗。從根本上說,它創造了一種和諧朦朧的優美意境。

(四)作業設計:

以“‘推’‘敲’再辯”為題寫一篇小議論文。

課后反思:

雖然文本內容只是我們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要通過文本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但是我們不能架空文本,喧賓奪主。設計這堂課的目的是試圖通過誦讀、改寫、比較多種方法,通過對三個事例的反復推敲,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明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做到緊扣文本,適度拓展。

一堂課下來,誦讀、改寫、比較,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興致勃勃,積極參與,對文中三個例子有了較深的理解。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5

高二下期就教材本身來看,仍然是以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為主,在高三冊詩歌散文賞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重點要放在對現當代小說和戲劇的閱讀賞析上,當然也涉及古代小說、外國小說,古典戲曲和外國戲劇。由于文學作品的鑒賞實際上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卻具有某種未定性和摸糊性,因此,集體備課就顯得尤其重要。全組成員要繼續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加強備課組內的集體備課活動,保證備課的時間和質量,備課中,重點考慮對教讀課的處理,特別是對新教材的教法,要認真把握。

同時,我們考慮到閱讀文學作品,課堂上可能會很熱鬧,如果學生忽略了對內容的整體把握,不能細致地體味語言的精妙,讀了之后,或許談不上實際的收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詞語的教學,配合第二教材學習,通過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的詞語的把握,強化對語言的感受,從而達到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要特別注重閱讀和寫作這兩個環節。

教材處理仍然采用3+2的模式。考慮到對小說和戲劇的處理方法要進一步進行探討,故把古代散文小說放在前面上,單元順序調整為六、一、二(上半期),四、五、三(下半期)。具體安排見后。

1、本期擬做大作文5次,練筆不少于20次。自辦語文報一期(5月1日)。每周五篇讀書筆記。每周一次基礎練習(周六)。綜合練習三次。標點和錯別字競賽練習一次(3月初)。年級話劇匯演一次(分兩輪完成),準備工作上半期進行,分組安排任務,劇本可以選傳統劇目、課本上的、讀本上的、自己改編的課本劇、創作的劇本均可。一學期自選《教本》和《讀本》上小說或戲劇,寫兩篇鑒賞文章(與大作文練習結合)。每周一次讀書(包括研究性閱讀論文、語文報處理)、練筆交流、或小說戲劇鑒賞活動。

2、按照年級的統一安排,仍開設星期五選修課,內容為名著和電影欣賞。

3、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開設星期五社團活動課,內容為國學基礎。

4、配合文學社的工作,鼓勵同學給《朝花》、《七中報》及校外報刊投稿,每位教師每學期負責給《朝花》推薦兩篇好作文。

5、根據新教材的編寫體例,把教本上的"寫作"內容與學生練筆結合。

6、認真評閱“研究性閱讀論文”,做好篩選、評判工作。

下面是各單元教學進度的基本安排:

1、課時進度:

全期新課授課為20周,每周以5課時計,共100課時,具體分配如下:

“教本”課文作文“讀本”安排機動

60課時15課時20課時5課時

1--6單元各10課時;作文寫作(含課文知識)2課時,評講1課時;讀本配合“教本”6個單元,各單元安排了3--4課時(共20課時)。

2、單元備課計劃

第一單元欣賞中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學習這個單元,要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系,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欣賞小說的語言,要注意語言運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渲染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整體安排10課時。

第二單元這個單元繼續欣賞我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并欣賞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當代小說。欣賞重點是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描寫技巧。把握小說的主題,要從感受小說的藝術形象出發,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家的創作意圖,進行具體分析,不要簡單地記誦一些抽象概念。整體安排10課時。

第三單元這個單元學習中國古代小說。這個單元的學習香點是鑒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所選四篇小說,有三篇是古代白話小說,《失街亭》則是文白結合的小說。學習本單元,還要注意古代白話的特點。整體安排10課時。

第四單元這個單元學習中國現當代戲劇和外國戲劇。閱讀劇本,要品味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把握尖銳集中的戲劇部突,認識劇中人物的命運,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樣在矛盾部突的發展、變化中得到展現的。同時組織學生排演話劇,使他們有具體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整體安排10課時。

第五單元這個單元學習中國古代戲曲。本單元重點欣賞中國古代戲曲的語言和藝術手法。中國古代戲曲多用口語,曲詞,具有很濃的抒情性和音韻美,并常常運用浪漫主義以及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學習時要注意認真體會。整體安排10課時。

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由兩篇古代文言散文與兩篇古代文言小組成。學習這個單元,要加強自學,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欣賞作品的情節、形象和語言。欣賞中要展開想象,進入作品創造的藝術天地。整體安排10課時。

3、作文五個單元,根據課本作文訓練要求、結合高考、針對學生實際進行綜合考慮,作好中心發言,擬訂參考題目1—3個。擬作大作文5次,總課時為15課時。

4、《讀本》上的小說和戲劇很多,將《讀本》的閱讀與課內閱讀適當配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力求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借,舉一反三,提高語文能力。教師要在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廣泛閱讀,真正達到量的積累。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6

[原文]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發(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后)發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吊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里,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并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么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后,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干)的妻子,結婚后(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并約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并沒有什么不正當,哪里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么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高二語文電子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班固和《漢書》的相關知識。

2、朗讀斷句,講述課文故事梗概。

3、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翻譯文句。

4、學習蘇武的英雄氣概,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法指導:

1、朗讀課文,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內容要點,知識歸類。

3、合作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準確翻譯文句。

4、思考探討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__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

漢代的“蘇武牧羊”故事廣為傳頌,千百年來,蘇武已成為一名偉大的愛國英雄定格在人們心中,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__,威武不能屈”,表現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氣節,有民歌《蘇武牧羊》唱道: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在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帷。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下面,我們走進蘇武,認識蘇武,敬仰蘇武。板書《蘇武傳》。

二、快速閱讀人教版配發資料《第二課堂》(第99頁)和課文注釋①,介紹作者、作品和背景。學生介紹,然后明確。

1.作者簡介:班固(32-92),我國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幼年即聰慧好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后來繼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記后傳》基礎上撰寫《漢書》。因被人誣告私改國史而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完成《漢書》寫作。

-

2.簡介《漢書》:《漢書》是我國__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紀、七十傳、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續寫的。《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3、蘇武出使背景:秦末漢初,北方匈奴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而重視結盟,指望通過恩威兼施之策來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三、朗讀課文,熟悉內容。鑒于學生的文言文朗讀能力較弱,課堂自讀或教讀非常必要。朗讀中重點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②數(shuò)通使相窺(kuī)觀;

③以狀語(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mò)胡中;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yānzhī)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課本注音“yún”有誤。煴,有二音,讀yūn意為“微火”,讀yùn意同“熨”);⑧擁眾數萬,馬畜(chù)彌山;⑨故使陵來說(shuì)足下;⑩何以汝為(wéi)見;⑾子卿尚復誰為(wèi)乎。

574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AGV无人叉车_激光叉车AGV_仓储AGV小车_AGV无人搬运车-南昌IKV机器人有限公司[官网]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气体热式流量计-定量控制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厂家)-湖北南控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光纤测温-荧光光纤测温系统-福州华光天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氟塑料泵_衬氟泵_磁力泵_卧龙泵阀_化工泵专业品牌 - 梭川泵阀 | 艾默生变频器,艾默生ct,变频器,ct驱动器,广州艾默生变频器,供水专用变频器,风机变频器,电梯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代理-广州市盟雄贸易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艾默生变频器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钛合金标准件-钛合金螺丝-钛管件-钛合金棒-钛合金板-钛合金锻件-宝鸡远航钛业有限公司 | 脉冲布袋除尘器_除尘布袋-泊头市净化除尘设备生产厂家 | 青海电动密集架_智能密集架_密集架价格-盛隆柜业青海档案密集架厂家 | 安徽泰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智慧旅游_智慧景区_微景通-智慧旅游景区解决方案提供商 | 酒店品牌设计-酒店vi设计-酒店标识设计【国际级】VI策划公司 | 珠海白蚁防治_珠海灭鼠_珠海杀虫灭鼠_珠海灭蟑螂_珠海酒店消杀_珠海工厂杀虫灭鼠_立净虫控防治服务有限公司 | 首页|光催化反应器_平行反应仪_光化学反应仪-北京普林塞斯科技有限公司 | 圆周直径尺-小孔内视镜-纤维研磨刷-东莞市高腾达精密工具 | 联系我们-腾龙公司上分客服微信19116098882 | 裹包机|裹膜机|缠膜机|绕膜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深圳天际源广告-形象堆头,企业文化墙,喷绘,门头招牌设计制作专家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TPM咨询,精益生产管理,5S,6S现场管理培训_华谋咨询公司 | 刑事律师_深圳著名刑事辩护律师_王平聚【清华博士|刑法教授】 | 亮化工程,亮化设计,城市亮化工程,亮化资质合作,长沙亮化照明,杰奥思【官网】 | 蒸汽热收缩机_蒸汽发生器_塑封机_包膜机_封切收缩机_热收缩包装机_真空机_全自动打包机_捆扎机_封箱机-东莞市中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气象站_气象站监测设备_全自动气象站设备_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中红外QCL激光器-其他连续-半导体连续激光器-筱晓光子 | 今日热点_实时热点_奇闻异事_趣闻趣事_灵异事件 - 奇闻事件 | 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厂家报价[汽车教学设备运营18年]-恒信教具 | 渣油泵,KCB齿轮泵,不锈钢齿轮泵,重油泵,煤焦油泵,泊头市泰邦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西装定制/做厂家/公司_西装订做/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西装 | 冷却塔风机厂家_静音冷却塔风机_冷却塔电机维修更换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水厂污泥地磅|污泥处理地磅厂家|地磅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地磅自动称重系统维修-河南成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蓝米云-专注于高性价比香港/美国VPS云服务器及海外公益型免费虚拟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