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1

目標:

1、知識目標:弄清說明的層次、說明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生動準確

2、能力目標:速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

重點:

學習說明的層次、語言特色、寫法特點

難點:

①文章較長;②層次關系難以把握

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

一課時

操作:

一、導入:

①請同學們一起說,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是——《時間的腳印》(板書)

②時間有腳印,可見這個標題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根據預習,我們知道時間的腳印,實際上是指——時間的記錄,將石頭對時間的記錄說成是時間的腳印,可見標題還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

下面我們來讀課文。這篇文章很長,共有31個自然段,我們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聲的讀,而應帶著問題,快速的默讀。

頤搶此俁粒?黃鸞餼鋈?鑫侍猓?

1、跳讀:貼標題。

我這里有五個小標題,“時間漫談”、“石頭的毀滅與新生”、“石頭上的故事”、“讀懂記錄,造福人類”。它們分別可以歸納一些段落的內容,請將它們寫到這些段落的開頭,作為小標題。

如:1-5段講了生活中的時間與大自然中的時間,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邊貼上小標題“時間漫談”。大家照著將其它的標題貼上去。

2、尋讀,說過渡。

課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請找出幾個這樣的例子,說說它們各自承啟了哪些內容。怎么說?這樣說:“……”是過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是過渡段,它表明下面將要介紹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

3、掃讀,講故事。

這篇文章為我們分析了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它們是原始的“鐘表”,述說著遠古的故事。請你掃讀課文三、四部分,講述一個巖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礫巖中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這說明了巖石生成的地方是當時陸地的邊緣。

三、組織說讀活動(25分鐘)

1、介紹方法:本文作者運用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方法,將死寂的巖石寫得生動有趣。下面請同學們分組探尋你認為值得借鑒的寫法,并用“好在……因為……”的句式說話,向全班同學匯報你的發現。

2、教師示例:如:好在“課文開頭由人記錄時間的方式引出巖石記錄時間的方式”,因為“這樣由人們熟知的事物導入對未知事物的說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層次清晰”。

3、學生活動:(分小組活動)

4、集體交流:(學生述說,老師即興點評)

四、學生積累(5分鐘)

1、摘抄雅詞:二字雅詞、四字雅詞

2、摘抄美句:擬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小詩:

附:板書設計:

時間的腳印

陶世龍

跳讀:貼標題

尋讀,說過渡

掃讀,講故事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常識,學寫簡單的新聞。

2、了解解放戰爭概況本文寫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聞的六要素和結構的五部分(重點)。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古語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確,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早已成為事實。那么,我們這些“秀才”又是怎樣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結】對,那是因為現代媒體——廣播、電視、報紙等每天為我們及時提供了“新聞”。老師相信各位同學一定都是關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學們了解最新的新聞嗎?舉例:云南干旱、玉樹地震、世博會

好的,下面請你聽一段新聞錄音,然后告訴同桌,你聽到了什么內容?試著對你的搭檔說說。【播放錄音】

二、新聞的相關知識:

1、概念:所謂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消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

新聞的概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敘述方式,簡明扼要的文學,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事件。廣義的新聞指及時報道新邁發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現象的各種文章,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評論、報告文學等。

2、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反映迅速,語言簡潔明確。

3、結構:每則消息(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 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個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兩者是輔助部分。

標題是新聞的題目。用來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實,是全文的眼睛。準確、凝練、新穎、醒目。新聞的一條完全式標題,主題在中間一行,字號,揭示新聞的核心事實;肩題在主題的上面,從一個側面對主題作引導、說明;副題在主題下面,對文體作補充、注釋。主題和肩題,副題的關系應是虛實相濟、相得益彰。主題要“實”肩題,前題可“虛”。

導語:一般指“電頭”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來提示新聞中最有價值、最核心的事實。使讀者一目了然。

主體:隨導語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對導語內容的展開與補充,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

結語:指新聞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據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背景:是消息的從屬部分,是事件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 導語或結語之中。

4、新聞的六要素

5、新聞的寫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寫,而是倒過來,先說結果,然后再依事實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寫來。

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間兼有議論、描寫。

通訊,是一種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各種手段詳實而生動地報道人物、事件的新聞文體。

通訊與消息的區別在于:

消息(新聞)史概括性地報道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事件。我們讀消息是為了了解這件事。

通訊除了報道事件外,還要生動地形象地描寫人物,表現情感,挖掘意義。我們讀通訊除了了解事件外,更多地是為了認識人物、理解人物情感。認識人物、事件的社會意義。

6、世界主要通訊社:

通訊社以采集和發布新聞為主要職能,以報刊,個播電臺、電視臺為主要發稿對象的新聞結構。就全世界的影響來說有六大通訊社:法新社(法國)、路透社(英國)、美聯社(美國)、合眾社(美國)、俄通社、塔新社(俄羅斯)、新華社(中國)。

新華社,全名新華通訊社,中國國家通訊社。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家集中統一的新聞發布機關。1931年11月7日創建于瑞金,稱紅色中華通訊社,是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機關通訊社。1937年1月,改名新華社。

三、閱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體會新聞的特點,把握新聞的結構。

四、出示幾則新聞或學生閱讀報紙,交流、體會新聞的特點,把握新聞的結構。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重點)

3.認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難點)

4.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素養)

二、新課導入

在世界科學,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勵后人,勇攀科學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榮譽獎。這位偉人就是諾貝爾。那么關于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時間、獲得者、頒發機構、地點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從一則新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尋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識

1、有關作者簡介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

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100多種發明,但他最突出的是發明炸藥。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藥和膠狀炸藥等,被譽為“炸藥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創辦的通訊社之一,目前英國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世界多媒體新聞通訊社:美聯社【美】、路透社【英】、法新社【法】、塔斯社【俄】、共同社【日】、德新社【德】、中新社【中】、新華社【中】等)

2、創作背景

1867年 ,瑞典化學家諾貝 爾發明了黃色炸藥,取得了在許多國家生產黃色炸藥的專利。以后他又發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膠質炸藥,接著又研制無煙火藥。因畢生從事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晚年立下遺囑,將全部不動產進行投資,作為基金,設立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二:▲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文體知識

新聞,也叫消息,是指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于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每則新聞一般包括標題、 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上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評論等。

四、基礎鞏固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撥款(bō)逝世(shì)頒發(bān)遺囑(yí)滲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建樹: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成就。

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

頒發:授予,分發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

五、課文解析

(一)整體把握

1.這則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分別是什么?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2.“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屬于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這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3.文章開頭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為新聞的 導語部分,簡明扼要地交代了頒獎的時間,頒發者和頒獎機構以及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交代了事件的幾個要素——人物、時間、事件,總括了新聞的內容,簡潔明了,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聞所報道的具體內容。第二句交代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及其具體分類和獲獎條件,為讀者普及了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更有效地讀懂和了解新聞內容。 導語為課文第一段話。

4.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課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聞的主體部分,交代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所獲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等。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審權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讀

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

2.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這樣交代用意是什么?

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3.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主體部分詳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

詳寫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準確,另一方面是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做相關補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和肯定。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頗有建樹的“頗”在這里指“很,相當”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呂多姆在詩歌創作方面造詣很深,成果豐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理所應當的。

六、課堂總結

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諾貝爾在意大利與世長辭。臨終時,他把畢生發明所得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以每年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讓我們來聽一聽諾貝爾臨終前的遺言吧:全世界愛好科學并愿意獻身科學的朋友們:生命對于我來說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在科學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輩子,發現里面的奧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繼續研究下去,區區200萬英磅的利息,雖微不足道,但愿意為行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諾貝爾在九泉之下感謝你們。

當聽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我敬佩諾貝爾的對科學事業的癡迷,更敬佩他的無私奉獻。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2、領會本文表達鮮明觀點的特色。

3、體味口語的特點和本文感彩強烈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嘆句和修辭方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領會聞先生為真理、正義獻身的偉大革命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演講?你聽過演講嗎?

這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忱譜成用鮮血寫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鮮明的講演詞,屬議論文體裁。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學生上黑板完成)

卑劣()誣蔑()卑鄙()離間()蠻橫()賦予()

2、解釋下列詞語:

(1)卑劣:卑鄙惡劣

(2)誣蔑: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名譽

(3)蠻橫:(態度)粗暴而不講理

(4)挑撥離間: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3、介紹作者聞一多:(由學生多人補充完成)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7月赴美留學。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5年5月回國,曾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學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還著有《神話與詩》、《楚辭補校》,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的《最后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4、時代背景。(由學生多人補充完成)

李公樸先生是一位的愛國民主戰士。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妄圖篡奪勝利果實,實行統治,陰謀發動內戰。國民黨瘋狂地民主運動。1946年2月,重慶發生“校場口事件”,重慶各界人士在校場口集會慶祝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國民黨特務搗毀會場,大打出手,打傷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樸先生當場被特務打傷。5月初,李先生帶傷回到昆明,又與聞一多先生一起發動“呼吁和平宣言”萬人簽名運動。國民黨對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時許,李公樸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暗殺。

聞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舉行的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出席這次追悼大會的教授,就聞先生一人。聞先生不避危險,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這次追悼大會,決心像老戰友李公樸一樣,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和內戰而堅決斗爭。聞先生面對會場上特務的兇焰,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講臺,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的罪惡和卑劣,表現出一位愛國民主戰士的英雄氣概。聞先生在發表這次講演后三個小時,就被特務用無聲暗殺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爭取民主和平,為真理正義而戰的崇高事業。

三,整體感知,聽錄音感受課文魅力。給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先生是“歷最卑劣最無恥”的罪惡行徑,嚴責敵人造謠誣蔑的無恥伎倆和險惡用心,贊揚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勇敢斗爭的偉大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的虛弱本質,闡述必敗,人民必勝、真理永存的歷史規律,鼓舞人民的斗志。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青年、昆明人民發揚云南的光榮愛國傳統,堅持正義,維護真理,完成爭取民主和平的歷史任務,表明自己要像李公樸先生一樣為了正義、真理雖殞身不恤的堅貞意志。

四、深入研究,共同探討。

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1、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聞一多先生在講演中一再痛斥敵人卑劣無恥,同學們說說它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3.與敵人卑劣無恥恰成對比的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的光榮表現在什么地方?

4.作者是怎樣揭露的虛弱本質,指出的末日來臨的?

揭露——虛弱本質: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來臨:完了、快完了

5.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明確: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6.聞一多先生對進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我們要發揚云南光榮的歷史!

歷史賦予昆明的任務是爭取民主和平,我們昆明的青年必須完成這任務!

7.文末表達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斗爭決心?

表達——自己的決心:義無反顧,隨時準備獻身。

聞一多先生在這次即席講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制造白色恐怖,無恥暗殺進步人士的卑鄙行徑和罪行,揭示了必然滅亡,真理一定勝利的歷史規律。鼓舞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信心和勇氣,表達了自己熱愛祖國、為革命事業不惜獻身的斗爭精神

五、研討寫作特色:

1、前面,我們側重領會了本文的思想內容,課后布置同學們朗讀課文,大家一定深有體會,請同學們說說這篇講演詞有什么特色?

討論提示: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斗力和感染力。

這樣的特色是怎樣形成的呢?

討論提示:對進步力量和對講的話,語氣和措詞的感彩截然不同

2、在講演中,作者使用了較多的感嘆句、設問句和反問句,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

這篇講演詞運用了40多個感嘆號,把講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給了聽眾,造成了使之越來越分明、越來越強烈的效果。設問、反問及反復和排比等修辭格的綜合運用也是這篇講演詞的一大特點。這些修辭格的綜合運用,使聽眾的思想與講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終處在激蕩、交融,再激蕩、再交融的過程中,從而不斷地涌動和撞擊,達到強烈的共鳴。這篇講演詞具有極強的表現力量。

3、在講演中人稱的不斷變換,對表達講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對敵人用“你們”,對正義力量用“我們”,愛憎分明,旗幟鮮明地與敵人展開面對面地交鋒。

4、短句較多,語言口語化。

口語又叫口頭語,是大多數人日常交際時口頭使用的語言,它的特點是詞匯大眾化,句式簡短,少用關聯詞語。演講多用口語。

5、飽含激情的語句。

講演詞的開頭和結尾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否吸引聽眾和能否達到講演目的的關鍵。該文的開頭和結尾,尤其是結尾,使聽眾振聾發聵、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講演技巧。同學們對此應認真體會琢磨,并逐步學會善于選取恰當的語句作為講演的精妙結尾!

五,拓展延伸

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新中國青年一代的任務又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呢?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感受聞一多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精神氣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愛憎。

難點: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資源】《聞一多在李公仆追悼會上的講演片段(影視資料)》,營造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1946年,來緬懷為爭取民主和平進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李公樸先生、聞一多先生,感受聞一多先生這位優秀的詩人、卓越的學者、大勇的民主戰士,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的行動中所表現出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概。

二、整體感知

1.了解文體。

講演詞又叫演說詞、講話稿,是一種供口頭向群眾宣傳的、帶有鼓動性的文章。

講演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考慮聽眾對象,要有針對性。第二,觀點集中、鮮明。第三,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第四,語言通俗生動,感情深厚充沛。

講演詞的結構靈活多樣,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體都有三部分內容:開頭提出問題,或亮出講話要點,以引起聽眾的興趣和關注;重點是中間部分對講演主旨的闡述;結尾回應開頭,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聽眾受到激勵和鼓舞。

可參考【微教案】《講演詞的特點》《如何寫作講演稿》

2.走近作者。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詩人、學者和堅強的民主戰士。1920年7月發表了第一首新詩《西岸》,從此跨入中國詩壇。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出版。這本詩集反映了詩人對偉大祖國真摯的愛和對黑暗現實極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為正在燃燒的紅燭,寧愿犧牲自己,誓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這是他的代表作,面對苦難的祖國,嚴峻的現實,他的愛國主義熱情更加熾烈,而虛幻的唯美主義的成分減少了。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1946年7月17日、朱德同志在唁電中稱贊他:“為民主而奮斗,不屈不撓,可敬可佩。”周恩來同志在悼詞中寫道:“心不死,志不絕,和平可期,民主有望,者終必覆滅。”

3.了解背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為篡奪革命勝利果實,陰謀發動內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民主和平,反動和內戰,開展了蓬勃的愛國民主運動。國民黨為了這一運動,制造白色恐怖,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被特務暗殺。特務們要暗殺的第二個對象就是聞一多,友人勸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舉行的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他事先沒準備發言,但面對會場上特務們的無理取鬧和囂張氣焰,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講臺,發表了這篇義正詞嚴的講演。當天下午,他就被暗殺。課文是這次講演的記錄整理稿。所以稱為“最后一次講演”。

可參考【微教案】《李公樸》

4.檢查預習情況。

(1)給加點字注音。

誣蔑(wūmiè)(tú)恐怖(kǒng)挑撥離間(jiàn)

卑鄙(bǐ)卑污(wū)賦予(yǔ)

(2)解釋下列詞語。

誣蔑:捏造事實冤枉人。

卑劣:卑鄙惡劣。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蠻橫:(態度)粗暴而不講理。

卑鄙無恥:品行低下,不知廉恥。

挑撥離間: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影視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感受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

(2)學生大聲朗讀,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

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①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理清講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內容。

參考

①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②本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精神,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揭露了其虛偽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分析國民黨的虛弱本質,指出人民必勝,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人民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為正義而獻身的決心。

三、局部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1、2段,思考:

1.講演中,聞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他是從哪幾個方面痛斥的?

師生交流,回答

參考

(1)李公樸無罪而遭毒手;(2)要殺,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殺,只會偷偷摸摸地暗殺;(3)殺了人,為推脫罪責,反造謠誣蔑,嫁禍于共產黨。

可參考【微教案】《開頭結尾》

2.學生朗讀第3段,思考:

這一段講稿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怎樣的態度?

師生交流

參考

對李公樸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并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

總結:講演開始,聞一多先生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愛憎分明,體現了講演者鮮明的態度。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揭露的本質,進而指出末日來臨的?

(2)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思考交流

參考:(1)首先表達對反對派的強烈憤慨,接著剖析出敵人內心的虛弱:自己在恐怖、慌、害怕,然后指出他們的末日來臨:完了、快完了。

(2)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4.學生齊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進步青年,聞一多先生發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2)在講演的最后,表達出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精神?

師生交流

參考

(1)發揚云南光榮歷史,繼續進行民主和平運動。

(2)義無反顧,隨時準備獻身的精神。

5.學生大聲朗讀全文,體會講演詞的特點和作者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

1.結合本節所學課文具體內容,總結講演詞的特點。

個人總結,小組交流。

明確:講演詞的特點:第一,有的放矢,考慮聽眾對象。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烈士追悼會的現場,面對的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又有國民黨的特務。聞先生對前者發出號召,對后者則嚴厲痛斥,充分考慮了聽眾對象。第二,觀點集中、鮮明。對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鼓勵號召;對敵人,則是嚴厲痛斥。第三,講演首先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接著分析其虛弱本質,最后發出號召,思路清晰。第四,多種稱呼,多種句式,多種修辭,語言鏗鏘,語氣強烈,愛憎分明。

2.在橫行霸道的黑暗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無所畏懼,勇于斗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緬懷革命先烈?談談你的看法。

各抒己見。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試題中心】“基礎訓練”

(2)模仿作者練習講演,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的特點。

可參考【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贊揚李公樸斗爭精神,痛斥敵人罪行

講演內容分析敵人的虛偽本質,指出人民必勝

號召昆明人民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獻身決心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模仿講演練習,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特點。

一篇講演詞,能夠征服聽眾,除了有清晰的思路與鮮明的觀點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一下這篇講演詞的語言特色。

二、局部探究

同學們,一篇富有戰斗力的講演詞,能夠征服現場聽眾,引起強烈的共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根據剛才所聽的朗讀,大聲朗讀課文,品味語言的表現力。

1.分析下列三組句子,分別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1)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

(2)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我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

(3)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

學生反復朗讀,師生交流

參考

(1)反問句。用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肯定的觀點,強烈的諷刺,鮮明的愛憎。

(2)設問句。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觀點上的認同。

(3)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揭露敵人的卑鄙與虛弱。

2.用講演者的口吻反復朗讀下面的語句,體會人稱變換的作用。

(1)我們昆明的青年決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

(2)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

(3)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師生交流,討論。

參考

(1)充分表現出講演中和群眾的親密情感和一起戰斗的態度。

(2)對敵人厲聲質問,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3)表達出對敵人的極端蔑視。

可參考【微教案】《不同人稱的表達效果》

3.文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方法,找出來并批注,體會其作用。

尋找,思考,交流

參考

(1)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2)無恥啊!無恥啊!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

分別運用了對比、反復、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更好地表達出講演者愛憎分明的態度,強烈的感情,增強了講演的感染力。

可參考【微課堂】《聞一多先生的講演藝術》

4.質疑問難:你還有哪方面的疑問,提出來一起探討。

問題預設

(1)“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的末日!”結合背景材料想一想,這里的“光明”“黑暗”分別指什么?

(2)“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如何理解這句話?

參考:

(1)“光明”指民主和平運動的勝利。“黑暗”指國民黨的統治。

(2)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跨出了這大門,就沒想著再回來,“前腳跨出大門”是指走出去,“后腳跨進大門”是指退回來。表現了聞一多先生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四、總結拓展

播放【影視課文】,深入理解內容,體會先生的人格力量,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學生復習總結本課知識點、文章內容、寫作特色、語言特點。

師生交流。

本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感嘆句、反問句,不斷變換人稱,運用反復、對比等修辭方法,表達了對國民黨的強烈的憎恨,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的熱情贊頌,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表現出聞一多先生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氣概。

學習了這篇講演稿,我們不僅了解了講演詞的特點,品味了富有表現力的講演語言,還感受到革命先烈聞一多先生字里行間充溢的那濃烈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同學們生活在新的時代,用怎樣的實際行動愛國呢?結合本文的學習體會,談談你將怎么做。

五、作業設計

1.請你針對校內不文明的現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講演詞。

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死水》,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

可參考【寫作訓練】【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感嘆句、設問句、反問句的使用

講演語言特色對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不斷變換人稱

作用: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愛憎分明感染力強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6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視頻展示為主,使學生得到很多感性認識,盡可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教學條件。

教學中師生互動性比較好,學生勤于思考、積極討論分析、主動回答,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進步和提高。復習上節教學內容,學生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固體壓力有一定的作用效果,液體也有重力,也應對杯底有壓力,那么怎樣更明顯的觀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壓強,合理過度引發學生思考,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教學過程中,整體思路清晰,語言比較準確,使學生分析、判斷有明確地方向。強調深度概念應為到自由液面的豎直高度,深度不是高度。

注重講練結合,讓學生對知識及時吸收、內化。

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內容多,過度快,應再給學生多一點的思考時間,更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2、在講解P=ρgh時,講解液體壓強與密度關系時沒有強調同一深度壓強相等。

3、有個習題難度偏大,學生討論、回答、修訂時間較長。

4、由于實驗器材不足,授課中不能采取分組探究實驗的方法展開教學。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⑵ 體會本文生動描寫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說明對象和特點;

2、理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難點】

對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學方法】

1、讀、悟、賞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群大雁來到我們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們歡呼著旅行,喧鬧著聚會,寂寞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美國論理學家利奧彼德對大雁情有獨衷,他把大雁看作與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懷著對大雁喜愛、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的種鐘活動情景。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進大雁的世界。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感受文章主旨。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后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群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2、領悟文章的主旨:

明確:作者從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親情、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那些特點?

2、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3、朗讀下面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來臨說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明確:

1、⑴ 來的季節是三月天

⑵ 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鳴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⑸ 愛覓食玉米粒

⑹ 常六只列隊飛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擬人等說明方法,使文章充滿生動性、趣味性。例如;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的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就成了曲線。

又如:第一群大雁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

3 、⑴ 這一句寫出了大雁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小結: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里行間注滿了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佩,對大雁的種.種叫聲由衷喜愛,有時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愛意。

四、賞析課文,深刻領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讓學生再找幾個擬人句,進一步體會其

特點。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并茂。如春雁的來時的低語,覓食前后的鳴叫,返回后的論述,晚上大雁的集會等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學生質疑問題,合作研討,釋疑存疑

學生選取語段閱讀,提出一個最急于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作答。

六、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如: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七、課堂小結

《大雁歸來》為我們唱響了一曲田園牧歌,引人向往,發人深省,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為代價?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鋼筋作成的閣樓里,生活簡化的只剩下自己,環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質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彼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世界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有了如許的生機和情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才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恰當的定位。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閱讀《大自然警鐘常鳴》一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知識性 保護動物

大雁歸來 抒情性 和諧共處

趣味性 熱愛自然

八年級上冊教案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新聞的六要素,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培養學生朗讀技巧,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

3、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六要素,掌握新聞文體特點。

難點:提高朗讀技巧。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12年,中國文學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中國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些人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2、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在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二: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默讀課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4、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體現出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明確:“首次、每年、”這些詞語體現出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5、看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獎領獎視頻,讀第二段,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概括諾貝爾獎是發給哪兩類人?互相用頒獎者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每年的諾貝爾獎發給過去一年里,為了世界科學的進步,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做出的貢獻;指導朗讀:用奧斯卡頒獎音樂做背景,指導男生讀獲獎人名部分,女生讀成就描述部分,教師讀旁白。

6、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和新聞的標題無關,你認為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第三自認段補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7、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571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砂尘试验箱_淋雨试验房_冰水冲击试验箱_IPX9K淋雨试验箱_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品牌设计_VI设计_电影海报设计_包装设计_LOGO设计-Bacross新越品牌顾问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海德莱电力(HYDELEY)-无功补偿元器件生产厂家-二十年专业从事电力电容器 | 广州小程序开发_APP开发公司_分销商城系统定制_小跑科技 |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新材料分散-高速均质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混合-上海化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RV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洗车机减速机-减速机厂家-艾思捷 | 电动葫芦|环链电动葫芦-北京凌鹰名优起重葫芦 | 自动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超声波气象站_防爆气象站-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力输送_输送机械_自动化配料系统_负压吸送_制造主力军江苏高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电动不锈钢套筒阀-球面偏置气动钟阀-三通换向阀止回阀-永嘉鸿宇阀门有限公司 | 全国国际化学校_国际高中招生_一站式升学择校服务-国际学校网 | 网站制作优化_网站SEO推广解决方案-无锡首宸信息科技公司 | 大米加工设备|大米加工机械|碾米成套设备|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市政路灯_厂家-淄博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尚为传动-专业高精密蜗轮蜗杆,双导程蜗轮蜗杆,蜗轮蜗杆减速机,蜗杆减速机生产厂家 |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深圳律师咨询免费 | 釜溪印象网络 - Powered by Discuz! | 山东彩钢板房,山东彩钢活动房,临沂彩钢房-临沂市贵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双齿辊破碎机-大型狼牙破碎机视频-对辊破碎机价格/型号图片-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高硼硅玻璃|水位计玻璃板|光学三棱镜-邯郸奥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高压釜(氢化反应釜)百科 | 云南标线|昆明划线|道路标线|交通标线-就选云南云路施工公司-云南云路科技有限公司 | 折弯机-刨槽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刨槽机-数控折弯机厂家-深圳豐科机械有限公司 | 空气能暖气片,暖气片厂家,山东暖气片,临沂暖气片-临沂永超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二三极管-国巨|三星|风华贴片电容代理商-深圳伟哲电子 | RTO换向阀_VOC高温阀门_加热炉切断阀_双偏心软密封蝶阀_煤气蝶阀_提升阀-湖北霍科德阀门有限公司 | CPSE安博会|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调查出轨取证公司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探真调查事务所 | 真空泵维修保养,普发,阿尔卡特,荏原,卡西亚玛,莱宝,爱德华干式螺杆真空泵维修-东莞比其尔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 卓能JOINTLEAN端子连接器厂家-专业提供PCB接线端子|轨道式端子|重载连接器|欧式连接器等电气连接产品和服务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疆乌鲁木齐网站建设-乌鲁木齐网站制作设计-新疆远璨网络 | 防爆电机-高压防爆电机-ybx4电动机厂家-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二三极管-国巨|三星|风华贴片电容代理商-深圳伟哲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