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信心。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這里給大家分享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

設計說明

1.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觀察與操作、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相結合。

鑒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使學生認識、理解圖形的運動這樣抽象的概念,必須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要注重操作與思考相結合。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本設計讓學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中理解軸對稱圖形,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現象;在學一學中感受其特征;在說一說中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做一做中不斷深化體驗。同時通過有效地提問做引導,便于在操作活動中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長方形的紙剪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從中發現許多的知識。(課件出示教材28頁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學生觀察,自由回答)

2.過渡: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和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涵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去探索有趣的數學知識吧!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場情境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并說一說有效地打開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認識對稱現象。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樹葉、蝴蝶、城門圖片。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發現。

預設

生1:樹葉以中間葉脈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門圖片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據同學們的匯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這些圖形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所在的直線對折,折痕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4)理解“對稱”的含義。

像圖中的樹葉、蝴蝶、城門這樣,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具有這種特征的物體或圖形,就是對稱的。

2.列舉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1)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誰能舉例說說?

(2)欣賞對稱圖形。(課件出示:五角星、京劇臉譜、蜻蜓、雪花、剪紙等等)

(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運用對稱的知識,跟老師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課堂活動卡)

(1)折一折: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

(2)畫一畫:在對折后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著剛才畫的線剪一剪,剪后展開,會得到一件上衣的圖形。

2.剪其他圖形。

(1)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自己動手剪一剪。

(2)學生操作,集體評價。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2

初二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

4、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1條)。

5、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

②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上都存在三線合一.

④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3條).

6.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⑵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內外角平分線定理;

2、會證明三角形的內外角平分線定理;

3、通過對定理的證明,學習幾何證明方法和作輔助線的方法;

4、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幾何證明中的證法分析;

2、添加輔助線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添加有用的輔助線。

教學關鍵:

抓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進行教學。

教學方法:

“四段式”教學法,即讀、議、講、練。

一、閱讀課本,注意問題

1、復習舊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等腰三角形中,怎樣從等邊得出等角?又怎樣從等角得出等邊?請畫圖說明。

②輔助線的作法中,除了過兩個點連接一條線段外,最常見的就是過某個已知點作某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平行線有哪些性質?

③怎樣判斷兩個三角形是相似的?相似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質是什么?

④幾何證明中怎樣構造有用的相似三角形?

2、閱讀課本,弄清楚教材的內容,并注意教材上是怎樣講的。

提示:課本上在這一節講了三角形的內外角平分線定理,每個定理各講了一種證明方法。為了敘述定理的需要,課本上還講了線段的內分點和外分點兩個概念。最后用一個例題來說明怎樣運用三角形的內外角平分線定理。閱讀時要注意課本上有關問題的敘述、分析以及作輔助線的方法。通過適當的聯想和猜測,找出一些課本上尚未出現的新的證明方法。

3、注意下列問題:

⑴如圖,等腰中,頂角的平分線交底邊于,那么,圖中出現的相等線段是__即__。通過比較得到。

⑵如果上面問題中的換成任意三角形,即右圖的,平分,交于,那么,是不是還成立?請同學們用刻度尺量一量線段的長度,計算,然后再比較(小的誤差忽略不計)。

⑶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定理說的是什么意思?課本上是怎樣寫已知、求證的?

⑷課本上是怎樣進行分析、證明的?都用了哪些學過的知識?證明的根據是什么?

⑸課本上證明的過程中是怎樣作輔助線的?這樣作輔助線的目的是什么?

⑹過、、三點能不能作出有用的輔助線?如果能,輔助線應該怎樣作?各能作出幾條?

⑺就作出的輔助線,怎樣尋找證明的思路和方法?分析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識?

⑻你能不能類似地敘述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線定理?

⑼回答練習中的第一題。

⑽總結證明方法和作輔助線的方法。

⑾注意內分點和外分點兩個概念及其應用。

4、閱讀指導叢書《平面幾何》第二冊。

⑴注意輔助線中平行線的作法,通過對圖、、的觀察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證明方法。

⑵叢書利用正弦定理中的面積公式來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定理,既把有關的知識聯系起來、拓展了解題思路,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比較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要注意三角形面積的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二、互相討論,解答疑點

1、上面提出的問題,希望大家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根據已有的思路和線索,參照課本上的方法進行分析。

2、思考中實在是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和周圍的同學互相討論,發表看法;也可以請老師幫助、提示或指點。

3、把同學之間討論的結果,整理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過程,寫出每一步證明的根據。最后,適當地總結一些解題的經驗和方法。

三、講評糾正,整理內容

1、把學生討論的結果歸納出來,加以補充說明,糾正錯誤后進行適當的分類總結,點明證題法中的要點。

①證明比例式的依據是平行截割定理的推論,因此,我們作的輔助線都是平行線。

②從上述幾種證明方法可以看出,證明的關鍵在于通過作輔助線把某些線段“移動”到適當的位置,以便根據平行截割定理的推論得出所要的結論。

③輔助平行線的作法,只能是過__三點分別作不過、三點的邊(線段)的平行線,和另一條邊(線段)的延長線相交,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達到“移動”的目的。

2、整理教學內容

⑴線段的內分點和外分點

(ⅰ)定義:

①在線段上,把線段分成兩條線段的點叫做這條線段的內分點。

②在線段的延長線上的點叫做這條線段的外分點。

(ⅱ)舉例

點在線段上,把線段分成了和兩條線段,所以,點是線段的內分點,線段和叫做點內分線段所得的兩條線段。

點在線段的延長線上,和、兩個端點構成了、兩條線段,所以,點是線段的外分點,線段和叫做點外分線段所得的兩條線段。

(ⅲ)條件

①內分點的條件:

a)在已知線段上;

b)把已知線段分成另外兩條線段。

②外分點a)在已知線段的延長線上;

b)和已知線段的兩端點構成另外的兩條線段。

(ⅳ)特殊情況

a)線段的中點是不是線段的內分點?內分點是不是線段的中點?

b)線段的黃金分割點是不是線段的內分點?內分點是不是線段的黃金分割點?

c)一條已知線段有幾個中點?有幾個黃金分割點?有幾個內分點?幾個外分點?

(ⅰ)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分對邊所得的兩條線段與夾這個角的兩邊對應成比例。

(ⅱ)已知:中,平分,交于。

求證:__。

(ⅲ)簡單分析

從結論來考慮,橫著看,兩個比的前項、在中,兩個比的后項、在中。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只要∽,那么,結論就是成立的。但是,與不是一對相似三角形,所以,不可能用相似三角形來證明。豎著看,有和,事實上,不成一個三角形。若是從“平行線分兩條線段所得的線段對應成比例”(平行截割定理的推論)來考慮,顯然,圖中也沒有平行線。因此,要想得到結論,只有把其中的某條線段進行適當的移動,使其構成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或者成為兩條直線上被平行線截得的對應線段。這樣,我們就確定了輔助線的作法以平行線為主。

例如,把線段繞著它的端點旋轉適當的角度到圖中的位置(即的延長線)。由于旋轉不改變線段的長度,所以,從旋轉情況可得。由于平分,所以,連接后可以證明。因此,實際證明時,一般都敘述為“過點作交的延長線于”。不管是哪種說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類似地,我們還可以把線段繞著它的端點旋轉適當的角度到端點落在線段的延長線上,同樣也可以證明。

(ⅳ)證法提要

①證法一:如上圖,過點作交的延長線于,可以得到:

a)(為什么?);

b)(為什么?)。通過等量代換便可以得到結論。同樣,過點作的平行線和邊的延長線相交,也可以證得結論,證明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

②證法二:如右圖,過點作交的延長線于,可以得到:

a)(為什么?);

b)(為什么?)。通過等量代換便可以得到所要的結論。同樣,過點作的平行線和的延長線相交,也可以得到結論,證明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

③證法三:如右圖,過點作交于,可以得到:

a)(為什么?);

b)(為什么?);

c)。通過等量代換便可以得到所要的結論。同樣,過點作的平行線和相交,也可以得到結論,證明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

④證法四:如下頁圖,過點作交于,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__

又根據正弦定理的面積公式有:

通過比較就可以得到:所要的結論。

(ⅰ)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線外分對邊所得的兩條線段與夾這個角的兩邊對應成比例。

(ⅱ)已知:中,是的一個外角,平分,交的延長線于。

求證:__。

(ⅲ)簡單分析:(類同內角平分線定理的分析方法)

(ⅳ)證法提要;(類同內角平分線定理的分析方法)

四、小結全節,練習鞏固

1、小結

⑴兩個定理

(ⅰ)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定理

(ⅱ)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線定理

⑵證明方法

分為四大類共七種方法。

2、練習

⑴教材,2、3兩題。

⑵補充題:

①畫任意一個三角形的某個角的內外角平分線,說明內外角平分線之間的關系,證明你的結論。

②畫等腰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線,說明外角平分線和底邊之間的關系,證明你的結論。

3、作業

教材,17、18兩題。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4

16.1.2分式的基本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會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難點: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是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突破的方法是通過復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導出通分、約分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地將分式變形.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學生觀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相應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這個整式,填到括號里作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變.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進一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約分是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通分是要正確地確定各個分母的最簡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教師要講清方法,還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使學生在做提示加深對相應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習題16.1的第5題是: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這一類題教材里沒有例題,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質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之一,所以補充例5.

四、課堂引入

1.請同學們考慮:與相等嗎?與相等嗎?為什么?

2.說出與之間變形的過程,與之間變形的過程,并說出變形依據?

3.提問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類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五、例題講解

P7例2.填空:

[分析]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

P11例3.約分:

[分析]約分是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所以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約分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確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三、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127[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學生看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30/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90所用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v/h.

輪船順流航行90所用的時間為小時,逆流航行60所用時間小時,所以=.

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與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例題講解

P128例1.當下列分式中的字母為何值時,分式有意義.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義,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為零,進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圍.

[補充提問]如果題目為:當字母為何值時,分式無意義.你知道怎么解題嗎?這樣可以使學生一題二用,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關概念.

(補充)例2.當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2)(3)

[分析]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分母不能為零;分子為零,這樣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這類題目的解.

[答案](1)=0(2)=2(3)=1

五、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2)(3)

3.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2)(3)

六、課后練習

1.下列代數式表示下列數量關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時做x個零件,則他8小時做零件個,做80個零件需小時.

(2)輪船在靜水中每小時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時,輪船的順流速度是千米/時,輪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時.

(3)x與的差于4的商是.

2.當x取何值時,分式無意義?

3.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6

一、教學目標:(1)熟練地進行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2)會把異分母的分式通分,轉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熟練地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2.難點:熟練地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是難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必須轉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法則計算,轉化的關鍵是通分,通分的關鍵是正確確定幾個分式的最簡公分母,確定最簡公分母的一般步驟:(1)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2)所出現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為底的冪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冪的因式取指數的.在求出最簡公分母后,還要確定分子、分母應乘的因式,這個因式就是最簡公分母除以原分母所得的商.

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一般步驟:(1)通分,將異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2)寫成“分母不便,分子相加減”的形式;(3)分子去括號,合并同類項;(4)分子、分母約分,將結果化成最簡分式或整式.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 P18問題3是一個工程問題,題意比較簡單,只是用字母n天來表示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的時間,乙工程隊完成這一項工程的時間可表示為n+3天,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這樣引出分式的加減法的實際背景,問題4的目的與問題3一樣,從上面兩個問題可知,在討論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時,需要進行分式的加減法運算.

2. P19[觀察]是為了讓學生回憶分數的加減法法則,類比分數的加減法,分式的加減法的實質與分數的加減法相同,讓學生自己說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3.P20例6計算應用分式的加減法法則.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減法的運算,第二個分式的分子式個單項式,不涉及到分子變號的問題,比較簡單,所以要補充分子是多項式的例題,教師要強調分子相減時第二個多項式注意變號;

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最簡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乘積,沒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題型.例6的練習的題量明顯不足,題型也過于簡單,教師應適當補充一些題,以供學生練習,鞏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電路題,學生首先要有并聯電路總電阻R與各支路電阻R1, R2, …, Rn的關系為 .若知道這個公式,就比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 ,下面的計算就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了,得到 ,再利用倒數的概念得到R的結果.這道題的數學計算并不難,但是物理的知識若不熟悉,就為數學計算設置了難點.鑒于以上分析,教師在講這道題時要根據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具體掌握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的情況,可以考慮是否放在例8之后講.

四、課堂堂引入

1.出示P18問題3、問題4,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答案.

引語:從上面兩個問題可知,在討論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時,需要進行分式的加減法運算.

2.下面我們先觀察分數的加減法運算,請你說出分數的加減法運算的法則嗎?

3. 分式的加減法的實質與分數的加減法相同,你能說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4.請同學們說出 的最簡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說出最簡公分母的確定方法嗎?

五、例題講解

(P20)例6.計算

[分析] 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減法的運算,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減,第二個分式的分子式個單項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項式時,第二個多項式要變號的問題,比較簡單;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最簡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乘積.

(補充)例.計算

(1)

[分析] 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強調分子為多項式時,應把多項事看作一個整體加上括號參加運算,結果也要約分化成最簡分式.

解:

=

=

=

=

(2)

[分析] 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先把分母進行因式分解,再確定最簡公分母,進行通分,結果要化為最簡分式.

解:

=

=

=

=

=

六、隨堂練習

計算

(1) (2)

(3) (4)

七、課后練習

計算

(1) (2)

(3) (4)

八、答案:

四.(1) (2) (3) (4)1

五.(1) (2) (3)1 (4)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數軸的概念,能用數軸上的點準確地表示有理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與實際操作,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數與形結合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二)教學難點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實例溫度計上數字的意義,引出數學中也有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用來表示數的軸,它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軸。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用畫圖的形式表示東西向馬路上楊樹,柳樹,汽車站牌三者之間的關系:

提問1:上面的問題中,“東”與“西”、“左”與“右”都具有相反意義。我們知道,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那么,如何用數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牌的相對位置呢?

學生活動:畫圖表示后提問。

提問2:“0”代表什么?數的符號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對照體溫計進行解答。

教師給出定義: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它滿足: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代表原點;通常規定直線上向右(或上)為正方向,從原點向左(或下)為負方向;選取合適的長度為單位長度。

提問3:你是如何理解數軸三要素的?

師生共同總結:“原點”是數軸的“基準”,表示0,是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正方向是人為規定的,要依據實際問題選取合適的單位長度。

(三)課堂練習

如圖,寫出數軸上點A,B,C,D,E表示的數。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回顧: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表示數。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8

一、教學目標: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則,會進行分式乘除運算.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會用分式乘除的法則進行運算.

2.難點:靈活運用分式乘除的法則進行運算 .

3. 難點與突破方法

分式的運算以有理數和整式的運算為基礎,以因式分解為手段,經過轉化后往經過轉化后往往可視為整式的運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則和運算順序可類比分數的有關內容得到.所以,教給學生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能較好地實現新知識的轉化.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要重點處理分式中有別于分數運算的有關內容,使學生規范掌握,特別是運算符號的問題,要抓住出現的問題認真落實.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P13本節的引入還是用問題1求容積的高,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這兩個引例所得到的容積的高是 ,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實際存在的意義,進一步引出P14[觀察]從分數的乘除法引導學生類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但分析題意、列式子時,不易耽誤太多時間.

2.P14例1應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計算,注意計算的結果如能約分,應化簡到最簡.

3.P14例2是較復雜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應先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再進行約分.

4.P14例3是應用題,題意也比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較容易列出來,但要注意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課堂引入

1.出示P13本節的引入的問題1求容積的高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 倍.

[引入]從上面的問題可知,有時需要分式運算的乘除.本節我們就討論數量關系需要進行分式的乘除運算.我們先從分數的乘除入手,類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1. P14[觀察] 從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3.[提問] P14[思考]類比分數的乘除法法則,你能說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類似分數的乘除法法則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的結論.

五、例題講解

P14例1.

[分析]這道例題就是直接應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應該注意的是運算結果應約分到最簡,還應注意在計算時跟整式運算一樣,先判斷運算符號,在計算結果.

P15例2.

[分析] 這道例題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應先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再進行約分.結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單一的多項式,而是多個多項式相乘是不必把它們展開.

P15例.

[分析]這道應用題有兩問,第一問是:哪一種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先分別求出“豐收1號”、“豐收2號”小麥試驗田的面積,再分別求出“豐收1號”、“豐收2號”小麥試驗田的單位面積產量,分別是 、 ,還要判斷出以上兩個分式的值,哪一個值更大.要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可知a>1,因此(a-1)2=a2-2a+1六、隨堂練習

計算

(1) (2) (3)

(4)-8xy (5) (6)

七、課后練習

計算

(1) (2) (3)

(4) (5) (6)

八、答案:

六、(1)ab (2) (3) (4)-20x2 (5)

(6)

七、(1) (2) (3) (4)

(5) (6)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9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及兩直線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據。為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在選擇時注意靈活運用。

本節內容的難點是文字題的證明。對文字題的證明,首先分析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結合題意畫出草圖形,然后根據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做到不重不漏,從而轉化為一般證明題。這些環節是學生感到困難的。

教法建議: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本節課教學可通過精心設置的一個個問題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本課教學擬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具體說明如下:

(1)發現問題

本節課開始,先投影顯示圖形及問題,讓學生觀察并發現結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要求。

(2)解決問題

對所得到的結論通過教師啟發,讓學生完成證明。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從而順其自然得到本節課的一個定理及其兩個推論。多讓學生親自實踐,參與探索發現,領略知識形成過程,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思想和教學理念。

(3)加深理解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的過程,通過例題的解決,提高和完善對定理及其推論理解。這一過程采用講練結合。適時點撥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在解決問題身上,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層層展開,讓中國學習聯盟膽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聽”有所“思”。“練”有所“獲”,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一。教學目標:

1、掌握定理的證明及這個定理的兩個推論;

2、會運用證明線段相等;

3、使學生掌握一般文字題的證明;

4、通過文字題的證明,提高學生幾何三種語言的互譯能力;

5、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滲透對稱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觀點;

教學重點:

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文字題的證明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法

教學過程:

1、性質定理的發現與證明

(1)投影顯示:

一般學生都能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若有其它發現也要給予肯定),

(2)提醒學生:憑觀察作出的判斷準確嗎?怎樣證明你的判斷?

師生討論后,確定用全等三角形證明,學生親自動手作出證明。證明略。

教師指出:定理提示了三角形邊與角的轉化關系,由兩邊相等轉化為兩角相等,這是今后證明兩角相等常用的依據,其功效不亞于利用全等三角形證明兩角相等。

2、推論1的發現與證明

投影顯示:

由學生觀察發現,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啟發學生自己歸納得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學生口述證明過程。

教師指出: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這“三線合一”的性質有多重功能,可以證明兩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以及兩條直線的互相垂直,也可證線段成角的倍分問題。

3、推論2的發現與證明

投影顯示:

一般學生都能發現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為。然后啟發學生與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作類比,自己得出等邊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4、定理及其推論的應用

小結:滲透分類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

例2。已知:如圖,點D。E在△ABC的邊BC上,AB=AC,AD=AE

求證:BD=CE

證明:作AF⊥BC,,垂足為F,則AF⊥DE

∵AB=AC,AD=AE(已知)

AF⊥BC,AF⊥DE(輔助線作法)

∴BF=CF,DF=EF(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與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

∴BD=CE

強調說明: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線合一”常常作為解決等腰三角形問題的輔助線,添加輔助線時,有時作頂角的平分線,有時作底邊中線,有時作底邊的高,有時作哪條線都可以,有時卻不能,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例3、已知:如圖,D是等邊△ABC內一點,DB=DA,BP=AB,DBP=DBC

求證:P=

證明:連結OC

在△BPD和△BCD中

在△ADC和△BCD中

因此,P=

例4求證:等腰三角形兩腰上中線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已知:如圖,AB=AC,BD。CE分別為AC邊。AB邊的中線,它們相交于F點

求證:BF=CF

證明:∵BD。CE是△ABC的兩條中線,AB=AC

∴AD=AE,BE=CD

在△ABD和△ACE中

∴△ABD≌△ACE

∴1=2

在△BEF和△CED中

∴△BEF≌△CED

∴BF=FC

設想:例1到例4,由易到難地安排學生對新授內容的練習和鞏固。在以上教學中,特別注意“一般解題方法”的運用。

在四個例題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補性,從而提高認識,完善認知結構,使課堂成為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學堂”

5、反饋練習:

出示圖形及題目:

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6、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1)

(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文字證明題的書寫步驟

7、布置作業:

a、書面作業P961.2

b、上交作業P964.7.8

c、思考題:

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長線上,∠AEF=∠AFE。

求證:EF⊥BC

證明:作BC邊上的高AM,M為垂足

∵AM⊥BC

∴∠BAM=∠CAM

又∵∠BAC為△AEF的外角

∴∠BAC=∠E+∠EFA

即∠BAM+∠CAM=∠E=∠EFA

∵∠AEF=∠AFE

∴∠CAM=∠E

∴EF∥AM

∵AM⊥BC

∴EF⊥BC

七、板書設計:

(略)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0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高線、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概念、幾何語言表達及它們的畫法。

2、內容解析

本節內容概念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和重心等有關概念;需要學生動手的頻率也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畫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幾何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線及中線概念到用幾何語言精確表述,這是學生在幾何學習上的一個深入。學習了這一課,對于學生增長幾何知識,運用幾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學習三角形的角、邊的延續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繼知識一個準備。

本節的重點是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概念的同時還要掌握它們的畫法,難點是鈍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及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高線的位置關系。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會用工具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

2、教學目標解析

(1)經歷畫圖實踐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能夠熟練用幾何語言表達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性質。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畫法。

(4)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三條中線與三條角平分線分別相交于一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三角形的高線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線段,不是直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在這個頂點的對邊或對邊所在的直線上。

三角形的`中線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線也是線段,它是一個頂點和對邊中點的連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是這個頂點的對邊中點。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也是一條線段,角的頂點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對邊上。而角的平分線是一條射線,即就是說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通常的角平線有一定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概念

2、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性質

3、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性質的一些簡單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

難點: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的證明中添加輔助線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如圖,為了測量一個池塘的寬BC,在池塘一側的平地上選一點A,再分別找出線段AB、AC的中點D、E,若測出DE的長,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寬BC,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動手操作:剪一刀,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一張三角形紙片和一張梯形紙片

(1)如果要求剪得的兩張紙片能拼成平行的四邊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2)要把所剪得的兩個圖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可將其中的三角形做怎樣的圖形變換?

3、引導學生概括出中位線的概念。

問題:(1)三角形有幾條中位線?(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什么區別?

啟發學生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線的兩端點都是三角形邊的中點,而三角形中線只有一個端點是邊中點,另一端點上三角形的一個頂點。

4、猜想:DE與BC的關系?(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證明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并啟發分析。

(已知:⊿ABC中,D、E分別是AB、AC的中點,求證:DE∥BC,DE=1/2BC)

啟發1:證明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由角的相等或互補得出平行,由平行四邊形得出平行等)

啟發2:證明線段的倍分的方法有哪些?(截長或補短)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經過分析后,師生共同完成推理過程,板書證明過程,強調有其他證法。

證明:如圖,以點E為旋轉中心,把⊿ADE繞點E,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CFE,則D,E,F同在一直線上,DE=EF,且⊿ADE≌⊿CFE。

∴∠ADE=∠F,AD=CF,

∴AB∥CF。

又∵BD=AD=CF,

∴四邊形BCFD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DF∥BC(根據什么?),

∴DE1/2BC

2、啟發學生歸納定理,并用文字語言表達:三角形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三)學以致用、落實新知

1、練一練:已知三角形邊長分別為6、8、10,順次連結各邊中點所得的三角形周長是多少?

2、想一想:如果⊿ABC的三邊長分別為a、b、c,AB、BC、AC各邊中點分別為D、E、F,則⊿DEF的周長是多少?

3、例題:已知: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啟發1:由E,F分別是AB,BC的中點,你會聯想到什么圖形?

啟發2:要使EF成為三角的中位線,應如何添加輔助線?應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能得到什么?你能得出EF∥GH嗎?為什么?

證明:如圖,連接AC。

∵EF是⊿ABC的中位線,

∴EF1/2AC(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同理,HG1/2AC。

∴EFHG。

∴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并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挑戰:順次連結上題中,所得到的四邊形EFGH四邊中點得到一個四邊形,繼續作下去。。。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四)學生練習,鞏固新知

1、請回答引例中的問題(1)

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CD,M,N,P分別是AD,BC,BD的中點。求證:∠PNM=∠PMN

(五)小結回顧,反思提高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困惑?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2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之前,已經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本章的前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了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推論,在本節課要掌握這個定理的證明以及利用這個定理解決相關問題還是一個較高的要求。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是三角形全等的最后一部分內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凸顯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質。在探索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命題的相關知識也是本節課的任務之一。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

①能夠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進一步理解證明的必要性 ②利用“HL’’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①進一步掌握推理證明的方法,發展演繹推理能力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復習提問;第二環節:引入新課;第三環節:做一做;第四環節:議一議;第五環節:課時小結;第六環節:課后作業。

1:復習提問

1.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幾種?

2.已知一條邊和斜邊,求作一個直角三角形。想一想,怎么畫?同學們相互交流。

3、有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嗎?如果其中一個角是直角呢?請證明你的結論。

我們曾從折紙的過程中得到啟示,作了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或頂角的角平分線,運用公理,證明三角形全等,從而得出“等邊對等角”。那么我們能否通

1 / 5

過作等腰三角形底邊的高來證明“等邊對等角”.

要求學生完成,一位學生的過程如下:

已知:在△ABC中, AB=AC.

求證:∠B=∠C.

證明:過A作AD⊥BC,垂足為C,

∴∠ADB=∠ADC=90°

又∵AB=AC,AD=AD,

∴△ABD≌△ACD.

∴∠B=∠C(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對上述證明方法產生了質疑。質疑點在于“在證明△ABD≌△ACD時,用了“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而我們在前面學習全等的時候知道,兩個三角形,如果有兩邊及其一邊的對角相等,這兩個三角形是不一定全等的.可以畫圖說明.(如圖所示在ABD和△ABC中,AB=AB,∠B=∠B,AC=AD,但△ABD與△ABC不全等)” .

也有學生認同上述的證明。

教師順水推舟,詢問能否證明:“在兩個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對的邊即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從而引入新課。

2:引入新課

(1).“HL”定理.由師生共析完成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BC=B′C′. 求證:Rt△ABC≌Rt△A′B′C′

證明:在Rt△ABC中,AC=AB一BC(勾股定理).

又∵在Rt△ A' B' C'中,A' C' =A'C'=A'B'2一B'C'2 (勾股

定理).

AB=A'B',BC=B'C',AC=A'C'.

∴Rt△ABC≌Rt△A'B'C' (SSS).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定理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這一定理可以簡單地用“斜邊、直角邊”或“HL”表示.

2 / 5

22A'B'

從而肯定了第一位同學通過作底邊的高證明兩個三角形

全等,從而得到“等邊對等角”的證法是正確的.

練習: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并說明理由:

(1)兩個銳角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斜邊及一銳角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3)兩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一條直角邊和另一條直角邊上的中線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對于(1)、(2)、(3)一般可順利通過,這里教師將講解的重心放在了問題

(4),學生感覺是真命題,一時有無法直接利用已知的定理支持,教師引導學生證明.

已知:R△ABC和Rt△A'B ' C',∠C=∠C'=90°,BC=B'C',BD、B'D'分別是AC、A'C'邊上的中線且BD—B'D' (如圖).

求證:Rt△ABC≌Rt△A'B'C'.

證明:在Rt△BDC和Rt△B'D'C'中,

∵BD=B'D',BC=B'C',

∴Rt△BDC≌Rt△B 'D 'C ' (HL定理).

CD=C'D'.

又∵AC=2CD,A 'C '=2C 'D ',∴AC=A'C'.

∴在Rt△ABC和Rt△A 'B 'C '中,

∵BC=B'C ',∠C=∠C '=90°,AC=A'C ',

∴Rt△ABC≌CORt△A'B'C(SAS).

通過上述師生共同活動,學生板書推理過程之后可發動學生去糾錯,教師最后再總結。

3:做一做

問題 你能用三角尺平分一個已知角嗎? 請同學們用手中的三角尺操作完成,并在小組內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做一做的目的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結論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學中就要求學生能用數學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按要求將推理證明過程寫出來。)

4:議一議

3 / 5

BEADCDA'D'BB'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3

一,內容綜述: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在學習簡單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時,是將分式方程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復雜的(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也一樣,就是設法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即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

(1)去分母法

去分母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各分式的最簡公分母,使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但要注意,可能會產生增根。所以,必須驗根。

產生增根的原因:

當最簡公分母等于0時,這種變形不符合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零的數,所得方程與原方程同解),這時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方程的解。

檢驗根的方法:

將整式方程得到的解代入原方程進行檢驗,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為了簡便,可把解得的根直接代入最簡公分母中,如果不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舍去。

注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增根使原方程的公分母為0。

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i)去分母,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ii)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iii)驗根做答

(2)換元法

為了解決某些難度較大的代數問題,可通過添設輔助元素(或者叫輔助未知數)來解決。輔助元素的添設是使原來的未知量替換成新的未知量,從而把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未知量向已知量轉化,這種思維方法就是換元法。換元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種常用技巧,利用它可以簡化求解過程。

用換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i)設輔助未知數,并用含輔助未知數的代數式去表示方程中另外的代數式;

(ii)解所得到的關于輔助未知數的新方程,求出輔助未知數的值;

(iii)把輔助未知數的值代回原設中,求出原未知數的值;

(iv)檢驗做答。

注意:

(1)換元法不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它是解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的特殊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換元法把原方程化簡,把解一個比較復雜的方程轉化為解兩個比較簡單的方程。

(2)分式方程解法的選擇順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慮能否用換元法解,不能用換元法解的,再用去分母法。

(3)無論用什么方法解分式方程,驗根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

2、認識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相反變形,并會運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因式分解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并運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學過程】

㈠、情境導入

看誰算得快:(搶答)

(1)若a=101,b=99,則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則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則20x2+60x=____________。

㈡、探究新知

1、請每題答得最快的同學談思路,得出最佳解題方法。(多媒體出示答案)(1)a2-b2=(a+b)(a-b)=(101+99)(101-99)=400;

(2)a2-2ab+b2=(a-b)2=(99+1)2=10000;

(3)20x2+60x=20x(x+3)=20x(-3)(-3+3)=0。

2、觀察:a2-b2=(a+b)(a-b),a2-2ab+b2=(a-b)2,20x2+60x=20x(x+3),找出它們的特點。(等式的左邊是一個什么式子,右邊又是什么形式?)

3、類比小學學過的因數分解概念,得出因式分解概念。(學生概括,老師補充。)

板書課題:§6.1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概念: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分解因式。

㈢、前進一步

1、讓學生繼續觀察:(a+b)(a-b)=a2-b2,(a-b)2=a2-2ab+b2,20x(x+3)=20x2+60x,它們是什么運算?與因式分解有何關系?它們有何聯系與區別?

2、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

因式分解

結合:a2-b2(a+b)(a-b)

整式乘法

說明:從左到右是因式分解其特點是:由和差形式(多項式)轉化成整式的積的形式;從右到左是整式乘法其特點是:由整式積的形式轉化成和差形式(多項式)。

結論: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相反變形。

㈣、鞏固新知

1、下列代數式變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為什么?

(1)x2-3x+1=x(x-3)+1;(2)(m+n)(a+b)+(m+n)(x+y)=(m+n)(a+b+x+y);

(3)2m(m-n)=2m2-2mn;(4)4x2-4x+1=(2x-1)2;(5)3a2+6a=3a(a+2);

(6)x2-4+3x=(x-2)(x+2)+3x;(7)k2++2=(k+)2;(8)18a3bc=3a2b·6ac。

2、你能寫出整式相乘(其中至少一個是多項式)的兩個例子,并由此得到相應的兩個多項式的因式分解嗎?把結果與你的同伴交流。

㈤、應用解釋

例檢驗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

(1)x2y-xy2=xy(x-y);(2)2x2-1=(2x+1)(2x-1);(3)x2+3x+2=(x+1)(x+2).

分析:檢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只要看等式右邊幾個整式相乘的積與右邊的多項式是否相等。

練習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明你的算法:(請學生板演)

(1)872+87×13

(2)1012-992

㈥、思維拓展

1.若x2+mx-n能分解成(x-2)(x-5),則m=,n=

2.機動題:(填空)x2-8x+m=(x-4)(),且m=

㈦、課堂回顧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與感受?說出來大家分享。

㈧、布置作業

作業本(1),一課一練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5

一、 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高線、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概念、幾何語言表達及它們的畫法.

2.內容解析

本節內容概念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和重心等有關概念;需要學生動手的頻率也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畫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幾何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線及中線概念到用幾何語言精確表述,這是學生在幾何學習上的一個深入.學習了這一課,對于學生增長幾何知識,運用幾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學習三角形的角、邊的延續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繼知識一個準備.

本節的重點是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概念的同時還要掌握它們的畫法,難點是鈍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及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高線的位置關系.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會用工具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

2.教學目標解析

(1)經歷畫圖實踐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能夠熟練用幾何語言表達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性質.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畫法.

(4)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三條中線與三條角平分線分別相交于一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三角形的高線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線段,不是直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在這個頂點的對邊或對邊所在的直線上.

三角形的中線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線也是線段,它是一個頂點和對邊中點的連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是這個頂點的對邊中點.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也是一條線段,角的頂點是一個 端點,另一個端點在對邊上.而角的平分線是一條射線,即就是說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通常的角平線有一定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6

三角形的證明

1、等腰三角形

①定理:兩角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角的對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AS)

②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即位等邊對等角

④推論: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以及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

⑤定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想等,并且每個角都等于60°

⑥定理:有兩個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對等邊)

⑦定理: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⑧定理;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⑩反證法:在證明時,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然后推導出與定義,基本事實、已有定理或已知條件相矛盾的結果,從而證明命題的結論一定成立。

2、直角三角形

①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②定理有兩個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④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在兩個命題中,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稱為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為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⑥一個命題是真命題,它的逆命題不一定是真命題。如果一個定理的逆命題經過證明是真命題,那么它也是一個定理,其中一個定理稱為另一個定理的逆定理

⑦定理: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3、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①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②定理:到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角平分線

①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②定理:在一個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7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教學重點:

1、角、線段是軸對稱圖形

2、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教學難點:

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準備活動:

準備一個三角形、一張畫好一條線段的紙張

教學過程:

先復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提問:角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如果是,它的對稱軸在哪里?引起學生思考并通過動手操作,尋找答案.

一、探索活動

教師示范:(按以下步驟折紙)

1、在準備好的三角形的每個頂點上標好字母;A、B、C.把角A對折,使得這個角的兩邊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線)上任意找一點C,

3、過點C折OA邊的垂線,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點D是折痕與OA的交點,即垂足.

4、將紙打開,新的折痕與OB邊交點為E.

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現在觀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注意角的概念.

學生通過思考應該大部分都能明白角是軸對稱圖形這個結論.

問題2:在上述的操作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相等的線段?說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線上在另找一點試一試.是否也有同樣的發現?

學生應該很快就找到相等的線段.

下面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證明發現:

如圖,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求證:OE=OD.

鞏固練習: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線,DE⊥AB,垂足為E,DE與DC相等嗎?為什么?

(1)如圖,OC是∠AOB的平分線,點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別是D、E,PD=4cm,則PE=__________cm.

(2)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點D到AB的距離為5cm,則CD=_____cm.

內容二: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嗎?

做一做:按下面步驟做:

1、用準備的線段AB,對折AB,使得點A、B重合,折痕與AB的交點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點C,沿CA將紙折疊;

3、把紙展開,得到折痕CA和CB.

觀察自己手中的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CO與AB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2)AO與OB相等嗎?CA與CB呢?能說明你的理由嗎?

在折痕上另取一點,再試一試,你又有什么發現?

學生會得到下面的結論:

(1)線段是軸對稱圖形.

(2)它的對稱軸垂直于這條線段并且平分它.

(3)對稱軸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距離相等.

應用:

(1)如圖,AB是△ABC的一條邊,,DE是AB的垂直平分線,垂足為E,并交BC于點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

(2)如圖,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長是_______cm.

小結:

(1)角是軸對稱圖形.

(2)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3)線段是軸對稱圖形.

(4)垂直并且平分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簡稱中垂線.

(5)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距離相等.

作業:課本P193習題7.2:1、2、3.

教學后記:

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比較難掌握,特別是對于“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這個性質,一時難于理解.的部分原因是學生忘記了點但直線的距離是什么一回事.而對于中垂線的理解較好.基本上能找到當中相等的線段,并且用學過的知識予以證明.內容較多,容量較大.課后還要加強理解和練習.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免費篇18

教學目標

1.了解角平分線的性質,并運用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經歷操作,推理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發展空間觀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教材分析

重點:角平分線性質的探索。

難點:角平分線性質的應用。

教學方法:

預學----探究----精導----提升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預學角平分線的性質

閱讀課本P128-P129,并完成預學檢測。

二合作探究

如圖,OC為∠AOB的角平分線,P為OC上任意一點。

提問:

1.如何畫出∠AOB的平分線?

2.若點P到角兩邊的距離分別為PD,PE,量一量,PD,PC是否相等?你能說明為什么嗎?

讓學生活動起來,通過測量,比較,得出結論。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肯定它們的發現。

歸納:角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三想一想,鞏固角平分線的性質

三條公路兩兩相交,為更好的使公路得到維護,決定在三角區建立一個公路維護站,那么這個維護站應該建在哪里?才能使維護站到三條公路的距離都相等?

三做一做,拓展課題

如圖,P為△ABC的外角平分線上一點,且PE⊥AB,PD⊥AC,E,D分別是垂足,試探索BE與PB+PD的大小關系。

讓學生充分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完成。

教師歸納:

因為射線AP是△ABC的外角∠CAE平分線,

所以PD=PE(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所以PB+PD=PB+PE

又PB+PE>BE(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所以PB+PD>BE

思考:若CP也平分△ABC中的∠ACB的外角,則射線BP有怎樣的性質?點P又有怎樣的位置?

四課堂練習

課本P130練習

五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兩邊的距離相等,反過來,到一個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交于一點,且這一點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

六作業

1.課本P130習題A組T1,T2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

3.選作拓展題。

七課后反思:

新舊教法對比:新教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學生對于角平分線的性質可以倒背如流,但就是容易把到角兩邊的距離看錯,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強對距離的認識。

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角平分線的性質。

2并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預學檢測:

1角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到相等。

2⑴如圖,已知∠1=∠2,DE⊥AB,

DF⊥AC,垂足分別為E、F,則DE____DF.

⑵已知DE⊥AB,DF⊥AC,垂足分別

為E、F,且DE=DF,則∠1_____∠2.

學點訓練:

1.如圖,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別是C、D.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A.PC=PDB.OC=OD

C.∠CPO=∠DPOD.OC=PC

2.如圖,△ABC中,∠C=90°,AC=BC,

AD是∠BAC的平分線,DE⊥AB于E,

若AC=10cm,則△DBE的周長等于()

A.10cmB.8cmC.6cmD.9cm

鞏固練習:

已知:如圖,在△ABC中,∠A=90°,AB=AC,

BD平分∠ABC.求證:BC=AB+AD

拓展提升:

如圖,P為△ABC的外角平分線上一點,且PE⊥AB,PD⊥AC,E,D分別是垂足,試探索BE與PB+PD的大小關系。

691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带锯机|木工带锯机圆木推台锯|跑车带锯机|河北茂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陶瓷砂磨机,盘式砂磨机,棒销式砂磨机-无锡市少宏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 大数据营销公司_舆情监测软件_上海SEO公司-文军营销官网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云南外加剂,云南速凝剂,云南外加剂代加工-普洱澜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体视显微镜_荧光生物显微镜_显微镜报价-微仪光电生命科学显微镜有限公司 | 锂辉石检测仪器,水泥成分快速分析仪-湘潭宇科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3d可视化建模_三维展示_产品3d互动数字营销_三维动画制作_3D虚拟商城 【商迪3D】三维展示服务商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酵素生产厂家_酵素OEM_酵素加盟_酵素ODM_酵素原料厂家_厦门益力康 | 东莞办公家具厂家直销-美鑫【免费3D效果图】全国办公桌/会议桌定制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成都顶呱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贷款_个人贷款_银行贷款在线申请 - 成都贷款公司 | 安平县鑫川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声屏障,高速声屏障,百叶孔声屏障,大弧形声屏障,凹凸穿孔声屏障,铁路声屏障,顶部弧形声屏障,玻璃钢吸音板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杭州中央空调维修_冷却塔/新风机柜/热水器/锅炉除垢清洗_除垢剂_风机盘管_冷凝器清洗-杭州亿诺能源有限公司 | 中式装修设计_全屋定制家具_实木仿古门窗花格厂家-喜迎门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外贮压-柜式-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灭火系统-药剂-价格-厂家-IG541-混合气体-贮压-非贮压-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设备-探火管灭火厂家-东莞汇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培训中心-海南香蕉蛋糕加盟店技术翰香原中心官网总部 | 沈阳液压泵_沈阳液压阀_沈阳液压站-沈阳海德太科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赞永|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HYDAC过滤器,HYDAC滤芯,现货ATOS油泵,ATOS比例阀-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全国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燃气灶维修服务平台-百修家电 | 天津仓库出租网-天津电商仓库-天津云仓一件代发-【博程云仓】 | TMT观察网_独特视角观察TMT行业 派财经_聚焦数字经济内容服务平台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打孔器,打孔钳厂家【温州新星德牌五金工具】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套管伸缩器_管道伸缩器厂家-巩义市远大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管件(不锈钢弯头,不锈钢三通,不锈钢大小头),不锈钢法兰「厂家」-浙江志通管阀 | 清管器,管道清管器,聚氨酯发泡球,清管球 - 承德嘉拓设备 | RO反渗透设备_厂家_价格_河南郑州江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超声骨密度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人体成分分析仪厂家/品牌/价格_南京科力悦 | 风淋室生产厂家报价_传递窗|送风口|臭氧机|FFU-山东盛之源净化设备 | 美国查特CHART MVE液氮罐_查特杜瓦瓶_制造全球品质液氮罐 | 钢托盘,钢制托盘,立库钢托盘,金属托盘制造商_南京飞天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