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設計
高三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重點的實詞、典故和文化常識,學寫簡單的對聯。
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誦讀品悟,理解景與情、“事”與情之間的關系。
3、審美鑒賞與創造:涵詠語句,體會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蘊含的真摯情感。
4、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強不息”的情感,傳承中華精神。
【教學重點】品析寫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蘊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學難點】通過賞讀品味語句,理解蘊含在其中的真摯情志。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提問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案導語:
米蘭﹒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
【設計意圖】抒情、激疑導入,為接下來梳理文章內容和品讀情志作鋪墊,也為整節課設置了一個主問題。
二、隨文解詞,由“題”入“事”
原題:《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第1段:洪府敘寫洪州的地理和參加宴會的人員。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閣描寫滕王閣和周邊的景色。
第4、5段:餞描寫宴飲場面和觸發的復雜情感。
第6、7段:別序敘寫遭際、行程,寫序和詩留別。
小結:簡明的語言概括《滕王閣序》的內容。
【設計意圖】檢查重點字詞、典故、文化常識的預習情況,“以學定教”,也為課下文言知識積累作點撥;提升學生根據標題,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內容的能力;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教學環節(緣“景”明“情”、緣“事”明“志”)打基礎。
三、品讀鑒賞,緣“景”明“情”
1.讀一讀:描寫滕王閣和周邊的景色的語句。
感官:視覺、聽覺(心理、想象)
色彩:清、紫、翠、丹……
空間分布:上下、遠近
2.重點品讀:
品讀、解析: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煙光、暮、紫——優美、清寒、易逝
品讀、鑒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優美動人,渾然天成——喜悅而含有傷感
3.知人論世
王勃的遭際:得意和失意——“興盡悲來”
小結: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品讀王勃寫景的精妙,感知駢文的句式和誦讀特點,通過解析和鑒賞,體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關系的思維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驗證文章的情感,鞏固“文史結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解讀情感,為下面的教學環節(緣“事”明“志”)作鋪墊。
四、品讀感悟,緣“事”明“志”
1.讀一讀:表達王勃“悲而奮發”之情的句子。
所賴君子見機,……豈效窮途之哭?
2.再讀這段文字,在“悲而奮發”的情感基調中,讀出豐富的情志。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樂觀自信)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志存高遠)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自信樂觀)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樂觀)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高潔修身)
——雖然窮困失意,依然奮發圖強(自信樂觀、自強不息)
小結:羅曼﹒羅蘭:“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生活。”
3.依據本文內容,填寫一聯,贈給王勃:
霞落鶩飛入滕王閣景盡歸文士妙筆,興盡悲來轉奮發情志畢現英雄襟懷。
【設計意圖】失意中能奮發,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動千古讀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環節,重點通過品讀典故,理解奮發的情志,進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奮發中所抒發的豐富情感;填寫對聯,降低了難度,既訓練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也強化了對本課教學重點的理解;注意呼應、回答教案導語中的主問題。
五、課堂小結: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一篇文章認知一位作家、一個時代、一種民族的精神風貌,升華文章主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業:
1.必做:背誦2、3段,體會作者在寫景中蘊含的情感。
2.選做:
(1)圍繞“樂—悲—憂、奮、放”,比較《蘭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賦》在思想內容上的異同點,感悟唐人積極有為的時代精神。
(2)網上查閱相關資料,試著給滕王閣或王勃寫一副對聯。
【設計意圖】必做題,是基礎的學習內容,鞏固通過誦讀,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關系的教學內容,并強化文言語感和知識積累。選做題,是升格的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個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學,重在訓練辨析和創造思維能力,也兼顧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訓練;(2)則面向偏感性的同學,重在訓練概括思維和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業內容適時的調整、互換。
高三教案設計篇2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要求
1、理解地球、地圖的相關知識。
2、掌握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的有關知識。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關分區地理的內容。
(二)智能訓練要求
1、培養學生運用圖像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2、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師學藝,取長補短按照學校要求,新教師與老教師結對子,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聽完課后,及時評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集體備課,持之以恒堅持每周一第八節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本周備課內容、重點、難點、教學目的、教法以及學法指導,對于備課中發現的問題集體討論,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3、參加教研,積極踴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認真聽取每一位同組教師的匯報課,示范課,努力探索地理教學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時總結在教學工作中,及時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學。
5、教給學法,培養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自學能力。
四、重點難點
1、本學期教學的重點為自然地理相關內容。
2、地球運動、時區計算、等值線計算、大氣運動是本學期難點。
五、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適當補充課外地理內容。
3、加強雙向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4、加強輔導,保證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飽。
5、精講多練,向45分鐘要質量。
6、虛心學習,多聽課,向老教師拜師學藝。
7、集體備課,互相探討。
高三教案設計篇3
課標要求:
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觀察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特殊性和整體性。
2、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3、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開發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相關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
2、閱讀相關圖表,學會分析河流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掌握河流開發的分析方法
重點: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及開發的現狀;
2、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
(四)重點、難點
難點: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及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背景知識
1、河流與人類的關系
①人類文明大多發源于大河流域:尼羅河文明、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兩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區。
2、流域和水系:圖3.14
流域(供水區)——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一般指地面集水區。
分水嶺——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接組成的龐大系統。
支流——注入干流;二級支流——注入一級支流;三級支流——注入二級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體性。流域是一個自然區域,又是一個經濟區域,區域內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和經濟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二、河流各部分與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圖3.15(學生讀圖填表)
組成部分重要性保護重點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應保護它的植被河流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河谷平原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三、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較大——(影響)水力豐富;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豐富與否從兩個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氣候——(圖3.16)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降水豐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對較少。
學習方法:(描述氣候特征:從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著手。對氣溫的描述可參考下列數值指標:
描述酷寒嚴寒寒冷溫和溫暖炎熱月均溫℃-30℃∽-34.9℃<-20℃<0℃0℃∽15.9℃16℃∽19.9℃>20℃
P56思考:1、田納西河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河流的水量會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這個季節徑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河流流量在這一埋藏也最小,進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從諾克斯維爾市氣溫降水柱狀圖看,田納西河流域水熱條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陰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種和生長;而在作物生長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節,而該季節降水不足,極易形成旱災,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成熟。解決的措施就是發展農田灌溉。田納西河水量圈套,能夠為農田灌溉提供充足穩定的水源。
3、水系——對航運影響
⑴有利——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⑵不利——河流落差大;水量很不穩定。
學習方法:分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發達——水量大;水量變化小;經濟發展程度高
不發達——水量小;水量變化大;經濟發展程度低
P56思考:田納西河進入枯水期時,因水位過低,使噸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將大大影響客貨運量。可以通過修建水庫大壩的方法調節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4、礦產資源——煤、鐵、銅、磷、鋅、云母等,豐富。
知識儲備:礦產分為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金屬礦可分為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等。
高三教案設計篇4
表語從句
表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表語的名詞性從句,放在系動詞之后,一般結構是“主語+連系動詞+表語從句”。可以接表語從句的連系動詞有be, look, remain, seem等。引導表語從句的that常可省略。另外,常用的還有the reason is that… 和It is because 等結構。例如:
1)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can make good preparation in such a short time.
2) This is why we can't get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3) But the fact remains that we are behind the other classes.
4) The reason he is late for school is that he missed the early bus.
高三教案設計篇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復習兩個閱讀技能---scanning, skimming;
學習本單元的部分生詞。
能力目標:
能形成文章的圖式,在圖式的幫助下自主地復述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此過程中實現生詞的重現。
情感目標: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進一步探究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地實現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并能尋求自我發展;
學生能明白計劃的重要性,并能收獲一些與之相關的諺語。
教學重難點
形成文章的圖式,并在圖式的幫助下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Steps
Teacher’s activity
Students’ activity
Aims
Step 1
Show and tell the students the learning goals for them and make possible explanations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have an idea of w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in this class.
To make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are to learn in this class
Step 2
1).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beautiful scenery
2) Ask the students two questions:
Are they attractive?
Where do you want to travel? – I dream about traveling…
1.) Students appreciate those pictures
2) Students answer teacher’s questions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I dream about traveling in/to…”
1).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2) To practice a sentence pattern
Step 3
1). Show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2). Ask the students whether 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journey.
3). Ask the students how to skim.
4) Tell the students the skill of skimming on the screen
1)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 after they read the subtitle of this part.
2). Students tell how to skim.
1) To make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title, which can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 To review how to skim
Step 4
1)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more—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 Students tell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 To practice how to skim
Step 5
With four questions,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scan paragraph 1
Ask students how the scan
Show the skills of scanning on the screen
Students scan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four questions
Students tell how to scan
To review how to scan
To practice how to scan
Step 6
1)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paragraph 2 and find out what different attitudes Wang Kun and Wang Wei have, and then finish the table
1) Students scan paragraph 2 and finish the table
1) To practice how to scan
Step 7
1)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icture which describes a geographic word as well as a few sentences about the flow of the Mekong river on each slide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sentences.
2)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each geographic word to the proper meanings
1)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s loudly together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related geographic words in the meanwhile.
2) Students do the matching work
1) To better know how the Mekong river flows
2) To help the students better learn the geographic words which are new to them
3) To check how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Step 8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 and show som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some words and phrases which are the new words in this unit
Ask them to retel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n groups
With the teacher, students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Retel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n groups
To help students form the schema of the passage by reviewing the structure of it
To know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better as well as to create more chances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words
Step 9
1) 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 story
2) Give the students some useful and related proverbs
1) Students share their opinions with the group member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story.
2) Students read the proverbs loudly together.
1)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wn views and share them with others
2) To learn some useful proverbs
Step 10
1) Summarize this class by showing the learning goals again
2)Homework
1) Student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reading the learning goals on the screen.
1)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高三教案設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到藥店了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螢火蟲為什么能發光?一個關于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
回答問題(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
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脫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
高三教案設計篇7
從近年海南高考試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的命題原則,注重對地理基礎知識、主干知識的考查,尤其突出對地理思維能力和應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考查,同時我明顯感覺到進幾年海南高考另一特點是考查學生記憶能力的內容減少,考查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減少,側重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考查,側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側重對學生是否能應用已有知識綜合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如圍繞現實問題,情境設置新穎,圍繞某個中心問題(尤其社會生產或生活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展開設問,以地理知識為載體和依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要落實以上知識與能力,必須針對性設計教學課件,加強訓練,積極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綜合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
1、掌握讀圖的方法,常見的圖表類型有:坐標圖、統計圖表、示意圖、日照圖、區域圖、景觀圖、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等,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應選擇上述典型的圖表,引導學生如何讀圖,使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方法。
2、養成良好的讀圖析圖習慣,如在讀坐標圖,要求學生必須注意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在讀區域圖中,要求學生要根據圖中提供的經緯度、圖中典型的地理景觀、圖中的區域輪廓特征等判斷出區域的具體位置,在等值線圖中要判斷是什么等值線,等值線遞增或遞減的規律,如果出現異常,必須思考產生異常的原因等。
3、要引導學生結合試題的設問,盡量思考圖中哪些信息是與試題的設問有關,或者思考要解決試題的設問必須要具備什么條件,或必須要具備什么理論或原理,或者必須要具備什么知識,而這些條件、理論、知識是否能從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圖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要達到上述教學要求,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包括課件內容,典型例題選用,模擬訓練題的編寫等教學資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