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鹽類的水解(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本質,及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

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對鹽類水解的應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對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建立起“事物變化,內因是決定因素,外部因素是變化的條件”的對立統一的自然辯證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前面所學的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對本節內容的學習。

教材密切聯系上一節,引導學生聯想鹽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過〔實驗3-1〕來回答這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組成該鹽的酸或堿的強弱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把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聯系起來,為分類討論鹽類的水解奠定了基礎。

在分類介紹鹽類的水解時,重點說明鹽類電離產生的弱酸或弱堿離子對水的電離平衡所產生的影響,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圖,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是本節教學重點。之后,教材提及強酸可堿鹽不水解,并簡單說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這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前兩類鹽水解的本質。關于弱酸弱堿鹽的水解,大綱沒有要求。

關于教材第二部分內容——鹽類水解的利用,大綱只要求A層次,但在具體討論鹽類水解的利用的實例時,往往涉及到鹽類水解的本質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通過分析,使學生鞏固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關于鹽類水解

本內容是對所學的電離理論、水的電離平衡、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教學中注意引導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本節的有關問題。

1.關于鹽類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討論的形式。結合上一節知識,提出問題。將課本中的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

由實驗結果展開討論:

(1)為什么三種鹽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堿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是否相同呢?

從而使學生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之間的內在聯系。

2.鹽類水解的本質

以的水解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強酸和弱堿所生成鹽的水解,說明鹽類水解的本質。

(1)提出問題:①在溶液中存在幾種電離?

②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③為什么溶液顯酸性?

(2)分析討論:通過上述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運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由于生成難電離的弱電解質促使水的電離,使溶液中增大,從而使溶液呈酸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并引出鹽類水解的定義。

并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分析接下來的幾種鹽的水解。

與水電離的結合生成了弱電解質醋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逐漸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結果,,因而溶液顯堿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時可利用圖3-10幫助學生理解,或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鹽類水解的過程,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通過分析,總結出鹽類水解的一般規律:

誰弱誰水解:水解離子一定是鹽電離出來的弱離子(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誰強顯誰性:堿強顯堿性,酸強顯酸性。

都強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關于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l)找出鹽類組成中發生水解的離子,直接寫出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2)一般鹽類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產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氣體,也不發生分解,因此書寫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時一般不標“↓”或“↑”。為使學生明確這一點,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溶于水時的現象。

(3)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離子方程式中一般用“”號。

(4)多元弱酸的鹽分步水解,第一步較容易發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難,水解時以第一步為主。

(5)安排適當的課內外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關于鹽類水解的利用

包括兩個方面介紹。一是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二是討論鹽為水解知識的應用。

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及外加酸堿等因素。

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通過對一系列分類實例的討論分析,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一

課題:鹽類的水解

重點: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

難點: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和分析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2

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聯系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為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后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為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有利于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為氣態化合物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呼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系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并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后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序來說對學生并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為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采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采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系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課程結束指導

引導學生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從用途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課外實驗指導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有條件時可以用干冰來制備,這樣能避免用鹽酸與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氫氣的干擾,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認識更清楚。建議補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用U型管做,并為講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打下良好基礎且過渡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某農村,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約有十四、五米,因為施工人員在施工時曾在井內燒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劇呢?是誰在作案呢?

原來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過1%,就對人類有害處,4%~5%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10%的含量人就會窒息死亡。

【板書】第三節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氣體。

【演示】

如圖:兩只紙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講解】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比空氣重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氣重。剛才我們介紹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難于擴散。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舉例說明。

【小結】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壓溶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將溫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氣體二氧化碳就變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著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進一步解釋上述事故的發生及蠟燭熄滅的原因)

【講解】在久未開啟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危及生命。

【提問】怎樣測試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

(學生討論后歸納)

【講解】在菜窖里做一個燈火實驗,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進去。

【演示】

【現象】紫色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顏色變紅,加熱后紅色褪去,又恢復紫色。

【講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加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和水反應: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講解】碳酸鈣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體,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溶解變成溶于水的碳酸氫鈣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液加熱后,又變成碳酸鈣

廣西桂林的蘆笛巖內的石柱、石筍或溶洞都是長年累月發生上述反應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可用之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板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且比空氣重,可用它來滅火。(簡介滅火器原理)

2.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可用它做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業制純堿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結】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種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質后合理利用它。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3

教學重點: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從宏觀和微觀上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

教學難點:

對分子概念的理解;領悟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

通過實驗、圖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導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參考:

一、布置復習內容和家庭小實驗

1.復習內容:初二物理有關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

2.家庭小試驗:將等體積的大米與小米混合后觀察總體積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復習檢測(投影)

判斷下列變化的類型,并說明理由。

(1)水受熱變為水蒸氣。

(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學們想過沒有,我們周圍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物質,象清澈的流水,閃亮的金屬,雪白的食鹽,它們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3.所要研究內容的實施過程:

1)演示實驗

演示氨水與酚酞混合的試管實驗,學生觀察、匯報實驗現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顏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顏色;氨水的氣味)并判斷它們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指導學生實驗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兩人一組做書203頁氨分子擴散實驗。提出觀察要點: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能否使酚酞變紅?若有變化,變化的順序是什么?(學生觀察、記錄并匯報實驗現象)

3)提出問題

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為什么酚酞點也會變紅?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遠地變紅?老師補充問題:實驗時,氨水滴在棉花上,為什么你能聞到刺激性氣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會兒就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濕衣服能涼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4)學生討論

學生大膽想象物質的構成,四人一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5)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6)解釋

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我們可以想象到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實驗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點處,酚酞就變紅。如果跑道我們的鼻孔里,接觸到嗅覺細胞,就能聞到氨的刺激性氣味。糖放在水中一會兒變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為糖的小粒子擴散到水的粒子中間去了。濕衣服能涼干,是因為構成水的粒子在風吹日曬下擴散到了空氣中。現在科學實驗已經充分證明:物質都是由相應的粒子構成的,分子就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板書:

第二章第一節分子

7)投影:實物投影打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說明分子的真實存在。并指明糖、水、氧氣、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學生如果感興趣課下可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C60分子結構

8)多媒體展示、討論

多媒體展示:水受熱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

討論:這兩個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有沒有變化;如何從分子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9)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10)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提出問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而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變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氣體,是否具有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呢?(如:是否助燃)為什么?

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學性質由硫分子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板書:

一.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2)提問:概念中關鍵字詞是什么?對這些關鍵字詞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回答

13)講解:(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概念中加上“化學”二字是因為通常物質的物理性質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等。

“最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14)提出問題:分子很小,但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質呢?

15)指導學生實驗

a.繼續觀察氨分子擴散的實驗現象,提示觀察酚酞點顏色的變化,思考氨分子是否固定不變。

b.指導學生做品紅擴散的實驗,觀察品紅的顏色及水的顏色的變化,思考品紅分子在水中是否靜止不動。

c.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酒精和水(建議量取酒精和水的體積要稍大),觀察混合后總體積與混合前二者體積和是否相等。思考分子之間是否有空隙,(可讓學生回憶家庭小實驗中大米與小米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16)學生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及苯分子的照片,討論分子有哪些性質(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

17)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18)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閱讀課本27頁,總結分子性質。

板書:

二、分子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之間有間隔

19)演示實驗:出示硫粉和鐵粉并加以混合

提出問題:

a.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由幾種物質組成(強調組成物質種類不同)

b.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如何把二者分開(目的在于說明二者混合后各自的性質保持不變)

板書:

三.純凈物和混合物

(根據事例總結純凈物和混合物定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

20)舉例:學生根據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理解,舉出幾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和純凈物的例子

21)思考:從分子角度如何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分子構成

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22)討論:為什么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氣中卻能燃燒

23)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24)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顯示氧氣固有的支持燃燒的性質。但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因為空氣中約占五分之四體積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所以化學研究所用的物質必須是純凈物,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純凈的物質,純與不純是相對的。

25)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

[板書設計]

第二章第一節分子

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三、.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分子構成)

混合物:由不同種物質組成

(分子構成)

探究活動

氨分子擴散實驗

實驗準備:濃氨水、酚酞溶液、試管、膠頭滴管、燒杯(1大3小)

方案一:取少量的酚酞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方案二:如圖操作實驗,觀察現象,并思考該現象說明了什么?

家庭小實驗

等體積的大米和小米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提示:可各取1體積的大米和小米,觀察實驗結果。通過等體積大米和小米的混合體會1+1是否一定等于2。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4

《氫氣實驗室制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和養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注意養成教育

本節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現史"和"制氫發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現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呢?

一、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實驗)取四支試管,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生氣體的速率。

(現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即發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這種裝置是最簡單的氫氣發生裝置,如下圖(A)、(B)所示。

(A)

(B)

(討論)但這種發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控制反應,如下圖所示。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請同學簡述現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為氫氣難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如圖(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粒滑入試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時砸破試管底;對產生的氫氣經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化合物=新單質+新化合物

A+BCAC+B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2SO4==ZnSO4+H2

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討論)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2SO4==ZnSO4+H2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2SO4和ZnSO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錳酸根

NaOH氫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動

1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啟普發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根據啟普發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5

6月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根據該決定精神,教育部20__年正式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這次課改,是在對我國的國情和基礎教育的實際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上,參照了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經驗而提出來的。新課改條件下,不再是全國一盤棋地使用統一的教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全國各地有多套教材可以選擇,教材不再是教學的根本,只是教學的一種工具,掌握知識不再是教學的唯一標準,而是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選擇的是由王祖浩教授主編的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簡稱蘇教版化學教材)。【主題】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是蘇教版化學必修(2)72頁“蛋白質和氨基酸”,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蛋白質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以多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表現出自己的個性,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發現自己的進步,并以此進步不斷激勵學生前進。【過程】

[預習]查找以下資料(任選一個題目):蛋白質的發現、組成和發展史;人體中的蛋白質;餐桌上的蛋白質;雞蛋的各種吃法。[上課實錄]

[師]同學們好,現在我們交流你所知道的關于蛋白質的知識。

[學生甲]存在:動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及在人體新陳代謝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血紅蛋白、細菌、病毒、抗體中——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學生乙]蛋白質結構非常復雜,人體從食物中獲取的蛋白質,在體內先水解生成各種氨基酸,生成的不同種類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數目和順序彼此組合,構成人體組織所需要的蛋白質。

[師]通過以上同學的交流我們對蛋白質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根據學生交流板書)[板書]蛋白質和氨基酸

一、蛋白質的組成和發現

元素組成:除C、H、O外,還含有N、P等元素

化學組成:結構非常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從幾萬到幾十萬。

[師]剛才同學特別提到我們國家于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作為中國人,我們為此而感到自豪,今天的我們肩負著明天建設祖國趕超世界的重任,所以必須有扎實的基礎作為后盾。現在我們繼續交流食物中的蛋白質。[板書]我國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生]我們四個同學合作錄了一段DV,請大家多提意見。

專題1:動物蛋白質(這是在市場上拍攝到的,以下文字是解說內容)

在動物蛋白中,蛋類、牛奶的蛋白質是所有蛋白質食物中品質最好的,其原因是容易消化,氨基酸齊全,也不易引起痛風發作。

牛奶除供應蛋白質外,還提供豐富的鈣質,可預防缺鈣。脫脂奶粉的含鈣量最高,油脂含量幾乎為零。

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許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我們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代謝快,每天可吃2~3個雞蛋。吃雞蛋過多,會增加肝臟與腎臟的負擔。

注意: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專題2:植物中的蛋白質(拍攝于超市)

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質,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一直是素食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豆制品可降膽固醇,還可抗癌,大豆蛋白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異黃酮是一種類似荷爾蒙的物質,可抑制因荷爾蒙失調所引發的腫瘤細胞的生長。另外,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也是蛋白質的來源。專題3:雞蛋羹的做法(拍攝于廚房)(從錄像中可以看到:前四次做的雞蛋羹都不理想,或者有氣泡,或者變硬,經過反復探索,終于做出了口感類似于日本豆腐的雞蛋羹,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學垂涎欲滴。)先在碗里放多半碗涼開水(注意只能是涼開水),打入雞蛋攪勻,再加入少許鹽,略攪幾下就入蒸鍋,大火燒開后,小火蒸5至6分鐘,這樣蒸出的雞蛋羹很松軟。注意:雞蛋本身含有較多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加溫后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若加入味精,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看完DV后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感謝這四位同學!通過這段錄像我們知道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攝取蛋白質,還有雞蛋的各種吃法,今天回家以后親自動手做份可口又有營養的雞蛋羹,讓辛苦一天的父母嘗嘗你的手藝,怎么樣?[生](異口同聲)好!

[板書]

二、食物中的蛋白質

[師]我們每天必須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特別是中學生時期。有生命的東西都有蛋白質,大到海里的鯨,小到微生物,都離不開蛋白質。同學們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思考一下,蛋白質對于我們來說是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呢?[學生討論]

[學生]細菌病毒能夠致病,所以非典的時候強調天天通風,噴灑過氧乙酸、84消毒液等物質來殺菌消毒。

[師]殺菌消毒的方法還有哪些呢?

[生]酒精、碘酒、乙酸、來蘇水、紫外線、高溫蒸煮等等。

[師]你們能夠認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很好。請問你們知道這些殺菌消毒的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嗎?請看課本73頁[生]蛋白質發生變性。

[師]請同學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卡,按照要求做實驗,并將實驗現象填寫在表格中。

[生]向雞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別加入乙醇、稀硫酸、甲醛、硫酸銅、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水振蕩,沉淀不溶解;向雞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飽和食鹽水、飽和硫酸銨溶液也生成沉淀,加水振蕩后沉淀溶解;向雞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加熱,生成黃色沉淀,加水振蕩后沉淀不溶解。

[師]蛋白質遇到硝酸生成黃色沉淀的反應叫做顏色反應,這是蛋白質的性質之一。

[師]同樣是生成沉淀,前者不再溶解,這叫做蛋白質的變性,乙醇、乙酸等物質能夠殺菌消毒就是因為它們能使蛋白質變性;后者叫做鹽析,這兩者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呢?[生]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師]很好[板書]

三、蛋白質的性質

1、蛋白質的鹽析:(可逆)

用途:提純蛋白質

2、蛋白質的變性:(不可逆)

3、顏色反應:

用于鑒別蛋白質

4、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也可用于鑒別蛋白質

[思考]到商場中買毛衣時,如何鑒別純羊毛和人造毛?[學生討論并作出結論]

[師]我們可以利用蛋白質的變性來殺菌消毒,當然了,生病以后是不可能用以上方式來殺菌消毒的,我們通常用抗生素,你知道抗生素治病是什么原理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出規定,從20__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青霉素等抗生素,這又是為什么呢?

[學生睜大了眼睛看著老師,迫切想知道這究竟是為什么]

[師]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殺滅某些細菌,控制疾病,以最終治療疾病,但抗生素不能殺滅病毒。抗生素類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能夠破壞人體內的有益細菌群,還能引發細菌不斷地變異,導致人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應該慎用抗生素。[師]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惠崇春江曉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現在這個時間正是河豚魚最鮮美的時候,同學們大概聽說過河豚魚有毒,那么河豚魚中的毒素能否通過高溫蒸煮的方法來除去呢?[說到這里學生已經垂涎欲滴了]

[師]前面我們說的細菌病毒都是蛋白類毒素,高溫可使蛋白質變性,而河豚魚中的毒素是非蛋白類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250倍,并且高溫下穩定,難以分解,一旦進入體內,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藥物能解除其毒性,所以,盡管河豚魚味道鮮美無比,還是要慎吃。今天回家以后做個口感爽滑、營養豐富的雞蛋羹與全家人共享,好嗎?鈴聲響起,本節課結束!【結果】

我們當老師的大多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老師辛辛苦苦地講,學生不停地記,有的題目甚至講過多遍還是不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因為老師講的知識比較空洞,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很遠。如何把課本知識與我們周圍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東西聯系起來,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是新課改給我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學會從生活走進化學,從生活中接觸化學,在學會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化學,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現實的,跟我們密切相關的。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課后反思】

關于課前預習:以往的課前預習就是看看課本,提出幾個問題,相當于是自學課本知識,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等到課堂上老師講的時候再解決。新課改下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從生活中、生命活動中以及高科技(如諾貝爾獎)中尋找與化學有關的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這就是告訴學生:學習化學的方式多種多樣,而不僅僅是看課本、做習題;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有化學知識。中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在學習“硫及其化合物的功與過”這一部分內容時,有個學生拿了張自己拍的照片,上面是被酸雨腐蝕的斑斑駁駁的大理石雕塑,當時他只是出于好奇拍的這張照片,結果老師“上綱上線”的表揚讓他信心倍增,課后他說“老師下次我給你來點更好的,給全班同學一個驚喜”。本節課的預習作業中,他確實下了功夫,和其他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到農貿市場、商場拍到了一些畫面,更難得的是在廚房里的那一段,為了蒸出松軟的雞蛋羹,他們四人反復地做了多次,每做一次找出不足,最后終于成功了,他們嘗到了成功之后的喜悅,不到二十分鐘的錄像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課堂授課: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對學生強調的是對知識進行理解記憶,能否真正有興趣去學習化學那就不知道了,只是“高考”這頂大帽子高高在上,不得不學,高考一過,這些知識便被扔到爪哇國去了。學生發出感嘆:高中辛辛苦苦學了三年,何用之有呢?老師感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究其原因,化學知識“理論性”太強,離生活太遠,學到的知識只是為了應付高考。課改后的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再是天天捧著書本在做題,而是做調查、做實驗、搞探究等多種方式的學習。

林超等四人拍攝的共18分鐘的錄像得到了高度評價,對于獨生子女來說,培養同學間的合作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四人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面對一次次失敗,互相鼓勵,找出癥結所在,最后的成功是他們四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本節課的最后,教師用不到五分鐘時間給學生簡要介紹了有關抗生素和河豚魚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既不是課本上的內容,也不是課標上所要求的,本節課以這兩個看似“多余”問題作為結束,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青島的海鮮很有名,河豚魚又是海鮮中的“極品”,青島地區每年都有人因誤食河豚而喪生,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愛惜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點睛之筆。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6

實驗名稱:氨的制取及檢驗

實驗目的:掌握氨的制取及檢驗方法

實驗用品:試管、藥匙、鑷子、蒸餾水、酒精燈、鐵架臺、帶塞子的導管、紅色石蕊試紙、鑷子、NH4Cl固體、澄清石灰水、PH試紙、Ca(OH)2固體、棉花。實驗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實驗步驟與裝置圖:

1.連接儀器,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用一團濕棉花塞在試管口倒置,將試管導管口伸入試管底部;3.點燃酒精燈加熱,并收集氣體;

4.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

5.實驗完畢,先拆去酒精燈,待裝置冷卻后拆去大試管。實驗現象: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實驗結論:

1.可以用加熱銨鹽和堿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氨氣,由于氨氣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來收集2.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認識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案——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2.激發學生嚴肅認真科學的態度.

重點: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

難點:常用化學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講述、演示。

實驗準備:各種常用化學儀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自然學科為題,導入新課。

二.授新課:

1.結合課本P191內容,講解、強調化學學生實驗的要求。

2.結合實物,講述一些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

⑴試管⑵試管夾

⑶玻璃棒⑷酒精燈

⑸膠頭滴管與滴瓶⑹鐵架臺

⑺燒杯⑻量筒

⑼集氣瓶⑽漏斗

⑾長頸漏斗⑿錐形瓶

⒀蒸發皿⒁導氣管

⒂其它儀器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對照課本圖3、圖4,說出這兩個實驗中所用到的各種儀器的名稱。

第二課時

課題:藥品的取用

教學目標:1.了解取用藥品的注意事項,學會正確取用藥品的基本操作.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重點:固體藥品與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

難點: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實驗

實驗準備:固體藥品、液體藥品、藥匙、鑷子、小紙槽、滴瓶、膠頭滴管、

教學過程:

一.教師授新:

(一)藥品的取用:

1.講解要注意的事項;

三不原則;

節約藥品原則;

用剩藥品的處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取用粉末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塊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液體藥品的正確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液體的正確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濃酸濃堿的使用注意事項;

二、學生操作練習:

1.練習用小紙槽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

2.練習用鑷子將塊狀固體裝入試管中,

3.用50mL量筒取45mL水;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8

化學電源教學設計

課標解讀重點難點1.了解電池的分類、特點及適用范圍。

2.了解幾類化學電池的構造、原理。

3.了解化學電源的廣泛應用及廢舊電池的危害。1.一次、二次、燃料電池的構造及工作原理。(重點)

2.原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重難點)

化學電源1.概念: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化學電池的主要部分是電解質溶液和浸在溶液中的正極和負極,使用時將兩極用導線接通,就有電流產生,因而獲得電能。

2.類型eqblc{rc(avs4alco1(①一次電池?如普通鋅錳電池——干電池?,②二次電池?如鉛蓄電池?,③燃料電池?如氫氧燃料電池?))

常見的幾種化學電池

1.一次電池(堿性鋅錳電池)

(1)構成:負極Zn,正極MnO2,電解質KOH。

(2)電極反應:負極:Zn+2OH--2e-===Zn(OH)2

正極:2MnO2+2H2O+2e-===2MnOOH+2OH-

總反應:Zn+2MnO2+2H2O===2MnOOH+Zn(OH)2

2.二次電池(蓄電池)

(1)構成:負極Pb、正極PbO2,電解質H2SO4溶液

(2)工作原理

①放電:負極:Pb(s)+SOeqoal(2-,4)(aq)-2e-===PbSO4(s)

正極:PbO2(s)+4H+(aq)+SOeqoal(2-,4)(aq)+2e-===PbSO4(s)+2H2O(l)

總反應: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②充電時

鉛蓄電池的充電反應是放電反應的逆過程。

陰極:PbSO4(s)+2e-===Pb(s)+SOeqoal(2-,4)(aq);

陽極:PbSO4(s)+2H2O(l)-2e-===PbO2(s)+4H+(aq)+SOeqoal(2-,4)(aq);

總反應: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上述充放電反應可寫成一個可逆反應方程式:Pb(s)+PbO2(s)+2H2SO4(aq)eqo(????,sup17(放電),sdo15(充電))2PbSO4(s)+2H2O(l)。

3.燃料電池

(1)工作原理

①連續地將燃料(如氫氣、烴、肼、甲醇、氨、煤氣等液體或氣體)和氧化劑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

②電極材料本身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③工作時,燃料和氧化劑連續地由外部供給,在電極上不斷地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地被排除。

(2)氫氧燃料電池

①電極材料Pt,酸性電解質。

②電極反應:負極:H2-2e-===2H+

正極:eqf(1,2)O2+2H++2e-===H2O

總反應:H2+eqf(1,2)O2===H2O

若把氫氧燃料電池中的酸性介質換成堿性介質,其電極反應式怎樣寫?

【提示】負極:2H2-4e-+4OH-===4H2O

正極:O2+2H2O+4e-===4OH-

總反應:2H2+O2===2H2O

1.根據裝置書寫電極反應式

(1)先分析題目給定的圖示裝置,確定原電池正、負極上的反應物,并標出相同數目電子的得失。

(2)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負極:活潑金屬或H2失去電子生成陽離子,若電解質溶液中的陰離子與生成的陽離子不共存,則該陰離子應寫入負極反應式。如鉛蓄電池,負極:Pb+SOeqoal(2-,4)-2e-===PbSO4。

正極:陽離子得到電子生成單質,或O2得到電子。若反應物是O2,則:

電解質是堿性或中性溶液:O2+2H2O+4e-===4OH-。

電解質是酸性溶液:O2+4H++4e-===2H2O。

(3)正、負電極反應式相加得到電池反應的總反應方程式。

2.給出總反應式,寫電極反應式

分析反應中的氧化反應或還原反應(即分析有關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情況)→選擇一個簡單的變化情況去寫電極反應式→

另一極的電極反應直接寫出或將各反應式看作數學中的代數式,用總反應式減去已寫出的電極反應式,即得結果

以2H2+O2===2H2O為例,當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時的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步驟如下:

(1)根據總反應方程式分析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確定2molH2失掉4mol電子,初步確定負極反應式為2H2-4e-===4H+。

(2)根據電解質溶液為堿性,與H+不能共存,反應生成水,推出OH-應寫入負極反應式中,故負極反應式為2H2+4OH--4e-===4H2O。

(3)用總反應式2H2+O2===2H2O減去負極反應式得正極反應式:2H2O+O2+4e-===4OH-。

3.可充電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在書寫可充電電池電極反應式時,要明確電池和電極,放電為原電池,充電為電解池。

(1)原電池的負極與電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

(2)原電池的正極與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

書寫電極反應式應注意電解質溶液的影響。

(1)中性溶液反應物中無H+或OH-。

(2)酸性溶液反應物,生成物均無OH-。

(3)堿性溶液反應物,生成物中均無H+。

(4)水溶液不能出現O2-。

例1.(1)今有2H2+O2KOH,2H2O反應,構成燃料電池,則負極通的應是________,正極通的應是______,電極反應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把KOH改為稀H2SO4作電解質溶液,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2)的電解液不同,反應進行后,其溶液的pH各有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把H2改為甲烷、KOH作導電物質,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電池反應式可知H2在反應中被氧化,O2被還原,因此H2應在負極上反應,O2應在正極上反應。又因為是堿性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反應為:2H2+4OH--4e-===4H2O,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若將導電物質換成酸性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O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2H2-4e-===4H+,正極:O2+4H++4e-===2H2O。由于前者在堿性條件下反應KOH量不變,但工作時H2O增多故溶液變稀堿性變小,pH將變小。而后者為酸溶液,H2SO4量不變,水增多,溶液酸性變小,故pH將變大。如把H2改為甲烷用KOH作導電物質,根據反應CH4+2O2===CO2+2H2O,則負極為發生氧化反應的CH4,正極為發生還原反應的O2,由于有KOH存在,此時不會有CO2放出。

【答案】(1)H2O2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2)負極:2H2-4e-===4H+正極:O2+4H++4e-===2H2O(1)變小,(2)變大

(3)負極:CH4+10OH--8e-===COeqoal(2-,3)+7H2O

正極:2O2+4H2O+8e-===8OH-

小結:

常見燃料電池的電極反應

在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參與電極反應,電解質酸堿性的改變,引起電極反應的變化,但不影響燃料及O2的性質。

電極反應在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電荷守恒、電子得失守恒的同時,還要特別考慮電解質溶液是否參與反應。

(1)甲烷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通O2):2O2+4H2O+8e-===8OH-

負極(通CH4):CH4+10OH--8e-===COeqoal(2-,3)+7H2O

總反應:CH4+2O2+2KOH===K2CO3+3H2O

(2)甲醇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3O2+6H2O+12e-===12OH-

負極:2CH3OH+16OH--12e-===2COeqoal(2-,3)+12H2O

總反應:2CH3OH+3O2+4KOH===2K2CO3+6H2O

(3)肼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O2+2H2O+4e-===4OH-

負極:N2H4+4OH--4e-===N2↑+4H2O

總反應:N2H4+O2===N2+2H2O

(4)熔融鹽燃料電池。

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較高的發電效率,因而受到重視。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鹽混合物作電解質,CO為負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為正極燃氣,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電池。有關的電池反應式為:

正極:O2+2CO2+4e-===2COeqoal(2-,3)

負極:2CO+2COeqoal(2-,3)-4e-===4CO2

總反應:2CO+O2===2CO2

例2.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由美國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開發的。它以固體氧化鋯一氧化釔為電解質,這種固體電解質在高溫下允許氧離子(O2-)在其間通過。該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其中多孔電極a、b均不參與電極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有O2放電的a極為電池的負極

B.有H2放電的b極為電池的正極

C.a極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D.該電池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高溫,2H2O

【解析】固體介質允許O2-通過,說明為非水體系,因此C項中a極反應式不正確,這種表達是水溶液中進行的反應,a極反應式應該是:eqf(1,2)O2+2e-===O2-,b極反應:H2-2e-===2H+,總反應方程式是H2+eqf(1,2)O2高溫,H2O。

【答案】D

例3.堿性電池具有容量大、放電電流大的特點,故得到廣泛應用。鋅錳堿性電池以KOH溶液為電解液,電池總反應式為Zn(s)+2MnO2(s)+2H2O(l)===Zn(OH)2(s)+2MnOOH(s)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池工作時,鋅失去電子

B.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MnO2(s)+2H2O(l)+2e-===2MnOOH(s)+2OH-(aq)

C.電池工作時,電子由正極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

D.外電路中每通過0.2mol電子,鋅的質量理論上減小6.5g

【解析】根據題意,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鋅。電池工作時,鋅本身失去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失去的電子通過外電路移向另一極(正極)。在該電極上,MnO2獲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MnOOH:2MnO2+2e-―→2MnOOH。從元素守恒的角度來看,右側還多2個氫。在堿性溶液中不出現H+,故正極反應為2MnO2+2H2O+2e-===2MnOOH+2OH-。反應中,失去0.2mol電子,消耗掉0.1mol鋅,質量為6.5g。

【答案】C

練習

1.下列有關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手機上用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二次電池

B.銅鋅原電池工作時,電子沿外電路從銅電極流向鋅電極

C.甲醇燃料電池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鋅錳干電池中,鋅電極是負極

【解析】鋰離子電池可以充電,再次使用,屬于二次電池,A項正確;銅鋅原電池中銅為正極,故電流從銅電極流向鋅電極,而電子是由鋅電極流向銅電極,B項錯;電池的實質即是化學能轉化成電能,C項正確;Zn失去電子生成Zn2+,故作為負極,D項正確。

【答案】B

2.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鋁合金、Pt-Fe合金網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

()

①鋁合金是陽極②鋁合金是負極③海水是電解液

④鋁合金電極發生還原反應

A.②③B.②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較活潑的鋁合金為負極(②對)。Pt-Fe合金網為正極,海水是電解液(③對)。負極上發生氧化反應(④錯)。

【答案】A

3.關于鉛蓄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放電時,正極發生的反應是:Pb(s)+SOeqoal(2-,4)(aq)===PbSO4(s)+2e-

B.在放電時,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鉛板

C.在充電時,電池中硫酸的濃度不斷變小

D.在充電時,陽極發生的反應是:PbSO4(s)+2e-===Pb(s)+SOeqoal(2-,4)(aq)

【解析】A項中電池放電時正極應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為:PbO2+4H++SOeqoal(2-,4)+2e-===PbSO4+2H2O;C項中電池充電時硫酸的濃度應不斷增大;D項中電池充電時陽極應發生氧化反應。

【答案】B

4.鋅錳干電池的兩極分別為碳棒和鋅皮,在放電時電池總反應方程式可以表示為:Zn+2MnO2+2NHeqoal(+,4)??Zn2++Mn2O3+2NH3+H2O。根據上述信息,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放電時正極發生反應的物質為NHeqoal(+,4)

B.Zn為負極,碳為正極

C.工作時,電子由碳極經外電路流向Zn極

D.長時間連續使用該電池時,內裝糊狀物不會流出

【解析】在電池的正極上發生的是得電子的還原反應,是總反應中氧化劑發生反應的電極。由鋅錳干電池的總反應式可知,MnO2與NHeqoal(+,4)發生的反應為正極反應。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可知,相對活潑(指金屬性)的一極為負極,相對不活潑的一極為正極,B項正確;在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C項錯誤;長時間連續使用該電池,由于鋅皮慢慢溶解而破損,糊狀物很可能流出而腐蝕用電器,D項錯誤。

【答案】B

5.科學家預言,燃料電池將是21世紀獲得電力的重要途徑,美國已計劃將甲醇燃料電池用于軍事目的。一種甲醇燃料電池是采用鉑或碳化鎢化為電極催化劑,在稀硫酸電解液中直接加入純化后的甲醇,同時向一個電極通入空氣。回答下列問題:

(1)這種電池放電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電池的正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負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電解液中的H+向________極移動,向外電路釋放電子的電極是________。

(4)比起直接燃燒燃料產生電力,使用燃料電池有許多優點,其中主要有兩點:首先是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高,其次是________。

【解析】甲醇燃料電池實質就是利用CH3OH燃料在氧氣中反應來提供電能。CH3OH在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CH3OH+2H2O-12e-===2CO2+12H+;氧氣在正極反應:3O2+12H++12e-===6H2O,兩反應式相加即得總反應式。在電池中,負極釋放出電子移動到正極上,故向外電路釋放電子的電極為負極。在原電池的內電路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故H+向正極移動。甲醇反應產物為CO2和H2O,對環境無污染。

【答案】(1)2CH3OH+3O2===2CO2+4H2O

(2)3O2+12H++12e-===6H2O2CH3OH+2H2O-12e-===2CO2+12H+

(3)正負極(4)對環境無污染

542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考志愿规划师_高考规划师_高考培训师_高报师_升学规划师_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认证机构「向阳生涯」 | 广州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设计,办公室装修公司_德科 | 发光字|标识设计|标牌制作|精神堡垒 - 江苏苏通广告有限公司 | 上海律师咨询_上海法律在线咨询免费_找对口律师上策法网-策法网 广东高华家具-公寓床|学生宿舍双层铁床厂家【质保十年】 | 桥架-槽式电缆桥架-镀锌桥架-托盘式桥架 - 上海亮族电缆桥架制造有限公司 | 不锈钢散热器,冷却翅片管散热器厂家-无锡市烨晟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纯化水设备-EDI-制药-实验室-二级反渗透-高纯水|超纯水设备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网架支座@球铰支座@钢结构支座@成品支座厂家@万向滑动支座_桥兴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双齿辊破碎机-大型狼牙破碎机视频-对辊破碎机价格/型号图片-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彭世修脚_修脚加盟_彭世修脚加盟_彭世足疗加盟_足疗加盟连锁_彭世修脚技术培训_彭世足疗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冷凝锅炉_燃气锅炉_工业燃气锅炉改造厂家-北京科诺锅炉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金属检测机_金属分离器_检针验针机_食品药品金属检探测仪器-广东善安科技 | 济南轻型钢结构/济南铁艺护栏/济南铁艺大门-济南燕翔铁艺制品有限公司 | DAIKIN电磁阀-意大利ATOS电磁阀-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AGV叉车|无人叉车|AGV智能叉车|AGV搬运车-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发电机,黑龙江柴油发电机组-北方星光 | 高清视频编码器,4K音视频编解码器,直播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深圳海威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减速机_上海宜嘉减速机|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扬州汇丰仪表有限公司 | 圈酒招商网【jiushuitv.com】_酒水招商_代理_加盟平台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搜索营销推广|信息流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浙江宝泉阀门有限公司| 天津蒸汽/热水锅炉-电锅炉安装维修直销厂家-天津鑫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天津热油泵_管道泵_天津高温热油泵-天津市金丰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淬火设备|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不锈钢管光亮退火机|真空管烤消设备 - 郑州蓝硕工业炉设备有限公司 | 电机保护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上海硕吉电器有限公司 | 钢化玻璃膜|手机钢化膜|钢化膜厂家|手机保护膜-【东莞市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分散机(高压细胞破碎仪)百科-北京天恩瀚拓 | 煤矿支护网片_矿用勾花菱形网_缝管式_管缝式锚杆-邯郸市永年区志涛工矿配件有限公司 | 警方提醒:赣州约炮论坛真的安全吗?2025年新手必看的网络交友防坑指南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玉米深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深加工机械-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