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將師生活動和教學資源事先加以計劃,以便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如何撰寫優秀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這里分享一些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出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動畫片”。

西游記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數學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圖片,指名讀。

1.3張大小一樣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呢?

2.估一估: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一張完整的餅嗎?

3.請你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幫他們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動一平均分3張餅

1.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其他同學說一說。

2.動手操作:用3張圓片代替3張餅,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3.匯報交流:

A方案:一個一個分。邊說邊演示分的方法及過程。

為什么是3

/

4呢?

B方案:三個疊放分。還是3

/

4

4.大屏幕展示三種分法的動態圖

小結:兩種分法雖然不同,但分的結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

/

4張餅,這和我們估計的每人分得的餅少于1張是一致的。

活動二平均分9張餅

1.出示課件:豬八戒吃了一張餅的3

/

4,沒有吃飽,就讓悟空再弄幾張餅,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齋來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張?”

2.師: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怎樣分?

3.估一估: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__約得到多少餅呢?

4.動手操作:組長拿出9張圓片,小組同學合作,畫一畫,分一分。

5.匯報交流:

A方案:一個一個分

B方案:9個疊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

/

4。問:你們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是9

/

4呢?問:9個1

/

4是多少?

C方案:先拿8個分,每人2個,剩下的1個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書)

師:2和1

/

4合起來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又四分之一)

生齊讀兩遍。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這樣由整數和真分數組成的分數叫做帶分數(板書:帶分數)介紹帶分數是由整數和真分數兩部分組成的并強調帶分數的書寫格式。

6.分數的分類:

師:觀察這些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你發現了什么?

生1:分子比分母小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板書:真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真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小)其實真分數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生2:分子比分母大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板書:假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假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大)

說明像8

/

8……這樣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也是假分數。象8

/

8這種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可以寫成整數1

剛才分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9

/

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

/

4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這樣的分數:二又四分之一

其實帶分數是某些假分數一種特殊的書寫形式。

把所有的分數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兩類:真分數和假分數)

(設計意圖:由活動操作一做了鋪墊,所以這一環節著重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特點。)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寫出一個分數,小組內介紹相關知識。

(1)7

/

8的分數單位是(),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等于1。

(2)以8為分母,還可以寫出哪些真分數?1

/

8;2

/

8;3

/

8;4

/

8;5

/

8;6

/

8;

(3)以8為分母,以8為分母,一共有幾個真分數?最小的真分數是誰?的真分數是誰?

(4)以8為分母的假分數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個?(無數個)其中最小的假分數是誰?

(5)以8為分母最小的帶分數是多少?

從同學們積極的交流中,老師知道你們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們到指揮刀去參加一個闖關游戲好么?記住自己每回答一次問題就可以加一分。

2智慧島闖關

第一關、根據成語說出分數,再判斷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①半信半疑()

②是一舉兩得()

③十拿九穩()

④七上八下()

第二關、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

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第三關、如圖,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數或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數軸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

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

用這些分數跟1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第四關、議一議

1、當x()y時,x/y表示一個真分數;

當x()y時,x/y表示一個假分數。

四、自我總結,回顧收獲

1、同學們順利的闖過了四關,我們又進一步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你能向大家介紹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點嗎?

2、用一個分數來評價一下你自己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3、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嗎?(1

/

100的天才+99

/

100的努力=100

/

100的成功)祝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優異的表現。

五、分層作業、課堂延伸

奮進小隊:書中1、2、3題;

1、看圖寫分數。

2、以5為分母,分別寫出3個真分數和3個假分數。

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互助小隊:能力培養3、4、5題;

26頁—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26頁—4、啄木鳥醫生。

26頁—5、填一填。

雄鷹小隊:

①課外補充題;

②用16開的紙設計一張跟分數有關的數學小報。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2

一、教學內容

浙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五年級上冊P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掌握整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理解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關系,并能正確地進行判斷和估算。

3、養成良好的規范書寫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預設學習材料與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

與備選方案

環節意圖

與實施要求

一、準備導入:

1、復習小數的意義

說說下列小數的意義:

0.5、0.2、0.123、0.56

2、出示例題

一種拋毛線每千克售價78元,買2千克要多少元?買0.5千克要多少元?買0.1千克呢?

學生列式不計算。

3、揭題:今天繼續來學習小數乘法中的另一類,一個數乘小數。

二、展開教學

1、分別說說這三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可以討論一下。

2、揭示并板書意義

3、請在小組中相互編題來考考同學,說說意義。之后抽一個小組匯報一下編的情況和說的情況。

4、嘗試用豎式來計算一下

5、反饋嘗試情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格式上有什么要求?投影學生在草稿上的格式。

6、用豎式規范地計算下面各題:

35×1.2、35×0.9

35×1.1、35×0.6

學生板演

比較積與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

完成課本中的“練一練”各題

四、小結:說說你有何收獲?

學生對第一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肯定能說,對第二個算式不一定會說,如果學生能說,則讓學生說一說,當說不明白時,則建議用合理的方式來表示(線段圖、畫圖等)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則教師用線段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其意義。

讓學生能順利理解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作好鋪墊。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第6頁《因數與倍數》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貫穿這部分教材的一條主線。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分整除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對于后面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和結論。數論本身就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學科,有時不太容易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而學生到了五年級,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讓學生通過幾個特殊的例子,自行總結出任何一個數的倍數個數都是無限的,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等等。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書上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這里,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教師板書因數,倍數)

2、出示書中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試著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學生口答,鞏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3、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說是因數和倍數關系?能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為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因數和倍數必須是成對出現,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

4、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總結: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不包括0)。

5.小結引出課題。

師: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教師板書)

6.例題學習

出示例題: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學生獨立試做,集體訂正

(1)想誰和誰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數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數是哪一個?1還是哪些數的因數?18最大的因數是那一個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學生獨立練習,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發現了什么?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8.小結: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和倍數的關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數,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數,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二、鞏固練習

1.(出示主題圖)下面的四組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課本練習

三、總結反思:

由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歸納整理“因數和倍數”的有關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認知結構。

2、技能目標:親歷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概念間的聯系和發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

課前活動:

1、要求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意義理解并熟練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況寫在作業本上。

本章知識點:

1、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2、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3、2的倍數特征

4、奇數、偶數的概念

5、5的倍數特征

6、3的倍數特征

7、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區別

復習提綱:

教學程序: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完因數和倍數這章知識,老師這有兩個問題想考考你們,看誰的反應快,你們愿不愿意?

師:你能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描述一下4這個數嗎?

(4是自然數,合數、偶數,是8的因數,4是2的倍數)

師:你又能描述一下5嗎?

(5是奇數,是10的質因數)

小結:同學們很聰明!不過,這些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還有很多聯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一步整理復習這些內容,理順它們之間的聯系。

(板書: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第二步:發放復習提綱,布置復習任務

1、發放提綱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復習,回顧舊知識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這些題,如何回答?怎樣舉例?考慮之后就可以在組內交流。

第四步: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1、合作交流學習

2、師巡視指導

第五步:展示交流,師適時補充點拔

1、展示匯報

2、師適時點拔,補充(老師也做了相應的整理,我們一起看看板書)

第六步:知識鞏固、拓展訓練

技能訓練題:

1、按要求填數,在1—10的自然數中,選擇合適的數填入圈內。

質數合數偶數奇數

既是質數又是偶數既是合數又是奇數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2)1是奇數也是質數。()

(3)奇數都是質數,偶數都是合數。()

(4)質數沒有因數,合數有無數個因數。()

(5)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我的手機號碼是:ABCDEFGHIJK,注意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數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

A——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B——最小的奇數的3倍()

C——5的最小倍數()

D——比最小的質數大5()

E——8的最大因數()

F——3的最小倍數()

G——最小的偶數()

H——最小的偶數()

I——2和5之間的奇數()

J——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因數()

K——比最小的合數小1()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__

第七步: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因數與倍數;2、3、5的倍數特征:質數和合數這幾個方面的知識,如果說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們剛才破譯出了老師的手機號碼,下來可以撥打我的號碼,老師隨叫隨到,可以幫助你,謝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

因數與倍數

a×b=c(a≠0,b≠0),

數的意義a和b就是c的因數,

c就是a和b的倍數

因數與倍數

1、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求一個數的因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和倍數的方法

2、求一個數的因數,要一對一對地找,看哪兩個自然數的積等于這個數,那兩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1、2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的倍數特征

2、奇、偶數: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5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的倍數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2、5、3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是3倍數,這樣的數就是2、5、3的倍數

1、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個因數,這個數叫質數。

質數和合數

2、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合數。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會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2、掌握幾種估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新知:

1、教師出示課件與問題: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2、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推薦人員進行全班交流。

小組1:我們是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我先數了數整個格子的大約是11個,其他不夠一個格子的我進行了拼補,這樣大約是17cm2。

小組2: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把不滿一格的按照一格進行計算,這樣大約是18cm2。

3、師:歸納一下同學們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數格子的方法進行估計的。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這個腳印看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長6厘米,寬3厘米,所以面積是3×6=18(cm2)。(學生在實物投影前畫出他看的近似圖形,學生們表示認可)

生2:我有個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即(2+3)×7÷2=17.5(cm2)。這樣和生1的差不多。

師:回顧一下剛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們用了數一數的方法。

生2:我們把這個腳印看成一個近似圖形進行計算。

二、練習

1、用練習紙估計自己的腳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檢查。

2、P78的練一練

先獨立估計,在交流方法。

3、實踐活動:怎樣計算出樹葉的面積?

先討論,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獨立完成。

三、小結。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6

教材分析:

本課的知識屬于“數論”的范疇,這些知識的學習是后面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矗對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教材按前一節“找因數”的編寫思路編寫本課,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質數與合數。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與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發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數學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

教學學情:

學生已經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找因數的經歷,為本節課再次通過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找質數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只是學生的思維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快慢之分。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引導著,合作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引導發和趣味法進行教學,以求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則主要采用動手操作法、觀察分析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掌握新知的。

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編寫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力求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學法。

學生的認知活動將受課堂情緒因素的影響,寬松,活躍,和諧的教學氛圍能成為學生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催化劑所以本節可,我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一個字—趣。

一、課前導入互動。

我與學生做了個猜年齡的游戲。老師今年30歲,有個學生的年齡是老師年齡的因數,問這個學生可能有多大?通過這個游戲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并且在學生猜年齡的過程中通過找30的因數,需要調動頭腦中

關于因數的知識,也為今天的學習做了很好的知識鋪墊。

二、新課呈現

在新課教學中,我以做拼圖游戲引入,先讓學生分別用2個,4個和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看看可以分別拼成幾個長方形。在學生說出結果后提出質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個數越多,拼成的長方形個數就越多呢?”在學生給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讓學生通過舉反例加以論證。然后再拋出一個問題:“那與什么有關呢?”讓學生進行猜想,當學生說出與因數個數有關時,接著讓小組合作,分別擺出由2—12個小正方形組成長方形并填寫書上表格(課件出示)在學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思考:(ppt出示)

1、觀察上表格各因數,你會有什么發現;

2、結合你的發現將2—12各數按因數進行分類并說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這點可以不說,直接出示),

然后讓學生自學書本,看看數學上把具有這類特點的數分別叫什么數。從而達到理解這一概念的目的。(這一環節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對質數、合數的概念達到理解的目的。)

三、練習

在練習部分,老師先出示1—100的表格,(課件出示)讓學生說說他是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會用概念去判斷。在教知識的同時也交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生興致勃勃的對這些數進行判斷時,是迅速拋出:“1,是質數嗎?”這一問題引出學生的爭論,將課堂用一次推向。接著讓學生根據標準的不同對自然數進行分類,從而能使學生很自然的把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加以區分。(這也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其樂趣溢于言表。)接著我有設計了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以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總之,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通過引導學生“’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學習過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積累了數學學習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今后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

四、小節

讓學生暢談收獲與體會。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7

教材依據: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大膽猜想——主動探究驗證——合作交流得到結果”的開放式教學流程。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活內在要求,大膽猜想,使實驗成為內在需求。通過觀察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讓學生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為主動知識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教學內容,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系,也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在教學之后將其與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聯系,有意識地加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便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的知識中來。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相同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判斷(搶答)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體會假設法和代數法德一般性。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師:咱班同學家里有養雞的嗎?有養兔的嗎?既養雞又養兔的有嗎?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的有嗎?在我國古代就有人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正因為這樣,在我國歷才出現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數學問題,是什么問題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大約產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傳至今的“雞兔同籠”問題。

師:關于“雞兔同籠”問題以前你們有過一些了解嗎?流傳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問題,是什么樣呢?想知道嗎?

二探索新知

1(課件示:書中112頁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嗎?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說一說?

生:試述題意。(籠子里有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兔各幾只?)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這道題的意思是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各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從題中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籠子里有雞和兔共35只,腳一共有94只。

生:這題中還隱含著雞有2只腳,兔有4只腳這兩個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這道題的數據是不是太大了?咱們把它換成數據小一點的相信同學們就能解決了。

2.出示例一(課件示例一)

題目: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誰來讀讀這個問題。

誰能流利的讀一遍?

請同學們輕聲讀題,看看題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讀題

師:現在就請你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想怎樣解決?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生:我想我能猜出來。一次猜不對,多猜幾次就能猜對。

師:按你的意思就是隨意的猜,為了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列表按順序推算。(板書:列表法)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決。(板書:方程法)

生:要是籠子里光有雞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這籠子里卻有兩種動物,我還沒想好怎么算。

師:那我們就不妨按籠子里只有雞或只有兔來思考,假設籠子里全是雞或全是兔,看腳數會有什么變化,說不定從中你們就能找到解題的思路呢。(板書:假設法)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那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你們感興趣的方法進行嘗試驗證一下吧。

生:在小組內嘗試各種方法。

師:經過上面的研究學習,你們都嘗試運用了哪種方法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雞,5只兔。

師:把你們研究的結果拿來讓大家看看。這樣按順序推算,對于數據小的問題解決起來很方便,不過一旦數據比較大,比如籠子里的雞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這樣的辦法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是啊,那要花費很長時間。哪個小組還想匯報?

生:我們小組用方程法計算的。(生說計算過程,師板書過程。)

師:我們看這個方程列得是否正確?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腳數+雞腳數=什么?這就是列這個方程所依據的數量關系。誰能把這個數量關系完整的說一遍?

生:說數量關系。(雞腳數+兔腳數=26只腳)

師:根據這個數量關系你能想到另兩個數量關系嗎?

生:敘述另外兩個數量關系。(26只腳-雞腳數=兔腳數

26只腳-兔腳數=雞腳數)

根據這兩個數量關系你又能列出哪兩個方程呢?

生:匯報師板書兩方程。

師:除了可以設兔有X只,還可以怎樣設?

生:還可以設雞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師:對,那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你又能列出怎樣的方程呢?

生:匯報,根據雞腳數+兔腳數=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據26只腳-雞腳數=兔腳數能列出26-2X=4(8-X)

根據26只腳-兔腳數=雞腳數能列出26-4(8-X)=2X

師:同學們看根據不同的數量關系我們能列出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學們要注意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時必須要找準數量關系。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假設法有運用的嗎?

生:匯報。

我們小組是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板書:全看作雞)

生:我們是這樣想的。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應有腳8×2=16只,比實際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腳,列式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雞就有8-5=3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這位同學說的你們聽明白了嗎?結合算式進行明理。明確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義。

師:這種方法都明白了嗎?結合課件圖畫進行解釋質疑。

師解釋:剛才我們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課件圖畫上顯示)那么籠子里共就應該有多少只腳?

生:16只。

師:實際上籠子里有26只腳,怎么會少了10只腳呢?(課件顯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

師:一共少算10只腳,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所以有5只兔子,3只雞了。

師: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你們會算了,要是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兔,(師板書:全看作兔)又該怎樣思考呢?你能參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試著做一做嗎?

生:試做。

師:剛才已經假設都是兔的同學,再按假設全是雞的情形算一算。

生:練做。

師:誰來說說假設全是兔該怎么算?

生:假設籠子里都是兔,就應有腳8×4=32只,比實際多了32-26=6只。一只雞多算2只腳,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雞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你們也都算上了嗎?師解釋:要是都是兔的話,就有32只腳,而實際有26只腳,為什么會多出6只腳呢?(課件示)

生:每只雞多算2只腳。

師:一共多算6只腳,每只雞算2只,所以有3只雞,5只兔。

師:還有運用其他方法的嗎?

師:同學們看,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我們共找到幾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三種)哪三種?(列表法,方程法,假設法)你們能說說這三種方法各有什么特點嗎?

生匯報:列表法適合于數據小的問題,數據大了就不適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簡捷,但解方程比較麻煩。假設法,寫起來簡便,但思路很繁瑣

師:那以后我們再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師:現在就請你來解決那道數據較大的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生:獨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愿意說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匯報不同的算法。(學生邊匯報邊把計算方法展示在實物展臺上)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示)

師:古人的辦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對這種解法感興趣,課后可以再研究。

師: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國的古人就發明出這么的數學問題,一直流傳到現在,他們還想出那么巧妙地解決辦法,為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

師:今天通過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設法應用得都比較廣泛。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比如有些租船問題,錢幣問題等。下節課我們就應用這些方法去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

列表法

方程法假設法

解:設有兔X只,雞就有2(8-X)只。全看作雞

4X+2(8-X)=268×2=16(只)

2X+16=2626-16=10(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雞。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X+4(8-X)=2632-26=6(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時○24分1分15秒○65秒3時○200分140秒○2分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0

教學目標:

(一)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使用中括號,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二)通過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總結、歸納,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以及約等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12+0.12=7.2-0.2=3.5÷0.35=

2.95+0.05=5-0.6=2.8÷0.14=

8÷12.5=1.2+2.8-3.99=4×1.72=

3.74+6.26=4.5×6=0.25×4÷0.2=

2÷4=20×0.2=20.75-9.5=

3.5×8×0.125=

2.提問

(1)我們學過哪幾種運算?

(2)我們把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什么運算?(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

(3)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3.7-2.5+4.6=3.6×6÷0.9=

(1)思考:以上兩題中分別含有什么運算?運算順序怎樣?

(2)學生試算后訂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結運算順序

①教師講解: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②以上兩題中分別含有幾級運算?運算順序怎樣?(①題中只含有第一級運算,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②題中只含有第二級運算,也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③誰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以上兩題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學習例2:35.6-5×1.73=6.75+2.52÷1.2=

(1)觀察以上兩題中含有幾級運算?應先做哪步運算,后做哪步運算?

(2)學生計算后訂正。

(3)小結。

以上兩題都是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應先做哪級運算,后做哪級運算?

討論得出:一個算式里,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4)練習:先說出運算順序,再算出得數。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題如果要先算1.2+0.5應怎么辦?(加小括號。)

②如果要先算(1.2+0.5)×5應怎么辦?(加中括號。)

教師介紹:小括號“()”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號“[]”是公元17世紀首次出現在英國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作用是什么呢?(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

3.試做例3:3.6÷(1.2+0.5)×5=3.69÷[(1.2+0.5)×5]=

(1)兩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2)學生試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計算中出現3.6÷1.7和3.6÷8.5除不盡時,教師講解

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行計算。

要想保留兩位小數,只需除到第幾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

學生繼續計算后,訂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問:為什么①題中第二步要用約等于號“≈”,而第三步卻要用等號“=”。(因為在第二步計算時,3.6÷1.7除不盡,在第二步計算時,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連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積10.6是準確的結果,應該用等號連接。)

4.小結

(1)什么情況用等于號?什么時候用約等于號?(當除不盡或者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在保留兩位小數取近似值的這一步,要寫約等于號;當取準確值時,用等號。)

(2)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可以怎么辦?(可以使用小括號、中括號。)

(3)有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怎樣?(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反饋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說出運算順序;

(2)計算并且驗算;

(3)訂正并小結驗算方法。

驗算方法:①原式驗算;②互逆驗算;③交換驗算。

3.判斷下面各題,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并說明原因。

(1)0.8-0.8×0.7=0();

(2)1.6+1.4×2=6();

(3)50-3.9+6.1=40();

(4)20÷2.5×4=32();

(5)9.6+0.4-9.6+0.4=0();

(6)4.8×2÷4.8×2=1()。

4.P40:4。先計算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5.課后作業:P40:1③④,2③④,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涂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比的。

(3)小結。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軸,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點八寫作(),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__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__跑得快。

小組校對、交流。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反饋評價,總結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1頁主題圖、92頁例2、“做一做”,“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考點分析:

能根據具體情況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師: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我門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來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積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經過猜想,驗證,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請展示給大家看。

生展示

匯報一: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二: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三: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除此之外,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還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2

=長×寬÷2

=底×高÷2

4、例題講解

紅領巾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鞏固提升

1、一種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單位: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們的面積。(單位:厘米)

3、上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看圖填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4、思考題你能在圖中再畫出與涂顏色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

四、總結結課

1、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2

=長×寬÷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底×高÷2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3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30~51頁的“例1~例12”以及練習五~七。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因數和倍數,以及公因數和公倍數等內容。本單元內容大體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認識因數和倍數,學習在1~100的自然數中有序地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以及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探索2、5、和3的倍數的特征,學習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同時認識奇數和偶數。第二段,認識質數、合數和質因數,學習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第三段,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探索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探索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億以內的數,以及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本單元內容,又為后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以及分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非0自然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知道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知道2、5和3的倍數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了解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的含義,會分解質因數。

2.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會求100以內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10以內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進一步發展數感。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倍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的聯系和區別,掌握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數的特點合理靈活地確定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根據對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理解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六、課時安排

因數和倍數…………………………………………1課時

2和5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3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因數和倍數練習……………………………………1課時

質數和和合數………………………………………1課時

分解質因數…………………………………………1課時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2課時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2課時

因數與倍數整理與練習……………………………2課時

和與積的奇偶性……………………………………1課時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找因數,觀察它們的特點,初步理解質數和合數的含義。

2、培養孩子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3、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教學重點:

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的觀察,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正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先復習自然數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類。

2、教師引入:同學們已經學習并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這一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找質數。

板書課題:找質數。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拼一拼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誰拼的方法多,動作還快。

(同桌用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書第10頁的表格。)

2、學生匯報,教師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個數(n)拼成的長方形種數n的因數

(1)讓學生觀察左表中各數的因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結合上面的發現,將2—12各數分為兩類,說一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

3、教師提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合數。

4、教師:1是質數還是合數呢?(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鞏固練習(做一做)

1、在147101115171821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2、完成課件練一練1、2題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要問的?

五、作業。

優化作業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5

設計思路:

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最終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個人思索的問題。我看到了電視上“挑戰800”節目一瞬間我就想用這樣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上也能和班會課一樣,讓我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課堂上的“”?本著“體現新理念,用活教材,練活習題,激活課堂”的思想,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采用讓學生分組競賽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理解本課重難點,從而有效的發展學生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兩、三個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2、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概括及推理能力。

3、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自制4張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里的娛樂節目嗎?比如奪標800、春節七天樂?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挑戰課堂四十分》,愿意嗎?挑戰之前要知道我們班的課堂比賽規則

A、把我們班分成四大組,如果哪一組回答問題出色,或者回答問題積極相應加上兩顆星。

B、如果哪一組不聽人家的回答則倒扣一顆星。

C、最后看哪一組勝利相應進行獎勵。

師:在比賽之前先來進行熱身運動。

【設計意圖:這種比賽關鍵在平時,所以在課前我已經分小組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早已讓他們盼望著課的開始,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調控比賽的時間、順序,以協作者的熱情感染整個課堂的氣氛。】

二、復習導入

1、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的數;的分數單位是()。

2、里有()個,里有()個。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這些概念,如何運用這些概念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大小的比較)

三、教學新課

1、小組研究:兩個分數的大小比較。

(1)小組操作探究。

師:你想研究哪一組?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提問)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沒有不同意見?你可以通過折紙、畫圖、想象、語言表達等。

(設計意圖:把教材上的例7和例8綜合在一起教,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比較,也體現了“用活教材”的大膽嘗試,事實證明效果頗佳。)

(2)小組匯報總結。

師:你研究的是哪一組?你用的是哪種方法?你是怎樣知道那個分數大小的?

生1:我們這組研究的是第一組,我們用的是折紙法,可以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取這樣2份,當然要比取這樣3份少,所以>。把二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平均分成3份,另一張平均分成2份,都取這樣的1份,從紙上可以看出>。

(有的小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還有用的是畫線段圖。老師根據課堂氣氛和學生匯報的情況,如:語言組織、層次是否清楚等,老師可以給小組以加星以鼓勵。)

(3)觀察比較。

師:這組和另外一組有相同的情況嗎?你能再舉一些相同的例子嗎?

師:通過這些例子,你有什么發現?

生1:可以看出同分母分數,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

生2:我還看出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反而大。

師:誰來完整的說一次。

生:兩個分數比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

(教師要根據學生多回答并根據情況給相應小組加星,目的是調動學生積極性。)

2、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多種方法的得到了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今后我們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就不需要畫圖、折紙等方法了,如果遇到分數的分母相同就怎樣比較?分子相同又怎樣比較?

(適當多讓幾名學生回答。)

3、練習。

完成第83頁練一練第一題。

4、教學例9

(1)出示練習十五第三題中前兩題。要求學生將分數按一定順序排列。

師:一定順序什么意思?

生: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

師:那你能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嗎?

(2)出示例9:、和。

師:同學們能比較這三個分數都是同分母的分數和三個都是同分子的分數。那么我給你這樣三個分數你會嗎?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會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比較,先讓學生比較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數再教學例9,從而降低了難點,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四、鞏固練習

1、基本題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一題。

(2)完成練習十五第二題。

2、小結。

師:今天的比賽陽光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但是下面還有好題,落后的小組還有后來者居上的可能喲!

【設計意圖:適當的總結和鼓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作了較好的評價,學生從教師賞識的話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大的學習挑戰。】

3、發展題練習

(1)同樣做十道口算題,東東用了規定時間的,明明用了規定時間的,哪個同學做得快一些?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3)和你會比較大小嗎?

(老師要給回答好的學生加星,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設計意圖: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固然重要,但是少數的優等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更符合因材施教。)

五、全課梳理

師:你這堂課有什么收獲嗎?

生: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教師也相應給小組總結,評選出的優勝小組。整堂課結束了,往往很多老師課前定好的規則沒有實施而就此結束,其實要上好家常課適當總結一下很必要的,因為要為下一堂課作好準備,這樣學生才更可能信任你,才能更好為下一堂課努力爭取奪到好名次。)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么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范。(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匯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準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后作業

課本第54頁說一說的1題和2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筆算簡單的小數乘小數的乘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培養遷移類推能力,獲得借助計算器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教學難點

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學都住進了新房,聰聰家最近也換了套新房,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瞧!這就是聰聰家的客廳。(課件出示)通過觀察平面圖,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件展示聰聰家的客廳平面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誘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驅力。)

2、生提問題。

3、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的聰聰家客廳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4.8×3.6)觀察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算式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

4、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設計意圖:從計算房間的面積這一實際問題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數乘小數的重點是小數點的書寫位置,讓學生觀察題中因數的特點,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積中小數的位數打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推導筆算方法

①、提出(轉載于: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估算要求,

師:計算之前我們先估算一下,聰聰家的客廳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說聰聰家客廳的面積不到20平方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使學生養成“先估算,在計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未確定豎式計算結果做鋪墊。)

②、提出豎式計算的要求,討論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辦?

教師板書:

4.8

×3.6

1、回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提問: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計算?可以轉換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嗎?

3、讓學生說出算理,獨立試一試,指名匯報答案。學生上臺板演。

4、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問題討論”是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過程,是理解算理的過程,是發展學生教學思維的過程。)

③、分析算理。

我們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邊說邊板書)

思考:1.乘數中的兩個因數是如何轉化成整數計算的?

2.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積以后怎么辦?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4、小數點應該點到哪里呢?

教師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后,得到的數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1728除以100,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所以3.6×4.8的積是兩位小數。

④(教師出示課件),顯示算理的全過程。指名學生結合豎式,再次說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沙發的占地面積,

①、提出問題:剛才我們求出了聰聰家客廳的面積,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沙發,(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②師:求沙發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可能說出不同的算式,教師肯定并板書。

0.85×1.8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一個是一位小數,一個是兩位小數。

(設計意圖:了解題中的數據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了解因數的特點,為豎式計算做準備)

③師:這樣的兩個小數相乘,用豎式計算怎樣算呢?(教師強調小數乘法列豎式是不要把小數點對齊,要把因數的末尾數對齊。)

教師板書豎式:

生:學生試算,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讓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計算的方法。

學生完成板書:

師:用整數乘法的方法計算出積以后怎么辦?

生:回答,師在豎式中點上小數點。

師:告訴學生在橫式中寫得數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不寫。

完成橫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師:(出示課件)再次顯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既檢驗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決計算中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⑤師:用豎式算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用計算器檢驗一下。

學生計算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檢驗計算結果,確信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三、歸納總結

讓學生觀察兩個豎式,說一說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出示問題:觀察比較,總結算法。

1、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2、通過比較,你發現上面兩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3、你知道計算小數乘小數時,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嗎?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

師總結算法:小數與小數相乘,先按照整數乘法的算法求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課件播放)

(設計意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經歷有個性的經驗提升為數學方法的過程。)

師:觀察的很認真。知道了兩個因數和積中小數位數的這種關系,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根據這種關系,我們不計算,就能判斷積的小數位數。

四、嘗試應用

1、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茶幾,(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師:求茶幾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說,教師板書:0.45×0.9=

師:估計一下,0.45×0.9的積有幾位小數?為什么?

生:三位。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它們的積也一定是三位小數。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主筆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請一名好學生板演。請板演的同學說

一說確定小數點時是怎樣想的。

生:先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也要從405的右邊開始數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點上小數點,整數部分寫0。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先估計積有幾位小數,為自主計算打基礎。讓好學生板演,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師:說的很好,下面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試一試”,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再自己試寫。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試一試”,根據126×12=151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你知道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嗎?

生: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應用并鞏固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五、全課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結果,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并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掌握數的奇偶性特征。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一次性紙杯、硬幣、課件等。

教學過程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產生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擺渡為生的船夫,想請我代他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幫這位船夫解決一下呢?

(愿意)

課件出示情境圖和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組活動,動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構數學模型。

1、活動一:

討論:船夫將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式探究。小組匯報時,展示表格或示意圖,全班交流。

2、活動二:

一個紙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呢?100次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匯報結果。

師:同學們,如果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并用硬幣操作驗證自己的結論。

3、活動三:

討論: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與結果的奇偶性。

課件出示填有偶數的圖形,奇數的正方形。

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結果,再舉例驗證)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板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加法中加數與和的奇偶性特點。培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再實踐驗證的數學習慣,發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學習課堂,讓學生經歷數學模型建構的全過程。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__:11387+131:

268+1024: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

……(學生小組合作)

完成后,匯報反饋。

3、數學游戲。

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歸你。

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玩游戲。)

這樣玩下去,能獲得獎品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數學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2、如果將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板書設計:

數的奇偶性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1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一道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它集題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樣性、應用的廣泛性于一體,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好題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的結果。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宜補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了一些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學生在興趣小組、奧數等的學習中已經學過“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等學習品質和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數腳有一百只,幾只雞來幾只兔?

師:這就是我國民間的三大趣題之一,最早記載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課件出示古書動畫打開書出現原題),原題是這樣的,請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情境圖)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歷的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道題的意思?(雞兔同籠,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共有94條腿,問雞、兔各有幾只?)

師:這道古代趣題你能解決嗎?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簡單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個有幾只?

1、明確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讀題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這道題里還有隱藏的數學信息嗎?

同學們先來猜一猜雞、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兩個同學猜測)

到底是幾只雞幾只兔呢?

2、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把你們的方法寫在紙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師提供的表格。

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后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腿多了,減少誰的只數,增加誰的只數?

師:你們是怎么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在旅游費用的租車、租船中,我們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這題的類型跟那差不多,我們想,也可以用這種嘗試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師:這種列表法有什么特點?

生:雞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減少。

師:誰能給這種列表法取個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師:還有哪些小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1只雞,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雞,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師:腿的總條數多了或少了你們組是怎么調整的,也就是你們的調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們減少兔子的只數,腿少了我們增加兔子的只數。

師:我們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跳躍列表法。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生:取中列表法

師(展示臺展示三張表格)同學們三張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雞、兔的只數,哪種方法最捷徑。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間數減少了“試”的過程能更簡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認為應該三種列表法結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減少一半的猜測數字,再用跳躍列表法加快猜測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時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數字大時使用,數字小時,還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小組4:(展示臺展示)我們組認為還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簡便、快捷,先假設雞的只數為ⅹ,兔子的只數就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數是7.師:你們小組的同學很聰明,但這種方法我們暫不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和老師一起向他們請教,好嗎?

師:還有哪些組沒有匯報?

小組5:我們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雞、兔的只數(展示):假設全部是雞

(54-20×2)÷(4-2)求出兔7只,雞13只。

師:這種方法,我們也留在課后私下交流。

師: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其實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很了不起!

四、方法應用,鞏固新知

過渡語:、“雞兔同籠”問題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龜鶴問題”,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1、師:除了“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類似以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

問題。(出示)學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有單打和雙打。12張乒乓球臺上共有34人同時在打球。問: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的臺子各有幾張?

問:這題是否屬于“雞兔同籠”問題

2、師:我們班同學很聰明,會解“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那聰明的你,是否會出一道“雞兔同籠”類型的題,考考其他組的同學呢?

3、(出示)一百個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師: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這一趣題。

四、小結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即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又解決了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經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2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正方形等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的探索過程,會畫簡單的幾何圖形的對稱軸,并借此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審美情操,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折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課件,白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各一張,梯形和三角形。

學生:白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各一張。

教學對象的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折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特征。學生在前面已經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一個圖形對折,折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并且認識了對稱軸。所以針對這一具體內容,課的一開始就通過撕紙玩軸對稱圖形,學生對這一內容非常感興趣。

教學過程:

一、“玩”對稱,談話激趣

談話:如果給你一張紙,你打算怎么玩這張紙?……你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玩這張紙?看好了,先對折,對折后有一條折痕(板書:折痕),然后從折痕處撕開。怎么樣,想試一試嗎?(把教師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究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1、仔細觀察你的作品,它是一個什么圖形?(我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線,有一條折痕,兩邊完全一樣,完全重合)板書:軸對稱圖形

提問:為什么你覺得你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呢?(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2、談話:軸對稱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而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提問: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那說明對稱軸是一條什么?(直線)直線有什么特征?(無限延長)那么對稱軸怎么畫呢?

談話:畫對稱軸的時候我們一般用點劃線來表示。(板書:點劃線)也就是先畫一點再畫一橫,由于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并且是無限延長的,所以我們要把這條點劃線分別向上向下延長。

3、你能像老師這樣在你的作品上畫出對稱軸嗎?畫好了嗎?畫好后同座位之間相互看看。

4、沒想到吧,就這么一張白紙,簡單的一折,一撕,居然創造出了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其實軸對稱圖形離我們并不遙遠。

5、教學找長方形的對稱軸

1)這是一張長方形的紙,如果讓你找出這個長方形紙的所有對稱軸,你準備怎么辦?(對折)你贊同嗎?那我們就動手折一折并畫出它的對稱軸吧。

2)指名到講臺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畫法。

3)通過對折,我們發現了長方形只有幾條對稱軸?(兩條)

4)剛才我們用折紙的方法找到了長方形紙的兩條對稱軸,(出示黑板上畫好的一個長方形),這兒也有一個長方形,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還能對折嗎?如果要你畫出它的對稱軸,你有還方法嗎?小組內討論討論。指名說一說。

(先量出長方形對邊的中點再連線)提問:你是怎么找到對邊中點的?(量一量)談話:我告訴你這個長方形的長是30厘米,怎么找這條邊的中點?15厘米處。這條邊的中點跟上面的一樣。然后把兩個中點用點劃線連起來。

提問:對稱軸找完了嗎?請你繼續用這種方法找完長方形其他的對稱軸。

5)讓學生在書上畫一畫。畫好后提醒學生:畫好的同學把老師剛剛畫的這條對稱軸也畫上去。

提問:你一共畫了幾條對稱軸?

由此可見,不管是長方形紙還是長方形的圖,它都只有兩條對稱軸。

6、教學正方形的對稱軸

1)研究了長方形,你覺得我們下面要研究什么圖形了?(教師拿出正方形的紙)拿出正方形紙,請你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找到正方形所有的對稱軸并畫出各條對稱軸。

2)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能畫出幾條對稱軸?(四條)哪四條?斜的這條你是怎么找到的?你們和他找的一樣嗎?原來老師和你們找的也是一樣的,演示課件,是這四條嗎?

3)現在我們知道了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和長方形相比怎么樣啦?(比長方形多)多幾條?哪兩條?(斜的兩條)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完成想想做做1

1、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對稱軸,知道了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出示書本62頁想想做做第一題中的所有圖形。這兒有很多我們學過的圖形,看看哪些同學能一眼就找到其中的軸對稱圖形,你覺得它是軸對稱圖形的用鉛筆在上面輕輕地打上一個勾。學生獨立判斷。

2、你判斷好了嗎?你覺得怎么去檢驗你的判斷是對的還是錯的?(折一折)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這些圖形折一折,如果是軸對稱圖形的,請你在書上畫出它的對稱軸。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集體反饋交流。

談話: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現在機會只有六個,每個同學可以選擇你最有把握的一個,說一說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的,有幾條?

4、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都能準確的判斷這6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吉老師覺得心里有話要說,不知道同學們心里有沒有話要說。我特別想說的是,就以梯形為例吧,1號圖是一個什么梯形?(等腰梯形)雖然這個等腰梯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但是……不是每個梯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比如6號梯形還有我手里的這個梯形,他們都不是軸對稱圖形。看來一般的梯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只有等腰梯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好了,我的話說完了,剩下的圖形你們來說吧。

完成想想做做2

1、我給大家又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形。下面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嗎?是軸對稱圖形的在下面畫“√”。獨立完成,指名回答,你來說一說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出示第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呢?四人一組討論。指名回答,那你能把它畫出來嗎?和老師畫的一樣嗎?其他的兩個圖你能找到他們的對稱軸嗎?

3、學生獨立完成第二、第三個圖形。集體交流。

4、第二個圖你找到了幾條對稱軸?第三個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前3個圖形,先仔細觀察題中的三個圖分別是什么圖形?如果學生說第一個圖形是三角形,要追問是什么樣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叫正三邊形)如果學生說第三個圖形是五邊形,談話:這個圖形不是普通的五邊形,它的5條邊相等,它是正五邊形

2、這3個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呢?你能在書上畫一畫嗎?學生在書上畫一畫。

3、反饋:正三邊形有幾條對稱軸呢?有沒有不同意見的?是這樣嗎?那正四邊形呢?對嗎?正五邊形呢?

4、教師手指著黑板,正三邊形有3條對稱軸,正四邊形有4條對稱軸,正五邊形有五條對稱軸。你發現了什么?(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

5、根據這個結論,你能知道第四個圖形正六邊形有幾條對稱軸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六條。正八邊形呢?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其實,大自然對于軸對稱的創造遠遠不止這些。仰望藍天,俯瞰大地,擁有生命的地方何處沒有軸對稱的足跡。看那花叢中飛舞的蝴蝶和蜻蜓,那翱翔天際的大雁和白鴿。就讓我們在幽雅的音樂聲中做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完成書本63頁想想做做第5題。

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前已經學習過了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可能已經遺忘。所以課的一開始,設計了教學復習,可以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特別是教師畫對稱軸的畫法為學生畫對稱軸做了示范。這節課重點研究對稱軸的畫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新授的內容中,首先讓學生通過折紙發現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研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進行思考。教師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了預測,以便在不同情況下實現難點的突破。教師的示范作圖和必要的講解使學生對對稱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試一試中,先放手讓學生嘗試折紙和作圖。這樣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評議時關注后進生的認知狀況,啟發他們通過操作提高認知水平。

在練習的這個環節中,練習的操作程序清楚,而且題目講解到位。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很多學具準備的不夠充分,比如為學生準備的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太小,以致于在教學反饋時,坐在下面的學生根本看不到上面學生展示的作品,其實教師這時可以使用事物投影來展示學生的作品。并且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沉悶,沒有平時的課堂氛圍好,經教研員分析是教師對學生的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太少,導致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在上完課之后,我努力嘗試了積極評價學生的回答,果然有不同反響。看來年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平時多上一些教研課,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1024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口信网(kousing.com) - 行业资讯_行业展会_行业培训_行业资料 | 不锈钢监控杆_监控立杆厂家-廊坊耀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销卡 防封电销卡 不封号电销卡 电话销售卡 白名单电销卡 电销系统 外呼系统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媒介云-全网整合营销_成都新闻媒体发稿_软文发布平台 | 上海瑶恒实业有限公司|消防泵泵|离心泵|官网 | 算命免费_生辰八字_免费在线算命 - 卜算子算命网 | 光照全温振荡器(智能型)-恒隆仪器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南京种植牙医院【官方挂号】_南京治疗种植牙医院那个好_南京看种植牙哪里好_南京茀莱堡口腔医院 尼龙PA610树脂,尼龙PA612树脂,尼龙PA1010树脂,透明尼龙-谷骐科技【官网】 | 科威信洗净科技,碳氢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真空碳氢清洗机 | 微动开关厂家-东莞市德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黄页88网】-B2B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免费发布信息网 |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高铝矾土熟料_细粉_骨料_消失模_铸造用铝矾土_铝酸钙粉—嵩峰厂家 | 高低温试验箱-模拟高低温试验箱订制-北京普桑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低粘度纤维素|混凝土灌浆料|有机硅憎水粉|聚羧酸减水剂-南京斯泰宝 | 搪玻璃冷凝器_厂家-越宏化工设备| 光伏支架成型设备-光伏钢边框设备-光伏设备厂家 | 作文导航网_作文之家_满分作文_优秀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素材_最新作文分享发布平台 | 高光谱相机-近红外高光谱相机厂家-高光谱成像仪-SINESPEC 赛斯拜克 | 浴室柜-浴室镜厂家-YINAISI · 意大利设计师品牌 | 咿耐斯 |-浙江台州市丰源卫浴有限公司 | 玻璃钢型材_拉挤模具_玻璃钢拉挤设备——滑县康百思 | 蒸压釜_蒸养釜_蒸压釜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礼通 (www.yilitong.com)-企业礼品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平台 | 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蜘蛛车-曲臂式伸缩臂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脚手架-【普雷斯特公司厂家】 | 合景一建-无尘车间设计施工_食品医药洁净车间工程装修总承包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东莞动力锂电池保护板_BMS智能软件保护板_锂电池主动均衡保护板-东莞市倡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温湿度记录纸_圆盘_横河记录纸|霍尼韦尔记录仪-广州汤米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工作心得_读书心得_学习心得_找心得体会范文就上学道文库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温州富欧金属封头-不锈钢封头厂家 | 机床导轨_导轨板_滚轮导轨-上海旻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外贮压-柜式-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灭火系统-药剂-价格-厂家-IG541-混合气体-贮压-非贮压-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设备-探火管灭火厂家-东莞汇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涂层测厚仪_漆膜仪_光学透过率仪_十大创新厂家-果欧电子科技公司 | 京港视通报道-质量走进大江南北-京港视通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_生活污水处理设备_全自动加药装置厂家-明基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