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讀音、字形,重點理解并積累“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詞語。

2、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通過質疑、解答,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3、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根據“說寫雙通道”的練習,開展說話訓練。背誦課文第7節。

4、理解作者對天窗的喜愛之情,感受想象的樂趣。

教學重點:

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準備:

老師

課件

學生

1、讀課文,自學下列詞語:“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

2、依據“閱讀新體驗”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認識作家——茅盾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演示:天窗

(1)啟發學生思考:“天窗”的特別之處

(2)出示:于是鄉下人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齊聲讀

2、在許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這樣的窗戶隨處可見。給在那里的活潑好想孩子帶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對它留下深刻印象,寫下了文章《天窗》。板書課題

說明

通過圖片引入加深學生對天窗的感性認識,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題,為感知環節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整體感知,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天窗為什么要開在屋頂上呢?這樣一扇簡陋的天窗對孩子們意味著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寫下這篇文章呢?

(一)自讀課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樣的?

天窗在什么情況下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1、交流問題一,出示課文1-3節

(1)師引讀:鄉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讀:鄉下人為了采光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板書:一個小方洞

2、交流問題二,學習詞語“慰藉”

出示句子: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讀音、字形(與“籍”區分),“慰藉”的意思

課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書:慰藉

(2)理解:“這時候”是什么時候?

(3)讀句子

(二)從課文的這兩個方面,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明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后的一個練習要求,此環節幫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即“天窗的樣子”“天窗是孩子們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時的慰藉”。這樣的指導才有層次,學生的概括才會有條理,使老師的指導體現過程。

三、結合朗讀,學習感受

(一)文中兩次提到“天窗是孩子們惟一的慰藉”,請你默讀第四節,用因為……所以……說說夏天陣雨時,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讀一讀

討論:這句話是怎么寫的?寫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寫出了關閉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嚴嚴實實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沮喪、孤寂、無奈)

朗讀指導,體會當時的情景。

小結:屋子四周嚴嚴實實的,活潑好動的孩子只有通過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2、學習第五小節

這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慰藉?(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過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

體會“卜落卜落” (聲音輕巧) 閃電“帶子似的、一瞥”(動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點是可愛的,會跳躍,閃電像頑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讀

(2)出示句子:你想象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這些風雨雷電的威力比他們真實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猛烈的風雨雷電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風聲、雨聲和雷聲。出示課件

理解:掃蕩

(3)指導讀第五節(指名讀——師范讀——男女同學對讀)

小結: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極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從看到下雨想象到風聲、雷電之聲。通過想象忘卻了內心的郁悶與無奈,得到了樂趣,得到安慰。

板書:看到 想象到

(二)而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對于那些被家長逼著上床去休息的孩子們來說,透過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學習第六、七小節

晚上,透過天窗我們總覺得離夜空好近,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會帶給我們什么呢?讓我們讀讀作者當時的感受。

指名讀課文的第六、七節

作者透過天窗,看到的是一顆星,想象到的是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無數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條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鶯、貓頭鷹。

學習句中寫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他們將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縱即逝的黑影組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夜的世界。讀讀課文,試著把下面這段話說具體。

滿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還像 。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馬, 的巨人 ,

的 。

齊讀:這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夜景啊!

引讀,讀出氣勢:偶爾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孩子們就想象到

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之——

2、小結:這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天窗獲得的。孩子們從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帶來的無窮的,也是的樂趣。

3、指導學生背誦第7節

說明

第5、7節的教學設計運用媒體促讀,句式訓練,想象說話等多種手段突破教學難點——體會學習比喻、排比修辭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老師以讀代講,學生有感而發,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引導質疑,認識作者

(一)學習第八節,體會“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嘆——指導讀句,注意三個感嘆號!(指名讀,男女生讀)

2、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神奇”體現在哪兒?

板書:神奇

(二)引讀第九節,質疑

1、引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當——感謝的。因為——

2、學生質疑: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實在?(出示最后一句話。)

3、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

4、學生自讀第4——7節討論,交流

①出示句子: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②解疑:“有”和“實”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又可以自由聯想,自由組合,所以會更真切、廣闊、復雜、實在。

理解:真切

5.總結:第八節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三)認識作家茅盾,出示資料

說明

對第9節的理解,是全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反而會使學習水到渠成。在討論釋疑時,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回顧來再次體味作者寫文的真意所在——要學著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學完課文后,再來介紹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學生對作者的敬仰才會更真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徹。

五、學習方法,布置作業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結:通過仔細的觀察從聲音、數量、形狀、顏色等多方面展開的合理想象。

2、“說寫雙通道”練習指導。(根據以上“小結”引導思路。)

3、作業:乘汽車或火車時,仔細看看窗外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它寫具體。

說明

本文的修辭是一大特點,特別是有關想象的描寫。但學生會將多角度的合理想象與胡思亂想混為一談,結尾時有章法的提煉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2

《齊天大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習并掌握生字詞。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齊天大圣大戰天兵天將的故事,體會齊天大圣的神通廣大。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自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品讀,體會人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激發學生閱讀《西游記》的興趣。

重點:

了解齊天大圣與眾仙作戰的經過。

難點:

體會作者對人物形象生動、具體、富有個性的描寫。

教具:

錄音 幻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幻燈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1. 教師問: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大家都喜歡的客人。(孫悟空)

2. 引導學生反饋搜集到的資料,介紹孫悟空。

3. 教師小結。

4. 展示資料,介紹吳承恩和《西游記》。

5.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就到花果山去看看這個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瀆,學習生字。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瀆課文。

(1)畫出生字新詞,認一認,讀一讀,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思考:孫悟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檢查生字,積累詞語。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齊讀后指名讀。

3.出示詞語卡片,集體讀一讀,讀中積累詞語。

不慌不忙 垂頭喪氣 神通廣大 風煙滾滾 氣勢洶洶

疾似流星 不分勝負 眼明手快 大驚失色 三頭六臂

三、 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 指名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孫悟空嫌官職小,返回花果山。玉皇大地派天兵天將下界擒拿孫悟空。

經過:孫悟空戰敗巨靈神和哪吒三太子。

結果:玉皇大帝只得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

2.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3.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 小組討論后,指名反饋。

四、引導合作,再讀課文。

教師出示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讀文。

1.畫出你覺得作者描寫精彩的部分,把你的閱讀感受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2.思考:孫悟空是怎樣打敗哪吒三太子的。

3.討論:吳承恩的筆下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孫悟空象?

第二課時

一、鞏固舊知,導入新課。

1. 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四字詞語卡片,學生在讀中積累。

2. 聽寫詞語

掄起 盔甲 幼小 抵擋 渾身

疾似流星 不分勝負 眼明手快 大驚失色 三頭六臂

3. 通過上節課的自瀆和小組讀,孫悟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幻燈出示:(正義 神通廣大 勇敢 機智)

二、品析語句,體會人物形象。

1. 教師: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但是篇幅太長,請同學們根據孫悟空作戰對象的不同把這一部分再分成兩部分。

2. 指名反饋。

第一部分:第2~6段 第二部分:第7~9段

3. 要求學生自瀆這兩部分,分別說說孫悟空和巨靈神、哪吒三太子的作戰經過。

4. 指名說說,進行復述課文內容的訓練。

5. 重點讓學生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打敗哪吒三太子的。

再讀這兩部分,畫出描寫孫悟空語言和動作的語句。

6.集體反饋。(關鍵詞:聽了,說 答道 大怒 笑道 喝道)

7.學生自由讀這些語句,小組交流對這些語句的體會。

三、總結拓展,激發學生閱讀《西游記》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閱讀《西游記》。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3

教材剖析:《歸航》是一篇短篇小說。講述了一些漁民最黑時歸航時與兇惡的大海堅強,斗爭,終究安全歸來的故事,頌揚了漁民不畏艱險,敢于克服難題的精神

目的:1.有情感的誦讀課文

2.大膽戰役,執著前行和精神。

3.培育門生誦讀本領。

重難點:領會漁民不怕艱險的精神。

教具:多媒體

教程:

1、導入新課

1.行使課文前的導語,揭露課文。

2.總體感知課文內容,請門生自由讀課文。

3.說說課文首要講了甚么。

4.在課文中進行講明。

2.誦讀出色段落,領會課文內在。

一.門生選自己喜好玩的段落,自由的誦讀。

2.門生邊聽邊想象其時的情形。

3.商討:是什么使漁民們克服了難題,順遂歸航。

4.累積內化。

一.有情感的誦讀課文。

二.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日志里。

4.累積好詞好句。

5.誦讀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4

《父愛之舟》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是,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后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匯報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舍不得吃,后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籌錢,為了節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范送考;無錫師范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匯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布置作業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匯報

“心疼極了”體現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師:我們只體會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那么,這段文字里有沒有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呢?

生總結、匯報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匯報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愿望。“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總結,匯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

讀“無錫師范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

哪件小事體現了父愛?

生總結,匯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見解?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5

《圍魏救趙》

教學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復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并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教法學法:導學互動

教學準備:

1、搜集相關視頻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中國的歷史故事嗎?讓我們乘坐歷史的列車,穿越時光的隧道,飛回歷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這幾個歷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 頗)

破釜沉舟——(項 羽)毛遂自薦——(毛 遂)

紙上談兵——(趙 括)臥薪嘗膽——(勾 踐)

背水一戰——(韓 信)田忌賽馬——(孫 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現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么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匯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么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唇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斗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后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后語段。

過渡:起初魏軍是多么強大的一支軍隊,可現在怎么就成了這樣的狀況呢?首先讓我們來觀看一段視頻。接下來合作學習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么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勢并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 “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并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3、“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與哪些事實相符?孫臏采取了哪些行動逼迫龐涓回師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羅地網?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么呢?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

隔開了什么?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

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么季節?詩人怎么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鐘情于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了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后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與南京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讀于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后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么感悟?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第二課時《秋思》《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

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么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并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么意思?“此聲”是指什么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么豪邁多么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后,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里,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么?“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么聲音?故園有什么?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于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后者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師生共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后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長相思

身在征途蕭蕭風雪難入夢

心在故園羈旅懷鄉情意濃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案篇8

《賀龍釣魚》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從作者的字里行間細細品味賀龍的風趣、幽默和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故事的梗概。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的梗概。

2、抓住文中描寫賀龍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賀龍在艱苦歲月里的樂觀、幽默及對戰友的深情厚誼,激發對革命前輩的熱愛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關于紅軍長征的資料導入新課。)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那段艱苦的歲月,走進賀龍,繼續來學習賀龍釣魚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簡要提示”,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

3、出示導綱的知識性問題,讓生自主學習,師巡視指導。

二、合作互動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1、在1、2自然段方面,引導學生抓住“幾乎完全斷絕”、“虛弱”、“傷病員一天天在增多”這三個詞來體會長征的艱苦卓絕。

2、讓學生根據紅軍過草地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想象。

3、在賀龍處理牦牛肉這件事上,重在讓學生體會賀龍“先人后己”的品質。

4、分角色朗讀賀龍與警衛員的對話,指導學生應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

出示導綱中的“探究性問題”,自主研讀課文。

1、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2、學生代表匯報,其他同學補充。

3、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相機引導學生談體會。

預設一:從“賀龍轉到馬身后,隨手拔下幾根馬尾,非常熟練地把它接起來,又從衣袋里取出一根別針,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個彎彎的釣鉤。他將馬尾和鉤子一栓,捆在一根樹枝上,就成了一根釣魚竿。”這些句子及其中的一系列動詞中,體會到賀龍制作魚竿的熟練和魚竿的簡陋。

預設二:它幾乎是“竿無虛發”,不一會兒便釣了滿滿的一串。 體會到賀龍釣魚的專注及釣魚技術的高超熟練。

預設三:讓學生根據課文插圖想象賀龍注視著水面會想些什么?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師精講:

1、文中的回憶部分有什么作用?

2、課文最后一段的表演讀 指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景加上適當的動作,進一步感受賀龍的樂觀、幽默。

3、反復朗讀句子“這簡陋的魚竿,它凝聚著賀龍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對戰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誼。”,聯系上下文,談自己的體會和理解,感悟它所蘊含的深意。

三、導學歸納

教師指著板書,引導學生歸納課文內容。

四、反饋訓練

1、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梗概。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認為賀龍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拓展延伸

吟誦毛主席的詩歌《長征》,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六、布置作業

551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苏商学院官网 - 江苏地区唯一一家企业家自办的前瞻型、实操型商学院 | 超声波清洗机_细胞破碎仪_实验室超声仪器_恒温水浴-广东洁盟深那仪器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黑田精工电磁阀-CAMMOZI气缸-ROSS电磁-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挖掘机挖斗和铲斗生产厂家选择徐州崛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美的商用净水器_美的直饮机_一级代理经销商_Midea租赁价格-厂家反渗透滤芯-直饮水批发品牌售后 | 活性炭-果壳木质煤质柱状粉状蜂窝活性炭厂家价格多少钱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系统检测箱-电梯**检测仪器箱-北京宇成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KBX-220倾斜开关|KBW-220P/L跑偏开关|拉绳开关|DHJY-I隔爆打滑开关|溜槽堵塞开关|欠速开关|声光报警器-山东卓信有限公司 | 动物麻醉机-数显脑立体定位仪-北京易则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东风体检车厂家_公共卫生体检车_医院体检车_移动体检车-锦沅科贸 | 定制异形重型钢格栅板/钢格板_定做踏步板/排水沟盖板_钢格栅板批发厂家-河北圣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钢结构-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工程[江苏海逵钢构厂]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沈阳网站建设_沈阳网站制作_沈阳网页设计-做网站就找示剑新零售 沈阳缠绕膜价格_沈阳拉伸膜厂家_沈阳缠绕膜厂家直销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硝酸钠,硝酸钠厂家-淄博「文海工贸」 | 生产自动包装秤_颗粒包装秤_肥料包装秤等包装机械-郑州鑫晟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水稻烘干机,小麦烘干机,大豆烘干机,玉米烘干机,粮食烘干机_巩义市锦华粮食烘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水环真空泵厂家,2bv真空泵,2be真空泵-淄博真空设备厂 |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 上海橡胶接头_弹簧减震器_金属软接头厂家-上海淞江集团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智能气瓶柜(大型气瓶储存柜)百科 | 法兰螺母 - 不锈钢螺母制造厂家 - 万千紧固件--螺母街 | 户外健身路径_小区健身器材_室外健身器材厂家_价格-浩然体育 | 网架支座@球铰支座@钢结构支座@成品支座厂家@万向滑动支座_桥兴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并离网逆变器_高频UPS电源定制_户用储能光伏逆变器厂家-深圳市索克新能源 | 辽宁资质代办_辽宁建筑资质办理_辽宁建筑资质延期升级_辽宁中杭资质代办 | 智慧旅游_智慧景区_微景通-智慧旅游景区解决方案提供商 | 动环监控_机房环境监控_DCIM_机房漏水检测-斯特纽 | 考勤系统_人事考勤管理系统_本地部署BS考勤系统_考勤软件_天时考勤管理专家 |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逆变器,控制器-河北沐天太阳能科技首页 | 兰州牛肉面加盟,兰州牛肉拉面加盟-京穆兰牛肉面| 隔离变压器-伺服变压器--输入输出电抗器-深圳市德而沃电气有限公司 | 钢制拖链生产厂家-全封闭钢制拖链-能源钢铝拖链-工程塑料拖链-河北汉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调查出轨取证公司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探真调查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