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歷史教案 >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

時間: 沐欽 歷史教案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怎么寫?歷史延長。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拓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1)

一.教學任務分析:

托爾斯坦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從這一目的出發,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影視資料片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誘導學生思考討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二.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第十六課《難忘九一八》,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學難點是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以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影響。

三,學習對象特征分析:

初二學生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學習能力情感價值有了一定提高,對新事物感興趣、對社會熱點較關注。根據以上特點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以下目標。

四,學習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九一八事變經過、結果

2、東北人民抗日斗爭

3、西安事變背景、經過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提問

探究

一、在中華民族的生死關頭,中共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答案: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用課件展示楊虎城和張學良照片及言論,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二的問題。最后再用課件展示答案。 探究二:國民黨內部愛國人士張學良、楊虎城為何要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

A:根本原因:日軍進一步侵犯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中日民族矛盾激化。這就使得具有愛國傳統的炎黃子孫同仇敵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張對張學良、楊虎城起了感召作用。 B:直接原因:蔣

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據此可推知這次歷史事變是:[C]

A、九一八事變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D、盧溝橋事變

(2)2005年4月29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中央________會晤。連戰大陸之行打破了國共兩黨60年的隔絕,寫下了國共兩黨歷史上的新篇章。據此回答:在中國歷史上,國共兩黨進行過兩次合作,請說出這兩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分別是什么?對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或取得了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感想是:和則兩利,團結就是力量;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法寶。

3、探究作業:

要求學生課后完整觀看電影《西安事變》,然后撰寫觀后感。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2)

1、課程標準:

①簡述九一八事變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②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2、地位和作用:

本課為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主題下的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個事件: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西安事變后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本課下啟第15課《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七七事變后,中華民族全國性的抗戰爆發,以國共兩黨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學生學情分析]:

1、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歷史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講述、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初二學生已能夠明辨是非善惡,本課的教學安排能發揮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和愛國熱情。

3、我校學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資料、處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4、課堂上初中生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疲憊,教師要注意及時調動學生積極性,調整學生的精神狀態。

[設計的指導思想]:

1、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學生探究和體驗歷史的過程,是學生概括、描述和感悟歷史的過程。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內容,提高

獨立獲取、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豐富和健全人生觀、價值觀。

2、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時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積極思考,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其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對九一八事變或西安事變經過的講述,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

2、通過探討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3、通過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2、通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方針的學習,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

[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

[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歷史意義

[課程資源]:課本,地圖冊,《松花江上》歌曲、楊靖宇、張學良、楊虎城圖片等網絡資源,學生查找楊靖宇的相關資料,《西安事變》影視片段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教師常規教學、學生講述、討論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圖片和兩則消息:①近年來,每當9月18日事變爆發之時,沈陽都要鳴響警報,以提醒市民國恥不能忘。②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張一波等人說:“國家應通過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種制度,至少也應該號召人民不要忘記國恥,牢記這一天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睅熖釂枺簽槭裁次覀円斡洝熬乓话恕?(激發學生強烈求知的欲望)導入新課。

二、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九一八事變

1、指導學生閱讀70頁課文前三段,由一位學生講述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結合課后“練一練”填表題,填寫九一八事變的時間、地點、簡單經過和結果,并在書上做出標注。

2、投影《“九一八事變”形勢圖》,引導學生分析70頁動腦筋:“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指導學生初步掌握透過歷史現象分析實質的方法)

3、投影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

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是什么態度?為什么?導致了什么后果?(探討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

4、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體會東北人民在東北淪亡后的悲痛之情,激發學生對對日寇野蠻侵略中國的憤恨,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5、師講述:東北淪亡了,但是中國人民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斗爭。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各種抗日武裝風起云涌,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指導學生閱讀71頁第

2、3段小字,請一位學生講述楊靖宇將軍的故事。(為學生展示才華搭建舞臺,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楊靖宇-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因為課文對這位英雄的事跡介紹很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歷史責任感,)

(二)西安事變

1、(過渡)日軍侵占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中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頭。師提問: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張和要求?蔣介石是什么態度?國民黨中的愛國將領又是什么態度?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了解西安事變爆發的背景。

2、學生朗讀72頁關于西安事變爆發的一段文字并做好標注,明確西安事變發動的時間、人物和簡單經過。播放《西安事變》影視片段: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捉。(再現歷史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也使學生精神能重新集中)

3、看完影視片段后,師提問:蔣介石捉起來后該怎么辦?引導學生討論73頁“活動與探究”:為什么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理解這個問題,師補充

介紹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突出中共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4、師問: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中國時局產生了什么影響?指導學生閱讀課文72頁最后一段,引導學生對比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前后國共兩黨的關系及時局發生了怎樣的轉變,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偉大歷史意義。

三、鞏固小結

1、師生共同小結: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國共兩黨由內戰走向和平,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

2、投影張學良逝世后,____給張學良親屬的唁電:“驚悉張學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張學良先生千古!”引導學生評價張學良、楊虎城。(培養學生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3、指導學生完成填充圖冊第14課練習。

[課后反思]:

1、本課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常規教學課。

2、本課教學效果良好,很好的完成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

3、利用播放歌曲和影片,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4、教師的講解進程中提出探究式的問題,由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比較符合本課教學實際。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3)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重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地點:北平

內容: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

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慶齡為副主席;

決定把北平改名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同時確定五星紅旗為新中國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確立公元紀年法。

大會還決定在_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但沒有確立國徽。

作用:為新中國成立作了重要準備。

2、開國大典:開國大典的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1949-10-1日下午2時,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開國大典:

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

②毛澤東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合法政府。

3、(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需背誦

①國內意義: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結束了千百年來有少數剝削者壟斷政權的歷史,人民大眾成為國家主人。它是中國歷史的新紀元。_新紀元的新是指社會性質產生了變化。

②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還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大大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直接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4、x藏和平解放:(1)時間:1951年昌都戰役

(2)歷史意義: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政權鞏固的三大運動

5、(重點)__:時間:1950—1953

(1)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__戰爭的原因: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

(具體事件:①美國侵略朝鮮,轟炸中國邊境城市,侵犯了中國主權,嚴重威脅著中國安全;②美國派太平洋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公然干涉中國內政。③朝鮮_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朝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2)總司令:彭德懷目的:保家衛國

(3)結果:1953年7月,美國_在《朝鮮停戰協定》停戰協定上簽字

(4)性質:__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5)戰斗英雄黃繼光(上甘嶺戰役中犧牲)、邱少云。(學習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志愿軍——“最可愛的人”

(6)__勝利的原因:①這是一場正義之戰;②得到全國人民大力支持;

③中朝軍民的英勇奮戰;④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

(7)__的歷史意義:①粉碎美國侵略野心;②鞏固了中朝邊境;③提高了我國國家威望。

6、__運動:時間:1950-1951年

經過近一年的斗爭,_勢力基本被肅清,新生的革命政權得到鞏固。

7、(重點)土地改革:時間:1950年6月——1953年

(1)原因:①舊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根本)

②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2)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主要在新解放區實行。

(3)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意義:需背誦

①廢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產力,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

②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和人民政權的鞏固奠定了基礎,也為工業化的順利進行開辟了道路。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物質基礎:一五計劃的完成

法律保證: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標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1、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

背景:新中國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基本恢復的基礎上。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偮肪€規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造)

2、(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進行重工業建設,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發展重點及是重工業主要分布的地區是東北地區)

(2)成就:在蘇聯的協助下,到1957年底,各項經濟指標超額完成。

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毛澤東詩詞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中的“一橋”(長江第一橋)是指:武漢長江大橋)

(3)意義和影響: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

問:我國為何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答:因為建國初期我國還是農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農業發達解決了人民吃穿問題,而重工業發展水平是衡量國家是否強大的標志。

要優先發展是迫于當時國家安全仍遭威脅,參照蘇聯發展的成功經驗所制定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政策。

3、(重點)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1954年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內容:憲法確定了社會主義原則、人民_專政原則、_集中制原則、各民族平等原則等。

意義:憲法為發展社會主義_和法制奠定了基礎。

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問: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答:因為在憲法中確定了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人民_專政原則等內容,真正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利益,所以說它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4、(重點)三大改造:1953--1956

(1)三大改造的內容: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三大改造的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3)農業、手工業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產合作社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營;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它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時間——1956年底。

②意義——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評價:三大改造總體是成功的,但局部出現要求過急、工作過粗等缺點。

問:中國近現代,社會性質發生過哪三次變化?簡要說明每次變化的主要原因。?答:①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由于外國侵略,清政府_無能,中國戰敗)

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_主義社會;(中國人民進行100多年艱苦斗爭,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_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③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中國由新_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

5、探索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是:1956年,

內容: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6、(重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間:1958年

(1)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執行中突出了“快”)

(2)表現(犯的錯誤):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標志的“左傾”錯誤泛濫。

(3)犯錯原因: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4)影響: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社會生產力遭破壞。

(5)教訓:發展經濟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

(6)評價: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變經濟落后的愿望。但在探索中,對國情認識不足,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違背規律,急于求成,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嚴重困難。

(7)對國民經濟的調整:1961---1965

7、十年建設中出現的模范人物:蘭考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好戰士雷鋒、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

他們的精神品質:熱愛祖國、艱苦創業、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8、(重點)建國以來“左”的錯誤最嚴重時期:_:(1966—1976年)

導火線:1965,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矛頭:劉少奇,____等所謂的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開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先后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____,發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_的決定》(“十六條”)

(1)根本原因:“左”傾錯誤嚴重發展。

具體原因:A、毛澤東對國內形勢做出了錯誤判斷

B、被_、__集團利用

(2)黨的歷一起冤案:國家主席劉少奇遭到_致死。

_分子奪權行動:“一月風暴”上海奪權。

_期間黨和老干部的抵制和斗爭(1967-2):“二月逆流”(二月抗爭);

群眾的抵制與抗爭(1976):“四五運動”。

(3)兩個_集團的覆滅:1971年9月13日,_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九一三事件)

1976年4月5日四五運動為后來粉碎“____”奠定了群眾基礎

_結束的標志(1976-10):粉碎__集團(____:_、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

(4)在_后期,整頓、恢復各方面工作,扭轉了經濟形勢的領導人是:周恩來、____

(5)_造成的影響:

①嚴重地破壞了社會主義_和法制;②打亂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常進程;

③拉大了同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6)性質:“_”是一場由錯誤發動,被_、__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7)教訓和啟示:①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國內的主要矛盾;

②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我們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的方針;

④我們必須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經濟建設營造良好的國內環境。

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真理大討論:1978年,思想理論界開展的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針對“左”傾思想和“兩個凡是”的_展開):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討論序幕:1978年5月11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發表于光明日報。

思想運動開展的主要原因是當是中央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錯誤

為十一屆三____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大討論實質:一場重新確立實事求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思想解放運動。

2、“兩個凡是”的方針:“凡是____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____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3、(重點)十一屆三____的內容: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____。思想路線:這次會議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果斷放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組織路線:全會恢復了黨的_集中制傳統,提出了_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務。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____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十一屆三____的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也是共和國歷的一個偉大轉折從根本上沖破了左傾錯誤的_,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又一次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成為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起點。

三____內容和意義需背誦

4、撥亂反正:1979—1982

為劉少奇恢復名譽,是黨的歷的冤案得到平反。

正確評價毛澤東,標志著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評價毛澤東:結合P35,功大于過。

問: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的“左傾”錯誤和“左”的錯誤有哪些表現?這些“左

傾”錯誤又是怎樣得到全面糾正的?

答:①1958~1960年大躍進。農業浮夸風和工業全民大辦鋼鐵是其主要內容

②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_,挫傷廣大群眾生產積極性,極大地防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③“_”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_和法制,打亂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常進程,拉大了同世界發展水平的差距。

(都是通過中共十一屆三____得以全面糾正的。)

5、(重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改革背景:人民公社體制已經不適應農村的生產發展

(1)內容: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率先“包產到戶”的形式改革農村經濟。1982年,以“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展開。

(2)形式:把集體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民耕種,農民自主經營。

實質:改計劃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體制

(3)意義:①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③為鄉鎮企業提供了大量剩余勞動力。

(4)為農村致富和實現先現代化開辟的新路是:發展鄉鎮企業

問:建國以來我們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集體,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過哪幾次重大調整或變革?這些重大調整或變革各有何作用?

答:分別有: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合作化: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的建立,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村經濟向前發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為鄉鎮企業提供了大量剩余勞動力。

6、國有企業改革:

在城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

國有企業改革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

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第一階段:1985年起,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原則: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以承包為主的各種形式的責任制

第二階段:1993年,明確提出要建立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特點: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7、經濟特區的建立: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1988年建立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

目的: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資金。

方法:國家給予優惠的經濟政策。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吧钲谒俣取薄ⅰ耙灰贯绕鸬某鞘小薄?/p>

特區的“特”是經濟政策的特殊,不是政治上的獨立。

特區建立意義: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沿海開發城市:1984年,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起,建立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上海浦東新區、閩三角開放區。

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從沿海城市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點線面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對外開放的成就:

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發展;

給我國帶來了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8、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目的:為了更好的實行對外開放,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

時間:2001年12月11日卡塔爾--多哈

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9、_與法制建設一課參看當課劃線部分。

10、(重點)____:

1.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中共“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確立在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P52

3.南方談話(1992):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闡述了他的觀點。是____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解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如下: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了,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

判斷改革是否成功,是否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標準為“三個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于歸根結底是發展生產力。)

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

4.中共“十四大”(1992):確立了____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5.中共“____”(1997):首次使用“____”這個概念。確立____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正式寫入黨章。

6.中共“____”(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____”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____”與____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4)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目的:籌備建國任務 p2

時間地點: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

內容:(1)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3)決定在首都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4)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p3

3、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內)(2)  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國際)p4

4、西藏和平解放:時間: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晉美;

意義: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p4

第2課 最可愛的人

1、“最可愛的人”指中國人民志愿軍

2、__戰爭(1950—1953年)

(1)司令員:彭德懷 (2)目的:保家衛國

(3)出兵原因:①美國侵略朝鮮;②美國侵略軍嚴重威脅中國安全;③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4)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p10)

(5)性質:__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3、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學習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p9

第3課 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時間:1950年

內容:p12 結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義:p13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4課 工業化起步

1、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務:主要是集中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2、一五成就:基礎工業與新工業部門的建立;交通運輸業的成就;原有工業基地的加強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業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②1956年,  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③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④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交通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

4、第一部憲法的頒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第5課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農業、手工業采用合作化;工商業采用“公私合營”,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義: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會議內容: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意義:探索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

2、探索失誤:黨中央發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1)失誤原因:對國情分析不夠;缺乏建設經驗;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忽視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2)造成嚴重后果: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

(3)吸取教訓: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立足本國國情發展。

3、探索時期建設偉大成就:p29

先進人物: 石油工業——王進喜,兩彈元勛——稼先,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第7課 “_“的十年(1966——1976年)

1、_發動的原因及表現:p32 結束:1976年10月,粉碎_反革命集團

2、性質:一場由國家領導人錯誤發動,被_、_反革命集團利用,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3、劉少奇案是_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嚴重踐踏的典型事例。

4、_期間老一輩革命家和人民的抗爭:二月逆流和四五運動(悼念周恩來,反對____的強大_運動)

5、吸取教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堅持實事求是;要防止個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p38 意義: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____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2、十一屆三____:時間:1978年12月 內容:p39 意義:p39

3、民主與法制建設:劉少奇案平反,第四部憲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頒布。p40

第9課 改革開放

1、改革先從農村開始: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p42

2、 城市:國企改革。1985年開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

3、對外開放:從1980年設立沿海四個經濟特區(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

開放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 p43

4、開放原因:為了引進和吸收外資、僑資;引進新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

5、近現代開放的不同:本質不同:①前者嚴重地踐踏了我國的主權,后者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原則;②前者“開放”中國是被動的,后者“開放”中國是主動的;③前者發生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后者發生在社會主義時期;④前者屬于外國的侵略行為,后者則屬于中國的自主行為

結果不同:前者開放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者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p48

1、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__(____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和指導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因為第一次系統的回答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問題,指導黨制定了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具體事例:①十一屆三____,提出改革開放;②改革開放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中共十三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2、1992年____南方視察講話:內容p49 影響:p49

3、____領導地位的確立:中共十四大:確立____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形成以____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中共____:確立____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11課 民族團結

1、民族居住格局:大雜居,小聚居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意義: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p56

3、共同發展的典型——20世紀就是年代,西部大開發。 人物:孔繁森

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p60-62

1、“一國兩制”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指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里,以祖國統一為前提,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提出:____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

2、香港回歸:1984年,中英兩國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3、澳門回歸:1987年,中葡兩國政府也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4、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意義: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門成功回歸的原因: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____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開辟了正確的途徑;新中國的建立,使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內政和外交權利;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統一的歷史大趨勢。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p65 -68

1、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史實:三國時,吳國派衛溫赴夷洲,加強臺灣與內地的聯系;元朝設巡檢司,管理臺灣事務;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管轄。

2、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方針政策:a. 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b. 20世紀50  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c.  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d、1995年____提出八項主張

3、海峽兩岸的交往:①1987年臺灣_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②1992年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③1993年,?;鶗L汪道涵和海協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④兩岸人員的往來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4、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或對我國統一臺灣的看法):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5、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_勢力的分裂活動;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干涉。

6、為海峽兩岸的統一應作的努力:(我國政府)繼續推動兩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臺灣_)順應歷史潮流,徹底放棄“_”主張;(青少年)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堅決同分裂祖國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強大作貢獻。

7、臺灣回歸宣傳語: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關系一家親。

第14課 鋼鐵長城p72-75

1、海軍的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是——華東軍區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國海軍部隊有: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1971年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1974年研制出核潛艇。20世紀90年代以后,海軍不斷補充新型艦艇,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由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不斷擴大。

新舊中國海軍保衛國防能力的不同:舊中國國力較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進攻(如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新中國有堅強的國力作為后盾,海軍力量不斷壯大,有力保護祖國的海防。

2、空軍的發展: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6年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

3、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戰略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核反擊。1964年導彈試驗成功,1966年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4、人民解放軍發展壯大的原因: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我國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科研技術人員的刻苦鉆研。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76-78

1、外交政策: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提出: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倡導:1954年,中、緬、印。②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③意義: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亞非萬隆會議:  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這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的主題: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也促進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求同存異:“同”指亞非國家都有反對殖民主義和謀求發展的共同點;“異”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

周恩來的外交貢獻: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同周邊國家的聯系;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出席日內瓦會議,促成越南問題的和平解決。

第16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p80-84

1、中美關系的發展:由對抗到關系開始走向正?;?/p>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訪華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④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長期阻礙中美改善關系的核心問題:臺灣問題。

2、重返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重返聯合國意義:(1)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3、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出現各國與我國建交熱潮,外交工作出現新局面。

4、2001年,我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中國迄今規模、規格的多邊外交活動——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即apec會議)。p83

5、我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國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威望的不斷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第17-18課 科學技術成就 p90

我國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主要有:1、國防成就:①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②1966年,核導彈試驗成功。2、航天成就:①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標志我國的空間技術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②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③2003年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④2005年“神舟六號”  載人飛船發射成功。3、農業成就:1973年,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

杰出科學人物: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稼先——兩彈元勛 錢學森——導彈之父

學習杰出人物的優秀品質: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創新、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

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我國提出了“863計劃”,選擇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有: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海洋技術(1996年增加)共八個領域。

計算機網絡的影響(或如何看待上網)):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健康上網,有力于增強自己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互動關系,如查閱資料,發電子郵件,網上購物、上課、看病等。但網絡的不健康現象,如網上瀏覽不良信息,超時無節制上網,缺乏自護意識上當受騙等,給網民帶來傷害。我們應該趨利避害,增加自我保護意識,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

19課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1、基礎教育的發展:①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②到2000年,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2、“科教興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具體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②,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實施素質教育。④制訂和實施863計劃

第20課 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1、文學藝術發展方針:1956年,提出了“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體育成就:①從乒乓球隊開始,中國的運動員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的瞻目;②從射擊運動起,中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不斷奪得金牌,連連刷新世界紀錄。③1990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亞洲運動會,④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p105

3、體育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①黨和政府的關心,重視;②群眾體育活動蓬勃展開;③學校體育工作不斷加強;④體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21課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1、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等方面,通過改革開放前后的對比表述)p112-114

生活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

有何感悟: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

2、如何解決城鎮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問題:使用清潔燃料;實行“公交優先”政策;開辟新的公交線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發展道路、地鐵、輕軌等硬件設施(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的根本出路)。

3、就業、保障制度:就業制度有何變化;知道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個是最密切關注的,對社會起了怎樣的作用。

2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該法不是針對臺灣人民的,而是反對和遏制“_”勢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臺灣領導人決定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適用,同時表示在條件許可時,會推動臺灣公眾制定新“憲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間,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這一系列訪問為海峽兩岸的進一步溝通送來了縷縷春風。

請回答:⑴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歷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強對該地區的管轄。試以古代相關史實加以證明。(至少舉兩例)(4分)

⑵我國政府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2分)

⑶有人認為,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大人的事情,與青少年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3分)

⑷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請分別針對臺灣人民和“_”分子寫一句心理話。(2分)

我想對臺灣人民說:

我想對“_”分子說:

24.中共中央____、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____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_”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請你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共同心愿、祖國統一、臺灣同胞”五個術語補充完整下列這段話:(5分)

____四點意見,充分表達了包括 在內的13億 實現

反對“_” 根本利益的 。

2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順利完成飛天使命,令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到振奮。

⑴你知道兩位航天員的名字嗎?請你寫出兩位航天員的名字。(2分)

⑵請問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為什么讓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到振奮?(3分)

⑶我國航天事業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請列出我國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舉兩例)(4分)

2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對炎黃子孫來說,是一個徹夜難民、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晚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

材料二: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在2004年、2005年相繼發布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會徽、主題口號。

請回答:

⑴中國申奧成功說明了什么?(2分)

⑵請你寫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是 、會徽是“ ”、主題口號⑶作為一名中學生,為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你覺得自己應做什么?(3分)

答案

23.⑴三國時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清朝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康熙帝時,統一臺灣,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答一點2分  共4分) 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分)  ⑶不對。(1分)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和平統一的義務,我們青少年也不例外;我們中學生要積極維護祖國統一,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的  行為作堅決的斗爭。(2分)  ⑷對臺灣人民說:回來吧,祖國人民歡迎你;兩岸兄弟一家親等。對“_”分子說:分裂不得人心;“_”沒有和平;懸崖勒馬,回頭是岸等。(2分)

24. 臺灣同胞、中國人民、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共同心愿(答一點1分 共5分)

25⑴費俊龍、聶海勝。(2分)  ⑵作為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他鄉或是異域,都會為中華民族的興盛而自豪,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驕傲;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眾多海外華人的共同心聲。(3分)  ⑶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廣大科技人員努力鉆研、探索;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改善了發展科技條件。(3分)  ⑷原子彈爆炸成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袁隆平育成雜交水稻。(答一點2分 共4分)

26⑴中國申奧成功說明了中國經濟實力、國際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會徽是“中國印”(2分)、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2分)  ⑶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尤其是學好外語,以文明上進、熱情的姿態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學好一門外語,爭取到奧運會當一名志愿者。(4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2006年新年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國家主席____12月31日在北京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發表了題為“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新年賀詞。

材料一:“我們將堅持以____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p>

材料二:“我們將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擴大內地同香港、澳門的交流合作,堅定地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我們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_”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積極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  ”

(1)材料一中提到“我們將堅持以____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到這句話,你能想到我們國家有關重視____的哪一項戰略?(4分)

(2)材料一中提到“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請你回答,我們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是在中共召開的哪次重要會議之后?(4分)

(3)材料二中提到“我們將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闭埬慊卮稹耙粐鴥芍啤边@一構想是誰提出來的?提出的出發點、含義是什么?(8分)

(4)“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都分別是在什么時候實現的?(4分)

(5)材料中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對臺的方針的前提是什么(2分)

(6)目前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難度在哪里?(4分)

答案26、(1)“科教興國” (2)十一屆三____  (3)____,出發點是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含義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4)“港人治港”是在1997年7月1日,“澳人治澳”是在1999年12月20日(5)前提是和平統一祖國  (6)臺灣島內“_”分裂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

33.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中國是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中美兩國的友好合作對世界的穩定與和平,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但是回顧1949年后中美關系的歷程,我們會發現它是一段艱難和曲折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這位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是誰?尼克松

(2)從五十年代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到七十年代美國總統主動與周恩來握手,這僅僅是禮貌問題嗎?中國與美國之間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那么從拒絕到主動握手其間的原因有哪些?

美:敵對態度——美蘇爭霸——陷入泥潭

中:中蘇交惡——對外方針變化——國際地位提高

共同要求改善關系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哪一年?有何歷史意義?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意義:中美兩國結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對抗,有利于國際和平與穩定,中國外交形勢出現重大轉折。

2、材料一: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是____,二是袁隆平?!?/p>

材料二:風陽縣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

請同學們思考回答:(8分)

(1)十一屆三____確立了 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黨和政府決定在農村開始實行以 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2分)

(2)你認為:袁隆平在農業科技上的突出貢獻是什么?(2分)

(3)聯系上述材料,你認為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最關鍵有哪兩條?(4分)

答案

2、(1)____ (1分) 家庭聯產承包 (1分)

(2)1973年成功的培育出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2分)

(3)一靠政策、(2分)二靠技術。(2分)

4、建國后,西藏獲得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但現在在外國勢力扶持下的____集團長期從事分裂中國的“_”活動,請你用史實說明西藏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動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據所學知識,想一想,西藏現在已經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有哪兩位?西藏和平解放說明了什么?請你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談一談西藏的現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來。

答:(1)史實:①唐朝時,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當時稱吐蕃),加強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聯系。后來,吐蕃首領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唐蕃已經“和同為一家”了。②元朝的時候,元政府在中央設置宣政院,負責管理西藏地區的行政事務,西藏正式隸屬中國版圖。③明朝時設都指揮使司,清朝時確定了西藏地區的首領____和班禪由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與____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見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005-1951=54周年

(3)阿沛?阿旺晉美和十世班禪

(4)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歷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發生了翻來覆去的變化,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在西部大開發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為西部開發的重點,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西藏的明天會更好。

5、小光是低年級的學生,每次升旗儀式,他都為《國歌》雄偉的旋律所吸引,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你能否為小光解答以下問題嗎?

(1)《國歌》的曲作者是誰?原名是什么?

(2)這首歌是在哪次會議上決定為國歌的?

(3)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當時指什么?

(4)今天我們處在和平盛世,這句歌詞是否已經過時,談談你的感想?

答:(1)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3)指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關頭。

(4)不過時,《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們警鐘長鳴。

6、在首都_廣場上矗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當人們經過那里的時候,都要駐足觀看,在上面雕刻著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誦讀碑文,我們浮想聯翩,無數人民英雄的豐功偉績至今我們還歷歷在目,作為肩負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

(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現了近百年來中國革命的歷史,你能猜一猜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歷史事件嗎?

(4)如果今天讓你繼續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撰寫碑文,你準備增加哪些內容?

答:(1)為了表示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2)中國革命勝利的取得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由無數人民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也不能辜負他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發揚前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立志報國,做全國發展的好學生。

(3)這十件大事分別是: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

(4)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7、“總之我們應該參戰,必須參戰,參戰的利益大,不參戰的損害極大?!边@是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

請你回答:

(1)毛澤東當時認為什么必須參戰?中國最終以什么形式參戰的?

(2)參戰的利益是什么?不參戰有什么損害?

(3)參戰與否是與什么聯系到一起的?我們應該樹立起什么樣的意識?

答:(1)因為美國的侵略活動已經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形式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情司令的帶領下開赴朝鮮與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2)參戰的利益,抗擊美國侵略,可以鞏固人民政權,贏得安定的國內建設環境,可以壯大新中國的志氣,提高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

不參戰會使我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從而影響國內的經濟建設。

(3)參戰與否是和國家利益密切聯系到一起的,我們要樹立保家衛國,振興民族的自信心,要樹立高度的愛國情感和立志為祖國奮發學習,為祖國爭光的信念。

8、在中國近現代,中國政府向“鄰人”大規模派兵的共有兩次,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果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__戰爭,結果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2)原因:清政府腐敗無能,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妥協退讓,賣國求和。而新生的中國政府和勇敢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敵英勇作戰,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

(3)啟發:不同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戰爭的勝負既取決于戰爭的正義性,還取決于綜合國力的強弱以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軍隊的戰斗力,才能保家衛國,爭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國家重點扶持發展農業,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黨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農業政策與建國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發點是什么?建國后的土地改革的時間及歷史意義是什么?它與現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發點:提高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3)建國后的土地改革是變成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現在是土地公有制。

11、1949年3月23日,進京“趕考”:

(1)“趕考”是什么意思?

(2)我們把毛澤東等人的考試題按“1949—1957”和“1958—1976”年兩個階段劃分其“考試”成績如何?

答:(1)趕考意味著共產黨人要面臨執政和建設政權的新任務。

(2)第一階段(1949—1957年)考試成績較為理想,這一時期我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這一時期發動了__、土地改革,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進行了三大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了“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3)第二階段(1958—1976)考試成績不及格,1958年制定了黨的建設總路線,在“左”的錯誤思想影響下,我國錯誤地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還有“_”運動,國民經濟發展起起伏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總體來說不如第一階段。

15、列舉“_”中,黨和人民同_、_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怎樣的斗爭?

答:(1)“二月抗爭”是黨內老干部同_、_反革命集團所進行的斗爭;

(2)毛澤東及時察覺_陰謀,粉碎了他們的反革命政變計劃;

(3)周恩來、____主持中央工作時,抵制“左”的錯誤,繼續與“____”做斗爭。

(4)“四五”運動,人民群眾自發悼念周恩來總理,反對“____”。

(5)1976年10月,在華國鋒、葉劍英等領導下,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_反革命集團,結束了“_”以來的十年動亂的局面。

2、簡述十一屆三____以后,我國在法律建設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義?(20世紀80年代,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其表現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那一天我們一般舉行哪些活動?

答:(1)成就:1982年,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2)意義:這些法律的頒布與實施,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

(3)法制宣傳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門會在街頭設點接受市民有關法律問題的咨詢,媒體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等。

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請你回答出有關以發展生產力為主要任務而召開的兩次重要會議是什么?并說出這兩次會議召開的時間、內容和歷史意義?

答:(1)這兩次會議分別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屆三____。

4、1978年的十一屆三____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十一屆三____在實踐中實現了哪些轉折?

答:思想路線從“兩個凡是”轉向實事求是;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上,改變了僵化的計劃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在對外關系上,從封閉保守轉向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初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尊重人才,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

5、 “解決臺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

答:(1)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從1842年開始通過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遭受英國的殖民統治,至今已經有一百余年的歷史;香港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國際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信息中心;“一國兩制”是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考慮,明確指出,一要實現香港主權回歸,二要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維持香港的繁榮。

(2)1949年,國民黨逃到臺灣,臺灣與祖國大陸進入對立狀態。在國民黨統治期間,臺灣的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耙粐鴥芍啤本褪强紤]到臺灣的歷史情況和現實情況,不僅保持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且臺灣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8、尼克松訪華:(1)握手的真正含義是“和解”,并結束了對中國的對抗。

(2)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當時兩國的共同要求是:改善中美關系。

(3)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F在又支持臺灣的“_分子”搞獨立,企圖制造兩個中國等。

10、1971年7月9日,“破冰之旅”,你知道飛機上坐的是誰嗎?他肩負著什么重要使命,為什么把此行稱為“破冰之旅”?

答:飛機上坐的是美國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他肩負尼克松總統的給予他的任務,秘密訪問中國,與周恩來總理會談,改善中美關系。因為20世紀50年代美國對中國實行軍事上的威脅、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經濟上的封鎖,致使中美雙方敵視二十多年。這次行動以后,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而這次行動揭開了改善中美關系的序幕,所以說是“破冰之旅”。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蹁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毛澤東于1950年10月國慶節。

(1)請分析“百年魔怪舞蹁躚,人民五億不團圓”是什么意思?

(2)“一唱雄雞天下白”寓指什么意思?對中國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答案① 也就是指經過長期的內戰,國民黨逃往了臺灣,還有香港和澳門也處在他國的占領當中,使得大陸和臺灣、香港和澳門相分離

② 寓意是指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_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重大意義: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八年級歷史(下)期中考試材料分析題復習

一、材料一:東方紅,太陽升,……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咳喲,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選自歌曲《東方紅》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選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1) 材料一歌頌的“大救星”是誰? 答、毛澤東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誰? 答、____。

(3) 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都有哪些功績?在黨的領導集體中分別處于什么地位?

答、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4分)____領導中國人民在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他們是我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人。

二、材料一:“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

材料二: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1)材料一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現象,這一現象出現在哪一運動中?

答、“大躍進”運動

(2)根據材料二判斷,這副對聯是我國建國后哪一歷史時期的寫照? 答、“_”

(3)這兩大運動有無聯系?給國民經濟造成的共同的影響是什么?

答、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黨內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發展越來越嚴重,也就是說“_”是“大躍進”運動時期黨的“左傾”錯誤的延續。影響:嚴重破壞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七、“一九七九年,那是—個春天,―――歌曲《春天的故事》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誰?

答、 “春天”喻指中國的改革開放。(或答: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老人”指的是____。

②他劃出一個“圈”是指什么?當時在廣東劃的“圈”總共有多少個?

答、“圈”指建立經濟特區。3個(深圳、珠海.汕頭)

③這個“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什么政策?這個政策是我黨在哪一年召開的哪次會議中做出的決定? 答、對外開放。1978年十一屆三____

④  有人認為上述政策的實行便利了外國企業搶占中國市場,使外國列強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幾乎都得到了,因此這種政策的實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說明理由。

答、不同意。對外開放的目的是為了引進境外資金、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擴大對外貿易,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一政策的實施是我國在充分享有主權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

八、實踐證明,“_”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十年“_”從哪一年開始到哪一年結束?(2分)其結束的標志是什么?(2分)

答、1966-1976年(2分) 粉碎____(2分)

(2)根據材料指出“_”的性質是什么?(2分)

答、由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3)根據所學知識,概括十年“_”造成的嚴重后果?(3分)

答、使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嚴重摧殘,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3分)

(4)我們應從“_”的歷史中吸取什么教訓?(1分)

答、正確認識國情: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等

九、材料一 農村人民公社時期,吹哨子是組織農民上坡干農活的重要方式,當時流行著這樣一段順口溜: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割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全國第一份分田到戶協議書(節選)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p>

——十一屆三____后流傳于農村的順口溜

(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農村生產怎樣的狀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原因:人民公社時期在分配上絕對平均主義,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協議書出現在什么時間和什么地點?答、1978年,出現在安徽鳳陽小崗村。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有何作用?(4分)

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4分)。

十、1956年2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換了人間”的第七個年頭。  “辭舊迎新”的意義,成為和一個時代的道別。“一聲爆竹全市慶賀公私合營,萬戶工商邁步走上社會主義”,是“申”(上海)猴年最走紅的新春聯。

(1)新春聯中的“辭舊迎新”中的“舊”指的是什么?“新”指的是什么?(2分)

答、“舊”指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新”指的是全行業公私合營

(2)社會主義改造的對象是什么?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意義?

答、對象: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

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八年級歷史(下)期末考試材料分析題復習

二、材料: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迎來回歸10周年的重要時刻。

(1) 香港在回歸以前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答、英國

(2)中國解決香港問題的科學構想是什么?是哪位領導人概括提出的?簡述這一科學構想的基本含義。

答、“一國兩制”;____;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 在這一構想的指導下我國還成功恢復了對哪一個地區行使主權?

答、澳門

(3)香港回歸10年來更加繁榮昌盛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在香港、澳門得到了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有利于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

五、導彈事業,

(1)材料一中,中國“組建獨立的戰略核反擊力量”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答、為了打破西方大國(或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1分)

(2)為什么說“如果五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句話給我們的主要啟示是什么?(5分)

答、原子彈、氫彈的先后爆炸成功,標志著我國跨入了世界先進核國家的行列(2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躋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國之列(2分)?!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或國家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競爭等。1分)。

(3)80年代以來,我國為了“跟蹤世界水平,加快發展我國高技術”制定的宏偉計劃的名稱是什么?(1分)

答、“863”計劃。(1分)

九、材料一:1962年,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其寫的一首題為《國殤》的詩中寫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p>

材料二:臺灣“教育部”近日公布一份所謂“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公然將中國清朝和中華民國的歷史歸類為“世界史”。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同中國共產黨________會談;5月1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同中國共產黨________會談。

(1)  材料一中的這首詩表達了于右任先生的思鄉之情,渴望海峽兩岸統一,以實現親人團聚,那么臺灣是怎樣與大陸分離的呢?(2分)在此之前,臺灣也曾兩次與祖國分離,請你簡述臺灣歷的兩次失而復得。(4分)

答、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敗退臺灣(2分)

第一次:明末,荷蘭殖民侵占臺灣;(2分)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2分)

第二次: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2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2分)

(2) 看了材料二以后,你覺得現在阻礙海峽兩岸中國人團聚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臺灣_勢力試圖分裂祖國;(2分)某些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2分)

(3) 從材料三中我們可以看出海峽兩岸的關系日益密切。請說出這一局面的出現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10分)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鴉片戰爭“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初一學習情況,聯系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并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罌粟到毒品”,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為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2、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斗力。)

3、面對著鴉片的危害,林則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煙)收到什么效果?(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毀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毀它們嗎?(不是)為什么?(因為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煙而引起?(不是。因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臟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瘪R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鞍胫趁竦亍敝府敃r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于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

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為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奥浜缶鸵ご颉笔侵袊邙f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課后小結

小結

英國為開新市場,走私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6)

《社會生活的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提高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

能力目標:運用多媒體,展示反映社會生活變化的大量信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1.簽訂后,列強直接剝削中國人民,狀元實業家張提出“”的口號,并在他的家鄉創辦等一系列企業。

2.時期,我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往往受到

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段受到了鼓舞。還有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萎縮。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概略,使我國民族工業再度受挫??箲饎倮螅捎趪顸h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3.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二、設問導讀

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交通工具:

時間:19世紀初,配方發明后相繼傳入。

作用:使人們出行,極大地促進了。

2.通訊工具:

時間:19世紀70年代后傳入。

作用: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變遷

1.和的傳入:

時間:近代以來。

作用: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鏡頭。

2.新聞報紙的出現:

名報: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

作用: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

3.出版機構的出現:

名社: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的文化出版機構。

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傳播。

社會習俗的變化

1.原因:后,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

2.簡述裝束、禮節和稱呼的變化。

學生八年級歷史教案(篇7)

一、國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創建時間:1924年;地點:廣州黃埔領導機構: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性質:國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目的: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并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革命精神。貢獻: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時間:1926年7月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戰場:湖南、湖北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3、北伐戰爭先鋒:第四軍葉挺獨立團,被稱為“鐵軍”。

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

4、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時間:1927年4月18日;成立地點:南京;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時間: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領導: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

1、八一南昌起義結果:一部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一部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湘南。

意義:南昌起義是中共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_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它在中共黨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

創立的直接原因: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失敗,轉軍井岡山。

2、革命搖籃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毛澤東

地位: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立意義:是中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毛澤東與朱德-----工農紅軍第四軍。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實行戰略轉移。

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重遵義會議:1935年1月;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大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

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局部抗戰的開始)

1、九一八事變(時間:1931年9月18日)

經過: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所為,以此為借口,炮擊東北軍北大營,攻占沈陽。蔣介石的態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張學良及其東北軍入關。

結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

2、《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聶耳;作詞:田漢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發起人及其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中共主張: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并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談判。

3、西安事變結果: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意義: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四、全民族抗戰的興起(全面抗戰開始)

1、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用六周的時間屠殺中國軍民達30萬人以上。

3、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答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4、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五、全面內戰的爆發

談判的背景:國共兩黨影響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國民黨卻想獨裁

談判的目的:國民黨為內戰準備時間;中共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

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1、重慶談判談判時間、地點:1945年8月、重慶。

談判的結果:1945年10月10日簽訂《會談紀要》(《雙十協定》)

談判未解決的內容: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爆發的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2、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共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中共作戰戰術:運動戰。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六、走向戰略進攻

時間:1947年3月

中共方針:誘敵深入

1、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轉戰陜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

轉戰陜北的作用及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西北野戰部隊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經過五個月連續作戰,粉碎了敵人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2、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4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打響孟良崮戰役,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時間:1947年6月

3、戰略反攻的開始:劉伯承、____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

標志: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爭進攻的序幕)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直接目標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它的根本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3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耐驰泵阀管件制造-耐驰泵阀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全自动变压器变比组别测试仪-手持式直流电阻测试仪-上海来扬电气 | 车件|铜件|车削件|车床加工|五金冲压件-PIN针,精密车件定制专业厂商【东莞品晔】 |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数控走心机-走心机价格-双主轴走心机-宝宇百科 | 芜湖厨房设备_芜湖商用厨具_芜湖厨具设备-芜湖鑫环厨具有限公司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99文库_实习生实用的范文资料文库站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游泳池设备安装工程_恒温泳池设备_儿童游泳池设备厂家_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东莞市君达泳池设备有限公司 | 福建珂朗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全国国际学校排名_国际学校招生入学及学费-学校大全网 | TPU薄膜_TPU薄膜生产厂家_TPU热熔胶膜厂家定制_鑫亘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证券新闻,热播美式保罗1984第二部_腾讯1080p-仁爱影院 | 工控机-图像采集卡-PoE网卡-人工智能-工业主板-深圳朗锐智科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_杜瓦瓶_班德液氮罐厂家 | 车辆定位管理系统_汽车GPS系统_车载北斗系统 - 朗致物联 | 杭州高温泵_热水泵_高温油泵|昆山奥兰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LHH药品稳定性试验箱-BPS系列恒温恒湿箱-意大利超低温冰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KBX-220倾斜开关|KBW-220P/L跑偏开关|拉绳开关|DHJY-I隔爆打滑开关|溜槽堵塞开关|欠速开关|声光报警器-山东卓信有限公司 | 专业广州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一物一码和NFC应用开发、物联网、外贸商城、定制系统和APP开发【致茂网络】 | 智能汉显全自动量热仪_微机全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仪-鹤壁市科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密封无忧网 _ 专业的密封产品行业信息网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悬浮拼装地板_幼儿园_篮球场_悬浮拼接地板-山东悬浮拼装地板厂家 | 护栏打桩机-打桩机厂家-恒新重工 | 乐考网-银行从业_基金从业资格考试_初级/中级会计报名时间_中级经济师 | 苏州西朗门业-欧盟CE|莱茵UL双认证的快速卷帘门品牌厂家 | 论文查重_免费论文查重_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_论文查重软件 | 常州律师事务所_常州律所_常州律师-江苏乐天律师事务所 | 智能楼宇-楼宇自控系统-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三水智能化 | 浙江自考_浙江自学考试网 | 附着力促进剂-尼龙处理剂-PP处理剂-金属附着力处理剂-东莞市炅盛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衬氟旋塞阀-卡套旋塞阀-中升阀门首页 | 档案密集架,移动密集架,手摇式密集架,吉林档案密集架-厂家直销★价格公道★质量保证 | 铁素体测量仪/检测仪/铁素体含量测试仪-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 | 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江苏众力达钢筋楼承板厂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芝麻黑-芝麻黑石材厂家-永峰石业 | 旗杆生产厂家_不锈钢锥形旗杆价格_铝合金电动旗杆-上海锥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橡胶弹簧|复合弹簧|橡胶球|振动筛配件-新乡市永鑫橡胶厂 | 长城人品牌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