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教案 >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

時間: 奕玲 語文教案

通過語文課文的學習,大家能夠感悟到不同作者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以及他們代表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二語文下冊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樓就在本市)的

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2)

一、預習

背誦課文。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誹謗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3.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

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4.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 一詞多義。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國 國家 國恒亡 或

國都 則有去國懷鄉 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處在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通過 初極狹,才通人

居 居住 面山而居 通 順利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停了 居十日 通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開朗 則有心曠神怡 曠

寬廣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古今異義。

古義:規律 增其舊制 古義: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

制 備

今義:制度 今義:準備

古義: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古義:曾經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景 嘗

今義:景物 今義:品嘗

古義:沒有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

今義: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 百廢具興

屬,同“囑”,囑咐 屬予作文以記之

4.虛詞。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3)

一、預習

1.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課文。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 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 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 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4)

內容預覽:

16.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云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諱(hui4) 酬(chou2)和 鐵箍(gu1) 熹(xi1)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并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后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了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云南歌會,表現了云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1日課

聽寫詞語,并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據典 悠游自在 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于什么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么?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云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斗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陜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5)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意韻豐富的散文詩,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從體味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控制好課文的語速、節奏與感情,以提高朗讀的質量。讓學生在課文的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課文的能力,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促進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養成。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練、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為一體;品味語言,理解本文語言中的寓意;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 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朗讀,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語言,理解本文關鍵性語句的寓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以讀品詩。

②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搜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導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顯示雪的圖片)

這一首《塞北的雪》曾經傳唱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今天聽來仍然分外動人,聽著歌曲,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那飄飄灑灑的漫天飛雪,那雪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結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歲末北京的一場大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記里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畫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讓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當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課題)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偉人,我們曾在他的文中感受過童年的活潑與可愛。今天,讓我們再來走近這位堅強而又對人生滿懷熱情的偉人。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了解。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說、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戰斗姿態,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們所學習就是選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在蓬勃地發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而,北方還卻處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和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爭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體感知:

1、這是一首散文詩,風格柔婉中又見剛健,美艷中更現壯美,我們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好它,在讀中品味詩歌,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們應當怎樣進行朗讀呢?(老師給大家范讀一段,再請學生互相交流聽后的感受,同時指導學生從語速、語氣、重音、節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談論,并在此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

(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

江南:婉約、柔和、舒緩,又有雪后消融的無盡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氣勢,具有堅強的戰斗力。)

2、再請學生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朗讀,讀出感情。(生自由讀書)

3、思考:

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明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②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讀、賞析:

指名生讀課文的南方的雪的畫面,分小組探究相關問題:

(1)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現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明確:(可提示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品味這一幅江南雪景圖)作者首先概括描寫江南雪的特點――滋潤美艷,接著用兩個比喻讓我們既感受到朦朧的美景,又感受到這雪里也孕育著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銀白的背景下,居然點綴著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臘梅,還有冷綠的雜草,這就是江南的雪,這又是多么絢麗的雪啊!

(3)花叢中紛飛喧騰的蜜蜂給這幅雪景帶來了些什么?

明確: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這一“飛”一“鬧”霎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里,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仿佛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4)為什么要寫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雪羅漢的情景?

明確: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于寒夜的襲擊,終于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么”。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5)江南的雪蘊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作者特別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板書:南方的雪 美艷 有生機 有活力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挑選《野草》中描寫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的:

一 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 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長定語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測語氣的陳述句)

三 了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四 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五 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教學設想:

一 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 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指導自讀)

一 導入新課。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必須認真思考的。

關于岳陽樓和作者,請先看本文的題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關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節引,字句略有改動),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很有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掛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指定語文學習好的學生讀講。)

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憤苦讀?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二 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見“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么?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 課外作業。

1.把小黑板上關于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

2.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篇7)

一 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根據上一課布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 研習新課。

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課本注解為“到了第二年”(即慶歷五年),而據《岳州府志》載《宗諒求記書》,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在慶歷六年,所以這句中的“越”還是按它的本來意義作“過”講為妥,“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即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歷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2.思考與討論。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于“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注意不要跟轉折連詞“然而”搞混。“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里,那么他們看到這景色后產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教學參考書》把這句中的“然則”譯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間因果相承的關系,值得商榷。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于現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2.思考與討論。

(1)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景”的本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躍”兩個動詞分別作名詞“光”和“金”的定語,構成兩個偏正短語。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語法結構、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不過它寫的是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把”作介詞是后起的用法(把門關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2.思考與討論。

(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2)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系。

三 布置作業。

完成“朗讀·背誦”一、二。

第2課時:(教讀第5段,總結)

一 檢查作業。

二 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這里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設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里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 朗讀全文。

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四 總結性練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 ) 薄( )暮冥冥

浩浩湯湯( ) 岸芷汀( )蘭

郁郁青青( ) 寵辱偕( )忘

嗟夫( ) 屬( )予作文以記之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么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兩段對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并說明它們是怎樣構成對偶的。

五 布置作業。背誦全文。

29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学生作文网_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与写作指导 | 广州/东莞小字符喷码机-热转印打码机-喷码机厂家-广州瑞润科技 | 环氧树脂地坪漆_济宁市新天地漆业有限公司 | 美能达分光测色仪_爱色丽分光测色仪-苏州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顶呱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贷款_个人贷款_银行贷款在线申请 - 成都贷款公司 | 北京遮阳网-防尘盖土网-盖土草坪-迷彩网-防尘网生产厂家-京兴科技 | 二手光谱仪维修-德国OBLF光谱仪|进口斯派克光谱仪-热电ARL光谱仪-意大利GNR光谱仪-永晖检测 | 圆周直径尺-小孔内视镜-纤维研磨刷-东莞市高腾达精密工具 | SOUNDWELL 编码器|电位器|旋转编码器|可调电位器|编码开关厂家-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安规_综合测试仪,电器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低压母线槽安规综合测试仪-青岛合众电子有限公司 |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口臭的治疗方法,口臭怎么办,怎么除口臭,口臭的原因-口臭治疗网 | 红立方品牌应急包/急救包加盟,小成本好项目代理_应急/消防/户外用品加盟_应急好项目加盟_新奇特项目招商 - 中红方宁(北京) 供应链有限公司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信息流推广|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搜索营销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 | 断桥铝破碎机_发动机破碎机_杂铝破碎机厂家价格-皓星机械 | 破碎机锤头_耐磨锤头_合金锤头-鼎成机械一站式耐磨铸件定制服务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科箭WMS仓库管理软件-TMS物流管理系统-科箭SaaS云服务 | 电缆接头_防水接头_电缆防水接头_防水电缆接头_上海闵彬 | 禹城彩钢厂_钢结构板房_彩钢复合板-禹城泰瑞彩钢复合板加工厂 | 散热器厂家_暖气片_米德尔顿散热器 | 常州律师事务所_常州律所_常州律师-江苏乐天律师事务所 | 杭州可当科技有限公司—流量卡_随身WiFi_AI摄像头一站式解决方案 | 胶原检测试剂盒,弹性蛋白检测试剂盒,类克ELISA试剂盒,阿达木单抗ELISA试剂盒-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代办建筑资质升级-建筑资质延期就找上海国信启航 | 防爆大气采样器-防爆粉尘采样器-金属粉尘及其化合物采样器-首页|盐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保养、螺杆压缩机维修-苏州东菱空调 | 膜片万向弹性联轴器-冲压铸造模具「沧州昌运模具」 | OLChemim试剂-ABsciex耗材-广州市自力色谱科仪有限公司 | 山东彩钢板房,山东彩钢活动房,临沂彩钢房-临沂市贵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路斯特伺服驱动器维修,伦茨伺服驱动器维修|万骏自动化百科 | 厂房出售_厂房仓库出租_写字楼招租_土地出售-中苣招商网-中苣招商网 |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arch电源_SINPRO_开关电源_模块电源_医疗电源-东佑源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深圳诚暄fpc首页-柔性线路板,fpc柔性线路板打样生产厂家 | 袋式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篮式过滤器,气体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反冲洗过滤器,管道过滤器,无锡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货架厂_穿梭车货架_重型仓储货架_阁楼货架定制-天津钢力仓储货架生产厂家_天津钢力智能仓储装备 | 上海租车公司_上海包车_奔驰租赁_上海商务租车_上海谐焕租车 | EPK超声波测厚仪,德国EPK测厚仪维修-上海树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