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教材教案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都有哪些?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改。但教法是活的,怎么教取決于老師的智慧和才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二語文教材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讀成誦。
2、學習抓住特征寫景狀物的方法。
3、欣賞三峽的壯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錢幣被稱為“國家的名片”,錢幣上的風景往往都是一個國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們有沒有留意過人民幣背面的風景?
有誰知道十元人民幣背面選的是哪個地方?
——的瞿塘峽。
瞿塘峽,兩岸如削,巖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郭沫若過此發出了“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
你們知道,“三峽”指哪三峽嗎?
2、欣賞三峽風光,帶著問題:“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長江在這一段要稱為“峽”呢?
明:大家看這個“峽”字是“山”和“夾”相合而成。
看這幾幅由高空拍攝的三峽照片,兩山相夾,一水流過,形象地給我們說明了“峽”的含義。(二山夾一水稱之為“峽”)
3、三峽山高峽窄,水深流急,真可謂“萬山磅礴一水通,驚濤轟鳴氣勢雄”。我們雖然不能親自到三峽一游,但讀酈道元的《三峽》一文,定能領略三峽壯麗的自然風光,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由衷贊嘆!
二、簡介作者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泛補充發展,自成巨著。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書下 注釋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四生朗讀課文,師強調生字詞的讀音,齊讀每一層。
3、自由讀、互讀,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頓。
4、齊讀課文。
5、結合書下 注釋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標:通過討論,大致讀懂文意。
方法:口頭說文章大意,遇到疑難處查字典,書下簡短注釋可先寫在文中,長的翻譯不寫。)
四、深入研讀課文
(一)研讀“自三峽……不見曦月”——兩岸的山
1、兩山相夾,一水流過,稱之為“峽”,由此可見,寫三峽肯定要寫到——山和水。
作者先寫的什么呢?來看第一層——齊讀
明:先寫了三峽兩岸的山。
2、寫“山”抓住“山”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連綿不斷:
山長:“七百里”
山多:相連無缺、“略”
山高、山陡:“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描寫)
“自非”一句【側面烘托山峰高峻、兩山對峙(相對而立)、江面狹窄。】
3、自由讀、齊讀、背誦。
(二)研讀“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處寫山,暗中卻包含著水。既寫了山勢的險峻,又寫了江面的狹窄,江面狹窄,水勢會如何呢?來看——第二層,齊讀。
2、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水?(夏水)
3、有何特點?
明:兇險:“襄陵”、“阻絕”
迅疾:“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對比,更現其迅疾。)
補充:我們學過的哪首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寫出了水流之快)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李白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
聯系背景:安史之亂爆發后,他懷著平亂的志愿,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
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絕倫。)
4、再讀,體會“夏水”之兇險和迅疾,讀出那一瀉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氣勢,讀出驚心動魄、豪氣萬丈之感。
5、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順序來寫?而要先寫“夏水”呢?
明:因為前文寫山勢的高峻、江面的狹窄,因為山勢高峻、江面狹窄,夏水才如此兇險、迅猛,先寫夏水緊承上文山高江窄而來,這樣,文章更為流暢、自然。
(由此可見,前文寫山勢險峻、江面狹窄,是為下文寫夏水的兇險迅猛作鋪墊的。)
(三)研讀“春冬之時……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寫了三峽兩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來寫了什么季節的景色,齊讀——第三層。
2、抓住哪些景物來寫的?這些景物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明:水:清澈(“素”、兩個“清”、“綠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絕”、“峻”)
樹:奇(“怪柏”)
【追問:為什么會“絕巘多生怪柏”?
(1)曲體向陽:因為“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陽光太少了,而樹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長得歪了,怪了。
(2)峽窄風猛:柏樹被風吹怪了。
(3)柏樹長在巖石上,地勢險要,泥土缺少,就長歪了。
師:原來,松柏為了生存,必須依懸崖峭壁之勢生長。另外,從美學角度講,只有“奇形怪狀”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黃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狀不同于一般的松樹,我們才覺得它美么?再如靈璧石,不就是因為它“奇形怪狀”,才成為奇石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藏品么?確切地說,這“怪柏”才是這懸崖上最靚麗的風景線,昭顯著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 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榮”)
草:盛(“茂”)
3、再讀,思考:此處寫三峽春冬之景,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
明:動靜結合:“素湍回清”為動、“綠潭倒影”為靜;
“絕巘多生怪柏”為靜、“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為動。
視角變化:俯視:“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仰視:“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色彩鮮明:白色的浪花、碧綠的深潭、青山、綠樹、綠草
虛實結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榮峻茂”,簡潔概括、精當確切。
4、“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僅僅八字,但留給人的遐想卻是無窮的,你能用優美的語言給大家描述這種情景嗎?
(提示:可從多種感覺角度去想象:視覺、聽覺、觸覺等)
明:大的瀑布:遠離瀑布還有好幾里,先聽到丘壑雷鳴,再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沖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懸空的彩練,珠花迸發,有如巨龍吐沫,瀑布沖到潭水里,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濕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迫視。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同游伴雖想交談幾句,也好像失去了聲音。
懸泉: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如煙似霧的水屑隨著風不時撒在我的衣上,濕潤潤的霧氣輕輕地舐著我的手、臉,悄悄地浸濕我的衣履。偶然有幾點送入我溫暖的懷里,便倏地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藍澄清,喝一口甘甜清涼,沁人心脾。
5、作者筆下三峽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動有靜、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難怪作者發出了“良多趣味”這樣由衷的贊嘆!齊讀——
(四)研讀“每至……淚沾裳”——秋天景象
1、來看最后一層,一生朗讀,思考:此處寫景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哪個詞語直接點出了季節?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讀作者筆下的三峽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氣氛?
明:“林寒澗肅”——清冷寂靜
猿嘯“凄異”——凄涼(以聲襯靜)
空曠山谷里久久不絕、悲哀婉轉的回聲——悲寂、凄涼
(與描寫春冬之景渲染的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什么?——漁歌
4、何意?
5、為什么會“淚沾裳”?
(三峽的風光是那么壯麗美好,神奇多嬌,但當時三峽兩岸的勞動人民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為那時的三峽未經整治,它水流急,河灘險,暗礁多,江灣雜,無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與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絕”,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險而下。千百年來,數不清的船工因勞累、饑餓而慘死在這條三峽的航道上。
那凄涼的猿鳴,總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憶和生者的擔憂,因而眼淚止不住簌簌落下。
現在三峽已經發生了巨變,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當今世界的水利樞紐工程,已經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東……淚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嶺連、江窄水急給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峽的百姓帶來不便。特別是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下江捕魚。他們命懸腰際,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確實值得人們的同情。
“淚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流露了作者對當時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齊讀這一層。
五、課堂小結
文章僅僅155個字,卻寫出了七百里三峽的萬千景象。
語言的簡練是本文的特點。
論時間,春夏秋冬四季齊全;講風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巖疊嶂,隱天蔽日”,8字寫出山之高峻;“朝發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現江水迅疾;“素湍綠潭,回清倒影”,8字展現一幅動靜相宜的山水圖;“清榮峻茂”,4字即現:江水清澈、樹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數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語言的簡練由此可見。
再次齊讀,背誦!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2)
一、作者簡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次女,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滿濃郁學術氣氛的家庭中長大,母親居里夫人給予了她巨大的影響。但她的興趣與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沒有跟隨母親學習物理,在巴黎賽維尼埃中學畢業后,卻潛心攻讀音樂,1937年在母親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際,她發表了《居里夫人傳》一書,在法國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
二、故事背景
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稱為瑪麗?居里或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最終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死于白血病。1995年,她與丈夫比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先賢祠。
三、理解詞義
①熾熱:溫度高,極熱。
②猝:突然。
③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統障礙,導致呼吸系統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④吹噓:夸張地宣揚。
⑤筋疲力盡:精神疲乏,氣力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⑥和顏悅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總寫瑪麗的工作環境及她的快樂。?
第二部分(2-24):通過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實驗過程,展現了他們以苦為樂、執著探究的實驗精神。?
第三部分(25):突出“鐳”的發現有重大意義。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3)
一、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成功的秘訣》《偉大的悲劇》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節選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訪問俄 國,正值列夫·托爾斯泰100周年誕辰。他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訪了托爾斯泰的故居和墳墓。他領會到托爾斯泰的出類拔萃,也領會到托爾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類一切平庸的偉大,并將其墳墓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回國后,他寫成了傳記《三作家》,其一即為《列夫·托爾斯泰》。
三、理解詞義
①粗制濫造:指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從事。?
②藏污納垢: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③器宇:氣概,風度。???
④禁錮:束縛,限制。?
⑤郁郁寡歡:形容心里苦悶發愁,指悶悶不樂。???
⑥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⑧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⑨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⑩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的筆力極為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文中指目光銳利。?
?意趣盎然:洋溢著意味和興趣。??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⑥-⑨):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
五、問題歸納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本題運用句子含義理解“三抓一聯系”法。將晚年托爾斯泰面部表情的變化形象地說成“悲涼之地解凍”,揭示了他內心世界的巨大轉變,事實上,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定地站在農民的立場上,對富裕階級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 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主張從宗教、倫 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辦法。聯系上文,可以說他此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2.“所以說,托爾斯泰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 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 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句話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句話是對上文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總結、升華。托爾斯泰相貌平平,擁有一張俄 國普通大眾的臉,他出生在貴族家庭,卻心系平民,已經和俄 國人民融為一體了,是俄 國人民的杰出代表。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喜愛與敬佩之情。
3.第4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托爾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本題運用“定向—分析—歸納”法。從穿戴、職業、社會角色三方面來寫托爾斯泰的普通平凡。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于俄 國普通大眾,與“全體俄 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4.“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著主人的臉。”這句話生動描寫了來訪者的心理、神態,有怎樣的作用?
本題運用側面描寫作用分析法。生動描寫來訪者親眼見到托爾斯泰時的心理、神態,突出來訪者的失望,側面寫出托爾斯泰容貌的平常,為下文的“揚”蓄勢。
5.第6段作者濃墨重彩地描繪托爾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作者運用明喻和夸張來描繪托翁的目光是為了體現其目光的敏銳與犀利,具有準確而深刻的洞察力。
6.“托爾斯泰這對眼睛有一百只眼珠。”這段結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引用。本段引用高爾基的話作結,干脆有力,含蓄雋永,夸張的修辭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銳性和豐富性。
7.第8段“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和藝術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來自于他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他又用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8.“它們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處,同樣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燈光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句中的“精神世界的處”和“最陰暗的靈魂深處”各指什么?
表明托爾斯泰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精神世界的處”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陰暗的靈魂深處”指人性假惡丑的最骯臟境地。
9.第9段為什么說他缺少“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正是因為這雙眼睛看社會太透徹,他才對所處的社會充滿了失望,而他卻無法從這種社會中解脫出來,從而缺少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4)
一、課文字詞:
佃(diàn)農:以租種土地為生的農民
祖籍(jí):原先的籍貫。
韶(sháo)關:地名
儀隴(lǒng):地名
溺(nì)死:在水或其它液體中窒息
[好勞動]勞動好手。
私塾(shú):舊時私人辦的初級學校。
勉強(qiǎng):將就;湊合。
調料(tiáo):調味用的佐料
[任勞任怨]做事不辭辛苦,不怕別人埋怨。任,擔當、承受。
和藹(ǎi):性情溫和,態度可親
妯娌(zhóu lǐ):兄的妻子和弟的妻子的合稱。
和睦:相處融洽友好
[周濟]對窮困的人給予物質幫助。
管束(shù):加以約束,使不越軌。寬厚仁慈(réncí):待人寬大厚道,仁愛慈善。
血濺(jiàn):鮮血流淌
[為富不仁]有錢而心狠,殘酷的剝削、壓迫窮人。
衙門(yá):舊時政府機關。
橫蠻(hèng mán)粗暴,蠻橫
節衣縮食(suō shí):盡量節省。節,減省;縮,縮減。
支撐門戶(zhī chēng):勉強維持家庭。
東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處向人家借錢。
瞞著(mán zhe):不告訴實情。
[慰勉]安慰勉勵。
八十有五:又,yòu
[聊敘](liáo xù)姑且談談。聊,姑且。
不輟勞作(chuò):不停地勞動(耕作)。
二、同義詞辨析:
(1)悲傷悲慘
本課例句:“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
兩個詞都有使人感到傷心的意思。
主要區別:①“悲傷”側重于因心情不好而產生的傷感;“悲慘”側重于因為處境、遭遇而引起的傷心。②“悲傷”的傷心程度沒有“悲慘”重。
(2)哀痛悲痛
本課例句:“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
兩個詞都有傷心的意思。
主要區別:①意義上,“哀痛”比“悲痛”的程度更深。②“哀痛”多用于書面語而很少用于口語;而“悲痛”既可用于書面語,也可用于口語。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5)
一、文體知識:新聞
①新聞又稱消息,它及時、準確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具有社會價值的事實。
②一篇新聞的完整結構包括標題、#教案# 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個部分,其中前三個部分必不可少。
③新聞的基本特點是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④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議論。
二、作者簡介
______(1893一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沁園春·雪》等。
三、字音詞義
潰kuì退:(軍隊)被打垮而后退。
泄xiè氣:泄勁。
督dū戰:監督作戰。
要塞sài:構筑永久性工事進行長期堅守的國防戰略要地。
業已:已經。
摧枯拉朽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
銳不可當dāng:形容來勢兇猛,不可抵擋。
四、主題概述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通過全面報道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人民解放軍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五、文章結構
標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教案# 導語:英勇的人民……渡過長江。
主體: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敵軍——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
結語:人民解放軍……的命令。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案# 導語:渡江概況
主體:中路軍——首戰告捷;西路軍——所向無敵;東路軍——戰績輝煌。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結語:占領要塞,封鎖長江。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6)
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古今異義:
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義:是兩個詞,動詞“至”和介詞“于”。今義: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詞多義:
自峽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在)
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假如,如果)
沿溯阻絕(動詞,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形容詞,極高的)
衷轉久絕(動詞,消失)
注釋:
自:在,從。
略無:毫無,完全沒有。
闕: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襄(xiāng):沖上,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沿:順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時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
朝:早晨。
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
御:駕著,駕駛。
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疾: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絕:極。
巘:高峰。
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
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急流沖蕩。
漱: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榮:茂盛。
良:甚,很,實在,的確,確實。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肅:肅殺、凄寒。
屬引:接連不斷,連續不斷。
屬(zhǔ):動詞,連接。
引:延長。
凄異:凄慘悲涼。
響:回聲。
哀轉久絕:聲音悲涼婉轉。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
絕:消失,停止。
轉:通“囀”鳴叫。
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
沾:打濕。
裳(cháng):衣服。
初二語文教材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學的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學習居里夫婦高貴品格,從中得到有益啟示,磨煉意志,熱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品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重點)
2.通過默讀、批注等多種方法來品析語言及作者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居里夫人是世界的科學家,她的偉大不僅在于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了貢獻。在其道德品質、思想境界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過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在所有的人物中,她是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她說:“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艱苦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科學研究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今天讓我們走近居里夫人,進一步了解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的偉大女性。
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長時間,在如何艱難的環境里提取鐳的,你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美麗的顏色》一探究竟吧!
二、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簡陋(lòu) 熾熱(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噓(xū)
沸騰(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觸目(chù) 踱步(duó)
2.識記重點詞語的詞義。
熾熱:溫度高,極熱。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統障礙,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吹噓:夸張地宣揚。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和顏悅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小心翼翼: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3.背景介紹
瑪麗?居里(1867—1934)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科學家。1867年出生在波蘭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嫁給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故稱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發現了新元素釙,同年又發現了鐳。1903年居里夫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皮埃爾?居里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職位,成為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國科學院第一個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由于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1934年7月4日,這位充滿了艱辛和榮譽的居里夫人最終因惡性貧血而去世。
三、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點撥】本文記述了居里夫婦在棚屋里用四年時間提取鐳的過程。
2.速讀課文,居里夫婦是在哪兒發現鐳的?他們工作的環境怎樣?
【交流點撥】居里夫婦是在婁蒙路的棚屋里發現鐳的。工作的環境非常艱苦,因為這是一個殘破的小屋,棚頂是玻璃的,夏天燥熱得像溫室;冬天下雨的時候雨會落在地上,工作臺上,下霜的時候,把人都凍僵了,同時還要習慣忍受室外的嚴寒;另外煉制瀝青鈾礦的設備又極其簡陋,沒有排有害氣體的“通風罩”等。
3.在從事鐳和釙的化學離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覺得她的工作怎么樣?
【交流點撥】居里夫人繼續煉制,提取純鐳鹽。
我認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現在①有時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鐵條攪動沸騰的東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盡;②在院里穿著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發凌亂,周圍的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壯工的工作;一次煉制20公斤材料,要搬運容器,移注溶液,連續幾小時攪動沸騰的材料,是極累人的工作。
4.怎樣理解比埃爾說的“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明確:“它”指放射性物質鐳,從“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科學的向往,對實驗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
“美麗的顏色”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煉的鐳略帶藍色熒光的美麗;二是指居里夫人熱愛科學、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態度和精神。
四、品味語言,感受形象
認真細致閱讀本文,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
1.第一自然段中“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艱苦”和“快樂”矛盾嗎?為什么?
【交流點撥】不矛盾。“艱苦”是指居里夫婦工作的環境極其惡劣,夏天燥熱,冬天嚴寒;設備極其簡陋,沒有排放有害氣體的“通風罩”;工作極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盡”。而“快樂”是指居里夫婦對自己所從事的科學事業的熱愛,在科學研究中如癡如醉的心態,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使他們樂此不疲,所以兩者并不矛盾。
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此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鐳”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動幽默地表現了“鐳”的難以提取,“鐳”的發現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3.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明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迷住”一詞突出表現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癡迷和摯愛。“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張有草墊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瑪麗的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她此時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著了的孩子床頭看著孩子一樣。”“前傾”“熱切”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居里夫人對鐳的迷戀。
居里夫人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最困難的,或者說幾乎不可能的,乃是離析這極小含量的物質,使它從與它密切混合著的雜質中分離出來。”居里夫人選擇最困難的工作,付出艱苦的勞動。
居里夫人是一個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在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居里夫人終于提煉出了鐳。
五、探究寫法,把握主旨
1.本文在敘事的同時,還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比如“我們沒有錢,沒有實驗室……”“……然而我們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樂的幾年……”“感謝這種意外的發現……”等等。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文章在敘事的同時,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補充了歷史細節。展示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了文章的敘述節奏,使行文更加生動靈活,跌宕生姿。
2.再次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交流點撥】這篇文章記述了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用四年時間提取鐳的過程。作者像一個攝影師。充滿感情地將一個個鏡頭展示出來。我們仿佛置身于那殘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婦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學發現的艱辛,也領略到科學家的堅守與樂觀。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文章,就如同與偉人對話。我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動。如果說我們過去沒有生活目標,現在我們明確了人生;如果說我們過去一味貪圖安逸,現在我們學會了艱苦;如果說我們過去只會依賴他人,現在我們懂得了奉獻;如果說過去我們意志薄弱,現在我們擁有了信念。讓我們在居里夫人的光輝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獻給人類的進步事業。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她從事科學工作所擁有的堅定信念上。學習本文后,談談你受到的啟發。
【交流點撥】我受到的啟發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而過著艱苦的家庭生活,卻能夠以苦為樂,這使我想到了同學們喜歡盲目攀比。不是比學習成績誰,而是比誰的家庭條件好,吃得好,穿的好,從而造成了學習時間的浪費,我們應該學習居里夫人這種精神。
小練筆:學習本文引用傳主的話的寫法,為自己的同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