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使教師能夠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下載,供大家參考。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疏通文意,明確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世說新語》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說藝術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現是否矛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和個性特點,感受兄弟親情。

【教學重難點】

1、《世說新語》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說藝術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現是否矛盾。

【教學法】自主合作討論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課堂提問:同學們通過預習對《世說新語》有何認識?了解哪些?

2.作者鏈接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讀書(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復讀書培養語感,為翻譯,背誦奠定基礎)

1、學生朗讀作品,教師糾正字音:

篤(dǔ)都(dū)喪(sāng)(sàng)

了(liǎo)輿(yú)調(tiáo)慟(tng)

2、體朗讀課文

3、師范讀課文(注意在范讀期間,容易讀錯的字音要重讀)

二、對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學生活動:學生讀出他們課下找到的相關資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在《世說新語》中對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記載。

教師補充資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被笗r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二)子敬:王獻之,王羲之之子。東晉著名書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賦》

三、掃清字、詞、句等障礙(使學生能掌握作品大意,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礎)

小組活動:

1.以平時要求的四人為一小組活動。

2.結合工具書、課下注釋讀課文。

3.讀懂課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成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其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增加互動性,調動課堂氣氛

課堂檢測一:找出下列翻譯的不當之處。

1、原文: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

翻譯:子猷向左右問:“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p>

改錯: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2、原文:語時了不悲。

翻譯:說完話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錯:說話時完全不悲傷。了:完全

3、原文:便徑入坐靈床上。翻譯:(子猷)從小路上走向靈床。

改錯:(子猷)徑直坐在靈床上。

比較閱讀:(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币驊Q絕良久,月余亦卒。(《傷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頓絕,先有背疾,遂潰裂,月余亦卒。(《晉書列傳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兩個語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語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畫很有個性,請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個性的語句體會子猷的形象,并說一說這些語句與語段二之中哪些語句相照應。

3、子猷對弟弟有深厚的情誼,但弟弟死后他一開始并沒有哭,這是為什么?你能從語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嗎?

(教師通過對此題的分析,使學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詞表達對死者無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結:

課文內容結構

俱病篤子敬先亡

人亡

問左右奔喪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彈不調擲地

琴亡

慟絕久月余亦卒

在此結構之中,小說的雛形依稀可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形式業已具備。敘事較為完整,情節波蕩起伏,首尾呼應,實為一佳作。在整理結構的同時,讓學生試背文章,完成大綱要求。

五、布置作業:

拓展思維:根據《人琴俱亡》寫一篇親情故事,更好的體味其中的情感。

【反饋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王子猷()病篤()了()不悲

輿()不調()慟()絕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王子猷,子敬俱病篤:(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聞消息。(4)語時了不悲。

(5)便索輿來奔喪。(6)子敬素好琴。

(7)便徑入坐靈床上。(8)弦既不調。

(9)因慟絕良久。(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選自作者是,他是(朝代)文學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4.文中說“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你認為“不調”的原因是:

5.《世說新語》中很多故事發展為成語《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這則故事表現了:

6.翻譯句子:

(1)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慟絕良久。

1.yóudǔliǎoyútiáotng

2.俱:都。而:順承,不譯何以:以何,為什么。語:說話。了:完全。便:就。索:要。輿:轎子。素:一向。徑:直往。既:已經。因:于是。絕:氣息中止。卒:死

3.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宋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不調”既是寫實際情況,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涼。

5.人琴俱亡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2

【教學目標】

1.概括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2.體味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2.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進行新課之前,我先為大家播放一段視頻,請同學們觀看。(播放視頻)

同學們對剛才視頻中所演繹的歷史事件有了解嗎?誰能說一說?(請學生說一說,師補充)

同學們知道,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想要奪取勝利的果實,陰謀發動內戰,大肆暗殺愛國人士,李公樸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月15號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聞一多先生發表了演講,結果在當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慘遭殺害。于是這篇演講就是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這珍貴的最后一次演講。

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閱讀課前導讀部分。(板書標題、作者)

從導讀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本文與以往所學文章有所不同,這是一篇演講詞,那什么是演講詞呢?演講詞,又叫講演詞、演說詞,它常在各種大型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而且講話人所講的都是些較為重大的問題或者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論述。演講詞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二.檢查預習

請同學們自己給下列字注音,然后請同學讀一讀。

卑劣(liè)污蔑(miè)卑鄙(bǐ)

蠻橫(hèng)賦予(yǔ)挑撥離間(jiàn)

三.讀課文,析內容

(一)活動一:傾聽愛國心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思考:

1.聞一多先生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請學生先自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注意重音、停頓、語速和語氣等問題,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反復朗讀,然后展示讀給大家聽。

參考: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詞嚴地當眾揭露、痛斥反動派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2.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依據是什么?請從文章中找出答案。

參考:

(1)“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2)“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3)“歷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

(二)活動二:品析愛國情

1.從聞一多的演講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李公樸、昆明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分別是怎樣的感情?

同桌二人討論,積極回答。

參考:高度贊揚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爭精神,對李先生的被殺表現得十分悲痛。痛斥了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面對面地揭露反動派的虛偽本質。愛憎情感強烈。

2.由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愛憎分明,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正義浩然等等。

(三)活動三:合作探究

聞一多先生強烈愛憎情感和堅決的斗爭決心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現的?請結合具體句子談一談。

提示:從詞語的感情色彩、句式特點、修辭手法、語氣語調、人稱等角度思考。

參考:1.運用口語。句子略。

2.運用近義詞、反義詞等詞語。句子略。

3.運用感嘆句、反問句等句式。句子略。

4.運用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句子略

5.運用語調抑揚頓挫的變化。句子略。

6.運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句子略。

總結: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斗力,富有感染力。

(四)活動四:我說我心

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已經完成,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在當今形勢下,仍然出現了日本侵犯我國的領土——釣魚島的事件,身為炎黃子孫,你能像聞一多先生一樣仗義執言嗎?

小組交流,學生代表展示。答案略。

四.總結

聞一多先生雖已經不在,但他的精神卻鼓舞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這里我們送給聞一多先生一段話,以此表達對聞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團火,照明了黑暗;引領著國人,危難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3

一、教學目標

1.增加比較閱讀的份量,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響下表達的觀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體會在特定歷史時期,作者如何借寫日出來抒發對社會光明的強烈渴望。

3.教學過程以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哪些描寫表現了對光明的渴望。

難點:如何使讀者體會出對旭日光明的描寫是表達了對社會光明的渴望。

三、教學時數

2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分組:告訴大家今天的學習要分組,以便進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將全班按照每組4-6人進行劃分,強弱男女搭配。各組都為自己的組起個名字。

(二)引入:我們作個小組競賽:大家會背哪些跟太陽有關的詩文?

--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春云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三)問:都是瑯瑯上口,生動難忘的佳句啊!同一顆太陽,能引發人這么多不同的觀感,為什么?

--時間、地點、環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帶來千變萬化的詩情畫意。

問:記得有一篇外國作家的小說,寫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陽像一只巨大的獨眼”,為什么?

--逃犯心情緊張,害怕被發現,這種心情影響到他對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會兒要考驗大家一下,你會體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們今天將學習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紹一下。

解題、作者和背景(見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義詩人。)

(五)現在大家仔細閱讀《泰山日出》。

(六)閱讀之后,梳理字詞。解釋下列詞語,完成加點的字的注音寫字。

飽飫無饜醒豁消翳厚毳長絨溟濛颯颯蜿蜒

(七)分組討論:

1.值得品味的詞語或句子。

2.課文哪些描寫表現了對光明的渴望和贊美?作者為什么有那么強烈的渴望和贊美?

3.練習二,比較徐志摩、海涅、姚鼐對云海的描寫,談談你更喜歡誰的描寫,為什么?

4.練習三,比較徐志摩、劉白羽、屠格涅夫描寫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體指出其中最生動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開場白:上節課我們各組都已按照所給問題進行了討論?現在我們就進入表述階段,看看哪個組說得好、說得精彩!

各組同學自己給自己編好序號,1、2、3、4、5、6。

(二)第一個問題:值得品味的詞語或句子。(念每組的序號,被念到序號的同學就發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這是一個開放題,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那些能產生特別的表達效果的詞語,或采用了某種修辭來增加表達效果的句子。如:

但這是我一面感覺勁烈的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皠帕摇币话闩c“寒風”搭配,這里用來形容曉寒,使人生動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靶鸦怼北疽馐侵敢馑急磉_得明顯,文中與“睡眼”搭配,傳神地寫出了“我”尚有朦朧睡意的行狀。

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駒,在熱奮地馳騁。

以“神駒”形容太陽從東而來,光輝燦爛不可阻遏的樣子,極有力量與速度。“熱奮”,中文本無這個詞,這是根據字意臨時造詞,但讀者結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熱烈、興奮義,促進讀者體驗到光華無比的太陽強勁地前行的樣子。

雀屏似的金霞,從無垠的肩上產生,展開在大地的邊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態之美,以“金”飾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染工,在層累的云底工作。

“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這些詞語都是用來比喻云彩的色調光影的,極盡華麗與堂皇,充分體現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義請調。

(三)問:課文哪些描寫表現了對光明的渴望和贊美?

明確:不是集中筆力描繪日出的壯麗圖景,而是重在寫自己的期盼、激動、幻想。

我不由得大聲的狂叫。

發生了奇異的幻想--我軀體無限的長大,腳下的山巒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塊拳石;這巨大……平拓著一雙長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喚;在崇拜,在祈禱,在流淚--在流久慕未見而將見的悲喜交互的熱淚……

這淚不是空流的,這默禱不是不生顯應的。

歌唱呀,贊美呀,這是東方之復活,這是光明的勝利……

散發禱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橫亙在無邊的云海上,已經漸漸的消翳在普遍的歡欣里;現在他雄渾的頌美的歌聲,也已在霞彩變幻中,普徹了四方八隅……

聽呀,這普徹的歡聲;看呀,這普照的光明!

(四)問:作者為什么有那么強烈的渴望和贊美?有什么關鍵詞能提示我們?

關鍵詞:巨人睡意喚醒東方光明復活

這是用了象征的寫法,象征東方巨人的覺醒。再考慮寫作時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期,“光明”“復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這里的歡樂,狂歡般的,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贊。

(五)下面大家的發言是搶答式了,哪個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贏。

問:比較徐志摩、海涅、姚鼐對云海的描寫,你更喜歡誰的描寫,為什么?(自圓其說即可)

徐志摩寫云海的句子是:

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無量數厚毳長絨的綿羊,交頸接背地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稀辨認得出。

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獸形濤瀾,又回復了偉大的呼嘯,昂頭搖尾的向著我們朝露染青的饅形小島沖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蕩著這生命的浮礁,似在報告光明與歡欣之臨在……

海涅、姚鼐的見練習二。

(六)問:比較徐志摩、劉白羽、屠格涅夫描寫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體指出其中最生動的部分。(開放)

(七)作業:

①完成課后“詞句品味和積累”各題。

②朗讀并背誦“巨人的手……在熱奮地馳騁”。

附:板書設計:

泰山日出

生字詞:探究討論:

飽飫無饜

醒豁消翳

厚毳溟濛

颯颯蜿蜒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4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調動學生已有的詩詞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品味我國古代詩詞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詞中深刻的思想內涵,體驗詞中的浪漫風格和豪邁氣概。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傾向,品味詞的語言有意境。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詞的語言及意境。

教學方法:

以朗讀為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根據我的描述說出古代詩詞作家的&39;姓名。

1、他,唐代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李白

2、他,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民生疾苦,有“詩史”之稱,他的組詩“三吏”“三別”膾炙人口,他本人被譽為“詩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散文,并開創了豪放詞派,字子瞻,我們學過他的詞《渙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4、他,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志。上學期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漁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兩宋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歷城人(今山東濟南),是婉約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變”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滿,父李格非為當時學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熬缚抵儭?,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有《漱玉詞》傳世。

三、感知內容

1、讀準字音:帆殷勤嗟謾

2、讀出節奏

3、哪些詞句你讀不懂?誰能幫幫他(她)?

4、這首詞的內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夢)

四、欣賞意境

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2、看到了天帝: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耙笄趩栁覛w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無依,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啊!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

3、還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髡呓璐吮戆鬃约涸谌松缆飞先漳和具h,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彷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4、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i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薄胺鰮u”,風名?!熬拧笔翘摂?,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芭钪邸?,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梢娝膲粝胂删?,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6、小結:

這首詞,“夢歸”是關鍵,全詞寫夢境,籠罩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風格上走豪放一路,為我們創造了開闊的意境。梁啟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p>

五、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約派的女作家,她的《如夢令》、《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清新、含蓄、纏綿的。其中《一剪梅》還編成了現代流行歌曲《月滿西樓》。我們不妨讀一讀,會唱的哼一哼,和《漁家傲》比較一下。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一剪梅》寫閨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纏綿的。而《漁家傲》則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于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潮來時的奇特景象。

3.背誦3、4自然段,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感受潮來時奇特壯觀的景象,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王老師要帶大家去錢塘江邊觀觀潮,齊讀課題《觀潮》。

2.錢塘江就在我們浙江省,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總有很多人慕名來觀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

“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么“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4.課文已經預習過了,請拿出練習紙,我們來聽寫幾個詞語。王老師聽說()班的孩子寫字寫得特漂亮,我來看看是不是名不虛傳。(籠罩、薄霧、沸騰、橫貫江面、依舊、恢復)

5.反饋:都寫對了嗎?檢查一下,把寫錯的馬上訂正在邊上。這位同學的字也寫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體感知

1.好,把練習紙放在一邊?,F在老師再請大家仔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作者去錢塘江邊觀潮。看,課題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呢!)

(時間順序)

那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預習的時候關注了課后習題,可真會學習?。?/p>

2.作者就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時間順序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三、研讀3、4自然段,感受“奇”

1.這三個部分,哪個部分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潮來時)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潮來時的景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在寫潮來時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讀3、4自然段,哪些詞語和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呢?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預設: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哪里能讓你感受到奇?

猶如,這是個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們來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請你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還有誰找到了這個句子?從“浩浩蕩蕩”中體會氣勢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開了,這聲音真是震耳欲聾?。≌埬阕x一讀。

指導朗讀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你為什么找到了這個句子?(因為響聲越來越大,響聲越來越大,就說明潮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請你讀一讀這個句子。

這句話還有哪里能讓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壯觀?

“一條白線”,請看,這就是著名的一線潮。出示圖片。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覺?請你讀一讀吧!

指導朗讀: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橫貫江面”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指導朗讀:

師: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

師:一丈約3.33米,兩丈相當于兩層樓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壯觀??!我們一起閉上眼睛,邊想象畫面邊讀一讀吧!

(5)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你為什么找到這個句子?

師:作者把大潮的聲音比作什么?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男生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3.這兩個自然段學完了,現在你知道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在描寫潮水的變化的嗎?是的,作者就是從聲音、形狀、顏色三個方面寫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的。

四、體會順序,背誦3、4段

1.剛才我們再學習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是。不小心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

2.填一填。我們班哪位同學讀書特別棒,我請他來填一填,讀一讀。

出示: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3.觀察一下括號里的詞,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潮水的?(從遠到近)

4.作者不僅按照時間順序寫清楚了觀潮的整個過程,還運用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把潮來時的奇特壯觀形象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5.現在老師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錢江潮?。úシ乓曨l,教師解說)

6.欣賞完了,你想說什么?

7.從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壯觀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詩人蘇軾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

五百多年前,王在晉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王在晉)。

8.讓我們把這種種的感嘆,再化為優美的文字,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齊讀、背誦)

9.同學們真能干,才讀了幾遍就會背了呢!

五、結課

1.寫話:你們知道嗎?海寧市一直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要求將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列為世界遺產。為了幫助錢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們來給錢塘江大潮寫寫廣告語吧!

2.交流。生在練習紙上寫廣告語

師:可以交流了嗎?誰來把你的廣告語與我們分享

生:八月十八錢江潮,壯觀天下誰不知

師:有個詞語叫“知曉”曉也是知的意思,建議你把知改為曉,你讀讀

生:

師:讀起來押韻,就更朗朗上口了。

(通過改字,使表達效果更好。指向運用語言)

生:此潮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

師:你真了不起,活用古詩詞的句子,寫出了這么有水平的廣告語。

生:你若不觀錢江潮,枉在人間走一趟。

師:建議把趟改為遭,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押韻

生:錢江大潮,讓心潮和浪潮一同起伏!

師:多好的廣告語呀,如果你能讀好,就更好了

生:

(指向朗讀指導)

師:多么精彩的廣告語呀!真是神來之筆。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奇特壯觀,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潮來前和潮頭過后的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6

教學目標:

認識魯迅筆下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教學難點:

片段精讀

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猜謎(二選其一):1,山東快書(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2,眨眼之間,就到了峨眉山的東邊(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導入(1分鐘):

你讀過魯迅那些文章?(魯迅的文章是有質量保證的?!棒敼?,巴老曹”,在現代文學大家排名中,魯迅位列第一,當之無愧,也無爭議。中國至今仍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兩位作家被提名,一個是王蒙,一個是魯迅)。語文第2冊選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單元第1課,選自朝花夕拾)和社戲(第四單元第16課,選自魯迅全集第1卷)。

破題(4分鐘)。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吹健吧鐟颉边@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者說,你發現題目“社戲”中包含了哪些問題?問題有:什么是社戲?為什么要去看社戲?哪些人去看社戲?什么時候去看的?在哪里看?看的結果怎樣?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寫,會怎么寫?題目為什么不用“看戲”?本文是重在說明什么是社戲,還是記敘看戲的經過?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默讀(15分鐘)

帶著諸多疑問默讀。瀏覽,規定時間。勾劃批注。

練習(15分鐘)(板書):

1,本文在體裁上屬于(B)

A,散文B,小說C,詩歌D,戲劇

2,什么是社戲?(看P111注釋)

3,本文寫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5,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拔摇笨床怀蓱?,“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

二,景物描寫生動傳神。

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航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

運用比喻,擬人,襯托等手法,化動為靜,如表現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躥”。

發作業本。當堂完成,當堂評講,學生自己打等級。規范作業格式(把題目寫起,要抄題,不空行)。強調書寫。

小結(4分鐘)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去找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來讀。寫點讀后感。

第二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板書:魯迅,原名,人,中國現代偉大的家,家,家。代表作有。(周樹人,浙江紹興,文學,思想,革命,朝花夕拾、吶喊、彷徨)。

導入(5分鐘)。把你喜歡的詞語圈出來(圈在下面),把你喜歡的句子勾出來(用“~~~~~”)。

聽寫(30分鐘)。

帶上書筆,草稿本,找一個合作伙伴,結成對子,聽寫。本著對自己,對他人高度負責的態度。以聽寫的方式,用自己所圈的詞語,所勾的句子來考對方的積累和聽力。

如:我念“八癩子”(這是我喜歡的詞語),考對方寫得起不,他寫不起,我就教他,他寫錯了,就叫他改——罰他抄十遍。對方也可以反問:“八癩子”什么意思?或,你寫得起“大拇指”不嘛?或,你能不能用“八癩子”造個句子嘛?

又如:我念“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只念兩遍,考對方能否一字不漏地記下來,且標點無誤。對方也可以請他談談喜歡的理由,或,也念一個句子。

爭取聽寫20個詞語,5個句子。在合學過程中遇到困難,討論解決。可以舉手求助老師。不認識的字就。聽寫完后,交換檢查,打上等級。必要時加以小結。

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給全班或個別對子念些詞語或句子。

如:極偏僻,很悠揚,最惹眼,太怠慢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語的偏正短語),寫包票,中狀元,吃炒米,掘蚯蚓(動賓短語),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復句)

方位還原。

小結(4分鐘)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回去把課文朗讀一遍,家長簽字。

第三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對對聯:老旦出臺,掃興(小丑登場,開心)或,在文中找幾個與“極偏僻”“寫包票”結構相同的短語

導入(1分鐘)

給你一篇短文或一段文字,你覺得有那些閱讀步驟?

請學生把自己寶貴的閱讀經驗介紹。然后引出老師的經驗之談,隆重推出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學法指導(30分鐘)

問題包含在一篇文章的哪些地方呢?

一,題目

如“社戲”,從識字角度,可問:你能給這個詞語注音嗎?“社”字什么結構?共幾畫?這個字是怎么來的?同樣,“戲”字也可以這樣問。從語法角度,可問:“社戲”這個詞語什么結構?“看戲”什么結構?“戲曲”什么結構?從文學角度,可問:由“社戲”,你能想到哪些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蕭鼓追隨春社近”)從寫作角度,可問:這個題目如果我來寫,會怎么寫?這個問題必不可少。把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進行比較,能有效地提高你的作文水平。從說明的角度,可問:什么是社戲?從記敘的角度,可問:哪些人去看社戲?好久去看的?在哪兒看?看的經過和結果怎樣?

學會提問,首先要選好提問的角度。還要注意提問的表述方式。

二,作者

如魯迅,原名什么?哪里人?我們對他是怎么評價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讀過魯迅的哪些文章?你能不能講一則魯迅的故事?

魯迅是文學家,那么科學家、政治家呢?

三,喜歡或重要詞句(喜歡的句子用“~~~~~~”重要的句子用“————”)

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這個詞語寫什么?山。什么山?“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暗诘摹睂懮降氖裁?(色彩?!捌鸱摹睂懮降男螤?“連”寫數量。)為什么看見的不是青山,而是淡黑的山?(暗示時間是晚上。)如果把“起伏的”刪去,表達效果會受到什么影響?若把“起伏的”提到“淡黑的”前面,可以嗎?(不可以,不符合我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填空:的峨眉山

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在文中找到勾出,讀一遍,背一遍。男生讀一遍。

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這個句子的主要內容嗎?(山跑船慢。)什么山?怎么跑?山真的在跑嗎?(山是靜止的,不動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化靜為動,更形象生動。)船真的慢嗎?(NO,船慢是我的感受。)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看戲心情迫切。船已經開得很快了。作者沒有直接寫船行之快,而是通過寫山跑來襯托。)

喜歡這個句子的,舉手。談談理由。(用了比喻,擬人,襯托等多種修辭手法,把“連山”比做“獸脊”,把山當成人來寫,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看戲的迫切心情。)

四,開頭

朗讀〈〈社戲〉〉開頭第一段。

有無懸念?“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我在這里得到了什么優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什么當中的句子?什么意思?不看注釋你知道嗎?難懂,費解。而舊時孩子總是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還記得魯迅小時侯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情景嗎?P9朗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拗過去,拗過去?!?/p>

注意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體對開頭,結尾的影響。

五,結尾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笔欠裾諔_頭?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的豆,為什么覺得沒有昨夜偷的豆那么好?偷的豆好在哪里?(豆是一樣的,只是偷豆這件事讓我難忘。結尾照應了開頭,雙喜等許多小朋友陪我去看社戲,在看戲回來的路上還發生了偷豆這樣有趣的事情,這不是我得到的優待嗎?免念枯燥的書本,那我干了什么呢?不正是看戲和偷豆嗎?)

六,過渡段

怎么從這段過渡到下段?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七,精彩段落

朗讀〈〈社戲〉〉P120“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他于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練習:略

八,全文

問主要內容,問中心思想,問寫作特色。

小結(8分鐘)

學會提問,以提問方式可以深入文章內部,加深對詞句,段落,篇章的理解,理解了的朗讀背誦和未理解的朗讀背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一個詞語,句子,段落上多花一點時間,就會有多一點的收獲。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比較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

教學后記: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以課文為例子,首先要把語文當工具來教。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7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钡暮?。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歌唱。這里是富春江的幾張圖片(看課件2),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請看學習目標(看課件3)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任務比較艱巨,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緊張地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先檢查預習情況,知道本文作者的舉手?(預習時注意了課下注釋,很好!)

2、道本文體裁及這種文體特點的舉手?(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3、那么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書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自學)

1、出示自學指導(一)(出示課件4)

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板書學生提問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讀錯的字詞:

轉縹碧軒邈見橫柯急湍

三分鐘后,則指著黑板上的字問:會讀的舉手?指名會的學生讀。

2、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比誰讀的正確,聲音響亮。愿意讀的舉手。

__,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3、生輪流讀,有錯即停,指名更正,師板書讀錯的字與黑板左側。

4、生齊讀課文(配樂朗讀)。

四、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二),準備譯講課文(出示課件5)

自學指導(二)

請讀讀課文,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難,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譯講課文。

2、生自瀆,自譯課文,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譯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并板書于黑板中間。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3、(6分鐘后)師:能譯講的同學請舉手。

下面開始譯講課文,這幾個疑難詞句,在譯講時一并解決。怎樣譯講呢?請看:(出示課件6)譯講方法:

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詞,最后翻譯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釋)

4、這一排同學用“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譯講,其他同學認真聽,隨時指出錯誤。(如出現錯誤,問:能講對的舉手?指名許多學生回答。如無人舉手,教師講解。)

5、生可能有以下難翻譯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

點撥:[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生在譯講過程中,可能有些內容沒有補充出來,師提示: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如“(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

6、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如有疑難,可以提出來。如有疑問,老師個別輔導。

7、齊讀課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不用了。

五、課堂作業

師: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作業(出示課件7)出示課堂作業

1、背誦課文:

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背誦。

2、5分鐘后,問:能背的同學舉手?

如果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如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

同桌背;

齊背(不熟練的可以翻翻書)。

繼續出示課堂作業(出示課件8)

4、請讀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對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睂W生討論后明確

[不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現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探究、練習二[解決探究練習二]

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

奇山──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和聽覺結合)

異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湍甚箭]。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結: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師:下課

六、作業設置(出示課件9)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3、同學們,請那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8

學習目標

1、理清文本的線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結合文章內容,提出自己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理解與設想。

學習重點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貫穿全文的敘事線索;

2、學習敘議結合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給加點字注音。

鱗次櫛比()自給自足()恬淡和諧()

燦若朝霞()情不自禁()變幻莫測()

二、解釋詞語。

鱗次櫛比:

自給自足:

變幻莫測:

安身立命:

不速之客:

三、閱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明天要封陽臺呢?

2、后來為什么這種想法又動搖了呢?

3、為什么最后決定不封陽臺?

四,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請大家說一說,首先是什么打動了作者,喚起了父親心中的一份柔情?

2、作者此時思緒飄向遠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與大自然的一次親密接觸。

3、動物是如此可愛,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可愛的生靈和美麗的大自然的呢?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這類現象還有很多,大家面對這些現象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你能模仿這些句子也來發出自己的呼喚嗎?(仿寫)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安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正課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有一次語文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一道題:中國的別稱有哪些?誰還記得?(中華、神州、四海、九州……)今天,老題想再問問大家:咱們土生土長的巫溪,有直插云宵的山峰,有回環迂回的河流,有善良淳樸的人們;那么,有誰知道咱們巫溪又有哪些別稱呢?(桃源、峽郡……)那么,有誰知道為什么把巫溪稱作桃源、峽郡嗎?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戰爭的課文,這些課文提醒著我們,現代世界里仍然存在著殘酷的戰爭,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可以說,當時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亂,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為業:以……為生。緣:順著。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名詞作動詞,詫異。窮:窮盡。

第二段。

林盡水源:桃林的盡頭是溪水的源頭。舍:舍棄,放棄。平曠:平坦開闊。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屬:類。悉:全。怡然自樂:安閑快樂。

第三段:

所從來:從哪兒來。具:詳細。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語云: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來后,既:已經。志:做記號。詣:拜見。如此:像這樣。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潔的隱士。遣:派。欣然:高興地。

4、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不足:古義:不值得。例:不足掛齒;不足為奇。

今義:缺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四、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導語: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很多文言文,誰來說說文言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簡潔、典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語言簡潔典雅的特點。

(1)完成p168三題第1小題。

問:大家看看,這句話中,省略的詞語都有什么特點?(指稱)你發現了什么?(在不妨礙理解的情況下,省略指稱使行文簡潔,流暢。)

(2)第2小題。

(村人問:今是何世?

漁人回答:今是晉。

村人又接著問:秦之后即晉乎?

漁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漢魏,魏之后方為晉。)

師:大家看,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漁人的回答,卻用桃源中人的反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體現出的簡練的語言風格,令人叫絕。

(3)第3小題。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容?(包括前文所說的所有內容。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A發現桃花源的經過;B村里人的生活狀況;C歸途中所做的標記。)

(用指代語,避免重復前文內容,使語言更簡潔。)

(4)由此看來,同學們自己在寫作時可以受到什么啟發?

二、拓展延伸。

1、提問:“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薄澳恕弊直磉_了什么樣的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現桃源人對外面改朝換代的時事感到吃驚。漁人向桃源人介紹了自秦以來的歷史。桃源人因世間社會動亂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嘆惋。)

2、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3、提問:作者借這篇文章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種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實?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作者的這種理想?

(A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B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C陶淵明生活在戰亂頻繁的環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會,這既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眾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當時的社地,這只能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4、請歸納出源自本文的成語。你能用這些成語造句嗎?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與世隔絕無人問津

三、指導背誦。

指名讀背誦的方法,后指導背誦。

緣溪行→逢桃花林→林盡水源→山有小口→舍船從口入→豁然開朗→見漁人→自云先世→問今是何世→停數日,辭去→既出→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南陽→未果→無問津者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0

教學重點:

了解把握小說人物、情節、主題。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從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題。

教學方法:

1、講授法2、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品用具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人說,如果你想賞一副舊社會風情畫,你可以去看《駱駝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駱駝祥子》;如果你想聽一折老北京方言戲,你還是可以去看《駱駝祥子》。那么,《駱駝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在前段時間,懷著對老舍的敬意,懷著對祥子的好奇,我們一起閱讀了《駱駝祥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駱駝祥子》,與祥子來個親密接觸。(出示課題:《駱駝祥子》名著導讀)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品:

《駱駝祥子》一書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節是什么呢?(請幾位同學上臺簡單介紹。)

(二)課堂主體:

1、剛才幾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了他們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我發現大家對這篇小說的人物都很熟悉,那么老師這里準備了兩篇人物描寫段落,同學們來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呢?

片段一: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都那么結實硬棒;他把臉仿佛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還能頭朝下,倒著立半天。這樣立著,他覺得,他就很象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他確乎有點象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他天生來的不愿多說話,所以也不愿學著城里人的貧嘴惡舌。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他老想著遠遠的一輛車,可以使他自由,獨立,象自己的手腳的那么一輛車。有了自己的車,他可以不再受拴車的人們的氣,也無須敷衍別人;有自己的力氣與洋車,睜開眼就可以有飯吃。他不怕吃苦,也沒有一般洋車夫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他的聰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為事實。

片段二:他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殺了人,他也不負什么責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他變成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他也學會跟朋友們借錢,借了還是不想還;逼急了他可以撒無賴。一來二去,他連一個銅子也借不出了,他開始去騙錢花。凡是以前他所混過的宅門,他都去拜訪,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見面他會編一套謊,騙幾個錢;沒有錢,他央求賞給點破衣服,衣服到手馬上也變了錢,錢馬上變了煙酒。

(兩段人物描寫都是同一個人——駱駝祥子)

2、剛才我們從文字上看到了祥子的巨大轉變,為了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祥子的前后差別,老師特意邀請了兩位小演員為我們表演小品《祥子拉車》,看看他們是怎樣展示祥子的變化的。(兩位同學表演小品,分別表現出祥子剛進城和墮落后拉車的不同表現。)

3、差別如此鮮明的兩種表現,兩個性格竟然是同一個人物,通過這兩段描寫,我們看到了祥子的巨大轉變,那到底是什么導致了祥子的轉變呢?

祥子三起三落的經歷:

奮斗三年買了車→被大兵搶了車人

買駱駝攢了買車錢→被孫偵探搶走了買車錢↓(墮落)

結婚后靠虎妞買了車→為下葬虎妞賣了車獸

(三)小組討論:

1、從祥子三起三落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祥子是一個的人(四人一小組開展討論,派代表將討論出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并結合課本或課前資料上的文段簡要談談)

祥子本是一個勤勞、樸實、忠厚、講信用、積極進取的車夫,但在理想破滅后變得懶惰狡猾,極端自私。

2、在《駱駝祥子》一書中,圍繞著主人公祥子,老舍還刻畫了很多其他人物,那么這些人物對祥子的墮落分別有著怎樣的影響呢?(學生列舉人物,并簡要談談看法)

劉四爺:霸道殘酷的車場主,他趕走了虎妞,釀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劇。

虎妞:潑辣、有心計。她的引誘、騙婚、難產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劇。

曹先生:為人溫和、熱心幫助祥子,卻無法挽救祥子的悲劇。

孫偵探:他搶走了祥子的買車錢,直接粉碎了祥子的夢想。

小福子:她是祥子最后的溫暖,但她的自盡也徹底將祥子推向了墮落的深淵。

二強子:他的嗜酒嗜賭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導致了小福子的自殺,也間接加深了祥子的悲劇。

老馬小馬:他們流落街頭的慘況讓祥子看到了將來的自己,信心和夢想都有所動搖。

楊、夏太太:她們的丑陋行為影響著祥子對夢想的追求。

(四)主題明確:

總的來說,《駱駝祥子》中刻畫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對祥子的悲劇命運都產生著影響,他們絕不是個別的存在,而是整個社會蕓蕓眾生的縮影。

歸根結底,祥子墮落的主要原因?

一個(黑暗、腐朽、不公、動亂、落后)——吃人的社會

(五)課堂交流:

你讀過《駱駝祥子》后有什么感受或者收獲呢?(學生自主發言,提示結合自身淺談感受)

(六)課外拓展:

假設祥子活在我們當今社會,從農村來到城市,夢想著靠自己個人的努力尋求安穩的生活,你認為他會成功嗎?

動動腦、動動筆,完成200字左右小作文《祥子新傳》。(學生課堂練習,并展示部分習作)

三、小結

我們用短短的45分鐘走完了祥子的一生,但祥子帶給我們的感受、小說帶給我們的收獲、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都不是這45分鐘可以簡單展現的,我們還需要課下的細細研讀,慢慢品味,我們也相信更多的閱讀會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更多的快樂。所以,同學們,不要停止你的腳步,盡情閱讀吧,去分享更多的故事,體會更多的感受。

四、作業

《駱駝祥子》讀后感一篇,自主命題,角度不限,600字以上。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預習:

1、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2、讀課文五遍以上,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字詞和優美句。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看黑板板書)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

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①讀準多音字:

悶(man)雷?。╞ó)霧風號(háo)浪吼(hǒu)

漲(zhǎng)起顫(chàn)動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山崩地裂人聲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①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說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熟讀課文

附:板書:

潮來前

觀潮潮來時(時間順序)

潮過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籠罩薄霧風平浪靜

(板書)觀潮

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板書:

潮來前遠籠罩白霧風平浪靜

1、觀潮潮來時↓聲如悶雷遠處白線白浪翻滾山崩地裂潮過后近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教學反思:

2__.雅魯藏布大峽谷

一、課前準備:

1、搜集與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文字、圖片。

2、讀三遍課文,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4個字的詞12個和3句優美句。

二、教學目的: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2、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四、教具: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2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老王的&39;苦&39;和&39;善&39;。

2、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的平等意識與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關心普通人。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走近老王(投影畫像)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從畫像上看,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意在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對他人關注的習慣。)

剛才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說得也不錯。這幅畫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書課題作者),從題目看,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同學們剛剛對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楊絳寫的相符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老王》去進一步了解這個人物。

2、簡介作者(多媒體展示)

二、認識老王:

生速讀課文

師:剛才看了老王,現在又讀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沒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請用&39;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表現在_______。&39;的形式表達出來。

1、老王是苦人。學生迅速瀏覽課文,談談自己對老王的印象。(多媒體展示)

⑴生活艱苦。明確:課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紹老王的基本情況。老王一輩子艱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39;__&39;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眼睛又不好。這些說明他的生活艱難。(板書:生活上--條件艱苦)

⑵精神凄苦。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老王的處境艱難,有人說,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內心的痛苦和孤獨)能結合課文具體談談嗎?

明確:失群落伍、單干戶、沒親人、不老實--被人瞧不起,沒人搭理……(板書:精神上--內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艱難與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還體現在精神上??梢哉f,老王是個不折不扣的苦人--貧窮卑微,是社會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純樸善良的品質。

明確: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39;愿意給我們帶送&39;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小結: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于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同情和關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純樸,關心人,講仁義,他需要錢,但他更重感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板書:關愛尊重)

板書

生活——艱苦

苦關愛

老精神——凄苦

王善老實厚道尊重

(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三、品味老王:

師:文章中寫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帶而過,有些事卻要具體寫詳細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詳寫”和“略寫”?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我們要詳寫。課文中也采用了這種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寫得最詳細最感人?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王臨死還要送雞蛋香油還人情這一情節。

師:有此同感的同學請舉手。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一段感動人,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片斷。

1、指名讀。(注意讀出感情)

2、學生聽讀,并思考: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哪兩種手法?(外貌、行動)這兩種手法課文分別體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請大家把它們找出來,

3、小組交流體會。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獨到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A、對老王的形神描寫語句進行分析及“鑲嵌”、“強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詞的理解;B、體現作者感情的字詞)

(意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善待老王:

1、面對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現如何?學生談談對&39;我們一家&39;的看法。

明確: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關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作者的女兒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說明&39;我們一家&39;也是善良的。(投影)

教師小結: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作者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會用一顆善良關愛之心去對待老王這樣的普通人。我們常說,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寬容、慈愛,你才能體會到別人的寬容和慈愛,才會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對待你周圍的人,哪怕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2、師: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么去了,在他生前經常照顧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愧怍)

理解&39;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39;

明確: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人。而自己對老王的關愛不夠,所以感到&39;愧怍&39;。

五、關注&39;老王&39;:

師:老王生前,楊絳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對老王關愛不夠,深感愧怍。而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39;老王&39;,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多媒體展示弱勢群體圖片)

說話訓練:任選一張照片準備兩分鐘發言,角度自選。

教師總結:在這個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謀生方式不同,但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因此人只有幸運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社會需要愛,社會呼喚愛,我們要盡可能關心周圍的人,特別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處境艱難的人。我們應當用善良體察善良,用愛心澆灌世界。(多媒體展示)

六、欣賞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感受生活。

七、課外練筆:請趕快拿起你的筆,把發生在你周圍的“愛”的故事真實的描述出來,讓“愛”的主題永駐人間,讓人們體會到人間的那一份真情吧!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3

《馬說》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疏通課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樂”“千里馬”與“食馬者”的寓意,學習托物寓意的寫法。

3.朗讀文章,注重朗讀語氣的把握,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會摧殘和埋沒人才的黑暗現實。

一、導入新課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的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將學習的《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檢驗預習,梳理文言字詞

1.走近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

2.背景資料。

《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3.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罢f”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等。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

1.自讀課文,梳理字音。

邪(yé)駢死(pián)食馬者(sì)槽櫪(cáolì)外見(xiàn)

2.聽朗讀音頻。

3.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奏。

(1)故/雖有名馬,袛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借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

伯樂與千里馬的辯證關系,對你有什么啟發?文中的觀點不難理解,教師應啟發學生領悟:①機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②自然界的任何物質都是相互依存的,得到賞識和重用也一樣,需要其他一些條件的滿足。

5.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1.托物寓意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人?

明確:千里馬:人才。伯樂: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

2.主旨情感

(1)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作者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明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處境。重用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

3.韓愈曾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文本借千里馬不得伯樂,實際上是對人才流落不得賞識而鳴。因此,文中充滿了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與憤怒。請仔細品讀下面五個“也”字句,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做出解說。

①不以千里稱也。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④安求其能千里也?⑤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①表示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②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③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④表示反詰語氣,凝聚著作者的憤慨之情;⑤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個性表達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我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4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

教學目標:

1.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2.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3.演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教學難點: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教學環節:

一、感知——了解演講詞

(一)演講詞的概念和特點

演講詞,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群眾集會上發表講話的文稿。它的特點有:

1.內容上,鮮明的觀點、具體的事例和清晰的思路;

2.語言上,運用說話的技巧使語言風趣幽默,魅力四射。

(二)文章內容梳理

完成表格

二、品講——欣賞風趣幽默的語言

1.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各位呢,上午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是本科生;碩士生呢,九、十點鐘的太陽;博士生呢,十點、十一點鐘,如日中天的太陽。

2.我覺得人們把我看成的錯誤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時態弄錯了,明明是一個過去時態,大家誤以為是現在時態,甚至于以為是能主導將來方向的一個將來時態。

3.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起來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作雄辯,凡人就是狡猾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真有藝術家的氣質,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4.所以多數情況下,了解我的人還相信我,還能說服他,對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難說服他,我也懶得去說服他,就采取陽奉陰違的辦法,一旦干到具體的活兒,他根本不清楚里頭怎么回事。

……可是我已經脫離第一線,高峰過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經墮落到了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時候,卻說我是。

……事業需要,有時候就去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的事情。

5.我覺得我是“努力奮斗,曾經取得過成績,現在高峰已過,跟不上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過時的科學家。”

三、演練——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運用“設問+排比+對比”的組合手法仿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一個觀點,并嘗試著講出來。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5

《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3.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4.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方法

以多樣化朗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難點: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難點: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flash——愚公移山。(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資料內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應一厝朔東無隴斷焉

(2)對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懲山北之塞A.處罰B.警戒C.苦于

出入之迂也A.繞遠B.迂腐C.困難

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

雜然相許A.允許B.贊成C.答應

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語氣助詞

(3)一詞多義

方其遠出海門

方七百里

三、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達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于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歲了,向著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繞遠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竭盡全力鏟平這兩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達到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氣,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丘也不能鏟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樣呢?再說把石頭和泥土往哪兒放呢?”大伙紛紛說:“把土石投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庇谑怯薰暑I子孫當中能挑擔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前來幫忙。夏去冬來,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后的幾年,剩下的這么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這大山的土石怎么樣?”北山愚公長嘆一口氣說:“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得不開竅,連個寡婦、孤兒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這件事稟報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起兩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頑強的艱苦奮斗精神去戰勝困難。

教學設想

1、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2、利用課本劇表演,培養學生的組織、創新能力。

3、采用啟發式教學,運用富有啟發性問題引起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歌《愚公移山》(屏幕演示),從而導入課文分析講解。

二、課文分析:

1、本文如何通過對比和烘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解析:本文除了用夸張的手法外,還通過烘托和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用“方七百里,高萬仞”極言山的高大;用“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極言移山的艱難;用“年且九十”、“殘年余力”極言力量的單薄;用“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極言工具的簡陋、路途的遙遠,從而烘托了愚公信念堅定、迎難而上的積極形象。又如以智叟一“笑”、一“止”與愚公的一聲“長息”相對比,以愚公之妻誠心獻疑和智叟的刻意諷刺作對比,以愚公的雄辯與智叟最后“亡以應”作對比,使得大智若愚的“愚公”與鼠日寸光的“智叟”對映成趣。

2、愚公的形象: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意志和頑強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形象。

3、學生討論解答以下問題: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懲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3)智叟認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愚公認為可以移山成功除了信心、毅力之外,還有兩點原因是什么?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山不加增

4、本文的寓意:(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故事寓意深刻,愚公堅持奮斗、不畏困難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證服自然的愿望和信心,也教育了后人。(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深刻含義)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于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三、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征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學生自由發言。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局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關于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四、課本劇表演:參加演出者:(略)

五、學生討論: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搬家?

六、研讀課文,總結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教師總結:

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干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會有“神舟”五、六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里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里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了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復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在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別優美,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后與眾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結構內容的安排。

(一)問題導學:

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點的語句是哪一句?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從哪些方面對這一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由此可知這篇文章的結構是?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選一人朗讀課文,組員邊聽邊思考答案,討論形成共識。

(三)交流展示

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意見,別組點評。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討

讀第二段,體會富春江的奇麗多姿,體會多層次寫景方法。

(一)問題導學:

1、異水“異”在哪些方面?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2、奇山“奇”在哪些方面?寫奇山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3、作者在文中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悶,以致產生厭世隱居的想法”,你怎么看待這種處事方式?

4、由上可知,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寫法?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在組長指導下探究,先各自默讀獨自思考,然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在組內討論,討論形成共識。

(三)交流展示

分組按序展示探究結果,找5個組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在座位上完成,別組點評。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聽一同學朗讀課文,同學們探討下邊問題。

(一)問題導學:

1、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

2、賞析下面兩句。

(1)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2)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聽朗讀探究結果,討論形成共識。(提示:注意對兩句進行比較來分析。)

(三)交流展示:

分組展示探究結果,別組點評。

五、課堂小結

本節我們理解了文章結構內容,學會了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等寫景方法,作者寫作本文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7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周敦頤的文學常識;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文言詞語。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掌握襯托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結合蓮、菊、牡丹的象征意義,體會托物言志的寫法。

4、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體味周敦頤的人格魅力,做一個潔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用萬紫千紅的花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直接說明事物、闡述道理,也可以通過敘事、寫人、詠物來論說道理。《愛蓮說》屬于后一種。

2、作者: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歷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職。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書堂講書。世稱之為濂溪先生,卒謚元。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

3、《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頤于熙寧初年(1068)擢為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于府治東側開辟一塊四十余丈寬長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先生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后來,人們便把蓮池譽為“愛蓮池”,至今,星子縣還有它的遺址。

4、學習生字:

蕃(fán)頤(yí)濯(zhuó)淤(yū)漣(lián)

蔓(màn)褻(xiè)噫(yī)鮮(xiǎn)有聞

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古漢語知識:

1、詞類活用:

(1)、不蔓不枝(名詞“蔓”、“枝”受否定副詞“不”修飾,用做動詞。)

(2)、香遠益清(形容詞“遠”充當“香”的謂語,用做動詞:遠播。形容詞“清”受副詞“益”修飾,用做動詞:顯得清幽。)

2、古今異義詞:

宜乎眾矣(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今常用義為:合適;應當。)

3、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2)、倒裝句: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濯”后面均省略介詞“于”,前者相當于“從”,后者相當于“在”。)

四、教師小結:

《愛蓮說》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本篇文章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講究散句和駢句的交錯運用,讀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皭邸北憩F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的意思是“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p>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指名讀課文。

2、理清條理:

第一段主要從蓮花的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等方面描寫它的形象,表明自己“獨愛蓮”的原因。開頭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總說花的可愛。然后分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及其原因,表明作者對花的喜愛與眾不同,中心明確。

第二段,揭示菊、牡丹、蓮花的象征意義。以花喻人,在對愛菊者、愛牡丹者的品評中,慨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庸俗世風,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四、細讀課文,討論探究: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下載篇18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能力目標:1、能夠當堂成誦;

2、理解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并了解文中對偶等修辭。

德育目標: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1、朗讀與背誦;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調素琴”和“絲竹亂耳”之間不矛盾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多媒體錄音、課件的使用和重點內容的手寫板書相互配合,以多媒體調節課堂氣氛、加大課堂容量,以板書提醒學生重點知識。多有感情地誦讀,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誦。把課前的預習帶入課堂的學習中,提高課堂效率?!币徽n時教學。

【課前預習】

1、生字注音;

2、《評價手冊》第一題找出本課的韻腳;

3、搜集作者的相關背景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座右銘。)大家寫這些座右銘是有什么用的呢?(用來激勵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銘”里面的內容應該是激勵警戒自己。(ppt課件展示“座右銘”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銘”)

其實“銘”最早是我們古代的一種文體。除了有我們今天的“激勵警戒”之意外還可以稱述功德。一般是銘刻在器物之上。銘的一大特點是要用韻。(ppt課件展示“銘”的文體知識,“用韻”二字加色標注,引起學生注意。)

二:指導朗讀

1、銘是用韻的,韻腳是哪幾個字?(學生說。)韻腳讀的時候要清晰響亮。

2、放配圖錄音,學生跟讀。

3、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加以評論,教師點評。

4、集體朗讀。

三:疏通字詞,文意串講(配合板書與課件)

1、文章寫的是陋室,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陋室。(教師板書,畫一屋子,引起學生好奇心。)

教師自語:我把孔子放在屋頂。為什么?因為孔子是圣人,他的話就是真理。所以我們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還是不陋就用他的話給屋子定性。

孔子說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譯?(賓語前置句,現代語序“有何陋”,有什么簡陋的呢?“之”,加強了反問的語氣。)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簡陋的還是不簡陋的呢?我們來看看原文。(ppt展示《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師解釋此段話。)

孔子認為陋還是不陋(不陋)。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話來說?(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們讀的時候就不應該是疑問的語氣,而是帶有肯定語氣的反問。(學生自由讀)

2、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屋子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同學來翻譯這一句話,同時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們要讀得鏗鏘有力。(學生自由讀)

那你們認為我應該把這句話畫在這個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頂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關鍵部位。)(板書)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緣何不陋呢,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居住環境優雅。

優雅的環境我們讀得就要顯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經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環境。(學生自由讀)

你們認為此句話我應該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臺階處,和室外相連。)(板書)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鴻儒”、“白丁”各做何解釋?(博學之人和無學問的人)

此句話是在屋中的來往之人,我們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書)。此句中“無”的一句要讀得比“有”輕。(學生自由讀)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生活之事雅致

絲竹指什么?這是什么修辭?(音樂,借代)案牘指什么?(官府的官文)。為什么作者不喜歡音樂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歡調琴嗎?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呢?(學生討論,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時自己所彈奏的高雅音樂,而絲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們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所聽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隱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呢?(對奢靡生活和官場的厭惡之情.)

這也是在屋內的生活,我們也把它畫在屋子里面。(板書)。此句也和上句一樣“無”的部分要讀得輕一些。(學生自由讀)

4、除了對陋室的描寫外,文章還寫了什么內容?集體讀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p>

在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龍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龍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師講解“比興”:以比喻起興,先言他物再詠所詠之物。是我國詩歌的一種傳統的表現手法。

(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p>

此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類比)

此處類比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以古賢人居住的屋子來證明陋室不陋,同時作者也以古賢人自況,表明自己也追求他們那樣的精神境界。)(教師板書)

5、集體朗讀課文。

6、作者寫陋室不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前讓學生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背景資料來談,學生討論明確: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向。教師板書)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7、此課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對偶)

提醒學生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運用到對偶的是什么地方,(對聯)。課本翻倒183頁練習三,學生自己讀讀畫畫,看看對偶有什么特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兩個短語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對偶。

四:拓展延伸

1、即興小對(學生練習對偶的修辭)

教師: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燈片展示網絡搜集來諷刺某些學生的《教室銘》,要求學生也仿《陋室銘》寫自己的臥室,注意“銘”的特點,立意要高。作為家庭作業。

五:集體背誦

學生對照黑板板書背誦全文。

六:作業布置

評價手冊中22課《陋室名》的練習題。

7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淬火设备|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不锈钢管光亮退火机|真空管烤消设备 - 郑州蓝硕工业炉设备有限公司 | 深圳货架厂_仓库货架公司_重型仓储货架_线棒货架批发-深圳市诺普泰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环境模拟实验室_液体-气体控温机_气体控温箱_无锡双润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 老城街小面官网_正宗重庆小面加盟技术培训_特色面馆加盟|牛肉拉面|招商加盟代理费用多少钱 | 吸污车_吸粪车_抽粪车_电动三轮吸粪车_真空吸污车_高压清洗吸污车-远大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国际高中-国际学校-一站式择校服务-远播国际教育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教学设备-化工教学设备-环境工程教学模型|同科教仪 | 缓蚀除垢剂_循环水阻垢剂_反渗透锅炉阻垢剂_有机硫化物-郑州威大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高铝矾土熟料_细粉_骨料_消失模_铸造用铝矾土_铝酸钙粉—嵩峰厂家 | 涡轮流量计_LWGY智能气体液体电池供电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不锈钢复合板厂家_钛钢复合板批发_铜铝复合板供应-威海泓方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北京君方科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灌装封尾机_胶水灌装机_软管灌装封尾机_无锡和博自动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永嘉县奥阳陶瓷阀门有限公司 | 新疆乌鲁木齐网站建设-乌鲁木齐网站制作设计-新疆远璨网络 | 潜水搅拌机-双曲面搅拌机-潜水推进器|奥伯尔环保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分子蒸馏设备(短程分子蒸馏装置)_上海达丰仪器 | 专业生物有机肥造粒机,粉状有机肥生产线,槽式翻堆机厂家-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印刷人才网 印刷、包装、造纸,中国80%的印刷企业人才招聘选印刷人才网! | 震动筛选机|震动分筛机|筛粉机|振筛机|振荡筛-振动筛分设备专业生产厂家高服机械 | 磁棒电感生产厂家-电感器厂家-电感定制-贴片功率电感供应商-棒形电感生产厂家-苏州谷景电子有限公司 | 室内室外厚型|超薄型|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_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厂家|电话|价格|批发|施工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成都顶呱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贷款_个人贷款_银行贷款在线申请 - 成都贷款公司 | 礼堂椅厂家|佛山市艺典家具有限公司 | 定制/定做衬衫厂家/公司-衬衫订做/订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消防泵-XBD单级卧式/立式消防泵-上海塑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网络推广_合肥SEO网站优化-安徽沃龙First |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河南mpp电力管_mpp电力管生产厂家_mpp电力电缆保护管价格 - 河南晨翀实业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车辆定位管理系统_汽车GPS系统_车载北斗系统 - 朗致物联 | KBX-220倾斜开关|KBW-220P/L跑偏开关|拉绳开关|DHJY-I隔爆打滑开关|溜槽堵塞开关|欠速开关|声光报警器-山东卓信有限公司 | 【黄页88网】-B2B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免费发布信息网 | 液压油缸-液压缸厂家价格,液压站系统-山东国立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