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編寫的內容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板書設計、教具準備等幾個方面。好的初二語文教案表格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初二語文教案表格,供大家參考。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

【研究目標】

閱讀《社戲》,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對作品中的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激發對魯迅小說的研讀興趣。

【研究課型】

活動課

【教學策略】

研討式

【課前準備】

課前閱讀魯迅小說,預習課文《社戲》,獨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利用書刊網絡查閱資料,撰寫主題研究報告、口頭主題報告提綱及研究客觀評分表。

學生口頭報告主題研究成果,學生和教師對口頭報告客觀評分,教師講評,在發言討論和寫作中總結心得。

【研究步驟】

第一部分:專題研究指導

1、查閱作品《吶喊》、《孔乙己》(重點研究)、《藥》、《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社戲》。

2、在書刊(教科書、魯迅文集、百科全書、學術期刊、研究專著等)及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作品的評論以及關于魯迅的資料。

3、撰寫《社戲》研究報告(書面論文及口頭報告提綱)。

4、思考題:

⑴課文寫樂土平橋村,只用一句話,卻表達了多方面的內容。想一想,是哪句話?表達了哪些內容?

⑵為什么平橋村是我的樂土?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樂土的樂的?

⑶平橋村既然是樂土,我為什么會有不樂的時候?課文怎樣寫我的.不樂?

⑷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到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這四個自然段中,既寫了景,也寫了我的心情,那么課文是怎樣寫我的心情的呢?

⑸課文怎樣寫出老農民六一公公純樸、爽朗的性格?

⑹指名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后提問:同樣是六一公公的豆;為什么當天的豆沒有昨夜的豆好?為什么說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

⑺《社戲》按題目所示似乎應該寫戲,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寫了戲外的天地,是不是離題了呢?

5、研究報告題目舉例:

⑴研究過程報告

⑵魯迅生平

⑶有哪些問題還不懂?

⑷重讀《社戲》的收獲

⑸《社戲》的寫作特色及藝術風格

⑹《社戲》賞析

⑺我最欣賞的小說人物形象:

6、研究成果評估方法和標準:

⑴制定評分表:每位同學獨立構思評分標準及制定一個評分表,教師選出最合理的成分綜合出一份全班統一的評分表。

⑵初評:將學生研究書面報告裝訂成冊,分發給同學。

第二部分:專題研究課堂教學

本課教學是學生主題研究口頭及書面報告及師生討論部分;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鑰匙;淡化知識點,留有空白,激發學生自己閱讀研究的興趣熱情。

導入新課

1、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魯迅,說出閱讀(預習)魯迅作品(《社戲》)的真實感受(可讀性、樂趣、困惑、疑問)。

2、教師介紹當初接觸魯迅作品時的心路歷程。

3、每個同學(20名左右)限時(100秒)作口頭研究匯報,全班同學為其評分。

4、總評:

⑴教師給每個同學評分;

⑵教師給每個同學評分表評分。

5、教師講評班級研究成果。

6、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研究一篇文章。

7、同學修改研究報告,整理成集。

【自評】

1、《社戲》是魯迅的小說,作為一篇具有個性化的文學作品必須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直接與作家、與作品進行心靈的對話。從這個教學設計來看,不同的學生可以進行不同層次的思考,提出不同角度的思考題,教師幫助學生提出的問題,如:老農民六一公公是怎樣一個人?當今社會農民是否還有六一公公式的影子?,這樣的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即所謂詩無話,就是要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欲望,引領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去大膽想象,大膽創新。

2、在這種學習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成果呈現形式,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張揚、發展和提升,由此而產生豐富多采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作表現。

3、該教學設計既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始終以一名指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雖然權威不再,但仍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適當的幫助,實施調控,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

【教學流程圖】

開始

導入

學生談感受

教師談感受

學生口頭匯報研究成果

教師總評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2

[教學構想]

《三峽》是酈道元為《水經注》一書做的注釋,它雖屬地理著作,但描寫委婉曲折,文字峻潔明麗,展現了三峽的無限風光,也可堪稱一篇美妙絕倫的描景散文。

針對本文的特點,結合本單元教學重點,筆者有以下思考:

1、本課宜以“美”為情感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并利用電教多媒體,引導學生去感受三峽的景色美,揣摩描寫的生動美,分析結構的層次美,品味語言的簡約美,體會情感的變化美。若學生能感知這些美,其興趣一定會高漲,從而主動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須注重積累與歸納。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已積累了一定的文言詞語,且還能利用課_釋來讀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學生自譯、互譯等方式讓學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問題的詞句可由各小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決,這樣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重視對課文的誦讀。“教學千法讀為本”,這是學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鑰匙。課堂教學中可利用多種誦讀形式交錯進行,在反復的誦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情感,從而激發學生自發地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三峽的相關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征。

2、體會作者總分結合的層次美和變化多姿的寫景方法。

3、學習掌握文中的多義詞語、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爭當堂背誦。

2、品味文章語言,借助畫面及文字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章結構及描寫方法。

難點:通過展開想象來體味作品意境。

[教學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和課_釋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自己試著翻譯課文,疏通文意,記下有疑問的地方。

3、教師錄制以《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的配音朗讀。

4、作者酈道元簡介及《水經注》的背景資料。

5、教師利用網絡_三峽不同風光的畫面。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高山流水》,同時多媒體展現“三峽”不同風光的畫面。

2、導言:

聽著如此優美的樂曲,欣賞著如此多姿的畫面,讓我們乘上白云,飛越高山流水,來到三峽這個秀美的名勝風景區盡情地游一游吧!

(音樂是最有穿透力的無聲語言,而畫面易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再加上教師優美生動的語言,極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介紹作者,了解背景

1、有關作者──酈道元的簡介

2、有關《水經注》的背景資料

【關于作者】

酈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并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并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認為,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更迭,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和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充實完善。他參閱了437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于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

【關于《水經注》】

我國古代記載河流的專著叫《水經》,《水經注))則是以注釋《水經》而得名。

《水經注》本書共四十卷,以《水經》所記水道為綱,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勝景、歷史沿革、風俗習慣、人物掌故、神話故事等內容,注文達30萬字,涉及的地域范圍之廣,時間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謂我國6世紀的一部地理百科全書。

(本環節的相關資料以幻燈片投影形式呈現,介紹作者和背景資料,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有幫助,同時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美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配樂朗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分清節奏、把握語調。

2、生在背景音樂中試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句讀恰當。

3、教師請四名學生輪讀文章的四個段落,比比看,誰讀得好,師生共同評議。

(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教師的配樂朗讀能充分調動學生、感染學生,更是不著痕跡地給學生進行了朗讀指導。學生的試讀和輪讀是對其朗讀能力的訓練和檢測,在輪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歸納文言文的誦讀要點。)

二讀課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為一小組,學生結合自我預習情況,在小組討論時提出有疑問的地方,并將有爭議的問題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師引導全班學生互相質疑、互相釋疑,盡量由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只伺機適當地點撥引導。

3、播放背景音樂,師生齊讀課文。

(本環節的讀的目的是為了疏通文意,把握內容。淺顯文言的翻譯應避免教師從頭到尾的串講,預習時先自主探究,再通過小組互助、合作解決問題,仍有解決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四、想象意境,體會寫法

三讀課文,想象意境

1、這篇文章充滿了“美”,酈道元用凝練的筆墨,用高超的具有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三峽的萬千氣象,展現了三峽的無限風光。多媒體展現三峽不同風光的畫面(山勢圖、夏水圖、春冬圖、秋景圖),學生選取課文中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游詞,可借助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也為下一教學環節作鋪墊。)

2、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讓老師飽覽了三峽的風光。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用“三峽美在_________,我從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出來的”這樣的句式說話。

師示范說話:三峽美在山的連綿不斷、高聳入云,我從文中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中讀出來的。

(想象的過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過程,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能體會出作者的寫作技巧,為突破本文重點作準備。)

四讀課文,體會寫法

3、《三峽》美在那宏觀勾勒的一筆,描寫角度多變,生動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細致描繪呢?請你從文章結構、動靜描寫、正側描寫、感觀描寫等方面體會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師示范說話:文章第一自然段總寫三峽的峰巒重疊、高聳入云的山勢。“兩岸連山”是正面寫山的連綿不斷,“略無闕處”則是從側面寫山的“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運用夸張手法正面寫山的“高聳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從側面烘托山的“高峻”。

3、學生配樂齊讀,再次體會三峽的美。

(學生以前已學過一些寫景的文章,具備初步感知寫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示范說話能給學生體會寫作技巧提供一個導向,無形中引導學生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體會與評議,固鞏學生已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思考

1、多媒體展示現今三峽開發建設后的一些圖片,感受三峽的巨大變化,促使學生樹立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理想。

2、有人說:三峽的開發建設可能會破壞自然美,課后利用網絡或圖書館搜集有關三峽的文章、詩句及現今開發現狀等,為三峽的日后發展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此設計著重于讓學生積累,開拓視野,也激發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與憂患意識。)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科幻小說的及作者的有關常識。

2.擴大詞語的掌握范圍。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4.鍛煉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學討論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的道理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預習作業及課前準備:

1.收集科幻小說及作者的相關知識。

2.字詞積累與運用。

3.喜歡繪畫的同學用漫畫的形式來表達課文內容。

4.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哂()笑牟()取眾目睽()睽棘()手鉚()釘貪婪()履()行

5.解釋下列詞語

哂笑:譏笑。

牟取:謀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難辦,象荊棘刺手。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任勞任怨:做事不知勞苦,不怕別人埋怨。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筍:春天下雨后竹筍長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質疑:不允許有什么懷疑,指真實可信。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二、導入新課

讓學生根據課堂準備展示漫畫,解說故事內容。

(教師提議:看漫畫的內容是否與課文內容相符,看誰畫的最好,看誰表達的最精彩。)

學生交流科幻小說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說說文章的標題“喂──出來”是什么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實?

明確:不會有這樣的一個無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實性在里面。

2.你認為故事圍繞的話題是什么?

明確:環境保護問題。

3.洞真的是無底的么?

明確:表面上是,正象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已經不堪重負

4.題目用“喂──出來”有什么作用?

明確:首尾呼應,同時有表現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環境污染中將危及人類生存。

5.洞比喻什么?

明確: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寫了幾種人?這幾種人的共同特點是什么?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們的影子?

明確:為了自己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種人。

7.作者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確:一切破壞環境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到頭來危害的的是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探討文章的主題

提示:這篇小說寫的比較通俗,但內涵深刻,有關它的主題,有以下幾種說法,你同意哪一種?說說理由。

學生看研討聯系二,小組交流討論。

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學生多角度理解,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

2.想一想,在小說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天上掉下來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么?

(這是一個循環式結構,體現了作者“誰制造的禍害,誰去承受”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

1.展開合理想象,續寫小說結尾,進一步想象生動具體的情節,可以借鑒課文的寫法。

(適合表達能力稍弱者)

2.自擬題目,寫一篇形式新穎,保護環境的科幻小說。

(適合表達能力較強者)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4

教學目標:1、能體會課文中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2、能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體驗和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我們來作個調查:知道爸媽生日的同學請舉手。(指名學生說說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媽生日并給爸媽慶祝過生日的同學請舉手。(學生回答)

看來,父母在我們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卻永遠是第一位的:下雨時,總能見到父母送傘的身影,生病時,總能見到父母擔憂的神情,生日時,仍能見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那么,我們今天就跟隨川端康成一起來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請大家把課本打開到110頁。

二、新課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準備回答兩個問題:

①、請用簡要的話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

②、你覺得這對父母可惡嗎?他們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貨物一樣賣掉。說說理由。

(建議大家朗讀)

準備好了嗎?荊老師注意到剛才朗讀的過程中這個詞有個別同學讀得不很準確:襤褸誰能告訴我它怎么讀?學生讀

相信通過剛才的朗讀、思考,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在就請大家發表觀點。

答案:①、本文寫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

請2—3人發言,比比誰更簡潔。

提問:其他同學怎么樣?有沒有比他更簡潔的?

②、(不可惡。

a、他們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艱難,把孩子送出去,是現實所迫。

b、富人家條件好,孩子去了能過上好日子,也會減輕家里的負擔。

c、他們最終還是把孩子要回來了。

因此,這對父母并不可惡。)

過度:這對父母不但不可惡,而且在內心深處痛苦地掙扎著,他們所作的一切源于對孩子的愛。而這種真摯的感情已經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文字還原成真摯的感情。

2、再讀體驗: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細細品味,邊讀邊圈點勾畫,思考兩個問題:

①他們既然把孩子送出了,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來?

②文中哪個畫面最使你感動?請簡述理由。

(可從神態、語言、動作入手,抓關鍵字詞等方面分析)

a、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b、送走長子時。

c、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d、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e、要回女兒時。

答案:①、雖然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送出孩子,但這種理智經不起時間和感情的折磨,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的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難以割舍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貴婦人要回了孩子。

3、三讀感悟:

過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與孩子的骨肉分離,最終把孩子要回了,那么,這一家人今后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組討論,時間3分鐘)

①、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越多越好。

答案:學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經過艱苦奮斗,終于翻了身,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財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兒子最終成了總經理家業的繼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無路,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

d、生活艱苦、父母后悔沒有送走孩子

e、貴夫人認這幾個孩子為干女兒、干兒子,給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開了一家小店,和貴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來——)

4、真情表白

過度:文中的父親說:“寧愿和兒女餓死在一起,也不愿舍棄任何一個孩子”,這是一種愛的表現。那么,我們自己的父母呢?她們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荊老師課前采訪了一位嘉賓母親,對自己的兒子期望很高,兒子犯錯,她經常會責備兒子,那么,她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首先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母親的心里話。打出采訪視頻。

你是如何看待視頻中媽媽的?3位學生發言

對,雖然兒子身上有許多缺點,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愛的表現雖是樸實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記憶中永遠珍藏。

②、學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視頻中的母親,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愛孩子,那么,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將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行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結束后挑選一位代表展示你們的成果。(時間3分鐘)

(學生用詩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學習報答他們

多與父母溝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

關心父母,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幫父母做一件事,讓他們感受孩子的愛

給父母寫一封信…)

5、同學們說得多好啊,把這些內容連在一起就是一曲愛的贊歌。這一切一切的愛都源于父母有一顆赤誠的晶瑩透亮的愛子之心,荊老師現在把這愛的贊歌濃縮成一句話:父母之愛如暖陽無私奉獻給大地來作結。

并把它贈送給在座各位的爸爸媽媽。

三、作業

1、請展開你的想象,選擇一種結局進行續寫。

2、請同學們把自己內心的美好祝愿濃縮成一副對聯,并發揮我們班的特色,用毛筆寫就送給你摯愛的父母。

四、結束語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小說中的主人公因為有了父母濃濃的愛心,他們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艱難險阻,健康而幸福地活著。同時也讓我們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讓親情永駐人間。

也希望大家把這種愛的感覺延續到課后,讓我們以筆傳情。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5

學習目標:

1.識記難字生詞和文體常識。

2.引導學生品析文章的語言特點,理解句式和修辭在演講中的作用。

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舍生取義”是中國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種生死觀,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聞一多面對敵人的槍口拍案而起等都是這種生死觀的真情表白。聞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國民黨_的言辭是什么,大家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聞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講演。(板書文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字詞積累

(1)給加點字注音。

卑劣(liè)污蔑(miè)捶擊(chuí)_(tú)

蠻橫(hèng)毀滅(huǐ)賦予(fù)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污蔑:捏造事實來詆毀別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撥離間:挑起是非爭端,破壞團結。

(3)指出下列詞語的感_彩。

光明正大(褒義)偷偷摸摸(貶義)悲憤痛恨(中性)

挑撥離間(貶義)制造恐怖(貶義)卑鄙無恥(貶義)

2.背景鏈接

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內外勾結,瘋狂策劃_反人民的內戰。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自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一個“反內戰、反_”的愛國民主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國民黨_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撕毀會議協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_人民。1946年7月11日,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聞一多先生主持了這次會議,會上混入了國民黨特務分子,在李公樸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說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當李夫人剛離開講臺,聞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地發表了這篇講演。會后聞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參加了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了。這篇講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講演”。

3.作家簡介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五四運動時參加學生運動,赴美留學,學習美術,后研究文學,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紅燭》《死水》等。

李公樸,江蘇人。五四運動時,在上海發起組織愛國團,“五卅”運動時,任上海_工人科科長,1926年到廣州參加北伐軍。“四?一二”政變后,憤然離開軍隊,“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到延安,抗日戰爭勝利后,他繼續堅持戰斗,積極從事民主和平運動。1946年1月在重慶“校場口血案”中被特務毆打受傷,5月初到昆明,全國內戰開始后,與聞一多積極發動“呼吁和平宣言”萬人簽名運動。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國民黨_的特務殺害。

4.文體鏈接

演講詞,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群眾集會上發表講話的文稿,用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發表意見和主張,提出號召倡議。演講詞有三種類型:①敘事型: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輔以適當的議論、說明和抒情,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②說理型: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用正確深刻的論點、確鑿充足具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富有邏輯性的論證。③抒情型:以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抒發演講者愛恨悲喜等強烈感情,以“情”來開啟聽眾的心靈。

其特點主要有:①針對性。要考慮聽眾的需要,講話的題目應與現實緊密結合,所提出的問題應是聽眾所關注的事情,所講內容的深淺也應符合聽眾的接受水平。同時又要注意環境氣氛,既要注意當時的時代氣氛,又要了解演講的具體場合。②鮮明性。演講的內容不能只是客觀地敘述事情,還必須表明自己的主張,闡明自己的見解。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均應做到立場鮮明、態度明確,不能含糊。③條理性。要使講話易被聽眾聽清、聽懂,就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初讀全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3):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和昆明人民為爭取和平民主而斗爭的精神,痛斥國民黨_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揭露了其虛偽的本性。

第二部分(4—5):剖析國民黨_的虛偽本質,指出人民必勝,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號召昆明人民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斗爭,并表達自己為正義而獻身的決心。

2.通讀全文,討論問題。

(1)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交流點撥】義正詞嚴地當眾揭露、痛斥_的罪惡和卑劣,表達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2)文章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崇高品質?

【交流點撥】愛憎分明,疾惡如仇,勇于斗爭和獻身的崇高品格。

3.研讀第一自然段。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義正詞嚴地揭露國民黨_令人震驚的罪行。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中加點的詞語有什么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究竟”“竟”均為副詞,強調了李先生的行為是一個中國人的正當行為,是正義的。揭露了國民黨_的卑劣無恥。

(3)請從選段中找出一對反義詞,并說說其在表達上的作用。

【交流點撥】“光明正大”和“偷偷摸摸”是一對反義詞,通過對比,揭露國民黨_卑劣無恥到極點。

4.研讀第五自然段。

(1)選段最能表現聞一多先生觀點的是哪句話?

【交流點撥】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2)為了證明觀點,聞一多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了例子,這兩個例子分別是什么?

【交流點撥】正面: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

(3)說說本段的講演思路。

【交流點撥】圍繞“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這一中心,先指出“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并列舉事實證明。

(二)探究語言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1)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交流點撥】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揭露敵人暗殺手段的無恥。又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李公樸先生為進步事業而死的光榮。

(2)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交流點撥】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用“一個”和“千百萬個”對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既打擊敵人,又使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1)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

【交流點撥】反問句,當面責問特務,強烈譴責了_的_。

(2)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

【交流點撥】反問句,揭露了_的兇殘與愚蠢,表達必勝的信念。

(3)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

【交流點撥】祈使句,當面命令特務,揭露了_虛弱的本質,表現了自己大無畏的精神。

(4)你們完了,快完了!

【交流點撥】感嘆句,揭露了敵人的虛弱本質,表達了對敵人的蔑視。

7.在演講中人稱的不斷變換,對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下列兩句中人稱都有變化,簡析這種變化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

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了。

【交流點撥】對敵人用“你們”,對正義力量用“我們”,愛憎分明,旗幟鮮明地與敵人展開面對面的交鋒。第一句由“他們”變為“你們”,表現講演者大無畏的精神和憤怒的感情。第二句“你們”“我們”相連相對使用,表現了講演者堅定的立場。

8.這篇演講詞有什么特色?

【交流點撥】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斗力和感染力。

(三)教師小結

這篇演講詞運用了40多個感嘆號,把講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給了聽眾,使情感越來越分明、越來越強烈。設問、反問、反復、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也是這篇演講詞的一大特點。這些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使聽眾的思想與講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終處在激蕩、交融,再激蕩、再交融的過程中,從而不斷地涌動和撞擊,達到強烈的共鳴。

四、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痛斥——敵人的卑劣

贊揚——李先生的光榮

揭露——虛偽的本質

指出——末日來臨

號召——進步青年臨危不懼

堅持真理

勇于獻身

五、拓展延伸

演講是一種在公開場合,用口頭語言宣傳自己的主張的最簡便易行的方式。進行演講要做到如下準備:

1.明確演講的觀點。演講要提出自己的主張,讓別人接受自己的主張,就應使自己的主張正確、鮮明、突出。

2.圍繞主題選擇材料。觀點確定后,就應該為自己的觀點找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道理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為正確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論據典型、生動、豐富,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3.安排好演講的層次。清晰的思路、層次有利于聽眾抓住要點,理解演講的內容。

4.反復推敲語言。演講的語言應做到:口語化,通俗易懂;生動化,活潑風趣,富于感染力;精彩,富于哲理,耐人尋味;用詞、色彩、句式、語氣語調恰當,為表明觀點、表達感情服務。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6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并掌握下列詞語緘默窺探狩獵顧忌滑翔目空一切

了解有關大雁的科學知識

了解作家作品

能力目標:訓練語言表達閱讀體驗與個性觀點的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與總結學習心得的能力也在個別環節得到培養。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樂學、愛學語文的熱情,尊重、愛護學生富于個性的學習體驗與發現,使他們在團隊的協作中互動學習,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活潑而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在同學的鼓勵與老師的贊美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二、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

大家聽說過電影《木乃伊歸來》嗎?那真是一部令人聞之即不寒而栗的電影,

不禁讓我們聯想到“恐怖”……(陰森、黑暗、骰髏等)這些詞語。現在當我們看到《大雁歸來》這個題目時,不知大家會想到些什么詞語?(春天、陽光、溫暖、親情、南方、自然、和諧……)

看來同學們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對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誰能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呢?

(二)整體感知

1、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春天,大雁歸來的活動。

2、不知同學們在讀后有否與老師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少有關大雁的知識?

(大雁飛行的路線很直;雁隊的數字以六為單位;孤雁通常鳴聲凄涼;雁是群體生活的鳥類;等等)

明確本文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三)精彩賞析

1、語言形象優美

①作者是一個著名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對他而言,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關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難事,真正難的是當他發現這許多之后如何與讀者分享,怎樣使讀者喜歡看他的作品,你認為他還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

學生發言:

對大雁的熱愛;

語言十分優美。

這兩點恰是本文難能可貴之處。這兩位同學真是慧眼識真珠玉,就讓一起先賞析文章語言之美。

②學生結合文中優美的語句暢談對本文語言特點的感受

③學生總結:

A、大量運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動,可讀性強;

B、多處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詞匯豐富多彩。

④仿寫句:選一句你喜歡的句子,仿照它另寫一句。或者,仿寫老師從文中提煉的句子,來小試牛刀。

例: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⑤學生精彩仿寫句選:

一股刺骨的寒風說明不了冬天,但當漫天的凜冽的風夾雜著雪花時,冬天就來了。

一棵樹的葉子落光說明不了冬天,但當一片樹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風的折磨時,冬天就來了。

一片落葉的飄零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層層葉子沐浴在金黃的大地的懷抱時,秋天就來了。

一只鳴蟬的死亡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片麥田更換了十月的新衣時,秋天就來了。

(教師給予表揚:剛才幾位同學的仿寫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巧絕倫”來形容。)

2、“愛”融化在字里行間

①為了觀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潛伏”在沼澤里,只為了聆聽大雁的集會;

幾乎年年都統計光臨農場的大雁的數據,并作科學的考察;

長期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

②同學們所造的好句都源于豐富的心靈與用心的學習,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將大雁寫得如此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動他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確:是愛。他在字里行間處處流露著對大雁的深情。

這種感情尤其體現在文中的一些語句語段中,如:

“我們的大雁”“我們剛到的客人”“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

③階段小結:學生對上半節課的教學內容加以總結概括,明確本文是集知識性、形象性與抒情性于一體。

(五)質疑暢談

1、學生針對文章能提出一些疑問:

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是什么意思?

“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是指什么?

2、學生也提交了些獨立的閱讀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描寫大雁,也是有感而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會,有辯論,講親情,講友誼。

大雁身上有許多珍貴的品質:團結,勇敢,善良,溫和,大方,這些從文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

(六)拓展延伸

結合研討與練習一,談談人們究竟“失去”了什么東西?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7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說明文,它們都屬于事物說明文。這個單元我們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另一種類型,即事理說明文。今天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二)

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我們人類通過語言輸出信息,獲取信息,服務于學習、工作、生活,人類社會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同時,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能沒有一個信息來源“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也有“語言”嗎?它告訴我們人類什么?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三)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聲屏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1)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衰草連天(shuāi)/蓑衣(suō)連翹(qiáo)/阻撓(náo)緯度(wěi)/忌諱(huì)

銷聲匿跡(xiāo)/悄然無聲(qiǎo)候鳥(hòu)/諸侯(hóu)難測(cè)/側面(cè)

(2)掌握下列詞語,并用詞造句。

銷聲匿跡:原指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這里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衰草連天:遍地是衰草。

風雪載途:風雪滿路。

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

草長鶯飛:綠草茂盛,鶯兒啼飛,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侯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侯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教師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教師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教師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8

《短文二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注重整體感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參考注釋和工具書,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感情基調有初步認識。

2.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環節。

過程與方法

1.誦讀,體味語言的自然美,學習寫景的技巧。

2.從敘事寫景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答謝中書書》: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記承天寺夜游》:培養豁達寬廣的胸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作品內容,領悟作者發現美、欣賞美的情懷。

難點:反復誦讀,體味語言之美。

【教學方法】誦讀法課外資料延伸法

【課前準備】陶弘景及蘇軾的生平資料、承天寺圖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對于祖國的秀美山川,無數位文人在贊羨的同時,也作了大量的描寫,但用書信這一文體進行描摹并且成為名篇的卻并不多。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用書信文體寫的《答謝中書書》,從中感受他所描繪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陽秣陵(今南京)人。幼有異慧,年四五歲即以荻為筆在灰中學書,讀書萬卷,未及弱冠,齊高帝即引為諸王侍讀。后隱居于句容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因梁武帝早年與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兇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術,愛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詩文今傳《陶隱居集》輯本一卷。

三、文本鏈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因政局動蕩,社會混濁,他遁遜山林,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所以他在《答謝中書書》中以描畫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四、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句子的節奏、輕重音等,初步感知課文。

(2)自由朗讀兩三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做到流利地朗讀。

3.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解決。

(2)教師明確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置身其中。

(3)全班討論,理解文章大意。

4.背誦課文。

(1)自由競背。

在四人小組內互相檢查背誦。

(2)教師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本文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試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愛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詩句,請大家相互交流收集的詩句,并試簡評詩句特色。

4.《答謝中書書》首句總領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懷。綱舉則目張,中間部分承前文具體描寫山川之美,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從仰視、俯視、平眺的視覺角度,從色彩,從四時,從晨昏,從動靜,從聽覺等角度展開,用自己獨特的體驗去詮釋自然景物綺麗的風光,展現出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卷。而最后一句則以感慨收束,自比先賢,怡情山水,自得其樂。

六、探究升華

描寫謳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煙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這樣短小簡約、字精意達的卻并不多見,我們應學習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寫作態度。

七、文章脈絡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墊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八、寫作特點

1.描寫細致。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這三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接著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郁郁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描寫自然景物時,扣住最能表現景色特征的時間——早、晚來描繪。在旭日東升、晨霧將散的一片寂靜里,山林中呈現一片猿鳥爭鳴的歡騰景象。“亂”字寫出了猿鳥爭鳴的喧鬧景象,使整個山林充滿著勃勃生機。夕陽將要落山時分,余暉照映著水面,層層粼波之中,不斷有魚兒從水中爭相躍起。“競”字寫出魚兒爭先恐后躍出水面的場景。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鳴一躍,構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體流動畫面。

2.抒寫奇美。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中展現了多種“美”。一是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二是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四是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九、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見過月亮,也沐浴過它的清輝。在古代,月亮是人們寄托情思、抒發情感的物象。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有關月亮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以文才聞名于世,而他的成就。他在歐陽修去世后,成為宋朝文壇領袖。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方面均有驕人的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

三、文本鏈接

元豐二年,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四個多月后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由于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賞月排遣心中的苦悶,故作者借景抒情寫了此文,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畫出生字詞,注意句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兩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

2.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如遇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解決。

(2)教師明確重點文言詞語。

①念(考慮,想到)無與為樂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相與(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③但(只是)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罷了)。

(3)全班討論,落實翻譯。

(4)競背課文。

(5)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這十八字寫景,有何妙處?

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使讀者如見其景:月朗庭空,竹柏弄影,創造了一個明凈幽閑的境界。作者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應怎么理解?

明月經常有,美景亦常在,但人物心情不同,欣賞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當時與張懷民俱貶官黃州,雖任團練副使,卻無實權,實在是一個閑人。作者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貶,心境肯定不會如意,但是作者卻能從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表現出作者豁達寬廣的胸襟。

4.《答謝中書書》與本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現加以分析。

《答謝中書書》一文作者是個隱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對山水的喜愛欣賞之情與無人能同賞的些微悵惘。本文卻是作者貶官之后作的,不免有對自己宦海浮沉的悲涼、失意、惆悵和憤懣之情,但同時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達態度。

六、探究升華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對于人類的恩賜,也是無數文學家們不遺余力地歌頌和吟賞的對象,不論是得意或失意之人,仿佛只要回歸到了山水中,與清風明月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悵然總能一掃而空,重獲心靈的自由。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山水的清音與絲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讓真心觀賞它的人蕩盡胸中塊壘,得到無比美好的精神享受。古往今來的人們從大自然的美景中不僅能尋求精神上的安寧,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練就了一雙慧眼,他們用生花妙筆及時地描繪出了這些美景,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論是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中無人同賞的些微悵惘,還是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的豁達,都能夠引起千載之后人們的共鳴,讓人仿佛進入當時的情境中。

七、文章脈絡

《記承天寺夜游》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作者與張懷民在庭中散步。第二層寫散步時所見的月色。第三層寫作者內心的感慨。

八、寫作特點

《記承天寺夜游》

1.襯托手法的運用。

這是一篇小品文,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描繪月光明亮之美的方法。他不是直接寫天上的月亮如何璀璨、明凈,而是運用襯托的手法,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從下到上,突出月亮的皎潔,給人一種獨特的自然之美,把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

2.寫景、抒情、敘事相結合。

全文以敘事、寫景為主體,以抒情為輔助。小品文寫出了作者承天寺夜游的感受,大體可歸結為:前半部分敘事,中間部分寫景,最后三句抒情。這樣,使全文寫景、抒情結構分明,敘事中流露出被貶的悲寂,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感慨。

3.詞語的巧妙運用。

文章中起筆扣“夜游”,徑入題旨,接著用“至”“尋”“步”等詞,把夜游的地點、同游者等交代得清楚明了。又如作者寫“月”,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作者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空明。這樣寫,精致而含有深長的意味。

九、板書設計(略)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9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__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二、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三、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四、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描寫?

通過寫石側面表現水?

擬人的手法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當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動詞選擇?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鋪陳的句式?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五、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相似、聯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六、作業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0

1、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詞語;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理解內容,能夠借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兩張幻覺圖片導入

二欣賞落日談談感受

三基礎知識

1、小組代表競讀課文。

2、小組代表上黑板給詞語注音,詞語有:吟詠綺麗絢麗殷紅

3、小組代表聽寫詞語比賽。聽寫了:幻覺、吟詠、變化多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夕陽無限好

4、搶答:“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首詩歌,請把全詩背誦出來。

四我讀我畫我賞(1-3)

1、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學上黑板一邊聽一邊畫出落日圖。之后點評。

2、討論這個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縮身”兩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號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雙重否定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問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7、用書中的原話回答“落日”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引導大家閱讀4到7自然段,討論了形成落日幻覺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并且概括出關鍵信息。完成課后表格.

2、討論這幾段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六課堂拓展延伸

1、結合《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進行對比閱讀。

2、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文字。

七人生的啟迪?

比如:幻覺帶來靈感,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欣賞文章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情感目標:

1.學會觀察和欣賞自然,懂得去發現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麗江的歷史故事,熱愛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3.引導學生去發現平凡寧靜生活的美。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課前讓學生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假想自己是一滴水,會經過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風景。

2.朗讀教學法。學習散文離不開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3.品讀鑒賞法。細讀文中的寫景句子,對其進行賞析,并仿寫。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讀讀寫寫”的字詞,搜集有關麗江的民俗、故事,了解麗江的各個景點和地理位置,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寫一段導游詞。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跟著導游游麗江

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在名山大川游覽,昨天去看了壯觀雄渾的壺口瀑布,今天我們去寧靜別致的世外桃源麗江。有請我們的導游先給我們作麗江介紹。

2名同學預先準備好了導游詞。學生介紹麗江。

(二)整體感知——跟著水滴游麗江

這一板塊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之上掃除生字詞的障礙,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梳理游蹤,即一滴水流經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圈點勾畫表明地點的詞。

學生梳理出路線圖:玉龍雪山山頂——麗江壩——黑龍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澆花人的大壺——蘭花上——壺——中河——金沙江。

老師總結游記文章可以以地點變換為線安排結構。

(三)品味探究——怎樣的麗江,怎樣的水滴

1.讓學生聯系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最喜歡哪處的風景,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朗讀寫景的句子,在談為什么喜歡的時候,老師適當引導賞析句子。

2.根據對課文的品讀對語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美麗、祥和、寧靜、美好、人們安居樂業、充滿文化氛圍……)

3.品讀“水”的形象。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學生找文中描寫水的句子,說說“水”的形象。參考:憧憬和向往美好、執著追求、善于發現美好、敬仰傳統文化、對未知充滿好奇和熱情、積極快樂……

4.探究主旨

這滴水為什么一定要流過四方街?

結尾作者寫道:“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如何理解這句話?

示例:因為麗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從玉龍雪山山頂奔流而下,就為了去往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實是借“一滴水”來講述自己的心愿,“終于”一詞表現出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喜愛,對寧靜淳樸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頌。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學生小組交流:如果你變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會有怎樣的經歷?(啟發學生想象,鍛煉想象和聯想能力)

(五)體驗反思——一滴水的視角

請學生仿照此文寫一篇以物為敘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作。

附:板書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麗江游記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敘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墻)……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2

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培養文言語感。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①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大意。

②通過想像描述畫面,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學難點

①語言的品位

②畫面的描述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述:最近許多電視臺都在熱播一部談狐說鬼、充滿神奇色彩的電視連續劇――《聊齋志異》(學生接,老師板書《聊齋志異》)那么同學們對《聊齋志異》了解些什么?(生答,可能從作者、內容,主題、特色方面答)

(如果答到了創作藝術,師就說:郭沫若曾給蒲松齡題了一幅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對其藝術成就的高度概括。)

問:《聊齋志異》的書名是什么意思,知道嗎?(生說一說,不知道,老師就明確指出)

述:“聊齋”是蒲松齡書房的名字,“志異”即記下一些奇聞異事。《聊齋志異》以狐鬼故事著稱,但也包含極少部分自然界的奇異現象,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一篇《山市》。(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熟

述:請翻書至100頁,老師朗讀一遍,同學們認真聽,拿起筆,查查老師的錯誤。此為第一次讀――老師讀中間重點部分

師故意讀錯幾個字:甍(yuan)垣(tan)睥睨(beini)亙(huan)

問:老師讀得怎么樣?有錯誤和遺漏嗎?(生評,找錯誤之處)

述:好,請你把正確的讀音領讀兩遍。(生領讀)

述:哦,還遺漏了開頭和結尾,原因請聽下回分解。

述:好,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能否在最短的時間里讀準字音讀得流暢。此為第二次讀――學生自由讀,

述:停!時間到!全班齊讀來展示一下我們的讀書效率――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此為第三次讀――檢查齊讀(糾正學生可能讀錯的“數”字)

三、理清思路,明確大意

問:作者描繪的“山市”景觀給了你怎樣的印象?請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

(引導答出“瞬息萬變”,并板書“瞬息萬變”)

問:“萬變”變了哪些景象?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

問:“瞬息”體現于哪些詞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注意邊找出這些詞語,邊引導學生念讀(第四次讀),熟悉變化的過程)并明確這些詞語共同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品析語言

問:變換的這些景象具有什么特點?你能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來品析嗎?(兩個人一組,相互交流,時間能否允許???)

如:生可能找出“高插青冥”、“直接霄漢”,說――寫出了孤塔和危樓高的特點。

師評或補充:多么雄偉的氣勢,讓人感覺心胸開闊,化靜為動

生可能找出“碧瓦飛甍”,說――宮殿的瓦師碧綠的顏色,屋檐是飛起來、向上翹起來的樣子。

師評:有色彩的渲染,也有情態的描摹

生可能找出“高垣睥睨”、“連亙”,說――寫出了城墻凹凸不平的形狀。

師述:表現生動,描寫細致!你是不是聯想到了萬里長城呢。

生可能找出“裁如星點”、“如拳如豆”,說――寫出了危樓越變越小的特點

師述:比喻修辭,形象生動。

生可能找出“往來屑屑”,說-(師注意提示詞義的理解――匆匆)

生還可能找出“歷歷在目”、“風定天清”、“黯然飄緲”等――情景交融。

師述:我們來直觀地分析一下,同學們剛才找的詞語大多都是幾個字的詞語?(四個)可見作者的語言表達多么簡練!請一位朗讀水平最好的同學來朗讀一遍,大家聽讀來體會體會這簡練的語言風格。(點讀,第五次讀)

五、依托課文,再造畫面

述:聽了同學們的分析和朗讀,老師頭腦中已經呈現了一幅流動的畫卷。

“一座聳立起來的孤零零的寶塔,高高地直插青天,它的背景是一片蔚藍的&39;天空,天空中朵朵白云漂浮而過,輕拂著它的臉龐,讓它在雄偉壯觀之中也顯出幾分清麗與嫵媚。”

這是老師頭腦中的第一幅畫面,你的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畫面呢?(生描述畫面,至少點3人把流動的畫卷描述完)

(看看時間,時間夠就再齊讀一遍課文(第六次讀),“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再來朗讀一遍課文‘忽減山頭有孤塔聳起。。。。。。’預備開始!”)

六、解讀頭尾,延展探究

問:為什么遺漏了開頭和結尾沒讀呢?你來猜猜原因,看是否與老師心有靈犀。(生答,)

述:哪位同學把遺漏的開頭朗讀一遍?(點讀遺漏的開頭)

問:奐山山市是奐山縣的八大勝景之一,是不是每年都能看到呢?(生答)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導理解“然數年恒不一見”)

問:蒲松齡親眼目睹過嗎?(生答)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引導理解“孫公子禹年”)

述:遺漏的結尾誰來讀?(點讀遺漏的結尾)

問:為什么蒲松齡稱山市為“鬼市”?(生答)

述:科技不發達,無法解釋,加上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也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的鬼神了。難怪蒲松齡把這一類文章也歸入《聊齋志異》呢!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

問:你知道嗎?怎么知道的?

(查閱詞典的就讀一遍,強調查閱工具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述:哎呀!聽了同學們的解釋,老師這時才恍然大悟:蒲松齡看到的山市景觀原來是通過光的折射或反射,把遙遠地方的景物再現了。因為空氣的密度不斷變化,所以反射或折射的景觀也就瞬息萬變啦。

問:還有其他了解的途徑嗎?(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述:為什么會出現在海上、山中、甚至沙漠中?為什么不常出現?產生需要哪些條件?僅僅詞典上的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欲。同學們,要想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那么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六人一組,課后查閱資料,得到有關海市蜃樓的詳細知識,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告訴他“山市”的科學成因,讓他也地下有知。

(有時間,全班再從頭至尾齊讀一遍課文,第七次讀)下課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3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現代作家黃飛寫的一篇小小說。這篇小說是全新的,它首次涉及到離異家庭的孩子需要至愛親情的問題。小說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愿望。告訴人們: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而離異家庭的孩子也同樣能得到人類的關愛,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2、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人物的特點。

(2)能仔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命運,理解小說的主題。

教學重難點:

(1)能仔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分析歸納本文的主題。

3、課時安排:一課時

因為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根據大綱要求及課文特點,計劃授課時數為一課時。

二、教法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具有時代色彩的文章,教師在指導學習過程中,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學空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課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

(1)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朗讀法。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閱讀法。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全文內容,在閱讀中發現問題。

(4)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共感,通過同學間、師生間的互動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

三、學法

對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古人有云:“受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根據大綱要求和本課特點,這節課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有:

(1)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圈點勾畫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有疑惑或自己喜歡的字、詞、句進行圈點勾畫,以便之后更好的解決或賞析。

(3)討論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擁有母愛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母愛,對有的人來說唾手可得,而對有的人來說卻是那么的遙而無望。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感受小小說《甜甜的泥土》中那感人至深的母愛。

(二)、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一遍課文,解決生字詞。

2、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簡要復述故事梗概。

(三)、自由閱讀課文,和周圍同學討論完成思考題:

(1)從文中找出離異母親愛孩子的語句,看看“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幸福,品味這份母愛。

(2)如果王小亮一直沐浴在母愛的懷抱里,該有多好啊!可現實是殘酷的,愛他的媽媽偏偏離開了他,失去媽媽的日子王小亮就像根“草”一樣生活。課文中哪些語句能很好的闡述這句話?把它找出來。

(3)“看人間萬象,品人生百味。”生活這列列車有時并不按照我們預設的軌道在運行,前面我們隨著小亮一起感受了母愛,像塊寶又像根草的小亮可以說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請同學們走進課文,找出文章的其他人物,討論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四)、探究“甜甜的泥土”的味道(分析文章的結尾)

王小亮的遭遇已經很不幸了,作者為什么還要讓奶糖被冰雪消融、滲入泥土呢?

甜甜的泥土的蘊涵:母親的胸懷像大地那樣寬廣,那樣慈愛,那樣公正,她會給每一個孩子以溫暖和熱愛,使他們幸福成長。作者讓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訴大家,人間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的大地,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五)、深情誦讀沐浴母愛

讓我們伴著舒緩的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再一次和主人公小亮一起感受母愛,沐浴母愛。

讀出人物的感情,讀出文章的味道。

(六)、拓展延伸(也可以作為小結)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擁有母愛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文中的王小亮渴望得到母親的疼愛,連做夢都想,但現實中更多的人,在母愛的呵護下,卻麻木的感受不到母愛,覺得自己的母親嘮叨、煩,甚至開始討厭自己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自己的母親。結合本文和自身的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4

《螞蟻》教案(北師大八年級上冊)

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品讀文章對螞蟻的描寫,學習作者細心觀察,善于聯想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螞蟻的精神,領會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重點

難點重點: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美。

難點:對“勇氣”的闡釋與拓展

教法

選擇朗讀、比較、探究課型新授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是否采用多媒體是

教學

時數2課時教學

時數第2課時備課

總數第13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指導學生先學

學生細讀課文。

四、學生先學,教師巡視

學生精讀課文,請選擇你認為最傳神生動的詞句,說說你的感受(詞句品味)。(可結合課后“詞句品味與積累”,交流展示。)

1.書桌是一塊陌生的大陸。這只孤獨的螞蟻有一點膽怯。它謹慎地左顧右盼,慢慢地朝一個方向邁出了幾步,隨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來,往另一個方向試探。它的小腦袋不停地搖晃,仿佛在認真地嗅著什么,作出某種重大的判斷。終于,它下定了決心,義無反顧地對準一個方向前進。此刻,這只螞蟻從我面前的稿紙上面爬過,信念堅定。

運用擬人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螞蟻初登書桌這一陌生大陸時膽怯與不安。也傳神地描繪了螞蟻在書桌上爬行時執著堅定信念。

2.這只螞蟻在桌面上發現了我丟下的一粒餅干屑,它驚奇地停了下來,快樂得就要暈過去了。螞蟻圍繞著這粒餅干屑不停地打圈子,沖上去嘗了嘗,隨即又退回原處,遠遠地打量這個意外的戰利品。它在瞬息之間明白了運氣的涵義。

運用擬人、夸張意外獲得食物的驚喜與激動。

3.我并沒有感到自己比螞蟻優越。也許,另一個高度上面,同樣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視著我,主宰我的命運--一切如同我之于螞蟻一樣。

作者由螞蟻聯想到自我的命運,抒發了對人生的獨特思考。導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強調學習的重、難點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明確學習內容。

組織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點評。

教師引導歸納學生傾聽思考

看幻燈片,明確學習任務。

看幻燈片,掌握先學習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依據練習冊中對作者的介紹以及收集到的資料掌握作者知識

學生參考工具書學習文中生字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雖然螞蟻在人類的眼中是個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發現此時我們與螞蟻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人類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從整個生物界來說,我們與螞蟻一樣只是生物鏈中的一個因素,我們何嘗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螞蟻!

4.這只螞蟻竭盡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餅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蹣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貨真價實的,我實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樂。

這粒餅干屑對螞蟻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有了它,就有了生存的依靠,也便擁有了快樂,螞蟻的幸福與人相比是貨真價實的。但是螞蟻不知道它的幸福頃刻間會被毀滅。“不忍心戳破它的快樂”表達了我對弱小者命運的同情

四、檢查學生先學效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點是什么?(螞蟻)憑借運氣獲得了餅干屑,就快樂得要暈過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種憐憫的眼光在居高臨下地觀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頃刻之間就能將它捻成碎末--(聯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樣有一種眼光正在注視著“我”,主宰“我”的`命運。

五、學生討論,老師指導點撥

1.文章末尾說“螞蟻是令人感慨的動物”,而不是說是令人感動的動物,“感慨”能變成“感動”嗎?為什么?

不能,作者對螞蟻的觀察引發的對生命的感悟,不僅僅是感動,還有憐憫和同情、慨嘆、思考,還由螞蟻聯想到人類自己。

2.作者內心有怎樣的感慨?

對生命的悲憫、同情,對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對無法主宰自我生命的無奈,對生命意義的冷靜思考等等

六、教師小結

本文以生動、貼切的語言,寫了一只螞蟻在我的注視下,由畏畏縮縮地爬上書桌,進而發現食物并運走食物,表現出螞蟻執著進取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表達了我對弱小者命運的同情和對生命的獨特思考,學生探究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幫助、點撥

讓學生真正地進入文本,摒棄那種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閱讀教學,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從容讀書,靜心思考,以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并適時板書。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教師提問、評價并小結

自己讀書,在書中找出答案。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質疑問難,互相交流,完成目標任務。

針對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自主思考,質疑問難,互相交流,開展討論,共同解決。

小組交流,合作寫出答案。

針對多媒體布置的學習任務,全班交流,明確答案,理解主題。

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成果

獨立完成練習

作業設置完成課后練習二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5

教學設想:

文章有明暗兩條線索: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教學時,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關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多朗讀,多感悟,多討論。

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學習抓住人物特征,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體會、理解文章含義豐富的語言,掌握文章敘事線索。

3、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文章的線索,探討文章的主題。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征。

3、聯系材料,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并闡述理由。(有老師、父母、朋友、還有偶爾相識的陌生人)再讓學生說說在成長中,哪件事最讓你難忘?

由學生的回答導入文章。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講述了他與先生的交往。魯迅先生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與我們剛才所講的原因是不是一樣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2、復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讓學生說出已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名稱。然后說說在《從》《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間的先后順序。

順序是《阿》《從》《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長的經歷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散文集。

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1、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章以什么為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明確: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臺求學的經歷為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臺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臺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臺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臺——中國。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敘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

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臺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臺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后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魯迅文筆特點。

2、討論交流:

(1)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什么?

(2)作者對所描寫的對象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你能夠通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

所描寫的對象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為什么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致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致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著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后,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發弄得油光可鑒,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征落后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惡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夸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間。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題是記敘在仙臺求學及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經歷,那主要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呢?說說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呢?

明確:

文中主要寫了修改訂正講義、訂正解剖圖、擔心我怕鬼、問中國女人裹腳等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關心、嚴格要求以及對學術的孜孜不倦的求實精神。

2、作者初見藤野先生時,藤野先生是什么樣子的?

明確: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通過肖像描寫,寫了他的穿著,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現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注重穿著的人,生活樸素、簡單。

3、朗讀第24—31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那幾件事?從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種思想感情?請用文章中的語言說明。這兩件事情給作者怎樣的刺激?

學生討論后明確:寫了兩件事,即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這兩件事對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的魯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國弱民倍受歧視的悲哀,激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為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斗爭精神。“終于這流言消滅了”,魯迅的正義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看電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魯迅。他極為沉痛而憤慨地寫道:“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用這樣的反語來表達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傷,思想上所受到的極大的震動,以及改變志向,棄醫學文的決心。

4、我想現在肯定有些同學會有想法,本文題目是藤野先生,為何寫這幾件事?

明確: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滋事是給藤野先生做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事件是作者告別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總之,這些材料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品質有密切關系。同時還表現了作者那份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1、到35段,已經完成了對藤野先生的回憶,為什么作者還要說自己回國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討論明確:此部分一方面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影響之大,另一方面表現我在實踐自己棄醫從文的誓言。

2、朗讀這一部分,畫出我對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響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現我實踐自己棄醫從文的句子。

3、結合課后練習一,文章以回憶藤野先生為主,為什么還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請參考教學用書P6頁。

4、魯迅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么啟示?請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四、小結

課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以魯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暗線組織材料,體現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魯迅深切的愛國感情。文章語言精練,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動而又傳神,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好好借鑒,用我們的筆記住我們最懷念的人。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6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歌唱。這里是富春江的幾張圖片(看課件2),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請看學習目標(看課件3)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任務比較艱巨,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緊張地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先檢查預習情況,知道本文作者的舉手?(預習時注意了課下注釋,很好!)

2、道本文體裁及這種文體特點的舉手?(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3、那么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書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自學)

1、出示自學指導(一)(出示課件4)

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板書學生提問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讀錯的字詞:

轉縹碧軒邈見橫柯急湍

三分鐘后,則指著黑板上的字問:會讀的舉手?指名會的學生讀。

2、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比誰讀的正確,聲音響亮。愿意讀的舉手。

__,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3、生輪流讀,有錯即停,指名更正,師板書讀錯的字與黑板左側。

4、生齊讀課文(配樂朗讀)。

四、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二),準備譯講課文(出示課件5)

自學指導(二)

請讀讀課文,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難,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譯講課文。

2、生自瀆,自譯課文,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譯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并板書于黑板中間。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3、(6分鐘后)師:能譯講的同學請舉手。

下面開始譯講課文,這幾個疑難詞句,在譯講時一并解決。怎樣譯講呢?請看:(出示課件6)譯講方法:

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詞,最后翻譯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釋)

4、這一排同學用“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譯講,其他同學認真聽,隨時指出錯誤。(如出現錯誤,問:能講對的舉手?指名許多學生回答。如無人舉手,教師講解。)

5、生可能有以下難翻譯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

點撥:[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生在譯講過程中,可能有些內容沒有補充出來,師提示: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如“(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

6、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如有疑難,可以提出來。如有疑問,老師個別輔導。

7、齊讀課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不用了。

五、課堂作業

師: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作業(出示課件7)出示課堂作業

1、背誦課文:

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背誦。

2、5分鐘后,問:能背的同學舉手?

如果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如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

同桌背;

齊背(不熟練的可以翻翻書)。

繼續出示課堂作業(出示課件8)

4、請讀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對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學生討論后明確

[不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現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探究、練習二[解決探究練習二]

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

奇山──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和聽覺結合)

異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湍甚箭]。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結: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師:下課

六、作業設置(出示課件9)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3、同學們,請那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7

《春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其創作概況。

3.了解作者故鄉杭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生活、詩一般的童年,激發學生珍惜花樣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孩子們對于新年總是有許多豐富的感受。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新年家庭錄像帶并播放,引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營造教學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師宜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體讀、集體齊讀等方式。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鑒賞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錄像機、錄像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激發生活經驗,創設閱讀氛圍;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品讀課文,鑒賞作品詩化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延伸拓展,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作品。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琦君,當代最有名的臺灣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以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琦君說童年》想必大家都看過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其中的《春酒》。

設計(二)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是極喜慶的字眼。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準備些象征來年幸福、美滿的東西,如春糕、春饃、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二、激發生活經驗,創設課堂氛圍

1.課前,學生提供新年家庭錄像帶,教師選擇精彩片斷播放,創設濃濃的課堂氛圍,師生一齊步入第一個教學環節——“都來看我過春節”。

2.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步入第二個教學環節——大家都來說“新年”。

3.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說中。

教師強調需要積累的字詞。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馬當先:作戰時沖鋒在前,形容、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2.學生默讀,體會文中深情。

3.學生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4.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范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體依次顯示各個討論題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后集體交流。

1.文章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主要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構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設文眼,卻又不露痕跡,作者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于“家鄉的味道”這個焦點上:農歷新年里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許多年之后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制”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家鄉的味道”展開。

2.作者回憶兒時過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件事,有何意義?

明確:這幾件事顯示了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誠地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添了幾許神秘;元宵節后,換下的供品堆得“滿滿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中國傳統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里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3.文章結尾寫道:“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春酒的味道嗎?

明確: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4.教師總結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記憶、故鄉懷想是那樣的美,兒童圣潔的心靈,鄉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輕籠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她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思鄉的詩句?

過渡: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現代也有許多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接下來,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鄉愁》

(插入音樂、歌詞)

2、提問:這首詩和《春酒》有著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鄉愁,是琦君筆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著那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遠離故鄉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夠落葉歸根。這種難以割舍的思鄉情結,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礎,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最后,祝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么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樹。下課!

初二語文教案表格篇18

《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__周年》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2.抓住關鍵句,理清課文的思路,把握演講的語言特點。

3.熱愛體育,用體育精神來激發自己生活、學習的激情。

一、導入新課

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精神讓我們振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先生。傾聽他對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的闡述。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熟悉背景知識

1.背景知識介紹。

顧拜旦在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立與發展的奮斗生涯中,發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說,內容涉及教育學、社會學、醫學、心理學和美學等方面,其中閃爍著他的體育思想。《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是顧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5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文獻,顧拜旦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2.作者介紹。

顧拜旦,法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8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目標導學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5年前”具體是哪一年?這一年有什么重大的事件發生?

明確:具體指1914年,這一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第1自然段中提到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主要體現在第5自然段中。一是:現在,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關頭。人類渴望進步,但又常常誤入歧途。二是:青少年開始為呆板而復雜的教育枷鎖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縱和不明智的嚴厲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世界觀所束縛。

3.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主義與一般的體育運動有什么區別?

明確: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一是運動員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樂趣,二是體育帶給人的是美感,三是體育能振奮人心。

4.“奧林匹克主義的完美實現”具體指什么而言?

明確:必須要面向大眾,讓社會底層的人們接觸到現代工業所塑造的各種鍛煉形式,達到強身健體的樂趣。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5.請你用一句話,結合全文概括一下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

明確:奧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它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帶來美感和榮譽感,它可以讓大眾參與,促進社會和平、公平,推動社會的進步。

目標導學三:理清思路,體會語言特色

1.這篇演講稿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請你梳理文章的思路。

明確: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指出奧林匹克主義在經歷戰爭后即將扮演嶄新的角色。第2—3自然段,指出平和與自信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支撐;第4—5自然段,說明奧林匹克主義與一般體育運動的不同之處及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因;第6—7自然段指出如何將奧林匹克精神變成現實——大眾參與;第8—10自然段,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普照大地,必將擁有沉甸甸的收獲。

2.演講稿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明確:①準確性。演講使用的語言一定要確切、清晰地表現出所要講述的事實和思想。②簡潔性。以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多的內容。③通俗性。演講的語言要口語化;演講的語言要個性化;要說自己的話。④語言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應該是生動感人的。要使語言生動感人,必須做到用形象化的語言。⑤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打動聽眾,富有感召力。

3.請學生再朗讀課文,說說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試舉例說明。

明確:①用詞準確。如第1自然段,“這凸顯了它即將扮演的嶄新角色的意義”,“嶄新角色”把“奧林匹克”當作人來寫,準確闡明了奧林匹克主義在當今的意義與以往不同。

②表達生動感人,富有感召力。如:第4自然段描述奧林匹克主義帶給參與者的快樂,“請想象一下,當這種愉悅向外噴涌……會是怎樣的情景”,最后一段,暢想奧林匹克運動的美好未來:“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云;收獲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

4.嘗試演講,揣摩下面的句子,應用怎樣的語氣演講呢?

(1)“奧林匹克精神開始為漸趨平和而又充滿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應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呢?

明確:用贊頌的語氣,喜悅的語氣。

(2)“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遠遠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找出應重讀的關鍵詞語。

明確:“包括”“超越”這幾個關鍵詞語需要重讀。

(3)“請允許我詳細闡述一下二者的區別”應用怎樣的語調朗讀呢?

明確:運用平和的語調。

(4)“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云;收獲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應用怎樣的語調語氣朗讀呢?

明確:語調逐漸上揚,用贊美的語氣。

三、板書設計(略)

705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合肥网带炉_安徽箱式炉_钟罩炉-合肥品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最新范文网_实用的精品范文美文网 | 长城人品牌官网 | 特材真空腔体_哈氏合金/镍基合金/纯镍腔体-无锡国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沈阳建筑设计公司_加固改造设计_厂房设计_设计资质加盟【金辉设计】 | SRRC认证_电磁兼容_EMC测试整改_FCC认证_SDOC认证-深圳市环测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耐高温风管_耐高温软管_食品级软管_吸尘管_钢丝软管_卫生级软管_塑料波纹管-东莞市鑫翔宇软管有限公司 | 算命免费_生辰八字_免费在线算命 - 卜算子算命网 |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没斑啦-专业的祛斑美白嫩肤知识网站-去斑经验分享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博莱特空压机|博莱特-阿特拉斯独资空压机品牌核心代理商 |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英思科GTD-3000EX(美国英思科气体检测仪MX4MX6)百科-北京嘉华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 知企服务-企业综合服务(ZiKeys.com)-品优低价、种类齐全、过程管理透明、速度快捷高效、放心服务,知企专家! | 盐城网络公司_盐城网站优化_盐城网站建设_盐城市启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双效节能浓缩器-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温州市利宏机械 | 石家庄装修设计_室内家装设计_别墅装饰装修公司-石家庄金舍装饰官网 | 浙江上沪阀门有限公司 | 一礼通 (www.yilitong.com)-企业礼品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平台 | (中山|佛山|江门)环氧地坪漆,停车场地板漆,车库地板漆,聚氨酯地板漆-中山永旺地坪漆厂家 | 818手游网_提供当下热门APP手游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 | 绿萝净除甲醛|深圳除甲醛公司|测甲醛怎么收费|培训机构|电影院|办公室|车内|室内除甲醛案例|原理|方法|价格立马咨询 | 薄壁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生产厂家-洛阳薄壁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胶水,胶粘剂,AB胶,环氧胶,UV胶水,高温胶,快干胶,密封胶,结构胶,电子胶,厌氧胶,高温胶水,电子胶水-东莞聚力-聚厉胶粘 | 成都热收缩包装机_袖口式膜包机_高速塑封机价格_全自动封切机器_大型套膜机厂家 | 安徽集装箱厂-合肥国彩钢结构板房工程有限公司 | GAST/BRIWATEC/CINCINNATI/KARL-KLEIN/ZIEHL-ABEGG风机|亚喜科技 | 集装箱箱号识别_自重载重图像识别_铁路车号自动识别_OCR图像识别 | 广州昊至泉水上乐园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天寰创-内蒙古钢结构厂家|门式刚架|钢结构桁架|钢结构框架|包头钢结构煤棚 | 涡街流量计_LUGB智能管道式高温防爆蒸汽温压补偿计量表-江苏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细砂提取机,隔膜板框泥浆污泥压滤机,螺旋洗砂机设备,轮式洗砂机械,机制砂,圆锥颚式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滚筒筛,喂料机- 上海重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奇酷教育-Python培训|UI培训|WEB大前端培训|Unity3D培训|HTML5培训|人工智能培训|JAVA开发的教育品牌 | 高防护蠕动泵-多通道灌装系统-高防护蠕动泵-www.bjhuiyufluid.com慧宇伟业(北京)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防爆电机-高压防爆电机-ybx4电动机厂家-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玖容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气液增压缸_压力机_增压机_铆接机_增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