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教案 >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

時間: 奕玲 語文教案

在初二語文課文學習中,大家除了學習到知識外,還能學習到作者們積極的人生態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2.品位賞析文中優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積累語言。

2.小組合作品析文章優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了解大意。

2.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關資料。

3.查找一些以描寫各季節景色為題材的古詩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春天,是萬物復蘇,草長鶯飛的季節。即使我們坐在教室內,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種勃勃生機和無處不在的明媚陽光。現在就讓跟隨疏放不羈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領略北國之春的魅力。

檢查預習,介紹作者

課前,老師讓大家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相信同學們都會完成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發言,把你知道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資源共享。

(學生自由發言并互相補充。在這里要求學生,不但要有查找資料的能力,而且要對查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教師小結: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公安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師事李贄,推崇徐渭。提出與復古派針鋒相對的文學主張,反對厚古薄今,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較多作品著意抒發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筆流暢,語言通俗活潑。所作游記、小品最為人稱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后,教師放錄音,學生自己正音。

教師檢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礫(lì)鵠(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浹(jiā)曝(pù)呷(xiā)惡(wū)

2.參照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難,尋求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幫助,師生合作解決。

凍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于時:在這時。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淺鬣寸許:鬣,獸頸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這里名詞用作動詞,可為“品茶”。

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惡能無紀:惡能,怎能。

整體感知,細膩品味

(過渡)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以“春”為題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著盎然春意,而本文卻不急著寫春意春情,而是點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凍風時作。這讓為官清閑,想暢游一番的作者憋悶得很,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位如籠中之鳥的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內焦急地踱著方步了。當“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國的春寒非但沒有阻止作者的游興,反而給他帶來許多新鮮感,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從不同角度切入,如寫景寫人、狀物抒情、寫景說理、品評佳句、動態靜態的關系、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從各個角度欣賞文章的美。

1.小組討論(給各小組明確學習任務,發給學習小結,請本組的記錄員將大家討論的結果做好記錄。老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與他們共同探討,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對有創意的見解給予充分的肯定)

2.小組匯報鑒賞結果

教師明確:

滿井游記 寫景寫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狀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寫景說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靜態動態──栩栩如生的畫面

品評佳句──美好喜悅的意境

修辭手法──生動活潑的形象

拓展閱讀

1.請同學們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誦讀,說說寫的是什么季節的什么景色?你是從怎樣的角度進行賞析的?

2.教師出示三首,先讀,后填表。

甲: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雨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丙:春歌

南朝樂府

春風動春心,

流目矚山林。

山林多奇采,

陽鳥吐清音。

季節

景物

家家雨、處處蛙

春天

(點悟:甲段中“黃梅時節”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葉、蜂、蝶,丙段中季節為春天,景物有山林、鳥)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從以上的詩句中不難看出,這些詩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節特征進行描繪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滿井游記》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細膩地描繪了滿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幾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文筆清新流暢,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游覽時輕松喜悅的心情,全文流淌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作業

1.拓展閱讀中的三首詩都為讀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請分別說明。

2.翻譯句子:

山巒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請模擬文中的比喻句,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見之物,造句。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詠月詩詞的方法

2、養成良好的誦詩詞的習慣

3、通過背誦,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美,學會善于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心態。

[教學重點]

1、學習欣賞詠月詩詞的方法。

2、養成良好的朗誦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中國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托古往今來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說,隨意拾起一本古詩文的書,輕輕搖晃,哐哐當當地能掉下好幾輪的明月。今天我們一起拾起蘇軾那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明月”。

二、推進新課

(一)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宮闕瓊樓綺戶嬋娟不勝寒丙辰(板書)

請一名同學朗讀,強調讀準字音的要求。

(二)讀準節奏

2.幻燈片展示節奏劃分。聽名家范讀,引導學生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三、分析新課

(三)讀出情感

3..師生共同探究詞人的情感變化。

由此引出小序內容并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作時間及創作原因。(打出幻燈片)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節。當時作者41歲,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齊讀后教師點撥誦讀詩詞的要求:(打出幻燈片)

①速度要慢,邊讀邊體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腦中浮現。

②要有節奏,韻腳讀出延長音。

③有感情。

5.分析上闕

明月什么時候才有呢?我舉著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著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好呢?

明確:上闕主要寫:把酒問月。對宮闕(朝廷)既留戀又恐懼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情感變化:悲傷—矛盾—無奈(板書)

第一次朗讀比賽:推薦兩位男女同學朗讀比賽。

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點評:須讀出矛盾的感情。

師范讀,并請學生在老師范讀后,再次朗讀。

6.分析下闕

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明確:下闕主要寫:對月懷人。對親人的思念,對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對人生的樂觀曠達的態度。

情感變化:埋怨—釋懷—祝愿(板書)

第一次朗讀比賽:推薦兩位男女同學朗讀比賽。

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點評:須讀出埋怨和釋懷后豁達的感情。

四、師小結

這首詞通過寫作者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曠達的胸襟。

五、課外拓展

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師生共同體悟蘇軾的豁達。集體誦讀本首詞。

六、拓展延伸

從這首詞中,你在作者身上學到了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最后教師總結:

同學們啊,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逆境以平常心去面對逆境。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對待逆境,那么他將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七、舊詞新唱

共同欣賞音樂《明月幾時有》

八、結束語:

音樂很美,詞也很美,明月不老,經典永垂不朽,今天我們以月開頭,在課的結束,我也借著蘇軾的這一輪圓月,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師同學們花常開,月長圓,幸福常在。

九、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你能舉出哪些有關“月”的詩詞?

3、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學了這首詞后從中受到哪些啟發?談談自己看法。(200字左右)

板書:

上闕:把酒問月:悲傷—矛盾—無奈

下闋:月下懷人:埋怨—釋懷—祝愿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3

飲酒

一、導語設計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陶淵明“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厭倦官場世俗的束縛,總處在出仕與歸隱的心理沖突之中。他29歲開始人仕,時官時隱13年,這種“一心處兩端”的矛盾貫穿一生,所以魯迅說他“并非渾身是靜穆”。

2.《飲酒》詩是陶淵明詩歌成熟時期的作品,42歲辭官歸鄉至此53歲作《飲酒》詩回歸以往,內心產生積累復雜矛盾而又無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正所謂其詩非屬回顧往事,又非

盡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懷而作。《飲酒》共二十首,此詩為第五首。寫作時間大約是417年。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飲酒》錄音一遍,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拍及重音之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第二遍錄音,學生默默地跟讀。

(2)教師根據自己的體會范讀《飲酒》。

(3)讓學生齊讀課文。

(4)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2.課文研討。

(1)對一些重要詞語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馬發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本的優劣嗎?

明確:“見”是漫不經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有意盯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見。用“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明確: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 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

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屬值得一品的名句。

(2)詩的最后兩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四、學生質疑討論,教師小結。

探究學習:從《飲酒》詩的開頭四句可以看出陶淵明當時怎樣的心情?

詩的開頭四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住在眾人居住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這在當時確實是不易做到的。從封建社會直至今天,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常常是人們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已成了普遍現象。惟獨作者卻是個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設問:“問君何能爾?”這實在是個令人驚奇而關注的問題。作為自答結果的第四句更妙:“心遠地自偏。”我的心靈思想遠離了那爭名奪利的社會官場,超脫了世俗,疏遠了奔波于世俗的車馬客,因而我的

所居之處也變得僻靜了。作者剛從官場中退隱,一種脫離污濁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而自我欣慰,其心情當然是舒暢愉快的。

五、課堂訓練。

(1)當堂背誦《飲酒》。(指導背誦: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全詩有兩個層次:開頭四句為一層。是說作者雖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境里,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原來是心靈遠離了塵俗的牽纏,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靜起來了。 “采菊東籬下”以下六句為第二層次,承接“心遠地自偏”而寫下來。是說對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賞,能獲得無限的意趣。沿著這樣的理解去讀背,就能比較容易地背出。(讓學生再次整體感悟這首詩。)

(2)逐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

明確:欣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造出的意境。同時從內容、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賞,以獲得自己的感悟。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閑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村淳樸生活的熱愛。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4

一、 導入新課:詩化詩仙形象

人生多歧路,當我們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時,您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呢?

同學們,我們一起失落過,痛苦過,徘徊過,彷徨過,那今天讓我們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來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難》的心境。

作者介紹:

1、 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年輕時即漫游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死于當涂。其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奇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2、詩歌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后,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在朋友為他送行的離宴上所作。共三首,這是第一首。

二、讀準音

1、齊讀課文,勾畫兩個通假字,兩個多音字

勾畫兩個字。“玉盤珍羞”的“羞”、“直萬錢”的“直”。注釋告訴我們,“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兩個字來表達,意思是一樣的

再勾畫兩個多音字:塞、行

再畫兩個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濟”。這兩個字的含義很重要。“濟”,渡過。“箸”,筷子。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里常常用到。

三、讀節奏,讀出作者情感

(學生齊讀課文)

1、讀節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師模仿學生讀書,二二三節奏),這種節奏和表達作者心情的節奏不太吻合。作者這時心情是比較郁悶的、茫然的、急切的,強烈的表達出作者的這種情感,所以讀這首詩時要主要用四三節奏來讀。

合作探究:結合文章注釋,讀文意(5分鐘)

1、小組合作翻譯,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進行翻譯,向大家展示。

(再次讀課文,讀出氣勢,讀出作者的情感)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高十千,玉盤里的佳肴則值萬錢。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過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準備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滿了山。閑來垂釣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機遇,又想象是伊尹夢見駕船經過太陽的旁邊。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掛著風帆渡過茫茫大海,到達理想彼岸。

四、賞析學習

師:在唐朝,視詩歌質量為名譽的詩人們是很注重“詩眼”打造的。一般來說,“詩眼”往往是詩人苦吟錘煉的結果,本詩的詩眼是——

生(齊):行路難。(樂府古詩、回憶樂府知識)重在一個難字

1、解釋難(困難,艱難。。。。。。。)

2、 師:抓住詩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題內涵,可以品味詩歌藝術。我們就圍繞詩眼“行路難”。“難”在何處?困難中的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請用“從___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___的李白(心情,性格)因為------”來說話(展開討論)

生1:從“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面對行路難,憂郁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李白。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為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著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1、師:是啊,對于“嗜酒見天真”,“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面對如此盛宴,本應豪飲,此時此刻他卻舉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拋開。對李白當時憂愁和迷惘的細膩刻畫,

(生齊讀句子。讀出他的苦悶)

師:那么,詩人的悲哀到底是因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朧的,充滿“詩意”的。“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誰來欣賞一下這句話 生3: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中我讀出了樂觀豪邁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時候,可見現實之難,行路之難。 讀出了一個內心迷茫,前途艱難的李白。因為詩人想“渡黃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滿山”, 這讓人聯想到詩人正感嘆人生道路的艱難,寓含一種無限的悲憤。

3 、師:這里以黃河、太行隱喻人生之路上的艱難險阻。在受詔入京,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時,卻又被賜金放還,這不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嗎? 雖然遭遇了這么多的困難,但是李白的心中一直是胸懷大志的,是什么呢? 生4: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中,我讀出了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李白。我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句詩中,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理想未滅的李白。因為詩人借“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表現了詩人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的心境。

4、師:好,有眼光。“欲渡黃河”遇“冰塞川”,“將登太行”逢“雪滿山”,詩人似乎只能賦閑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這才有下句對政治理想的執著追求。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生5: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讀出了一個壯志難酬、仰天長嘆、慷慨悲歌的李白。我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憤慨痛苦的李白。因為詩人在這句詩中直抒胸臆。當他從乘舟夢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來,回到壯志未酬的現實中,感到人生的艱難,因此向天地間發出這痛苦的呼喊。

師:那么怎樣才可以讀出作者心中的吶喊呢? 首先“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兩句在句式結構上與全詩有些不大一致。哪些不一樣呢?

字數更少,相對前面,句子更短,是短句。短句字數少,運用了反復、反問的修辭手法

那我們就應該簡潔有力的讀,還應讀出詠嘆,作者的疑惑。 (教師范讀朗讀時,語調?先揚后抑,語速?先快后慢,頓挫錯落有致。)

5、結尾,在沉郁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擺脫氣餒,借用南朝時宗愨的話唱出了充滿自信與渴望的強音。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5

學習目標:

1、 理解詩意,品味語言

2、 感受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優秀的詩歌同樣如此,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誦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領略這首詩歌超越時空的恒久魅力。

二、吟讀詩歌,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用“/”劃出節奏,本詩以七言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下加“△”標出韻腳。要求節奏讀得分明,韻腳讀得響亮,讀出延長音。

2、我們找一名同學讀一遍,注意剛才的要求。

正音。“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

明確詩歌韻腳的變換。

3、齊讀一遍,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味。

三、品讀詩歌,讀出感悟

1、讀好詩歌還需懂得詩意。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內容。疑難處標出來,我們一起探討。

讀完這首詩歌,秋風破屋,夜雨屋漏,作者輾轉難眠,遙望廣廈的情景像四幅畫面浮現在我們腦海。

2、圈點勾畫做批注

(1)杜甫自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首詩歌的語言也堪稱典范,請同學們深入字里行間,品味語言,圈點勾畫作批注,可就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寫下你的感悟。比如“詩中---------寫得好,因為它寫出了-------------------”;或“從詩中------------------------里,我讀出了------------------------------------。”

舉例:“怒號”一詞用得好,用擬人手法寫出風吼如雷,震天撼地,傳達出風云突變,狂風驟至的天氣變化,正因風力之猛才卷起屋上三重茅草,風力愈大,屋破愈慘。

現在同學們細細品讀,寫下感悟,一會我們交流。

(2)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和體驗。

重點賞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依杖自嘆息。 問:聯系當時的背景,說說這里表現了作者什么心情?他真的認為“群童”是強盜嗎?他嘆息什么? 這一富有戲劇性的鏡頭,把詩人焦灼的心情寫得形象逼真。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束了輾轉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想秋風無情,竟將屋頂的茅草掀去,這怎不讓詩人痛惜萬分呢?大風把茅草吹得到處亂飛,詩人要想收集,猶如火后拾炭;何況風還在刮,草還在飛,他又能抓回多少呢。 這一風中奪茅的插曲,作者意在表現愛茅如命的心情,而非誣蔑群童“為盜賊”的行為。雖然詩中用了“群童欺我”、“忍能對而為盜賊”等帶有貶意的語句,可是其中的感情,全出于“惜茅”,而非源于“恨童”。

他一嘆無情的天公毀了他的安身之所,二嘆無知的群童不知他的苦衷,三嘆無力衰翁難以重振家業。損船偏遇頂頭風,破屋又遭連夜雨,詩人在嘆息聲中,又迎來了新的災難。“不為困窮寧

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誦讀指導:重讀“欺、忍能、公然”,“呼——不得——””讀出焦灼之情,“嘆息”延長讀得無奈,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問:環境描寫渲染了怎樣的氛圍?如鐵的棉被中你讀出了什么?嬌兒惡臥烘托出作者怎樣的心情?無眠的雨夜,作者想到些什么?

他先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昏暗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自己黯淡愁苦的心境。

“嬌兒惡臥踏里裂”,“惡臥”是說小孩子不好好睡覺,不是一般的“睡態不好”。因為“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床上地下已是雨水漫流,秋風秋雨冷颼颼,加上“布衾多年冷似鐵”,陳年敗絮,又硬又冷,小孩子怎么經受得了,哪里能酣然入夢。他們在那里亂踢亂蹬,陳舊不堪的被里子也給蹬裂開了。“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鐵”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詩人在想什么?詩人自從社會動亂以來,國家安危常燃燒著他的心,民生疾苦常煎熬著他的胸,使得他經常失眠。如今身在屋內,抬頭見天;躺在床上,身邊有水,眼看小兒都難入睡,自己又怎能合眼。撫事感時,萬念交集,自然通宵不眠了。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長夜”一詞一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捱的雨夜,又指戰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誦讀指導:環境陰沉,壓抑,讀出凄苦之狀,重讀“何由徹”,痛苦中的爆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顛,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問:詩人沒有遮風避雨的場所,卻想到廣廈萬間寒士俱歡顏,這是怎樣一種情懷?我們原來學過的杜甫詩作中有沒有類似的表現?

杜甫將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由個人遭遇想到飽經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亂中的整個國家,表現了一種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這是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杜甫的這首詩之所以光焰萬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作者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很多詩作中都能看到。比如我們曾學過的比如《春望》描寫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愁苦;《石壕吏》中目睹老婦一家的遭遇而哀傷。還有“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

誦讀指導:語調高昂,還有悲哀、憤怒的語氣(當時無法實現,只是一個愿望)。重讀“安得、千萬、大庇、天下、俱、何時、獨、死”,其中“安得、何時”要讀得既悲哀又充滿希望;“嗚呼”要讀得無可奈何; “嗚呼” “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要讀得堅定有力。找生讀后,評析,再讀,最后齊讀。

3、老師配樂范讀。

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老師給同學們配樂朗誦一遍這首詩,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四、創讀想象,再造意境

1、這首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讀后身臨其境。我們都曾經看過電視詩歌散文,配合音樂和畫面誦

讀詩文,讓凝固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們為這首詩制作電視詩歌,我們不用畫筆和樂器,而是用我們的嘴巴將你的設計描繪出來。

要求:任選詩句,大膽地展開想象聯想,運用恰當修辭,將情節、畫面、動作、聲音等根據自己的見解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創造性地再現了詩歌意境。

舉例:第一句

(呼嘯的狂風自畫外傳來)昏黃的天底下,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像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好像隨時被狂風卷走。秋風把屋頂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狂笑著扔向空中。茅草無助地漫空奔走尋找落腳之地,有的緊緊抓住高高的樹梢,驚魂不定;有的跌落進深深的池塘,隨機沒了影子;有的撲向江對面的岸上,被風裹挾著滿地滾爬。

2、交流評價。

3、想象是欣賞詩歌的翅膀,借助想象,同學們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我們穿越時空,走進茅屋這方凄傷之地,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結語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2、體會本詩送友時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難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具:錄音、課件

板書設計:

(第1-8句) 送別前(八月飛雪苦寒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第9-14句) 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氣勢雄偉 想象奇特 (風雪送友圖) (第15-16句) 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別后(雪地佇立思鄉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

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齊名,并稱“高岑”。

三.師生共同研讀課文

(一)一讀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結合注釋理解詞義,嘗試口頭翻譯。

1. 指名學生朗讀

2. 正字音:裘 衾 薄 著 瀚 闌 飲 羌 掣

3. 明節奏:節奏可分音調的節奏和意義的節奏兩種。

七言詩一般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它比音調的節奏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在劃分節奏時,

一般以意義的節奏為依據。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4. 教師范讀

5. 學生齊讀

(二)二讀

要求:再現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詩中抒情發展的線索,溝通作者之間的思想感情。

1. 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聯想、想象,使腦海里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2. 學生默讀,理思路

討論〖明確〗:全詩共1810句為一層:從不同側面詠雪。后8句為第二層:寫送別。

第一大層又可分為三小層:

前四句寫西北邊境奇麗的雪景,先寫雪前肅殺可怕的景象,后寫雪后美景;

第5—8句從帳外寫到帳內,寫軍營之中將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兩句從帳內寫到帳外,描寫廣闊沙漠和萬里愁云,為餞行場面作鋪墊。

這一層,作者開篇從大處落筆,總寫塞外狂風飛雪;又從小處著眼,細寫寒冷難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離別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層又可分為兩小層:

第11—14句寫宴請歸客,并描寫宴后送客出轅門時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學生默讀,找線索。

我們過去讀過的許多文章,往往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本詩也有一條線索。 討論〖明確〗:本詩以“雪”這一景物為抒情發展的線索。

“雪”共出現四次,組成四個畫面:

第一次——送別前的“飛雪”,在讀者面前呈現“八月飛雪苦寒圖”;

第二次——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在讀者面前呈現“軍營餞別奇寒圖”;

第三次——臨別時“雪滿天山路”,在讀者面前呈現“東門惜別惆悵圖”;

第四次——送別后,“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讀者面前呈現“雪地佇立思鄉圖”。

4. 小結:

全詩以雪為抒情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

詩的開頭從“飛雪”入手,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戍邊將士苦寒的情景,接著,詩人以形象的筆觸,描繪了西北邊塞一幅愁云慘淡的風雪送客圖。詩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三)三讀

要求:緊扣詞語,體味詩中的意境,探究詩的特色。

1. 指導賞析詞語的方法。

要對詞語的深層含義進行闡發,要對其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作用進行賞析品評。

2. 思考、討論:

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飛”三個字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

第一、二句寫塞外風狂雪早,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奔馳怒吼的氣勢和威力;“折”是“卷”的結果,風能折草,可見風力之大;農歷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邊塞已是風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驚奇之情;“飛”字照應“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開篇就讓人感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

②重點賞析名句“忽……開”:

A.這個比喻的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為什么會感到這比喻新穎貼切?

初二第二學期語文教案精選篇7

一、學習目標:1、結合注釋,整體把握全詩的內容。

2、理解詞語的句中義,能翻譯句子,歸納內容。

3、體會詩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題。

二、本課時學習內容:

(一)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并標記讀音。

(二)了解作者

龔自珍,______代思想家、文學家。字_____,號________,浙江任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近代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他的散文奧博縱橫,詩歌瑰麗奇肆。著有________________。

(三)詩句研究

結合注釋,翻譯并理解詩句,試著描述一下整篇詩描寫了一個什么景象。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這兩句用了什么景物烘托無限離愁?流露出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以什么自喻,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總結詩歌主旨。

四、小知識

己亥雜詩:《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寫了315首七絕,總題《己亥雜詩》,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極為廣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收錄。

293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便民信息网_家电维修,家电清洗,开锁换锁,本地家政公司 | 防渗土工膜|污水处理防渗膜|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行吊_电动单梁起重机_双梁起重机_合肥起重机_厂家_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食品级焦亚硫酸钠_工业级焦亚硫酸钠_焦亚硫酸钠-潍坊邦华化工有限公司 | 铁素体测量仪/检测仪/铁素体含量测试仪-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 | 多功能干燥机,过滤洗涤干燥三合一设备-无锡市张华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防火窗_耐火窗_防火门厂家_防火卷帘门-重庆三乐门业有限公司 | 工业风机_环保空调_冷风机_工厂车间厂房通风降温设备旺成服务平台 | 济南展厅设计施工_数字化展厅策划设计施工公司_山东锐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吨袋包装机|吨包秤|吨包机|集装袋包装机-烟台华恩科技 | 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留置针测试仪-上海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医学动画公司-制作3d医学动画视频-医疗医学演示动画制作-医学三维动画制作公司 | 济南律师,济南法律咨询,山东法律顾问-山东沃德律师事务所 | 长沙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清洗维保,空气能热水工程,价格,公司就找维小保-湖南维小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99文库_实习生实用的范文资料文库站 | 一体化预制泵站-一体化提升泵站-一体化泵站厂家-山东康威环保 | 深圳昂为官网-气体分析仪,沼气分析仪,动态配气仪,气体传感器厂家 | 河南包装袋厂家_河南真空袋批发价格_河南服装袋定制-恒源达包装制品 | 水篦子|雨篦子|镀锌格栅雨水篦子|不锈钢排水篦子|地下车库水箅子—安平县云航丝网制品厂 | 热回收盐水机组-反应釜冷水机组-高低温冷水机组-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高硼硅玻璃|水位计玻璃板|光学三棱镜-邯郸奥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高压釜(氢化反应釜)百科 | 学习安徽网 | 定制异形重型钢格栅板/钢格板_定做踏步板/排水沟盖板_钢格栅板批发厂家-河北圣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全自动不干胶贴标机_套标机-上海今昂贴标机生产厂家 | 空调风机,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不锈钢防爆风机,前倾皮带传动风机,后倾空调风机-山东捷风风机有限公司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冷轧机|两肋冷轧机|扁钢冷轧机|倒立式拉丝机|钢筋拔丝机|收线机-巩义市华瑞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防渗膜价格,土工膜厂家-山东新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无缝方管|无缝矩形管|无缝方矩管|无锡方管厂家 | 医疗仪器模块 健康一体机 多参数监护仪 智慧医疗仪器方案定制 血氧监护 心电监护 -朗锐慧康 | 气象监测系统_气象传感器_微型气象仪_气象环境监测仪-山东风途物联网 | 岩棉板|岩棉复合板|聚氨酯夹芯板|岩棉夹芯板|彩钢夹芯板-江苏恒海钢结构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风化石头制砂机_方解石制砂机_瓷砖石子制砂机_华盛铭厂家 | 多功能真空滤油机_润滑油全自动滤油机_高效真空滤油机价格-重庆润华通驰 | 金蝶帐无忧|云代账软件|智能财税软件|会计代账公司专用软件 | 手持式线材张力计-套帽式风量罩-深圳市欧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